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室顫、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及腦出血護理試卷_第1頁
突發室顫、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及腦出血護理試卷_第2頁
突發室顫、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及腦出血護理試卷_第3頁
突發室顫、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及腦出血護理試卷_第4頁
突發室顫、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及腦出血護理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突發室顫、心肌梗死等急救知識及腦出血護理試卷一、單選題(每題1分,共30分)1.室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A.胸外按壓B.人工呼吸C.電除顫D.藥物治療答案:C。室顫時心臟電活動紊亂,電除顫能迅速終止異常心律,恢復正常竇性心律,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復蘇的基本操作,但不能直接糾正室顫;藥物治療可輔助,但不是最有效的。2.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現的癥狀是A.惡心、嘔吐B.發熱C.疼痛D.心律失常答案:C。急性心肌梗死時,疼痛是最早出現且最突出的癥狀,多發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程度更劇烈,持續時間更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可伴隨疼痛出現;發熱一般在疼痛發生后24-48小時出現;心律失常多在起病1-2天內出現。3.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A.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B.腦血管畸形C.腦動脈炎D.血液病答案:A。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是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長期高血壓使腦內小動脈硬化、玻璃樣變,形成微動脈瘤,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微動脈瘤破裂出血。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炎、血液病等也可引起腦出血,但相對較少見。4.發現有人突發室顫,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呼叫急救人員B.立即進行胸外按壓C.尋找除顫儀D.進行人工呼吸答案:A。發現有人突發室顫,第一時間應呼叫急救人員,啟動急救系統,因為后續可能需要專業的醫療設備和人員進行進一步救治。在等待急救人員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胸外按壓等操作。尋找除顫儀雖然重要,但首先要確保急救系統被啟動;人工呼吸單獨對室顫的治療作用不大。5.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律失常,最常見的類型是A.房性早搏B.室性早搏C.心房顫動D.房室傳導阻滯答案:B。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最常見,尤其是在發病24小時內。室性早搏可進一步發展為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嚴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房性早搏、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也可出現,但不如室性早搏常見。6.腦出血患者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A.1-2周B.2-4周C.4-6周D.6-8周答案:B。腦出血患者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2-4周,避免不必要的搬動,以防止再出血。臥床期間要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7.室顫患者進行電除顫時,首次能量一般選擇A.100JB.150JC.200JD.300J答案:C。對于室顫患者進行電除顫時,首次能量一般選擇200J。如果首次除顫不成功,可逐漸增加能量再次除顫。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氧的目的是A.改善心肌缺氧,減輕疼痛B.防止心臟擴大C.減少心律失常D.降低血壓答案:A。急性心肌梗死時,心肌缺血缺氧,吸氧可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態,減輕疼痛癥狀。吸氧對防止心臟擴大、減少心律失常、降低血壓等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9.腦出血患者頭部抬高15°-30°的目的是A.有利于呼吸B.減輕腦水腫C.防止嘔吐D.改善腦供血答案:B。腦出血患者頭部抬高15°-30°,可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有利于呼吸、防止嘔吐、改善腦供血等也有一定作用,但減輕腦水腫是主要目的。10.胸外按壓的頻率應為A.60-80次/分B.80-100次/分C.100-120次/分D.120-140次/分答案:C。目前心肺復蘇指南建議胸外按壓的頻率為100-120次/分,這樣能保證有效的血液循環,為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提供足夠的血液灌注。11.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緩解后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等癥狀,應考慮A.肺部感染B.心力衰竭C.心律失常D.休克答案:B。