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章末檢測總結提升同步單元測試(全冊)_第1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章末檢測總結提升同步單元測試(全冊)_第2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章末檢測總結提升同步單元測試(全冊)_第3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章末檢測總結提升同步單元測試(全冊)_第4頁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章末檢測總結提升同步單元測試(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末綜合檢測卷(二)

(測試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

1.如圖為歐洲西部某沿海城鎮功能分區圖,圖中的實線為等高

線(單位:米),海防堤是為應對海平面上升1米而設計的。從服務功

能、環境保護等角度考慮,圖中①②③功能分區最合理的是()

A.①住宅區②工業區③商業區

B.①工業區②住宅區③商業區

C.①商業區②住宅區③工業區

D.①住宅區②商業區③工業區

解析:①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應為商業區;②位

于市中心的外圍,既便于購物,也便于上下班,應為住宅區;③位于

沿海地區,也位于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對城市環境影響不大,應

為工業區。

答案:C

2.功能區在城市中的區位及其變化是()

A.商業區都位于城市幾何中心

B.工業區逐漸向市區外緣移動

C.文化區接近商業區布局

D.功能區一旦形成,不會發生變化

解析:商業區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為了

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城市環境,工業區逐漸向市區外緣移動;文化區

不一定接近商業區布局;功能區形成后也會發生變化。

答案:B

3.下圖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務區白天人口與夜間人口密度變化

圖。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間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中心商務

區白天人口與夜間人口密度的變化直接反映()

.4白天人口T一夜間人口

出2

§1

超9

3

Y

H

0

C.8

6.61

切O

971975198019851990/年

A.中心商務區地價高于工業區

B.中心商務區工業用地減少

C.住宅區與中心商務區分離

D.工業區與中心商務區分離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1970—1990年間中心商務區白天人口

和夜間人口密度變化越來越大,即人口白天到中心商務區工作,夜間

到住宅區休息,體現出住宅區和中心商務區的分離。

答案:C

讀某城區分布圖,完成4?5題。

圖例

m城市建成區

一原國道線

---新國道線

一鐵路

*河流及流向

等高線

4.該城市布局中,各種布局最合理的是()

A.①處布局高級住宅區

B.②處大型港口倉儲區

C.③處為城市外遷的水泥廠

D.④處沿江商業區

5.關于城市國道改道的說法正確的是()

A.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多種出行方式

B.引導城市建成區在空間上往北和東發展

C.使過境車輛繞過城市,緩解城區交通擁堵

D.使進入城市車流減少,限制城市經濟發展

解析:第4題,圖中風頻玫瑰圖顯示,該地最小風頻為東南風,

水泥廠嚴重污染大氣,布局在③處較適宜,同時③處有鐵路和新國道

穿過,交通便利,也利于水泥廠運輸原料和產品,故③處是水泥廠的

合理住置。④住于河流的交匯處,建大型港口倉儲區較合適。第5

題,國道是過境交通線路,為了減輕對城市市內交通的干擾,一般要

繞城而過。圖中顯示老國道穿過市區會干擾市內交通,新國道繞城而

過不會干擾市內交通。

答案:4.C5.C

下圖示意東歐城市的典型空間結構。讀圖,回答6?7題。

s堂

s車

g路

n軌道

s區

E售

m儲

6.圖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業區、別墅區、綠化區

B.綠化區、工業區、別墅區

C.綠化區、別墅區、工業區

D.別墅區、綠化區、工業區

7.該城市()

A.老城區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動

C.空間形態變化受交通影響

D.倉儲式購物中心地處中心商務區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圖時要注意圖例和注記,按照城市功

