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北京八一學校高一(下)期中歷史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每題1.5分,共60分)1.《大唐西域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薄岸粍x帝利,王種也?!薄叭环蜕?,商賈也?!薄八脑皇恿_,農人也。”書中記錄的是()A.西亞的君主制度B.埃及的法老制度C.印度的種姓制度D.雅典的民主制度2.在世界歷史上,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的時間段是A.公元前6-公元5世紀B.5-15世紀C.公元前6-公元15世紀D.14-17世紀3.下面這幅漫畫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點是A.間接民主B.輪番而治C.貴族執政D.直接民主4.“我的主人??!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領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盡智,不顧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弊苑Q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封建農奴B.封建貴族C.城市市民D.基督教徒5.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的標志是A.習慣法的形成B.《十二銅表法》的制定C.公民法的形成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頒布6.中古時期的阿拉伯帝國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古印度發明的數字由其傳入歐洲后,逐漸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數字,被稱為A.腓尼基字母C.羅馬數字B.希臘字母D.阿拉伯數字7.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美洲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建立了眾多的國家,在南美洲建立的龐大帝國是()A.瑪雅城市國家B.阿茲特克文明C.馬里帝國D.印加帝國8.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下列農作物的原產地第1頁/共18頁在美洲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9.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如果當初火星上有一位觀察者,在觀察約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給他印象更深的將是伊斯蘭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逼渲小耙了固m世界”是指A.拜占庭帝國B.奧斯曼帝國C.蒙古帝國D.阿拉伯帝國10.使世界各地開始建立廣泛的直接聯系,推動了世界各地人口的遷移和物種的大交流,在人類歷史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橫線處應填A.絲綢之路的開通C.新航路的開辟B.奧斯曼帝國的建立D.工業革命的開展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堅信地圓說,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橫渡大西洋向西航行,雖然沒有到達他夢想中的亞洲,但開辟了從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這位航海家是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12.如圖中,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航海路線是()A.①B.②C.③D.④13.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此后,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以及思想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流動,史稱“哥倫布大交換”。它反映出新航路的開辟()A.促使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轉移C.擴大了原產美洲的農作物傳播B.建立了歐洲對美洲的殖民統治D.將各地文明逐漸連成一個整體14.第2頁/共18頁①三角貿易推動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②美國是三角貿易中最大的奴隸販子③販賣黑奴給美洲帶去廉價的勞動力④奴隸貿易給非洲帶來巨大人口損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下圖是17世紀歐洲一本書中所記載的鳳梨、馬鈴薯、木薯的插圖,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發現A.促使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轉移B.促進了洲際間農業物種的交流C.為歐洲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D.使美洲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16.1518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現,并在其后兩百年中多次發作。在17世紀的前3/4的時間里,新英格蘭土著人口的數量從73萬人下降到1.2萬人。由此導致A.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殺B.大量黑人被販賣到美洲C.許多歐洲人移民美洲D.眾多中國人向美洲移民17.16世紀末,西班牙物價平均上漲了四倍多,谷價平均上漲了五倍多。這一現象A.被稱為“商業革命”B.加速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解體第3頁/共18頁C.反映出美洲作物對西班牙農業的沖擊D.推動了西班牙開始走上海外殖民之路18.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核心精神的表述,準確的是A.肯定人的價值,強調發展個性B.反對宗教神學,倡導天賦人權C.提倡生而平等,主張民主政治D.強調科學精神,反對宗教信仰19.文藝復興時期,眾多流派的畫壇巨匠在繪畫領域勇于探索和創造,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杰作。依據如圖可看出,這一時期美術創作的特點是A.以浪漫主義為其主要創作風格B.以抨擊教會腐敗為創作主題C.注重鮮明的色彩和夸張的形式D.借助宗教題材弘揚人性之美20.羅馬城內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贖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間,又突然退了下來,旁人問其原因,他說:“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贖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禮儀。”下列主張與此情境相符的是A.因信稱義B.因行稱義C.天賦人權D.社會契約21.近代某位科學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位科學家是A.哥白尼B.牛頓C.瓦特D.