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初中地理串講復習資料_第1頁
湖南初中地理串講復習資料_第2頁
湖南初中地理串講復習資料_第3頁
湖南初中地理串講復習資料_第4頁
湖南初中地理串講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地球(重點:經緯網、自轉和公轉)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

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蓋天說(“天圓地方”)一一渾天說(“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一一麥哲倫環球航行(球體)一一衛星探測(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麥苴

倫環球航行最早在實踐上證明了地球是球體。

地球是球體的其他證據:①登高望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②站在海邊看遠處

歸來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或船

遠去);③移動信號發射塔,建得越高,信號的覆蓋面

積越廣;④月食(月食是地球影子,而日食是月球影子)o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M

萬千米,表面積約紅億平方千米。

3.地球儀:(關注9條線:0°,球.5°,66.5°,

30°,60°緯線和0°,180°,20°W,160°E經線。)

概念:人們為了認識地球,更好地研究地球,制作了地

球的模型,這就是地球儀。地球儀是規則的球體

地軸:地軸是從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象的軸,地球在

運動的過程中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地球儀上的點:北極點是地軸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

點,地球南極點是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

概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

念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的半圓。

形狀圓周(與赤道平行)半圓周(連接南北極點)

緯線長度不相等,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經線長度相等,長度等于赤道長度

長度

漸一縮短,兩極為點的一半(2萬千米)

相互所有緯線都平行在南北兩極點相交

關系經、緯線相互垂直

方向緯線指示迷西_方向經線指示.南北一方向

零度赤道(最長的緯線)本初子午線(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

0。?90。,從赤道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0。?180。,從0。經線向東增大是東

度數

是南緯;自南向北北緯逐漸增大,南緯逐經,向西增大是西經;自西向東東經

規律

漸減小。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減小。

字母北緯用&L表示,南緯用£表示東經用上表示,西經用W表示

4.重要的經緯線:赤道:00緯線,南、北半球的

分界線;低中高緯度界線:30。緯線,60°緯線;18f

地球五帶:南北回歸線23.5°N、23.5°S;南北極

圈66.5°N、66.5°S;東西經度界線:0°和

180°;東西半球界線:20°W、160°E;東半球

的范圍是2()。0一0。一160OE;西半球的范圍是

160°E—180°—20°Wo

5.極地經緯網圖的判讀規則:/

①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②北極上空,

地球逆時針轉;南極上空,地球順時針轉。③地9n”口

球自西向東,朝東經度增大的方向轉。④任何地

點都在北(南)極點的南(北)方。⑤同一經線

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緯線上只有東西方向。

6.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經緯網。作用是確定地球

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

7.地球自轉與公轉比較

自轉公轉

繞轉中心地軸太陽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一天一年

晝夜更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形成、正午太陽高度的

產生現象

落)、地方時差異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

8.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夾角,這樣在一年之內,太陽

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A.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各地正午(每天的12時即為正午)太陽高度發生有規律的

變化,太陽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是鱉,其它地方正午太陽高度小王90。。

B.晝夜長短的變化:除赤道外,其他各地一年中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春分和秋分全

球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有極晝現象;冬至日北半球

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有極夜現象。南半球相反。

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北(南)半球,則北(南)半球晝長夜短,另一半球晝短夜長。

①從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

②從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

③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全球晝夜等長。南北半球冬夏季節、春秋季節相反。

④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

C.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軌跡:

①從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②從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9.地球公轉中的四個節氣

太陽直射點位

節氣交節時間晝夜長短狀況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或0。緯線各地晝夜長短相等

北回歸線或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5°N北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以南出現極夜現象。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或0。緯線各地晝夜長短相等

南回歸線或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3.5°S北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南出現極晝現象。

D.四季更替:在溫帶地區地區,四季更替明顯。如長沙市民的衣柜中就有四季的衣服。

E.五帶的形成:根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及是否有太陽光線的垂直照射和是

否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把地球分成了五帶。在地球的五帶中,有太陽光線垂直照射現象的是

