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1頁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2頁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3頁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4頁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XX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專業名稱及代碼專業名稱: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專業代碼:460704二、入學要求普招:高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入學要求一般為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對口:符合招生考試院錄取規定和學院規定,通過對口招生錄取的中職畢業生方可入學。三、修業年限四、職業面向所屬專業大類(代所屬專業對應行業主要職業類別主要崗位群或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裝備制造大類(46)汽車制造類(4607)汽車制造業車載設備制造(3962)、汽車修理與維護(8111)汽車工程技術人員L(2-02-07-11)、汽車運用工程技術人員(2-02-15-01)、汽車整車制造人員(6-22-02)、汽車維修工(4-12-01-01)、聯汽車整車及系整車及系統(部試、標定、測中級;低壓電工證;1+X職證書;汽車駕照)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S(4-04—5-15)、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S(6-31-07-05)關工藝管理和現場管理,營運服售前售后技術支持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一)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技能文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數字素養、職業道德、創新意識,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具備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面向汽車制造業的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汽車修理與維護等行業的汽車工程技術人員、汽車運用工程技術人員、汽車整車制造人員、汽車維修工等職業,能夠從事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系統(部件)的樣品試制、試驗,成品裝配、調試、標定、測試、質量檢驗及相關工藝管理和現場管理,售前售后技術支持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二)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應在系統學習本專業知識并完成有關實習實訓基礎上,全面提升知識、能力、素質,掌握并實際運用崗位(群)需要的專業核心技術技能,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總體上須達到以下要求:(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2)掌握與本專業對應職業活動相關的國家法律、行業規定,掌握綠色生產、環境保護、安全防護、質量管理等相關知識與技能,了解相關行業文化,具有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備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3)掌握支撐本專業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必備的語文、數學、外語(英語等)、信息技術等文化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具備職業生涯規劃能力;(4)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外語并結合本專業加以運用;(5)掌握汽車機械基礎、機械制圖、汽車電工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汽車網絡通信基礎、智能網聯汽車概論、汽車構造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6)掌握智能網聯汽車整車生產制造技術技能,具有智能傳感器、計算平臺、線控底盤、智能座艙等系統(部件)的整車裝配、調試能力;(7)掌握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參數調優與質量檢測技術技能,具有整車標定與測試能力;(8)掌握智能網聯汽車整車故障診斷技術技能,具有維修故障車輛的能力;(9)掌握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和系統(部件)試驗、測試技術技能,具有搭建整車測試場景、記錄和分析測試數據的能力;(10)掌握汽車生產現場管理技術技能,具有生產現場班組、設備、質量、安全生產等組織管理能力;(11)掌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服務技術技能,具有解決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售前售后問題的能力;(12)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具有適應本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需求的數字技能;(13)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4)掌握身體運動的基本知識和至少1項體育運動技能,達到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標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心理調(15)掌握必備的美育知識,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審美能力,形成至少1項藝術特長或愛好;(16)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具備與本專業職業發展相適應的勞動素養,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六、課程設置及要求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一)公共基礎課程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將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軍事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黨史國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信息技術、語文、數學、外語、健康教育、美育課程、職業素養等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按規定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思政課、專業課教材。