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情景默寫復習資料(學生用)
高中
一、《勸學》
1、《勸學》善用比喻和對比說理,為了強調學習時用心專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
蚓為例從正面設喻后,緊接著從反面寫道“,,
2、荀子《勸學》中“,"兩句拿"思”與“學”
進行對比,強調了“學”的重要意義。
3、《勸學》中在介紹蚯蚓的身體特點之后,緊接著說到蚯蚓的表現及原因的三句是
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而荀子《勸學》中則說:“,。”
5、《勸學》中舉例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終日彈精竭慮思考,卻
“",踮起腳極目遠望,也“
6>《勸學》中認為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句是
7、荀子《勸學》中為了說明君子善于借助外物,先分析了見者遠,聞者彰的原因,接著以
車馬代步為喻,說道:“,,。”
8、《勸學》中先設兩個比喻,說明學習要注意積累,然后引出觀點”,
,",指出人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具備圣人的思想。
9、荀子的《勸學》一文中,用來與“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進行對比論證的句子是:
10、荀子在《勸學》中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卻能“,一
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11、“,”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
“用心一”和螃蟹雖有六跪而二螯,然“,"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
12、荀子《勸學》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
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的君子,就要
“",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13、荀子《勸學》中“,”兩句以良馬設喻,來說明學習
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積累。
14、《勸學》中與《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觀點一致的句子
是:,。
15、《勸學》中體現君子涉獵廣泛而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句子
是,o
16、荀子在《勸學》中用“”來強調君子要自我砥礪保持銳氣,用
“,”來強調君子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來提升
1
自己。
17、《勸學》中“,,",闡明了借助船只要比
不借助船只渡水能力大。
18、成語“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集腋成裘”等闡明了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
的道理。荀子在《勸學》中勸人為善的句子是,,。
19、荀子在《勸學》中以雕刻為喻,從正面說明學習上堅持不懈的重要意義的句子是
20、在《勸學》中,荀子以合乎墨線的直木為例,說明事物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可以改
變原來狀態的句子是“,,”。
21、后人常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來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一熟語出自《勸學》中的
22、荀子《勸學》中與王之渙《登鸛雀樓》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意思相
近的句子是:“,
23,荀子《勸學》中以“劣馬”為例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24、荀子《勸學》中,與當代人終身學習的理念相似的一句是:o
25、《勸學》中,作者用木材經墨線比量而取直和金屬制作的刀劍經磨礪而變鋒利來設喻,
引出了“,”的結論。
26、《勸學》中,「'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罐的洞穴的原因。
27、荀子在《勸學》中,“,",通過“木”與“金”的變
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28、荀子《勸學》開篇就提出了“”這一中心論點。后面又以雕刻為喻論
述了學習要持之以恒,認為刻幾下就停下來,那么“",若能不停地刻下
去,則_
29.《勸學》中通過對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一個結論:
30、在荀子的《勸學》中,“,”兩句表明,只要肯下功夫,
堅持不懈,連堅硬的金石都可以雕刻。
31、“”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
一般人,是因為“一。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
32、荀子在《勸學》中說將直木烤成符合圓規的曲度,“",也不能夠再
使其恢復原狀的原因是“",告誡我們只有經過學習才能增長知識、鍛煉
才干。
33、荀子在《勸學》中從陸路、水路兩個方面說明了君子借助外物的重要性,其中
",,"三句是從陸路角度說的。
34、荀子在《勸學》中,為了證明“學不可以己”的道理,運用了“,
兩個喻證,從而論證了人必須經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
的境界。
2
35、荀子在《勸學》中用風助聲勢來作比喻,表明應該善于利用外物輔助的句子是
36、荀子《勸學》中用“"一句指出君子智慧明達、言行無過的原
因。
37、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學習必須重視積累,并從反面打比方說:,
