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企鐵路設計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貫徹國家有關鐵路
建設的方針政策,統一工業企業標準軌距
(1435mm)鐵路(以下簡稱“工業企業鐵
路”)工程及設備的設計原則和技術要求,
充分發揮投資效益,特制定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新建、
改建和擴建工業企業鐵路設計。對工業企業
在運營中經常移動的、半固定的、生產過程
有特殊要求的以及自行運營的專設鐵路,均
可按各部制訂的專業規范或補充規定設計。
工業企業鐵路,凡列為全國鐵路網規劃的組
成部分,經有關部門批準者,可按路網鐵路
的有關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如在近期內主要
承擔工業企業運輸時,對軌道及其他易于改
變的建筑物和設備仍按本規范有關條文設
計。設計工業企業鐵路時,還必須執行國家
現行的衛生、防火、抗震、“三廢”排放以
及其他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第1.0.3條工業企業鐵路設計,
必須從全局出發,與工業企業總布置、城鄉
建設、農田水利、鐵路網以及其他交通運輸
系統相協調,保證工業企業生產運輸需要,
2
便于相鄰工業企業共同使用,并兼顧沿線地
方客貨運輸。
第1.0.4條工業企業鐵路設計,
應積極采用安全可靠、經濟效益顯著的新技
術、新工藝、新材料。
鐵路設備配置,應結合各工業企業特
點,符合生產流程,遵守路(鐵道部所屬的
單位,下同)廠(工業企業,下同)統一技
術作業規定,簡化交接程序,提高運營效率。
并應力求緊湊合理,充分利用地區公用設
施,盡量節約用地,節約能源。
各種結構應廣泛采用輕型和標準設計。
適應快速施工,合理節約材料,并盡量使用
鋼材、復合材料、工程塑料等代替木材。
第1.0?5條建設工業企業鐵路必
須進行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比
選,提出建設的依據。
第1.0?6條工業企業與全國鐵路
網、港口碼頭、其他企業、原料基地及廠礦
生產單位間銜接的工業企業鐵路,應按工業
企業遠期或最大設計能力所承擔重車方向
的貨運量劃分等級,采用表1.0.6的規
定。
3
工業企業鐵路等級
表1.0.6
鐵路等級重車方向年貨運量
(Mt)
I4及以上
II1.5及以上至4
以下
m1.5以下
由于工業企業性質、與路網運輸配合或
其他原因不能按表1.0.6劃定鐵路等級
時,應在設計任務書中明確,或在初步設計
中提出論據,經審批確定。
運營期限不滿十年的工業企業鐵路不
分等級,按本規范有關
限期使用鐵路的規定設計。
工業企業鐵路各段所通過的貨運量不
同時,可考慮按各該段貨運量相應的等級鐵
路標準設計,但應滿足根據運輸組織所確定
的牽引定數的需要。
以調車運行的工業企業鐵路,可根據其
作用或長度選定其技術標準:
一、自接軌點通往企業站(車場)間和
企業站(車場)相互間的聯絡線路;工業企
4
業通行線路;以及自接軌點或分岔處引向作
業場范圍外(不包括銜接的作業或停車線
段)的銜接線路,其長度在2Km以上者,
應按調車運行的聯絡線設計。
二、自接軌點或分岔處引向作業場范圍
外(不包括銜接的作業或停車線段)的銜接
線路,其長度在2km及以下者,以及其他
連接線路,可按連接線設計。
第1.0.7條各級鐵路列車的最高
運行速度,不得大于下列數值:
I級鐵路
70km/h
II級鐵路
55km/h
III級鐵路
40km/h
第1.0.8條工業企業鐵路建筑物
和設備的類型、能力及技術標準,應根據運
輸性質、設計運量(包括貨運波動量)以及
與路廠的發展互相配合確定。一般對易于改
變的應按近期設計運量(包括貨運波動量)
進行設計,并宜考慮將來發展擴建的可能,
對不易改變的應根據工業企業遠期或最大
5
設計能力所承擔的運量確定。
對既有建筑物和設備,應考慮充分利
用,不得輕易大拆大改;對過渡性或限期使
用的建筑物和設備,應采用簡易型式,滿足
運營期間需要。
第1.0?9條工業企業鐵路建筑限
界,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標準軌距鐵路
建筑限界》的規定。
在個別情況下,如工業企業內使用特殊
種類機車車輛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時,各有關
