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觀看視頻,思考二戰后德國為什么會分裂?18課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課程標準】

1.了解冷戰時期的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統編版|綱要下|第七單元

第八單元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目

錄一、裂變:冷戰與兩極格局三、劇變:兩極格局的瓦解二、漸變: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國際格局】是指在國際舞臺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制約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包括政治格局、經濟格局、軍事格局等?!靖拍畋嫖觥俊緝蓸O格局】二戰后至80s末90s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相對穩定的結構狀態和局面?!纠鋺稹?/p>

20C40s中后期至80s末90年代初,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推動加劇裂變:冷戰與兩極格局的形成壹·冷戰原因·冷戰序幕·冷戰表現·冷戰特點·冷戰影響1、原因(1)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消滅了法西斯這個共同敵人之后,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盟友對手戰時,要保持團結并不太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目標……戰后,各種不同的利害關系往往會使同盟分裂?!K維埃制度比非蘇維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穩固。戰爭是現代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必然產物,只要資本主義存在,戰爭就不可避免。

——斯大林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1、原因杜魯門共產主義已經成為世界上一切邪惡的根源,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蘇維埃制度比非蘇維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穩固。戰爭是現代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必然產物,只要資本主義存在,戰爭就不可避免。斯大林美蘇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根本對立。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1、原因(2)根本原因:兩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嚴重沖突。(3)思想原因:兩國意識形態尖銳對立。①戰后稱霸世界的野心急劇膨脹。②進行全球擴張,將社會主義的蘇聯視為其建立世界霸權的最大障礙。①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經濟,發展社會主義。②關心國家的安全,特別是西部邊界的安全。③努力擴大自己在東歐的影響,與美國發生尖銳矛盾。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1、原因(4)國際格局:雅爾塔體系奠定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基礎(框架)?!艩査h

材料:二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首腦相繼召開一系列會議,在締結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后,建立了以美蘇兩大國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材料: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鸺獱柪鋺鹋c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英國只是一只小毛驢嗎?》周家槺作

“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不僅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屈服于蘇聯的影響,而且還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薄?946年3月5日,丘吉爾《和平砥柱》演說2、冷戰序幕:1946年丘吉爾鐵幕演說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1)政治上杜魯門主義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年3月,由杜魯門發表,宣布世界已經分裂成兩個對立的營壘,美國將支持所有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是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標志。1947年9月,由蘇聯和波蘭等東歐國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經分裂為帝國主義和反帝國主義兩個相互敵對與斗爭的陣營。

今日世界已面臨嚴重的局勢,……幾乎所有國家都必須在兩種生活方式中挑選一種,……極權主義之種子……在貧窮與爭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長,……重大責任落到我們頭上。我相信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我相信我們必須協助自由國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運?!鹏旈T3、冷戰的表現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宣讀咨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并公開宣稱美國要在一切地方與蘇聯和共產主義對抗。這就是“杜魯門主義”。杜魯門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①目的: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稱霸世界。②內容:遏制蘇聯,反對社會主義。③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稱霸世界。④影響: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局R擴展】杜魯門主義3、冷戰的表現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3、冷戰的表現(2)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為了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實施了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經濟互助委員會

蘇聯與東歐國家共同成立(簡稱“經互會”),形成了以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知識擴展】馬歇爾計劃①背景:戰后歐洲的形勢相當嚴峻,飽受戰爭浩劫的西歐,嚴重的經濟狀況引起社會動亂。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②概況: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90%是贈予,10%是貸款。主要國家數額/美元英國32.97億法國22.96億德國14.48億意大利12.04億荷蘭11.28億比利時7.77億奧地利4.88億丹麥3.85億挪威3.72億希臘3.66億瑞典3.47億瑞士2.5億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③目的:【直接目的】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目的】控制西歐,遏制蘇聯,最終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④作用:馬歇爾計劃促進了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穩定了資本主義制度。我們每接受一筆貸款,我們的獨立便減少一分。—法國總理皮拉爾迪

【思考】馬歇爾計劃的目的是什么?【知識擴展】馬歇爾計劃【知識擴展】經濟互助委員會

經濟互助委員會:斯大林認為馬歇爾計劃會嚴重威脅到蘇聯對于東歐的控制,不久,蘇聯就出爐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了蘇聯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援助以及發展東歐國家對蘇聯的貿易。經互會是一個相當于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共同體,是繼承莫洛托夫計劃后的經濟合作計劃。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3、冷戰的表現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