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緩解后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等癥狀,提示可能發生了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可引起左心衰竭,出現肺淤血的表現。肺部感染多有發熱、咳痰等癥狀;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心悸、頭暈等;休克主要表現為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12.腦出血患者出現瞳孔不等大,提示A.顱內壓增高B.腦疝形成C.腦干損傷D.動眼神經損傷答案:B。腦出血患者出現瞳孔不等大,是腦疝形成的重要體征之一。腦疝是由于顱內壓增高,腦組織移位壓迫腦干等重要結構所致。顱內壓增高不一定會出現瞳孔不等大;腦干損傷可出現多種神經系統癥狀,但瞳孔不等大常提示腦疝;動眼神經損傷可導致瞳孔散大等,但結合腦出血病史,腦疝更常見。13.對室顫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A.15:2B.30:2C.10:1D.20:2答案:B。目前心肺復蘇指南推薦,對室顫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即進行30次胸外按壓后,進行2次人工呼吸。1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最突出的癥狀是A.心源性休克B.心律失常C.疼痛D.心力衰竭答案:C。如前面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的癥狀是疼痛,其他癥狀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在疼痛發生后逐漸出現。15.腦出血患者出現昏迷加深、鼾聲呼吸,應首先考慮A.呼吸道梗阻B.腦疝C.肺部感染D.代謝性酸中毒答案:A。腦出血患者出現昏迷加深、鼾聲呼吸,提示可能存在呼吸道梗阻,導致呼吸不暢。腦疝主要表現為瞳孔變化、意識障礙等;肺部感染多有發熱、咳痰等癥狀;代謝性酸中毒有相應的血氣分析改變,且一般不會以鼾聲呼吸為突出表現。16.室顫的心電圖特征是A.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f波B.QRS波群與T波消失,呈完全無規則的波浪狀曲線C.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D.P-R間期延長答案:B。室顫時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與T波消失,呈完全無規則的波浪狀曲線,頻率為200-500次/分。選項A是心房顫動的心電圖特征;選項C是室性早搏的心電圖特征;選項D是一度房室傳導阻滯的表現。17.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的目的是A.降低血壓B.減慢心率C.擴張冠狀動脈,緩解疼痛D.減少心肌耗氧量答案:C。硝酸甘油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緩解心肌缺血缺氧,從而緩解疼痛癥狀。雖然它也有一定的降低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但主要目的是擴張冠狀動脈緩解疼痛。一般不會減慢心率。18.腦出血患者病情觀察的重點內容不包括A.生命體征B.瞳孔變化C.肢體活動D.血糖變化答案:D。腦出血患者病情觀察的重點內容包括生命體征(如體溫、血壓、呼吸、心率等)、瞳孔變化(判斷是否有腦疝形成)、肢體活動(了解神經功能受損情況)等。血糖變化一般不是病情觀察的重點內容,但血糖過高或過低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預后,可定期監測。19.心肺復蘇時,按壓與放松時間比為A.1:1B.1:2C.2:1D.3:1答案:A。心肺復蘇時,按壓與放松時間比為1:1,這樣能保證有效的血液回流和灌注。2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護理措施是A.絕對臥床休息B.給予吸氧C.止痛治療D.心電監護答案:A。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護理措施是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給予吸氧、止痛治療、心電監護等也是重要的護理措施,但絕對臥床休息是基礎。21.腦出血患者便秘時,不正確的處理方法是A.使用緩瀉劑B.腹部按摩C.用力排便D.灌腸答案:C。腦出血患者便秘時,用力排便會使腹壓增加,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再出血的風險。可使用緩瀉劑、進行腹部按摩促進排便,必要時可進行灌腸。22.室顫患者電除顫后,應立即A.檢查心律B.繼續胸外按壓C.進行人工呼吸D.評估意識答案:B。室顫患者電除顫后,應立即繼續胸外按壓,因為電除顫后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心臟才能恢復有效的自主心律,持續胸外按壓能維持血液循環。檢查心律、評估意識等可在按壓過程中適當進行;人工呼吸可按30:2的比例與胸外按壓配合進行。23.心肌梗死患者飲食應A.高熱量、高脂肪B.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C.高鹽、高蛋白D.無鹽、低蛋白答案:B。心肌梗死患者飲食應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以減輕心臟負擔,防止血脂升高,保持大便通暢。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會增加心臟負擔;高鹽飲食會導致水鈉潴留,加重心臟負擔;無鹽、低蛋白飲食不利于患者恢復。24.腦出血患者在發病24小時內一般應A.禁食B.進流食C.進半流食D.正常飲食答案:A。腦出血患者在發病24小時內一般應禁食,因為此時患者可能存在意識障礙、嘔吐等情況,進食可能會導致誤吸。24小時后,根據患者情況可逐漸給予流食、半流食等。25.胸外按壓的部位是A.胸骨上1/3交界處B.胸骨中1/3交界處C.胸骨下1/3交界處D.胸骨中下1/3交界處答案:D。胸外按壓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處,按壓此處能有效地擠壓心臟,促進血液循環。2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后24小時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心力衰竭B.心律失常C.心源性休克D.心臟破裂答案:B。