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第13頁,共13頁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法律與教化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在中國,“禮”對于“法”具有重要的影響,長幼親疏被認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罰的倫常。在西方,法律規定財產決定身份和等級,進而再影響權利的分配和享受。這說明()A.自然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則融入法律 B.中國比西方更早進入法治社會
C.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價值取向不同 D.成文法體現了文明發展的訴求2.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春秋時期子產“鑄刑書”統治者開始用法律治理國家B漢朝制定《九章律》《二年律令》等漢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C唐高宗頒布《永徽律》并進行逐條解釋,撰成《唐律疏議》標志著中華法系的確立D清朝沿襲唐律制定《大清律例》并在鄉約上宣講開創了律例合編的體例A.A B.B C.C D.D3.中國古代法制在法的規范中也體現禮教價值觀,“依法斷案”也是“合禮裁判”,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遇到違法而合禮教或不違法而違背禮教的行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這說明中國古代司法審判制度(
)A.禮法結合,重視禮教 B.以人為本,尊重人性
C.禮法并用,制度完備 D.引禮入法,依法治國4.《大唐開元禮·序例(下)》中規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達于庶人稱死”,關于墓田、墳高、明器等規定中均不見涉及庶人;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規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這一變化表明了()A.傳統等級秩序的基本崩潰 B.禮治秩序趨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較重視喪葬儀式 D.古代喪葬制度的完善5.《大唐開元禮·序列(下)》中規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達于庶人稱死”,關于墓田、墳高、明器等規定中均不見涉及庶人;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規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這一變化表明了A.傳統等級秩序的基本崩潰 B.禮治秩序趨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較重視喪葬儀式 D.古代喪葬制度的完善6.漢律稱親屬相容隱為“親親得相首匿”。唐以后容隱的范圍擴大,不限于直系血親和配偶,凡同居親屬,不論有服、無服,皆可容忍,而且兼及家奴。此外,子孫犯罪,親老無人侍奉者,唐、元、明、清代法律都允許具狀上請免刑。這反映出古代中國()A.法律與鄉約實現了合流 B.法律儒家化的特征
C.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 D.法律體系日益完備7.中國古代很早就將法律用于治理國家。“夫自軒轅以來,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漸著,其詳弗可復知。逮魏文侯師于李悝,始采諸國刑典,造《法經》六篇,漢蕭何加以三篇,通號《九章》。曹魏劉邵又衍漢律為十八篇。晉賈充又參魏律為二十篇。唐長孫無忌等又取漢魏晉三家,擇可行者,定為十二篇,大概皆以《九章》為宗,歷代之律,至于唐亦可謂集厥大成矣”。據此可推知()A.戰國時產生了中國古代成文法 B.歷代法律以《九章律》為藍本
C.古代法律具有繼承發展的傳統 D.歷代法律極大推動了社會治理8.《云夢秦簡》規定“凡官吏有舞弊或貪污受賄者,都將受到很重的懲罰”;《唐律疏議》中也出現了懲治官吏違法失職的規定;《大明律》規定了文武官吏應該遵循的職司法規及公務職責,特別將“大臣專擅選官”“交結朋黨紊亂朝政”等條款定為死罪。這表明(
)A.中國古代非常重視處理官員貪腐問題 B.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得到強化
C.中國封建社會已有了民主的法治體系 D.監察制度的強化有利于加強專制皇權9.漢時,只有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在執行死刑前須交由皇帝審核。《魏書》記載:“當死者,部案奏聞。以死不可復生,懼監官不能平,獄成皆呈,帝親臨問,無異辭怨言乃絕之。”《隋書刑法志》載:“(開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后決。”這表明()A.地方司法官員權力縮小 B.中央集權程度逐步加強
C.封建司法體系日益健全 D.儒家思想影響刑罰實施10.拿破侖頒布的《法國民法典》中的許多制度、原則、法律概念和術語,均來自羅馬法。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古羅馬《法學會纂》為藍本編寫;其他資產階級國家如丹麥、意大利等國的民法典也都仿效法德兩國私法體系。這說明(
)A.羅馬法為近代西方確立了立法規范 B.大陸法系的形成深受羅馬法影響
C.近代法律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需要 D.大陸法系以遵循先例為基本原則11.公元前536年鄭國“鑄刑書”,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刑鼎”,都是將成文刑法鑄在銅器上公諸于眾。鄭國初鑄刑書時,晉國保守貴族叔向致信于鄭國執政子產,指出此舉會導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于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子產則回答說“吾以救世也”。據此可知,鄭國鑄刑書(
