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融風險管理實戰指南TOC\o"1-2"\h\u22411第一章金融風險管理概述 218711.1金融風險的定義與分類 3239901.2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3230061.3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 35633第二章風險識別與評估 49492.1風險識別的方法與工具 4308382.1.1方法 4133202.1.2工具 4311052.2風險評估的技術與指標 5121522.2.1技術 5280582.2.2指標 5311222.3風險評估的流程與步驟 539112.3.1確定評估目標 5151652.3.2數據收集與整理 5251612.3.3風險識別 5219702.3.4風險量化 5176312.3.5風險排序 5203972.3.6風險應對策略制定 5185762.3.7風險監控與預警 528274第三章信用風險管理 6301713.1信用風險的概念與特點 6134113.1.1信用風險的定義 6314123.1.2信用風險的特點 6249483.2信用風險識別與評估 64553.2.1信用風險識別 6240723.2.2信用風險評估 683913.3信用風險控制與緩釋 7257163.3.1信用風險控制 7323513.3.2信用風險緩釋 710172第四章市場風險管理 752424.1市場風險的概念與分類 7269254.2市場風險識別與評估 7230394.3市場風險控制與對沖 815288第五章流動性風險管理 8141305.1流動性風險的概念與類型 8274555.2流動性風險識別與評估 96025.3流動性風險控制與優化 928466第六章操作風險管理 10282546.1操作風險的概念與來源 10192486.1.1操作風險的概念 10254556.1.2操作風險的來源 1055056.2操作風險識別與評估 10148556.2.1操作風險識別 10232166.2.2操作風險評估 10211776.3操作風險控制與改進 1137146.3.1操作風險控制 1165686.3.2操作風險改進 1132289第七章法律合規風險管理 11150147.1法律合規風險的概念與特點 1151787.1.1法律合規風險的概念 11131217.1.2法律合規風險的特點 1218787.2法律合規風險識別與評估 1267317.2.1法律合規風險識別 1230057.2.2法律合規風險評估 12288397.3法律合規風險控制與合規文化建設 12116757.3.1法律合規風險控制 12116067.3.2合規文化建設 1323886第八章信息安全管理 1318228.1信息安全風險的概念與威脅 13181668.1.1信息安全風險概念 13205488.1.2信息安全威脅 1360878.2信息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 1474658.2.1信息安全風險識別 1499018.2.2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14299088.3信息安全風險控制與應對 14254048.3.1信息安全風險控制 146738.3.2信息安全風險應對 1517672第九章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15150359.1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1517559.1.1概述 15120379.1.2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1552089.2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運行 151539.2.1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原則 1515589.2.2內部控制體系的運行 16312499.3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評估 16100409.3.1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斷標準 163009.3.2內部控制評估的方法與步驟 166405第十章金融風險管理的未來發展 171704210.1金融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17309110.2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172067510.3金融風險管理的人才培養與職業發展 17第一章金融風險管理概述1.1金融風險的定義與分類金融風險是指金融機構、企業以及個人在金融活動中可能遭受的損失可能性。金融風險的產生與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以及金融工具的復雜性等因素密切相關。根據風險的來源和特點,金融風險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因素如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等波動導致的金融資產價值變動風險。(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違約或無力履行合同義務,導致債權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3)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流程、人員操作失誤、系統故障等因素導致的損失風險。(4)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無法在短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獲得或償還資金,導致業務運營困難的風險。(5)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因法律法規變化、合同糾紛等因素導致的損失風險。(6)聲譽風險:聲譽風險是指由于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服務質量、管理失誤等因素,導致聲譽受損,進而影響業務發展的風險。1.2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和企業穩健經營的關鍵環節,具有以下重要性:(1)保障金融安全:金融風險管理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降低金融系統風險。(2)提高經營效益:通過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企業可以降低損失概率,提高盈利水平。(3)提升競爭力:金融風險管理有助于金融機構和企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4)滿足監管要求: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有明確要求,合規的金融風險管理有助于企業滿足監管要求。(5)保護投資者利益:金融風險管理有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1.3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全面性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涵蓋各類風險,保證風險管理的全面性。