結合實習實訓強化勞動教育,明確勞動教育時間,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化體育、美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根據有關文件規定開設關于國家安全教育、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社會責任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并將有關知識融入專業教學和社會實踐中。學校還將組織開展勞動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志愿服務及其他社會公益活動。1234策56國周邊安全環境、軍事高技術、現代科技武過學習,讓理解和研究我國的安全政策、國防政策和軍隊建設的方針,學會分析國家安安全觀和國防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創新求真務實的作風,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7秘密的需要,以及大學生如何維護國家安全。8主要內容: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課程內容;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便于學生課外自學、自練;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充分反映和體現教育部、國家體育總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和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讓學生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以及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了解學生體育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9生命教育七個方面,根據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通過心理訓練,學生在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個性發展等方面可以形成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內容以中等課程內容由兩個模塊組成: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基礎模塊的內容由主題類別、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職業英語技課程思政元素,根據英語學科特點,合理設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教學內容以函數(主要是初等函數)為研究對象,以極限為研究工具,主要研究了函數的連續性、可微性和可積性三大性質,分析數據,能使用PowerPoint進行演示文稿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技巧。傳統文化的精髓精華滋養當代大學生的精神美育課程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利益至上有機統一,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安(二)專業(技能)課程并涵蓋有關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1.專業基礎課程設置8門。包括汽車機械制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計算機基礎、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結構與原理、汽車構造、智能網聯汽車概論、汽車網絡通信基礎。1主要教學內容是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正投影法與常見形體的視圖、組合體視圖;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常用件和標準件的表達;機械零件測繪技術訓練、AUTOCAD繪圖基礎;形狀和位置公差、形位誤差的檢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應用正投影法來分析、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學雜零件圖、簡單裝配圖及簡單三維造型的能力,并能進行相關的尺寸與技2用機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機構、解液壓和氣壓傳動工作原理、特點、3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數字邏輯電路等。本課程任務在于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樹立理論聯系實際工程觀點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4本課程包括“汽車程序設計基礎載網絡技術基礎篇”等重要部分。通過學習,理解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為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奠定良好的汽車5組成、工作原理,以及正確的安裝、6本課程主要介紹汽車發動機的結構及原理、汽車底盤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汽車車身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汽常用工具和設備;能遵守操作規程,7主要內容: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智能網聯汽車的環境感知和識別系統的組成及功用、智能網聯汽車的導航與定位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的輔助駕駛系統的作用及組成、智能汽車的通信技術的組成和原理、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8主要教學內容:車載網絡系統基系統、網關與診斷總線、光學總線系統、以太網與FlexRay總線方面的基通過學習掌握汽車上總線網絡和信息系統的新技術,計算機網絡與信息技術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了解CAN總線的協議、網絡結構及特性、CAN控制器及收發器、CAN系統的設計及應用;熟知車聯網的技術、結構及應用。