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態系統微專題重點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態系統微專題重點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態系統微專題重點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態系統微專題重點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態系統微專題重點突破四浙科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7微專題重點突破(四)一、能量傳遞效率的“定值”計算例1某生態系統中存在如下圖所示的食物網,如將C的食物比例由A∶B=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系統能承載C的數量是原來的()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答案A解析由于生產者沒有變更,所以流向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也沒有變更。設C原來的能量為a,則須要A供應的能量為1/2a÷10%÷10%+1/2a÷10%=55a;變更食物比例后的C的能量設為b,則須要A供應的能量為2/3b÷10%+1/3b÷10%÷10%=40b。依據題意可知:55a=40b,即:b/a=1.375。方法技巧(1)已確定養分級間能量傳遞效率的,需按詳細數值計算。例如,在食物鏈A→B→C→D中,能量傳遞效率分別為a%、b%、c%,若A的能量為M,則D獲得的能量為M×a%×b%×c%。(2)假如在食物網中,某一個養分級同時從上一個養分級的多種生物獲得能量,且各途徑所獲得的生物量比例確定,則依據各單獨的食物鏈分別進行計算后再合并。變式1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養分結構(各養分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請據圖回答:(1)若草固定的總能量為6.8×109kJ,食草昆蟲和鼠同化的總能量是1.3×108kJ,則人能獲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kJ。(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eq\f(1,4)調整到eq\f(3,4),從理論上分析,變更取食比例后蛇體重增加1kg,人能比原來多增重________kg。答案(1)5.5×107(2)4.5解析(1)人獲得的能量為:(6.8×109-1.3×108÷10%)×(10%)2=5.5×107(kJ)。(2)變更前:蛇體重增加1kg,消耗草eq\f(3,4)÷(10%)3+eq\f(1,4)÷(10%)2=775(kg);變更后,蛇體重增加1kg,消耗草eq\f(1,4)÷(10%)3+eq\f(3,4)÷(10%)2=325(kg),所以變更后與變更前相比節余的450kg草可流向人。故人比原來增重了450×10%×10%=4.5(kg)。二、食物網中生物數量變更分析例2如圖所示為食物網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在該食物網中共有5條食物鏈B.在該食物網中,H處于三個不同的養分級C.若B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則該種群的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明顯變大D.在該食物網中,假如C種群的數量下降10%,則H的數量短期內不會發生明顯變更答案C解析在這個食物網中,從生產者到最高養分級的消費者,不重復的食物鏈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5條;在該食物網的5條食物鏈中,H分別處于第三(鏈①中)、第四(鏈②、④中)和第五(鏈③、⑤中)個養分級;若B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而不會有明顯變更;在該食物網中,若C種群的數量下降,則可由同一養分級的其他生物(B或E)來彌補,H的數量短期內不會發生明顯變更。方法技巧食物鏈(網)中各養分級生物數量變動狀況分析(1)若處于食物鏈中第一養分級的生物(生產者)數量削減,整個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都會削減,簡潔記為:“一級生物若削減,其他生物跟著跑。”(2)“天敵”一方削減,短時間內被捕食者數量會增加,但從長時間來看,會先增加后削減,最終趨于穩定,簡潔記為:“假如天敵患了病,先增后減再穩定”。(3)若處于中間養分級的生物數量削減,則這種生物數量的變更視詳細食物鏈而定:“中間生物被捕殺,不同狀況要分家”。大體遵循如下思路:①生產者數量相對穩定原則,即消費者某一種群數量發生變更時,一般不考慮生產者數量的增加或削減。②最高養分級的生物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原則,即當處于最高養分級的生物種群的食物有多種來源時,若其中一條食物鏈中某種生物削減,該種群的數量不會發生較大變更。③在食物網中,當某種生物因某種緣由而數量削減時,對另一種生物數量的影響,沿不同的食物鏈分析結果不同時,應以中間環節少的為分析依據。變式2如圖是某池塘生態系統中的兩條食物鏈,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A.處于第三個養分級的生物只有花鰱B.白鰱與水蚤的關系是競爭C.大量捕撈花鰱后,短期內白鰱的種群數量將增多D.大量捕撈白鰱后,短期內水蚤的種群數量將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題圖可知,處于第三個養分級的生物有花鰱和烏魚,A錯誤;白鰱與水蚤都以綠藻為食,二者之間屬于競爭關系,B正確;大量捕撈花鰱后,烏魚要多捕食白鰱,同時水蚤會因失去天敵而數量上升,其取食的綠藻增多,這樣白鰱的食物就會削減,短期內白鰱的種群數量將下降,C錯誤;大量捕撈白鰱后,一方面水蚤的食物綠藻會增多,另一方面烏魚會多捕食花鰱,水蚤的天敵會削減,這樣水蚤的種群數量將增多,D錯誤。三、拼圖法分析某養分級能量的流向例3(2024·金華二診)某同學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流淌圖解(其中W1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個養分級到其次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A1+B1+C1+D1)×100%C.流入一級消費者的能量為(A2+B2+C2)D.圖解表明能量流淌的特點是單向流淌、逐級遞減答案C解析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D1),A1被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養分級的能量,A正確;由第一個養分級到其次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A1+B1+C1+D1)×100%=D1/W1×100%,B正確;流入一級消費者的能量為D1=A2+B2+C2+D2,C錯誤;圖解表明能量流淌的特點是單向流淌、逐級遞減,D正確。方法技巧拼圖法分析能量流向輸入第一個養分級的能量(W1),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生產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則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現存植物體的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養分級的D1。