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_第1頁
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_第2頁
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_第3頁
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_第4頁
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無菌技術操作法

(一)無菌持物鉗運用法

1、目的

運用無菌持物鉗取用和傳遞無菌物品,以維持無菌物品與無菌區的無

菌狀態。

2、評估

適用于以下各項無菌技術。

⑴操作項目與目的:進行護理操作與各種診療技術等。

⑵操作環境:操作區域是否整齊、寬敞、平安;操作臺是否清潔、干

燥、平坦。

⑶無菌物品:無菌物品存放是否合理,無菌包或容器外標簽是否清晰,

有無失效。

3、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大持物鉗(海棉鉗)、小持物鉗(直、彎血鉗)

②浸泡持物鉗的容器

③浸泡用的溶液(常用75%乙醇溶液、器械消毒液)

⑷盛放無菌持物鉗。

①大持物鉗2/3處應浸沒在消毒溶液內。

②小持物鉗軸關節以上2?3cm應浸沒在消毒溶液內。

③鏡子的1/2處應浸沒在消毒溶液內。

⑸取持物鉗。

①將浸泡無菌持物鉗的容器蓋打開。

②持物鉗:拇指、中指提雙環,示指固定鉗柄根部,將鉗移至中心(手

指接觸面應在浸泡處之上1?2cm)。

③鑲子:拇指、示指夾住鏡子的上部(手指接觸面應在浸泡處之上1?

2cm)o

④無菌持物鉗垂直取出,前端閉合(不行觸與消毒液面上的容器邊

緣)。

⑤在容器上方滴盡消毒液(因力學原理,鉗端部慢出液面,可不帶液

體),隨之將浸泡無菌持物鉗的容器蓋蓋上。

⑹運用無菌持物鉗。

①無菌持物鉗運用時鉗端始終應保持向下,彎頭向內,在胸腹部水平

操作,不行過高或過低。

②取遠處無菌物品時(從一個臺面到另一個臺面),無菌持物鉗應連

同盛放容器一起移至無菌物品旁。

⑺放無菌持物鉗。

①將浸泡無菌持物鉗的容器蓋打開。

②將無菌持物鉗鉗端閉合,垂直放入容器內。

③打開軸關節。

④隨之將浸泡無菌持物鉗的容器蓋蓋上。

4、留意事項

⑴取無菌持物鉗時,不行在容器蓋閉合時從蓋中取、放無菌持物鉗。

⑵取放無菌持物鉗時,手不行觸與容器口和無菌持物鉗的浸泡部分。

⑶運用無菌持物鉗時鉗端不行高舉,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持物鉗的

無菌部分。

⑷無菌持物鉗只能用于夾取無菌物品,不行用于其它操作,如換藥、

消毒皮膚等。

⑸不行從無菌持物鉗上干脆拿取物品,不行甩動持物鉗,以免造成污

染。

⑹不行用無菌持物鉗夾取油紗布,防止油粘連于鉗端而影響消毒效

果。

⑺每個容器只能放一把持物鉗,無菌持物鉗用后應馬上放回容器內,

不行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⑻從遠處(從一個臺面到另一個臺面)無菌物品時,持物鉗應連同容

器移至無菌物品旁。

⑼無菌持物鉗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時,要重新滅菌后方可運用。

⑩留意添加浸泡的消毒溶液,以保持消毒溶液的高度。

QD無菌持物鉗和容器應每周消毒2次,干罐盛放持物鉗時,應每4小

時更換。

(二)無菌包運用法

1、目的

保持無菌包內無菌物品處于無菌狀態。

2、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大無菌持物鉗(浸泡于消毒液內)、無菌包。

⑷打開無菌包。

①檢查無菌包的失效期,化學指示膠帶是否變色。

②將無菌包放于清潔、干燥、平坦處。

③取下指示膠帶(如有帶子,解開系帶,放于包的下面)。

④捏住包布的外角依次打開,充分暴露其中的無菌物品(手不行觸與

包布的內面)。

⑸取無菌物品。

①用無菌持物鉗取出所需物品。

②按原折痕包好無菌包。

③注明開包時間(運用時間為24小時)。

④若包內物品一次取出,可將包拿在手中打開,另一手將包內四角抓

住,將包內物品置于無菌區。

3、留意事項

⑴無菌包必需在有效期內方可運用。

⑵無菌包不行放在潮濕處,以免因毛細現象而污染。

⑶已打開的無菌包,如包內剩余敷料未被污染,應按打開無菌包相反

的步驟依原折痕重新包袱,并注明開包日期與時間(保存時間為24小時)。

⑷打開包布時,手僅能接觸包布四角的外面,不行觸與包布內面,不

行跨越無菌面。

⑸打開無菌包時,包內敷料觸到有菌區即為污染,不得運用。

⑹無菌包內敷料如被污染,不得按原包裝法包起,應重新滅菌再用。

(三)鋪無菌盤法(為了盛放無菌物品)

1、目的

維持無菌物品的無菌狀態

2、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治療盤,大、小無菌持物鉗(浸泡于消毒液內)、無菌治療巾。

②按須要打算,如無菌包(內有治療碗和彎盤)、無菌溶液等。

⑷取治療巾。

①檢查無菌包的失效期并打開包。

②用無菌持物鉗從無菌包中取出治療巾,置于治療盤中(如無菌包內

只有一塊治療巾時,可干脆置入治療盤中)。

⑸鋪盤。

①捏住無菌巾中間的折點,橫拉形成雙層。

②由近與遠平鋪于治療盤中(無菌巾的內面為無菌區)。

③打開無菌巾(捏住無菌巾的上層外面兩角,反復向上折疊約2~3

層,呈扇形折疊,邊緣朝外)。

④按需用無菌持物鉗夾取并放置無菌物品。

⑤物品備齊后,拉平扇形折疊層,蓋于物品上,使上、下層邊緣對齊,

并將開口部分與兩側向上反折,以保持無菌。

3、留意事項

⑴無菌治療盤應保持干燥,避開潮濕污染。

⑵備好無菌盤應馬上運用,并注明鋪盤時間,無菌治療盤有效時間不

得超過4小時。

(四)無菌容器運用法

1、目的

用以保存無菌物品,使其處于無菌狀態以備運用。

2、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無菌罐1個,無菌持物鉗(浸泡于消毒液中)、無菌容

器(視操作而定)