培養學生對于車載網絡的系統、靈活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通過車聯網絡提高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培養學生的網絡互通互聯的整體觀念、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基于2.專業核心課程設置7門。包括智能傳感器裝調與測試、計算平臺部署與測試、底盤線控系統裝調與測試、智能座艙系統裝調與測試、車路協同系統裝調與測試、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測試、汽車電氣及電控系統檢修。序號課程名稱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課時數1雷達、激光雷達、組合導航等智能傳試、標定、信號測量、測試與故障檢③能編制智能傳感器標定與測試方642境設置、傳感器聯調、數據采集與分643①掌握底盤線控系統結構及工作原試、標定、參數測量,能進行底盤線③能進行底盤線控系統整車聯調與④能編制底盤線控系統標定與測試64序號課程名稱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課時數4語音交互、智能座椅等智能座艙系統③能進行智能座艙交互邏輯設計(UE)、交互界面設計(UI)及通信④能編制智能座艙系統調試與測試645①了解車載單元(OBU)、路側單元②能進行車路協同系統及設備的安③能進行云服務器的配置、服務啟④能編寫車路協同系統調試與測試646①了解智能網聯汽車整車綜合測試②能進行智能網聯汽車交通法規遵守能力、應急處置與人工介入、綜合駕駛能力等測試場景搭建、測試,記③能進行智能網聯汽車網聯功能測④能編制智能網聯汽車整車測試方647①掌握汽車電氣及電控系統的結構電動座椅等電氣系統的拆裝、檢測及64序號課程名稱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課時數④能編制汽車電氣及電控系統拆裝工藝文件、標定與測試方案、故障診3.專業拓展課程設置4門,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智慧交通技術及應用、Python程序設計、汽車智能改裝技術。序號課程名稱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課時數1教學內容涵蓋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知識,如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基本概念、常見的算法原理(包括但不限于機器學習中的分類、回歸算法,深度學習中的神經網絡結構等)。在技術應用方面,教授學生使用常見的Python語言及其相關的人工智能庫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相關工具和平臺進行簡單的人工智能項目開發,具備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的能力,理解人工智能在實際行業中的應用邏輯,并且能夠對常見的人工智能模型進行評估和優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以適應未來職業崗位中對人2教學內容包括智能感知技術(如車輛檢測、交通流量監測傳感器原理與應用)、通信技術(車聯網通信協議、無線通信在交通中的運用)、數據處理技術(交通大數據的采集、存),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智能交通信號控制、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慧物流運序號課程名稱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課時數輸調度系統等。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各類智慧交通技術的基本原理,熟悉相關設備與系統的操作及維護,能夠運用所學技術對常見的交通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具備將智慧交通技術應用于實際場景的實踐能力,為從事智慧交通領域相關工作奠定堅實3法,包括變量、數據類型、運算符、控制結構、函數與模塊等知識,讓學生掌握代碼編寫的基本規則。教學要求學生理解并熟練運用Python語法編寫程序,能夠運用數據結構處理數據,掌握文件處理和異常處理技巧,學會借助相關庫完成特定領域的開發任務,培養編程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4主要內容涵蓋汽車智能控制系統、傳感器技術、車載網絡通信、智動泊車系統)的改裝與調試,車載多媒體娛樂系統的升級優化,以及車輛燈光、底盤等部件的智能化改裝技術等基礎知識,同時,課程會涉及汽車智能改裝相關法規與安全規范解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汽車智能改裝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擁有創新思維以及嚴謹的職業素養,以滿足汽車后市場對七、教學進程安排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公共基礎公共基礎必修課程課時的分的1思想道德與法治考試348426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試24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考試3484264形勢與政策考查25國家安全教育考試122/86軍事理論考查27軍事技能考查28大學生安全教育考查69體育考試8心理健康教育考查24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高職英語考試8勞動教育考查1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考查406923923004公共基礎限選課程課時的總學分1創新創業教育考查282黨史國史考查28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考查284信息技術考試44/165應用數學考試4466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6大學美育考查1887職業素養考查188合計2562626公共基礎選修課程課時的總學分12821431442002學生自選選修1專升本(英語)考查14計入畢業總學分。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2專升本(數學)考查143飛盤、珍珠球、啦啦操、匹克球、腰旗橄欖球)考查36小計5專業(技能)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課時的分的1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考試22汽車機械制圖考試43汽車機械基礎考試24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考試45汽車計算機基礎考試4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6汽車網絡通信基礎考試27汽車構造考試28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結構與原理考試4660專業核心課程課時的分的1汽車電氣及電控系統檢修考試42智能座艙系統裝調與測試考試43車路協同系統裝調與測試考試44底盤線控系統裝調與測試考試45智能傳感器裝調與測試考試4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