(2)審慎性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遵循審慎原則,保證風險控制的有效性。(3)動態性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關注風險的變化,及時調整風險管理策略。(4)制度性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保證風險管理的規范性。(5)有效性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保證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降低損失概率。(6)合作性原則:金融風險管理應加強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應對風險。第二章風險識別與評估2.1風險識別的方法與工具風險識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其目的是發覺和確定潛在的風險因素。以下為風險識別的主要方法與工具:2.1.1方法(1)問卷調查法:通過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收集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從而識別風險。(2)專家訪談法: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借助其專業知識和經驗,發覺潛在風險。(3)故障樹分析法:通過構建故障樹,分析可能導致風險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4)流程圖分析法:繪制業務流程圖,分析流程中的各個階段和環節,識別風險點。2.1.2工具(1)風險清單:列出現有的和潛在的風險,以便于分析和識別。(2)風險矩陣:將風險按照嚴重程度和發生概率進行分類,便于評估和管理。(3)風險地圖:以圖形化的方式展示風險分布,有助于發覺風險熱點。2.2風險評估的技術與指標風險評估是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量化分析,以下為風險評估的主要技術與指標:2.2.1技術(1)敏感性分析:分析風險因素對項目或業務的影響程度。(2)情景分析:設定不同風險情境,分析各種情況下風險的影響。(3)壓力測試:模擬極端情況,檢驗風險承受能力。(4)蒙特卡洛模擬:通過模擬大量隨機樣本,預測風險的可能分布。2.2.2指標(1)風險價值(VaR):衡量風險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潛在損失。(2)預期損失(EL):預測風險事件發生后可能帶來的平均損失。(3)尾部風險價值(CVaR):衡量極端風險下的潛在損失。2.3風險評估的流程與步驟風險評估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以下為風險評估的主要流程與步驟:2.3.1確定評估目標明確風險評估的對象、范圍和目的,為后續評估工作提供方向。2.3.2數據收集與整理收集與評估目標相關的各類數據,包括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并進行整理和分析。2.3.3風險識別運用風險識別的方法與工具,發覺和確定潛在風險。2.3.4風險量化運用風險評估的技術與指標,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量化分析。2.3.5風險排序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風險進行排序,優先關注高風險因素。2.3.6風險應對策略制定針對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防范、風險分散、風險轉移等。2.3.7風險監控與預警建立風險監控和預警機制,定期對風險進行跟蹤和調整,保證風險評估的持續有效性。第三章信用風險管理3.1信用風險的概念與特點3.1.1信用風險的定義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因各種原因無法履行合同義務,導致債權人遭受損失的風險。它是金融風險的一種,廣泛存在于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投資業務等領域。3.1.2信用風險的特點(1)主觀性:信用風險的產生與債務人的主觀意愿密切相關,包括債務人的信用觀念、經營策略等。(2)潛在性:信用風險在業務發生初期往往不易被發覺,具有一定的潛在性。(3)長期性:信用風險的影響具有長期性,一旦發生損失,可能對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4)復雜性:信用風險涉及多個因素,如債務人財務狀況、市場環境等,對其進行識別和評估具有較高難度。3.2信用風險識別與評估3.2.1信用風險識別(1)財務指標分析:通過分析債務人的財務報表,了解其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2)非財務信息分析:包括債務人的行業地位、經營策略、管理水平、市場競爭力等。(3)信用評級:對債務人進行信用評級,以反映其信用風險程度。3.2.2信用風險評估(1)定性評估:根據債務人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對其信用風險進行定性分析。(2)定量評估:運用數學模型,如邏輯回歸、支持向量機等,對債務人的信用風險進行定量分析。(3)綜合評估:結合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結果,對債務人的信用風險進行全面評估。3.3信用風險控制與緩釋3.3.1信用風險控制(1)信用審批:對債務人的信用申請進行嚴格審批,保證其具備還款能力。(2)擔保措施:要求債務人提供擔保,以提高其還款意愿和能力。(3)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合理設置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降低信用風險。3.3.2信用風險緩釋(1)風險分散:通過信貸資產組合,降低單一債務人信用風險對金融機構的影響。(2)信用衍生品:運用信用衍生品,如信用違約互換(CDS)等,對信用風險進行轉移。(3)風險準備金:提取風險準備金,以應對可能發生的信用損失。(4)風險預警和處置: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對潛在信用風險進行及時處置。第四章市場風險管理4.1市場風險的概念與分類市場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上因價格波動而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是金融風險的一種,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等。(1)利率風險:指由于市場利率波動導致金融資產價值變化的風險。(2)匯率風險:指由于匯率波動導致金融資產價值變化的風險。(3)股票價格風險:指由于股票價格波動導致金融資產價值變化的風險。(4)商品價格風險:指由于商品價格波動導致金融資產價值變化的風險。4.2市場風險識別與評估市場風險識別與評估是市場風險管理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風險識別:通過分析金融產品和業務,識別可能面臨的市場風險。