貝爾22.17—18世紀,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下列觀點屬于啟蒙思想A.美德即知識B.君權神授C.天賦人權D.因信稱義23.下邊是一同學的課堂筆記,總結了西方某一國家的政體特點,該國是*議會行使立法權*首相對議會負責*君主“統而不治”第4頁/共18頁A.法國B.德國C.美國D.英國24.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提供法律依據的文獻是A.1215年《大憲章》B.1689年《權利法案》D.1791年《人權宣言》C.1776年《獨立宣言》25.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報》報道: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正式走馬上任,接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任命,組建新政府。這反映出英國政治體制的特點是A.首相對國王負責C.議會對內閣負責B.首相掌握了行政權力D.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26.1789~1875年間法國出現過君主立憲制、軍事帝國、復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體。這反映了A.地方割據勢力強大B.啟蒙思想日益深入C.民主進程艱難曲折D.政治體制不斷完善27.近代某國被稱為“各種政體的實驗場”,其最后確立的共和政體被稱為“一票共和”。這個國家是A.英國B.德國C.美國D.法國28.獨立戰爭后的美國被人稱為“一個頭腦聽從四肢指揮的怪物”,“沙子扭成的繩子”。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的做法是A.確立聯邦制C.實行兩黨制B.建立中央集權制度D.實施三權分立體制29.為實現把統治者“關在籠子里的夢想”,美國采取的重要舉措是A.頒布《獨立宣言》B.建立邦聯制C.推行三權分立D.實行總統制30.依據美國1787年憲法,總統擁有A.立法權B.財政預算權C.司法權D.行政權31.①專制主義色彩濃厚②國家元首掌握國家最高權力③國家元首“統而不治”④首相不對議會而對君主負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如圖反映西方政治發展中重要法律文獻出現的時序。圖示所反映的發展趨勢是()第5頁/共18頁A.西方政治民主化完成B.君主專制的加強D.西方代議制擴展C.都建立起聯邦制國家33.下圖所示英國城市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角貿易”展開B.君主立憲政體建立C.工業革命廣泛開展D.歐洲經濟的一體化34.1830年后英國煤產量迅速增長,其主要原因是A.蒸汽機的廣泛應用B.內燃機的廣泛應用C.發電廠的廣泛建立D.城市人口迅速增長35.在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展出的產品達3萬種,有很多新技術首次露面,可能在這次展會上出現的新成果是A.珍妮紡紗機B.電話C.電視機D.計算機36.19世紀后期,英國有錢人以坐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但是這一時期河水已經渾濁不堪,臭氣熏天。由此可見()A.水力成為主要能源B.城市日益喧雜和擁擠C.工業革命造成了環境污染D.工業革命助長了奢侈風氣37.一位同學在查閱紡織技術革新的材料時發現了以下兩則事例。這兩則事例能說明第6頁/共18頁事例二:1792年,美國人E.惠特尼發明軋棉機,實現棉花脫籽工序的機械化,這項技術很快傳人英國。一個人操作軋棉機每天能軋棉1000余磅。此前每人每天只能軋棉5磅到6磅。事例一:1783年,蘇格蘭人托馬斯·培爾發明滾筒印花機,革新布匹印花技術,提高工效100倍。A.英國的工場手工業逐漸繁榮C.工業革命時期技術不斷改進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D.人類進入“電氣時代”38.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1848年,馬克思、①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②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③直接指導了巴黎公社起義④闡明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9.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項與“偷襲蒙馬特爾高地”“五月流血周”“無產階級專政嘗試”三個關鍵詞直接相關的是A.攻占巴士底獄B.巴黎公社C.空想社會主義D.十月革命40.霍布斯鮑姆在《帝國的年代》中指出:“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材料中的第二部分實際是指(A.帝國主義國家B.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D.貧困、落后的國家C.所有的亞非拉國家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進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為軍事貴族或武士、從事祭祀的僧侶和普通牧民三個群體……(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居民和淪為卑微奴隸的人被視為最低賤的等級……隨著奴隸制的發展和社會分化,等級的差別逐漸以制度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四種社會群體分別為種姓制度中的四種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第7頁/共18頁(1)指出印度種姓制度形成的大體時間和區域。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種姓制度形成的原因。材料二19世紀30年代殖民政策進入新階段后,其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雙重使命都逐漸明朗,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兩者的顯現更加突出。但殖民者對破壞性和建設性兩個使命的完成都不徹底,一般都是進行一定階段后半途止步。這同樣是由其卑鄙私利決定的,為了鞏固殖民統治,它需要謀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勢力的支持,為此就需要自覺地與舊勢力妥協,人為地保留某些舊的制度與結構,而說到建設性使命,殖民者雖然不得不實行,卻絕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現一個新社會。道理很明顯:如果是那樣那也就宣告了他們為所欲為的剝削時代的終結。——林承節《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2)材料二中的“破壞性和建設性”是指什么?根據材料二的觀點分析印度種姓制度在近代長期延續的原因。42.三角貿易是指一個牽扯到三個區域或港口的貿易名詞。它隨著殖民擴張的不斷深入、世界市場的擴展而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以下兩幅圖反映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三角貿易。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別提取圖中三角貿易信息,并據此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43.英國城市人口數量與比例變化年份英國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17517390180110755185120879165734881119422%32%54%閱讀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國人口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相關因素。