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1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2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3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4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1.承包制深得企業擁護,企業與國家的關系變得十分簡單,僅是一個交租的關系,國企成為租賃工廠。據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到1986年底,預算內工業企業的承包比例已達78%,大中型企業已達80%。企業承包制A.明確了國企改革的方向B.推動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C.拓展了市場經濟的空間D.增加了私營工商業的比重2.如表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講話。這些講話旨在(

講話出處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鄧小平文選》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鄧小平文選》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A.構建和市場經濟相統一的政治體制 B.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C.認真維護公民在社會中的基本權利 D.建立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基礎3.1982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這一變化A.體現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成功B.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C.實現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D.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對立的觀念4.上海是中國重要的城市。下列歷史事件與上海相關的有①中國近代最早航運企業在此創辦②陳獨秀在此創辦《青年雜志》③中國共產黨在此成立④上海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在中國企業史上,1984年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馳騁一時的公司(如海爾、聯想、健力寶)均誕生于這一年。下列各項中,與此直接相關的是A.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B.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C.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試驗證信衛星D.討論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6.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這三個創業高潮點的動因分別是A.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中國加入世貿組織B.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思想D.開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確立黨的基本路線、完成經濟體制改革目標7.1985年3月10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所規定的進口稅率,其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發展新技術需進口的新材料、新技術產品、信息傳輸設備和與改善人民生活相關的餐料、物品、食品等55%的稅目降低了進口稅率。此次關稅改革A.標志著我國關稅制度現代化的起步 B.是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需要C.使我國建立起獨立自主的關稅制度 D.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8.觀察下圖,你如果想在廠房里掛上一條標語,最符合當時社會現實的是()20世紀80年代初,合肥無線電二廠電視機生產線A.“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B.“努力生產,為‘革命’加油”C.“提高質量,搶占市場” D.“一定要完成生產計劃”9.1984年,珠江三角洲被劃為沿海經濟開發區。它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起的作用有()①是中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橋梁和窗口、出口創匯的基地②有助于吸收國外資金和學習先進技術③更好地借鑒國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④擺脫周邊落后縣市的制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1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A.政治建設B.經濟建設C.文化建設D.階級斗爭11.在20世紀50到70年代,義和團運動被作為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革命性運動來敘述。1980年,《歷史研究》發表《封建蒙昧主義與義和團運動》一文,此后的歷史敘述中,“義和團”就常與“蒙昧”“排外”聯系在一起。這一變化反映了(

)A.改革開放的時代需要 B.革命史觀影響歷史敘述C.雙百方針的逐步實施 D.左的思想仍然束縛頭腦12.1991—1995年全國個體經濟發展情況統計表年份戶數/萬戶從業人數/萬人注冊資金/億元產值/億元營業額/億元商品零售額/億元199114172258488782179815261992153424686019262239186119931767293980513873309271019942187377613191638612342111995252846141813279189735355據表可知,這一時期我國(

)A.社會經濟結構日益完善 B.非公有制經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C.計劃管理調控成效突出 D.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13.一位西方歷史學者指出:“(20世紀)70年代即將結束時,農民的情況發生了突然而富有戲劇性的變化.一旦鄧小平鞏固了他對政治聯盟的控制,他的政權就開始發布農業非集體化的命令。”這里‘農業非集體化”的命令A.開啟農村大范圍人民公社化運動 B.促成農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立C.推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實現土地歸農民所有的良好愿望14.流行詞語往往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下列流行語與時代對應正確的是A.義務教育、希望工程——改革開放時期B.放衛星、趕英超美——“文革”時期C.上山下鄉、樣板戲——新中國成立初期D.經濟特區、互聯網——“大躍進”時期15.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開啟這一歷史征程的是(

)A.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D.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16.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會主義社會并不要求純而又純、絕對公平,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是發展得太多了,而是還很不夠。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A.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B.逐步突破傳統經濟制度的束縛C.縮小了全民所有制經濟規模D.開始承認了非公有制的合法性17.有學者運用獻計量的方法研究我國國企改革的熱點變遷及其階段性特征。其中一個階段的兩個高頻詞匯是“兩權分離”“承包經營責任制”。這折射出這一階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A.增強國有企業活力 B.建立市場經濟體制C.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D.推行現代企業制度18.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改革計劃體制,首先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因此,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律、發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統一的,把它們對立起來是錯誤的。”對以上決定認識正確的是A.探索克服計劃經濟弊病的途徑B.實行政企分開以增強企業活力C.對外開放,創辦沿海經濟特區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有學者說:“毛及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模的勞力動員,以實現農業奇跡;鄧及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這說明二人的農業政策A.賦予農民的經營方式不同B.符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C.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D.取得農業成就的手段相同20.據統計,1990年與1978年相比,我國國民生產總產值已達17686億元,增長1.74倍(1980至1990年間,年均增長9%);工業總產值增長2.89倍。上述變化主要是由于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C.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地解放 D.全面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戶籍管理在1958年以前是基本自由遷徙期,農村戶口可以因城鎮招工和投親靠友遷徙為城鎮戶口。1956年建設高潮來臨后,各企業單位普遍從農民中大量招收職工進城。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戶口登記條例》,規定:“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準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材料二1983年,公安部開始進行居民身份證的辦理工作,并在北京等地試點。1985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1986年,公安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凡年滿16歲、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了常住戶口的公民,都應該申領身份證。身份證的種類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臨時身份證》兩種,每種又有三種式樣,即普通居民身份證、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居民身份證和經濟特區的居民身份證。——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1949-2019)》(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1956年大量農民進城和1958年《戶口登記條例》出臺的原因,并分析《戶口登記條例》實施的影響。(2)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身份證管理的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新中國人口管理方面的變化趨勢,并談談你的認識。22.【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轉折關頭,列寧及時指示“要立刻把列車引到另一條軌道上去。”材料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大事記年代主要內容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79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并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1980中共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肯定了包產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觀點。1983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19845月,中共中央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等14個港口城市,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5當年起,相繼在長江、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發區。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2001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另一條軌道”的主要含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特點。(3)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一些詞語出現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