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擬測試題歷史試卷(三)分值:100分時間:50分鐘第I卷選擇題(每題4分,有且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計48分)1.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至秦漢以后,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之謂,實是后起儒家能薈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義,將之盡行吸收,融會為一。”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異己遭到排斥 B.秦漢以后,儒學得到豐富和更新C.漢初儒學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學在漢代成為官方哲學 2。1601年,江蘇巡撫曹時聘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寫道:“(蘇州)浮食奇民,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臣所睹記,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當時的蘇州
()
A.饑民流離失所,社會動蕩不安B.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C.地方官員與商人相勾結欺壓百姓D.大量使用機器使工人失業3。“內閣的意義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權的腐化,維系明代政治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內閣的發展實際上是內閣重新宰相化的變型發展。”其表明內閣的設立()A.對皇權有制約作用,有利于政治穩定
B.協調了君相矛盾,是皇權弱化的產物C.隨侍皇帝左右,實質上等同于宰相
D.僅備皇帝隨時顧問,不具有決策權力4.某大臣上書皇帝:“宰相制國用,從古然也.今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中書視民之困,而不知使樞密減兵、三司寬財以救民困者,制國用之職不在中書也。”此大臣主張()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削弱宰相權力以強化皇權C.實行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立
D.加強相權以提高政府效率5.蔣夢麟在《現代世界中的中國?民國初年》中回憶道:“我的家鄉余姚離寧波不遠。……老百姓現在已經能夠適應新興的行業,……女人已經不再紡紗織布,因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們已經沒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與鄰居吵架消磨光陰,有些則去念經拜菩薩。"這主要反映出當時的寧波()A.百姓無所事事 B.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C.迷信活動盛行 D.紡織業是最大的工業6.中國近代社會變遷并不是在封建社會母體中逐漸孕育而啟動的,而是在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和侵略下,被迫中斷自身歷史的發展進程,移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而開始由傳統向近代化轉變.“不是在封建社會母體中逐漸孕育而啟動的”說明了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特點是()A。
地區差異性B.
外源性C。
艱巨性和不徹底性D.
殖民化與社會轉型同步性7.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近日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函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這一改變有何意義()=1\*GB3①還原了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有利于人們全面把握抗戰的發展歷程。=2\*GB3\*MERGEFORMAT②有利于正確評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3\*GB3\*MERGEFORMAT③是對國內外歷史虛無主義者以及否認、美化侵略歷史的日本右翼勢力的一種有力回擊.=4\*GB3\*MERGEFORMAT④“14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對全體國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系統的愛國主義歷史教育。A=1\*GB3\*MERGEFORMAT①=2\*GB3\*MERGEFORMAT②=3\*GB3③B=2\*GB3\*MERGEFORMAT②=3\*GB3\*MERGEFORMAT③=4\*GB3\*MERGEFORMAT④C=1\*GB3①=3\*GB3\*MERGEFORMAT③=4\*GB3④D=1\*GB3\*MERGEFORMAT①=2\*GB3②=3\*GB3③=4\*GB3④8。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署名“張浩”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應當穩定》的讀者來信。他認為,搞分田到組,是脫離群眾,不得人心的,也會給生產造成危害。編者按:“已經出現分田到組、包產到組的地方,應當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堅決糾正錯誤的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黨內對農村改革是否進行意見不統一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狀況不佳C。包產到組與當時黨的大政方針相違背
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9。。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阿馬爾菲發現了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原稿,這引起了意大利法學家的普遍關注和濃厚興趣,于是波侖亞大學率先開展《國法大全》研究,逐漸吸引歐洲各國學生前往該校留學,最多時人數過萬,形成了羅馬法研究的發源地和第一個中心.該現象主要表明()A.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視依法治國的理念B.《國法大全》是古羅馬最完備的成文法C.羅馬法是近代歐洲國家法律的源泉
D.西方人文主義思想最早從意大利興起10.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指出,“聯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戰、締結商約、征集軍隊和籌建艦隊的專權。……加入聯邦的各州雖然有權修改或改訂自己的立法,但不準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內組織貴族集團.”對這段話理解最為準確的是()A.聯邦政府權力不受制約
