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第三中學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語文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20世紀20年代,中國正處于各方軍閥的混戰,各種政權此起彼伏,但思想領域也從未停下前進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人等被聘請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同時,先進刊物的發表給中華大地時常刮來新思想的浪潮,這些都塑造了那個時代的獨特的進步青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時候,這些青年們走上街頭抗議,不僅僅表達他們對腐敗無能的統治者的不滿,對列強侵占國土的強烈譴責,更是在發出他們這一代人對于這個殘破的國家的吶喊,向人們昭告著這個時代的進步青年們對這個國家還有希望,他們還在為這個國家的存亡殫精竭慮,他們還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抱有美好的希冀!這場運動留下一個非常可貴的精神財富——希望,正是這筆精神財富支撐著后來的先烈們去戰斗、開辟與探索。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勇敢追求未來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們的青年和學生思考與學習。(“前塵盡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有刪改)材料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環龍路老漁陽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號,為自己主編的《青年雜志》撰寫發刊詞《敬告青年》。同年6月,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上海,決定給中國的青年辦本雜志。36歲的他,滿腔熱情地將國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他在發刊詞中列舉“新青年的六大標準”,即“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100多年后的今天,佇立在兩層小樓前,重讀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聾發聵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國家,青年才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如今,青年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聆聽歷史深處那熱烈的憧憬、熱情的冀望。“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獨立、進取、開放、腳踏實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為了新時代的光榮和夢想,奮發前行。(《光明日報》2018年11月08日,有刪改)材料三: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當地一個有名望的封建大戶人家。受父親的影響,他思想活躍,接納新生事物,向往變革與革命。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學,參加各種進步社團,廣泛接觸有進步思想的老師和學生,在北大嶄露頭角,成為學生領袖。1919年參加并領導了五四運動,帶領學生上街游行,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組織各校罷課,發表革命文章。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愛國壯舉,被譽為“中國青年革命之健將”。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高君宇是全國50余名黨員之一。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時年29歲。偉大的信仰讓高君宇充滿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積勞成疾,卻不顧個人安危,隨時準備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閃電一般,劃破舊世界的黑暗,悄然點亮中國的未來。“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這是高君宇寫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詩,也是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的真實寫照。(《人民日報》2018年04月18日,有刪改)材料四:2018年5月4日,中國青年報與騰訊QQ聯合發布《00后畫像報告》。(中青在線2018年05月07日,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等影響下,北京大學學生擁有了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B.陳獨秀將國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雜志的發刊詞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標準,強調了新青年對于新國家的意義所在。C.高君宇思想活躍,考進北大后參加各種進步社團,成為學生領袖,參加并領導了五四運動。D.對于“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現代化強國”,約八成的00后受訪者表示知情,約三成00后受訪者表示要“發奮努力,為實現強國目標盡力”。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五四運動中,學生和青年走上街頭抗議,表達憤怒,發出吶喊,表明了學生和青年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B.高君宇沖破家庭阻礙,積極投身革命,參與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積勞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個時代青年的杰出代表。C.絕大多數00后積極向上,認識到個人努力對成功的重要性,同時,其中一些人也相信個人天賦和良好機遇的作用。D.前三則都淡及20世紀前期的中國青年,他們在國家民族的危急存亡關頭的英勇事跡和可貴精神,給現代中國的青年樹立了榜樣。3.結合前三則材料,分析要讓新時代的青年,在時代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湯列入中醫臨床治療期首選。該方劑適用于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情況合理使用。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阻擊疲情,關鍵是抓住核心病機,迅速扭轉病情,阻截病氣傳變渠道,盡快將病邪排出體外。中醫藥專家綜合分析本次疫情特點,統籌考慮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經典醫籍里的處方,最終決定將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四個方劑21味藥有機組合,化裁為新的方劑——清肺排毒湯。截至2月4日,該方劑給4個省36個城市37所醫院的214名確診患者使用,通過綜合觀察,治療新冠肺炎總有效率在90%以上。盡管本次臨床有效性觀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研項目,只為迅速救治確診患者,但臨床驗證結果與先期處方設計預判完全一致。