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井岡翠竹》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1頁
第18課《井岡翠竹》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2頁
第18課《井岡翠竹》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3頁
第18課《井岡翠竹》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4頁
第18課《井岡翠竹》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井岡翠竹/袁鷹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運用圈點批注、思維導圖等方法,梳理文章行文脈絡,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提升信息提取與整合能力,發展語言感知與理解素養。2.分析文中描寫井岡翠竹的語句,體會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習通過生動描寫來塑造形象的方法,增強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審美創造素養。3.體會井岡翠竹所象征的革命精神,感受作者對井岡山革命先輩的崇敬與贊美之情,培養文化自信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素養。【重難點】1.重點: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中描寫井岡翠竹的語句,分析其象征意義。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2.難點:深入理解井岡翠竹所蘊含的革命精神以及作者復雜的情感表達。體會作者如何巧妙地將對竹子的描寫與革命精神相融合,展現深刻主題。【自學導思】文體知識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文學體裁。它“形散神聚”,所謂“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聚”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都是為更好地表達主題服務。《井岡翠竹》通過對井岡翠竹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井岡山革命精神的贊美之情,很好地體現了散文的特點。作者簡介袁鷹,原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他的作品風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使命感。袁鷹長期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如散文集《第一個火花》《紅河南北》《第十個春天》等,詩集《江湖集》《花環集》等。《井岡翠竹》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井岡山的竹子,賦予其深刻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和對革命精神的歌頌。背景知識本文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新中國剛剛經歷了艱苦的建設時期,面臨著國內外諸多困難和挑戰。井岡山,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革命戰爭年代,井岡山的人民和戰士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作者袁鷹來到井岡山,被這里的一草一木所感染,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的翠竹,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以井岡翠竹為象征,歌頌了井岡山革命先輩們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廣大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繼續發揚革命傳統,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預習檢測】1.給下列字注音井岡山(jǐng)竹篾(zhúmiè)血雨腥風(xuè)毛竹(máo)堅韌(rèn)焚燒(fén)挺拔(tǐngbá)砍斫(zhuó)2.解釋詞語血雨腥風: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千鈞一發:比喻情況萬分危急。郁郁蔥蔥: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新課導入】同學們,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地方因為承載著特殊的記憶和精神而熠熠生輝。井岡山,就是這樣一個神圣的地方。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無數革命先烈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井岡山的山水之間,有一種植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翠竹。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袁鷹的腳步,走進《井岡翠竹》,去領略井岡翠竹的獨特魅力,感受它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共學激思】環節一:初讀課文,梳理情節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時圈畫出文中表明作者寫作思路的關鍵語句或段落。在朗讀過程中,要注意體會文章的情感基調。2.請學生根據圈畫的信息,梳理文章的行文脈絡,按照不同的內容板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板塊的主要內容。第一板塊(第12自然段):總起,點明井岡山的竹子“天下聞名”,引出下文對井岡翠竹的描寫。第二板塊(第37自然段):回憶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井岡翠竹在戰斗中的巨大貢獻。如戰士們用毛竹做梭鏢、砍竹做扁擔等,體現了竹子與革命戰爭的緊密聯系。第三板塊(第811自然段):描寫新中國成立后,井岡翠竹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如毛竹被運往全國各地,用于各種建設事業。第四板塊(第12自然段):總結全文,贊美井岡翠竹象征的革命精神,點明主題。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章行文脈絡與主題表達之間的關系。提問:文章這樣的結構安排對表達主題有什么作用?預設答案: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點明井岡翠竹天下聞名,引起讀者興趣,為下文的敘述做鋪墊。中間分別從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兩個方面,具體描寫井岡翠竹的作用,使讀者深刻感受到竹子與革命、建設的緊密聯系。結尾總結全文,直接點明主題,將井岡翠竹與革命精神緊密相連,升華了文章的主旨,使讀者對文章所表達的贊美革命精神的主題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環節二:精讀文本,分析翠竹形象1.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井岡翠竹的語句,從外形、生長環境等方面進行圈點批注,分析這些描寫所展現出的翠竹的特點。外形描寫:“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批注:通過從遠到近的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毛竹比作崗哨、奇兵,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毛竹郁郁蒼蒼、修直挺拔、形態各異的特點,既寫出了毛竹的外在美,又賦予其一種威武、神秘的氣質。