2025中考一輪復習九年級全冊(上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要點、核心考點、知識清單(精簡版)_第1頁
2025中考一輪復習九年級全冊(上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要點、核心考點、知識清單(精簡版)_第2頁
2025中考一輪復習九年級全冊(上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要點、核心考點、知識清單(精簡版)_第3頁
2025中考一輪復習九年級全冊(上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要點、核心考點、知識清單(精簡版)_第4頁
2025中考一輪復習九年級全冊(上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要點、核心考點、知識清單(精簡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中考一輪復習九年級全冊(上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要點、核心考點、知識清單(精簡版)九年級上冊核心知識點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

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第一節

《堅持改革開放》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2、改革開放是指:對內改革,對外開放。3、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4、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是:強國富民5、改革的目的是: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6、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7、一個中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8、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9、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0、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1、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12、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政治基石。13、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關鍵抉擇、關鍵一招、必由之路。14、黨的基本路線是:人民的幸福線,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15、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6、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17、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18、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19、改革開放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20、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2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22、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23、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24、中國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25、黨的18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6、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7、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28、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中國力量。29、“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表達的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騰飛,顯示了中國力量。第二節

《走向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2、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同等、同時、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允許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3、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4、我國推行的改革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改革。5、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7、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8、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9、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10、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11、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12、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3、改革創新精神是指: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14、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15、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1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7、黨的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8、為了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和政府采取的具體措施: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解決民生措施)19、“天地之大,黎元為先”,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進民生福祉。20、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21、增進民生福祉的具體做法: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完善社會主義制度。22、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3、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主要原因:①堅持黨的正確領導②堅持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⑤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對外開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⑥落實科學發展觀⑦全國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⑧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⑨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⑩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24、青少年怎樣做:樹立崇高遠大理想,肩負民族復興的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艱苦奮斗,勇于創新,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25、近年來我國解決民生措施:①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③提高農村困難寄宿生補助標準④建立廉租房制度⑤實施大病救助制度⑥完善城鄉合作醫療保障體制第二課創新驅動發展第一節

《創新改變生活》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2、中國駛上創新強國的快車道的措施: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創新制度保障。3、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4、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5、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6、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7、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8、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9、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10、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11、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2、中國精神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二節

《創新永無止境》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2、我國科技現狀:黨的18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成就)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不足)3、怎樣建成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4、教育的意義: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5、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6、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7、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們要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8、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9、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10、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11、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12、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13、青少年如何培養創新精神:①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注重實踐養成行動到行動手的好習慣。②勇于質疑,敢于向傳統、向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③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④多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

第三課追求民主價值第一節

《生活在新型民主國家》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2、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3、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全過程人民民主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人民當家作主5、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6、人民民主的真諦: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7、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既發展選舉民主,又發展協商民主。8、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協商民主9、我國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0、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1、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1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14、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第二節

《參與民主生活》1、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形式: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2、民主選舉的形式有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3、民主選舉都要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4、公民要積極、主動、理性的參與民主選舉。5、民主協商是指通過提案,座談,論證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開展協商。6、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有力保證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等。7、實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廣大人民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實現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辦。8、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監督權的具體體現。9、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要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的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的表達觀點和意見。10、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第一節

《夯實法治基礎》1、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2、社會現代各國的共識: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社會現代各國的共識。3、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4、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5、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6、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7、憲法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8、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9、依法治國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國11、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法治思想1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4、怎樣建設法治中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第二節

《凝聚法治共識》1、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2、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3、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5、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6、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

第五課守望精神家園第一節

《延續文化血脈》1.中華文化的組成: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2.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3.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原因: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4.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5.新時代,延續文化血脈需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來源: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7.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8.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9.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10.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1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12.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第二節

《凝聚價值追求》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3.中國人民具有的精神品質: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4.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特點:與時俱進5.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6.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7.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的民族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北京冬奧精神。9.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0.任何一個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都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11.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12.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13.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14.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5.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1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1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19.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北京冬奧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也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第一節