44.思想解放與社會變革材料一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賦予的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系得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第8頁/共18頁——摘編自《獨立宣言》材料二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整個主權在根本上存在于國民之中。任何團體或個人不得行使主權所未明確授予的權力。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參與法律的制定。所有公民……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的差別外,沒有其他差別?!幾浴度藱嘈浴罚?)閱讀材料一、材料二,提煉二者思想主張的共同點,并指出其思想來源。材料三這幾件事情綜合在一起,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點:人的精神在解放,眼界在拓展;人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的認識,對人自身的認識,都在發生與中世紀不同的根本性變化?!悩访瘛稓W洲文明十五講》(2)結合14-18世紀的世界歷史,運用唯物史觀,對材料三的觀點進行說明。第9頁/共18頁參考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每題1.5分,共60分)1.【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利,王種也?!薄叭环蜕?,商賈也?!薄八脑皇恿_,農人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婆羅門與剎帝利等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劃分,C項正確;西亞的君主制度體現為君主專制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埃及的法老制度持續到公元前1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雅典的民主制度結束于公元前33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2.【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古時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時代,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開始,此后數百年中,在世界范圍內,封建制度占據了統治地位,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后,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因此B正確,ACD排除。故選B。3.【答案】D【詳解】漫畫反映的內容是陶片放逐法,由公民投票決定結果,是直接民主的體現。故答案為D項。由公民投票決定而非選民代表投票決定,不屬于間接民主,排除A項;B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雅典統治階級除了貴族之外,還有工商業者和平民,漫畫不能反映屬于貴族執政,排除C點睛: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執政時期實施的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寫上那些不受歡迎以及極具社會威望、廣受歡迎、最可能成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過投票表決將企圖威脅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因此屬于直接民主的表現形式。4.【答案】B【分析】根據材料“我的主人?。〕枷履耸俏抑鞯钠腿耍I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盡智,不顧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可以得出的信息有“仆人”和自己是主仆關系,自己處于仆人的統治地位。但同時自己又是主人的仆人。自己擁有封地,有一定的經濟特權。由此判斷出是封建貴族。B正確。5.【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可知,6世紀,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化和法典化,匯編成《查D正確;習慣法時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概念不清,AB錯誤;公民法是羅馬共和國時期調整羅馬公民關系的法律,此時尚未形成完整的羅馬法體系,C錯誤。故選D。6.【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阿拉伯人在其傳播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因此D正確,ABC排除。故選D。7.【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第10頁/18頁15世紀末建立在南美洲西部的帝國,D項正確;瑪雅城市國家和阿茲特克文明都處于中美洲,排除A、B項;馬里帝國是非洲的文明古國,排除C項。故選D項。8.【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玉米和馬鈴薯的原產地均在美洲,①④正確,C符合題意;水稻和小麥的原產地在亞洲,②③錯誤,ABD排除。故選C。9.【答案】B【詳解】1500年左右,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傳統東西方之間的商路,這引發了新航路的開辟,與題意相符,故B項正確。10.【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引發了物種大交換,開啟了完整意義上的世界史,C項正確;絲綢之路開通屬于局部交流,排除B項;奧斯曼帝國的建立阻礙了東西方之間的交流,排除B項;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發展,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敬鸢浮緾【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發現美洲,C選項符合題意。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A選項排除。達伽馬到達印度,B選項排除。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D選項排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試題難度較易,解題關鍵在于對相關知識的準確把握。結合新航路開辟的路線即可得出答案。12.【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519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繞過南美洲,進入太平洋,經南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回到西班牙。D項正確;①是迪亞士航行路線,排除A項;②是哥倫布航行路線,排除B項;③是達伽馬航行路線圖,排除C項。故選D13.