⑷開、蓋無菌容器蓋

①打開無菌容器蓋,平移離開容器(切勿在無菌容器上方翻轉)、將

蓋拿在手中,保持蓋的內面對下。如將蓋放于桌上、蓋的內面對上。

②取畢無菌物品即將容器蓋嚴,避開容器暴露過久。蓋無菌容器時,

蓋子應由后向前。

⑸取無菌物品

①用無菌持物鉗從無菌容器內取無菌物品,無菌持物鉗不行觸與容器

的邊緣。

②拿取無菌容器內敷料時,無菌持物鉗與敷料不行觸與無菌容器邊

緣、如觸與容器邊緣即為污染。

③已取出的無菌物品不得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3、留意事項

⑴移動無菌容器時,應托住底部,手不行觸與容器內面或邊緣。

⑵從無菌容器內取出敷料放入無菌盤后,雖未運用,也不行再放回無

菌容器內。

⑶打開的無菌容器應每日滅菌。

(五)倒取無菌溶液法

1、目的

維持無菌溶液在物菌狀態下運用。

2、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基礎注射盤、無菌溶液、開瓶器。

②擦凈無菌溶液瓶。

③檢查無菌溶液名稱、失效期。

④檢查瓶口有無松動,檢查瓶體有無裂縫。

⑤檢查液體有無沉淀、渾濁、變色、絮狀物等。

⑷消毒瓶口。

①用開瓶器啟開鋁蓋。

②用2%安爾碘從瓶塞側面(倒無菌溶液處)為起點,自瓶塞上緣旋轉

向下消毒至瓶頸膨大部。

③用無菌持物鉗橫向夾住橡皮塞拔起,再輕輕按于瓶口上,用示指與

中指并攏伸入翻轉的瓶塞內,將兩指分別,撐起瓶塞,瓶塞向下取出。

⑸倒液。

①右手握住瓶簽側面(瓶簽向上),拇指指向刻度。

②用少量溶液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沖洗瓶口,由沖洗處倒出所需溶液至

無菌容器中。

⑹蓋瓶塞。

①無菌溶液一次未用完時,用2%安爾碘消毒瓶塞。

②具體方法:自瓶口邊緣先向上至瓶塞邊緣,再換棉簽自瓶口邊緣向

下消毒,雙手拇指向下翻轉瓶塞將其翻轉蓋好。

③注明開瓶日期、時間。

3、留意事項

⑴檢查溶液質量,將瓶體倒過來對著光亮處視察,無沉淀、渾濁、絮

狀物等現象可以運用。

⑵翻轉瓶塞時,手不行觸與瓶塞將要蓋住瓶口的部分。

⑶倒溶液時,瓶口至容器的距離一般為20?30cm。

⑷倒取溶液至所需量后,應馬上抬起瓶口,移開無菌區,以防溶液從

瓶體流下,污染無菌區。

⑸已開啟的溶液瓶內的溶液,可保存24h。

⑹如瓶蓋是扁平瓶蓋,打開鋁蓋后,用安爾碘棉簽從無菌鏡夾取處消

毒膠蓋,換取安爾碘棉簽,自倒液體處環狀消毒至瓶體膨大部。用無菌持

物鉗夾取瓶蓋并打開,左手將無菌溶液倒少量液體順時針方向旋轉沖洗瓶

口,再將所需液量倒入無菌容器中。

(六)無菌安甑溶液抽取法

1、目的

將安甑內的藥液抽取于注射器內,以備注射。

2、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基礎注射盤、注射器、將要抽取的藥液。

②檢查安甑藥液名稱、質量、劑量、失效期。

⑷消毒安甑瓶部。

①將安甑尖端藥液彈至體部。

②用2%安爾碘環形消毒安甑頸部至膨大部分與砂輪。

③用砂輪在安甑頸部劃痕。

④再用2%安爾碘環形消毒安甑頸部至膨大部分。

⑸折斷安甑頸部取無菌棉球(成批配液時,可用無菌紗布)墊于頸

部,折斷安甑頸部。

⑹取注射器。

①檢查失效期,檢查注射器包裝有無漏氣。

②從注射器包裝尾部撕開,取出注射器,裝上針頭(保持針頭斜面和

刻度在一條直線上),針帽留于包裝內。

⑺抽取藥液。

①將針頭斜面對下放入安甑內的液面下,左手固定針體。

②右手抽動活塞(不得用手握活塞),抽吸藥液(按醫囑抽吸足量藥

液)。

⑻排氣。

①注射器垂直向上,固定針頭。

②輕拉活塞,使氣泡聚集在乳頭口處。

③稍推活塞,驅除氣體(在針頭斜面見到液體為佳)。

④備藥時可不排氣(以免造成藥液奢侈)。

⑼保持注射器無菌。

①在注射器包裝袋內將針頭套好針帽。

②將注射器的尾部放于包裝袋內。

3、留意事項

⑴折斷安甑:時應墊無菌棉球,以防玻璃損傷手指。

⑵抽取藥液時,不能手握針栓(或手碰與針栓),以防針栓被污染。

⑶排氣時,注射器內的藥液不能滴出。

(七)戴脫無菌手套法

1、目的

⑴防止病人在手術與治療過程中受到感染。

⑵處理無菌物品過程中,確保物品無菌。

2、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選擇手套號碼,檢查失效期。

⑷打手套包放于干燥平整處,打開手套外包裝。如需涂擦滑石粉,

取出滑石粉包,涂擦雙手。

⑸戴手套。

①打開內包裝,右手捏住左手手套的反折邊。

②取出左手手套(可分別或兩只同時取出)。

③左手插入取出的手套內,右手同時上提,戴上左手手套。

④用已戴好的手套的左手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邊內,將手套取

出。

⑤右手插入手套內,左手同時上提,并將右手手套的反折部向上套住

袖口,戴上右手手套。

⑥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手指插入左手已戴手套的反折邊內,將手套邊向

上翻套住袖口。

⑦戴好手套后雙手擠壓查看有無裂開(必要時用生理鹽水紗布擦去滑

石粉或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o

⑧手套戴好后,雙手置于胸前,以免污染。手套外面為無菌區,應保

持其無菌。

⑹脫手套

①一手捏住另一只手的手套腕部外面翻轉脫下。

②已脫手套的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內將其往外翻轉脫下(兩只手套的里

面翻轉為朝外)。

③將用過的手套放入醫用垃圾袋內。

3、留意事項

⑴戴手套前要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⑵未戴手套的手不行接觸無菌手套的外面。

⑶己戴手套的手不行接觸未戴手套的手臂。

⑷戴手套后,手臂不行下垂,應保持在腰以上、肩以下。

⑸戴手套后如發覺手套裂開,應馬上更換。

(A)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執行無菌操作應在清潔無塵的環境下進行,盡量削減人員流淌,

不行與整理床鋪、打掃衛生同時進行。

2、執行無菌操作時衣帽要整齊,操作前要洗手并將手擦干、戴口罩。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開放置,無菌物品不行暴露在空氣中,

必需保持在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

4、夾取無菌物品時,必需運用無菌持物鉗。

5、進行無菌操作時,未經消毒的手、臂不行接觸無菌物品或跨越無

菌區。操作者應與無菌區保持肯定距離(20cm以上)。操作時,不得面對

無菌區說笑、咳嗽、打噴嚏等。

6、無菌物品一經運用后,必需再經滅菌處理后方可再用;從無菌容

器內取出的物品,雖未運用,也不行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7、無菌包外應注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依次排列,