更為難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劑藥后癥狀就得到改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我們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摘編自王君平《抗疫,中醫藥添加新力量》,《人民日報》2020年3月12日)材料二:與西醫文化相比,中醫藥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謂的“現代科學性”的邏輯,但起源于中華農耕文明的傳統中醫藥文化,也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中國人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健康觀和疾病觀的體現。受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影響,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可以用仁、和、精、誠四個字來概括。然而這些核心價值在對內和對外兩個層面上的傳播存在不足,導致當下中醫藥文化在傳播與傳承中不得不面臨種種現實困境。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沒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適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醫學體系背后不同文化價值觀的沖突,在西方強調分析、實驗、定量的“科學主義”背景下,強調“氣”“陰陽”“五行”等臟腑經絡學說的中醫藥不是“辨證施治”的存在,而被認為是一種“偽科學”;二是市場經濟方面,當下醫學通行的是更符合資本運作規律的西醫,傳統中醫及中醫藥受到打壓;三是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文化自信不強,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憑借中醫藥的研究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但直到今天,中醫藥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夠重視,甚至存在自我貶低的現象。(摘編自丁云霏《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困境:文化適應與路徑建構》,《新聞研究導刊》2019年8月)材料三: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包括建議、規范、指南和標準4個層面,由低向高貫穿一致,是一個最為開放的系統。中醫藥團體標準可以總結、驗證、規范成為行業標準、進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國家標準,最后爭取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國際標準。目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之間的協調性有待加強。例如,作為團體標準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中的證候診斷標準,與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之間的協調統一性有待加強。我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由于行業內存在“重標準制定、輕標準推廣”的思想意識及標準宣傳不足等各種因素,中醫藥的一些標準未能被推廣應用,當前中醫藥無法實現應有的價值。因此,如何促進中醫藥標準的推廣應用是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面臨的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摘編自宇文亞等《中醫藥標準體系的現狀分析與思考》,《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年1月)1.下列對材料中“中醫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醫藥治療各種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阻截病氣傳變渠道,盡快將病邪排出體外。B.中醫藥文化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健康觀和疾病觀。C.中醫藥文化起源于中華農耕文明,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其核心價值是仁、和、精、誠。D.當前,中醫藥應有的價值無法實現,要做好中醫藥標準化工作亟需促進標準的推廣應用。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為迅速救治確診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湯治療214名新冠肺炎患者雖不屬嚴格意義上的科研項目,但臨床驗證結果令人滿意。B.當下醫學通行的是更符合資本運作規律的西醫,傳統中醫及中醫藥因未對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展開研究而受到打壓。C.目前,已經作為團體標準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中的證候診斷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之間的協調統一性依然有待加強。D.雖然屠呦呦院士已經憑借中醫藥研究成就獲得諾貝爾獎,但中醫藥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夠重視,甚至還存在自我貶低的現象。3.要讓中醫藥發揮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幾方面的工作?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分析。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年來,網絡文學日漸繁榮,彰顯時代風采、洋溢生活氣息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與此同時,網絡文學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持續深耕,日益向著精細化、多方位、縱深化方向發展,極大豐富了當代大眾文學。網絡文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切淵源,自其發軔,一些作品就是模仿文學經典而作,一些作者也是在文學經典指引下一步步走進網絡文學園地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眾多典范之作既是文學創作技巧的取法寶庫,也是作家靈感的不竭源泉。綜觀中國文學史,對經典作品的深度揣摩是成功創作的寶貴經驗之一,如陸機等人的“擬古”作品就被《文選》列為經典。通過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經典作品,是網絡文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如連青漪的《狼毫小筆》,模仿唐詩宋詞情韻兼備,描繪名勝古跡形神俱足,演繹歷史傳說襲故彌新,廣受讀者喜愛。這類清新雅麗、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經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還原和再造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意境,也是網絡文學的典型創作模式。當紅的網絡文學作品,往往營造一種古雅、精致的意境,表現出對民族審美傳統的追慕和認同。如《瑯琊榜》《鶴唳華亭》等作品,從網絡小說文本到影視改編都表現突出,其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點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對《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唐宋詩詞中經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轉化,讓雅好此道的讀者愛不釋手。此外,一些網絡文學作品則著力發掘中國傳統哲學、傳統神話的現代價值,以全新網絡文學形態進行演繹創新。本著古為今用的思路,一大批網絡作家逐步建構出較有規模、較成系統的創作譜系。