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后24小時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臟破裂等也是心肌梗死的嚴重并發癥,但在發病24小時內不是主要死因。27.腦出血患者康復期的護理措施不包括A.肢體功能鍛煉B.語言訓練C.心理護理D.絕對臥床休息答案:D。腦出血患者康復期應進行肢體功能鍛煉、語言訓練等促進功能恢復,同時要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絕對臥床休息是急性期的護理措施,康復期應鼓勵患者適當活動。28.室顫患者除顫成功后,后續治療措施不包括A.維持呼吸B.糾正酸堿平衡失調C.立即停用所有藥物D.防治腦缺氧和腦水腫答案:C。室顫患者除顫成功后,需要維持呼吸、糾正酸堿平衡失調、防治腦缺氧和腦水腫等后續治療措施。不能立即停用所有藥物,可能還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等維持心臟穩定。29.心肌梗死患者出現頻發室性早搏,首選的藥物是A.利多卡因B.阿托品C.洋地黃D.硝酸甘油答案:A。心肌梗死患者出現頻發室性早搏,首選的藥物是利多卡因,它能抑制心室異位節律點的自律性,控制室性心律失常。阿托品主要用于緩慢型心律失常;洋地黃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療;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緩解心肌缺血疼痛。30.腦出血患者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護理措施不正確的是A.禁食B.密切觀察生命體征C.給予冰鹽水洗胃D.大量輸血答案:D。腦出血患者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時,應禁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給予冰鹽水洗胃等措施。大量輸血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出血量、血紅蛋白水平等,有指征地進行,而不是盲目大量輸血,以免加重心臟負擔。二、多選題(每題2分,共20分)1.室顫的臨床表現有A.意識喪失B.大動脈搏動消失C.心音消失D.呼吸停止答案:ABCD。室顫時心臟失去有效的射血功能,導致全身血液循環停止,會出現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繼而呼吸停止。2.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有A.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B.心臟破裂C.栓塞D.心室壁瘤答案:ABCD。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包括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可導致二尖瓣關閉不全;心臟破裂多在起病1周內出現;栓塞可發生在起病后1-2周,以腦栓塞最常見;心室壁瘤主要見于左心室。3.腦出血患者的護理要點包括A.絕對臥床休息B.保持呼吸道通暢C.控制血壓D.觀察病情變化答案:ABCD。腦出血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減少再出血的風險;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控制血壓,避免血壓波動過大;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生命體征、瞳孔、意識等。4.心肺復蘇有效的指標有A.能捫及大動脈搏動B.面色、口唇、甲床等色澤轉為紅潤C.散大的瞳孔縮小D.恢復自主呼吸答案:ABCD。心肺復蘇有效的指標包括能捫及大動脈搏動,說明有血液循環;面色、口唇、甲床等色澤轉為紅潤,提示氧供改善;散大的瞳孔縮小,是腦功能恢復的表現;恢復自主呼吸,說明呼吸功能得到恢復。5.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原則是A.低熱量B.低脂肪C.高纖維素D.少量多餐答案:ABCD。心肌梗死患者飲食應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以減輕心臟負擔,防止血脂升高,保持大便通暢。少量多餐可避免一次進食過多增加心臟負擔。6.腦出血患者出現腦疝的先兆表現有A.劇烈頭痛B.頻繁嘔吐C.煩躁不安D.一側瞳孔散大答案:ABCD。腦出血患者出現腦疝的先兆表現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煩躁不安等顱內壓增高的癥狀,以及一側瞳孔散大等神經系統體征。7.室顫患者電除顫的注意事項包括A.電極板與皮膚接觸良好B.放電前確保周圍人員安全C.除顫能量選擇合適D.除顫后立即評估心律答案:ABC。室顫患者電除顫時,電極板與皮膚接觸良好可保證除顫效果;放電前確保周圍人員安全,防止觸電;除顫能量要選擇合適。除顫后應立即繼續胸外按壓,而不是立即評估心律。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應A.絕對臥床休息B.持續吸氧C.心電監護D.給予止痛藥物答案:ABCD。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應絕對臥床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持續吸氧,改善心肌缺氧;心電監護,及時發現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給予止痛藥物,緩解疼痛癥狀。9.腦出血患者康復期的康復訓練包括A.肢體運動訓練B.語言訓練C.吞咽功能訓練D.心理康復訓練答案:ABCD。腦出血患者康復期的康復訓練包括肢體運動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恢復;語言訓練,改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吞咽功能訓練,防止吞咽困難導致的誤吸等;心理康復訓練,幫助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疾病。10.心肺復蘇時人工呼吸的正確方法有A.每次吹氣時間不少于1秒B.潮氣量約500-600mlC.避免過度通氣D.吹氣時觀察胸廓起伏答案:ABCD。心肺復蘇時人工呼吸每次吹氣時間不少于1秒,潮氣量約500-600ml,避免過度通氣導致胃脹氣等并發癥,吹氣時觀察胸廓起伏,以判斷通氣是否有效。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1.