以便取用;無菌包的有效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

8、無菌物品疑有或已被污染,應予以更換并重新滅菌;非無菌物品

與無菌物品應分開放置。

9、非無菌物品應遠離無菌區。

10、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應一個病員運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11、國家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建議:25c以下無菌包的有效期可

10~14天,潮濕多雨天氣應縮短天數(7天),對于其他包裝材料,如一

次性無紡布、一次性塑料包裝材料,證明包裝材料能阻擋微生物滲入,其

有效期可相應延長,至少為半年。

(九)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⑴無菌持物鉗的正確運用方法是:()

A、可以夾取任何無菌物品

B、到遠處夾取物品應持無菌持物鉗速去速回

C、取無菌持物鉗時鉗端無需閉合

D、鉗端向上,不行跨越無菌區域

E、在手術室與門診換藥運用時均應每日消毒一次

⑵運用無菌容器正確的操作是:()

A、蓋的內面朝下,以便放置穩妥B、物品取出后,未污染的物品可

以放回C、手握容器邊緣,以便持物牢靠D、開蓋30分鐘內蓋好,

以免污染

E、手指不行觸與容器內面

⑶以開啟的無菌溶液可保存:()

A、48hB、24hC、12hD、8hE、4h

⑷在無菌容器內浸泡長度為24cm的持物鏡,消毒液的合適高度為:

()

A、8cmB、10cmC、12cmD、14cmE、16cm

⑸下述不符合無菌操作原則的是:()

A、無菌包潮濕后不行運用

B、無菌操作前30分鐘停止清掃地面

C、操作時手臂保持在腰部以上

D、取出的無菌物品如未運用應馬上放回原處

E、治療室應每天用紫外線燈照耀一次

⑹正確的無菌技術操作是:()

A、用無菌持物鉗夾取無菌油紗布

B、將無菌敷料接觸無菌溶液瓶口倒溶液

C、打開無菌容器蓋使外面對上放于桌上

D、解開無菌包系帶放在包布內面

E、將無菌盤蓋巾扇形折疊開口邊向外

2、不定向選擇題:

⑴運用無菌持物鉗的正確方法是:()

A、消毒液需浸沒在無菌持物鉗軸節以上2?3cm

B、取用無菌持物鉗時應將鉗端閉合

C、到遠處夾取物品,無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一起搬移

D、手持無菌持物鉗時應保持鉗端向下

E、夾取油紗布后,應用無菌紗布將油脂擦凈再泡入消毒液

⑵下列關于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操作前護士應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無菌物品需用無菌持物鉗夾取

C、從無菌容器內取出的無菌物品未用完,應馬上放回原處

D、無菌包第一次打開后,有效期是4小時

E、鋪好的無菌盤未運用,有效期是4小時

⑶運用無菌包的正確方法是:()

A、打開以前應先查看名稱和滅菌日期

B、無菌包潮濕后應晾干再用

C、無菌包內的治療巾一次運用不完即不行再用

D、無菌包應放在清潔、干燥的區域打開

E、解開系帶,將系帶卷放在包布內面

3、問答題:

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有哪些?

二、穿脫隔離衣

(-)目的

醫護人員接觸傳染病病人或接觸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病人時,為了避

開交叉感染或達到愛護性隔離時需穿隔離衣。

(二)評估

1、患者病情、臨床表現、治療與護理狀況。

2、患者目前實行的隔離種類、隔離措施。

3、患者心理狀況與合作程度,如患者接受隔離措施后是否懼怕或感

到自卑,是否能夠遵照隔離原則與護士合作。

4、患者與家屬對所患疾病有關防治學問,消毒隔離學問的理解程度

與駕馭狀況。

(三)操作程序

1、素養要求(著裝、儀表、看法)

2、穿工作服,戴圓帽(將頭發全部置于帽內)

3、洗手、戴口罩

4、打算用物隔離衣、掛衣鉤、污衣袋、洗手消毒設備與毛巾

5、穿隔離衣

⑴摘下手表,卷工作服衣袖過肘(冬季卷過前臂中部即可)。

⑵右手持隔離衣領自衣架取下(隔離衣內面與肩部以上為相對清潔

區)。

⑶將衣領兩端向外折齊,露出肩袖內口。

⑷右手持邊,左手伸入袖內,左手將衣領向上拉至肩部,使右手伸出。

⑸雙手順衣領邊緣向后將領部短帶打結系緊(留意防止衣袖碰與清潔

區)。

⑹右手拉左袖口外緣對齊,系緊袖帶后扣好袖扣(此時手已被污染)。

⑺左手拉右手袖口外緣對齊,系緊袖帶或扣好袖扣。

⑻左手在衣帶下5cm處將隔離衣左側后面對前拉,直到看到邊緣,提

起邊緣,右手以同法提起另一側邊緣。

⑼雙手將隔離衣背后緣對齊,再向左側處疊多余部分,以右手按住折

疊處。

⑩左手將左側腰帶拉至背后壓住折疊處,換下右手,右手將右側腰帶

拉至背后,雙手將腰帶在背后打活結。

6、脫隔離衣

⑴解開腰帶,在前面打一活結。

⑵解開袖帶,將隔離衣袖從外面輕輕往上拉,以露出腕部,不得露出

工作服,袖帶拉至腋下壓住固定。

⑶雙手浸入0.2%含氯消毒劑(0.1%過氧乙酸溶液)1?2min,并用清

水沖洗擦干解開領帶或領扣。

⑷右手伸入左側袖筒內面將左袖拉下過手。

⑸用遮蓋的左手握住右側衣袖的外面,將右側衣袖拉下過手。

⑹雙手在袖筒內解開腰帶結后從袖筒中退出。

⑺兩肩對齊向左手翻折,將領邊兩邊對齊,左手持衣領邊,右手將隔

離衣邊緣對齊,并對折一次,掛在衣架上,使衣服清潔面對外,不再穿的

隔離衣,脫下后清潔面對外,卷好投入污物袋中。

7、洗手

(四)穿脫隔離衣的要點

1、穿隔離衣步驟一提,二插,三上拉,四扣,五扎,六系腰。

2、脫隔離衣步驟一松,二掖,三洗手,四解,五拉,六整理。

(五)留意事項

1、穿隔離衣前,打算好工作中一切需用物品,穿隔離衣后,只限在

規定區域內進行活動,不得進入清潔區。

2、穿隔離衣系領帶時,勿使衣袖觸與面部、衣領與工作帽。

3、隔離衣長短要合適,隔離衣需將內面工作服完全遮蓋。

4、掛在半污染區的隔離衣,清潔面應朝外,不要使衣袖露出或衣服

污染面蓋過清潔面。

5、掛在污染區的隔離衣,污染面在外,掛在半污染區,清潔面對外,

隔離衣應每天更換,如有潮濕或被污染時,應馬上更換。

6、送隔離衣清洗消毒時,應使清潔面對外,衣領與衣邊卷至中心,

棄衣后要消毒清洗雙手。

(六)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⑴穿脫隔離衣時要避開污染:()