【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92化、傳染病以及思想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流動,說明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世界逐漸連為一體,D項正確;哥倫布首次到美洲后,促進了東西半球之間的物種和文化交流,沒有涉及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的轉移,排除A項;題干沒有反映出哥倫布到美洲后建立殖民統治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此后,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以及思想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流動,說明不單單是原產于美洲的農作物向其他地區傳播,也包含著其他地區向美洲傳播著文化,排除C項。故選D14.【答案】C【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通過販賣黑奴換取大量金銀和美洲原材料商品,加速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故①項正確;由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將黑人販賣給美洲的白人土地主、工廠主做奴隸,給美洲帶去了大量廉價勞動力,故③項正確;大量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非洲損失了大量人口。故④項正確,①③④項正確,C選項符合題意。由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地處美洲,是購買黑奴的主要人群而不是販賣人群,英國是當時最大的奴隸販賣者,故②項錯誤,ABD選項排除。15.【答案】B【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別圖片等歷史素材,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相關信息,本題實際上考查世界地理大發現所帶來的相關影響。根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CD三項的表述,題干圖片內容核心信息均無從體現,屬于無關項,排除。B項表述客觀,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键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地理大發現所帶來的相關影響16.【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新英格蘭土著人口的數量從73萬人下降到1.2萬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地土著人的劇減導致缺乏勞動力,因此歐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充當奴隸,故B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花的出現導致大量美洲土著人的死亡,勞動力的劇減導致歐洲人販賣黑奴,而不是屠殺印第安人,故A選項錯誤;歐洲人移民美洲的原因不是由于當地的土著人的死亡,故C選項錯誤;由于天花而大量土著人的死亡,導致了黑人被販賣到美洲,與中國人向美洲移民無關,故D選項錯誤。17.【答案】B【詳解】材料中16世紀西班牙的物價飛漲涉及的是價格革命,有利于賣方,不利于買方。這削弱了貴族、官員和地主的經濟實力,進而加速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解體。故答案為B;材料涉及的是價格革命而非商業革命,排除A項;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可知,對西班牙農業起到沖擊作用的是大量美洲貴重金屬的輸入,排除C項;應該是西班牙對外殖民擴張與掠奪導致本國出現物價暴漲,屬于因果倒置,排除D項。【點睛】本題備考啟示:其一,精準簡約掌握歷史概念;其二,精準簡約地提煉材料主旨,并推理因果和合理解讀。18.【答案】A【詳解】肯定人的價值,強調發展個性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的體現,故選A;天賦人權、民主政治和科學精神都是啟蒙運動時期的主要主張,故排除BCD。19.【答案】D【詳解】據材料可知,圖片中的母親懷抱嬰兒,體現了溫柔的母愛。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基本以宗教題材為主,借助宗教題材弘揚人性之美,D正確;浪漫主義為其主要創作風格與文藝復興不符,A錯誤;據材料可知,沒有涉及抨擊教會腐敗的創作主題,B錯誤;注重鮮明的色彩和夸張的形式是現代主義美術的特點,C錯誤。20.【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圣梯”、“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贖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禮儀”可知,這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內容。結合所學可知,馬丁?路德主張教徒只要對上帝虔誠信仰,對自身行為進行悔改就能使靈魂獲救,即因信稱義,反對繁縟的禮拜儀式及各種名目的“圣禮”實現自己的信仰,故A項正確;因行稱義是天主教的教義,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CD項是啟蒙運動的內容,與材料中強調宗教改革的思想第12頁/18頁主張不符,故排除CD21.【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的成就,因此B正確,ACD排除。故選。22.【答案】C【詳解】啟蒙運動思想核心是理性主義,啟蒙運動思想家倡導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社會契約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想,C正確;A是古希臘蘇格拉底思想主張;君權神授是神化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種政治理論,啟蒙思想家極力反對的主張,B錯誤;D是宗教改革者主張?!军c睛】啟蒙運動特別強調人的理性(人的思考和獨立判斷),要求取得人的徹底解放,批判封建專制制度,主張自由平等和主權在民。23.【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議會行使立法權”、“首相對議會負責”、君主‘統而不治’”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D項正確;法國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沒有君主,排除A項;德國君主掌握實權,排除B項;美國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沒有君主,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24.【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依據,故選B,排除A;C是美國文獻,D是法國文獻,排除。25.【答案】B【詳解】根據首相組建新政府的信息可知英國政治體制中首先掌握的是行政權,故選B項;首相和內閣都對議會負責,排除AC項;英國國王統而不治,不是與議會集體統治,排除D項。故選B。26.【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可知,17891875年間,法國政體反復不斷,君主派與民主派的斗爭異常激烈,說明法國民主進程艱難曲折,故C項正確;法國大革命時期并未出現分裂狀態,排除;法國大革命中一度出現專制獨裁現象不能反映啟蒙思想的巨大影響,排除B項;題干不能說明法國政體走向完善,排除D項。