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7課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7課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7課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7課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考:對比兩幅地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15世紀的世界地圖▲16世紀的世界地圖相對孤立整體聯(lián)系局部視野世界視野VSVS

15世紀的世界地圖有歐洲、非洲、亞州的地理方位,但沒有美洲,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不完整的;

16世紀的世界地圖有了美洲,且各大洲、大洋的方位更加明晰,人們對世界地理的認識與今天已經相差不多。

新航路的開辟,使人類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陸和海洋的全球性聯(lián)系。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tài)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比較這兩幅不同時期的世界地圖,可以看到,到16世紀,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40頁

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fā)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的重要節(jié)點。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三、早期殖民擴張全球聯(lián)系的建立04商品流動03疾病傳播世界格局01人口遷移02物種交換

指15世紀以后出現(xiàn)的,以歐洲人為主導的、跨越國家、民族、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界限的接觸與互動。全球聯(lián)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圍內出現(xiàn)了規(guī)??涨暗慕粨Q,這當中既包括物種的交換,也包括商品的交換。其結果既有積極的,比如促進了彼此的發(fā)展和進步,也有消極的,比如造成戰(zhàn)爭、疾病和滅絕。概念解讀05殖民擴張01世界人文地理格局02世界經濟格局04人類文明格局03世界政治格局

指在國際舞臺的主要政治力量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制約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結構狀態(tài),一種力量對比態(tài)勢,包括政治格局、經濟格局、軍事格局等。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關于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以及思想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

在人類史上,這是關于生態(tài)學、農業(yè)、文化許多項目的一件重要歷史事件。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這是世紀性大規(guī)模航海,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lián)系的開始。這種生態(tài)學上的變革,便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一)人口遷移思考1:這一時期人口遷移的方向?宗主國——>殖民地和附屬地較發(fā)達地區(qū)——>不發(fā)達地區(qū)及新開發(fā)區(qū)舊大陸——>新大陸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思考2:這一時期人口遷移會帶來哪些影響?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總數(shù)達15萬。到1590年,巴西的歐洲白人已有三四萬。與此同時,印第安人便開始了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16—17世紀時銳減了約90%。在印第安人銳減的同時,歐洲人又大肆獵捕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幾詮埣兜乩泶蟀l(fā)現(xiàn)研究》筆記:P39D1①歐洲人入侵美洲;②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減少;③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成都很高的地區(qū);④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qū)也都有種族混合;巴西人口分布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呢……?(一)人口遷移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6-20世紀世界人口遷移示意圖1.原因:

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遷移。2.表現(xiàn):

(1)歐洲→美洲: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大量減少;

(2)非洲→美洲:歐洲人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一)人口遷移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雞肉玉米三明治巧克力餡餅奶油南瓜湯土豆泥清煎雞肉餅西紅柿黃瓜沙拉這份流行15世紀初的法國餐廳菜單正確嗎?為什么?美洲流出: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煙草等美洲流入:馬、牛、豬、羊、雞、小麥、燕麥、麥、橄欖、葡萄等(二)物種交換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陳振龍(甘薯之父)陳振龍(約1543年—1619年),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青橋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鄉(xiāng)試不第,遂棄儒從商,到呂宋島(今菲律賓)經商。振龍見當?shù)胤N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顧西班牙政府不許朱薯出口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渡海帶回福州培植?!俣劝倏泼鞒笃?,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傳入中國后逐漸得到推廣。番薯“畝可得數(shù)千斤,勝五谷幾倍”,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遂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土地等去發(fā)展經濟作物,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而糧食生產革命和人口爆炸互為因果,清代以來,人口壓力不斷增加,原本人煙稀少的廣大山區(qū),因為“老林初開,包谷不糞而獲”和番薯“備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種遍野,“生齒日繁”?!幾院伪Α㈥悩淦降鹊难芯砍晒ǘ┪锓N交換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從1519年開始,天花伴隨著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毀滅了阿茲特克帝國,不到一個世紀,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萬銳減到130萬?!缎氯蚴贰吩斐稍∶翊罅克劳龊驮猩鐣慕怏w,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tǒng)治的重要原因之一。(P40D1最后一句)(三)疾病傳播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思考:全球物種大交換對人類歷史發(fā)展帶來怎樣的影響?17世紀成為歐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紀下半期出現(xiàn)人口衰退的法國和意大利。到18世紀其人口開始回升。16世紀中后期傳入愛爾蘭1754-1845年,愛爾蘭的人口從320萬增加到820萬,馬鈴薯的作用很大。明清玉米和甘薯傳入中國大大增加了中國的糧食產量,中國人口從一億多提升到四億多。