(2)風險度量:采用量化方法,如ValueatRisk(VaR)等,對市場風險進行度量。(3)風險評估:結合金融機構的承受能力,評估市場風險的可能性和損失程度。(4)風險監測:定期對市場風險進行監測,發覺風險隱患并及時預警。4.3市場風險控制與對沖市場風險控制與對沖是市場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風險控制:通過制定風險限額、分散投資等方法,降低市場風險。(2)風險對沖:通過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對市場風險進行對沖。(3)風險轉移:通過保險等手段,將市場風險轉移給第三方。(4)風險規避:在市場風險較高時,選擇不參與或退出相關市場。(5)風險承受:在市場風險無法避免時,提高金融機構的承受能力,如增加資本儲備等。市場風險控制與對沖的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明確風險管理職責。(2)制定市場風險管理制度,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監測等方面的規定。(3)加強風險隊伍建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4)運用金融科技,提高市場風險管理的智能化水平。(5)定期開展市場風險培訓和演練,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通過以上措施,金融機構可以有效降低市場風險,保障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第五章流動性風險管理5.1流動性風險的概念與類型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由于資金流動性的不確定性,導致無法按時滿足債務償還、資產變現和其他支付需求的風險。流動性風險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資產流動性風險:指金融企業資產不能在短時間內以合理價格變現,導致資產價值損失的風險。(2)負債流動性風險:指金融企業無法在規定期限內籌集足夠資金償還債務,導致信譽損失甚至破產的風險。(3)融資流動性風險:指金融企業在資金市場上融資困難,無法滿足流動性需求的風險。(4)市場流動性風險:指金融企業在市場上買賣資產時,因市場交易量不足、價格波動等因素導致交易成本增加的風險。5.2流動性風險識別與評估流動性風險識別與評估是金融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基礎。以下是識別與評估流動性風險的幾個關鍵步驟:(1)建立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根據金融企業的業務特點,選取反映流動性風險的指標,如流動性比率、凈流動性資產率、流動性缺口等。(2)數據收集與分析:收集金融企業歷史和當前的財務數據、市場數據等,對流動性風險指標進行計算和分析。(3)風險評估:運用風險評估模型,如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壓力測試等,對流動性風險進行量化評估。(4)風險預警:根據評估結果,設定流動性風險預警閾值,對超過閾值的流動性風險進行預警。5.3流動性風險控制與優化流動性風險控制與優化是金融企業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以下是一些流動性風險控制與優化的措施:(1)建立健全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明確流動性風險管理目標、方法和要求。(2)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合理配置資產和負債,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產流動性。(3)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運用:運用金融衍生品、回購協議等工具,對沖和緩解流動性風險。(4)提高市場流動性:積極參與市場交易,擴大交易量,降低市場流動性風險。(5)建立流動性風險應急機制:制定應對流動性風險應急預案,保證在流動性危機發生時,能迅速采取措施化解風險。(6)加強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及時向市場披露流動性風險信息,提高市場對金融企業流動性狀況的認知。(7)持續監控和評估流動性風險:定期對流動性風險進行監控和評估,及時發覺和糾正流動性風險問題。第六章操作風險管理6.1操作風險的概念與來源6.1.1操作風險的概念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廣泛存在于金融機構的各個業務環節,是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6.1.2操作風險的來源操作風險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內部操作程序:包括內部流程、規章制度、操作手冊等不完善或有缺陷導致的操作失誤。(2)人員:包括員工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操作技能不足、違規操作等因素。(3)系統:包括信息系統故障、硬件設備故障、軟件缺陷等導致的操作風險。(4)外部事件:包括自然災害、政治事件、市場變化等外部因素導致的操作風險。6.2操作風險識別與評估6.2.1操作風險識別操作風險識別是操作風險管理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收集信息:通過內部報告、外部信息、員工反饋等渠道收集操作風險相關信息。(2)分析風險: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識別出潛在的的操作風險。(3)風險分類:按照風險性質、風險來源等對識別出的操作風險進行分類。(4)風險描述:對各類操作風險進行詳細描述,明確風險的表現形式、影響范圍等。6.2.2操作風險評估操作風險評估是對識別出的操作風險進行量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風險量化:通過定量方法對操作風險進行量化,確定風險大小。(2)風險排序:根據風險量化結果,對操作風險進行排序,確定優先級。(3)風險預警:建立操作風險預警機制,對潛在風險進行監控。(4)風險報告:定期向上級領導報告操作風險識別與評估情況。6.3操作風險控制與改進6.3.1操作風險控制操作風險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操作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完善內部流程:優化業務流程,保證內部操作程序的科學性、合理性。(2)提高人員素質: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操作技能和責任心。(3)加強系統建設:提高信息系統穩定性,保證硬件設備正常運行。(4)建立風險監測機制:對操作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覺并解決問題。(5)制定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操作風險,制定應急預案,降低風險影響。6.3.2操作風險改進操作風險改進是指對已識別的操作風險進行持續改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分析風險原因:深入分析操作風險產生的原因,找出根本問題。