室顫患者進行電除顫時,可不用去除患者胸部的金屬物品。(×)解析:室顫患者進行電除顫時,必須去除患者胸部的金屬物品,以免影響除顫效果或導致皮膚燒傷。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緩解后即可下床活動。(×)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緩解后仍需絕對臥床休息一段時間,一般在病情穩定后,根據醫生的建議逐漸增加活動量,過早下床活動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3.腦出血患者頭部應盡量低位,以增加腦供血。(×)解析:腦出血患者頭部應抬高15°-30°,以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而不是低位。4.心肺復蘇時,按壓深度至少為5cm,但不超過6cm。(√)解析:目前心肺復蘇指南推薦胸外按壓深度至少為5cm,但不超過6cm,以保證有效的血液循環。5.心肌梗死患者可隨意進食,無需控制飲食。(×)解析:心肌梗死患者應遵循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以減輕心臟負擔,促進康復。6.腦出血患者出現高熱時,應盡快給予藥物降溫。(×)解析:腦出血患者出現高熱時,應先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如冰敷、溫水擦浴等,無效時再考慮藥物降溫。7.室顫患者除顫后,應等待醫生來評估心律。(×)解析:室顫患者除顫后,應立即繼續胸外按壓,而不是等待醫生來評估心律,持續胸外按壓能維持血液循環。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后24小時內必須使用洋地黃類藥物。(×)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后24小時內一般不使用洋地黃類藥物,因為此時心肌處于缺血缺氧狀態,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易誘發心律失常。9.腦出血患者康復期可進行劇烈運動。(×)解析:腦出血患者康復期應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再次出血或加重心臟負擔。10.心肺復蘇時,按壓與呼吸比例在單人復蘇和雙人復蘇時是一樣的。(√)解析:目前心肺復蘇指南推薦,單人復蘇和雙人復蘇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均為30:2。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1.簡述室顫的急救處理流程。答:室顫的急救處理流程如下:-立即呼叫急救人員,啟動急救系統。-進行胸外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5cm但不超過6cm。-如有除顫儀,盡快進行電除顫,首次能量一般選擇200J。-電除顫后立即繼續胸外按壓,按照30:2的比例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持續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急救人員到達或患者恢復自主心律。-同時,可給予腎上腺素等藥物,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除顫成功率。2.簡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要點。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要點如下:-絕對臥床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探視,保持環境安靜。-持續吸氧,改善心肌缺氧狀態。-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心率、心律、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心律失常等并發癥。-止痛治療,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如嗎啡、哌替啶等。-飲食護理,給予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少量多餐的飲食,避免過飽。-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可使用緩瀉劑。-心理護理,安慰患者,減輕其緊張、恐懼情緒。-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如使用硝酸甘油時注意觀察血壓變化。3.簡述腦出血患者的病情觀察內容。答:腦出血患者的病情觀察內容包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呼吸、心率等變化,如血壓過高或過低、呼吸節律改變等都提示病情變化。-意識狀態:觀察患者的意識水平,如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識障礙加重可能提示顱內壓增高或腦疝形成。-瞳孔變化:觀察雙側瞳孔的大小、形狀、對光反射等,瞳孔不等大、散大等可能提示腦疝。-肢體活動:觀察患者肢體的自主活動情況,有無肢體癱瘓、肌力減退等,了解神經功能受損情況。-頭痛、嘔吐情況:頭痛劇烈、頻繁嘔吐可能提示顱內壓增高。-其他:觀察有無抽搐、發熱等情況,以及患者的尿量、皮膚情況等。4.簡述心肺復蘇有效的判斷指標。答:心肺復蘇有效的判斷指標如下:-能捫及大動脈搏動,如頸動脈、股動脈等,說明有血液循環恢復。-面色、口唇、甲床等色澤轉為紅潤,提示氧供改善。-散大的瞳孔縮小,是腦功能恢復的表現。-恢復自主呼吸,說明呼吸功能得到恢復。-意識逐漸恢復,如患者開始有睜眼、呻吟等反應。-收縮壓維持在60mmHg以上。五、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1.患者,男性,65歲,有高血壓病史10年。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嘔吐,隨即昏迷。查體:血壓220/120mmHg,右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左側肢體偏癱。頭顱CT示左側基底節區高密度影。-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應采取哪些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