在美洲被征服的過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殺和折磨。更悲慘的是,新大陸沒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對這些疫病毫無免疫力,歐洲人帶來的這些疾病造成他們死亡的數(shù)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個滅絕。據(jù)估計原來有1000萬到2500萬人口的新西班牙(阿茲特克帝國),到17世紀初只剩下不到200萬人,同時期印加人從約700萬減少到只有約50萬……?!跫迂S《世界文化史導論》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積極:

豐富食物結構、增加糧食產量、促進人口增長、促進經濟開發(fā)、促進文明交流與融合(2)消極:

各種疾病的傳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歐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統(tǒng)治哥倫布大交換人口遷移物種交換疾病傳播宏觀: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積極:有利于歐洲和亞洲人口增長和經濟發(fā)展,促進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消極:造成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會解體;是歐洲人能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統(tǒng)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太平洋貿易區(qū)大西洋貿易區(qū)印度洋貿易區(qū)白銀(一)全球的海上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藍色:阿拉伯控制的印度洋貿易路線紅色:歐洲人開通的新的印度洋貿易路線

歐洲商人參與亞洲的海上運輸。歐洲商船把波斯地毯運往印度,把印度的棉花運往東南亞,把東南亞的香料運往印度和中國,把中國的絲綢運往日本,把日本的白銀和銅運往中國和印度。16世紀晚期,在印度洋的貿易世界中,歐洲商人已然取得了與阿拉伯商人平起平坐的地位?!猍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

在新航線未開通前,阿拉伯國家占據(jù)印度洋貿易的優(yōu)勢。新航線開通后,歐洲人打破阿拉伯人對印度洋貿易的壟斷地位,逐漸占據(jù)優(yōu)勢。(二)傳統(tǒng)的印度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三)新興的大西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xiāng)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因為它在故鄉(xiāng)還裝出副很有體面的樣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薄R克思

終于來到海邊,最先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里停泊著一條奴隸貿易船正等待裝貨。當奴隸販子把我推上船時,開頭我大吃一驚,很快就感到恐懼。船員走過來,推我,搡我,這是檢查我的身體是否健康。當時的想法是我被魔鬼抓住了,這些魔鬼肯定要我的命。我往周圍看看,發(fā)現(xiàn)一大群同我一樣的黑人被他們用鐵鏈鎖在一起,這些難友的表情都是那樣絕望,那樣悲傷。對于我自己的命運,我算是明白了。我是又恐懼,又絕望,一下子摔在甲板上,失去了知覺。

有一天,兩位被鐵鏈鎖在一起的難友設法解脫了自己,他們鉆過船上的防護網一頭扎進大海:緊接著,一個生了病的難友也投海自盡。隨后,我們這些還有氣力的奴隸被趕進甲板下面的船艙。船艙里人們在哭叫,亂成一團。盡管如此,又有3個受難者試圖投海自殺,其中兩個葬身魚腹。他們抓住第三個,毫不留情地鞭打他,因為他試圖用死亡換取自由。——【尼日利亞】奧羅達·艾基亞諾《奴隸的呼聲》(三)新興的大西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三角貿易的影響對非洲:喪失大量人口、勞動力,黑人的巨大災難對美洲:接受大量黑奴補充勞動力;形成種植園經濟;淪為歐洲原料產地;對歐洲:大量財富流向歐洲,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原始積累:只能靠掠奪)歐洲商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建立四通八達的貿易網絡。歐洲的制造業(yè)產品向西越過大西洋,換來墨西哥的白銀、秘魯?shù)牡V產以及蔗糖和煙草等。販奴是大西洋貿易的特征。歐洲的紡織品、槍支和其他制造業(yè)產品向南來到西非,用來交換非洲的奴隸,然后這些奴隸被運送到西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的種植園中工作?!猍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三)新興的大西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印度洋貿易(以葡萄牙為主)+太平洋貿易(以西班牙為主)(四)新興的太平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葡萄牙人的“絲銀貿易”和西班牙人的“馬尼拉大帆船”區(qū)域主導國貿易路線及主要交換物特點太平洋貿易葡萄牙線路1:中國澳門(生絲、瓷器等)→印度果阿→歐洲(白銀)→中國線路2:中國(生絲)→澳門→日本(白銀)→中國①貿易線路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②澳門為主要中轉站③白銀基本流入中國西班牙中國(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菲律賓馬尼拉中轉→墨西哥(白銀)→菲律賓馬尼拉→中國①馬尼拉大帆船②白銀基本流入中國西歐商人同世界各地建立直接的商業(yè)聯(lián)系(四)新興的太平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玻利維亞和秘魯發(fā)現(xiàn)了儲量豐富的銀礦,也就找到了一個新的財富來源……。在隨后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大量貴重金屬從美洲開采出來,西班牙的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各國換取商品和物資,以支撐起其在新大陸的殖民地、裝備軍隊、應付王室的奢侈花銷和償還外債。然而,新發(fā)現(xiàn)的財富到頭來只是好夢一場,西班牙由于過度依賴進口,忽視了投入資金打下自己的工業(yè)基礎,靠銀子賺來的錢慢慢耗盡了,到17世紀末,西班牙已經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美國]P.布魯爾《探險的黃金時代》(四)新興的太平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中國貿易”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后果是,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制造業(yè)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p>