能區的布局原則進行判斷。第6題,③位于河流下游,在城市的最外

圍,靠近鐵路,運榆便利,適合布局工業區;②位于工業區之間,適

合布局綠化區,以減輕污染;①位于交通便捷的郊外,環境優美,遠

離老城區和工業區,適合布局別里區,故D項正確。第7題,地租

最高的應是商業區而非老城區,故A項錯誤;老城區在西側,由圖

可知城市沿著主要交通線向東發展,說明城市中心向東移動,故B

項錯誤;圖中商業區、工業區和住宅區等功能區多沿著交通線分布,

說明城市空間形態受交通影響,故C項正確;圖中倉儲式購物中心

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圍,不在城市中心,故D項錯誤。

答案:6.D7.C

2012年夏季北京市連續遭受幾次嚴重的城市內澇影響,閱讀表

格中提供的數據,完成8?9題。

降水量地表徑地下徑蒸發量

位置徑流總量/mm

/mm流/mm流/mm/mm

城市中心

675.040533768270

郊外平原

644.526796171377

8.城市建設導致了()

A.市區蒸發量減少B.郊區徑流總量減少

C.市區地下徑流增加D.郊區降水量減少

9.要減輕內澇對北京市中心區的影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將市中心的地表水調往郊區

B.提倡營造“綠色屋頂”和“綠色陽臺”

C.擴大城市的規模

D.城市建設中盡可能保護天然池塘、河道

解析:第8題,由表格中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出,市區和郊區相比

較,降水量大,徑流總量大,地表徑流量大,地下徑流量小,蒸發量

小,由此可以確定由于城市建設導致蒸發量減少。故A正確。第9

題,根據題意要減少市區的內澇,當雨季出現時將市中心的地表水調

往郊區是無法實施的,故A錯。營造“綠色屋頂”和“綠色陽臺”

可以改變城郊熱力環流,但無法改變地表徑流,故B錯。擴大城市

規模一定會加劇內澇,故C錯。城市建設中保護天然池塘、河道、

植被可以增加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故D正確。

答案:8.A9.D

下圖是“我國某大城市各類土地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

讀圖完成10?12題。

10.當①線變成②線時,住宅功能區可拓展到()

A.一環路B.二環路

C.三環路D.環城路

11.近年該市的工業部門大部分由城區遷移到郊區,主要原因是

()

①城區用地緊張,地租上漲②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完善③為了

緩解城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④郊區廉價勞動力豐富⑤人口向

郊區遷移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③④⑤

12.近年該市大型綜合商場和超級市場逐漸從市中心向二、三環

路遷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環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擁堵③二、三環

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完善⑤市中心人口減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④

解析:第10題,根據圖示及各類土地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

圖可知,當①線變成②線時,住宅區可拓展到三環路。第11題,由

于市中心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降低

成本、保護環境,工廠紛紛外遷。第12題,影響商業布局的主要因

素是市場和交通,近年來,大型綜合商場和超級市場從市中心向二、

三環路遷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環路地租較低,能夠降低經營成本;

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場的萎縮;更重要的是二、三環路交通便利,

能夠為商業活動帶來大量消費人群,滿足其市場需求。

答案:10.Cll.B12.D

降雨損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滲透的水量。讀下圖,

回答13?14題。

50!46.4

45?草地

4^

35

30

25

20;20.4

15,土地

10:9.2混凝土方磚

5

0;5.4舊瀝青路面

;2.8新瀝青路面

102030405060時間/分

不同地表降雨損失量隨時間變化圖

13.在相同的降雨量條件下()

A.草地降雨損失量隨時間呈直線上升趨勢

B.1小時后,草地下滲水量是土地的兩倍多

C.降雨損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徑流量越大

D.新瀝青路面的降雨量轉變為地下徑流量最多

14.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現內澇,有利于緩解城市

內澇的措施有()