A、領子B、胸前C、背部D、袖子的后面E、腰帶的以下部

⑵脫隔離衣時,消毒雙手后應先:()

A、解袖口B、解領口C、解腰帶D、脫衣袖E、取下口

⑶穿脫隔離衣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A、雙手伸入袖內后扣袖口B、扣好領口后系腰帶

C、將腰帶交叉后在背后打結D、消毒手后,先解領口

E、將隔離衣內面對外,掛傳染室內

2、不定項選擇題

穿隔離衣時應留意:()

A、穿隔離衣前先戴好帽子、口罩

B、系領子時污染的袖口不能觸與面部、衣領與工作帽

C、穿隔離衣后到清潔區取物應避開物品觸與前胸部

D、隔離衣應每天更換

E、隔離衣掛于病室走廊時,應使污染面對外

3、問答題

⑴護理傳染病病員為何要穿隔離衣?

⑵護理傳染病病員穿脫隔離衣時應留意什么?

三、皮內注射法

(-)目的

用于過敏試驗、預防接種疫苗以與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

(二)評估

1、患者病情、治療狀況與無藥物過敏史。

2、患者意識狀態、心理狀況與合作狀況。

3、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

(三)操作程序

1、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2、洗手、戴口罩。

3、打算用物基礎注射盤、按醫囑備藥、注射器(1ml、2ml、5ml各

一支)、腎上腺素(過敏試驗時)。

4、查對并檢查藥物藥名、劑量、失效期、質量。

5、配制過敏試驗液。

⑴啟開需配制的藥瓶鋁蓋,按常規消毒。

⑵消毒生理鹽水安甑(生理鹽水液體),并按需抽取稀釋液。

⑶取0.3ml試驗液備用。

6、二人查對。

7、攜用物至病房。

⑴查對床頭牌,呼喊患者姓名。

⑵向患者說明注射目的與留意事項。

⑶詢問過敏史。

8、選擇部位

⑴將患者支配舒適的體位(坐位或臥位)。

⑵過敏試驗選擇前臂掌面下1/3尺側為注射區域,若預防接種,應選

擇三角肌下緣為注射區域。

9、消毒70%乙醇溶液消毒(直徑>5cm)1遍,消毒后待干。

10、排氣

⑴手固定針頭。

⑵藥液不能外溢。

11、進針

⑴左手繃緊注射部位皮膚。

⑵右手持注射器與皮膚呈5°角刺入皮膚(表皮與真皮之間)。

⑶進針深度以整個針尖斜面進入皮膚為宜(可由皮膚表面透視其針孔

斜面)。

12、推藥液

⑴放平注射器用左手拇指固定針栓。

⑵右手緩緩注入藥液0.1ml,使局部隆起呈半球圓皮丘,皮膚變白并

顯露毛孔。

13、撥針

⑴快速撥出針頭,撥針時和撥針后勿按壓。

⑵囑患者勿揉擦與覆蓋注射部位。

14、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藥名與用法

15、視察推斷結果

⑴囑患者不要外出走動,有不適時與時向醫護人員報告。

⑵15min后視察結果。

陰性:皮丘無變更,四周不紅腫。

陽性:局部皮丘紅腫、皮丘四周紅腫、發硬或有偽足,皮丘直徑大于

1cm。

16、整理用藥注射器丟棄于醫用垃圾袋內。

17、記錄再次核對醫囑,在醫囑本上記錄結果、簽名與時間。

(四)留意事項

1、做皮試前,具體詢問用藥史、過敏史,如患者對須要注射的藥物

有過敏史,則不行做皮試,應與醫生聯系,更換其他藥物。

2、注射前備好1:1000鹽酸腎上腺素、氧氣等急救器材。

3、勿用碘酊(碘劑)消毒,注入的劑量要精確,囑病人勿揉擦與覆

蓋注射部位,以免影響視察。

4、進針角度不能過大,以針頭斜面全部進入皮內即可,以免將藥液

注入皮下,影響視察和推斷。

5、若需做比照試驗,則用另一注射器與針頭,在對側前臂相應部位

注入0.1ml生理鹽水。

6、注射后視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無反應方可離去,如病人有惡心、

嘔吐、呼吸困難、皮疹等現象應馬上報告醫生處理。

(五)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⑴嬰兒接種卡介苗正確的部位與方法是:()

A、前臂掌側下段、皮內注射B、三角肌下緣皮內注射

C、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D、三角肌下緣肌內注射

E、臀部皮下注射

⑵“ID”表示的是:()

A、皮內注射法B、皮下注射法C、肌內注射法

D、靜脈注射法E、動脈注射法

2、多項選擇題

⑴藥物試驗皮內注射忌用碘酊消毒皮膚的緣由是:()

A、避開脫碘不徹底影響局部反應的視察

B、因碘對皮膚有刺激性易引起假陽性

C、避開以后出現局部色素鎮靜

D、避開皮膚試驗結果與碘過敏反應相混淆

E、免除脫碘的操作步驟

⑵護士為患者進行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用2%碘酊和75%酒精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

B、針頭斜面與皮膚呈5°角刺入皮下

C、注入藥液0.1ml成皮丘

D、拔針,用無菌棉簽按壓針眼

E、若懷疑假陽性,在對策前臂相同部位做比照試驗

3、問答題

⑴皮內注射的目的?

⑵皮內注射的留意事項?