)A.順應了社會結構變動之勢 B.確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沖擊了西周時期的等級觀念 D.源于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12.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下列項中不符合此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是A.提倡“五講四美三熱愛” B.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 D.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基礎工程13.下表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對法治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這張表格()中共八大提出革命的暴風雨時期已經過去了,新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斗爭任務已經變為保護社會生產力順利發展。因此,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制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中共十五大明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明確提出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A.反映了中國法制建設基礎的初步奠定 B.釋放了恢復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信號
C.體現了我國治國理念的巨大發展進步 D.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14.1214年,英國約翰王在布汶戰役中大敗于法國人,心懷不滿的貴族聚集起來反抗國王的統治。1215年,雙方達成妥協,簽訂了限制王權的《大憲章》。約翰王去世以后,各派勢力又陸續簽署了《1216年憲章》、1217年的《森林憲章》、《1225年憲章》。《大憲章》屢屢“重新頒布”反映了()A.君主立憲政體得到不斷完善 B.封建王權逐漸被議會剝奪
C.法治原則確立進程曲折復雜 D.國王與貴族力量相互制衡15.近代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的訴訟過程中,繼承了古代羅馬不告不理的原則(最早出現在奴隸制時代的羅馬),當時采取控告式訴訟形式,即每個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許可后,即可作為告訴人提起控訴,法院則根據其控訴,在指定的日期進行審理,如果告訴人不到,則撤銷控訴。這表明羅馬法的一些條款()A.成為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武器 B.經驗正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C.推行“民不舉官不究”的消極做法 D.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16.1957年毛澤東說:“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鄧小平說:“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習近平說:“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這主要說明在我國A.始終貫徹依法治國方針 B.人民是法治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對法律就有較為深刻的認識。《管子》曰:“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漢武帝確立儒學為正統并“定于一尊”“以經注律”“引經解律”等應時而起,大行其道。魏晉時期規范漢以來反映“以經注律”成果的律條內容并試圖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議》完成了“一準乎禮”“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為“楷模”。明清時期以注釋律條為主要內容的律學成果,則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實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摘編自李俊《論中國古代法學發展的特點與影響》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大動蕩,階級關系和階級矛盾錯綜復雜,外患環生,內亂疊起,法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變化的主要特征是歷史悠久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及西方法律的輸入。特別是20世紀后,先進的中國人認為法律有利于活躍人們的思想、開闊視野。近代著名法學家沈家本在考訂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學文獻的同時,積極引進資產階級法律,有力地推進了法學研究和立法工作,這種努力與空前的民族、政治、社會危機交織在一起,也推動了中國法律的現代化。——摘編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學的輸入與中國法制的近代化》材料三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我國的法治建設,確立了法律權威,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障了法律的勝利實施。特別是十八大以后,國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適應經濟社會新發展新變化,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摘編自楊寶成《新中國60年法律發展的主要歷程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法律演變的特點,并說明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法律的認識。18.法律與國家治理
材料一
