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1.理清石器時代的歷史分期。(時空觀念)2.借用圖標、文字等史料,用表框形式梳理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早期文明產生的多源性和統一性。(家國情懷)3.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特征,認識早期文明家國同構、華夏一體的特點。(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習目標考古中華文明的起源沿河流分布,分布廣泛。以中原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壹

⑴石器時代:考古學把人類使用石制工具進行生產的時代,稱為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因石器制作技術的不同被區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⑵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1萬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

⑶新石器時代:從距今約1萬年前開始,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1、石器時代的劃分舊石器時代特點:群居生活

從事漁獵和采集

使用打制石器

會用火代表遺存:元謀人

北京人

特點:從事原始農業

大量使用陶器

飼養家畜代表遺存: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

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重要文化遺存新石器時代重要文化遺存文化遺存時間分布范圍特征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距今約7000-5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期黃河中游被稱為“彩陶文化”,典型器物為彩繪陶器,以粟作農業為主。黃河下游以紅陶為主,出現了合葬墓。長江下游發現稻谷遺存,數量多;干欄式建筑;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距今約5000-40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中下游被稱為“黑陶文化”,典型器物為“蛋殼黑陶”長江下游玉器精美,典型代表器物為玉琮,出現了大型祭壇。遼河上游玉器精美,代表器物為玉豬龍,出現了神廟和祭壇龍山時代(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各地的墓葬,絕大部分是一盆如洗的小墓。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下靳等這個時期的墓地所見,約87%的墓葬是大小僅容一人、全無隨葬器物的小型墓葬......但在同一座墓地里,也有少量規模中等和有隨葬器物的墓葬,表現著墓主人身份的特殊。而這個時期最高等級的墓葬,根本不埋在這種墓地里。——《中華文明史》閱讀材料,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出現等級分化

貧富差距陶寺城址示意圖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舊石器時代晚期2.原始社會的三個階段母系氏族社會:生產力低下,氏族成員共同勞動,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會: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氏族間的聯系緊密,形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出現氏族貴族下層平民早期貴族早期奴隸階級分化加劇原始社會解體,國家產生思考:根據材料及文化遺存所體現的文明的發展,分析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從部落到國家三皇:燧(suì)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kù)、帝堯、帝舜貳1.三皇五帝2.夏朝(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2)政治:①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②夏王是最高統治者,中央機構基本具備。

③夏部族對除生活以外的地區實行間接統治。公天下——“家天下”綠松石器青銅爵二里頭遺址二里頭宮殿遺址

大家覺得夏朝是否真實存在呢?考古學家在河南洛陽偃師發現的二里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我們為什么不能確鑿地說二里頭遺址就是夏朝文化遺存,但能夠確定的說殷墟就是商朝的遺址呢?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我輩固得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此二重證據法,唯在今日始得為之。——王國維商和西周叁一.商朝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多次遷都后定于殷。2.政治:(1)商朝國家機構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統治者,下設有尹及各類事務官。

(2)實行內外服制

關系松散

外服之地只是間接地受商統治,隸屬關系并不穩固,往往視商之國力盛衰而定。——張帆《中國古代簡史》3.文化:甲骨文、青銅器神權色彩濃厚

龜甲獸骨——甲骨文

后母戊鼎

婦好鸮尊

青銅觥二.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2.政治:(1)分封制分封的內容:土地和人口分封對象:姬姓王族有功之臣先代貴族諸侯的權利:可以進行再分封(諸侯-卿大夫-士)

設置官員(行政權)

建立武裝(軍事權)

征派賦稅(財政權)諸侯的義務: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鎮守疆土、隨從作戰

繳納貢賦、朝覲(jìn)述職作用: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

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2)宗法制特點:①嫡長子繼承制

②嚴格的大宗小宗制

(相對的)目的/作用:①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利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

②鞏固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三.商周時期的社會經濟(1)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井田制是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2)青銅鑄造是手工業生產中的主要部門。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特點:1.集體耕作2.國家土地所有制3.不得轉讓和買賣中國早期國家的特征1.王權和神權相結合,帶有神秘色彩;2.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家國一體;3.從商王朝松散的“方國聯盟”過渡到周王朝的“天下共主”,對地方控制力逐漸加強,但最高統治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課堂練習1.

2019年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通過良渚考古發掘,學者們普遍認為當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了權貴階層。以下能作為直接證據的考古發現是(

)A.城中發現20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B.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C.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D.碳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B√2.神話傳說及民族學研究表明,中華民族的遠祖可分為華夏、東夷、苗蠻三大文化集團;考古學家夏鼐發表的《碳十四測定年代和中國考古學》把中國遠古文明分為七個區域。據此可知(

)A.神話傳說完全符合真實的歷史B.歷史研究必須依賴考古發掘C.中國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點D.中國文化華夷之辨根深蒂固C中原地區、黃河上游的甘青地區、黃河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閩粵沿海地區、西南川滇桂地區、東北地區3.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明C.飼養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D√4.

《禮記?禮運篇》記載:“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這一記載反映了(

)A.分封制開始出現B.階級矛盾尖銳C.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D.社會貧富分化嚴重C5.上那蚌村位于云南北部元謀盆地的東緣,在那里曾發現兩顆人牙化石、石制品、帶有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燒骨和大量動物化石。據古地磁測量,這些文化遺存距今170萬年左右。這一發現可論證遠古時代的元謀人(C

)A.懂得飼養家畜

B.使用磨制石器C.已經學會用火

D.從事原始農業6.當人類不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通過栽培植物養活自己時,就開始跨入到(B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C.金石并用時代

D.青銅時代√7.我國先民的足跡遍布于祖國的東西南北,已經發現的遺存數以萬計,但是地域文化卻各具風采,其根本原因是(A)A.自然環境不同 B.使用工具不同C.生活習慣不同 D.思想意識不同√8.陶寺遺址出土了大量禮器,特別是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禮器群更加華麗,非實用性更強,禮器色彩更濃。這些禮器表現出的顯然是規范現實社會中各階層行為、身份、儀禮等社會關系。這表明當時(A)A.階級分化明顯 B.禪讓制瓦解C.陶器開始使用 D.統一國家形成√9.《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這反映了西周實行(

B

)A.禮樂制度

B.分封制C.禪讓制

D.宗法制禮樂制度:對貴族統治階級日常的政治、社會活動,例如祭神、結婚、喪葬等,制定相應規則和儀式,并配有特定舞樂的制度。不同等級的貴族要行不同的禮儀,體現身份等級差異。禮樂制的目的/作用:維護分封制、宗法制下形成的森嚴等級關系,增強凝聚力,鞏固統治。舊石器時代:元謀人、北京人新石器時代三皇五帝:炎黃部落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