38、《勸學》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沒有鋒利的爪牙也無“”,
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后者雖有"",卻“”,
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
二、《逍遙游》
1.《逍遙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
的一杯水,無法浮起一個杯子一樣。
2.莊子《逍遙游》中當看到大鵬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后,蜩與學鳩通過形
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
3.毛澤東”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
九萬里”化用了《逍遙游》中的“,”兩句。
4.《逍遙游》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說明
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5.在《逍遙游》中,莊周引用《齊諧》中描寫大鵬憑借六月息騰飛而起的闊大景象的句
子是:“,"。
6.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并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
7.莊子《逍遙游》中,,"三
句描寫了大鵬在九萬里高空毫無阻礙地向南飛行的狀態。
8.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墨西哥時,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了題為“促進共同發展,共創美好未
來”的演講。習近平強調,莊子說過“,"(《逍
遙游》)只有讓中墨兩國人民的友情匯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載起中墨兩國友好合作的大
船。
9.莊子在《逍遙游》一文中,為了突出鵬鳥的形象,將夸張用到了極致:
10.《逍遙游》一文,善用對比手法,充滿思辨精神。比如同樣一杯水,小草與杯子置于
其上結果截然不同:",,,
11.《逍遙游》中“,兩句,意思是說大鵬要
高飛萬里,必須借助強大的風負載其巨大的翅膀。
12.《逍遙游》中,莊子用出行備糧的例子來反駁蜩與學鳩對鵬鳥的嘲笑,其中
",,”用來說明小事“所待”甚小。
13.莊子在《逍遙游》中提到的《齊諧》中說,鰥鵬奮飛時“,”,
3
但它也并不逍遙,因為“”,依然有所待。
14.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到蜩與學鳩起飛后只能"",飛得不高便落到地
上,所以它們才不解地詰問大鵬“”?
15.《逍遙游》中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寫鵬鳥在奮力飛行時翅膀的樣子的句子是:
16.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到出行準備糧食的三種情形,到近郊去的人,“”,
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到千里外的人,”。
17.在《逍遙游》中,莊子用水、風作類比后推出大鵬要展翅高飛也須要有力依憑的句子
是“,。
18.《逍遙游》中用“,”兩句寫到了蜩與學鳩的自我滿足
并對大鵬不以為然的態度。
19.《逍遙游》中對大鵬徙于南冥高飛升進行描寫的句子是“"o
20.《逍遙游》中寫“棘回答湯的提問”時,描寫大鵬南飛的壯觀景象的句子
是:,,o
21.莊子《逍遙游》中斥^嘲笑鵬鳥,自我夸耀說
“,,",也是飛翔的極限了。
22.莊子在《逍遙游》中以“,”兩個例子來
說明“小年”之小,生命之短。
23.《逍遙游》中以八千年為一季的大椿為例,闡述何為“大年”,隨后以八百歲的長壽
老人和一般人相比來闡述大小之辯的詩句是:“,,
24.《逍遙游》中,上承對蜩和蜩和學鳩嘲笑大鵬的敘寫,下啟對朝菌、寒蟬等的論說的句
子是,?
25.《逍遙游》論小年時,指出行的生命短暫得不足一月的句子是:一
26.《逍遙游》中作者寫斥需飛到最高點又回到地面的兩句詩是“,
27.《逍遙游》用了《列子》中的一個典故引出“小大之辯”,相關句子是:。
28.莊子《逍遙游》中虛構前人言行,以夏棘答商湯的形式對展翅翱翔凌摩霄漢的大鵬再
次進行了描寫?這時的大鵬“,”。
29.莊子在《逍遙游》中,借湯與棘的對話,連用兩個比喻句來描述大鵬鳥形體龐大,這
兩個比喻句是“,”。
30.《逍遙游》中在列舉完有關大知小知、大年小年的一系列事例后,針對它們為什么會
有如此大的區別,莊子總結了一句,這一句是“"。
31.《逍遙游》中的“"以昆蟲為例,說明小智慧不及大智慧,壽命
短的不及壽命長的。
32.《逍遙游》中宋榮子能夠做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
33.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后接著以現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
4
子分別是:,,,。
34.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一一“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并列的三類人的句子是:
35.《逍遙游》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改變自己的句子是
36.莊子在《逍遙游》中指出列子“御風而行”“猶有所待”之后,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
度,指出無所待狀態的三句是“,,
37.《逍遙游》中用“”來評價列子乘風遠行時的狀態。
38.莊子《逍遙游》中“,”兩句強調要有自
己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和態度左右。
39.莊子《逍遙游》一文中,用以表明列子要受環境、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依賴的句子是