儒家思想認為,治理國家,不能一味地嚴刑峻法,以“殺”去殺,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必須以道德規范為基礎,并按照倫理道德原則來評價立法、司法和執法的優劣。國家治理重視以道德調整為主,以法律(刑罰)調整為輔,從而維護善良淳樸的社會秩序。在中國古代的法律發展歷程中,儒法逐漸會通合流,到唐朝時期,“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成為重要的立法原則。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觀念主要以權利為軸心,這是因為古希臘、古羅馬的法律肇始于平民與貴族的沖突。西方法律文化傳統上是一種私法文化,私法文化是-種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體系,其主要標志是民法和商法的發達。近代以后,私法空前發達,代表作如《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歐洲大陸各國都編纂了民法典,最終形成民法法系。英美法系國家雖無統一民法典,但具有民法內容的立法卻很發達,如合同、侵權行為、財產、公司、票據、婚姻、繼承等法律。——摘編自馮玉軍《中西法律文化傳統的形成與比較》(1)依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并結合秦漢至隋唐法律的變化說明這一特點是如何形成的。(2)依據材料二,指出西方法律文化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這一特點形成的歷史原因。
二、綜合題19.【模范評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勞動模范評選制度起源于陜甘寧邊區評選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運動。1939年,邊區政府陸續頒布了《陜甘寧邊區人民生產獎勵條例》、《督導民眾生產運動獎勵條例》等,對在生產運動中取得重大成績者予以獎勵。1940年至1942年,每年都開展評選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活動,三年里,在工廠、農村、政府機關和軍隊中涌現出吳滿有、趙占魁、劉建章和李位等近千名勞動英雄。“在生產運動高漲的地方,勞動英雄已成為群眾第一個尊敬的對象,而二流子卻受到群眾普遍的鄙視”。1945年1月,毛澤東對勞模這樣評價:“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摘自李珂《楷模與引領:勞動模范評選制度的嬗變與省思》材料二50年代初期1950年“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是建國以來的首屆勞模大會,評選出的新中國第一代勞模主要是革命戰爭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國建設過程中積極生產的先進工作者。1956年開始勞模評選開始從強調體力勞動轉為強調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一時期的勞模人物中工人階級占大多數,農民所占比例相對減少。1978年至今1982年,國家將獎勵勞模寫入憲法。1989年后國務院規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一直延續至今。2005年第一次將進城務工人員及民營企業家列入評選范圍,第一次將勞模人選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公示。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獎勵了來自不同行業和國家的110位優秀代表。——郭瑩《建國以來中共勞模評選的歷史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共產黨建立勞動模范評選制度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勞模評選的目的,并簡析改革開放以來勞模評選制度變化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中西方法律文化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C.根據“在中國,‘禮’對于‘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西方,法律規定財產決定身份和等級,進而再影響權利的分配和享受”可知,中國法律注重禮法,西方注重財產等級,說明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價值取向不同,C項正確。
A.自然法強調平等,自由,公平,理性,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
B.材料無法得出中國更早進入法治社會,排除B項。
D.材料并未體現出成文法,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唐高宗頒布《永徽律》并進行逐條解釋,撰成《唐律疏議》,標志著中華法系的確立,C項正確;春秋時期子產“鑄刑書”,不能得出統治者從此才開始用法律治理國家,之前就已經存在法律治理,“鑄刑書”只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項;禮法結合的典范是《唐律疏議》,排除B項;明朝開創了律例合編的體例,不是清朝,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A【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中國古代法制在法的規范中也體現禮教價值觀,即要“依法斷案”,也強調“合禮裁判”,這說明中國古代司法審判制度禮法結合,重視禮教,故A正確;B.與題干“依法斷案”不符,故不選B;題干信息反映不出“制度完備”,故不選C;“依法治國”與題干信息不符,故不選D。4.【答案】B【解析】唐代法令與禮典中并沒有庶民享有墓田之規定,墓田只有六品之上官家才能享受,即是說庶民百姓無權以墓田祭祀自己的祖先與親人,禮制是貴族化的。到了南宋時期,制定庶民墓田法令,在全宋推行。宋代庶民享有墓田的法令是得到司法的支持與保護的。這樣一來,禮治秩序趨向了平民化與生活化,B項正確。法律允許庶民有墓田,并不代表傳統等級秩序的基本崩潰,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政府是否重視喪葬祭祀,排除C項;材料說明喪葬習俗由貴族擴展到平民,不能說明這一制度完善,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B【解析】唐代法令與禮典中并沒有庶民享有墓田之規定,墓田只有六品之上官家才能享受,即是說庶民百姓無權以墓田祭祀自己的祖先與親人,禮制是貴族化的。到了南宋時期,制定庶民墓田法令,在全宋推行。宋代庶民享有墓田的法令是得到司法的支持與保護的。這樣一來,禮治秩序趨向了平民化與生活化,B項正確。
等級秩序的基本崩潰不準確,排除A項;
題干不能說明政府是否重視喪葬祭祀,排除C項;