6計算平臺部署與測試考試47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測試考試44888專業拓展課程課時的總學分1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考查22Python程序設計考查23智慧交通技術及應用考查24汽車智能改裝技術考查280026專業核心課程(占總25.3%)2課程實訓考查03崗位實習考查4000400周序號課程代碼課程名稱考核方或考查)學時數周學時/周數備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理論4畢業綜合實踐報告(含畢業論文設計)考查0周0周周八、各教學項目學時數比例表序號教學項目學時數占本專業總學時比例(%)學分數占本專業總學分的比例(%)備注總學時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教學公共必修課692392300程實驗(實訓)等公共限選課256公共選修課64482.2%42.5%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8合計課程實訓04000400畢業綜合實踐報告(含畢業論文設計)0合計0總合計理論與實踐比例(100%)61.3九、實施保障主要包括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學習評價、質量管理等方面。(一)師資隊伍要求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1、隊伍結構學生數與本專業專任教師數比例不高于25∶1,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數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級職稱專任教師的比例不低于20%,專任教師隊伍要考慮職稱、年齡、工作經驗,形成合理的梯隊結構。能夠整合校內外優質人才資源,選聘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行業導師,組建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建立定期開展專業(學科)教研機制。2、專業帶頭人原則上應具有本專業及相關專業中級及以上職稱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較好地把握國內外汽車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汽車修理與維護行業、專業發展,能廣泛聯系行業企業,了解行業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實際,主持專業建設、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會服務能力強,在本專業改革發展中起引領作用。3、專任教師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原則上具有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智能車輛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汽車維修工程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一定年限的相應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達到相應的技術技能水平;具有本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夠落實課程思政要求,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資源;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等教法改革;能夠跟蹤新經濟、新技術發展前沿,開展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專業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生產性實訓基地鍛煉,每5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的企業實踐經歷。4、兼職教師主要從本專業相關行業企業的高技能人才中聘任,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一般應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高級工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了解教育教學規律,能承擔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指導和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等專業教學任務。根據需要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制定針對兼職教師聘任與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二)教學設施主要包括能夠滿足正常的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所需的專業教室、實驗室、實訓室和實習實訓基地。1.專業教室基本要求具備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條件。一般配備黑(白)板、多媒體計算機、投影設備、音響設備,具有互聯網接入或無線網絡環境及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安裝應急照明裝置并保持良好狀態,符合緊急疏散要求,安防標志明顯,保持逃生通道暢通無阻。2.校內外實驗、實訓場所基本要求實驗、實訓場所面積、設備設施、安全、環境、管理等符合教育部有關標準(規定、辦法),實驗、實訓環境與設備設施對接真實職業場景或工作情境,實訓項目注重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實驗、實訓指導教師配備合理,實驗、實訓管理及實施規章制度齊全,確保能夠順利開展電工電子電路連接與測試、新能源汽車拆裝、智能傳感器裝調與測試、計算平臺部署與測試、底盤線控系統裝調與測試、智能網聯汽車結構認知、智能座艙系統裝調與測試、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測試、汽車電氣及電控系統檢修等實驗、實訓活動。鼓勵在實訓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前沿信息技術。(1)汽車電工電子實訓室配備電工綜合實訓臺、電子綜合實訓臺等設備,鉗形電流表、兆歐表、萬用表、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等儀表工具,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運放、集成電路等元器件,用于電工工具使用、儀器儀表使用、電子電路連接與測試等實訓教學,用于汽車電工電子技術等課程。