四、皮下注射法

(-)目的

將小量藥液注入皮下組織。臨床上主要用于藥物治療、預防接種、局

麻藥的注射等。

(二)評估

1、患者病情與治療狀況。

2、患者意識狀態、肢體活動實力,對給藥支配的了解、相識程度與

合作程度。

3、患者注射部位狀況。

(三)操作程序

1、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2、洗手、戴口罩

3、打算用物基礎注射盤、注射器(1ml或2ml),按執行單備齊藥

品。

4、檢查藥液藥名、濃度、劑量、失效期、質量

5、抽吸藥液

⑴消毒安甑或密封藥瓶。

⑵按正確手法抽取藥液量。

6、二人查對

7、攜用物至床旁

⑴檢查患者床頭牌。

⑵呼喊患者姓名。

⑶向患者說明注射的目的。

8、選擇注射部位

⑴幫助患者實行臥位或坐位。

⑵依據狀況可選擇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腹部、后背、大腿外側等

部位。

9、消毒注射部位用2%安爾碘自注射點由內向外環行消毒(直徑大

于5cm)2遍。

10、進針

⑴取干棉簽夾于左手示指與中指之間。

⑵排凈注射器內氣體。

⑶左手繃緊皮膚(過瘦者捏起皮膚)。

⑷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針座,使針頭斜面對上,與皮膚呈30?40°

進針角度,快速刺入皮下(進針深度為針梗的1/2到2/3),左手放松。

11、推藥

⑴固定針頭,抽動活塞,視察有無回血。

⑵無回血方可緩慢推藥。

⑶視察患者反應。

12、拔針

⑴注射畢用無菌棉簽按壓進針點,快速拔針。

⑵按壓2?3min。

13、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藥名與用法

14、整理用物注射器按規定棄于醫用垃圾袋內。

15、安置患者向患者交待留意事項,幫助患者穿衣,安置患者于舒

適體位。

16、醫囑記錄臨時醫囑需在醫囑單上打鉛筆鉤,用藍黑筆簽名和記

錄時間。

(四)留意事項

1、針頭刺入角度不宜超過45°,以免刺入肌層。

2、注射時避開瘢痕、壓痛和結節,以防藥物汲取不良。

3、對長期注射者,如為糖尿病人,可采納循環區域注射,在上臂外

側、肌外側、腹部、脊柱兩側交替更換注射部位,以促進藥物汲取與防止

引起組織壞死。

4、凡對組織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不行用于皮下注射。

5、注射少于1ml的藥液時,需用1ml注射器,以保證注入的藥物劑

量精確無誤。

(五)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陳某,65歲,因n型糖尿病需注射胰島素,出院時護士對其進行健康

教化,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行在發炎、有瘢痕、硬結處注射

B、應在上臂三角肌下緣處注射

C、行肌內注射,進針角度90°

D、注射區皮膚要消毒

E、進針后不能有回血

2、多項選擇題

皮下注射常見的注射部位包括:()

A、上臂三角肌下緣B、上臂外側C、腹部

D、后背E、大腿外側

3、問答題

⑴皮下注射的目的?

⑵皮下注射的留意事項?

五、肌內注射法

(一)目的

藥物不能口服,不宜或不能實行靜脈注射,且須要使藥物快速達到療

效時,可采納肌內注射。

(二)評估

1、患者病情與治療狀況。

2、患者意識狀態、肢體活動實力,對給藥支配的了解、相識程度與

合作程度。

3、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膚與肌肉組織狀況。

(三)操作程序

1、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2、洗手、戴口罩

3、打算用物基礎注射盤、注射器,按醫囑或注射單備藥

4、查對藥物藥名、濃度、劑量、失效期、質量

5、抽吸藥液

⑴消毒安甑或密封藥瓶。

⑵按正確手法精確抽取藥液量。

6、二人查對

7、攜用物至床旁

⑴檢查患者床頭牌。

⑵呼喊患者姓名。

⑶向患者說明注射的目的。

8、選擇注射部位

⑴幫助患者取正確舒適體位(使注射局部放松)。

⑵側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彎曲。俯臥:兩足尖相對,足跟分開。仰

臥:用于不宜側臥的患者。

9、常規消毒皮膚用2%安爾碘自注射點由內向外環行消毒(直徑大

于5cm)2遍。

10、進針

⑴取干棉簽夾于左手示指與中指之間。

⑵右手持注射器并排盡空氣。

⑶左手拇指和示指繃緊皮膚。

⑷右手持注射器與皮膚呈90°角進針。

⑸進針深度為2.5cm(針梗的2/3,可按病人胖瘦適當駕馭)。

11、推藥

⑴右手固定注射器與針座。

⑵左手放松皮膚,抽動活塞,確定有無回血。

⑶無回血緩慢而勻整推藥。

⑷視察患者反應。

12、拔針注射畢,用無菌棉簽按壓進針點,快速拔針、囑病人按壓

2?3min。

13、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藥名與用法。

14、整理用物注射器按規定棄于醫用垃圾袋內。

15、安置患者

⑴向患者交待留意事項。

⑵幫助患者穿衣,安置患者于舒適體位。

16、記錄臨時醫囑需在醫囑單上打鉛筆勾,用藍黑筆簽名和記錄

時間。

(四)留意事項

1、注射部位的選擇應選擇肌肉較厚,離大神經、大血管較遠的區

域。其中臀大肌為最常用部位。對2歲以下的小兒,不宜選用臀大肌肌內

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發育好,注射時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急。

2、病人如長期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應交替更換,可用瘦長針頭,以

避開或削減硬結的發生。如出現硬結,可進行熱敷或理療。

3、不能翻身的患者,可選擇股外側肌注射,其部位為大腿中段外側,

自關節下10cm,膝上10cm,約7.5cm寬的區域內。

4、在上臂三角肌進行注射時,上臂外側,肩峰下2?3橫指處為注射

部位。如特殊狀況需長期在三角肌注射區域注射時,可將三角肌劃分為九

個區域,在平安區內,交替進行注射。

5、注射針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應馬上拔出針頭,重新更換注射部位。

6、兩種以上藥液同時注射時,應留意配伍禁忌;稠厚類藥物,需加

溫溶化后再抽藥。

7、切勿將針梗全部刺入,以防針梗從根部連接處斷落,若發生針梗

脫落,應保持局部肢體不動,快速用止血鉗夾住斷端取出;如全部埋入肌

肉,可馬上請外科醫生手術取出。

(五)臀部肌內注射區劃分法

⑴十字法:自臀裂的頂點向左或向右劃一水平橫線,再從骼崎最高點

上做一垂直線,外上方1/4為注射區。

⑵連線法:將骼前上棘與舐尾處連線分為三等份,以外上1/3處為注

射區。

⑶若選擇臀中肌、臀小肌注射,需用示指與中指分別置于器前上棘和

骼崎下緣處,此時示指與中指所構成的角內區即為注射部位。

(六)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⑴患者陳某,因結核性腦膜炎需肌內注射鏈霉素,患者測臥,正確的

體位是:

()

A、下腿伸直,上腿稍彎曲B、上腿伸直,下退稍彎曲

C、雙膝向腹部彎曲D、兩腿彎曲

E、兩腿伸直

⑵肌內小劑量注射選用上臂三角肌時,其注射區是:()

A、三角肌下緣2?3橫指B、三角肌上緣2?3橫指

C、上臂內側,肩峰下2?3橫指D、上臂外側,肩峰下2?3

橫指

E、肱二頭肌下緣2?3橫指

⑶患兒,1歲8個月,因支氣管炎需肌內注射青霉素,其注射部位最

好選用:()

A、臀大肌B、臀中肌、臀小肌C、上臂三角肌

D、前臂外側肌E、股外側肌

2、多項選擇題

⑴同時肌內注射幾種藥物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首先應考慮藥物有無配伍禁忌

B、縣注射刺激性弱、再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

C、選擇肌肉較豐厚、避開大的神經和血管的部位注射

D、進針快、拔針快、注射慢

E、拔針時勿需用棉簽按壓穿刺點

⑵肌內注射部位發生硬結的可能緣由是:()

A、藥液刺激性強B、藥液相互作用C、注射量大

D、藥液注入過淺E、藥液濃度大

3、問答題

⑴選擇臀大肌注射部位的方法有那兩種?