①興建污水處理廠②疏浚河道③發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

水系統⑤擴大城市綠地面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⑤

解析:第13題,降雨損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滲透

的水量。因此降雨損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徑流量越小。根據圖中信

息可知,1小時后,草地下滲水量是土地的兩倍多,新瀝青路面的降

雨量轉變為地下徑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損失量隨時間呈曲線上升趨

勢。故選B。第1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損失量可以緩解

城市內澇,因此緩解城市內澇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統、擴

大城市綠地面積。故選D。

答案:13.B14.D

15.北京和深圳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對比比較明顯的兩個城市,下

表是有關兩城市城市化的統計數據(城市化率等于暫住人口和戶籍非

農人口之和與總人口的比值)。材料所示時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主

要表現有()

年份/年1980198619921999

總人口/萬北京904.31032.41124.81250

深圳33.2993.56260.9405.13

戶籍非農北京510.4586.8656.3747.2

人口/萬深圳6.7626.4557.3995.05

暫住人口/北京18.661.279.9150.2

萬深圳1.242.11180.68285.28

A.城市人口增長都以戶籍人口為主

B.城市化水平都是以快速持續增長

C.深圳城市化速度遠快于北京

D.深圳城市人口超過北京

解析:材料所示時段,北京城市人口中以戶籍人口為主;北京的

城市化水平增長可分為兩個階段:1980—1986年代表的20世紀80

年代城市化水平基本維持原狀,1992—1999年代表的20世紀90年

代城市化速度有所上升。深圳城市暫住人口增長極快。從1980年的

3.6%快速增長至1999年的70.4%,成為深圳人口的主要構成;城市

化水平快速增長,年增長率高達7.5%。

答案:C

二、綜合題

16.下圖為某城市規劃簡圖,該城市常年盛行東北風。讀圖,回

答下列問題。

EZ3(D□□②雙③H④▲鐵礦

一鐵路一河流一公路/100—等高線/m

(1)若該城市主要功能區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和文化區,

則商業區應該是數碼對應的區域。

(2)a,b、c、d四處宜建高級住宅區的是_______,請分析原因。

(3)計劃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選擇一處建設鋼鐵工業基地,

請選出最佳地點,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⑴題,商業區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會合處附

近。第(2)題,高級住宅區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環境優美、地勢較高、

交通便捷之處。第⑶題,鋼鐵工業基地選址既要考慮靠近原料、水

源、交通等利于產業發展的條件,還要考慮對城市環境的保護。

答案:⑴②(2)d原因: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受工業廢氣污

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環境優美;靠近文化區等。

(3)乙地。原因:位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對城市大氣污染

少;河流下游,對水源污染小;接近鐵礦等原料產地;接近公路、鐵

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業用水充足。

17.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居民喬遷新居,

居住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圖甲是某城市小區平面圖,圖乙為我國某

中等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積空間變化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面積/km?

(1)居民小區中荷花池的生態功能主要有哪些?

(2)圖乙①②③曲線中,③表示工業區用地面積空間變化,那么

①和②曲線代表的主要功能區分別是什么?請說明理由。

(3)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該市在距市中心15.5km的郊區(如

圖乙中④所示)規劃設計了一座新的衛星城,說明該衛星城的建設對

城市發展的意義。

解析:第⑴題,荷花池的生態功能應從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

方面分析。第⑵題,圖乙所示的①曲線,市中心附近面積最大,應

為商業區;②所示曲線在城市各主要功能區中面積最大,應為居住區。

第⑶題,衛星城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分散大城市職能、改善城市中心

區環境等方面。

答案:(1)減小溫差,增加空氣濕度,調節局部小氣候;吸煙滯

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減輕城市熱島效應。

(2)①所示曲線為商業區用地面積空間變化,原因是該曲線所示

市中心附近面積最大。②所示曲線為住宅區用地面積空間變化,原因

是該功能區是各功能區中面積最大的,而且離市中心也不遠。

(3)分散大城市職能;緩解城市土地、交通壓力;有利于保護和

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合理化發展。

章末綜合檢測卷(六)

(測試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

專家以為,由于人類的生產活動等原因,預計到2100年全球平

均增溫4℃~5℃,這對全球環境將產生重大影響。據此回答1―2

題。

1.對全球變暖的環境響應,敘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熱帶地區降水減少;海平面上升