《正視發展挑戰》1.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資源、環境問題2.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3.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等。4.堅持計劃生育的意義: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5.實施“二孩”“三孩”政策的原因: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為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6.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7.我國資源現狀: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8.我國生態環境現狀: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9.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10.生態環境惡化的后果: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1.面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采取的措施: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12.針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國情采取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第二節

《共筑生命家園》1.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3.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4.如何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絕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②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實現綠色富國之夢。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④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5.美麗中國是怎樣的:不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6.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

第七課中華一家親第一節

《促進民族團結》1.我國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2.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4.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的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我國各民族平等的表現: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6.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8.國家為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采取的措施:①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②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推動民族地區駛上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第二節

《維護祖國統一》1.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2.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是國泰民安。3.“一國兩制”的含義:“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一國兩制”。4.“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5.一國與兩制的關系:“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6.“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7.香港、澳門貫徹高度自治的方針。8.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9.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0.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1.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12.“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13.“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第八課中國人中國夢第一節

《我們的夢想》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中國夢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4.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5.“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①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實現)6.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7.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指思想: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9.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①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②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0.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11.已經實現的中國夢:“航天夢”“航母夢”“強軍夢”“大飛機夢”“體育強國夢”第二節

《共圓中國夢》1.怎樣實現中國夢:①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新發展理念。②必須走中國道路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④必須凝聚中國力量2.“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4.貫徹新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5.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6.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7.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8.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中國精神薪火相傳。9.奮斗的意義: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10.中國人自信的來源: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11.怎樣做自信的中國人:①自信的中國人對國家有認同②自信的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③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④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的心態。⑤自信的中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既要滿懷激情又要鍥而不舍。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我們有信心實現中國夢的原因: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③黨的正確領導是實現夢想的根本保證④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九年級下冊核心知識點第一單元我們共同的世界第一課

同住地球村

1、當今世界的特點:①這是一個開放的世界②這是一個發展的世界③這是一個緊密聯系的世界2、經濟全球化重要表現:①商品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完成②商品貿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3、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①既要順應歷史潮流,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主動參與競爭。②也要居安思危,增強風險意識,注重國家經濟安全,為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做好充分準備。4、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5、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6、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7、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8、我國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不懈努力。9、中國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所作的努力:實施共建“一帶-路"的倡儀、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金磚五國主場外交、G20杭州峰會第二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維護世界和平原因:①戰爭讓人類付出了慘痛代價,給人類帶來了難以忘卻的傷痛。②二戰后,飽受戰爭之苦的各國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發展的可貴。2、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做法:以和平談判代替武力解決爭端。①成立聯合國,不斷建立健全維護和平的機制②派駐維和部隊③簽署核不擴散條約3、我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上的態度: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難點問題,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4、我們應該怎樣維護世界和平:我們要看到和平來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積極表達愛好和平的愿望,主動承擔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5、如何看待當今世界的和平態勢:①世界上維護和平的力量不斷壯大,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②世界整體上維持和平的態勢,但戰爭的陰影從未遠離。③局部戰爭與沖突從未間斷,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問題、宗教沖突、領土爭端和恐怖主義等威脅和平的種種因素依然存在。6、威脅和平的因素:局部戰爭與沖突從未間斷,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問題、宗教沖突、領土爭端和恐怖主義等。7、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8、為什么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①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②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需要解決許多全球性問題。③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④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9、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①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③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④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⑤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10、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全球挑戰:世界各國: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要努力擴大利益的交匯點,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②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世界人民:①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擔當。②關懷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善待自己、關切世界,增進包容與合作。青少年: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實際行動聯系起來,既要放眼全球,關注世界的發展,關注人類的命運,又要心系祖國,為實現中國夢,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中國做法:中國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人類進步潮流。11、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1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認同說明:①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②在國際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④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1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世界、中國的意義:世界: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世界和諧繁榮,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有利于加強與各國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第二單元世界舞臺上的中國第三課

與世界緊相連1、中國與世界的關系:①中國對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②中國同世界的關系越來越緊密。③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