變式3下表是某養分級昆蟲攝食植物后能量流淌的狀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項目昆蟲攝食量昆蟲糞便量昆蟲呼吸消耗量昆蟲貯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昆蟲同化的能量中約有35%用于其生長、發育和繁殖B.昆蟲糞便量屬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昆蟲貯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屬于未利用的能量D.昆蟲的前一養分級的能量約為2000kJ答案C解析昆蟲的同化量=攝入量-糞便中所含能量,即410-210=200(kJ),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為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200-130=70(kJ),所占比例為70÷200×100%=35%,A項正確;昆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植物中的能量,最終流向分解者,B項正確;昆蟲貯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是昆蟲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C項錯誤;依據能量傳遞效率,昆蟲的前一個養分級的能量約為200÷10%=2000(kJ),D項正確。四、關系圖法分析某養分級的能量流向例4如圖所示是麻風樹林中兩個養分級的能量流淌圖解,已知麻風樹的總能量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從麻風樹輸入下一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a′/aB.c是其次個養分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C.d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該圖解中不包括非生物成分答案A解析由題干中的信息可知,該圖只包括兩個養分級,麻風樹是第一個養分級,則a′只能代表其次個養分級的攝入量,b代表其次個養分級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是指其次個養分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則是其次個養分級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則從麻風樹輸入下一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b/a×100%;該圖解中包括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不包括非生物成分。方法技巧能量流淌模型分析(1)長期來看,流入某一養分級的肯定量的能量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的去路有三條:a.自身呼吸散失;b.流入下一養分級(最高養分級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圖所示)。(2)在短期內,流入某一養分級的肯定量的能量在肯定時間內的去路有四條:a.自身呼吸散失;b.流入下一養分級(最高養分級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養分級和分解者利用(如圖所示)。變式4(選考)下圖甲為某湖泊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簡圖,其中Ⅰ、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養分級,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圖乙表示能量流經該生態系統某一養分級的變更示意圖,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請據圖回答:(1)圖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內部能量流淌的載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狀況下,位于養分級Ⅳ的生物個體數量一般遠遠少于Ⅲ,主要緣由是能量在各養分級之間的傳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2)圖乙中,若A表示圖甲中養分級Ⅱ所攝入的全部能量,則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圖甲中養分級Ⅰ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y,則該生態系統養分級Ⅰ、Ⅱ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圖中所給字母的表達式表示)。(3)圖乙中有兩處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徑,其中E處散失的能量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實現的。(4)若圖甲中養分級Ⅰ、Ⅱ、Ⅲ各只有一種生物甲、乙、丙,構成食物關系如圖。若甲能量的1/4干脆供應應丙,則要使丙能量增加8kJ,須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保留小數點后一位)。答案(1)太陽能(或生產者同化固定的能量)熱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熱能)有機物單向流淌、逐級遞減(2)Ⅱ所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4)246.2解析(1)依據生態系統的能量流淌可推斷圖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別為太陽能和熱能,能量流淌的載體是有機物,由于能量流淌有單向流淌、逐級遞減的特點,所以高養分級生物獲得的能量少,一般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個體數量也少。(2)圖乙中B表示Ⅱ所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圖中養分級Ⅱ同化的能量值為b,因而Ⅰ、Ⅱ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b/y×100%。(3)圖乙中E處的能量散失是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實現的。(4)若甲能量的1/4干脆供應應丙,則甲3/4的能量通過乙供應應丙,依據能量10%的傳遞效率進行計算可得結果。1.(2024·浙江麗水中學月考)高殘留有機氯農藥甲、乙可在人及動物的脂肪組織內蓄積。某湖泊生態系統農藥殘留量監測結果顯示,水體中農藥甲、乙含量分別為0.3μg/kg、0.1μg/kg,水生生物體中農藥含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4條食物鏈B.烏魚體內的農藥均來自銅綠方田螺C.農藥殘留量隨養分級上升而增加D.與水體相比,農藥甲在烏魚體內蓄積的倍數大于農藥乙答案C解析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5條食物鏈,即茨藻→大型蚤→鯽魚→烏魚,茨藻→鯽魚→烏魚,茨藻→大型蚤→銅綠方田螺→烏魚,苴草→銅綠方田螺→烏魚,苴草→鯽魚→烏魚,A錯誤;烏魚的食物來源有銅綠方田螺和鯽魚,故烏魚體內的農藥來自銅綠方田螺和鯽魚,B錯誤;農藥在食物鏈中具有生物放大現象,即養分級越高,農藥殘留量就越大,C正確;與水體相比,農藥甲在烏魚體內蓄積的倍數為110÷0.3≈366.7,而農藥乙在烏魚體內蓄積的倍數為124.4÷0.1=1244,D錯誤。