40.《逍遙游》中,莊子認為宋榮子和列子雖有“未數數然也”的人生態度,但分別存在
“”和“”的不足,尚未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
境界。
41.莊子在《逍遙游》中指出,宋榮子之所以能夠任世人毀譽而不動心,認清物我的分際,
辨明榮辱的界限,是因為“,"。
42.莊子在《逍遙游》中所說的“,”,與范仲
淹在《岳陽樓記》中表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榮辱不驚心態,大致相當。
43.莊子《逍遙游》認為,要遨游無窮無盡的境域而無所依賴,除了要“”
外,還要““。
三、《師說》
1,韓愈《師說》中用","兩句,指明了士大夫之族恥于
從師的心理原因,也正是這種心理,使得從師學習的風尚難以恢復。
2、《師說》中,韓愈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明確表達他所說的老師不是指啟蒙教
師的句子“,,"。
3、韓愈在《師說》里認為當時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師、工匠等下層百姓,但
“",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4、韓愈的《師說》開篇提出中心論點,明確老師的職能后,又以
"三句從反論述從師的重要性。
5、韓愈在《師說》篇首即給“師者”的職能作用作出明確界定的一句
是o
6、《師說》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
7、《師說》中,韓愈在總結了從師無須分貴賤、論長幼后,提出了“,”
的擇師準則。
8、在《師說》中,韓愈以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實論證之后,得出師生關系是相對的結論,
5
并用",,”說明這種師生關系產生的原因。
9、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點出李蟠的文章愛
好,而“”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
10、韓愈在《師說》中通過“古之圣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相對比,得出
結論的句子是:",,
11、韓愈在《師說》中提出“圣人無常師”的觀點,并舉例說:
12、韓愈《師說》中,從職責上,把教師界定為“",而把那
些童子之師界定為“”。
13、韓愈《師說》中通過“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批判了“今之眾人”
","的態度。
14、韓愈在《師說》中提出“圣人無常師”的觀點后,接著運用“”
的事例加以論證。
15、韓愈在《師說》中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從師的態度進行對比,提出
“,”的質疑來批評不愿從師的士大夫。
16、韓愈在《師說》中用“,”兩句強調懂得道理有先
有后,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學習。
17、韓愈在《師說》中寫人們為子擇師而他們自己卻不從師,韓愈認為人們這樣做是
“",并不明智。
18、《師說》中韓愈認為對待學生不可求全責備,對待學生也不要鄙夷不屑,原因在于:
19、韓愈在《師說》中批評一些人愛自己的孩子就擇師而教而自己卻以從師為恥,緊接著
說“,,
20.《師說》中強調了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他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
21、韓愈《師說》中表述師生關系的句子“,
”與荀子在《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觀點是
一致的。
22、韓愈在《師說》的結尾部分提到了李蟠,也交代了文章寫作目的句子是:
23、韓愈《師說》中,在闡述了居于下層的人不以從師為恥后,緊接著以“,
,"三句闡述士大夫對從師的態度。
24、《師說》中,韓愈對只知道學習句讀,不知從師解決疑惑的現象給予了“,
______________”的評價。
25、正如韓愈《師說》中“”一句中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研
究的部分,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從師”。
26、韓愈在《師說》中揭示出士大夫恥于相師的原因。這些士大夫認為師生之間年齡和學
6
問都相近,如果從師,就會處于“,”的尷尬境地,所
以就產生了士大夫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相比“”的后果。
27、韓愈《師說》中,“"一句說明了作者寫作此文的直接原因。
28、韓愈在《師說》中用設問的方式指出不從師的危害,從而說明從師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29、韓愈在《師說》中說:從師與年紀無關,比自己年紀大的人,聞道本來在自己之先,
要以之為師;但是如果“,”呢?韓愈的回答依然
是“”。
30、韓愈《師說》中寫道,時人在從師學習的問題上,對其子和對自身有不同的態度,對
其子”":對自身,““。
31、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古之圣人“”;今
之眾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卻“"由此得出,從師態度不同,結果也大為不
同。
32、韓愈《師說》中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恥學于師”,并以孔子為例
論證“”,論述了“”的中心論點,闡明從師學道
的重要性。
33、在《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學習的現象發出兩句慨嘆:,
,其中,“久”字寫出了當時恥師現象已成陋習,“難”字寫
出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34、韓愈在《師說》中認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35、韓愈在《師說》中舉古人的話“”來論證
“圣人無常師”的觀點。
36、韓愈在《師說》中對“一,一,
”的現象,感嘆道“其可怪也歟!”