網絡文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方面優勢,比如網絡時代,在數據庫幫助下,作家能夠更快更便捷地調用舊體詩詞、典章制度、文史資料等資源。除此之外,網絡文學自身題材和類型的豐富,也使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掘更為全面。許多網絡作家想方設法吸收傳統文學創作經驗,希望能更具中國風格地表現當下中國人的處世方式、生活理念和美學追求,更充分地展現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更深刻地容納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可以說,網絡文學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已經從寫作技巧和語言修辭等相對表淺的層面,朝著文化內涵和精神內里更為縱深地開掘。例如,在眾多網絡文學作品中,愛國主義與英雄主義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讀者閱讀心理的闡發與呈現。另外,網絡文學龐大的作家隊伍和海量的讀者群體可謂史無前例,作品數量之巨更是難以估算,這使其在傳播上具有巨大優勢,更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然,網絡文學精品率不高依然是不爭的事實。單就涉及傳統文化的作品而言,仍然有很大的改進提升空間。例如,一些作品脫離現實或存在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一些作品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尚停留在“標簽”層面,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厚重的歷史積淀、豐富的人文意蘊有待更深入地理解和闡釋,這些都是網絡文學在今后發展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足以為網絡作家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充足的文化資源。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每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網絡作家應當承擔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摘編自陳定家《網絡文學發展觀察:根植優秀傳統文化,開掘寶貴資源,打造精品力作》)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網絡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模仿、再造文學經典,從而一步步走向成熟。B.網絡小說《瑯琊榜》等影視改編成功,主要原因是對經典意境的巧妙轉化。C.網絡作家能夠在數據庫的幫助下快捷地調用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文學創作。D.網絡文學對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開掘比傳統文學更全面、更充分。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主要從網絡文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優勢”“不足”等方面進行論證。B.文章提及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的闡發與呈現,是為了論證網絡文學自身題材和類型的豐富。C.文章列舉了網絡文學在今后發展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若干問題,體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D.文章既有總述也有分論,既有理論上的分析也有具體事例的佐證,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說服力強。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深度揣摩經典作品是成功創作的經驗之一,由改造和轉化經典而成的網絡作品經過歲月洗禮有可能沉淀為新的經典。B.古為今用的創作思路有助于網絡作家建構較有規模、較成系統的創作譜系,這也是網絡文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C.網絡文學在傳播方面具有更快更便捷的巨大優勢,因此作品數量龐大,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極大豐富了當代大眾文學。D.網絡作家有責任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為網絡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出貢獻。4、州之庸問于郁離子曰:“云山出也而山以之靈煙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異哉?”郁離子曰:“善哉問。夫人之用智者亦猶是也。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云出也;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煙也。韓非囚秦,晁錯死漢,煙出火也。”(選自劉伯溫《郁離子》)1.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2.文中韓非是戰國時期家創始人,他的老師是儒家代表人物。3.根據材料,概括郁離子的“用智”觀點。5、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送竇七王昌齡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送柴侍御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竇七》中“江邊明月為君留”,運用擬人,含蓄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B.《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岡”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與友人心心相通之意。C.兩首詩均寫送友人離開,而且送別的時間、地點、場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處。D.兩首詩在情感格調上截然不同,《送竇七》悲傷凄切而《送柴侍御》卻豁達樂觀。2.《送柴侍御》的三四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為人激賞,你認為妙在何處?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天之蒼蒼,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莊子《道遙游》)⑵_______________,紉秋蘭以為佩。(屈原《離騷》)⑶莊生曉夢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錦瑟》)⑷舞幽壑之潛蛟,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⑸山水之樂,___________。(歐陽修《醉翁亭記》)⑹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⑺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論語?衛靈公》)⑻______________,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少年中國說》)7、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是一個見仁見智的概念。請以《紅樓夢》為例,從飲食、建筑、詩詞文化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談談它帶給你的審美感受。不超過150字。8、“成績排名”,一直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手段。但近日,我省出臺的有關條例明確規定,學校公布按照考試成績的排名屬于“違法”。