部門可制訂特種建筑限界,但如需要路網機
車(包括調車機車)車輛進入時,應商得鐵
道部所屬有關鐵路局同意。
第1.0.10條工業企業鐵路與路
網鐵路接軌,在既有線上應與該管鐵路局取
得協議;在新線上應與該管鐵路設計單位取
得協議;在既有工業企業鐵路上接軌,應與
該管企業和鐵路局取得協議。
第二章線路
第一節區間線路的平面和縱斷面
(I)平面
第2.1.1條設計線路平面的曲線
半徑,應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選用。
線路平面的曲線半徑,一般宜采用
6
4000、3000、2500、2000、1500、1200、1000、
800、700>600、550、500、450、400、350、
300、250和200m。在特別困難條件下,可
采用上列半徑間10m整倍數的曲線半徑。
最小曲線半徑應根據鐵路等級結合行
車速度和地形等條件,比選確定,其數值不
應小于表2.1.1規定。
最小曲線半徑
(m)表2?1.1
鐵路等級一般地段困難地
段
I600350
II350300
m250200
注:限期使用的鐵路,其最小曲線半徑可采用ni級鐵絡的規定。
在個別情況下,經技術經濟比選,可采
用小于表2.1.1規定的最小曲線半徑,
但I級鐵路不得小于300m,II級鐵路不得
小于250mo專為工業企業內部運輸的鐵路,
在特殊困難情況下不得小于180m;廠礦區
內當場地狹窄,只使用小型機車車輛,其固
定軸距等于或小于4600mm時,最小曲線
半徑不得小于150m。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時,曲線半徑
可采用非整米數,其最小曲線半徑應結合既
有鐵路標準比選確定。在困難條件下,按上
述標準改建將引起巨大工程的個別小曲線
半徑,可予保留。
第2.1.2條設計新線不應采用復
曲線。改建既有線,在困難條件下,為減少
改建工程,可保留復曲線。與之并行的第二
線,如有充分依據,也可采用復曲線。
限期使用的鐵路,在困難情況下,有充
分依據時,個別曲線可采用復曲線。
增建第二線時,兩線線間距不變的并行
地段平面曲線,宜設計為與既有線經過校正
的同心圓曲線。
第2.1.3條直線與圓曲線間應以
緩和曲線連接,緩和曲線長度應根據曲線半
徑,結合該地段的行車速度和地形條件,按
表2.1.3數值選用。有條件時,宜采用
較長的緩和曲線。
改建既有線,在線路條件和建筑物限制
等困難條件下,可在同一曲線的兩端采用不
等長的緩和曲線。
采用反向曲線變更線間距離時,如受最
8
小圓曲線長度限制,可不設緩和曲線,但反
向曲線的曲線半徑:I級鐵路應大于2000
m,II、m級鐵路應大于1000m。
行車速度小于30Km/h的鐵路,其曲線
半徑等于或大于700m時,可不設置緩和曲
線;小于700m時,應設20m的緩和曲線,
但外軌超高不足10mm者,亦可不設。
保留既有復曲線時,如兩個圓曲線的曲
率差在I級鐵路大于1/2000、II級和in級
鐵路大于1/1000時,應設置中間緩和曲線,
其長度根據計算確定。在特別困難時,亦可
保留復曲線原狀。
緩和曲線長度
(m)表2.1?3
曲緩和曲線長
線度
半I級鐵路II級鐵路m級及限期
徑使用的鐵路
(706055454030
m)(K(K(K(K(K(K
m/h)m/h)m/h)m/h)m/h)m/h)
4020
00
9
3020
00
252020
00
20202020
00
1520202020
00
122020202020
00
102020202020
00
803020202020
0
703020202020
0
60403020202020
0
55403030202020
0
50403030202020
0
45504030202020
0
40504030202020
0
10
35604040302020
0
30705040303020
0
2550403020
0
204020
0
184020
0
155030
0
第2.1.4條兩緩和曲線間的圓曲
線長度不得小于20mo改建既有線和增建
第二線時,在困難條件下,兩緩和曲線間的
圓曲線長度可減至14mo
第2.1.5條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
的最小長度,應根據鐵路等級及地形條件按
表2.1.5的數值選用。
夾直線最小長度(m)
表2.1.5
鐵路等級一般地段困難地
段
11
I5025
II4520
in4020