37、韓愈在《師說》中將圣明之人與今之眾人進行對比,認為圣明之人因為
“",所以更加圣明;今之眾人因為“",所以更加
愚笨。
38、韓愈《師說》中,寫“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談到誰是老師,誰是弟子,則大家共
同嘲笑;而廣大各行各業的人,即,不以相師為恥。
39、現實社會中,不尊師不虛心求教者常有之,對這樣妄自尊大、師心自用的人,我們可
以引用《師說》中“,”兩句來進行勸誠。
40、柳宗元曾感嘆:“舉世不師,故道益離。”韓愈在《師說》一文中也接連感嘆:“!
!!”質疑這種不愿從師學習想要人沒有
疑惑太難的社會風氣。
41、韓愈《師說》中“,,”
三句,從如果自己比對方年幼應該向對方學習的角度討論師道。
42、韓愈《師說》是一篇贈序,文中點出“贈序”這一文體特點的一句是
7
43、《師說》中論述的中心論點是:。
44、本文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的語句是:
45、《師說》中韓愈感慨從師的風尚沒有得到流傳的一句是:“!”
46、《師說》中韓愈在論述從師的標準時,“,"
兩句指出向他人請教是不需要顧及對方年齡的。
47、韓愈《師說》中的:“,”表達了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觀點。
四、《阿房宮賦》
1、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
2、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
置放在前,予人以鮮明的畫面的語句是:,。
3、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掠奪之上的,并且還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
樣的浪費掉的語句是,?
4、描寫秦始皇喜繁華奢侈,連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釘頭都比糧倉里的米粒還要多的兩句
是:,。
5、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o
6、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宮的繁華奢靡,其中把阿房宮所奏之樂與市井言語進行對比的句子
7H:,。
7、《阿房宮賦》用“,”兩個對偶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
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
8、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揭示
了寫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給統治者以諷喻。
9.杜牧《阿房宮賦》中寫阿房宮走廊曲折、屋檐高聳的句子是“,
10.在《阿房宮賦》中,杜牧通過“,”
兩句,提出了秦國如果愛惜六國的人才,就能世代為君,安享天下這一觀點。
1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一語一針見血地
指出,正是秦統治者自身的驕奢淫逸橫征暴斂才導致其政權的快速滅亡。
1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阿房宮宮室建筑的走勢狀態和結構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13.杜牧《阿房宮賦》描寫高聳的建筑不計其數的一句是“"。
14.杜牧《阿房宮賦》中“,,”具體描寫了秦人對珍
寶的態度,反映了秦朝統治者奢侈無度的狀況。
15.《阿房宮賦》中,作者認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愛紛奢的生活,可想而知“”,
而秦一方面“",另一方面卻使用浪費它如泥沙一樣。
1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警示后人應該以史為鑒,否則只會出現
8
“”的悲劇。
17.《阿房宮賦》用反面假設,說明秦王朝本可以“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的
句子是
18.《阿房宮賦》中",”寫出了人們置身宏偉壯觀的阿房宮
中,無法辨別地勢和方向的主觀感受。
1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一句,來表現阿房宮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
精巧工致。
20.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針對秦朝滅亡的史實指出,如果后人只是為之哀傷而不汲取
教訓,將會陷入""的歷史怪圈之中。
21.杜牧在《阿旁宮賦》中用互文的方法寫六國寶藏的句子
7H,,o
22.杜牧在《阿房宮賦》的結尾處感嘆道,如果六國愛護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
緊接著說:
23.杜牧《阿房宮賦》中,運用比喻與對比,對秦王朝暴虐斂財的行徑、窮奢極欲的生活
進行質問的兩句是:“,?”