對此,有人提出了疑問:不排名,拿什么激勵學生?對這個疑問,請你作一回答。字數在80字以內。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建立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與外界溝通,一方面任意展現喜悅悲傷,另一方面痛苦于信息鋪天蓋地、真假難辨;一方面瀏覽他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信息,隨意做出評價,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他人對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評價。這是可喜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媒體,時時都可表達,個個都能發聲;這也是可悲的時代,每個人面對海量信息,時時都被淹沒,人人都很脆弱。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和體驗?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1.A2.C3.①教育引領:借助導師和榜樣的力量,讓自己明確發展的方向,敢于作為。②精神塑造: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熱愛祖國,勇于擔當。③投身社會實踐:關注國家民族的未來,不斷地進取、追求,腳踏實地、勇于實踐。【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主題、結構思路、觀點態度、句段含義、創作意圖等進行分析概括。在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等影響下,北京大學學生擁有了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A項,曲解文意。原文是講“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人等被聘請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且談到“同時,先進刊物的發表給中華大地時常刮來新思想的浪潮,這些都塑造了那個時代的獨特的進步青年”,說明是獨特的進步青年,不單是李大釗等人的影響,還包括北大的教育理念及先進刊物的作用。選項表述以偏概全。故選A。2.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對法,就是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仔細地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A項,曲解文意。原文說,這些青年們走上街頭抗議,是“向人們昭告著這個時代的進步青年們對這個國家還有希望,他們還在為這個國家的存亡殫精竭慮,他們還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抱有美好的希冀!”而不是說“表明了學生和青年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才”的意思是表明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除了學生和青年,沒有他人。這于情理不合,表意絕對。B項,曲解文意。原文中說,高君宇參加過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選項認為他“參與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積勞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把“積勞成疾,不幸英年早逝”的原因和“參與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直接聯系在一起,是強加因果。C項聯系材料四圖表內容可以推知正確。D項,材料二提到的是陳獨秀撰寫的發刊詞《敬告青年》的基本內容及意義,并沒有提及“中國青年,他們在國家民族的危急存亡關頭的英勇事跡和可貴精神”選項認為“前三則都談及……”,表意范圍擴大,理解錯誤。故選C。3.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對定向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審清題干,找出關鍵詞語,把握答題方向;然后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理清要點,在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或段落,并將需要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概括。結合前三則材料,分析要讓新時代的青年,在時代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需要從文中找與信息相關的關鍵句,再進行概括。比如材料一中介紹了“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這些都塑造了那個時代的獨特的進步青年”,這強調的是導師的引領作用;材料結尾處說“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勇敢追求未來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們的青年和學生思考與學習”,這提示的是要借助榜樣的力量。這兩點都是教育的引領。材料二寫及胡適的《敬告青年》,提到了“新青年的六大標準”,這可作為努力的方向,比如“自主”“進步”“進取”等。材料三高君宇的事例,讓我們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隨時準備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擔當。材料四通過《00后畫像報告》,可以肯定他們靠努力奮斗追求成功的意識,但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問題上還要注意引導更多人關注國家民族的未來,投身社會實踐。根據分析,需要列角度分點作答。【點睛】解答實用類文本閱讀可以從如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是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征意識(如新聞、傳記);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其次是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審題時注意: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最后是答題:“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⑵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量抄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2、1.A2.B3.①理念、方法方面: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②文化傳播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文化自信。③標準建設方面:協調統一標準,爭取成為國際標準。④資源開發方面:研究、傳承經典處方并創造性地使用。【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及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概念的等內涵和外延,尤其是對概念內涵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題中A項,“中醫藥治療各種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阻截病氣傳變渠道,盡快將病邪排出體外”錯,根據原文“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阻擊疲情,關鍵是抓住核心病機,迅速扭轉病情,阻截病氣傳變渠道,盡快將病邪排出體外”,可知是阻擊疲情要阻截病氣傳變渠道,盡快將病邪排出體外,并非是中醫藥治療各種疾病的原理。