⑵肌內注射注射的留意事項?

六、靜脈穿刺法

(-)靜脈注射法

1、目的

要求比肌內注射達到更快的藥物療效時,或因藥物化學性質、濃度高、

刺激性大、量大等,或需由靜脈注入藥物進行診斷性檢查時,將藥物注入

靜脈,以達到治療檢查作用。

2、評估

⑴患者病情與治療狀況。

⑵患者意識狀態、肢體活動實力,對給藥支配的了解、相識程度與合

作程度。

⑶患者穿刺部位狀況、靜脈充盈度與管壁彈性。

3、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基礎注射盤、止血帶、穿刺墊、墊巾、砂輪

②按醫囑或注射單備藥。

③按注入的藥液量備適當型號的注射器。

⑷查對藥物藥名、濃度、劑量、失效期、質量

⑸抽吸藥液按正確方法、抽吸藥液備用。

⑹二人查對。

⑺攜用物至床旁,、打算患者。

①檢查患者床頭牌。

②呼喊患者姓名。

③為患者安置合適的體位,向病人說明注射的目的。

⑻消毒

①選擇血管,墊好墊巾(做到“一人一巾一帶”)

②用2%安爾碘順血管走行,以穿刺為中心,由內向外環行消毒(直徑

大于5cm)2遍。

⑼穿刺進針

①扎止血帶(穿刺點上方6cm),止血帶末端向上。

②打算拔針用的干棉球。

③排盡注射器內氣體。

④囑患者握拳。

⑤左手繃緊穿刺部位下端皮膚。

⑥右手持針,針尖斜面對上,在靜脈的上方或側方穿刺,進針角度與

皮膚呈15~30°角。

⑦見回血再進針少許。

⑧囑患者松拳,松開止血帶。

⑩推藥

①固定針頭(如為頭皮針,用膠布固定)。

②緩慢推藥。

③視察回血和患者反應。

(11)拔針用干棉球沿血管方向縱行壓迫穿刺點并快速拔針,囑病人按

壓2~3min,并親密視察有無出血傾向。

?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藥名與用法。

?整理用物將注射器、針頭分類棄于醫用垃圾,為病人整理衣袖,

向病人交待留意事項,幫助病人復原體位。

(14)安置患者。

(15)記錄臨時醫囑需在醫囑單上打鉛筆勾,用藍黑筆簽名和記錄時間。

4、留意事項

⑴穿刺部位應選擇健康皮膚。如長期靜脈給藥,應有序地先下后上,

由遠端到近端地選擇血管進行注射。

⑵要依據藥液性質與血管狀況選用針頭,皮膚淺表的小靜脈與小兒頭

皮靜脈可采納頭皮針進行注射。

⑶為防止交叉感染,要求做到墊巾、止血帶,每人“一巾一帶”。

⑷為避開推藥過程中針頭脫出血管,當針頭刺入靜脈后,再將針頭沿

血管走行方向潛行少許。

⑸推藥過程中,要視察病情與針頭有無脫出血管。一旦出現局部血腫,

馬上拔除針頭,按壓局部,另選它處靜脈,進行注射。

⑹對組織有猛烈刺激的藥物可選用頭皮針靜脈注射,首先另備一具生

理鹽水的注射器先行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鹽水進行注射推藥,可防止藥

物外溢于組織內而發生組織壞死。

⑺依據患者年齡、病情與藥物性質,駕馭藥物注射速度,并留意聽取

患者主訴,視察局部狀況與病情變更。

(二)靜脈采血法(真空采血法)

1、目的

由靜脈內抽取血液標本做化驗檢查。

2、評估

⑴患者病情、治療、檢查狀況。

⑵患者意識狀態、肢體活動實力,對采血檢查了解、相識程度與合作

程度。

⑶患者穿刺部位狀況、靜脈充盈度與管壁彈性。

3、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基礎注射盤、穿刺墊、墊巾、止血帶、真空采血針、持針器

②按檢驗項目備真空采血試管。

③將化驗單編號貼于真空采血管。

⑷二人查對

⑸攜用物至床旁,、打算患者。

①查對床頭牌。

②呼喊患者姓名。

③向患者說明,為患者安置合適的體位。

⑹選血管將采血墊、墊巾墊于采血部位。

⑺消毒用2%安爾碘以穿刺點為中心,順血管走行,環行消毒(直徑

大于5cm)2遍。

⑻穿刺進針

①擰掉雙向針白色護套,暴露針的后端(帶彈性膠套的一端)。

②將雙向針后端按順時針方向擰入持針器中。

③在穿刺點上方6cm處扎止血帶。

④打算拔針用棉球。

⑤囑患者握拳。

⑥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真空采血針穿刺進針,斜面對上(與皮膚呈

15~30°角)。

⑼采血示指和中指鉤住持針器的凸緣,拇指將采血管推到持針器的

頂端,視察回血(若未見回血,請將其視為帶負壓注射器,在皮下接著搜

尋。若穿刺失敗,應更換雙向針與采血部位,重復上述步驟)。

⑩拔針

①當血液液面不動時?,拔下采血管,如需一針多管采集時,重復上述

步驟。囑患者松拳。

②松止血帶,用棉球按壓進針處,快速拔針(留意先拔管后拔針)。

③沿血管走行,縱行按壓皮膚與血管進針點。

④將針頭伸進針頭收集容器的卡口,旋轉180°卸下,注射器按醫用

垃圾處理。

(11)標本

①如為抗凝標本,將采血管輕輕顛倒,混勻5?8次。

②將血標本置于標本架上。

?再次查對床號、姓名、標本內容

?整理用物取止血帶、墊巾并進行消毒處理。

(M)安置患者幫助患者整理衣袖,幫助患者復原體位。

(15)送檢標本血標本分類與時送檢。

4、留意事項

⑴采血前應核對檢驗項目,明確標本采集要求,正確選擇真空采血管。

⑵當真空采血管插入雙向針時,要固定好持針器,防止針頭移動而刺

破血管壁。

⑶真空采血管的應用依次為先用干燥管,再用抗凝管。

⑷用抗凝管采集血標本后,馬上將管子輕輕倒置,拔針后再輕輕搖動

5?8次,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

⑸做生化檢驗,應在早晨空腹采血。

⑹嚴禁在輸液、輸血的針頭處抽取血標本,最好在對側肢體采集。

⑺連續為多個患者采血時,在為每一位患者采血前,采血者應進行手

的消毒。

⑻當血液液面不動時,拔下采血管,液面流淌時,不行取下采血管,

血量少會影響檢驗結果。

(三)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⑴患者李某,需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下列有關靜脈注射的