注:限期使用的鐵路可采用in級鐵路的規定。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時,如按上述
夾直線標準將引起大量工程時,I級鐵路亦
可縮短至20mo
第2.1.6條增建的第二線,宜設
在既有線一側,如需換側時,宜在曲線上或
車站附近進行。
車站兩端和橋隧地段線路的線間距變
更,宜在附近曲線完成。條件不具備時,可
在第二線用較大半徑的反向曲線完成。
增建第二線時,區間直線并行地段的線
間距不得小于4m;曲線地段的線間距,應
根據曲線半徑和超高條件按表2.1.6的
規定加寬。
工業企業鐵路與路網鐵路并行時,直線
地段線間距如兩線間設高柱信號機,不應小
于5.3m,如不設高柱信號機,可采用5mo
曲線地段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標準軌距鐵
路建筑限界》的規定加寬。
曲線線間距加寬(m
m)表2.1.6
12
曲線半外側線路曲線超高大于其他情
徑(m)內側線路曲線超高時況
/innn*
4n
cn4t
snn久R
1cnnQCRR
111A*7A
1AAA1anQU
QAA1AC
7AA1QC1on
久nn01C1/in
1uu
cani"7n
/ICA^OA1OA
/IAAA
/i^n
ocn/ionN/in
1QA/\H(\
1tn*71?
(II)縱斷面
第2.1.7條線路的限制坡度,
應根據鐵路等級、牽引種類、地形條件和運
輸要求比選確定,并應考慮與鄰接鐵路牽引
定數相協調,在采用限制坡度將引起巨大工
程的地段,經過比選,可采用加力牽引坡度。
限制坡度和加力牽引坡度,一般不應超過表
2.1.7所列數值。限期使用的鐵路可采
13
用in級鐵路的規定。個別情況下,如有充分
依據。限期使用的鐵路,采用蒸汽牽引的最
大坡度可用30%。。
線路最大坡度(%。)
表2.1.7
限制坡度加力牽引坡度
鐵路等
蒸汽內燃、蒸汽內燃、
級
電力電力
I15202030
II20252530
m25302530
加力牽引坡度宜集中使用,并應與有機
務設備的車站鄰接。
加力牽引坡度的數值應根據限制坡度、
采用的機車類型和加力牽引方式計算確定。
輕重車方向貨流顯著不平衡,預計將
來也不致發生巨大變化,且輕、重車方向采
用不同的限制坡度可以節省大量工程時,經
過檢算和比選,在輕車方向可采用大于重車
方向所采用的限制坡度,但不得超過該級鐵
路的最大坡度,并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列車制動安全;
二、在輕車方向列車運行速度不低于
14
機車計算速度;
三、滿足區間通過能力和輸送能力的
需要。
改建既有線時,對局部超過限制坡度
的地段,如因降坡將引起大量工程,且運營
實踐和牽引計算證明可以利用動能以不低
于機車計算速度通過的坡度,可予保留。
增建第二線時,對既有線超過限制坡
度的地段,可作為行車方向的下坡線。
第2.1.8條最大坡度應包括下
列坡度減緩(或折減)值:
一、平面曲線(指未加緩和曲線的圓
曲線,下同)范圍內的曲線阻力所引起的坡
度減緩。其減緩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
當曲線長度大于或等于貨物列車長度
時:
Air=700/R
(2.1.8-1)
當曲線長度小于貨物列車長度時:
Air=12.2XSa/1
(2.1.8-2)
式中Air——曲線阻力所引起的坡
度減緩值(%。)
15
R——曲線半徑(m)
1——減緩坡段長度,當其大于近期
貨物列車長度時,則1采用近期重車貨物列
車長度(m)
a——減緩坡段長度(或貨物列車長
度)內平面曲線偏角(°)
二、位于貨物列車運行速度接近或等
于計算速度的坡道上的小半徑曲線范圍內,
應考慮機車粘著系數的降低所引起的坡度
減緩。其坡度減緩值可按表2.1.8-1
和表2.1.8—2采用。
電力、內燃牽引小半徑曲線粘降坡度減
緩值(%。)表2.1.8-1
攝大芝度
4691215202530
曲線半
徑(m)
4500.20.250.350.450.550.700.85LOf
4000.350.500.650.851.051.351.651.9f
16
3500.500.701.001.251.502.002.4529
3000.700.901.301.652.002.603.203.81
2500.851.151.602.052.503.254.004.7f
2001.001.401.902.453.003.904.755.61