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擇“正確”或“錯誤”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題中B項,“傳統中醫及中醫藥因未對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展開研究而受到打壓”錯,根據原文“當下醫學通行的是更符合資本運作規律的西醫,傳統中醫及中醫藥受到打壓”,可知文中是說傳統中醫及中醫藥受到打壓,并未提及因未對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展開研究而受到打壓,選項無中生有。故選B。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答題時根據題干的要求先篩選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最后組織語言規范答題,此題要求回答“要讓中醫藥發揮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幾方面的工作?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分析”,原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我們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可概括出“理念、方法方面: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原文主“然而這些核心價值在對內和對外兩個層面上的傳播存在不足,導致當下中醫藥文化在傳播與傳承中不得不面臨種種現實困境”“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文化自信不強,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憑借中醫藥的研究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但直到今天,中醫藥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夠重視,甚至存在自我貶低的現象”可概括出“文化傳播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文化自信”;原文“中醫藥團體標準可以總結、驗證、規范成為行業標準、進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國家標準,最后爭取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之間的協調性有待加強”可概括出“標準建設方面:協調統一標準,爭取成為國際標準”;原文“中醫藥專家綜合分析本次疫情特點,統籌考慮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經典醫籍里的處方,最終決定將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四個方劑21味藥有機組合,化裁為新的方劑——清肺排毒湯”可概括出“資源開發方面:研究、傳承經典處方并創造性地使用”。【點睛】做此類試題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后,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3、1.C2.B3.C【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A項,“網絡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模仿、再造文學經典”錯誤,原文“一些作品就是模仿文學經典而作,一些作者也是在文學經典指引下一步步走進網絡文學園地的”是說一部分作品,而不是全部網絡文學。B項,“主要原因是對經典意境的巧妙轉化”于文無據,原文“其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點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對《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唐宋詩詞中經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轉化,讓雅好此道的讀者愛不釋手”,選項“主要原因”之說沒有依據。D項,“比傳統文學更全面、更充分”于文無據,原文是說“許多網絡作家想方設法吸收傳統文學創作經驗,希望能更具中國風格地表現當下中國人的處世方式、生活理念和美學追求,更充分地展現中華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更深刻地容納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B項,“是為了論證網絡文學自身題材和類型的豐富”錯誤,應該是為了論證“網絡文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方面優勢”。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無據、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等。C項“網絡文學在傳播方面具有更快更便捷的巨大優勢,因此作品數量龐大”因果倒置,原文是說“網絡文學龐大的作家隊伍和海量的讀者群體可謂史無前例,作品數量之巨更是難以估算,這使其在傳播上具有巨大優勢,更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選C。【點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先比對: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范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象;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4、1.云出山也/而山以之靈/煙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異哉/2.法荀子3.善用之,即要善于使用人才。【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可依據句首、句中、句末語氣詞,名詞,修辭,句式等特點進行斷句。原文:云出山也,而山以之靈;煙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異哉?本題可以利用兩個“也”字來判斷,然后利用句式的對仗來斷句。2.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平時注意分類積累識記,特別是名家名著。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被尊稱為韓非子或韓子,著有《韓非子》一書。他是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3.本題考查對文本主旨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理解文本的含義,抓住能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概括。本文能體現郁離子的“用智”觀點的句子是“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云出也;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煙也”,意思是那些有才智的人出現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現的云;不善于使用他,就像火中出現的煙”。據此可概括出郁離子的“用智”觀點:善用之,即要善于使用人才。【點睛】斷句首先要通讀全段,了解段落大意;然后逐句分析,尋找斷點的標志詞,常見如下:①句首語氣詞“其、蓋、唯、盍、夫”等;②句末語氣詞“矣、耶、焉、兮、耳、而已”等;③句首關聯詞,如“茍”“縱”“是故”“縱使”“然則”等;④句首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既而”“俄而”等;⑤序數詞,如“一、二、三”等。根據修辭技巧斷句(比喻、排比、重復、對偶等);根據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斷句,如:“……者……也”、“非……則(必、即)……”、“如(奈、若)……何”等。再聯系上下文進行整理斷句。5、1.D2.(1)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2)用豐富的想象創造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3)語意新穎,出人意料,亦在情理之中,蘊涵了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解析】