24.《阿房宮賦》中,杜牧用“,”兩句,假
設六國統治者如果愛護自己的百姓,就足夠抵抗強秦了。
25.《阿房宮賦》論述六國和秦滅亡之因時說,若六國當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國之人,那么“",
又怎么會滅亡呢?則足以拒秦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2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六國統治者年深日久,大肆掠奪囤積本國人民珍寶財物的句
子是:,,。
27.杜牧在《阿房宮賦》議論部分中批判秦統治者窮奢極欲,以
“,”兩句揭露其瘋狂掠奪財富而大肆揮霍的暴行。
28.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疑問句來形容長橋似龍的句子是“,
2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比喻手法描寫樓閣之間通道壯麗之美的名句是:
30.杜牧《阿房宮賺》中通過描寫宮女頭發,從而表現宮女眾多的句子
是:>.
31.杜牧《阿房宮賦》中,指出失盡人心的秦始皇,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最終只能
迎來“,,”的悲慘現實。
32.音樂常被古人用以烘托氣氛,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寫出了六
國的妃嬪媵婿到秦國宮殿后的歌舞升平
33.《阿房宮賦》中概述秦國財富來源的句子是:
9
34.《阿房宮賦》中杜牧極為吝惜筆墨,只用三個字,就能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
農民起義精要精確闡述的一句是:“
35.《阿房宮賦》中描寫宮妃久久站立,盼望帝王來臨的句子是:,
36.杜牧在《阿房宮院》中的感嘆",”表達了人同此心
之意,作者以此告誡統治者一定要關心民生,千萬不要醉生夢死,只顧自己沉醉于聲色之
中,而讓那不知亡國恨的商女“”。
37.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具
體地描寫了樓閣外觀設計巧妙別致。
38.杜牧的《阿房宮賦》中以比喻的手法寫車碾之聲的一句是:。
39.伐盡蜀山林木建造氣勢恢宏的阿房宮,杜牧《阿房宮賦》中“”刻畫
阿房宮凌云蔽日的氣勢。
40.《阿房宮賦》中,直接表現作者借古諷今的句子是:“,
41.《阿房宮賦》是“賦”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劇,警告唐朝統治者,如果
"",那么""。
五、《赤壁賦》
1、本文中蘇軾“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寫天上的滿月從東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
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語句是
2、蘇東坡指出我們若從變化的角度來觀察,那么一眨眼之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的語句
是“,"。又指出如果從不變的角
度觀察,則萬物都是無盡的語句是一,
3、在《赤壁賦》中,蘇軾用“,”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
攻破荊州后順流而下的軍容之盛。
4、在《赤壁賦》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傷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
渺小的語句是","。
5、蘇軾《赤壁賦》中從聽者感受的角度側面寫出樂聲凄婉動人的句子
>:,。
6、蘇軾的《赤壁賦》中,寫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聽到了成為音樂,看
到了成為美景,而且“,”,是大自然無窮盡的寶藏,現
在為自己與朋友所共同享受。
7、蘇軾在《赤壁賦》中極盡對音樂的描寫,其中“,”
兩句更將無形的音樂具化成有形的動態。
8、蘇軾《赤壁賦》中,主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達
希望再得重用的兩句詩是:“,。”
9、《赤壁賦》中用“,”兩句,寫出詩人任憑一
10
葉扁舟隨意飄蕩,在遼闊的江面上自由來去。
10、《赤壁賦》中面對客人將人生看做如蜉嵋一樣已逝的感嘆,蘇軾用了一個比喻,借'‘月"
的“,",來勸慰朋友人生周而后始,并沒有真
正失去。
11、蘇軾《赤壁賦》中,以“,”兩句形容簫聲婉轉悠長,如