2.如圖為某生態系統能量流淌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kg,則須要消耗A約42kgC.B養分級的個體數量肯定多于C的個體數量D.B的數量越多,C獲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解析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A錯誤;由圖可知,從A到B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q\f(200,175+875+200)×100%=16%,從B到C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q\f(30,200)×100%=15%,由此計算出C增加1kg,須要消耗A大約42kg,B正確;B養分級的生物個體數量不肯定多于C的個體數量,C錯誤;一般狀況下,B的數量越多,則B所含的能量越多,那么C獲得的能量也越多,D錯誤。3.調查某生態系統兩個養分級之間的能量流淌關系,結果如下圖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數值。若傳遞效率為10%,則以下關系式正確的是()A.c=0.1(a+b+d+e) B.b=a+d+eC.c=0.1d D.c=0.1b答案D解析由于能量傳遞效率是10%,因此c=b-a-d-e=0.1b,故選D。4.(2024·杭州期末)下圖為某人工魚塘食物網及其能量傳遞示意圖(圖中數字為能量數值,單位是J·m-2·a-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食物網中的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B.該食物網中的最高養分級為第六個養分級C.該食物網中第一到其次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5%D.太陽魚細胞呼吸消耗的能量為1357J·m-2·a-1答案C解析該食物網中的生物只含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分解者,所以不能與無機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A錯誤;該食物網中最高養分級為第五個養分級,B錯誤;該食物網中第一到其次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780+4200)÷31920×100%=25%,C正確;太陽魚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個養分級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圖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個養分級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錯誤。5.(2024·東陽中學檢測)圖中a、b、c、d表示某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箭頭表示各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a和c所包含的全部種群構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肯定是原核生物D.b的含量增加將減緩溫室效應答案C解析已經知道a、b、c、d表示某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依據箭頭的指向可以確定:a為生產者,b為非生物環境。生物群落包括生產者a、消費者c、分解者d;依據能量流淌特點,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大;d一般是細菌和真菌,其中真菌是真核生物;b的含量增加只會加重溫室效應而不會減緩溫室效應。6.在某生態系統中,假設有如下兩條主要的食物鏈,假如有人大量捕獲蛙,短期內對這個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 B.水稻蟲害嚴峻C.蛇的數量快速增加 D.鼠的數量快速增加答案B7.(2024·浙江“七彩陽光”聯盟)某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部分示意圖如下圖所示;不同養分級的同化能量與能量安排如下表所示。養分級同化能量能量安排[單位:cal/(cm2·a)]呼吸X分解者未利用生產者96.362.812.5293植食性動物18.812.62.129.3肉食性動物7.5/微量5請回答:(1)從生態系統成分的角度看,上圖中還缺少______________等成分。(2)上圖中A、D、C間的“→”除表示捕食關系外,還可代表能量流淌和_____________的通道。請畫出上圖中碳循環缺少的過程_____________(用字母、文字和箭頭表示)。(3)上圖中D糞便中的能量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傳遞給C。(4)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_。依據表中數據關系分析,從第一個養分級到其次個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氣候、能源(2)物質移動A→CO2(3)不能(4)流入下一養分級13.51.(2024·浙江麗水中學月考)下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據圖分析正確的是()A.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B.其中的一級消費者只有植食性鳥C.處于第三個養分級的生物有3種D.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該圖上只體現了2種答案D解析該食物網由5條食物鏈組成,分別是草→植食性鳥→鷹,草→食草昆蟲→食蟲鳥,草→食草昆蟲→蜘蛛→食蟲鳥,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蛇→鷹,A項錯誤;一級消費者包括植食性鳥、食草昆蟲,B項錯誤;處于第三個養分級的生物有鷹、食蟲鳥、蜘蛛、青蛙4種,C項錯誤;食物網中只體現了生產者和消費者,D項正確。2.(2024·杭州十四中高二檢測)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淌的描述,錯誤的是()A.食物鏈和食物網是能量流淌的渠道B.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養分級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來自各養分級生物所貯存的能量D.食物鏈越短,可供給的消費者越多答案B3.(選考)(2024·紹興一中檢測)在生態系統中,養分級越高的生物獲得的總能量越少。下列說明錯誤的是()A.各養分級中總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養分級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C.生物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頂層的生物數量少,所以須要能量少答案D解析各養分級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養分級,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淌具有單向流淌、逐級遞減的特點,A、B、C項均正確;能量金字塔頂層的生物因為處于最高養分級,因而獲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滿意太多數量的個體所需,D項錯誤。