1949年4月成立,簡稱“北約”,成員包括美國和英法等國。1955年5月接納聯邦德國為成員。

1955年5月成立,簡稱“華約”,成員包括蘇聯、民主德國和其他東歐國家。(3)軍事上: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形成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蘇聯波蘭民德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德國奧地利瑞士瑞典芬蘭法國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希臘丹麥英國冰島挪威荷蘭比利時葡萄牙愛爾蘭阿爾巴尼亞中立國北約成員國華約成員國3、冷戰的表現北約建立華約建立①原因:遏制蘇聯,稱霸世界②成立:1949年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③性質:軍事政治集團④影響:美國從軍事上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標志著資本主義陣營形成。①目的:對抗北約,稱霸世界②成立:1955年在華沙簽訂《華沙條約》③性質:軍事政治集團④影響:出現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1949年,美國主導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主導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形成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3)軍事上: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3、冷戰的表現(4)地緣政治上?美、蘇、英、法分占德國和柏林示意圖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建立

第一次柏林危機直接導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相繼成立,1949年,德國分裂。1948年6月24日,蘇聯全面切斷德國西占區同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試圖把西方國家趕出西柏林。柏林危機由此產生。美國派出大批飛機空運急需物資到西柏林,并對蘇占區進行反封鎖,中斷東西占區之間的貿易?!膰涍^幾番周折的秘密談判,于1949年5月達成協議,危機平息。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針尖對麥芒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政治經濟軍事地緣政治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1947年提出“馬歇爾計劃”扶持和控制西歐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年成立“北約”1955年成立“華約”,

--標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949年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1949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1947年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總結歸納】兩極格局對抗的表現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積極影響①美蘇實力均衡,都不敢輕易動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客觀上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②在兩極格局下,亞非拉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與利益,組成不結盟運動,第三世界崛起。消極影響: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①政治上,美蘇“冷戰”關系壓倒了其他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嚴重惡化,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的局面,戰后世界分裂為兩個敵對的陣營;②經濟上,嚴重妨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③軍事上,兩大軍事集團擴軍備戰,局部戰爭不斷,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之下。4、冷戰與兩極格局的影響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5、冷戰的特點(兩極格局的特點)①軍備競賽激烈(核競賽)。②避免大戰的自我控制機制。③兩極格局是不對稱的。(美國及其盟國的總體實力始終強于蘇聯及其盟國)④兩極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國家處于兩大陣營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亞等)⑤大國之間的國家利益之爭、意識形態濃厚。⑥具有明顯的地緣政治與戰略特點。⑦總體冷戰,局部熱戰。朝鮮戰爭(1950-1953)、越南戰爭(1961-1973)⑧兩極格局中孕育著多極化發展趨勢。極:國際政治中指綜合國力強、對國際事務影響大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貳

漸變: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冷戰的發展·多極力量的成長1、冷戰的發展①1979入侵阿富汗,標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②美國受經濟危機的沖擊,侵越戰爭受到嚴重挫折,軍事力量被蘇聯趕上,美國在美蘇爭霸中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美強蘇弱赫魯曉夫VS肯尼迪緩和:赫魯曉夫訪美緊張:①1961二次柏林危機②1962古巴導彈危機美攻蘇守戈爾巴喬夫VS里根①美蘇首腦多次會晤,建立多層次對話機制;②簽署限制武器、裁軍條約③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兩德統一蘇攻美守勃列日涅夫VS尼克松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一)冷戰的發展1.特征: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東西方關系既有緩和,又有激烈的冷戰對抗。2.表現:(1)緩和:①美蘇開展對話: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②1955年與聯邦德國建交;(2)冷戰對抗:①第二次柏林危機:

1958年11月,蘇聯要求美、英、法三國在6個月內從西柏林撤軍,遭到堅決反對,第二次柏林危機爆發。1961年8月,東德在西柏林周圍拉起路障和鐵絲網,后來改建成水泥墻。這就是“柏林墻”。美國提出強烈抗議,兩國坦克對峙,但雙方避免發生直接軍事沖突。1959年,赫魯曉夫受邀請訪美,圖為赫魯曉夫與好萊塢女星瑪麗蓮夢露柏林墻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2)冷戰對抗:(2)朝鮮戰爭(1950-1953)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區占領朝鮮。②抗美援朝: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抗美援朝,與朝鮮軍民把“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附近,美國被迫簽訂停戰協定。(3)古巴導彈危機①1962年,蘇聯開始向古巴運送導彈,準備建立導彈基地。②美國武裝封鎖古巴,蘇聯最終從古巴撤走導彈,危機結束。(4)越南戰爭(1961-1973)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越南人民英勇抗擊,迫使法國殖民者撤出。②1961年,美國發動對越南的侵略戰爭,1973年美軍被迫撤出越南。越南戰爭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

第二次柏林危機中,面對西方的強硬態度,蘇聯放低了調子,表示希望通過國家領導人互訪和會談,改善東西方關系。美國同意召開新的四國首腦會議,討論柏林問題?!幾詤怯阝?、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卷》