(2)新能源汽車實訓室配備ADAS或智能駕駛功能的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機及驅動控制系統實訓臺、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實訓臺、汽車電氣及電控實訓臺等設備設施,用于新能源汽車整車結構認知及拆裝、電機及驅動系統結構認知及拆裝、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結構認知及拆裝等實訓教學,用于汽車構造、汽車電氣及電控系統檢修等課程。(3)智能傳感器實訓室配備智能傳感器相關實訓臺(含示教板,工作臺,智能傳感器及相關HIL、ADAS等裝置調試、測試軟件及工具等設備設施,用于視覺傳感器、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組合導航整車安裝、調試、測試,各智能傳感器標定與校準,各智能傳感器故障診斷,整車感知系統綜合測試與故障診斷等實訓教學,用于智能傳感器裝調與測試等課(4)計算平臺實訓室配備計算平臺相關實訓臺(含示教板,工作臺,計算平臺等裝置),調試、測試軟件及工具等設備設施,用于計算平臺硬件安裝、調試、測試,計算平臺操作系統安裝、調試、環境配置、測試,計算平臺功能軟件測試,計算平臺故障診斷,計算平臺工具鏈部署與調試等實訓教學,用于計算平臺部署與測試等課程。(5)底盤線控系統實訓室配備底盤線控系統相關實訓臺(含示教板,工作臺,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驅動等裝置),調試、測試軟件及工具等設備設施,用于線控轉向系統、線控制動系統、線控驅動系統及部件生產組裝、調試、測試和整車安裝、調試、測試,各線控系統標定,各線控系統故障診斷,整車底盤線控系統綜合測試與故障診斷等實訓教學,用于底盤線控系統裝調與測試等課程。(6)智能座艙系統實訓室配備智能座艙系統相關實訓臺(含示教板,工作臺,語音交互、視覺交互、智能座椅及信息顯示等裝置),調試、測試軟件及工具等設備設施,用于語音交互系統、視覺交互系統(觸控交互、手勢交互、抬頭顯示等)、智能座椅系統及部件生產組裝、調試、測試和整車安裝、調試、測試,智能座艙系統交互邏輯設計(UE)、交互界面設計(UI)及通信接口開發,各智能座艙系統故障診斷等實訓教學,用于智能座艙系統裝調與測試等課程。(7)車路協同系統實訓室配備車路協同系統相關實訓臺(含示教板,工作臺,車載單元、路端單元、邊緣計算單元等裝置)、C-V2X智能交通模擬實訓區(室內或室外),調試、測試軟件及工具等設備設施,用于車載單元安裝、調試、測試與故障診斷,路側單元安裝、調試、測試與故障診斷,邊緣計算單元安裝、調試、測試與故障診斷,路側感知單元安裝、調試、標定、測試與故障診斷,車路協同系統綜合測試與故障診斷等實訓教學,用于車路協同系統裝調與測試等課程。(8)智能網聯整車綜合實訓室配備智能網聯教學車、C-V2X智能交通模擬實訓區等設備設施,用于智能網聯汽車整車綜合測試、評價認知,智能網聯汽車交通法規遵守能力測試,智能網聯汽車應急處置與人工介入測試,智能網聯汽車綜合駕駛能力測試,智能網聯汽車網聯功能測試,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循環工況測試等實訓教學,用于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測試、智能網聯汽車概論、汽車智能改裝技術等課程。3.實習場所基本要求符合《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對實習單位的有關要求,經實地考察后,確定合法經營、管理規范,實習條件完備且符合產業發展實際、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求,與學校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單位成為實習基地,并簽署學校、學生、實習單位三方協議。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和未來就業需求,實習基地應能提供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系統(部件)的裝配、調試、標定、試驗、測試、質量檢驗及相關工藝管理,智能網聯汽車售前售后技術支持等與專業對口的相關實習崗位,能涵蓋當前相關產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可接納一定規模的學生實習;學校和實習單位雙方共同制訂實習計劃,能夠配備相應數量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實習單位安排有經驗的技術或管理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開展專業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完成實習質量評價,做好學生實習服務和管理工作,有保證實習學生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有安全、保險保障,依法依規保障學生的基本權益。(三)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教師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需要的教材、圖書及數字化資源等。1.教材選用基本要求按照國家規定,經過規范程序選用教材,優先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和國家優秀教材。專業課程教材應體現本行業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新形態,并通過數字教材、活頁式教材等多種方式進行動態更新。2.圖書文獻配備基本要求圖書文獻配備能滿足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專業類圖書文獻主要包括: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政策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技術規范,主流智能網聯汽車品牌相應車型的維修手冊、電氣與電子工藝手冊等。及時配置新經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務方式等相關的圖書文獻。3.數字教學資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設、配備與本專業有關的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化教學案例庫、虛擬仿真軟件等專業教學資源庫,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使用便捷、動態更新、滿足教學。(四)教學方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構建實施“項目引領、崗位實境”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建議:1.營造真實崗位環境。本專業在建設過程中,與企業合作,建設了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實訓中心,實訓項目實現了與企業工作內容的無縫對接。在實施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滲透到每一門課程中去,使學生在真實崗位中學習專業核心能力。2.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多種形式的“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問題情境、使教學內容問題化,組織學生訪問、考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