B.災害性天氣頻繁;中國自然帶北移

C.洋流發生變化;大部分動物棲息地發生根本性改變

D.北歐影響最大;北半球亞熱帶地區降水增多

2.在節能減排中,公眾可參與的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的行動是

()

A.充分利用太陽能;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節水措施;開發利用無污染能源

C.多種水稻;充分利用風能

D.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現狀;自備購物袋

解析:第1題,全球變暖會對地球的生態環境和人類的生產、生

活產生巨大影響,但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

均氣溫升高后,可能導致干旱、洪澇、暴雨等災害事件的增加,許多

地區的降水會增加,有的地區降水會減少,但對洋流影響不大;許多

動物的棲息地會發生改變,但變化并不是特別的明顯;全球變暖,對

非洲等地的熱帶發展中國家影響最大,中國自然帶因溫度的上升也會

相應北移。第2題,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全球變暖的原因和公眾參

與的含義。全球溫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而人類生

產和生活中向大氣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其最主要的原

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陽能,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減少化石

燃料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

答案:LB2.A

氣溶膠是大氣中懸浮的液態或固態微粒的總稱,是大氣的重要組

成部分。就其來源可分為人為氣溶膠和自然氣溶膠兩種。氣溶膠光學

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氣溶膠含量。讀中國多年平均氣溶膠厚度等

值線分布圖,回答3?4題。

3.圖中A、B兩地AOD數值的差值可能為()

A.0.1B.0.3

C.0.5D.0.9

4.圖中A、B兩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別卻很大,兩地AOD

值差異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A地地勢高②B地植被覆蓋率高③A地工農業活動多

@B地人口密度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3題,依據等值線判讀“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律,

可判讀A地數值為0~0.3之間,B地數值為0.6?0.9之間,則兩地

AOD值差值大于0.3、小于0.9,故C項正確。第4題,圖中A地位

于橫斷山區,空氣稀薄,氣溶膠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

度大、經濟發達,因人類活動多而氣溶膠含量大。

答案:3.C4.D

下圖示意我國地理位置3STN附近某區域。讀圖,回答5?6題。

<?湖泊

0冰川

?常年河

八一時令河

6(XXp等一線/m

5.圖示區域土壤鹽漬化最嚴重的地區是()

A.甲B.乙

C.丙D.T

6.如果乙地區大規模引水灌溉進行農業開發,將會導致()

A.甲地區植被退化B.乙地區沙化

C.丙地區荒漠化D.丁地區植被改善

解析:第5題,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勢低洼,容易積水,本區

氣候干旱(季節性河流),夏季蒸發旺盛,最容易出現鹽潰化現象。第

6題,本區的河流為內流河,河流徑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區大量引水

灌溉必然導致下游水量減,少,植被減少,從而導致土地荒漠化現象。

甲地住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對其沒有影響;乙地可能出現鹽堿化

現象;丙、丁地位于下游地段,水量減少,植被減少并退化,產生荒

漠化,故C正確。

答案:5.D6.C

讀2007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均GDP與人均CO2排放量散

點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

18

16■*?內蒙古

14

12?寧

108

全國平均?

\?冀”?津?滬

6莎?浙

?黔\

4?京

2漠謫鄂

渝?瓊

01234567

人均GDP/萬兀

7.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排放量低的

是()

A.上海、天津B.廣東、福建

C.海南、貴州D.遼寧、山東

8.山西和內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

主要原因是()

A.自然資源貧乏B.交通設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產業發達

解析:第7題,讀圖可知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東、福建人均

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第8題,山西和內蒙古經濟發展水平

低,但由于重工業所占比重大,煤炭消耗量大,因而人均CO2排放

量高。

答案:7.B8.C

讀部分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及每萬元GDP耗水量表,完成9?

