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閱讀題和古詩詞鑒賞的答題滿分公式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
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并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
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
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
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
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
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
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
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
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
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
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
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
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o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O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
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
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
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
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
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
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
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
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3)抒發什么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蓑笠朝朝出,
溝媵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
(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
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
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題目已經說明情
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
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
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
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
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
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
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
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
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一一二喬來
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
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
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
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
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
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
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
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
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
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
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
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
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現代文閱讀,個人認為把各文章類型分開講解題方法會具體一點。
第一部分(必做題):一般論述類和說明類文章的閱讀(15分)
【一】:依據文體特征讀懂文章
(1)根據文體特征讀懂文章。一類是以社會科學為研究對象的一般論述類文章
(學術論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議論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涉及到經濟學,教育學,文化
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等,且內容多為介紹學術論點及其分論點,論據,背景和意義。
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為對象的科技說明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多為介紹新
科技新發現新認識,主體文字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背景,構造,原
理,特點,現狀,發展,評價(優點缺陷)及其研究應用前景。(根據文體特征,可邊閱讀
邊猜測下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2)注重整體閱讀。逐段閱讀,標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
段內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說明對象(議論對象)的基礎上整合文意。
【二】:選擇題的解答
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游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置錯部分定語或狀語(復句的
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1)設誤的常用五種方法:添:添加定語或狀語,刪:刪除句
子而改變句意。換: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調: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
而改變句意。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2)
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于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一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
注意代詞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
遍。重點關注: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
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
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
三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五正話反說:即肯定和否定顛倒。
六順序錯亂:時間先后錯位,邏輯事理先后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七顛倒因果:“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
八強加因果:即兩件事無因果關系,卻強行說成有因果關系。九無中生有:
即原文無此信息。
十答非所問: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干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干中問題的幾層意
思。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為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2)記住:題
干中有“根據”、“證據”、“原
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
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
(4)記住:題干涉及幾層意思,選項中則要答全幾層意思。
【三】:簡答題(07年新增題型)的解答
整體閱讀,從整體上把握語料:
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從議論說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有
無分論點,用什么材料來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么特點;
閱讀科技說明文:科技文一般屬消息一類,其結構一般為“倒金字塔式”:第一
段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介紹它的構造、原理、發展、現
狀、評價等等,閱讀時首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價值,有什么
作用,對社會有什么意義等。重點與難點:
重難點一: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辯明文體,選準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結論來
劃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
證結構——并列、對照、總分、層進一作切分;說明文體,緊扣說明對象,根據其特定
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
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后
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的文句)
技巧3:審辨標志性詞語。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
指代詞,D范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
詞語。
技巧4:(1)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后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
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議論
文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采用總分總式或并
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重難點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文章的主題中
心用簡明的語言表述出來。
1、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有文體特征意識: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和論證是
次要信息;說明文,說明的對象、說明的內
容和對象的特征(特點)是主要信息,說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層分層意識: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
同一關系取其一;相屬關系取其“屬“;相并關系取其“和“;主次關系(偏正
關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體意識: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
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并起來;
(3)采用提煉法:對于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系,把握其內容的
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分析歸納中心意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尋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標題即是中心,有的開頭點明中心,
有的結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內容,概括中心意思:尋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內容來提煉
概括。
(3)采用整體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沒有主旨句,須將全文各段