題干說明喪葬習俗由貴族擴展到平民,不能說明這一制度完善,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宋代的教化。要求學生結合宋代的教化的特征及趨勢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宋代的教化,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法律與教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A.題干未涉及鄉約,故不選A。
B.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親親得相首匿”,唐以后容隱的范圍擴大,反映出法律儒家化的特征,故B正確。
C.題干信息無從體現,故不選C。
D.題干未涉及法律體系,故不選D。
故選B。7.【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法律,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A.最早的成文法產生于春秋時期鄭國子產“鑄刑書”,排除A。
B.唐以后的法律多以唐律為藍本,排除B。C.題干“逮魏文侯師于李悝,始采諸國刑典”“曹魏劉邵又衍漢律為十八篇”“唐長孫無忌等又取漢魏晉三家”均反映了古代法律的繼承性,故C正確。
D.題干并未描述法治的成效如何,無法體現,排除D。8.【答案】A【解析】緊扣題干信息“《云夢秦簡》規定‘凡官吏有舞弊或貪污受賄者,都將受到很重的懲罰’”“《唐律疏議》中也出現了懲治官吏違法失職的規定”以及《大明律》“特別將‘大臣專擅選官’‘交結朋黨紊亂朝政’等條款定為死罪”。可見,中國古代非常重視處理官員貪腐問題,故A正確。BD兩項題干并未涉及,屬于無關項,故BD錯誤。C項高估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法治的水平,故排除C。9.【答案】D【解析】略10.【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羅馬法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B.根據“均來自羅馬法”“是以古羅馬《法學會纂》為藍本編寫”“其他資產階級國家如丹麥、意大利等國的民法典也都仿效法德兩國私法體系”等信息可得出羅馬法對歐洲法律產生了深遠影響,故B項正確。
A.羅馬法是奴隸制的法律,并不能為近代西方確立立法規范,排除A項。
C.不是題干強調的重點,排除C。
D.與題干主旨無關,排除D。11.【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于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可知,公布刑書會使老百姓更注重爭端,而不顧道德禮義,順應了當時的亂世,A項正確;法家在秦朝才成為主流思想,排除B項;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被沖擊屬于鑄刑書的原因,排除C項;鑄刑書引發了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而不是源于,排除D項。故選A項。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C.根據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可知,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屬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而非改革開放之后,故C說法錯誤。
ABD.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其中“五講四美三熱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都屬于改革開放之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故ABD說法正確。
故選C。13.【答案】C【解析】略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C.據材料可知,為了限制王權,英國頒布《大憲章》,并在此之后屢次“重新頒布”,這反映了法治原則的確立經歷了復雜曲折的過程,故C項正確。
A.君主立憲政體此時尚未確立,排除A項。
B.材料未涉及議會信息,排除B項。
???????D.國王與貴族力量并未達成制衡關系,排除D項。15.【答案】A【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羅馬法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A.近代資產階級利用古代羅馬不告不理的原則,進行反對封建專制的訴訟,表明羅馬法的一些條款成為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武器,故A項正確。
B.該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
C.近代資產階級以不告不理的羅馬法原則進行反對封建專制的訴訟表明其不是“消極做法”,排除C項。
???????D.題干不能說明羅馬法的一些條款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D項錯誤。1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法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A.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故不選A。
B.毛澤東、鄧小平以及習近平都強調了法律制定執行與人民之間的關系,這說明人民是法治的主體和力量的源泉,故B正確。
C.題干主旨是法治而非民主,故不選C。
D.題干主題并未涉及公民意識,故不選D。
故選B。17.【答案】(1)特點:強調“以經注律”;繼承與發展;不同階段特色鮮明。
原因:小農經濟的影響;維護專制統治的需要;儒學的作用;法學家的努力。
(2)特色:救亡圖存;學習西方。
作用:推動中國法律近代化;推進中國政治民主化;有利于促進思想解放;影響有限
(3)認識:法律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法律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身安全與利益;主權國家是制定、維護法律的前提;法治建設是國家治理的重要課題;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護人民的利益。【解析】(1)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法律演變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定于一尊、以經注律、引經解律等應時而起”得出強調“以經注律”;從不同時期對前代法律的繼承發展分析,得出繼承與發展;從不同時期法律的不同特征分析,得出不同階段特色鮮明。