1801.051.452.002.603.154.105.056.01
1501.151.552.202.853.454.455.506.51
蒸汽牽引小半徑曲線粘降坡度減
緩值(%。)表2.1.8-2
度(媛A
46912152025
曲線
半徑
(m)
5000.10.20.30.30.40.60.7
5005500
4500.30.40.60.70.91.21.5
0005000
4000.40.60.91.11.41.82.2
5005005
3500.60.81.11.51.82.43.0
0550500
3000.71.01.41.92.33.03.7
5550005
17
三、采用各種牽引種類的鐵路,位于貨
物列車運行速度接近或等于計算速度的坡
道上長于500m的隧道,其坡度不得大于
最大坡度乘以表2.1.8—3系數所得的
數值。位于曲線地段的隧道,應先進行隧道
折減,再進行曲線減緩。內燃、蒸汽牽引的
鐵路還應檢算機車進入隧道的速度,如低于
表2.1.8—4規定時,應在洞外設計加
速緩坡。
各種牽引種類的隧道內線路最大坡度系數
表2.1.8-3
蒸汽牽引
隧道長度電力內燃牽
單機牽雙機
(m)牽引引
引牽引
501-1
0.950.900.900.85
000
18
1001-
0.900.800.800.75
4000
>40000.850.750.700.65
注:①采用電力或內燃牽引時,最大坡度系數不分單、雙機牽引,也不分單、雙線隧道。
②采用蒸汽牽引的雙線隧道內線路最大坡度系數,不分單、雙機牽引,均采用表內單機牽
引數值。
內燃蒸汽牽引列車通過隧道的最
低速度(km/h)表2.1.8-4
種蒸汽牽引
類單線隧道單
機單線隧
內燃牽
牽引、雙線道
引
遂道長度遂雙機牽
(m)道單、雙機引
牽引
<500計算速計算速
計算速度
度度
501-125(但不小于計算速
30
000計算速度)度
1001-
303525
4000
>40
354025
00
注:蒸汽牽引的列車在相鄰兩隧道間走行不足30s時,應作為一個隧道長度選取通過速
度。
19
四、改建既有線,如按上述規定減緩(或折
減)將引起巨大工程時,可按本規范第
2.1.7條超限坡規定處理,或采取其他
措施。
第2.1.9條縱斷面坡段的長度及連接,
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縱斷面宜設計為較長的坡段,一般不宜
小于表2.1.9-1規定的長度,但因坡
度減緩(或折減)而形成的坡段、緩和坡段、
兩端貨物列車以接近計算速度運行的凸形
縱斷面的分坡平段和路塹內代替分坡平段
的人字坡段以及樞紐線路疏解區,I、n級
鐵路可縮小至200m,in級及限期使用的鐵
路可縮小至100mo
坡度長度表
2.1.9-1
遠期到發線1050850750650550450
有效長(m)
坡段長度500400350300250200
(m)
遠期到發線有效長不足400m時,坡段
長度不應小于有效長的一半但不得小于100
mo
20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時,在困難條
件下,可采用100m的坡段長度。
最小坡段長度必須滿足設置豎曲線的要求。
二、相鄰坡段宜設計為較小的坡度差,
最大不得超過表2.1.9-2的規定。
I、II級鐵路相鄰坡段的坡度差大于
級及限期使用的鐵路大于%。時,
4%0,III5
應以圓曲線型豎曲線連接。豎曲線半徑在
I、II級鐵路應為5000m,III級及限期使
用的鐵路應為
3000mo
改建既有線時,如有充分依據,其相鄰
坡段的坡度差可保留原數值。
豎曲線不應與緩和曲線重疊。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時,如既有坡
段系采用拋物線型豎曲線連接時,可保留不
低于上列相應規定的既有線連接。在困難條
件下,豎曲線可不受緩和曲線位置的限制。
相鄰坡段的坡度差
(%。)表2.1.9-2
遠期到發線;自效長度(m)
鐵路等級
1050850750650550450及以下
一般情況下
I8(5)10(6)12(8)15(10)18(12)20(14)
II10(6)12⑻15(10)18(12)20(14)25(16)
m18202525
困難條件下
I10(6)12(8)15(10)18(12)20(14)25(16)
21
II12(8)15(10)18(12)20(14)25(16)30(18)
m20253030
注:①牽弓機車功率等于或大于韶山I型交流電力機車時,應選用不大習F上表中括號內的
數值.