(2)制定改進措施:根據風險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3)實施改進措施:將改進措施付諸實踐,持續優化操作流程。(4)跟蹤改進效果:對改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評估改進成果。(5)持續優化:根據改進效果,不斷調整和完善操作風險管理策略。第七章法律合規風險管理7.1法律合規風險的概念與特點7.1.1法律合規風險的概念法律合規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因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公司制度等合規要求的不確定性或違反合規規定,導致企業可能遭受法律制裁、財產損失、聲譽損害等不利后果的風險。法律合規風險存在于企業運營的各個層面,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治理、業務操作、合同管理、知識產權、勞動用工等方面。7.1.2法律合規風險的特點(1)廣泛性:法律合規風險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內部管理與外部交易。(2)復雜性:合規要求涵蓋各類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公司制度等,種類繁多,更新頻繁。(3)隱蔽性:法律合規風險往往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不易被發覺,一旦爆發,可能對企業造成嚴重損失。(4)強制性:合規要求具有法律效力,企業必須遵守,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7.2法律合規風險識別與評估7.2.1法律合規風險識別(1)建立合規風險識別機制:企業應制定合規風險識別程序,明確合規風險識別的責任部門、人員和流程。(2)開展合規風險排查:企業應定期對經營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合規風險進行排查,發覺潛在風險點。(3)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企業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合規風險識別的效率和準確性。7.2.2法律合規風險評估(1)評估合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應對識別出的合規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其發生的可能性。(2)評估合規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企業應分析合規風險對企業經營、財務、聲譽等方面的影響程度。(3)確定合規風險等級:企業可根據合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確定合規風險的等級。7.3法律合規風險控制與合規文化建設7.3.1法律合規風險控制(1)制定合規管理制度:企業應制定合規管理制度,明確合規管理的要求、流程和責任。(2)加強合規培訓:企業應定期對員工進行合規培訓,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3)建立健全內部監控體系: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監控體系,保證合規要求的落實。(4)開展合規檢查:企業應定期對經營活動中遵守合規要求的情況進行檢查,發覺問題及時整改。7.3.2合規文化建設(1)明確合規價值觀:企業應明確合規價值觀,將其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營造合規氛圍:企業應通過多種形式,營造合規氛圍,使員工自覺遵守合規要求。(3)建立激勵機制:企業應建立合規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合規管理。(4)加強合規宣傳:企業應加大合規宣傳力度,提高員工對合規要求的認識和理解。第八章信息安全管理8.1信息安全風險的概念與威脅8.1.1信息安全風險概念信息安全風險是指在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過程中,由于技術、管理、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信息泄露、系統癱瘓、業務中斷等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信息安全風險的管理目標是保證信息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8.1.2信息安全威脅信息安全威脅是指可能導致信息安全風險的各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攻擊:黑客利用網絡漏洞對信息系統進行攻擊,如SQL注入、跨站腳本攻擊等。(2)計算機病毒:惡意軟件通過各種途徑感染計算機系統,造成信息泄露、系統崩潰等后果。(3)信息泄露:由于內部員工操作失誤、外部攻擊等原因,導致敏感信息泄露。(4)系統故障:硬件、軟件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系統癱瘓。(5)數據篡改:未經授權的數據篡改,可能導致業務流程錯誤、決策失誤等。(6)法律法規風險: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等,可能導致企業聲譽受損、法律責任等。8.2信息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8.2.1信息安全風險識別信息安全風險識別是信息安全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分析業務流程:了解業務流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風險點。(2)檢查信息系統:檢查信息系統的硬件、軟件、網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3)評估法律法規:了解企業所在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判斷是否符合要求。(4)調查內部員工:了解員工的安全意識、操作習慣等方面,發覺潛在風險。8.2.2信息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是對識別出的信息安全風險進行量化分析,確定風險等級和優先級。評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定性評估:根據專家經驗、歷史數據等,對風險進行定性描述。(2)定量評估:利用數學模型、統計分析等方法,對風險進行量化分析。(3)混合評估:結合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對風險進行綜合評估。8.3信息安全風險控制與應對8.3.1信息安全風險控制信息安全風險控制是指針對識別和評估出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風險。