同不斷的細絲,給人以美的享受。
12、《赤壁賦》中慨嘆“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13、蘇軾在《赤壁賦》中說,對于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要“”;只有
“,”的江風與明月才是可以自由享受的。
14、蘇軾《赤壁賦》中用,兩句描繪曹操當年英武豪邁、賦
詩豪飲的形象,然后贊嘆他是當世的英雄豪杰。
15、蘇軾《赤壁賦》中,客人向往與神仙同游、與明月永存的境界,但也知道這不能輕易
得到,所以只能“"。
16、《赤壁賦》中的“,"常被用來勉勵人們修
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7、莊子在《逍遙游》中以“,”兩個例子來
說明“小年”之小,生命之短;與之相反,蘇軾在《赤壁賦》中,則用“”
一句,表達了人生無窮的哲學思想。
18、蘇軾的《赤壁賦》中,寫作者希望與仙人同游,與明月長存的句子是:
19、蘇軾在《赤壁賦》中面對眼前山川,感慨連一代梟雄曹操都已了無陳跡,而自己與朋
友只是江邊的漁夫、樵夫之類,只能“,
20、《逍遙游》中用“一”來評價列子乘風遠行時的狀態,蘇軾的《赤壁賦》
則借此典故,用“,”的想象來表現小船在
寬廣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21、化用是古代詩文的常用手法。蘇軾在《赤壁賦》中用",
”兩句說與客人同飲時吟詠詩文,化用了《詩經?陳風?月出》這首詩。
22、《赤壁賦》中蘇軾舉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辯證闡述了變與不變的觀點,其中從不變的
角度談論萬物的句子是“,,
23、蘇軾《赤壁賦》中,“”句與感嘆生命的短暫形成對照,引出了下
文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描寫。
24、《赤壁賦》中,客人對簫聲凄涼的原因做了大段陳述,蘇軾用
“?”作了簡要承接之后,發表自己達觀的見解。
25、蘇軾《赤壁賦》交代游賞時間、人物、方式和地點的句子分別是:,
26、蘇軾在《赤壁賦》中先以“”來慨嘆人生的短促,接著對奔流
11
不息的長江表達了羨慕之情。
27、蘇軾《赤壁賦》中,描寫小船在江中漂流時,“”寫出感覺
就如乘風飛行。
28、晚唐詩人許渾在《金陵懷古》一詩中以“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作結,
感嘆英雄逝去,功業不再,而北宋的蘇軾也曾在《赤壁賦》中借“客”之口以
“,”兩句表達了類似的感慨。
29、蘇軾《赤壁賦》結尾處主客對人生的感悟實現了共鳴;他們“”
忘記了空間;“”忘記了時間。主客皆進入了“”
這種不變者而得出的豁達超然之“樂境”。
30、蘇軾《赤壁賦》中“,”兩句,指出了月
亮圓缺更替、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
31、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騰王閣序》)有異
髓同工之妙的兩句是“,
32,蘇軾在《赤壁賦》中用“,"八個字描摹出曹操當年
創作《短歌行》時的情景。
33、《赤壁賦》中蘇軾仿用《離騷》的句子格式進行歌唱,借“,
”來表現自己在月下泛舟赤壁的美好情景,從而為后面寫政治失
意做鋪墊。
34、蘇軾的《前赤壁賦》中可與《后赤壁賦》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句
子是“,"。
35、蘇軾《赤壁賦》中,客人把人生與宇宙加以對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須臾”,另一方
面“”,進而希望“,”,
即與仙人相交,與月亮同在。
36、蘇軾《赤壁賦》中"—一,.兩句以比喻來
哀嘆人生的短暫以及人的渺小,又通過“—一句表達了對永恒的羨
慕。
37、《赤壁賦》中,蘇軾認為天地之間:,,
,以此來表達自己順應自然,隨緣自通,不妄求,不強取,縱情山
水,尋求寄托的思想。
38、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暫,大江無窮的名句是“—,
39、蘇軾在《赤壁賦》中用軸附和旌旗概括了曹操軍隊的軍容之盛,緊接著說
40、在《赤壁賦》中,蘇軾用“”一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月亮從
東山之上升起后在夜空中緩緩移動的情形。
41、《赤壁賦》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進行了對比:曹操當時是“觸航千里,旌旗蔽空”,
而你我只是“";曹操當時是“,”,
而你我只是“舉匏樽以相屬”。
12
42、蘇軾《赤壁賦》中正面描寫簫聲的句子是“,”.