描述,不妥的一項是:()

A、如需長期靜脈注射,應自遠心端到近心端選擇血管

B、在穿刺點上方約6cm處扎緊止血帶

C、常規進行皮膚消毒,直徑大于5cm

D、針頭與皮膚呈20°角,由靜脈側方刺入

E、注射畢,松開止血帶

⑵靜脈注射過程中,如發覺病人局部腫脹、難受、試抽有回血,可能

的緣由是:()

A、靜脈痙攣B、針刺入過深,穿破對側血管壁

C、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外D、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內壁

E、針頭刺入皮下

⑶靜脈注射過程中,如發覺病人局部腫脹、難受、試抽無回血,可能

的緣由是:()

A、靜脈痙攣B、針刺入過深,穿破對側血

管壁

C、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外D、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內壁

E、針頭刺入皮下

2、多項選擇題

⑴靜脈注射的目的:()

A、作診斷性檢查B、凡不能肌內注射的藥物均可靜脈

注射

C、輸血或輸液D、靜脈養分治療

E、注射油劑以快速發揮療效

⑵靜脈注射時選擇血管的標準:()

A、較粗較直B、避開關節C、彈性好

D、避開靜脈瓣處E、無脂肪肌肉處

⑶需長期靜脈注射時,為愛護血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有依次的先上后下選擇血管

B、由遠端到近端選擇靜脈注射

C、依據病情和藥物性質,駕馭注入藥物的速度

D、注入刺激性強的藥物,先注入少量生理鹽水

E、隨時評估局部注射部位的狀況

3、問答題

⑴靜脈注射的留意事項?

⑵靜脈注射的留意事項?

七、靜脈輸液法

(-)密閉式輸液法

1、目的

⑴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訂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常用于脫水、酸

堿代謝紊亂。

⑵補充養分,供應熱量。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腸道汲取障礙與

不能由口進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

⑶輸入藥物,治療疾病,如輸入抗生素限制感染,輸入脫水劑降低顱

內壓等。

⑷增加循環血量,改善循環,維持血壓用于嚴峻燒傷、大出血、休克

等患者o

2、評估

⑴患者的年齡、病情、意識狀態與養分狀況等。

⑵患者對輸液的相識、心理狀態與協作程度。

⑶患者穿刺部位皮膚、血管狀況與肢體活動度。

3、操作程序

⑴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⑵洗手、戴口罩

⑶打算用物

①基礎注射盤、一次性輸液器(頭皮針)、穿刺墊、墊巾、止血帶、

輸液貼(膠布)、啟瓶器、網套、治療碗或彎盤

②按醫囑或注射單備藥、輸液卡。

⑷檢查藥液

①查對標簽:藥名、濃度、劑量、失效期。

②瓶口有無松動。

③瓶體有無裂縫。

④將液體瓶倒置“Z”字形,借助側光檢查(不少于10s)有無混濁、

沉淀、絮狀物。

⑤將輸液卡倒貼于輸液瓶上,或將患者姓名、床號寫在瓶簽上。

⑸備液體

①套網套,去除鋁蓋中心部分。

②用2%安爾碘消毒瓶塞(中心部分)2遍。

③按醫囑加藥。

④檢查一次性輸液器(質量、失效期)。

⑤打開輸液器,取下輸液管、通氣管針頭的護套,分別(或同時D插

入液體瓶中心部分直至針頭根部(輸液管仍保留在原袋中),關閉調整器。

⑹二人查對

⑺攜用物至床旁,打算患者。

①查對患者床頭牌,呼喊患者姓名。

②向患者說明輸液目的,了解其須要,如須要賜予幫助,如大、小便

等。

③幫助患者取舒適臥位。

④選擇血管,在穿刺部位下墊上墊巾、放上止血帶,固定輸液架。

⑻掛液體、排氣管。

①再次查對床號、姓名。

②左手持輸液器。

③右手將輸液瓶掛到輸液架上。

④將輸液管末端(穿刺針的針柄)夾一手指縫中,倒置滴管,打開調

整器,使液體自然流入滴管。

⑤當滴管內液面至1/2至1/3處時,折疊滴管根部的輸液管,快速轉

正滴管,松開折疊處,同時上提滴管下端輸液管,再緩慢放下,使液平面

緩慢下降。

⑥使液體緩緩流向輸液管接頭處,當液面到達距離接頭處5cm時(接

針頭時在針頭5cm處)停止排氣(滴管下端無氣泡,接頭或針頭處液體無

流出)。

⑦夾緊調整夾后,將輸液管(針頭)掛在輸液管上的分叉處。

⑼消毒、扎止血帶

①取2%安爾碘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環行消毒(直徑大于5cm)2遍。

②撕開輸液膠貼袋,取出膠貼,撕開末端愛護膜貼于輸液架上(膠布:

三條6cm,一條9cm)。

③扎止血帶(穿刺點上方6?10cm處)。

⑩穿刺進針

①再次檢查滴管下端無氣泡(未連接針頭,此時可連接針頭)。

②囑患者握拳。

③打開調整夾,取下針頭愛護套。

④解除頭皮針內空氣(水滴排在治療碗內),檢查無氣泡后,關閉調

整夾。

⑤再次核對患者姓名。

但)穿刺進針

①左手繃緊穿刺部位下端皮膚,右手持頭皮針針翼,針頭斜面朝上,

進針(與皮膚呈20°)o

②見回血再進針少許。

?固定針頭

①松止血帶。

②囑患者松拳。

③松調整夾,視察滴液管內液體是否流暢。

④取一條膠貼固定穿刺處(或取無菌棉球蓋于針眼處,用一條膠布固

定)。

⑤取一條膠貼從針翼下,繞過針柄下至針翼上交叉固定。

⑥用9cm膠布將頭皮針管盤成環形固定。

?調整滴數成人40?60滴/min,兒童與老人20?40滴/min

(M)再次查對

(15)整理用物

①取出墊巾和止血帶并消毒處理。

②在輸液卡上記錄液體名稱、藥物、輸液時間、滴數等。

(16)安置患者整理患者衣褲和床單,幫助患者舒適臥位,向患者交待

留意事項。

?記錄在醫囑本上簽名,記錄執行時間。

?視察

①聽取患者主訴。

②視察液體滴速。

③穿刺局部有無滲液、紅腫與全身反應。

④液體是否滴完并與時更換液體。

?輸畢拔針

①輕揭粘貼膠布。

②關閉調整夾。

③左手輕按穿刺處的膠貼,右手快速拔針。

④正確按壓穿刺點,壓迫2?3min,勿揉穿刺點。

⑤輸液器按醫用垃圾處理。

(2。)整理用物

(二)套管針輸液法

操作程序

1、素養要求(衣帽、儀表、看法)