②限期使用的鐵路相鄰坡段的坡度差可采用ID級鐵路的規定。
第2.1.10條有編解作業的車站
和接軌站,在進站信號機前應設置起動緩
坡,其長度不宜小于遠期到發線有效長度。
除地形困難者外,其他車站也宜設置。
第2.1.11條增建第二線與既有
線在共同路基上,線間距不大于5m時,兩
線軌面高程宜為等高(曲線地段內軌面等
高)。在困難條件下,個別地段可有不大于
30cm的軌面高程差,但在易受雪埋的個
別地段軌面高程差不應大于15cm。道口
處兩線不宜有軌面高程差。在困難條件下,
兩線軌面高程差不應大于10cm。線間距
大于5m的并肩道口,在不增大兩線間平臺
坡度的條件下,可加大兩線軌面高程差。
改建既有線縱斷面利用道硝起道時,起
道高度不宜超過50cm。如需挖切道床以
降低高程時,個別地點道床厚度可較規定減
薄5cm。但最小道床厚度,土質路基不得
小于25cm,石質路基不得小于20cm。
降低軌面高程不宜采用挖切路基的措
22
施,僅在受建筑限界、建筑物構造限制及為
消除路基病害地段,方可使用。
第二節站場線路、聯絡線、連接線及
其他線路的平面和縱斷面
(I)平面
第2.2.1條車站正線的平面設計,
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車站和車場應設在直線上。在困難
條件下,可設在曲線上,其曲線半徑:I、
II級鐵路不得小于600m,III級鐵路不得小
于500m。在特別困難條件下,I、II級鐵
路不得小于500m,III級鐵路不得小于
400mo
有技術作業(列檢、給水、補機摘掛、
制動試驗等)或裝卸作業較多的站場,如設
在曲線上時,宜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
為工業企業內部運輸設置的車站和車
場(有大量調車作業的車站和車場除外),
在困難條件下,可布置在半徑不小于400m
的曲線上;僅有2至3條配線時,可布置在
半徑不小于300m的曲線上。
改建站場時,如有充分依據,可保留低
于上述規定的曲線半經。
二、車站和車場不應設在反向曲線上。
23
僅在特別困難條件下,能夠符合安全運輸的
需要,又有技術經濟依據時,方可設在反向
曲線上,但其曲線半徑:I、II級鐵路不得
小于600m,UI級鐵路不得小于500m。
到發線按縱列式布置的車站,如設在反
向曲線上時,每一運行方向的線路在有效長
度范圍內,不得位于反向曲線上。
三、曲線車站應減小曲線偏角。
四、車站道岔咽喉區范圍內的正線,應
設在直線上。
第2.2.2條在曲線站場上,到發
線的曲線半徑應與車站正線的曲線半徑一
致。當車站正線采用規定最小的曲線半徑
時,位于正線內側的到發線,可采用與車站
正線為同心圓的非整米數的曲線半徑。
第2.2.3條牽出線應設有直線上。
辦理編解作業的調車牽
出線,在困難條件下,可設在半徑不小于
600m的曲線上;特別困難時,可設在半徑
不小于500m的曲線上。僅供列車轉線及取
送作業的牽出線,在困難條件下,可設在半
徑不小于300m的曲線上。
為工業企業內部運輸設置的站場的牽
24
出線,在困難條件下,可布置在半徑不小于
300m的曲線上,僅供列車轉線及取送作業
的牽出線,可設在半徑不小于200m的曲線
上。
牽出線不得設在反向曲線上。改建站場
有根據時,作為特殊情況,可保留既有牽出
線上的反向曲線。
牽出線應有良好的調車了望條件。
第2.2.4條裝卸線應設在直線上。
在困難條件下,可設在半徑不小于500m的
曲線上;不靠站臺的裝卸線(易燃、易爆、
危險品的裝卸線除外)可設在半徑不小于
300m的曲線上;如無車輛摘掛作業,可設
在半徑不小于200m的曲線上。
第2.2.5條調車運行的聯絡線,
其平面可采用不低于ni級鐵路區間正線的
標準。
連接線、機車走行線、駝峰溜放部分的
線路、三角線及其他線(除正線、聯絡線、
連接線、到發線、調車線、牽出線及機車走
行線以外的線路,下同)的曲線半徑不應小
于200m。在困難條件下,也不得小于180
mo僅行駛固定軸距小于4600mm的機車
25
時,可采用不小于150m的曲線半徑。在連
接線和其他線上,僅行駛固定軸距小于3500
mm的機車時的曲線半徑,不應小于120mo
第2.2.6條站線(到發線、調車
線、牽出線及機車走行線,下同)、連接線
和其他線,可不設緩和曲線。