原因:從經濟層面分析,得出小農經濟的影響;從專制統治的角度分析,得出維護專制統治的需要;從儒學的影響分析,得出儒學的作用;從法學家的努力分析,得出法學家的努力。
(2)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法律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大動蕩,階級關系和階級矛盾錯綜復雜,外患環生,內亂疊起”得出救亡圖存;據材料“變化的主要特征是歷史悠久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及西方法律的輸入”得出學習西方。
作用:據材料“也推動了中國法律的現代化”得出推動中國法律近代化;從對中國政治民主角度分析,得出推進中國政治民主化;據材料“先進的中國人認為法律有利于活躍人們的思想、開闊視野”得出有利于促進思想解放;從其影響程度分析,得出影響有限。
(3)本題考查對法律的認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從法律的本質分析,得出法律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從法律的作用分析,得出法律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身安全與利益;從主權國家的角度分析,得出主權國家是制定、維護法律的前提;從國家治理角度分析,得出法治建設是國家治理的重要課題;從社會主義的法律特征分析,得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護人民的利益。18.【答案】(1)特點:禮法結合。(特點描述準確給分,其它描述酌情給分。)秦朝時期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法律的編纂,但是秦朝法律過于嚴苛,激化了社會矛盾;漢朝建立以后繼承了秦朝的法律,漢武帝以后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主流思想,儒家知識分子以經注律;魏晉時期用儒家思想來解釋法律,律令進一步儒家化;唐朝時期頒布《唐律疏議》,成為禮法結合的典范,此后,歷代王朝多以此為藍本制定法律。(秦、漢、魏晉,唐朝答出《唐律疏議》給分,成為后世藍本給分(或者禮法結合的典范);(2)特點:西方法律文化以權利為基礎(注重對個人權利的維護);以私法為中心(民法和商法發達)。原因:羅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淵源;近代西方思想解放運動宣傳自由平等,強調個人權利、保護私有財產等;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推動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解析】(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秦漢至隋唐(中國)。特點:根據材料“治理國家,不能一味地嚴刑峻法,以‘殺’去殺,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必須以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及“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可知,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是禮法結合。形成過程:秦朝時期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法律的編纂,但法律過于嚴苛,激化了社會矛盾;根據所學知識,漢朝建立后繼承秦律,漢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主流,儒家知識分子以經注律;魏晉時期用儒家思想解釋法律,律令進一步儒家化;唐朝頒布《唐律疏議》,成為禮法結合的典范,后世王朝多以此為藍本制定法律,至此禮法結合的法律特點逐步形成。(2)本題是特點題、原因題,時空是:古代希臘、羅馬及近代歐洲。特點:根據材料“西方法律文化觀念主要以權利為軸心”可知,西方法律文化以權利為基礎,注重對個人權利的維護;從“西方法律文化傳統上是一種私法文化,私法文化是一種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體系,其主要標志是民法和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端護膚直播帶貨行業跨境出海項目商業計劃書
- 高空作業與檢修機器人行業跨境出海項目商業計劃書
- 高科技冷凍溶脂技術行業跨境出海項目商業計劃書
- 高蛋白海鱸魚罐頭行業跨境出海項目商業計劃書
- 環保塑料打包帶生產線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農家竹編扇子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高精度血壓監測設備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項目商業計劃書
- 耐沖擊塑料安全護欄型材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農業信息化能力提升個人發展計劃
- 面向法律文書的案件分類和刑期預測模型研究
- 衛生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
- 中央空調改造項目施工方案
- 2025年巴中發展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年產10萬噸高鹽稀態發酵醬油車間設計
- 2024-2030年中國對苯二甲酸工業市場發展前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 《護理心理學》試題及參考答案(四)
- 社區食堂租賃合同樣本
- DB52T 1657-2022 磷石膏模盒通 用技術要求
- 2024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真題及答案
- 2024年居間合作備忘錄:雙方協商達成
- 廚房食材驗收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