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一遍過
一燭之武退秦師
一、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翻譯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o晉軍
()函陵,秦軍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日:“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p>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o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③夜攀()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爭)鄰?鄰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鄭以為本遵豐
(),勺羿)之往來,卷()其冬里
().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泳
()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寫()其西封,若不陽)秦,將焉
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與鄭人盟。使杞子、
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④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木入()之力不及此。E)
()人之力而朔()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爭
();以亂:()整.不武。吾若()
還也。“亦去()之。
二、解釋下列多義詞。
1.鄙
①越國以鄙遠()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蜀之鄙有二僧()
2.封
①既東苫鄭()
②又欲肆其西封()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與
①秦伯說,與鄭人盟()
②失其所與,不知()
4.微
①徵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則名微而寡眾()
③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5.焉
①常用亡鄭以陪鄰()
②若不闕秦,將常取之()
③以俟夫觀人風者得得()
④朝濟而夕設版置______________)
三'古代文化常識積累練習。
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爵位: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
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襲。
B.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具體說
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指司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秦始皇以后,皇
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古代帝王的自謙詞還有孤、不谷等。
D.子: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對尊長者和用
于朋輩之間的敬稱還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2.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執事:辦事的官吏,也用于對對方的敬稱。
B.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
中、下三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C.《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紀傳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
官左丘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公羊傳》《毅梁傳》
合稱“春秋三傳”。
D.秦晉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后來漸漸將男
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秦晉之好”。
二荊軻刺秦王
一、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翻譯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
①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哆()地,至燕
南界。
②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號毒()渡易水,則雖欲
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姆
()之。今行而無停(),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
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
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遠()見臣,臣乃得有?
()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③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圖)將軍,
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勿)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
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冽)曰:“吾每念,常痛
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
仇者,何如?“樊於期乃畫()曰:“為之奈何?”荊軻日:“愿
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落則
()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足()陵之恥除矣。將軍豈
有甚()乎?”樊於期像小)扼腕而進日:“此臣
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④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
首,邑()封之。
⑤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
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⑥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俘極()。乃
令秦武陽為副。
⑦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率()未來,而為留待。
⑧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日:“日
?()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
日:“今日往而不與()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⑨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o至易水上,既
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剪
()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
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
不顧。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資申()物,厚遴()秦王寵
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揮()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
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臣?!?)諸侯之列,箏()
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
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p>
?秦王聞之,大喜。乃朗眼(),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
恐,群臣哮:()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湖()曰:
“北蠻夷之鄴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便值
()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日:“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E)()左手把秦王之
袖,而右手持匕首攜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省略主語
“")拔劍,劍長,操其和)o時恐急,劍堅,故
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4()起不意,盡
失其層()o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
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
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垓(音di,)軻。秦王方還
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
左股。荊軻廢,乃?()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
<()八創o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等()踞以罵曰:“一所必不成
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二、解釋下列多義詞。
1.發
①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②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③東窗事舞_______________)
④家盡上指冠()
2.兵
①不得持尺丹(_______________)
②不及召下丹()
③秦丹旦暮渡易水()
3.顧
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_____________)
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③顧計不知所出耳()
④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
4.還
①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②秦王小柱而走()
③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_____________)
5.之
①工以藥淬)
②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③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④頃彳未發()
6.而
①今行頂無信,則秦未可親也(_____________)
②可以解燕國之患,顧報將軍之仇者,何如()
③伏尸頂哭(_____________)
④圖窮項匕首見()
⑤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_____________)
7.以
①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_____________)
②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_____________)
③以次進()
④箕踞以罵曰()
⑤不敢興兵以拒大王()
三、古代文化常識積累練習。
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下:常用于對平輩或是朋友之間的敬稱。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
相稱,都用“足下”,意為“您”。
B.太子:中國古代帝王的法定繼承人的稱謂,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
人。也可稱為皇太子,燕太子丹即為此意。
C.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是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設宴