2、洗手、戴口罩

3、打算用物

⑴基礎注射盤、一次性輸液器(或帶扣無針頭輸液器)、套管針、肝

素帽(或可來福接頭)、透亮貼膜、無菌紗布、一次性注射器(可依據藥

量選擇)、輸液貼(膠布)、穿刺墊、墊巾、止血帶、啟瓶器、網套、治療

碗或彎盤。

⑵按醫囑或注射單備藥。

4、檢查藥液

⑴查對標簽:藥名、濃度、劑量、失效期。

⑵瓶口有無松動。

⑶瓶體有無裂縫。

⑷將液體瓶倒置“Z”字形,借助側光檢查(不少于10s)有無混濁、

沉淀、絮狀物。

⑸將患者姓名、床號寫在瓶簽上。

5、備液體

⑴套網套,去除鋁蓋中心部分。

⑵2%安爾碘從瓶塞的中心部分消毒(至鋁蓋的邊緣)2遍。

⑶按醫囑加藥。

⑷檢查一次性輸液器(質量、失效期)。

⑸取下輸液管、通氣管針頭的護套,分別或同時插入液體瓶中心部分

(輸液管仍保留在原袋中)。

6、二人查對

7、攜用物至床旁,、打算患者。

⑴查對患者床頭牌,呼喊患者姓名。

⑵向患者說明輸液目的,了解其須要,如須要賜予幫助,如大、小便

等。

⑶幫助患者取舒適臥位。

8、選血管,選套管針。

⑴選擇松軟、富有彈性并走行較直的靜脈血管,應避開靜脈上方的靜

脈(靜脈竇)。

⑵在穿刺部位下墊上墊巾、放上止血帶,固定輸液架。

⑶依據血管狀況選擇合適的套管針(常用的型號為18#、20#、22#、

24#),并留意檢查有效消毒日期與完整性。

9、掛液體、排氣。

⑴再次查對床號、姓名。

⑵右手將輸液瓶掛到輸液架上。

⑶將輸液管末端(穿刺針的針柄)夾一手指縫中,倒置滴管,打開調

整器,使液體自然流入滴管。

⑷當滴管內液面至1/2至1/3處時,折疊滴管根部的輸液管,快速轉

正滴管,松開折疊處,同時上提滴管下端輸液管,再緩慢放下,使液平面

緩慢下降。

⑸使液體緩緩流向輸液管接頭處,當液面到達距離接頭處5cm時(接

針頭時在針頭5cm處)停止排氣(滴管下端無氣泡,接頭或針頭處液體無

流出)。

⑹夾緊調整夾后,將輸液管(針頭)掛在輸液管上的分叉處。

⑺打開套管針,接上肝素帽,取下輸液器上頭皮針的護套,插入肝素

帽,用膠布固定(如用帶扣輸液器,可將輸液管接上套管針),將套管針

掛在輸液管的滴管的分叉處,也可將套管針放在包裝袋內,放在治療車上。

10、消毒、扎止血帶。

⑴取2%安爾碘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環形消毒(直徑大于5cm)穿刺

部位2遍。

⑵撕開透亮貼膜,撕開輸液貼并取出一條膠貼貼于墊布上。

⑶扎止血帶(穿刺點上方6?10cm處)。

11、穿刺

⑴囑患者握拳

⑵打開調整夾,解除套管針內空氣(水滴排在治療碗內),檢查無氣

泡后,關閉調整夾。

⑶再次核對患者姓名。

⑷去除針套,移動套管針心,調整針頭斜面,使斜面對上。

⑸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拇指與示指握起蝶翼部分,斜面對上進針。見

套管針尾部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刺入靜脈中。

12、松止血帶

①壓住套管針尖處靜脈,防止出血。

②囑患者握拳。

13、送外套管

方法1:一手固定針心,以針心為支撐,另一手將針管全部送入靜脈

內(留意不要抽出針心再送外套管,否則將使送導管失敗)。

方法2:將針頭部退入外套管內(退出12cm),將套管與針心一起送入

靜脈。

14、抽出針芯

⑴左手固定蝶翼,右手握住針心輕輕一次抽出(取出的針心棄于鋒利

物品收集器中)。

⑵松調整夾,視察滴管內液體是否流暢。

15、固定

⑴用透亮貼膜或無菌紗布固定(將紗布四周用膠布封閉)。

⑵用一條輸液貼固定套管針分叉處。

⑶再取一條輸液貼固定于頭皮針和輸液管。

⑷透亮膜上標明穿刺日期。

16、調整滴數成人40~60滴/min,兒童與老人20?40滴/min。

17、再次查對

18、整理用物取出墊巾與止血帶并消毒處理。

19、安置病人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向患者交待留意事項。

20、記錄操作者姓名、操作時間、穿刺部位,在醫囑單上簽名打鉤。

21、視察

⑴聽取患者主訴。

⑵液體的滴速。

⑶穿刺局部有無滲液、紅腫。

⑷液體的量,留意與時更換液體。

22、輸液畢

⑴抽取125U/ml肝素溶液3?5ml,端注射盤至病人床旁。

⑵關閉輸液調整夾,將輸液頭皮針從肝素帽中拔出(如用帶扣輸液器,

夾閉套管針),還可反折套管針的前端軟管,脫開輸液管與套管針接口,

消毒套管針接口,接上肝素帽或可來福接頭)。

⑶常規消毒肝素帽。

⑷將肝素溶液緩慢注入肝素帽(留意邊推藥邊退針)。

⑸退出針頭。

⑹再以膠布固定(套管針的分叉處)于皮膚上。

(三)留意事項

1、不宜選擇的穿刺部位有關節處、靜脈變硬處、已有輸液滲漏、

靜脈炎以與發生血腫處、有靜脈曲張影響血液循環的部位,手術同側肢體

與患側肢體靜脈,不行在同一部位反復進行穿刺。

2、穿刺時;進針速度要慢,以免刺破靜脈后壁,穿刺的同時要留意

視察回血。

3、加入藥物要留意配伍禁忌;連續輸液時,要合理安排依次。

4、對老年、體弱,心、肺、腎功能不良者,嬰幼兒或輸注刺激性較

強的藥物時,速度宜慢;對嚴峻脫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輸

液速度適當加快。

5、要與時更換液體,防止空氣進入,更換時要留意無菌操作。

6、運用套管針時,如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處,每天常規消毒穿刺點,

并更換穿刺點敷料,如用貼膜時,可3天換一次。

7、暫停輸液時,可用125U/ml肝素液3?5ml,以防止堵管。有條件

者最好選用可來福接頭。

8、如局部皮膚出現發紅、腫脹等,應與時拔除套管針;必要時可做

理療,以利于抗炎、汲取。

(四)鞏固習題

1、單項選擇題

⑴輸入低分子右旋糖好的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