27.【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法國從1789年到187586年內,近代法國產生了12部憲法,平均約7年更換1次。法國憲法的頻繁更迭引起了政體的復雜多變,政體先后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獨裁制等等,出現過三次君主立憲政體,兩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體。所以法國被稱為各種政體的實驗場,D選項符合題意。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后,政治體制處于穩定發展狀態,A選項排除。近代德國在統一之前處于四分五裂狀態,統一后的德國政體較為穩定,B選項排除。美國在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后確立的民主共和政體一直處于穩定發展狀態,C選項排除。28.【答案】A【詳解】獨立戰爭后的美國實行邦聯制,中央政府權力較弱,地方權力較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頒布1787年憲法實行聯邦制,A正確;美國是民主共和制,B錯誤;C是兩黨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政府機構運作特點。【點睛】邦聯制和聯邦制第13頁/18頁邦聯制和聯邦制是復合制國家結構的兩種形式。邦聯制與聯邦制的共同點在于他們都是主權國家之間的聯合體,區別在于邦聯不形成新的國家,而聯邦則形成新的國家。在邦聯制下,組成邦聯的各成員國仍然是具有完整獨立主權的國家,而在聯邦制下,聯邦組成單位已經不完全具有獨立主權國家的要素。29.【答案】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美國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建立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政體,以此實現了把“統治者關進籠子的夢想”,故選C項。ABD項不符合題意??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178730.【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的內容?!驹斀狻棵绹?787最高立法權歸國會,有參政院和眾議院組成:最高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故選D。排除了A和C。財政預算由總統準備和提交國會,由國會審核,故排除D。【點睛】美國1787中央政府,權利大大增強,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獨立性。②按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中央政府:(權力之間制約與平衡)最高行政權歸總統;最高立法權歸國會,有參政院和眾議院組成:最高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31.【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皇帝掌握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可以任國憲法》規定首相由皇帝任命,首相不對議會負責而對皇帝負責,所以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①②④均符合題意,C項正確;國家元首“統而不治”是英國政體的特點,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32.【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特點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D項正確。17~18世紀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初創時期,19世紀~20世紀年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基本定型,二戰后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了新的發展,故材料無法反映西方國家都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排除A國國王成為虛君;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聯邦制,故無法反映加強君主專制,排除B項;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國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排除C項。故選D項。33.【答案】C【詳解】從材料中的圖表可以看出,從17511851年,英國人口基數增長,城市人口也逐漸增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對英國最大影響的事件是工業革命,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B選項發生在17世紀,故排除;D選項歐洲經濟一體化化是二戰之后的事件,故排除;A選項黑奴貿易是殖民擴張的連鎖事件,故排除。34.【答案】A第14頁/18頁【詳解】題干說到的時間是1830年,這時正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由于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使得作為燃料的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故A符合題意;內燃機和發電廠廣泛應用或者建立是在1870年之后,故BC不符合題干中的時間,故排除;城市人口增長不是煤產量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35.【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故B項正確。珍妮紡紗機是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故A項錯誤。電視機是20世紀20年代中期產生,故C項錯誤。計算機是1964年產生,故D項錯誤。36.【答案】C【詳解】材料“19世紀后期,英國有錢人以坐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但是這一時期河水已經混濁不堪,臭氣熏天”說明工業文明帶來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故選C;工業革命后,蒸汽機推廣,水力已不是主要能源,排除A;材料強調的是工業革命污染了環境,B、D兩項與材料不符,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這一時期河水已經混濁不堪,臭氣熏天”,聯系工業革命的影響分析解答。37.【答案】C【詳解】通過材料“滾筒印花機,革新布匹印花技術,提高工效100倍”“一個人操作軋棉機每天能軋棉1000余磅。此前每人每天只能軋棉5磅到6磅說明生產效率的提高,這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故C正確;通過材料看出,已經開始采用機器生產,不再是工場手工業,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排除B;通過材料“1783”“1792年”可知,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D。故選:C。38.