送行的禮儀。
D.將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戰國以后轉為武官之稱,
多用以尊稱對方。
2.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蠻夷:古代泛指華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蠻和東夷。多數情況
下,蠻夷戎狄統稱蠻夷或四夷。
B.郡縣:郡縣制是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
級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國。
C.宗廟:供奉歷代國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古代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
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只要有條件,任何人都可以設宗廟。
D.筑:中國古代傳統弦樂器,形似琴,有十三弦。起源于楚地,其聲悲亢
而激越,在先秦時廣為流傳。
三鴻門宴
一、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翻
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
言于項羽曰:“沛公欲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p>
項羽大怒日:“且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
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日:“沛公居山布
()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此其志不在,!、()。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②楚左尹項伯者,項羽手與()也.素善()留
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本()沛公軍,私見張良,
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既眨?/p>
“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式),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日:“為之奈何?”張良日:“誰為大王為此計
者?”日:“鯨生理(音shui,)我曰:'年()關,
毋中()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日:“料大王士卒
足以學(音面ng,)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
之奈何?”張良日:“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
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秦朝的時候,他跟我
交往,他殺了人,我讓他活了下來);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塞與()君少長?”良
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匹()事之。”張
良出,<()項伯。項伯即人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承媽
(),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
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第)也。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表棽?/p>
許諾,謂沛公日:“旦日不可不拿()自來謝項王?!迸婀眨?/p>
“諾?!庇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③沛公旦日叢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日:“臣與將
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可生(),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
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啰(_______________)?!?/p>
項王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布頓)坐;亞父南向坐,——
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項王,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
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f()
者,若屬皆且為所虐()!”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
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
劍起舞,常以身萼()蔽沛公,莊不得擊。
④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樱〕颊埲耄c之同命?!?/p>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中()0樊噲側其盾以撞,
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
而跟日:“客何為者?”張良日:“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
——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p>
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日:“壯士!
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
不能舉,型()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
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
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
有封侯之賞,而聽細極(),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
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因招樊噲出。
⑤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
奈何?“樊噲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o如今人方
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
操?”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
公為我獻之?!睆埩既眨骸爸斨Z?!碑斒菚r,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
相去四十里。沛公則整()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
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用行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
中,公乃入?!?/p>
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日:“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
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表椡跞眨?/p>
“沛公安在?”良日:“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
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陽)之,曰:“唉!
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⑦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語文資源共享,
二'解釋下列多義詞。
1.若
①若入前為壽()
②薦舍鄭以為東道主()
③山有小口,仿佛薦有光()
④曾不看孀妻弱子()
2.如
①沛公起如廁()
②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③其如土石㈣()
3總
①其本常在沛公也()
②然不自尊能先入關破秦()
③久之,目似瞑,率暇甚()
④紅杏枝頭春豆鬧()
4.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殺人如不能舉()
③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④孫叔敖舉于海()
5.謝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______________)
②噲拜謝()
③乃令張良留謝()
6.故
①君安與項伯有故()
②故遣將守關者(_____________)
③既克,公問其故()
④三日斷五匹,大人敢嫌遲()
7.因
①用擊沛公于坐()
②項王即日用留沛公與飲()
③國人之力而敝之()
8為
①君為我呼入(_____________)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④何辭為()
⑤如今人方為刀俎(_____________)
9.勝
①刑人如恐不勝()
②沛公不勝杯杓()
③予觀夫巴陵勝狀()
④攻而勝之()
三、古代文化常識積累練習。
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東:在山的東面?!吧健笨芍溉A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而所
指地域不盡相同。文中的“山東”是指太行山以東。
B.司馬: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
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
C.俎: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舉,以“俎上肉”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
境遇?!叭藶榈顿?,我為魚肉”說的就是這種境遇。
D.豎子:對人的鄙稱,相當于“小子”?!肚G軻刺秦王》和《鴻門宴》中的
“豎子”都是這個意思。
2.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君王、諸侯臨朝聽政,或各級官員治理民事,皆面南而會,即以此
稱君。而以北面為卑,或以之稱臣。東西坐席一般以東為主,以西為客,但漢代
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B.九賓是我國古代外交上最為隆重的禮節,有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司儀施
禮,并延引上殿。
C.卮是一種盛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稱。尊上常飾有動物形象。壺,
是一種長頸、大腹、圓足的盛酒器,不僅裝酒,還能裝水,故后代用“簞食壺漿”
指犒勞軍旅。
D.《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
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
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
四孔雀東南飛并序
一、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偏義復詞、詞類活用等語言
現象;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
①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逗(),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
云爾。
②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③“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
中??啾>葹楦?,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并1()見常日
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
難為!妾不堪照,(),他()留無所施。便可白公
舉(),及時期()遣歸?!?/p>
④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榔),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勢爭()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
偏斜,何意軟()不厚?”