B.中央政府與地方分權而治C.中央政府權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較大的自主權11.在歐洲一體化中是建立“邦聯主義”還是“聯邦主義",戴高樂在這個問題上前后不一。二戰后期,他幾次說過要建立一個歐洲聯邦,但50年代初他卻強調堅持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歐洲邦聯。戴高樂態度變化主要是因為()A.蘇聯對西歐威脅的加強B.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C.聯邦德國經濟實力增長D.英國政府的政治施壓12.拉吉,德賽等人指出:“亞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國拒絕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但是其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沒有與之俱進。"亞投行的建立表明()A.中國參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B.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被其取代C.政治多極化推動經濟格局改變D-世界經濟向體系化制度化發展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13題~第14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15題--第1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做答。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0年以前,作為明清時期中國最發達的地區,江南在谷物加工、服裝制作、制燭等行業的生產規模上與其城鎮人口絕對數量增加的步態大體一致。榨油、釀酒、印刷等行業的成長速度較快。紡織業發展更為迅速,技術領先于世界。但江南基本沒有煤鐵工業,生產、生活工具用鐵甚少,更遑論其余賤金屬。造船和工具制造等行業都有一定發展,但在工業中占比不斷下降。相應地,江南主要使用木炭和薪等燃料,以木材為主材,但人均消費量不高.在明清江南,人力一直是主要的動力來源,較大規模的作坊或手工工場不僅不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據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一1850年)》材料二工業革命前,紡織業是近代早期英國最重要的輕工業部門。但和19世紀中期以前明清的紡織業相比,英國紡織業生產的普遍程度、絕對規模和發展速度上要遜于中國江南地區。近代早期英國的釀酒、皮革、制燭等發展速度都比較緩慢。在工具制造方面,16至17世紀英國所生產的上千種鐵器數量都有重大增長.18世紀中葉,英國冶金工業的發展速度更為迅速,鐵成為最重要的工業材料,煤和木材的消耗量相當高。在工業動力方面,水力和盲力的比重越來越大.18世紀初,蒸汽機已達到應用形式。為推動技術革新,英國政府早在17世紀初就實行了專利制度,通過產權激勵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據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以前影響明清江南工業發展狀況的原因.(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明清江南工業相比,近代早期英國工業發展狀況的不同,并簡評二者在各自國家經濟史中的地位。(15分)14。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已經知會歐洲聯盟(EU)關于英國退出歐盟的計劃,準備在3月29日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展開脫歐協商程序.無論是英國政府或其批評者都不得不同意,在首相特蕾莎梅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離婚條款”后,就無法再回頭。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戰后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認識。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1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戶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據殷商墟卜辭中記載商朝已經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戰國時期,商鞅將戶籍制度發展為“什伍連坐"法。兩漢時期,口賦和算賦(人頭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兵役與徭役則是國家要求每個丁男承擔的重負,為此,兩漢政權一直實行編戶齊民制度。編戶齊民制度的形成與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戶時時處在封建國家政權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亂后,土地兼并風行,政府的財政收入與徭役來源日益枯竭,為了解決危機,唐政府改革征稅制度,不以戶籍及其登記內容而以土地和財產的多寡為征稅依據。明洪武年間,政府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運動,編制魚鱗圖冊,地籍與戶籍彼此獨立.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使身丁稅與戶籍相分離。從此,地籍便成為統治者征收賦稅的主要依據,而戶籍的作用則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徹底廢除人丁編審,戶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中國戶籍制度的歷史考》(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變特點。(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演變的原因。(6分)16.【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材料《國聯盟約>第22條把從同盟國手中獲得的殖民地居民看做是“在現代世界的緊張形勢下還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這一條款規定:“這些民族的監護應該委托給那些先進民族,即因其資源,經歷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擔這一責任的民族。……同時,這一監護由他們作為.受托者’代表國聯來執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受托者"來“監護”的規定并沒有擴大到獲勝的協約國的殖民地,雖然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許多方面都處于相似的發展水平或缺少發展。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政府根據《國聯盟約》向國際聯盟求助,國聯派出了以英國外交家李頓為團長的五國調查團來華實地調查,該團調查后提交的報告否認日本的侵略是正當防衛,但沒有任何實際措施。1933年日本退出國聯,從而破壞了一戰后形成的國際秩序,進而成為遠東戰爭策源地。一一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國際聯盟的實質。(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政府強調“十四年抗戰”的意義。(6分)17。【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左宗棠(1812-1885)十分注重“耕讀家風”的保持,他寫下“縱讀數千年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還是耕田”的楹聯,“懸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據“兒求訓甚切”之況,遂書“慎交游,勤耕讀,篤根本,去浮華”的家訓以“詔其子弟”。在他人生盡頭僅一個月前,左宗棠以豪邁的氣質作詩回顧了他出關持節和坐鎮東南的歷歷征程:如“提戎敵愾效前驅,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將士還須猛著鞭",認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兩者并重”。……所以說,時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沒有負于他所處的時代。--摘編自孫占元《左宗棠評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山“耕讀家風"的內涵并分析其被倡導的原因。(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左宗棠也沒有負于他所處的時代”的依據。(6分)