上述線路上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長度,
不應小于10mo為工業企業內部運輸的這
類線路,對不設外軌超高的反向曲線間,在
困難條件下也可不設夾直線。
上述線路不得采用復曲線。改建站場在
困難條件下,可保留復曲線。
第2.2.7條道岔后的連接曲線,
其半徑不應小于相鄰道岔的導曲線半徑。
道岔與其連接曲線間應插入直線段。在
調車運行的聯絡線、站線、連接線及其他線
上,插入直線段不應小于曲線軌距加寬遞減
率為3%。所需的長度。在困難條件下,曲線
軌距加寬,當大于10mm時,上述直線段
可采用3.5m;當等于或小于10mm時,可
不插入直線段,曲線軌距加寬可在連接曲線
范圍內處理。
道岔與其相鄰的緩和曲線間,可不插入
26
直線段。
第2.2.8條站修線、洗罐線、車
輛洗刷線及豎壁式高架卸煤(貨)線的卸車
地段、轉車盤、灰坑和檢查坑及其前后不小
于6.5m的線段,均應設在直線上。
進入建筑物的線路,在建筑物門前應設
置直線段。直線段長度:在機車修理庫前不
應小于進庫最長機車的長度;在其他機車庫
前。不得小于12.5m;在車輛庫前,不應小
于進庫最長車輛的長度;在其他建筑物前,
不得小于進入該建筑物的最長機車或車輛
的長度。改建時,在困難條件下,直線段長
度可減小到2m;在特別困難條件下,其他
建筑物門前可不設直線段,但線路進入的建
筑物大門的建筑限界,應根據進入該建筑物
的機車車輛長度和轉向架中心銷距(或固定
軸距)計算其最大加寬值進行加寬。
(II)縱斷面
第2.2.9條車站的站坪長度,應
根據遠期的車站布置形式和到發線有效長
度計算確定。
第2.2.10條車站坡度設計,應
符合下列規定:
27
一、車站應設在平道上。必須設在坡道
上時,其坡度不得超過1.5%。。在困難條
件下,中間站不得設在大于2.5%。的坡道上。
在特別困難的條件下,有充分依據時,不辦
理調車、甩車或摘下機車等作業的中間站,
可設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改建無調車作
業的車站,可設在不大于8%。的坡道上。
為工業企業內部運輸設置的、且不辦理
調車及摘掛作業的車站,有困難條件下,可
設在不大于8%。的坡道上。
所有設在坡道上的車站,均應保證列車
起動。
二、車站道岔咽喉區的坡度,宜與站坪
坡度相同。在困難條件下,可將道岔咽喉區
設在限制坡度減2%。的坡道上,但不得大于
10%。;有編解作業的車站,不得大于2.5%。。
改建車站的道岔咽喉區,在特別困難條件
下,有充分依據時,可設在不大于限制坡度
的坡道上。
車站道岔咽喉區外正線上的個別道岔
和渡線,可設在不大于限制坡度的坡道上。
三、旅客乘降所的坡度,不宜大于8%。。
在困難條件下,可設在旅客列車能起動的坡
28
道上。
第2.2.11條駝峰、坡度牽出線、
坡道上的道岔區以及與之相連接的調車線
的縱斷面,應根據所采用的調速工具及其控
制方式設計。
平面調車的調車線道岔區,宜設在面向調車
線的下坡道上,其坡度不應大于4%。。
車場道岔區以外的牽出線,應設在面向
調車線不大于2.5%。的下坡道或平道上。在
困難條件下,牽出線可設在面向調車線的上
坡道上,但其坡度不得大于2%。。
用于摘掛作業的牽出線,在困難條件
下,可根據該牽出線范圍內相鄰正線的縱斷
面設計,但坡度不得大于15%。,并應保證
停車、起動和在坡道上作業的安全。
第2.2.12條在作業區范圍內的
一般貨物裝卸線、漏斗倉線
和高架卸煤(貨)線、機車整備線和停放線
以及客貨車輛的檢修、整備、停留的線路均
應設在平道上。在困難條件下,可設在不大
于1.5%。的坡道上。
建筑物內的線路、灰坑和檢查坑及其前
后一臺機車長度范圍內的線段、轉車盤及其
29
邊緣至豎曲線起點不小于25m范圍內的線
段及其盡頭線,以及車輛洗刷消毒、裝卸有
害液體、壓縮氣體、易燃、易爆、危險品等
的作業區范圍內的線段,均應設在平道上。
第2.2.13條機車走行線的坡度
宜放緩,在困難條件下,可設計為不大于
20%。,與其他線路立體交叉時,行駛蒸汽機
車的不應大于25%。,行駛內燃、電力機車
的不應大于30%oo
三角線的曲線范圍內,坡度不應大于
15%。。為工業企業內部運輸設置的三角線,
其坡度不得大于20%。。三角線的盡頭線應
