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井岡翠竹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1頁
第18課 井岡翠竹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2頁
第18課 井岡翠竹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3頁
第18課 井岡翠竹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4頁
第18課 井岡翠竹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井岡翠竹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

第18課井岡翠竹教學設計

【素養目標】

1.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重要詞語。

2.理解井岡翠竹的象征意義,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賞析本文精練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重點)

3.學習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人民的崇高品質,繼承并發揚井岡山精神。(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任務:

任務一知識積累(預習檢測)

任務二初讀課文,明井岡精神

任務三托物寄情,曉翠竹特質

任務四竹韻悠長·品修辭之精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張九齡《詠竹》)

“這些詩句中的竹子象征什么品質?"(堅韌、高潔)

但作家袁鷹卻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為什么他賦予竹子如此獨特的含義?讓我們一起走進《井岡翠竹》,感受它承載的革命精神。

任務一知識積累(預習檢測)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2.掌握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并能運用到寫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簡介】

袁鷹(1924—2023),原名田鍾洛,江蘇淮安人,作家。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以散文影響最大。其散文題材廣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人事景物,都反映了社會的人情風貌,跳動著時代脈搏。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紅河南北》《第十個春天》等。

創作風格:散文題材廣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具有詩的聯想、詩的意境、詩的語言,充溢著詩情畫意。

【背景鏈接】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因其革命歷史名揚天下,成為全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這里誕生了井岡山精神,即“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略、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精神,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

本文寫于1960年10月,正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全國人民都在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奮斗。作者袁鷹來到井岡山,看到人們不怕辛苦,不怕疲憊,在艱難的環境下努力開發和建設這片土地,聯想到井岡山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勇事跡和無私奉獻精神,于是寫下了這篇充滿激情的散文,以井岡山郁郁蔥蔥的毛竹為象征,來歌頌井岡山精神。

【字音字形】

【多音字】

【理解詞語】

根據釋義寫出課文中相應的詞語。

(1)形容草木蒼翠茂盛。(郁郁蒼蒼

)

(2)形容美女身材修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亭亭玉立)

(3)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含貶義)。(

鬼哭狼嗥也作“鬼哭狼嚎”。)

(4)形容精神振奮,氣概昂揚。(

意氣風發)

(5)血濺得像下雨一樣,風里帶有腥氣,形容殘酷屠殺的景象。(

血雨腥風)

(6)一眼看不到邊,形容遼闊。(一望無際)

(7)形容想盡了辦法,用盡了心機。(

絞盡腦汁)

任務二初讀課文,明井岡精神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疑點。與同桌交流困惑,嘗試解決問題。

2.梳理課文脈絡,劃分結構層次,明井岡精神

【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內容劃分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4):總寫井岡山毛竹茂密繁盛和修直挺拔的姿態,贊頌它是革命的竹子。

第二部分(5—12):展開豐富的聯想,具體寫出井岡毛竹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巨大貢獻及其頑強的生命力,歌頌井岡山人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第三部分(13):篇末點題,贊美井岡山毛竹的精神,贊揚井岡山人和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革命精神。

文中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既然翠竹象征著革命精神,那井岡山偉大的革命精神是什么樣的精神呢?請結合下列句子分享交流。

井岡精神(革命戰爭年代)

你看,那邊山路上走來了兩位老表一人提著一只竹筒。這是什么這不是紅軍的硝鹽罐嗎要不,是給山頭的紅軍送飯來了吧這兩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戰士們多少回憶!看見它,就想起了竹筒飯的清香,想起了老表們沖過白匪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送上山來的糧食。

百姓的無私奉獻、對革命堅定支持

紅軍每天每頓只能用南瓜充饑,但是同志們仍然意氣風發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紅軍的積極樂觀

當年毛委員和朱軍長帶領隊伍下山去挑糧食,不就是用這樣的扁擔嗎

老一輩革命家的以身作則、艱苦奮斗

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井岡山軍民堅貞不屈、頑強抗爭

井岡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他們上得山來,頭一件事就是來到竹林里,依靠這青青毛竹蓋房落腳。他們踩著當年老紅軍的腳印,攀山過嶺,用竹簡盛水蒸飯。

建設者們的樂觀積極、自力更生

為了搭起滑道,他們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懸巖絕壁;為了找尋水路,他們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灘。冒著大風雪,二百多青年男女來到離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圍二十多里沒有人煙的林海深處完成砍伐三十萬根毛竹的任務。漫天風雪,封住山,阻住路,卻搖撼不了人們的意志,撲滅不了人們心頭的熊熊烈火。

建設者們的不畏艱險、迎難而上

“井岡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

井岡山的人民無私奉獻、胸懷大局

【課堂活動】

【分小組活動】根據下面句式仿寫句子

句式:

我從

(句子)中讀出,在

時期,

的精神就是井岡精神。

示例:

我從“紅軍每天每頓只能用南瓜充饑,但是同志們仍然意氣風發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讀出,在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戰士積極樂觀的精神就是井岡精神。