11題。

類別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世界平均

人均水資源擁有量/

220089521824533578900

立方米

每萬元GDP耗水量/

50455143872881344

立方米

9.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和水資源總量均低于法國

B.我國每萬元GDP耗水量約是美國的10倍

C.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約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亞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高是因為水資源特別豐富

10.我國每萬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業發達,耗水量大

B.技術水平低和節水意識淡薄

C.人口眾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嚴重

11.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設投入B.控制城市規模

C.提高水資源利用率D.優先發展工業

解析:第9題,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法國,但我國人口總

量遠高于法國,故水資源總量高于法國。由表中數據可知,我國每萬

元GDP耗水量(5045立方米)約是美國(514立方米)的10倍;我國人

均水資源擁有量(2200立方米)約占世界平均水平(8900立方米)的

1/4。澳大利亞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高是因為人口數量少。第10題,我

國目前的生產技術落后,加上節水意識淡薄,使得水資源利用率低、

浪費嚴重、耗水量很高。第11題,針對我國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

嚴重的現象,我們應當加大技術改造,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答案:9.B10.B11.C

讀“某地農業經濟模式圖”,完成12?13題。

12.圖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

A.畜牧業、林果業、庭院經濟、農家樂

B.林果業、庭院經濟、農家樂、畜牧業

C.庭院經濟、林果業、畜牧業、農家樂

D.農家樂、庭院經濟、林果業、畜牧業

13.該農業經濟模式可以()

A.促進商品糧生產

B.將生產重點轉向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C.形成以畜牧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D.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量

解析:本題考查循環經濟——生態農業經濟模式。根據圖示信息

間的關系:甲為丁提供畜禽食物,甲為乙提供信息交流,因此甲為農

家樂;丁可以為甲(農家樂)提供蛋奶肉和糞肥,因此丁為畜牧業;丙

可以為甲提供果品,為丁提供果、樹葉、紅苕,因此丙為林果業。該

農業模式是一個良性的生態農業系統,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

廢棄物的排放。

答案:12.D13.D

讀“某區域工業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圖”,回答14?15題。

I磷布王I------雙

摻I砂巖、石膏I

fI脫硫石音]-技

口粉煤不I-----?

I水泥I

表渣I1詼立匚

奧氏體

快棄渣由不銹鋼場

銀棄渣

煉鐵

礦山回填

工廠

14.該地的主導產業最有可能是()

A.電力工業B.采掘工業

C.冶金工業D.建材工業

15.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主要目的是()

A.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解決就業問題,提高社會效益

C.實現廢棄物的零排放

D.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解析:第1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的主導產業是煉鐵和煉

鎂工業。第15題,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主要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

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答案:14.C15.D

二、綜合題

1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某省現代農莊生產過程結構圖

(1)該農莊農作物為畜禽提供,畜禽糞、尿為沼氣池提

供,沼氣池為農戶提供,同時沼渣、沼液為作物提

供。因此可見該農莊生產過程體現了原理,是一種

________農業。

(2)影響該農莊肉蛋奶蔬的主要區位因素是o

(3)結構示意圖所顯示的生產過程中,生產過程(填數字代

碼)的環境效益最大。

(4)簡要分析該農莊生產模式的重要意義。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現代農業運用循環經濟原理發展生態

農業的措施及意義的掌握。(1)從結構圖中很容易看出物質能量的流

向。(2)肉蛋奶蔬為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3)農村燃料問題是大氣污

染的污染源,因而生產過程3環境效益最大。(4)生態農業可解決農

業生態、環境、農村經濟發展的協調問題。

答案:(1)飼料原料燃料肥料循環經濟生態

(2)市場(3)3

(4)建立良性生態系統(或形成生態良性循環),達到農業生產過程

清潔化和農產品無害化;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

活質量。

17.根據第一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2010年3月29日

至30日)的戰略部署,中央將浙江省對口支援新疆的結對關系由原來

的和田地區調整為阿克蘇地區。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I為浙江省簡圖,圖n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圖。