【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闡明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故B指導巴黎公社起義,故②錯誤,ACD項排除。39.【答案】B【詳解】1871年3月18日法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軍隊偷襲蒙馬特爾高地,巴黎公社革命爆發;5月下旬臨時政府軍攻入巴黎城區,公社戰士浴血奮戰一個星期;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故答案為B項。其他三項與材料中的關鍵詞無關,排除AC、D項。40.【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0“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可知,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正在建立,廣大亞非拉國家淪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第二部分實際是指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B項正確;帝國主義國家是第一部分,排除A項;日本不屬于第二部分,排除C項;貧窮、落后國家并不具有依賴別國特點,排除D項。故選B項。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第15頁/18頁41.1)時空:公元前6世紀左右,恒河流域。原因:婆羅門教為其提供了理論和宗教基礎;早期雅利安人社會分工的產物;與雅利安人的軍事征服密切相關。(2)內涵:是馬克思關于西方殖民侵略影響雙重性的理論,即西方的殖民侵略破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原有的社會結構,破壞了當地的經濟。同時,客觀上又促進了資本主義因素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發展。原因: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英國殖民者與印度封建勢力妥協,同時也是為了維持印度的落后不愿意廢除種姓制度?!拘?本題是特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印度。第一小問時空:由材料“在進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為軍事貴族或武士、從事祭祀的僧侶和普通牧民三個群體……(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居民和淪為卑微奴隸的人被視為最低賤的等級”及所學可得出印度種姓制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紀左右的恒河流域。第二小問原因:由材料“在進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為軍事貴族或武士、從事祭祀的僧侶和普通牧民三個群體……(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居民和淪為卑微奴隸的人被視為最低賤的等級”及所學可得出早期雅利安人社會分工的產物;與雅利安人的軍事征服密切相關;由材料“四種社會群體分別為種姓制度中的四種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及所學可得出婆羅門教為其提供了理論和宗教基礎?!拘?本題是特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印度。第一小問內涵:由材料“19世紀30年代殖民政策進入新階段后,其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雙重使命都逐漸明朗,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兩者的顯現更加突出。”“這同樣是由其卑鄙私利決定的,為了鞏固殖民統治,它需要謀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勢力的支持,為此就需要自覺地與舊勢力妥協,人為地保留某些舊的制度與結構”及所學可得出是馬克思關于西方殖民侵略影響雙重性的理論,即西方的殖民侵略破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原有的社會結構,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由材料“而說到建設性使命,殖民者雖然不得不實行,卻絕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現一個新社會?!奔八鶎W可得出客觀上又促進了資本主義因素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發展。第二小問原因:由材料“這同樣是由其卑鄙私利決定的,為了鞏固殖民統治,它需要謀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勢力的支持,為此就需要自覺地與舊勢力妥協,人為地保留某些舊的制度與結構”及所學可得出英國殖民者與印度封建勢力妥協,同時也是為了維持印度的落后不愿意廢除種姓制度;結合所學可得出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42.【答案】圖一:歐洲殖民者將廉價工業品運往非洲,然后從非洲掠奪黑人販賣到美洲做奴隸,再將美洲的金銀、原料運回到歐洲。因在美洲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銳減,為開發美洲而興起黑奴貿易,這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且推動了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故圖一為新航路開辟后的三角貿易。圖二:英國殖民者將在印度種植的鴉片走私到中國,然后從中國進口茶、絲等原料、半成品,再將工業品出口到印度和中國。此時英國殖民者將在印度種植的鴉片走私到中國,以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故圖二為第第16頁/18頁一次工業革命時期(19世紀前中期)英國主導的三角貿易。【詳解】本題要求根據圖示中的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與推廣考核試卷
- 紙張加工中的表面涂層結構設計考核試卷
- 玩具設計的創新材料應用考核試卷
- 電視機銷售渠道拓展與電商平臺合作考核試卷
- 竹材采運市場營銷渠道拓展與客戶關系考核試卷
- 紡織企業全面質量管理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考核試卷
- 毛條與毛紗線加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數學學科與教學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安全與倫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十萬頭生態養豬場項目可行性報告
- 2025年安全評價師職業資格考試真題回顧與模擬試題
- 大學高數函數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武漢四調)
- 道路普通貨物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
- 街道綜治中心管理制度
- 2024年法考真題答案解析
- 2024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讀本題庫
- 2025年無錫市錫山環保能源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國高速鐵路建設成本分析
- 心字底字的寫法(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