設在平道或面向車擋不大于5%。的上坡道
上。
第2.2.14條調車運行的聯絡線
的坡度,可根據行車量、作
業性質、運輸組織、機車類型及地形條件等
確定,并應保證停車、起動。蒸汽牽引不得
大于20%。,在困難條件下,不得大于25%。,
電力、內燃牽引時,不得大30%。。
連接線的坡度,應符合取送和轉線調車
的要求,盡量結合地形條件采用較緩坡度。
在困難條件下,可設在能起動,但不大于
30
20%。的坡度上。
連接建筑物、裝卸場、棧橋及高架卸煤
(貨)線等的線路,自建筑物大門、設備或
裝卸作業區邊緣起,至縱斷面豎曲線起(訖)
點之間,應有一段平道,其長度不應小于該
線的一臺最長機車或車輛的長度。改建時,
在困難條件下,平道長度可減為2m;在特
別困難條件下,也可不設平道。
第2.2.15條縱斷面坡段的長度
及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站坪全長宜設計為一個坡段。有技
術經濟依據時,可設計為不同坡段組成的縱
斷面。在困難條件下,到發線的縱斷面坡段
長度不應小于遠期到發線有效長度的一半。
其他通行列車的線路,其縱斷面坡段長度不
應小于列車長度的一半。調車運行的聯絡線
和其他線路,可采用不小于50m的坡度,
但應避免豎曲線重疊。
改建既有車站,在困難條件下,有充分
依據時,可保留縱斷面原有的坡段長度。
二、相鄰坡段坡度差及圓曲線型豎曲線
半徑,車站正線應采用與區間正線相同的標
準。車站到發線在I、II級鐵路上大于4%。
31
時,應以半徑為5000m的豎曲線連接;在
m級及限期使用的鐵路上大于5%。時,應以
半徑為3000m的豎曲線連接。改建車站,
在困難條件下,到發線的豎曲線半徑,在I、
II級鐵路上可采用3000m;在HI級及限期使
用的鐵路上可采用2000mo調車運行的聯
絡線和其他線路,當坡度差大于5%。時,應
采用不小于2000m半徑的豎曲線連接;但
高架卸煤(貨)線作業地段前的坡道,可采
用不小于600m半徑的豎曲線連接。
第2.2.16條道岔應設在豎曲線
范圍以外。在困難條件下,
道岔可設在半徑不小于5000m的豎曲
線范圍內。當豎曲線半徑小于3000m時,
僅可個別的在豎曲線范圍內布置道岔的導
曲線,道岔的轍叉和尖軌應布置在豎曲線之
外。
第三節橋和隧道范圍內線路的平面和縱斷面
(I)平面
第2.3.1條特大橋和大橋宜設在
直線上,在困難條件下,必須設在曲線上時,
宜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跨度大于40m或
橋長大于100m的明橋面橋和無硝橋面橋設
于曲線上時,橋上的曲線半徑對I級鐵路不
32
應小于looomo對n、in級鐵路、限期使
用的鐵路以及站場線路、聯絡線和其他線路
不應小于600m,低于上述標準應有充分依
據。
除困難條件下的道硝橋面橋外,同一座
橋不應設在反向曲線上。
緩和曲線不宜設在明橋面和無硝橋面
的橋上。
特大橋和大橋的橋頭引線,如設在曲線
上時,宜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
第2.3.2條隧道宜設在直線上,
如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必須設在曲線上
時,宜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但不宜設在反
向曲線上。
(II)縱斷面
第2.3.3條涵洞和道植橋面橋可
設在任何坡道上。明橋面和無硝橋面橋宜設
在平道上。跨度大于40m或橋長大于100
m的明橋面和無璉橋面橋必須設在坡道上
時,其坡度對I級鐵路不宜大于4%。,其他
各級鐵路、限期使用的鐵路、站場線路、聯
絡線以及其他線路不宜大于6%。。在特別困
難地段,當有足夠的依據,并確保線路能鎖
33
定時,也可采用較大的坡度。
豎曲線不應設在明橋面和無硝橋面橋
上。
第2.3.4條隧道內的坡道,可設
置為單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特別發育
的長隧道宜采用人字坡。隧道坡度不宜小于
3%。,在寒冷地區地下水發育的隧道宜適當
加大坡度。
第四節車站分布
第2.4.1條新建鐵路車站,應按