⑤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營久懷忿,汝
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愕)
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⑥府吏長跪告:“體爛()啟阿母,今若遭此婦,終老不復不
()!”
⑦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
不起()從許!“
⑧府更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
迫有阿母。卿華()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
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⑨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晝夜勤整,冬(),伶伶蒙()苦辛。謂
言無罪過,供養干()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
襦,蕨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粗)六七十,綠
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
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蟲()忘!”
⑩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
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王當。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姿到
(),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
勞家里。"邛()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
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
莫加()忘?!背鲩T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
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旭
()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
()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多引),性行暴如
雷,恐不任我意,耳()以則:()我懷。”舉手長勞
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
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
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像
t()多f()才O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
恐此事非奇。自可斷去伊),徐徐更謂之?!?/p>
?阿母§()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蟲()許。"媒人去數日,f
()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
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
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
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發?
()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學(),類
()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p>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p>
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
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那躅青騏馬,流蘇金鏤鞍。取音ji,)
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干()鞋珍。從人四五
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
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唯唯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
履翅)年率()。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
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與孽(),逼迫兼單色(),以我應他人,君
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
便作旦夕間。卿當弘)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
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
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合()!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
貴賤情何?。|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p>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勺室(十二時辰之一,是
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
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
葉相東磔()?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
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二、解釋下列多義詞。
1.謝
①啰家來貴門()
②多謝后世人()
③大恩不言謝()
④阿母謝媒人()
⑤百卉謝芬芳()
2.見
①府吏叫丁寧(______________)
②黃泉下相見(______________)
③漸處愁煎迫()
④風吹草低/牛羊()
3.適
①始道還家門()
②處分道兄意()
③道得府君書()
④道彼樂土()
4.故
①敢遣來貴門()
②大人政嫌遲()
③知是放人來()
④故作不良計()
5為
①十七為君婦()
②為仲卿母所遣()
③阿母為汝求()
④始爾未為久()
⑤慎勿為婦死()
三、古代文化常識積累練習。
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廬是舉行婚禮的地方,是用青布搭成的篷帳。東漢至唐有此風俗。一
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
B.古人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依次是夜半、雞鳴、
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跌、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C.樂府本是漢武帝開始設立的主管音樂的一個官署,主要職能是指定樂譜、
訓練樂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詞等。魏晉時期,將這一官署采集、演唱的歌詞稱
為“樂府”或“樂府詩”。
D.結發是對年齡的稱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
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男子18歲,女子15歲)把頭發結起
來,表示成年。
2.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的床與現代的床不同,較矮,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
B.大人是對尊長的敬稱。相當于現在所說的“老人家”,文中指蘭芝的婆
婆。
C.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
或稱五夜。五更,指平旦,是寅時,相當于現在的1點至3點。
D.賤妾是封建社會里婦女謙卑的自稱。文中是蘭芝的自稱。
五蘭亭集序
一、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翻
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
①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春行(陰歷月)之初,f
()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上至,…少長成梟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單
()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o雖無絲
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②是日也,天朗氣清,*取)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