熱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北寒帶、南寒帶。無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和無極晝、極夜

現象的是北溫帶、南溫帶。溫帶地區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

10.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⑴晝夜更替的產生: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某一時刻只能照亮半個地球,

且地球不停地自轉,所以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和地方時差。

⑵地方時差異:時區和日界線:

①東加西減1小時:每向東過1個時區加1個小時,每向西過1個時區減1個小時。

②東減西加1天:向東過日界線減去1天,向西過日界線加上1天。

(二)地圖

1.地圖分類: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圖主要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地形、

氣候、水文、植被圖為自然地圖,工業、農業、商業、交通、人口圖為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的三要素:地圖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要素。

3.地圖上的方向:地平面上有東、西、南、北和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指向標定向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示北方。經緯線定向的地圖,經線指南北,緯

線指東西。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線的地圖,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確定方向。

4.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地表形態的判讀是重點)

概念: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比例尺也叫縮尺,用公式表示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例尺表示的方式有數字式、線

段式、文字式。

比例尺、圖幅、實際范圍、地圖內容詳略及地形坡度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圖幅相同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內容越詳細

實際氾圍相同

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內容越簡略

圖幅面積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詳細

比例尺相同

圖幅面積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小程度不變

比例尺的選擇:大范圍地區的地圖多采用包心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區圖),小范圍地區

的地圖多選用較大的比例尺(如校園平面圖、軍事圖溝、------------廠|-----

5.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A

海拔和相對高度(如右圖)/Vit

A是相對高度B是海拔乙、*〒二

6.海陸施拓7.序.

種類名稱特征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勢乎坦廣闊地面起伏小

陸IWJ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地山地海拔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澀地面崎嶇不平

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200米坡度和緩

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大陸架陸地向海洋自然延便部分,坡度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

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

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達H034米)

洋盆海底地面的地勢平坦的部分

大洋中脊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運動較為強烈)

7.等高線地形圖

等高線的概念:在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叫等高線。同一條等高線

上的各點的海拔相等,相鄰的兩條等高線間的高程差(即等高距)相篁,同一幅等高線地

形圖等高距相等。

①坡度陡緩的判讀:等高線越密集處,坡度越陡。

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緩。

(注:坡度陡,登山費力省距離。坡度緩,登山省力費距離)

②地表形態的判讀:

山峰:等高線呈封閉形狀,等高線海拔是內高外低,山頂

等高線密集

是山地的最處。

IW1山體海拔最處坡度

盆地:一般等高線呈封閉形狀,等高線海拔是內低外高。高處為兩山頂之間的

低地為

鞍部:兩個山峰之間海拔較低地方。地勢一般相對較低,

公路一般選擇鞍部通過。

:等高線重疊

陡崖:等高線重合相交處,坡度最陡。(攀巖、瀑布)“處是

山脊:等高線向海拔旦的地方凸出。山脊易形成分水嶺。

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鼻的地方凸出。山谷易發育成河流。

8.世界著名的地形區:等高線向

低處凸為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等高線向

高處凸為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等高線稀疏

處坡度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世界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亞洲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長的山系是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9.世界兩大山脈帶:①是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東岸是縱貫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

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組成,西部是呈弧形分布的島嶼山體,

包括日本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等。②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

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等。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海洋與陸地

①海陸比例和半球地圖(陸地29.2%,海洋70.8%)

②東西半球圖

1=1東半球

II西半球

西半球:東經160°向東過180°經線到西經20°,

西經20°向西過180°經線到東經160°。

2.七大洲

①名稱及分布:(面積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名稱分布特點

亞洲主體位于東半球,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非洲主體位于東半球,跨南北半球。赤道、本初字午線經過非洲