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提煉。
重難點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是指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的
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有差異。有的直接說出,有的則分散在字里行間,若隱若
現。在具體的分析概括時,首先要抓住文體特點,其次,要抓住一些標志性詞句,如“認
為"、“覺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主題。分析的具
體做法是:
①統觀全文,篩選出能直接體現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
②從材料的中心內容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③從作品的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第二部分(選做題):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的閱讀
高分口訣:讀懂文章審準題眼規范作答
現代文(各類文本)閱讀與答題基本知識:
(一)答題基本知識:
1、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征意識(散文和小說,
新聞和傳記的文體特征概述見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
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
渡句以及標題)
2、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
作用:暗示答題區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審題時注意:
?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
?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
一致)
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如問:
“為什么對作者來說這是一次短暫而愉快的旅行?”貝小
(1)題眼(答題重點)是:短暫而愉快:(2)要點(回答的內容)應包括:“短暫”
和“愉快”兩點;
(3)設問的角度:以“這”作陳述對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應為:兩個句
子,且構成并列關系。
3、答題:“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
或從文中提煉);⑵選擇并重
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
考閱卷采點給分)。
(二)常用寫作手法(技巧)(加橫線的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第二類:表現手法:對比、襯托(反襯),變換人稱,聯想想象,象征,類比,虛
實結合渲染烘托
第三類:結構方式:前后照應、鋪墊,過渡(承上啟下)、設置懸念、卒章顯志,
欲揚先抑、制造波瀾,特定線索、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材料安排(主次、詳略
等),
第四類:修辭手法:比喻、反復、對比、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
反問、借代:
第五類:描寫手法:
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
描寫。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
近到遠)
(三)基本題型題(非探究型和評價型)及解答思路
題型1: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現力
A、語句的含義題: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
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B、語句的作用題:要回答該句子在文章結構與內容主題兩個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應標題(開篇點題);⑵渲染氣氛(定下情感基調);⑶埋下
伏筆
⑷設置懸念;⑸為下文(中心)作輔墊;⑹總領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應,⑵承上啟下(過渡);⑶總結上文;開啟下文;⑷為
下文作輔墊
3、文末句:⑴總照應開頭或標題,結構緊密;⑵卒章顯志,揭示中心;⑶總結
全文,深化主題;
題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歸納文章的內容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寫的和寫了什么:文章各段說的是什么內容,是從哪些
角度說的;段與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相并,相承,相屬),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
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各段與中心的關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
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
與主要內容就在你眼前了。
▲敘述性文體的線索:看時間的變化,看空間的變化,看情感的變化,
看故事情節的變化,看事物發展階段的變化。
▲論述性文體的結構: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
▲說明性文體的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題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見前四大類13小類)。這里主要舉例說明修辭手法的
作用: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擬人:化物為人,拉近距離,親切自然;便于對話,交流情感。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夸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
ZjKo
5、對偶:便于吟誦,易于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語氣強勁,抒情強烈。
7、反復:突出思想,強調情感;承上啟下,層次清晰;多次強調,增強感染力。
題型4: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歸納主旨
解題思路:⑴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
—⑵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f⑶舍末逐本,歸納要
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么)-一⑷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
的信息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
的感情,形象生動。②擬人:……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
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張:……
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
反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
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
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用了對
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二、插敘的作用。
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2、公式:……采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
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②記事為主:記敘了……
(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③寫景狀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寫,贊揚
了……抒發了……④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
明了……
四、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②地
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
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
前發展。
五、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
特征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③動作(細節)
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
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
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
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
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了……
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六、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托了人物……的性
格和品質。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
七、論證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
2、明確知識:①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說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
理令人信服。②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④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
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
3、公式:
例證法:采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說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說服力強。
引證法:采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說理,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
比喻論證法:采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了……
八、仿寫句子。
公式:1、數清例句的字數。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系。
九、對對聯。
公式: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③注意上下
聯語意的相關、相融。
十、讀圖題。
公式: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
是什么,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么。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③結
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
A、B具有共性。
H^一、探究題。
公式: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
出結論。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④提出你的看法或
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
十二、概括題。
公式: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話表達。②分
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后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
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閱讀選段內容,然后從中找出關鍵
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寫出1―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語言。②寫出人物的
性格特點。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⑤如果要
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
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三、名著閱讀。
公式:
1、要能寫出1—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語言。②寫出人物的
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
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四、寫信。
公式: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
署名,寫清年月日)。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內容