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談到古巴導彈危機時說:“盡管我們的階級對抗是不可調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蹲詈蟮倪z言——赫魯曉夫回憶錄續集》【問題探究】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如何看待美蘇間的對抗?提示:1.美蘇都不想冒危機升級而發生軍事沖突的的危險,雙方都心照不宣地為對抗留有余地。2.體現了雙方在處理危機時的自我控制機制:即通過談判解決危機。3.但其所帶來的戰爭尤其是核戰爭的風險而言是空前嚴重的,并促使它們考慮防止核戰爭的措施。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二)多極力量的成長(1)西方陣營逐漸分化

①1967年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共同體(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美國歐洲蘇聯◎漫畫《冷戰下的歐洲》

如果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絕對是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德國總理阿登納◎歐共體的建立過程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1)西方陣營逐漸分化②日本經濟的“起飛”。①日本經濟起飛的表現:A.1955年戰后經濟恢復大體完成,人均國民收入超過戰前水平;B.1956—1973年經濟實現高速發展;C.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②謀求政治大國地位:A.要求與西方大國平起平坐,擴大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B.要求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中起主導作用;C.要求成為新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日本的經濟恢復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本結束,……從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經濟進入戰后持續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國家經濟實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后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并在企業經營規模、勞動生產率和資本裝備率方面日漸逼近美國的水平。日本從一個戰敗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二)多極力量的成長(二)多極力量的成長(1)原因:蘇聯的大國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2)表現:①東歐反蘇斗爭:

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開有19個國家共產黨代表參加的會議,中國、朝鮮、羅馬尼亞等7個黨拒絕參加,表明社會主義陣營已公開分裂。②中蘇關系惡化:蘇共二十大(1956年)后,中蘇之間的政治分歧逐漸加大;1957年莫斯科會議以后,蘇聯大力推行大國沙文主義路線。

1960年7月,蘇聯政府單方面決定,在一個月內撤回全部1390名援華專家,廢除343個專家合同和257個科技合作項目。此舉給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科技事業造成巨大損失,很多在建的重要工程被迫下馬。1961年,蘇聯又趁中國經濟困難之際,要中國連本帶息歸還朝鮮戰爭時期的軍事貸款(本息共計達14.06億盧布)。蘇聯對中國施加的壓力嚴重損害了兩國關系。

---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2.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3.中國的崛起: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二)多極力量的成長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4、第三世界的興起——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

①萬隆會議: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舉行,由此誕生了體現和平共處原則的“萬隆精神”。②不結盟運動:是在萬隆會議的基礎上形成的,與萬隆會議一起,是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重要標志。鐵托不結盟運動

①含義:不結盟運動并非不與任何國家結盟合作,而只是不和與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②形成:1961年貝爾格萊德會議③原則:不結盟、非集團化、獨立自主、和平共處④影響: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外交政策,逐漸成為國際舞臺上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對立的國際關系格局,客觀上加速了世界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的進程,為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二)多極力量的成長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知識擴展】第三世界國家第三世界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區中的發展中國家,它們構成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國家歷史上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壓迫和剝削,經濟上大多比較落后。盡管他們中大多數國家已宣告獨立,但仍然受到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的經濟滲透、政治控制和軍事威脅,面臨著徹底的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的嚴峻任務。第三世界是在二戰以后發展起來的。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是第三世界形成和發展的三個標志?!昂推窖葑儭睉鹇裕骸昂推窖葑儭笔侵肝鞣絿彝ㄟ^政治、經濟、文化滲透,對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促使它們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該詞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首先由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昂推窖葑儭背蔀槊绹诶鋺饡r期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戰略之一。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西方陣營逐漸分化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中國崛起第三世界的興起【歸納總結】多極化力量成長(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①西歐: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②日本:經濟的“起飛”及其要成為“政治大國”的追求①原因:蘇聯的大國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②表現:東歐國家反對蘇聯控制的斗爭,中蘇關系的破裂①標志事件:擁有“兩彈一星”、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等。②意義: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兩極格局中孕育著多極化發展趨勢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

▏兩極格局的瓦解劇變: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冷戰結束叁·冷戰的變化·兩極格局的瓦解·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美蘇簽署《消除中程導彈條約》

▲德國統一①美蘇首腦多次會晤,建立了多層次對話機制;②裁軍取得重要進展:1987年,美蘇簽署《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

1991年,兩國簽訂《美蘇關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③蘇聯實行戰略收縮,從阿富汗撤軍,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兩德統一。1.冷戰的變化(1)對抗: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實施“戰略防御計劃”。(2)緩和:1985年后,美蘇關系走向緩和,蘇聯實行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