北美洲主體位于酉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

南美洲全部位于酉半球,跨南北半球。赤道經過亞馬孫河口

南極洲跨東西半球,全部位于南^揉。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歐洲主體位于東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無熱帶面積

大洋洲主體位于東半球,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②七大洲的經緯度位置

大洲位置特點

亞洲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跨南北半球,低中高緯度,寒溫熱帶

非洲南北回歸線通過,跨南北半球,以熱帶為主

歐洲處于北半球中、高緯度,中緯度為主,無陽光直射現象

北美洲北回歸線和北極圈通過,跨低中高緯度,寒溫熱帶

南美洲赤道、南回歸線通過,以熱帶為主

大洋洲赤道、日界線穿過,跨東西和南北半球

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洲1,以寒帶為主,無陽光直射現象

③大洲分界線:(地圖位置)

大洲洲際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膿、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根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白金海峽

非洲與歐洲直布羅庇海峽、地中海

北美洲與歐洲丹麥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尾

下圖中A圖中①是白令海峽;B圖中②是巴拿馬運河;C圖中③是曼德海峽;D圖中④是

直布羅陀海峽,⑤是蘇伊士運河,⑥是土耳其海峽。

④七大洲瀕臨的大洋:

亞洲瀕臨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美洲瀕臨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南極洲瀕臨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歐洲瀕臨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非洲瀕臨的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大洋洲瀕臨的大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美洲瀕臨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

⑤各大洲所穿過的特殊緯線:

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I、南美洲。

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I:非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極圈穿過的大洲:歐洲、亞洲I、北美洲。

南極圈穿過的大洲:南極洲

⑥跨兩大洲的國家:【亞洲和歐洲】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

【亞洲和非洲I】埃及【南美洲和北美洲I】巴拿馬

【亞洲和大洋洲】印尼【北美洲和大洋洲】美國

3.四大洋

①基本概念:

名稱含義

洋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大洋的邊緣部分,面積和深度比洋小得多,靠近大陸,由半島或島嶼與大

洋隔離開來。

海峽溝通兩個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航道。

②四大洋名稱及其特征: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積大小最大18000第二9300第三7500最小1300

海水最深,島全部位于北半球,海冰覆蓋,

呈“S”形狀,全部位于東

其他主嶼最多,跨介于亞洲、歐洲、北美洲

跨東西半球和半球,大部分

要特征東西半球和之間,面積最小、海水最淺、

南北半球在南半球。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南北半球

③大洋沿岸的大洲:

太平洋周圍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

極洲、大洋洲1、亞洲。

大西洋周圍的大洲:歐洲、非洲、南極洲、

北美洲1、南美洲1。

印度洋周圍的大洲1:非洲、南極洲、亞洲1、

大洋洲。

北冰洋周圍的大洲1:北美洲1、亞洲、歐洲1。

4.地表形態變化:

地表形態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板塊X

心之中。火山和地震活動能夠在很短-----板塊邊界V—板塊運動方向

六大板塊示童用

時間內改變地表的形態。

5.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重點地圖)

①創始人:大陸漂移假說是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

②證據:大陸輪廓的相似性;古動植物化石的相似性;深海探測及大地精密測量等。

③內容:“泛大陸”(被泛大洋所包圍)一“碎塊”一七大洲、四大洋。

6.板塊構造學說:

①內容:巖石圈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分成六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

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版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塊運動: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多火山、地震。

③利用板塊學說解釋裂谷、山脈等成因。

板塊

案例

移動

板塊①東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塊內部張裂形成;②紅海面積擴大是由非洲板塊和印度

張裂洋板塊張裂形成;③大西洋面積擴大是美洲板塊和歐亞、非洲板塊張裂形成

①喜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形成;②阿爾卑斯山脈是由亞歐

板塊和非洲板塊碰撞形成

板塊

①馬里亞納海溝是由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太平洋板塊俯沖到亞歐

碰撞

板塊之下形成;②太平洋西部島弧鏈是由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形成;③

臺灣山脈是由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④安第斯山脈是由美洲板塊和

南極洲板塊碰撞形成;⑤落基山脈是由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

7.世界有兩大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二是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