生長環境描寫:“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批注:此句描寫毛竹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的情景,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了毛竹堅韌不拔的生命力,無論遭受怎樣的磨難,都能頑強存續,象征著革命戰士不屈不撓的精神。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批注和分析結果,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小組代表發言:我們小組認為,井岡翠竹具有外形優美、生機勃勃的特點,如文中描寫的那樣,它們形態各異,有的挺拔,有的密集,充滿了活力。同時,井岡翠竹還具有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從它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生存繁衍可以看出。這些特點不僅展現了竹子本身的魅力,更象征著革命先輩們的精神風貌。3.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井岡翠竹的形象。教師總結: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到位。井岡翠竹不僅有著美麗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它的堅韌、頑強,是革命先輩們在艱苦斗爭中所展現出的精神的象征。作者通過對井岡翠竹細致入微的描寫,將竹子的自然特性與革命精神完美融合,使竹子成為了一種具有深刻意義的象征物。環節三:研讀文本,體會象征意義與情感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井岡翠竹所象征的意義,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寫井岡翠竹?它象征著怎樣的革命精神?學生思考后回答:作者寫井岡翠竹,是因為它象征著井岡山革命先輩們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革命戰爭時期,竹子被用于戰斗,就像革命戰士們不怕犧牲,勇敢地與敵人戰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竹子又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體現了先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而竹子無論遭遇何種艱難,都能頑強生長,這正象征著革命精神的不屈不撓。2.請學生找出文中能夠體現作者對井岡翠竹情感的語句,分析作者懷有怎樣的情感。例如:“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它在革命的歲月里,曾經走過了千萬里的征途。”批注:此句直接表明作者對井岡翠竹的贊美之情,強調了竹子在革命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飽含著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和對那段光輝歷史的銘記。又如:“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批注:通過對毛竹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的描寫,流露出作者對毛竹堅韌品質的贊美,實則是對具有這種品質的革命先輩的歌頌。3.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討象征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提問:作者運用象征手法來寫井岡翠竹,有什么好處?預設答案:運用象征手法,將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化,通過對井岡翠竹具體形象的描寫,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革命精神的內涵。同時,也使文章更加含蓄、深刻,富有藝術感染力,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思考,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4.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思考井岡翠竹所象征的革命精神在當代的意義。提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井岡翠竹所象征的革命精神有哪些體現?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學生分享身邊的例子: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線,日夜奮戰,他們就像井岡翠竹一樣,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這啟示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學習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堅定信念,勇往直前。教師總結:同學們分享得非常好。井岡翠竹所象征的革命精神在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激勵著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退縮,要像革命先輩們一樣,堅韌不拔,勇于擔當,為實現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檢學反思】1.《井岡翠竹》這篇散文以_______為線索,通過描寫井岡翠竹在_______和_______時期的作用,象征了_______的革命精神,表達了作者對_______的崇敬與贊美之情。答案:井岡翠竹;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井岡山革命先輩2.文中哪些描寫體現了井岡翠竹的堅韌不拔?請舉例說明。答案:例如“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通過描寫毛竹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即使遭受各種磨難依然能存續,體現了它的堅韌不拔。3.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寫井岡翠竹有什么表達效果?答案: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將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化為具體的井岡翠竹,使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革命精神的內涵。同時,使文章更加含蓄、深刻,富有藝術感染力,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引發讀者對革命精神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鳴。【我的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成功之處在于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圈點批注法讓學生能夠自主分析文本中的關鍵語句,培養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小組討論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對井岡翠竹的形象、象征意義以及作者的情感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然而,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