43、曹操慨嘆人生短暫“譬如朝露”,蘇軾在《赤壁賦》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相近的意思。
44、《赤壁賦》中把人生與長江相對照的句子是:“,
45、在《赤壁賦》中,蘇子以“,”兩句,
告訴我們獲得快樂其實很簡單:把自然美景當作無窮無盡的資源,與朋友一同享用。
46、蘇軾在《赤壁賦》中寫客被說服了,滿面春風,換卻愁顏,以至于“。
,",最后互相枕靠著睡一直到天亮。
47、《赤壁賦》中用,寫出經過月亮的銀輝的浸染,霧氣、
江水、夜空渾然一體的景象。
48、蘇軾《赤壁賦》中,客由眼前山水環繞、林木蒼翠的自然美景發問,追思三國時代英
雄人物曹操的句子是:",,?”
49、《赤壁賦》中蘇軾認為:如果從事物不變的角度看,“”,
所以不必羨慕江水明月。
50、蘇軾《赤壁賦》中認為人生如同“,”,
接著抒發人生短暫,長江無窮的慨嘆,認為此次賞游長江之景“”,
所以只能托遺響于悲風。
51、蘇軾在《赤壁賦》中以“
兩句,表達了對大自然變化不息的認識。
52、《赤壁賦》中作者泛舟夜游赤壁之下,用“,
”表達自己脫離塵世、飛升仙界的愜意感受。
53、《赤壁賦》中蘇軾用“—一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山之上升起的
月亮在夜空中緩緩移動的情形。又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54、《赤壁賦》中蘇軾面對客人的悲嘆,蘇軾以,
兩句從自然不變的角度來闡釋萬物與人永恒的道理,盡顯豁達
的人生觀。
55、《赤壁賦》中客悲嘆自己只能在秋風中用悲涼的簫聲寄托苦悶之情的一句是
56、蘇軾在《赤壁賦》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詩句是,一
57、《赤壁賦》中,寫作者隱逸江畔,與麋鹿為伴的句子是:
58、蘇軾在《赤壁賦》中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心情的句子是
59、蘇軾的《赤壁賦》中,作者寫劃著一只小船,在船上相互勸酒的句子是
60、蘇軾《赤壁賦》中",,"三句,用擬
13
人手法,描寫客人簫聲的悲傷、幽怨。
61、蘇軾在《赤壁賦》中指出,“變”與“不變”是相對的,從“變”的一面來看,整個
宇宙時刻都在變化之中;而“,。”
六、《氓》
1、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2、《氓》中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癡迷于愛情的兩句是:?
3、大家熟悉的詩句“一日不見,如三秋分”出自《詩經?采葛》。在《詩經?氓》中也
寫到,女子爬上那倒塌的土墻,“",而“,",
表現女子未見思念之人時的傷心難過。
4、《氓》中寫女主人公不見復關時“”,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癡情,但是
“,”兩句寫出了男子在心愿達成后對女主人公的態度發生了
很大的變化。
5、在《氓》中,以桑葉潤澤有光,比喻女子容顏亮麗;也有人說,是用桑葉茂盛比喻男
子情感豐厚的句子是:“,。”
6、《氓》里男主人公對婚事進行占卜的結果是“”,隨后主人公提出“,
”以完成婚事。
7、《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時也寫出女子溫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是: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
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后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8、《氓》中寫女子決絕而不留戀,性格剛烈(氓之妻下定決心與氓決裂)的一句是:
9、《氓》中運用賦的手法寫女主人公從早到晚辛勤勞作的詩句是
10、《氓》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北京裝飾裝修合同范本
- 慢阻肺護理查房
- 小班愛眼護眼活動總結
- 藥物滲漏不良事件分析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試題含答案
- 膜性腎病的臨床護理
- 醫學人衛教材配套建設要點
- 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
- 七年級英語語法總結模版
- 教室衛生大掃除活動總結模版
- 高校學生資助誠信教育主題活動
- 跨國公司海外人力資源外包與派遣管理合同
- LNG 加氣站防雷安全培訓與應急演練記錄 202505
- 普惠金融專員試題及答案
- 【課件】認識民法典+課件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5年航天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學小升初科學模擬試卷(含答案解析)
- 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解讀課件
- 《金屬疲勞與斷裂》課件
- 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
- 臨時用電工作危害分析(JHA)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