當時的全球經濟可能有若干個“中心”,但是如果說在整個體系中有哪一個中心支配著其他中心,那就是中國(而不是歐洲!)這個中心。布魯克(1998)在其研究明代經濟與社會的專著的導言中寫道:“中國,而不是歐洲,是當時世界的中心。”

……哥倫布以及在他之后直到亞當·斯密的許多歐洲人都清楚這一點。只是到了19世紀,歐洲人才根據(jù)新的歐洲中心論觀念名副其實地“改寫”了這一歷史。正如布羅代爾指出的,歐洲發(fā)明了歷史學家,然后充分地利用了他們對各自利益的追求,而不是讓他們追求準確或客觀的歷史?!嫉隆剑?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五)中國和國際白銀貿易網絡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商品呈世界性流動——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xiàn)世界市場:在世界范圍內通過對外貿易聯(lián)系起來的各國市場的總和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葡萄牙、西班牙最先開始殖民擴張。荷蘭成為海上霸主——“海上馬車夫”。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非、北美洲建立多個殖民地。英國掌握海上霸權,成為世界上最大殖民地國。思考:請補充早期殖民擴張的時間軸,找出葡萄牙、西班牙的主要據(jù)點。16世紀17世紀18世紀后期果阿非洲沿岸馬六甲澳門中南美洲菲律賓▲教皇子午線平面示意圖1、文明碰撞與世界格局演變三、早期殖民擴張思考:新航路開辟對非洲、美洲的影響?16世紀的修道士卡薩斯關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的一段記載: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陸的島嶼上屠殺了無數(shù)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災難。他們擄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躪他們。整個島嶼全部被摧毀,一片荒涼。

——摘編自《西印度毀滅述略》非洲美洲①中斷美洲非洲獨立發(fā)展的社會進程,打破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②黑奴貿易導致非洲勞動力喪失,部落矛盾尖銳;美洲涌入大量移民,帶來疾病和土著人種的瀕臨滅絕,造成兩洲日后落后的重要原因;③傳播歐洲先進生產技術同時也成為主要殖民擴張掠奪地,帶來重大災難。三、早期殖民擴張思考:說明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換和商品流動,對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變化?中國①高產農作物傳入,大大增加糧食產量,人口增長,豐富了農產品結構。

1500-1800年歐洲從美洲收到9.8萬噸白銀,其中3.9萬噸運往中國,5.9萬噸留在歐洲??傮w而言,除了日本白銀之外,共識是1/3-1/2的美洲白銀流入了中國,合計大約有4億兩白銀流入中國。

——[德]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旱地、山地等處皆可種植,因此得到廣泛傳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長對土地造成的壓力,煙草、花生等新的經濟作物也大致同時引進,進一步豐富了農產品結構。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②白銀成為流通貨幣,進一步刺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③促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新的經濟因素的產生與發(fā)展。④客觀上推動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開始出現(xiàn)了西學東漸的現(xiàn)象)【探究】新航路開辟后與早期殖民擴張對世界歷史有哪些影響?

15-16世紀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人類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各地人口的遷移和物種的大交流,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西歐國家通過開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奪,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fā)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fā)展進程,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亞洲古老的帝國也受到沖擊。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各地開始廣泛的直接聯(lián)系,在人類歷史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歷史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吨型鈿v史綱要》(下)第33頁世界①推動了世界各地人口的遷移和物種的大交換,疾病跨界傳播;

②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提升;③人類歷史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材料一新航路開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糧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時一些新商品也出現(xiàn)在歐洲市場上,例如美洲的煙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國的茶葉。一方面是許多商業(yè)金融機構的建立,有信貸機構、殖民貿易股份公司等?!惺兰o興旺發(fā)達的地中海貿易成為明日黃花,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的商業(yè)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倫敦、安特衛(wèi)普和阿姆斯特丹成為重要的國際商業(yè)都市?!嗣癜姹匦薅牧?/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