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系列活動實施方案_第1頁
2025年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系列活動實施方案_第2頁
2025年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系列活動實施方案_第3頁
2025年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系列活動實施方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系列活動實施方案一、活動背景與主題2025年是五四運動106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24-2035年)》要求,本次系列活動以**“賡續五四薪火·青春挺膺擔當”**為主題,圍繞思想鑄魂、實踐賦能、文化創新三大維度展開,全面激發新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二、活動目標精神傳承:通過沉浸式教育引導青年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歷史邏輯與當代價值。能力鍛造:搭建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實踐平臺,提升青年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文化創新: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傳播,增強青年文化自信。國際表達:培養青年參與全球治理的視野與能力,講好中國故事。三、活動內容與實施計劃(一)思想引領類活動“覺醒年代”歷史情境體驗時間:2025年4月25日-5月4日地點:全市紅色教育基地、高校思政實踐中心形式:采用VR技術還原五四運動歷史場景,參與者可通過角色扮演參與“火燒趙家樓”“六三罷工”等標志性事件決策。配套開展“百年對話”論壇,邀請黨史專家與青年代表探討五四精神的現代化轉型路徑。青年理論宣講“星火計劃”時間:2025年4月啟動,貫穿全年內容:組建由“青馬工程”學員、優秀團干部組成的百人宣講團,開發“五四精神與科技創新”“數字時代的青年責任”等10個專題課程。采用“理論脫口秀+短視頻創作”形式,在抖音、B站等平臺打造“5分鐘青年思政課”品牌。(二)實踐服務類活動“揭榜掛帥”青年攻堅行動領域:聚焦人工智能倫理、碳中和關鍵技術、老齡化社會服務三大方向機制:面向高校、企業發布20項“卡脖子”技術需求榜單,采用“賽馬制”支持多團隊并行攻關。例如:AI倫理治理項目:開發青少年網絡沉迷智能干預系統,要求算法符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鄉村適老化改造:設計低成本智能家居方案,在5個試點村落地應用“青春社區”社會治理創新大賽賽程:4月啟動項目征集,5月開展路演評審特色:要求參賽團隊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社區議事平臺,實現“提案提交-民主投票-資金監管”全流程透明化。優秀案例將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標準。“一帶一路”青年志愿服務內容:選拔100名精通小語種、數字技術的志愿者,赴東南亞開展:數字經濟培訓(如跨境電商運營)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聯合當地博物館開展3D文物建模)中醫文化體驗中心建設(配備智能脈診儀等設備)(三)文化創新類活動“新國潮·青年創”文化產品設計季時間:2025年4月-10月板塊:數字文創:開發五四運動NFT數字藏品,收益用于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跨界融合:舉辦“漢服×航天科技”主題秀,將傳統紋樣與衛星涂裝設計結合國際傳播:制作多語種《五四青年說》播客,邀請海外留學生講述文化碰撞故事“聲動青春”融媒體創作大賽賽道設置:短視頻賽道:以“我眼中的五四精神”為主題,要求結合地方特色(如重慶選手可拍攝紅巖精神與五四傳統的關聯)交互敘事賽道:開發微信小程序互動游戲,玩家通過抉擇影響“五四青年”人生軌跡(四)學術研討類活動“五四精神與人類文明新形態”國際青年論壇時間:2025年5月3日-5日議題:分論壇1:數字民主與社會治理范式變革分論壇2:生態文明視野下的科技倫理重構分論壇3:跨文化傳播中的青年話語體系構建成果轉化:發布《青年參與全球治理能力建設藍皮書》“百年對話:李大釗與當代青年”學術工作坊形式:采用文獻挖掘與大數據分析結合,對《新青年》等歷史文本進行語義網絡分析,可視化呈現思想傳播路徑。四、重點活動日程表時間活動名稱參與對象地點4月25日VR歷史情境體驗啟動全市青年紅色教育基地4月28日“揭榜掛帥”項目發布會科研團隊、創客國際會展中心5月2日融媒體創作大賽作品征集截止高校、自媒體從業者線上5月4日10:00紀念大會暨表彰儀式各界青年代表市人民大會堂5月4日14:00國際青年論壇開幕式中外學者、留學生國際會議酒店5月4日19:30“五四青春之夜”主題晚會市民濱江文化廣場五、保障措施組織架構成立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教育局等12個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設立“數字協調中心”實時監控活動數據。宣傳方案線上:搭建“五四106”專題網頁,設置“活動地圖”“青春宣言墻”等交互模塊。線下:在地鐵樞紐站布置“時空走廊”藝術裝置,通過光影技術呈現百年青年奮斗史。經費保障財政專項撥款800萬元,吸納企業贊助300萬元,設立青年創新創業扶持基金。安全預案對萬人以上活動實行“一活動一方案”,運用AI人流監測系統預警安全隱患。六、預期成效直接覆蓋:預計全市參與青年超50萬人次,孵化優質項目200個。品牌塑造:打造3-5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青年工作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