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D項,“在情感格調上截然不同”過于絕對。《送柴侍御》也含蓄表達了對友人的不舍。故選D。2.本題考查鑒賞詩句的內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立足詩的三四兩句分析,第一步,指出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用。本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意思是,兩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蔭蔽,同受雨露潤澤,你看到的那個月亮正是我看到,雖然分隔兩地,但“千里共嬋娟”,心意是相通的。這句詩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用豐富的想象創造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用來寄給遠方的好友,以解相思之情,希望遠方的朋友不要因為地理原因而對自己的感情有所淡忘,蘊涵了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6、其遠而無所至極邪扈江離與辟芷兮望帝春心托杜鵑泣孤舟之嫠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園香徑獨徘徊非道弘人少年智則國智【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字詞:邪、扈、芷、嫠、徘徊。7、《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詩詞寶庫,歷來研究紅樓夢詩詞的人也很多。首先紅樓中的很多詩詞直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等各種情況:其次這些詩詞的藝術水準都極高,基本達到了對詩詞的基本要求。再者,里面的回文詩直接揭示了人物的變化,情節的發展。就拿林黛玉來說,我覺得當今社會正是缺少她這樣的讓人,以前讀的時候很不理解她,覺得她很小氣,甚至有點過敏。但隨著社會經歷和專業的積淀,覺得他才是那種思想單純,善良的女子,小小年紀何必都想薛寶釵那樣。當然也不是說每個人都像她那樣,但最起碼我們還需要一點自己的本色和單純。【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解答微寫作,關鍵在于如下幾點:一是注意審題,有幾問,有無修辭、句式、字數、表達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語言要簡潔,觀點要明確,注意直接入題,不必鋪陳;三是力求結構完整,運用如下的結構方式,如前后照應式、篇末點題式、總分總式等;四是注意表達方式的運用,受文體的限制,一篇文章總以某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表達方式;五是注意時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發揮和聯想;六是主題要觀點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騷,符合主流思想意識;七是寫作要有創新意識,體現個性特點。就本題來說,題干要求“以《紅樓夢》為例,從飲食、建筑、詩詞文化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談談它帶給你的審美感受。不超過150字”,考生可以從“飲食、建筑、詩詞文化”等方面選擇一個角度,結合《紅樓夢》中的內容分析這些給人帶來的“美”的感受。如“飲食”,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賈母地位至高無上。賈府的晨昏定省、人情往來、大宴小宴、飲酒賞花、看戲打牌,都得圍繞著這位“老祖宗”進行,林黛玉這一頓飯,吃出了宗法家庭的規矩;如“建筑”,《紅樓夢》中的建筑與封建社會的秩序如出一轍:君臣、父子、夫妻涇渭分明,相互之間絕對不能逾越,例如林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孫女,是老祖宗的心頭肉,但是她初次進賈府,也不能走正門,只能從西角門而進;王熙鳳到賈母房里去看黛玉,也只能是從后房進來。“角門”“后房”這些建筑稱謂不同,象征的意義也各異,門的名稱、方向,房子的位置,這些都是封建時代等級秩序的象征,可以說展現出秩序之美。考生可以從中選取一個角度分析。8、激勵學生不一定非要靠排名,因為“排名”往往會挫傷一大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可以有多種方法:如可以讓成績好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表揚學習態度好的同學;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并不吝贊揚;評價機制也要徹底改變,客觀評價一個學生,應涉及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是一篇闡述自己觀點的微寫作。做這道題,分兩步,一是表達觀點;二是闡述理由。表達觀點及理由的微寫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篇小議論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闡述理由應該有理有據,理論分析和事實論證雙管齊下,更為飽滿。理論上,可以使用假設論證,因果論證等。首先明確亮出自己的觀點,闡述原因,然后擺明正確做法。9、信息時代,讓理性成為行為自覺網絡出現,信息發布生態邁入新世代,其中自媒體的出現,是最為突出的特征。人人可以成為一個即時發布的媒體,信息遂呈開放式、自審式呈現。只是,一旦其中任一人或缺乏自審能力,或故意散布虛假信息,就可能造成對他人和社會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因此誤入違法的泥潭——此類因發布虛假信息而觸犯法規者,并不鮮見,像秦火火等受到法律懲處者,也非孤例。這里,給大家提個醒:上網須謹慎,發聲應理性。因為,網絡的便利性、即時性和缺乏審核性,使人人成了“新聞自媒體”后,網民們雖然能更直接、更便捷地發聲表達或發布信息了,但其對社會事件的個人化表達,很難剔除主觀化、碎片化、雜質化傾向。這時,無論信息發布人,還是網絡信息受眾,恪守理性思考,就顯得極為重要,如此才能確保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0565.2-2025液壓傳動連接快換接頭第2部分:平面型
- 注冊會計師考試2025年企業資源計劃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試趨勢與應對策略分析試題及答案
- 項目合作伙伴選擇的關鍵考題及答案
- 2025年金融市場概論試題及答案
- 律師事務所關于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權轉讓的法律意見書
- 了解項目管理變革的相關考題試題及答案
- 新市場開發的總結與戰略計劃
- 建立良好的客戶服務意識計劃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突出優勢與考生需求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中考英語必考1600詞匯分類速記表
- 小學語文課程方案2022
- 幼兒園課件:《動物的尾巴》
- Q∕GDW 1572-2014 計量用低壓電流互感器技術規范
- 2022年版初中物理課程標準解讀-課件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
- 2024年建筑業10項新技術
- DB11-T 2207-2023 市政橋梁工程數字化建造標準
- 校園足球教育知識講座
- 2022-2023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重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 硼元素植物研究報告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