圖I

材料二阿克蘇地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其中烏什口岸

自古以來就是南疆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是阿克蘇通向中亞的捷徑與

咽喉。地區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比浙江省的陸域面積還要大。

總人口247.3萬人,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36個民族聚居的地區。

該地區也是新疆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近年來也出現了斷水問

題,2006年開通的自來水已經喪失了功能。

(1)比較兩省區的城市分布,并指出其主要影響因素。

(2)簡述阿克蘇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

(3)指出阿克蘇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會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并提

出減輕這些問題的措施。

解析:浙江山地多,平原少,城市多分布于河谷和沿海平原地帶。

新疆深居內陸,氣候干旱,山麓地帶有水源,既能解決生活水源,又

可發展灌溉農業。新疆阿克蘇地區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氣

資源豐富,可發展能源開采和加工工業。與中亞聯系便捷,可利用邊

貿帶動經濟發展。利用綠洲農業,發展特色瓜果生產等。

答案:(1)浙江:沿海、沿河分布,密度大地形、河流。

新疆:山麓綠洲地帶(盆地邊緣),密度小地形、水源。

(2)利用光熱資源等發展瓜果等特色農業;發展邊境貿易;利用

山地、沙漠、少數民族風情等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發展交通等基礎

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利用土地、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來發展石

化工業等。

(3)鹽堿化、荒漠化。

合理灌溉,發展節水農業;合理耕牧;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

草,提高植被覆蓋率;建立早期預警機制,加強監控力度。

章末綜合檢測卷(三)

(測試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

2011年我國某臍橙主產區臍橙喜獲豐收,但市場銷售情況退異。

普通臍橙價格低,滯銷。經過改良的精品優質臍橙價格高,卻供不應

求。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普通臍橙滯銷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種退化②產量過大③品質較差④銷售渠道不暢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2.為提高該地臍橙種植業的整體競爭力,亟須()

A.提高產量B.改善運輸條件

C.推廣良種D.擴大銷售渠道

解析:第1題,由材料信息分析不難得出普通臍橙產量大,但是

品質較差,從而導致產品滯銷。第2題,加大科技投入,推廣優良品

種,是當地提高臍橙種植整體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答案:LB2.C

下圖是我國某地區農業生產模式圖。讀圖,回答3?5題。

3.圖示農業模式最可能出現在()

A.長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島D.華北平原

4.本區已改造的農業區位因素主要是()

A.熱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濕度D.積溫和降水

5.影響圖中農業發展方向隨高度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熱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濕度D.市場和政策

解析:由稻田、香蕉和地形可判斷為雷州半島。從圖中看出修筑

梯田、基塘分別改造了地形和水分。熱量和水分是農業布局隨高度發

生變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3.C4.B5.A

讀三個地區農業基本情況比較表,完成6?7題。

地區種植業比重畜牧業比重商品率投入勞動力數量

①86%14%20%大

②45%55%90%小

③8%92%89%小

6.①②③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依次為()

A.季風水田農業、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

B.商品谷物農業、混合農業、種植園農業

C.商品谷物農業、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

D.種植園農業、混合農業、商品谷物農業

7.下列關于②地區農業地域類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B.受市場波動影響小

C.機械化水平高D.形成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解析:第6題,根據三個地區農業產值的比重可知,①地區以種

植業為主,且商品率低,為季風水田農業;②地區種植業與畜牧業比

重相當,商品率高,為混合農業;③地區畜牧業比重很高,商品率高,

為大牧場放牧業。第7題,②農業地域類型為混合農業,其主要分布

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

答案:6.A7.A

下圖為商品谷物農業區位條件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8.圖中a、b、c、d與下列區位條件對應正確的是()

①農業科技先進②人均耕地面積大③機械化水平高④市

場廣闊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一①

9.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優勢

條件是()

A.水熱條件優越B.人均耕地面積大

C.市場廣闊D.農業科技先進

解析:第8題,首先“單產高”應該是“農業科技先進”的結果;