【總結】

井岡精神(革命戰爭年代)

積極樂觀、艱苦奮斗

堅韌頑強、生生不息

堅貞不屈

井岡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不畏困難、迎難而上

艱苦奮斗、干勁十足

無私奉獻

任務三托物寄情,曉翠竹特質

1.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2.這些竹子究竟有哪些特質,讓它成為寄托井岡精神的絕佳載體呢?勾畫文中描寫井岡山竹子語句,有感情地朗讀并概括其特點。

【小貼士】

勾畫文中描寫井岡山竹子語句,有感情地朗讀并概括其特點。

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蒼翠茂密一望無際修直挺拔健壯美麗

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嗥。

用途廣泛

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編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堅貞不屈頑強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云鉆霧,呼嘯而來。它們滑下溪水,轉入大河,流進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

爭先恐后勢不可擋

【總結】

翠竹的特點

蒼翠茂密一望無際

修直挺拔健壯美麗

用途廣泛堅貞不屈

頑強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爭先恐后勢不可擋

竹是井岡山最具代表性的植物

竹的特征與井岡山人有相似

竹的美好特質適宜寄情和贊美

作者描寫井岡翠竹的這些特征是為了歌頌以井岡山人民為代表的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堅定不移的革命氣節。

任務四竹韻悠長·品修辭之精妙

這些竹子究竟有哪些特質,讓它成為寄托井岡精神的絕佳載體呢?讓我們一起完成以下學習任務,挖掘翠竹的特質。

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這段話不止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由遠及近地總寫了井岡翠竹茂密繁盛、修直挺拔的姿態,富有氣勢。

把竹子比作“崗哨”“奇兵”,形象地體現了井岡翠竹的革命風采。

多用疊詞,形象且富有韻律美:“郁郁蒼蒼”寫翠竹之綠,“重重疊疊"密密麻麻”寫翠竹之多,“亭亭玉立"寫翠竹姿態之美。

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嗥。

……

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在殷切地等待著你們!

排比

通過列舉竹子的多種用途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增強語言氣勢,突出井岡翠竹在革命與建設中的無私奉獻精神。

這兩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戰士們多少回憶!看見它,就想起了竹筒飯的清香,想起了老表們沖過白匪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送上山來的糧食,想起了山上缺糧的年月,紅軍每天每頓只能用南瓜充饑,但是同志們仍然意氣風發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以三個“想起了"構成排比,具體描寫了井岡山人和紅軍在艱苦年代里仍意氣風發,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而點出寫竹是為了寫革命人。

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

毛竹年年長,為的是向敵人示威。

擬人

賦予竹子人的品格與情感,既表現其堅韌不屈的生命力,又象征井岡山人民同毛竹一樣,具有不畏殘暴的錚錚鐵骨。

你看,那邊山路上走來了兩位老表,一人提著一只竹筒。這是什么?這不是紅軍的硝鹽罐嗎?要不,是給山頭的紅軍送飯來了吧?

設問句用反問作答

形式新穎,既寫出看到“老表”后引發的猜測和聯想,也顯示了翠竹的作用,并點明井岡山軍民的魚水情深。

一陣風過,毛竹呼啦啦地響,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們下山去吧,莫要讓我們等老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多么需要我們啊!"

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呼告

賦予毛竹以人的情態,把毛竹急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那種迫切心情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出來。毛竹的呼喊,也正是井岡山人民愿為社會主義多作貢獻的心聲。

為了搭起滑道,他們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懸巖絕壁;為了找尋水路,他們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灘。

對偶

言簡義豐,以詩一樣的語言表現了建設者們創業之艱難。

風雪一天比一天大,人們的干勁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為竹滑道修的架在兩座高山之間的竹橋,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長。

反復

描摹出一幅在日益艱苦的環境中,人們的干勁日益增強,勞動成果不斷積累的場景,表現了人們為社會主義建設建立的卓越功勛和他們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頂真

頂真,亦稱頂針、聯珠、蟬聯,是指用前文的結尾(詞語或句子)作下文的開頭,用以修飾兩句之間的聲韻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還能突出事物之間的環環相扣。

學習任務單

閱讀第5—12段,看看作者圍繞井岡翠竹展開了哪些聯想,完成下面填空。

【寫作技巧】

1、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精選所借之“物”,描述其特點。→→升華所喻之“人”,概括其精神特征。→→由物及人,抒發人生感悟

2、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層次描寫/論述

【合作探究】

作為新時代中學生應該如何傳承井岡山精神?

學習方面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遇難題不放棄,努力鉆研,攻克學習難關,提升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為建設祖國積累力量

生活方面

生活中培養堅韌不拔品質,面對挫折保持積極樂觀,不氣餒退縮,勇敢應對生活挑戰,健康成長

社會實踐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發揚無私奉獻精神,關心、幫助他人,為社會貢獻力量,傳遞正能量,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發光

【詩詞拓展】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