類()之辱(),所必漩旦駿懷,.民必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③為4()之才目與(),便伶()
一世?;蛉?),族(),笆)言—
室之內;或曰()寄所托,茗蟲)個蹩
()之外。雖卷()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
遇,暫得千。(),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隨事迂,…感慨系之矣(______________)。伙)之所欣,俯仰之間,
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舉()懷,況修短隨色(),
終攣()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④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頻)文嗟悼,不能
附()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于為妄作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跳()
時人,錄其所述,)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
者,亦將有感于曲與()o
二、解釋下列多義詞。
1.修
①修禊事也()
②茂林修竹()
③況修短隨化()
2.是
①星H也()
②不知木蘭星女郎()
③唯命號從()
3.信
①信可樂也()
②停言不美()
③自可斷來信()
④愿陛下親之值之()
⑤勝似閑庭信步()
4.以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
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③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5.之
①及其所考既倦()
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③夫人之相與()
④仰觀宇宙彳大()
⑤足以極視聽之娛()
三'古代文化常識積累練習。
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是天干
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肮锍蟆北闶歉芍Ъo年法。
B.陰指的是太陽照不到的地方。背向太陽為陰,面向太陽為陽。山南水北
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吧疥帯敝傅氖巧降谋泵妗?/p>
C.暮春是春天要結束的時候。古時紀年按陰歷,一年分四季,四季各分三
月,暮春是陰歷三月,按現在的紀年算是陽歷三月底四月初。
D.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管弦是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
樂。
2.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中放置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
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觴是古代銅制酒器。
B.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被譽為“書圣”。其書法平和自然,
筆勢遒美健秀,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若驚龍?!币蚬僦劣臆妼④姡两袢?/p>
們還稱其王右軍。
C.彭祖是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傳說中他是南極仙翁的轉世化身,并以
享壽八百多歲著稱于世。
D.序是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飲時,常賦詩,詩
成后公推一人作序,這樣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六赤壁賦
一、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翻
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
舉()o舉酒遮,()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十里)之間。g掣)
橫江,水光接天。做)一葦之所為口(),醫
()萬頃之羊格()。浩浩乎如洌)
廖()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室陰()
兮冽()流光。渺渺兮予伊(),望美勺
()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瑐鞲瓒椭?()。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孥(______________)0>
理壑之潸姣“,—法孤身之蹩妲()0
③蘇子峰存(),()襟4半(______________)
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
詩乎?中()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煮平()?方其破荊州,T()江陵,順
流而本()也,觸臚千里,旌旗蔽空,闞頻)臨江,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色()在栽?況吾與于漁樵于江渚
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
端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欄(懣?)()于悲風?!?/p>
④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承
()虛者如彼,而干()英節£()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
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
<()。"
⑤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學精()o相與杵精
()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二、解釋下列多義詞。
1.歌
①爵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
②扣舷而歌之()
③歌曰(______________)
④倚整而和之(_____________)
2.如
①縱一葦之所她_____________)
②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
③沛公起如廁(_____________)
3.和
①倚歌而碼之(_____________)
②政通人和()
③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
④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_________)
4而
①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頂不知其所止(-------------)
②倚歌頂和之()
③正襟危坐耐問客曰(-------------)
④侶魚蝦頂友麋鹿()
⑤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⑥自其不變者兩觀之(_____________)
5.之
①月出于東山之上(-------------)
②凌萬頃之茫然(______________)
③哀吾生之須臾(______________)
④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⑤茍非吾石所有(--------------)
⑥耳得之而為聲(______________)
⑦取々無禁()
⑧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6.于
①月出于東山之上(_____________)
②徘徊于斗牛之間()
③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托遺響于悲風()
7.乎
①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②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而又何羨乎()
⑤相與枕藉乎舟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資本運營之道》課件
- 員工下班工作表現評語
- 食品添加劑的影響與安全知識課件
- 《功能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課件
- 幼兒園兒童營養膳食教育
- 《魚香肉絲制作指南》課件
- 外貿單證實務課件項目一
- 《企業公民意識》課件
- 《解構主義》課件
- 2025年實習生試用合同
- 環保公司簡介范文6篇范文
- 健康行業健康管理規范
- 計算機視覺應用開發課件:圖像超分辨重建
- 危大工程復習試題及答案
- 【MOOC】大學物理 I-(力學、相對論、電磁學)-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婦產科學》課件-15.3絕經綜合征
- 運維服務項目質量保障體系及措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 長松組織系統培訓
- 2024年宅基地買賣合同參考模板(四篇)
- 藝術學概論第一章-彭吉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