其次,“生產率高”應該是“機械化水平高”的結果,而“機械化水

平高”必須以“人均耕地面積大”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區,因

勞動力不足,才實行機械化生產;同時,“市場廣闊”會導致“商品

率高第9題,與東北地區相比,長江三角洲地區在水熱條件、市

場條件、科技水平上具有優勢,但東北地區人少地多,是發展商品谷

物農業的優勢條件。

答案:8.C9.B

讀圖,完成10?11題。

氣溫/%降水量/mm

30)--------------------1600

14710/月

10.該氣候分布區的農業地域類型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①該氣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②勞動力豐富③城市眾多,

市場廣闊④機械化水平低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②④

11.該農業地域類型在我國主要分布在()

A.內蒙古草原B.珠江三角洲

C.大城市周圍D.東北平原

解析:由圖示可知該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豐富,氣

溫適宜,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由于西歐城市眾多,乳畜產品的市

場廣闊,成為乳畜業的主要分布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圍。

答案:10.A11.C

圖中陰影表示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區。讀圖,完成12?13題。

12.有關甲、乙、丙、丁四地區農業生產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甲地區雨熱同期,但氣象災害頻繁②乙地區氣候濕潤,適宜

發展種植業③丙地區勞動力豐富,交通便利

④丁地區土地廣闊,但灌溉水源不足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3.有關甲、乙、丙、丁四地區農業生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甲地區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②乙地區牧場廣

闊,以牧羊為主③丙地區農場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④丁地區經

營方式以家庭農場為主,產品主要出口英國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根據經、緯度可判斷,甲為亞洲季風區,乙為阿根廷潘帕

斯草原,丙為美國中央大平原,丁為澳大利亞東南部。第12題,結

合各地區特點應選C項。第13題,甲地區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低,但

由于人口密度大,商品率低。乙地區牧場廣闊,以牧牛為主。

答案:12.C13.D

下圖是①②③三個地區業基本情況的比較圖。讀圖,回答14~

15題。

14.①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是()

A.季風水田農業B.混合農業

C.商品谷物農業D.乳畜業

15.與②地區農業相似的地區是()

A.剛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D.墨累一達令盆地

解析:第14題,根據坐標圖可以看出,①地區種植業比重很高、

畜牧業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第15題,②

地區畜牧業和種植業比重大致相當,且商品率很高,應為典型的混合

農業生產區,墨累一達令盆地的農業生產類型與②地區相似。

答案:14.A15.D

二、綜合題

1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江西贛州: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8℃,年

平均降水量1605mm;盛產臍橙,種植面積17.3萬公頃。有“世界

橙鄉”美譽;贛南臍橙2011年破紀錄地實現了140萬噸產量,居世

界第三;然而普遍出現“豐產不豐收”的現象。

材料二贛南交通與地形圖。

(1)根據材料,從氣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列舉贛南地區大面積

發展臍橙種植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2)根據材料二,分析信豐臍橙種植生產的區位條件優于安遠、

尋烏二縣的原因。

(3)據材料一針對“贛南臍橙”豐產不豐收的現象,請你幫助贛

州提出解決這一現象的合理措施。

解析:(1)影響農業的氣候條件一般包括光照、熱量和水分,同

時旱澇與低溫冷害也屬于氣候條件;山地、丘陵地形不利于發展種植

業,但是具有很好的發展林果業條件;南方紅壤貧瘠,是農業發展的

不利條件。(2)材料二顯示信豐與安遠、尋烏海拔有差異、交通條件

有差異,同時距區域中心城市距離也有差異。(3)“豐產不豐收”,

說明價格不高、附加值不大,或者難以在市場上推銷,則可以相對應

地采取提升品質、進行深加工、加強市場推廣等措施。

答案:(1)有利:贛南大部分地區海拔為200—1000m,不適宜

耕作業的發展,適合發展林果業(臍橙種植);贛南地區緯度較低,為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光熱水充足,有利于臍橙生長。不利:

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變率大,易形成干旱;紅壤廣布,肥力較低;地

勢南高北低(或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有利于冬季風停滯,不利

于臍橙越冬。

(2)交通條件:信豐有鐵路、高速公路經過,交通便利,有利于

擴大臍橙銷售市場。地形條件:信豐多低山丘陵,海拔為200?1000

m,有利于臍橙種植,而尋烏、安遠海拔高于1000m,地勢起伏大,

不利于臍橙種植。市場條件:距離贛州市區,信豐最近,市場條件最

好。

(3)加強宣傳,積極開拓臍橙市場;培育優良品種;加強山區交

通建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17.發展農業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創新。讀材料,完成下列各

題。

材料一我國某區域耕地分布圖。

省⑻

)w

(D分別歸納圖中甲、乙兩地形區種植業地域分布特點,并分析

各自特點形成的自然環境的原因。

材料二某大型農場生產用地隨海拔分布示意圖(圖甲)和該農

場農業生產聯系示意圖(圖乙)。

甲乙

(2)簡要評價該農場的生產經營優點。

解析:第(1)題,根據經、緯度和山脈走向可以判斷,甲地形區

位于青藏高原,乙地形區位于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熱量

不足,因此種植業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

加上山脈的阻擋,氣候干燥,水源不足,因此種植業主要分布在灌溉

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帶。第⑵題,從圖甲可以看出不同海拔的地區,

農業類型不同,發揮了各類土地的生產潛力;圖乙農業生產既有“麥、

棉、果種植”又有“禽、畜飼養”,屬于混合農業類型,因此運用混

合農業的優點并結合當地實際回答即可。

答案:(1)特點:甲地形區:分布在河谷地區;乙地形區:分布

在盆地四周山麓地帶。

原因:甲地形區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制約種植業發

展的主要條件是熱量,河谷地區熱量條件相對較好,有種植業的分布。

乙地形區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氣候干燥,制約種植業發展的主

要條件是水分,山麓地帶灌溉水源充足,故種植業沿盆地四周山麓地

帶分布。

(2)農業與旅游業結合,發揮了自然資源的綜合效益(或農、林、

牧立體利用土地,發揮了各類土地的生產潛力);種植業、畜牧業與

土地之間形成了良性農業生態系統(或利用海拔差異多層次發展農林

牧,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冬季從事旅游經營,利用了勞動力的農

閑時間;多種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靈活性及對市場的適應性。

章末綜合檢測卷(四)

(測試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

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工業生產面臨“用工荒”局面。根據

相關知識,回答1?2題。

技術/%

1.上圖是4種工業的生產成本構成圖,最有可能面臨“用工荒”

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用工荒”對沿海地區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是()

A.勞動力回流第一產業,第一產業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創新,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C.勞動力數量減少,平均工資下降

D.資金投入減少,生產總值下降

解析:第1題,所謂“用工荒”是指企業招不到工人的現象,勞

動力導向型工業最有可能面臨“用工荒”。圖中④勞動力成本比重最

高,達到60%,對勞動力的依賴性最強,為勞動力導向型工業,所

以最有可能面臨“用工荒”。第2題,“用工荒”會刺激企業科技創

新,優化工業結構,降低工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

答案:l.D2.B

2013年9月份奇瑞汽車宣布在巴西圣保羅州雅卡雷伊市建成奇

瑞汽車工業園并投產。與其他在海外建立的組裝廠不同的是,奇瑞汽

車工業園內還擁有為奇瑞供應零部件生產廠家的分廠。據此回答3?

4題。

3.奇瑞汽車在巴西建立工業園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原料運輸成本

B.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C.降低勞動力成本

D.增加產品銷售數量

4.奇瑞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廠、組裝廠和其他相關企業共同集

聚在奇瑞汽車工業園內,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