4.(2024·浙江安吉上墅私立中學期中)如圖為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b能實現光能→化學能的轉化B.由b→c→d的能量傳遞效率是變更的C.b、e是實現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溝通的關鍵環節D.b、c、d被e食用而處于其次、三、四個養分級答案D解析分析題圖可知b為生產者,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實現了光能→化學能的轉化,A正確;相鄰兩個養分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一般約為10%,但并不是恒定不變的,因此b→c→d的能量傳遞效率是變更的,B正確;b為生產者,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同時儲存能量,而e為分解者,能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并釋放能量,因此b、e是實現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溝通的關鍵環節,C正確;e為分解者,不參加食物鏈的組成,D錯誤。5.(2024·衢州高二檢測)下列有關新型農業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生態系統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B.該生態系統提高了各養分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C.建立該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D.該生態系統中,屬于其次個養分級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答案C解析該新型農業生態系統實現了廢物資源化,使物質實現了良性循環,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能量無法循環。中間許多環節并非捕食關系,所以并未提高能量傳遞效率,故家畜可算為其次個養分級,但蚯蚓是分解者,不是其次個養分級。6.假如一個人的食物中有1/2來自綠色植物、1/4來自小型肉食動物、1/4來自羊肉,假如能量傳遞效率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體重,需消耗植物()A.10千克B.5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答案D解析依據題意可以寫出三條食物鏈: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鏈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植物0.5÷10%=5(千克);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鏈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植物0.25÷10%÷10%=25(千克);③植物→植食動物→小型肉食動物→人,在此食物鏈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植物0.25÷10%÷10%÷10%=250(千克)。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需消耗植物280千克。7.(2024·寧波一中期末)圖1表示生態系統中各成分之間的聯系,圖2為肯定時間內某一生態系統中的幾個種群的數量變更曲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1中能構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圖2中的乙相當于圖1中的EB.種群丙在a、b、d、e四個時期中種群密度最大的是a時期C.圖1中流入D的總能量小于F獲得的總能量D.某地區因環境污染造成E中出現部分白化苗,F、D的數量也都將削減答案A解析圖1中A是非生物的成分,B、D、F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E是生產者,所以能構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圖2中的植物相當于圖1中的E,故A錯誤;種群丙在a點時數量最多,所以種群密度最大的是a時期,故B正確;圖1中F獲得的總能量只有約10%流入D,故C正確;E中出現部分白化苗后數量削減,F因缺少食物而數量降低,D也隨之削減,故D正確。8.(選考)(2024·溫州十校聯考)如圖所示,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表述正確的是()A.若圖中a、b、c依次表示同一個種群中老、中、幼年齡段個體數量,則此種群為增長型種群B.若a、b、c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個養分級,則a、b、c構成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C.若a、b、c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個種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鏈,那么a、b、c不肯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個養分級,則b、c中不會出現同一生物種群答案C解析幼年個體數量多,老年個體數量少的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錯誤;若a、b、c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個養分級,則其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而生物群落中還有分解者,B錯誤;若a、b、c為某生態系統中的三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三個相鄰養分級的能量關系符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養分級中不只有一個種群,故三個種群間不肯定符合能量金字塔,C正確;在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可以占據多個養分級,即不同的養分級中可能出現同一種生物,D錯誤。9.(2024·湖州一中高二檢測)如圖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淌圖解部分示意圖,①②③④各代表肯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A.①表示流經生態系統內部的總能量B.二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其次個養分級遺體殘骸中蘊含的能量D.一般狀況下,③+④之和約為②的10%答案B解析生產者的同化量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①是一級消費者的同化量;二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來自一級消費者,屬于一級消費者同化量的一部分;二級消費者是第三個養分級,④是其遺體殘骸中蘊含的能量;一般狀況下,兩個養分級之間的同化量之比是能量傳遞效率,③/②約為10%。10.下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能量流淌圖解,①~④表示相關過程能量流淌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B.