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擬試題(三)歷史參考答案答案B解析材料認為,秦漢以后儒學吸收其它學說的精要,加以融合,逐漸成為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表明儒學并非完全排斥異己,故A項錯誤;秦漢以后,儒學吸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思想,得到豐富和更新,故B項正確;佛教在西漢末年才傳入,不符合時間限制,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漢代儒學融合其它學說,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的確立,故D項錯誤.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由1601年可知發生在明朝后期,由“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知這些人是無產者,靠出賣勞動力為生。進而得知當時出現了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機房”“罷工”反映了勞資糾紛和斗爭,這都反映了明朝后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故而選擇B項.材料中并“沒有流離失所、動蕩不安"的表述,故排除A項。也沒有“官商勾結”的陳述,因此排除C項。中國使用機器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也與材料所給時間不符,所以D項也不正確。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內閣的意義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權的腐化,維系明代政治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說明明代內閣的設立客觀上對皇權起到了制約作用,有利于整個政治穩定,所以答案選A,BC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D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相反.【解析】
本題考查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可知材料說的是宋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史實。材料中大臣的意思是分割相權導致中央政府的權力過于松散,出現了一些弊端.由此可知他反對分割相權,主張提高中央政府機構運行的效率,故排除B,D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出建立一省制的建議,排除A;材料實際上是反對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立的,排除C.答案為D。B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當時很多人已經能夠適應新興的行業,一些婦女已經不再紡織,耕織分離反映了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故選B。A項是對材料的字面理解;C項斷章取義;D項材料未體現。知識點: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舉一反三:近代在列強的商品傾銷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區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耕織分離,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逐漸的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此外,此時中國出現的民族工業和洋務企業,也對自然經濟起了瓦解的作用。與此相關的知識點是中國的洋務企業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四個階段,這是考試的重點.“迫中斷自身歷史的發展進程,移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而開始由傳統向近代化轉變。“不是在封建社會母體中逐漸孕育而啟動的”說明中國近代化不是本國內部資本主義萌芽等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是在西方列強侵略下受到西方文明影響結果,是“歐風美雨”外部因素的此選B。D【解析】從材料時間看,當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召開,已經確定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政方針,故A、C兩項不正確;從題干看,當時并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項不正確.故選D項。C本題考查羅馬法,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是羅馬法體系成熟的標志。《國法大全》原稿的出現引起了歐洲各國學生的關注,說明羅馬法對后世影響深遠。由此推理可知,C項為正確選項。B試題解析:托克維爾的觀點是既要加強中央的權力,又要保證民主政治,涉及到如何在中央和地方間分權,B項最全面;C、D反映的是其中一個方面;A項說法錯誤。CA(1)原因: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和發展;人口的增長;傳統技術的積累;煤鐵資源的匱乏:擴大再生產資金的短缺;小農經濟的制約;重農抑商觀念和政策的抑制。(10分)(2)不同:輕工業總體水平較低;重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煤和木材的消耗量大;工具和機械制造水平高;礦冶業發達);工業動力中水力和畜力比重大,并出現蒸汽動力的應用;大型手工工場眾多;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8分)簡評:近代早期英國的工業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奠定了工業革命的基礎,推動了英國的近代化。(3分)明清江南工業發展推動了當地社會繁榮,加強了江南在中國的核心地位;但江南工業在當地產業結構中始終不占主導地位,其發展并沒有導致中國工業的近代化.(4分)14。一等(12~10分)①緊扣評論對象,觀點明確;②合理引用史實,進行多角度評論;③論證充分,一邏輯嚴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