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風險控制措施:(1)技術防護: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2)安全策略: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包括密碼策略、訪問控制策略等。(3)安全培訓:加強員工安全意識培訓,提高員工操作規范性。(4)數據備份:定期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5)法律法規遵守:保證企業信息安全管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等。8.3.2信息安全風險應對信息安全風險應對是指針對無法完全消除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風險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風險應對措施:(1)風險轉移:通過購買信息安全保險等方式,將風險轉移給第三方。(2)風險接受:在充分了解風險的情況下,決定承擔風險。(3)風險規避:避免使用存在風險的技術或業務流程。(4)風險監控:定期對信息安全風險進行監控,及時發覺并處理問題。第九章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9.1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9.1.1概述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是金融企業穩健經營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保障企業合規、穩健、可持續發展。風險管理的核心在于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各類風險,而內部控制則是通過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保證企業各項業務活動合規、有效運行。9.1.2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1)目標一致性: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目標均為保障企業合規、穩健、可持續發展,保證企業資產安全、業務穩定。(2)互補性:風險管理側重于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而內部控制側重于制度和流程的建設與執行。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企業風險防范的全面體系。(3)相互制約:風險管理為內部控制提供風險識別和評估的依據,內部控制為風險管理提供實施手段和保障。9.2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運行9.2.1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原則(1)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體系應涵蓋企業所有業務領域和環節,保證業務活動合規、有效運行。(2)制度化原則:內部控制體系應以制度為基礎,明確各項業務活動的操作規程、責任主體和監督機制。(3)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體系應與企業規模、業務特點和管理水平相適應,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4)可持續原則:內部控制體系應具備長期穩定運行的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9.2.2內部控制體系的運行(1)組織架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組織架構,明確內部控制職責,保證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2)制度建設: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各項業務活動的操作規程、責任主體和監督機制。(3)風險評估:定期開展風險評估,識別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為內部控制提供依據。(4)監督與檢查:加強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監督與檢查,保證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5)信息溝通與反饋:建立健全信息溝通與反饋機制,保證內部控制信息的及時傳遞和有效處理。9.3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評估9.3.1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斷標準(1)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應涵蓋企業所有業務領域和環節,保證業務活動合規、有效運行。(2)內部控制執行是否到位:內部控制執行應嚴格按照制度規定進行,保證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能源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參考)
- 五六年級健康教育課程要點解析
-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月考物理 含解析
- 安徽省合肥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數學含解析
- 遼寧科技大學《土木工程施工技術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珠海藝術職業學院《視頻大數據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錦州醫科大學《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政法學院《嵌入式系統開發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及認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宋小寶小品《碰瓷》完整臺詞
- 2023年高速公路收費員面試
- 家長課堂(預防接種)
- 無菌技術操作培訓-課件
- 結合工作實際談如何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方法六篇
- 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表格模版(共3個)
-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大家一起來合作》教學設計
- 中國傳統故事英文十二生肖二篇
- ETL認證的工廠審查
- 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備案個人承諾書
-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下)05第七編明代文學 第四章 《水滸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