分解者獲得的能量最少C.圖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傳遞效率D.③和④分別屬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應當是草同化的總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總能量;圖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總能量,則②/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傳遞效率;兔子糞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屬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1.某生態系統中含有鹿、蛇、貓頭鷹、草、兔、鼠等生物,能使貓頭鷹增多的條件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削減B.鹿削減、蛇增多、鼠削減C.兔削減、草削減、鼠削減D.蛇削減、草增多、鹿削減答案D解析貓頭鷹數量增多的條件是流入貓頭鷹體內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網中蛇削減,削減了與貓頭鷹的競爭,對增加貓頭鷹的數量是有利的;鹿削減,草增多,鼠和兔也增多,這對貓頭鷹數量的增多是有利的。12.我國諺語中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了食物鏈的原理。若將鷹遷入蟬、螳螂和黃雀所在的樹林中,鷹將捕食黃雀并棲息于林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蟬為一級消費者,屬于其次個養分級B.鷹的遷入降低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C.鷹的遷入增加了該樹林中蟬及其天敵的數量D.樹林中的食物鏈以腐食食物鏈為主答案C解析蟬吃植物,是其次個養分級,屬于一級消費者,A正確;鷹的遷入使食物鏈養分級增加,能量損耗增加,能量利用率降低,B正確;鷹捕食黃雀并棲息于林中,使螳螂數量增多,導致蟬的數量削減,C錯誤;樹林中的食物鏈以腐食食物鏈為主,D正確。13.如圖甲表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錐體圖,P為生產者,Q1為一級消費者,Q2為二級消費者。現對圖中的各養分級所含有的能量進行分類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確的是(注:圖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來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b+c+d+e為本年度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B.c1表示一級消費者中被二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產者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D.一級消費者產生的糞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c、c1分別是生產者流入一級消費者、一級消費者流入二級消費者的能量,即一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b+c+d+e為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即本年度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b和d(b1和d1、b2和d2)之一可代表糞便、遺體殘骸等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一級消費者產生的糞便中所含的能量屬于生產者同化的能量,應包含在b或d中。14.回答有關生物與環境的問題:某棄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鏈由植物→田鼠→鼬構成,生態學家對此食物鏈能量流淌進行了探討,結果如表,單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太陽能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_______演替的結果。(2)若要調查田鼠的種群密度,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50只田鼠,其次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0只,則該種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標記的田鼠更易被鼬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___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3)沿“植物→田鼠→鼬”逐級遞減的能量主要是通過______________作用離開生態系統,能量從田鼠到鼬的傳遞效率是____________(傳遞效率按10%計算)。(4)田鼠和鼬都是恒溫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數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答案(1)次生(2)75偏大(3)呼吸3%(4)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熱能解析(1)此棄置耕地原來是有肯定的生命基礎的,所以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結果。(2)依據題意已知,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50只田鼠,其次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0只,則該種群密度是50×30÷10÷2=75(只/hm2)。若標記的田鼠更易被鼬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大。(3)能量逐級遞減主要是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田鼠同化量是7.5×108J/(hm2·a),鼬的同化量是2.25×107J/(hm2·a),所以能量從田鼠到鼬的傳遞效率是(2.25×107)÷(7.5×108)=3%。(4)田鼠和鼬都是恒溫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大多數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15.下表是某池塘生態系統內一個食物網中6個種群有機物同化量的相對值,其中是生產者的只有A。據表回答下列問題:種群ABCDEF有機物同化量相對值500039011029215(1)該池塘中全部的生物構成一個____________。(2)若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食物網最多有______條食物鏈。(3)假如池塘受到了農藥污染,則位于食物鏈頂位的物種受害最嚴峻,該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4)假如向該池塘引入以F為專一食物的水生動物,A、B、C、D、E5個種群中密度首先下降的是____________。答案(1)生物群落(或群落)(2)4(3)生物放大(4)B、C解析(1)池塘中全部的生物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