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時檢測(二十四)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_第1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時檢測(二十四)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_第2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時檢測(二十四)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_第3頁
高中一輪復習歷史課時檢測(二十四)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檢測(二十四)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30分)1.《海國圖志》問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蔭上書咸豐皇帝,要求“親王大臣、八旗子弟”學習《海國圖志》,但這個建議如石沉大海,波瀾不驚。這主要是由于()A.《海國圖志》并非官方編修B.滿漢貴族的極力反對C.《海國圖志》宣傳學習西方D.清政府固守鎖國政策解析:選C《海國圖志》是魏源編撰的,但這并非滿清貴族不學習《海國圖志》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根據“兵部侍郎王茂蔭上書”并結合所學可知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故B項錯誤;《海國圖志》是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的專著,其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而當時的“親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閉目塞聽,仍舊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不愿意接觸和學習西方,故C項正確;鎖國政策在鴉片戰爭中已經被打破,故D項錯誤。2.19世紀六七十年代,李鴻章一再著文強調,中國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遠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學、礦學、化學、地學等都是從中國學的;王韜也認為,“禮樂制度、天算器藝,無不由中國流傳及外”。這些主張()A.超越了“中體西用”的范疇B.減輕了傳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華夷之辨”的偏見D.成為了洋務運動的科學依據解析:選B“中國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遠超西方”“禮樂制度、天算器藝,無不由中國流傳及外”反映了中體思想,沒有超越“中體西用”的范疇,故A項錯誤;李鴻章和王韜強調中體,目的是減少學習西方的阻力,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中體,說明并沒有打破“華夷之辨”的偏見,故C項錯誤;中體思想不能成為洋務運動的科學依據,故D項錯誤。3.梁啟超認為:欲解決社會問題者,當以解決資本問題為第一義,以解決土地問題為第二義。資本若不收歸國有,只以土地收歸國有,其結果必南轅北轍。這說明梁啟超()A.強調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重要性B.主張逐一解決社會問題C.其主張與“平均地權”完全一致D.明確反對進行社會革命解析:選B從“資本若不收歸國有,只以土地收歸國有,其結果必南轅北轍”,可知梁啟超主張資本國有,不是主張發展資本主義,故A項錯誤;從材料中“欲解決社會問題者,當以解決資本問題為第一義,以解決土地問題為第二義”,可知梁啟超主張逐一解決社會問題,故B項正確;從材料中可知梁啟超的土地政策主張與“平均地權”有一致性,但完全一致的說法過于絕對,故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無體現,故D項錯誤。4.郭嵩燾《條議海防事宜》:“以中國之大,土田之廣,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強也:即吾所謂自治也。舍富強之本圖,而懷欲速之心,以急責之海上,將謂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轉弱為強,其余皆可不問,恐無此理。”據此可知,郭嵩燾意在強調()A.實行地方自治 B.反對僅學西方技術C.重視發展海防 D.大力發展民用工業解析:選B據材料可得“自治”是指中國可以憑借自身的優勢富強起來,材料不涉及實行地方自治,故A項錯誤;據材料可得郭嵩燾認為學習西方技術是舍本逐末,要使中國富強,不能僅學習西方的造船制器,還要向西方學習其他先進的方面,故B項正確;C項不是郭嵩燾強調的內容,排除;據材料可知郭嵩燾沖破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理論體系,而且洋務運動時期已發展民用工業,故D項錯誤。5.1977年,余光中在《蔡元培墓前》一詩中寫道:“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搖過一只搖籃,那嬰兒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嬰孩洪亮的哭聲,鬧醒兩千年沉沉的古國,從鴉片煙的濃霧里醒來。”材料中主要揭示蔡元培()A.參加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B.在北京發動了五四愛國運動C.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重大貢獻D.把北大變成了思想啟蒙的基地解析:選D材料揭示的是蔡元培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故A項錯誤;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與題目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強調的是蔡元培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作用,而不是對教育發展的作用,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77年”可知,“六十年前”是1917年,此時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提出了“兼容并包”的思想,推動了思想解放,故D項正確。6.“作為具體的政治歷史事件的‘五四愛國運動’最足以構成新文化運動前、后期的分水嶺,因為從這一事件開始,新文化運動事實上從比較廣義的文化運動的范圍中發生某種突破……”下列現象可作為這種“突破”表現的是()A.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受到挑戰C.新文化運動的陣營日益鞏固D.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思潮的主流解析:選D五四運動推動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并且逐漸占據新文化運動的主流,相對于傳統的資產階級思想宣傳,由此開始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場“突破”,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共20分)7.伴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逐漸形成,中國文化艱難地邁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國人思想不斷解放。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維新派把儒家經典《易經》中的變易思想和從西方傳來的進化論結合起來,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進化學說,以此作為變法的理論依據。維新派利用西學來解釋中國的傳統文化,如康有為在解釋孟子“民貴君輕”時認為君權不是神授的,而是民眾賦予的,君主是民眾的一員,是民眾的仆人。——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面對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動蕩不安、思想的異常混亂,陳獨秀率先喊出了民主與科學,以喚醒民眾覺悟,自覺自動地爭取民主。當把這種本來建立在個體主義基礎上的西方文化介紹輸入以抨擊傳統打倒孔子時,反孔批儒的戰士卻又仍然在自覺不自覺地承續著積極入世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學傳統。——摘編自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維新思想的理論來源。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康有為所主張的政治體制。(8分)(2)解讀上述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280字左右。)(12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儒家經典《易經》中的變易思想和從西方傳來的進化論結合起來”得出傳統儒家思想與西方進化論,據材料一“利用西學來解釋中國的傳統文化”“君權不是神授的,而是民眾賦予”并結合所學分析得出西方啟蒙思想;第二小問據材料一“利用西學來解釋中國的傳統文化”“君主是民眾的一員,是民眾的仆人”并結合所學得出君主立憲制。第(2)問,據材料導語“伴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逐漸形成,中國文化艱難地邁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國人思想不斷解放”得出觀點,注意據材料導語“伴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逐漸形成”,結合所學可知時間為中國近代前期,主題為思想文化。注意論述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層次清晰。據材料一中“維新派”,結合所學得出維新思想,據材料二“陳獨秀率先喊出了民主與科學”得出新文化運動,再結合所學得出“中體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