下列要求分布:
一、根據工業企業總布置,結合采礦場、
車間、倉庫、堆場的布局和作業要求以及企
業建設與生產特點分布車站,并適應企業遠
期生產發展和運輸能力的需要;
二、兼顧沿線地方客貨運輸需要;
三、與鐵路網、其他運輸方式及城鄉規
劃的發展相配合;
四、考慮技術作業站對相鄰區間通過能
力的影響,應根據其作業性質,減少相鄰區
間列車往返運行時分;
五、與其他工業企業協作以及岔線接軌
的要求;
34
六、考慮地形、地質、水文等工程條件;
七、蒸汽牽引鐵路應考慮水源和機車耗
水量所允許的給水站間距離。
第2.4.2條新建鐵路初期開設車
站,應按近期工業企業生產建設運輸、通過
能力需要及地方客貨運輸要求確定。
第2.4.3條改建既有鐵路調整車
站分布,應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及設備。為
滿足通過能力的需要,可增設、移設或封閉
個別車站,以及采取其他加強通過能力的措
施。
第五節鐵路與道路的交叉
第2.5.1條鐵路與道路交叉,在
下列情況,應設計為立體交叉,但對于初期
運量不大,不影響行車安全時,可以緩建。
一、道口交通量達到國家現行規定經技
術經濟比較合理者;
二、結合排洪需要或地形條件設置橋涵
立交,而不致過分增大工程者;
三、采用平交危及行車安全或確有特殊
需要者。
米汝曷御氣.3條鐵路與道路平面交叉
35
時
距表
口視
交道
路平
與道
鐵路
2
-1
行車速
(m)
視距
度
及分
等級
鐵路
動
道路機
/
(km
類
火車
車輛
h)
270
800
70
I
55
230
700
II
使
及限期
UI級
180
400
40
路
用的鐵
的聯
運行
調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微生物工程大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藝術學院《德語讀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音樂學院《分析化學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2025年下學期初三英語試題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含答案
-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第一教育集團2025年初三生物試題第二學期生物試題周練(二)含附加題含解析
-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宜城環科園聯盟2024-2025學年初三沖刺模擬(6)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甘肅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中核華泰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貴州能源貴陽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東棗莊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答案解析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標準
- 汽輪機上缸吊出及翻缸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填寫樣表
- 級配碎石旁站監理記錄表.模板
- 管道機器人畢業設計正文
- 國電南自PSL 641U線路保護測控裝置技術說明書V1.1
- 2022年國網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1]
- 出口退運貨物追溯調查情況說明表
- 49.5MW風電場變電所電氣部分設計
- 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