帶。兩大火山地震帶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

第三章氣候

1?天氣與氣候:

天氣氣候

天氣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氣候是一個地方____________時間的天氣

概念

大氣層在一內的具體狀態。平均狀況。

區別1、短時間2、多變性1、較長時間2、相對穩定性

聯系天氣是形成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對多年天氣狀況的概括

2.常用的天氣符號有:

*

雷雨,西風六級111—降雪

陰一

霜凍x'z晴

臺風及其中心§JI多云

霧______東風十級一四降雨

沙塵暴令俞

3.氣溫:(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讀圖是重點,關注氣溫垂直變化的計算)

概念: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常用攝氏度°C表示。

等溫線:在同一水平面內氣溫相等的點的連線即是等溫線。等溫線越密集,表示該地

的氣溫變化越大,等溫線越稀疏,表示該地氣溫的變化越小。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當中,陸地上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

出_前后。一天內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差值即為氣溫日較差。

氣溫的年變化:

項目最高月均溫月份最低月均溫月份

半球海洋陸地海洋陸地

北半球8月7月2月1月

南半球2月1月8月7月

氣溫年較差:一年內最高月平均氣溫值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值的差值即為氣溫年較差。

平均氣溫:

日平均氣溫:一般把北京時間2時、8時、14時、20時四次觀測得到的氣溫的平均值

作為日平均氣溫。

月平均氣溫:把一個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的平均值作為月平均氣溫。

年平均氣溫:把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的平均值作為年平均氣溫。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是:

①氣溫的緯度變化規律:由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地球上最炎熱的大陸是非

洲大陸,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大陸。

②氣溫的海陸分布規律: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夏季陸地氣溫比海洋高,冬季陸地

氣溫比海洋低。

南北半球等溫線的彎曲狀況:北半球的等溫線比較彎曲,南半球的等溫線比較3

直_。北半球陸地夏季等溫線向北凸出,海洋等溫線向南凸出。北半球陸地冬季等溫線向南

凸出,海洋向北凸出。

③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同緯度的陸地,海拔高的地方氣溫低,海拔低的地方氣溫

高_。(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約0.6北半球山南水北為陽,氣溫較高)

4.降水:

概念:從空中落下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的總稱。

降水形成的兩個條件: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

出來的程度o

5.降水的三種類型:(增加:臺風雨共同特點是:空氣上升運動)

對流雨:地面氣溫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氣溫降低,水汽凝結,形成降雨。

地形雨:空氣遇到山地的阻擋,沿山坡“爬升”,氣溫降低,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

的降水。

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降溫凝結而產生的降水。

6.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①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地面氣溫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氣溫下降,水汽凝結成雨)

②兩極地區,降水少(地面氣溫低,空氣受冷收縮下沉,氣溫升高,水汽蒸發,少雨)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部降水多,大陸西部降水少

④中緯度大陸內部降水少

⑤沿海地區迎岸風降水多,離岸風降水少

7.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緯度因素)、地球的運動(自轉和公轉)、海陸分

布、地形地勢和人類活動。

①緯度因素: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大,獲得的熱量多,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小,獲得的

熱量少,因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降低。

日用鄧口/心例:

地球的自轉:同一天旋轉中心方向周期產生的現象

白天獲得的熱量多,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一天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氣溫比夜晚高。

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四季變化,五帶的形成,正午太陽高度

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

間移動造成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大的地方氣溫高,正午太陽高

度小的地方氣溫低;白晝長獲得的太陽熱量多,反之氣溫低。

③海陸分布:

氣溫: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

洋氣溫高

降水:病迎風地區降水多,近海背風地區降水少,一般離海遠的地區降水少;

④地形地勢:

氣溫:海拔低處比海拔高處氣溫高;陽坡比陰坡氣溫高;(北半球:山之南水之北為

陽)

降水: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⑤人類活動:(關注)人工造林、修建水庫,使氣溫變化趨于緩和;亂砍濫伐,使當地

氣候惡化;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急劇增加,使全球升溫,旱澇災害頻繁;氯氟化合

物的排放破壞高空臭氧層,導致地面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危及人類健康。

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特點

①熱帶氣候:(最冷月均溫85。(2,全年多雨為熱雨,全年少雨為熱沙,雨季漸變為熱草,

雨季突變為熱季)

氣候特征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赤道附近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于、濕兩季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兩側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干燥少雨南北回歸線大陸內部和西部。

全年高溫,一年中分量、國兩季(南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亞地區為涼、熱、雨三季)

②亞熱帶氣候:(0。(2<最冷月均溫<15。(2,雨熱同期為亞熱季氣候,雨熱不同期為地中

海氣候)

氣候特征分布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溫暖)少雨(濕

主要分布在史國東南部、差國、巴西

和亞熱帶季風性潤),夏季高溫多雨

東南部等

濕潤氣候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地中海沿

地中海氣候

干燥崖最典型

氣溫/P降本/mm氣溫/p降水/mm

40p1U;300z-\600

一y

3。;藍爾13/^00

0400

_S,-

n15300

-HlUU-30

③溫帶氣候:■£J-于ninn

(溫海氣候最冷月均溫>0。。

14710月“14710月

溫陸氣候溫差大降水少,溫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氣候溫差小降水多)

氣候特征分布地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全年濕潤主要分布在溫帶40?60度大陸西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溫,干燥少畫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

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亞寒帶氣候、極地氣候、高山高原氣候:

氣候特征分布地區

亞寒帶針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涼爽,北緯50?65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并入

葉林氣候溫差大,降水少。溫帶大陸性氣候)

苔原嚴寒,夏季短暫(只有1到3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

氣候個月氣溫在0℃?10℃左右)北冰洋沿岸。

冰原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島和其他北極地區

終年嚴寒,降水稀少

氣候的島嶼、南極洲。

IWJ山IWJ原終年低溫,年溫差較小,日溫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地區。

氣候差較大。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9.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學會判斷和應用)

①.根據最熱月判斷氣候所在的半球:最高氣溫是7月份,氣候類型分布在北半球,最高

氣溫是1月份,氣候類型分布在南半球。

②.根據最冷月或最熱月均溫確定氣候帶:

氣溫特征氣候帶氣候類型

最冷月均溫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漸變)、

熱帶

T>15℃熱帶季風(突變)、熱帶沙漠氣候

最冷月均溫亞熱帶或溫帶亞熱帶季風(雨熱同期)、地中海氣候

0℃<T<15℃海洋性氣候(雨熱異期)、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

溫帶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氣候

-30℃<T<0℃

最冷月、最熱月均溫低于溫帶,

亞寒帶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高于寒帶

終年氣溫低,苔原氣候(1~3

寒帶苔原氣候、冰原氣候

個月氣溫在0?:10。0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

③.根據降水的季節分配確定降水型

降水型氣候類型

年雨型

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降水較多或均勻)

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半年降水較多)溫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氣候

(冬季降水較多)

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全年降水較少)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氣候

④.把②、③結合起來即可判斷出氣候類型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與發展差異

1.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

世界人口的數量: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突破60億大關。

2011年10月31日:地球上第70億人口在菲律賓出生。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1800年以前人口增長相當緩慢,1800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長,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

速度持續增長。

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長:(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

的自然增長較快,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快的是非洲,最慢的是歐洲。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緯度、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水源等

社會經濟:農業、工業和交通等的發展對人口分布也有影響。

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形成人口

稠密地區

人口密度:定義: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公式:總人口(人)/總面積(平方千米)

地理含義: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人口分布:

類型分布地區分布規律分布原因類型分布地區分布規律原因

非洲撒哈拉、

干旱的

亞洲東部阿拉伯半島、干旱

荒漠

澳大利亞西部

平原面積亞洲北部、北

寒冷的

亞洲南部廣闊、氣美北部、格陵寒冷

極地

四大候溫暖濕四類蘭島、南極

北半球

人口潤、農業人口喜馬拉雅山

中低緯度空氣稀

稠密歐洲發展早、稀疏區、青藏高原高海拔

臨海地帶薄的高

地區西部工業、交地區等IWJ山IWJ原地地區

山高原

通、城市區

發展快亞馬孫平原等過度濕

北美洲和

原始的熱帶雨低緯度潤的原

南美洲

林區地區始熱帶

東部

雨林

3.人口問題

⑴人口問題的表現形式:

①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①環境問題:資源枯竭,濫伐森林,濫墾草地,水土

流失,土地沙化等。②社會問題:經濟發展趕不上人口的增長,出現醫療衛生、教育、交

通、住房、就業等社會問題。

②人口增長過少過慢帶來的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上

用于老人退休、養老等費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難、生活孤獨等。

分布:歐洲如意大利、瑞典和德國

③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產生的問題(城市病):交通擁擠、環境污染、食品短缺、犯罪率

上升、生存競爭加劇,就業就醫困難。

⑵人口問題對策:使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實行計劃

生育。

4.世界的人種(南美洲:世界人種的大熔爐,混血人種主要分布區)

⑴劃分人種的主要依據: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來劃分的,

這些特征包括肽魚眼—、毛發和頭型、臉型等。

⑵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

人種外表特征分布地區

黃色皮膚呈黃色或黃棕色,眼睛黑棕色,頭發又黑又亞洲東部、印第安人和因紐特

人種直,臉型寬平,鼻梁和身材皆為中等高度。人、中南半島、馬達加斯加島

白色皮膚呈白色或淺棕色,眼色和發色都比較淺,頭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

人種發呈波浪狀,鼻梁細高,嘴唇較薄,身材比較高。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黑色皮膚和眼睛呈黑棕色,頭發卷曲,鼻型扁平,嘴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

人種唇厚且向外翻,下巴較低,四肢較長。區、南亞局部

5.三大宗教及分布

宗教發源地時間主要分布地區教徒建筑物及經書

公元前東亞、東南亞、南亞廟宇

佛教古印度3億

6世紀斯里蘭卡、不丹《佛經》

歐洲、北美洲、南美教堂

基督教巴勒斯坦公元1世紀20億

洲及大洋洲《圣經》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

伊斯蘭沙特15億清真寺

公元7世紀非洲北部和東部、中

教阿拉伯穆斯林《古蘭經》

國西北地區

6.世界的語言及主要分布地區

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分布地區和人數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中國和海外的華人和華僑,總人數超過12億。

英語(使用范圍最廣)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總人數超過4億。

法語法國、比利時、瑞士、加拿大及非洲的一些國家。

俄語俄羅斯人使用,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

西班牙語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多數國家(巴西葡萄牙語)

阿拉伯語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

7.聚落

①聚落的概念和聚落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它

包括城市和鄉村兩種形式。世界各地民居有著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

地的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包括氣候、水源、地形、自然資源等,)同時與社會

經濟生活(社會經濟生活主要包括交通、生活水平等)密切相關。鄉村大多依山傍水,沿

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②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的區別

房屋道路教育條件信息流通快慢物質娛樂生活

城市密集、高密、交通方便好快豐富多樣

鄉村分散、矮稀疏、不方便差慢較貧乏

③幾種不同民居反映的環境特點

蒙占包

傣族竹樓

青藏高原碉樓吊腳樓因紐特人的冰屋

⑴窯洞的優點有:冬暖夏涼,節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環境特點:冬季寒冷,夏季高溫,

降水較少,黃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