放在書信內容最后面。
十五、編短信。
公式:①用“滬”一類的字簡寫地名。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
內容來寫。
十六、詩文佳句賞欣。
公式: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
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
前面修辭格。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
的哲理)上來寫,類似于解釋詩句。
十七、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結合作者具體作
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
十八、文言句子劃分停頓。
公式:1、帶有“故”、“是以”等標志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后畫斜線。2、名
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3、“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后劃。4、
主語和謂語之間劃。5、謂語與賓語之間劃。
十九、結合語境說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公式:1、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2、……描寫了(或刻畫了)……3、……意思
是……
二十、前后照應。
公式: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2、……與……相互照應,表現
了……
二H—、巧設懸念。
公式: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2、……,使文章情節曲
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
二十三、記敘線索。
公式:1、分析線索種類:1、以“物”為線索;2、以“事”:3、以“人”;4、以
“時間”;5、以“感情”。2、以……為線索,串連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現了
主題。
二十四、稱謂變化。
公式:1、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2、采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3、稱謂
變化也反映了、
情感的變化。
12種修辭的作用
名稱說明★主要作用
明
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詞。
喻
比
暗
用”是、成為、等于”等比喻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
喻
象。/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
借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本體和比喻詞都不
顯、具體地表達出來。
喻出現。
喻
博
把一個本體比作幾個喻體。
喻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感情、
擬人使事物人格化、具體化了。/加強語言的形象性、生
人動作、狀態和語言等的修辭方法。
動性和感染力。/擬物則常常表現出作者對被描寫對象的
擬把人當作物來寫,使人具有物的動作或情
憎恨和蔑視。
擬物態等的修辭方法。
夸根據表達需要,對客觀事物作擴大或縮小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強表達效果,表達強烈的感
張的描述。情。
引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號,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強真實性,豐富文章內容,幫助說明論理,增強表現
用加引號。力,說服力。
排比必須是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
排
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加強語勢,使思想內容層層深入,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比
連起來用。
設設問一般是采取自問自答形式來引起讀引起讀者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在結構上起到承
問者的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反為了加強語氣,用問而不答的疑問句的形比直接說出答案更鮮明有利,更富啟發,語氣更確定,
問式來表示確定的意思。感情更強烈。
對
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近)、內容
偶使兩方面的意思互相補充和映襯,形成鮮明的對照,加
相近、相反或相關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
(對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排列在一起。
仗)
反使用語本意相反的話語來表達本意。多數
可以取得幽默、諷刺的效果,增強戰斗性。
語是表示諷刺嘲弄的。
反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
復強調突出思想,加強與氣,渲染感情。富有音樂性,加
讓某個詞語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現,就是
(重強節奏感。/間隔重復起到前后、首尾的呼應作用
反復。
復)
對
把兩種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
比對照比較使相反或相對事物的特征或本質突出出來,表
的兩個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對
(對現作者鮮明的態度情感。
照。
八照、、、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稱說出來,而用跟
借使語言多變,豐富多彩,具體形象,揭示出人貨物的特
它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名稱或它本身的某
代征,并引發讀者聯想。
種屬性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做借代。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六、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七、人物描寫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
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
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典型題實戰兵法
詞曲小知識
詞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詞(或曲)的格律,而題目則限定詞(或曲)的內容。
如《補算子.詠梅》,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
引號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2、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3、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
4、表強調。
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
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后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
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后者。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
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
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
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
形象的特點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
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
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
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
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
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主要有兩種題型:
A、“XX”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XX”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
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XX”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XX”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
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XX”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XX”詞,
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三)語文應試答題方法、技巧
知識積累與運用
一、書寫題:
1、認真規范書寫;2、不出現錯別字;3、不亂畫涂改,在草稿紙寫好后再譽寫。4、學
會審題。
二、選擇題:1、直選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則:能改一處不改兩處。
1、刪減2、添加3、替換4、換位5、重組
四、名著閱讀:《水滸》、《西游記》、《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
漂流記》……
1、人物:姓名、綽號、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跡2、故事情節:人物事例3、
教育意義
五、語言運用:
1、語境表達:話題統一,句序合理,注意過渡、銜接和呼應。還要適應語言環境,
注意場合、注意說話對象、注意文明禮貌。格式:禮貌用語+表達內容+詢問
2仿寫:與例句的結構、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保持一致;內容保持一致,語意連
貫,話題統一。
3、縮句:滿足壓縮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擾項。
4句式轉換: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三者間的轉換;直接敘述變轉述。
閱讀題技巧
(一)、記敘文閱讀
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二、文章概括:
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抓要點概括,推動情節發展的要點必須
要'首尾的關鍵句必須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表達了作者對_贊美與敬佩之情等,贊
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質)
三: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四、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表達了情感。
排比:表現了,抒發了,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2).表現了什么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如:此句運
用了,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
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3、寫法上:氣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后文作鋪墊、
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
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
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
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
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風險評估體系構建與應用
- 護士長的科室管理
- 電氣設備認識實訓的心得體會模版
- 固定資產臺賬管理報告
- 小米手機發布會課件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財政學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崩漏的護理查房
- 郵政銀行筆試題目及答案
- 支教活動總結模版
- 一級消防員考試題及答案
- 安徽省A10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月考生物試題
- (高清版)DB43∕T 484-2017 鄉村旅游區(點)星級評定準則
- 泥塑課件模板教學課件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單
- 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財政投資項目評審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技能人才評價新職業考評員培訓在線考試(四川省)
- 反腐敗與商務道德管理制度
- 強度梯度對生物地理格局的塑造
- 《科技創新引領未來》主題班會
- 死亡喪葬墊付協議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