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卷

一、單選題(★★)1.1960年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統一的單位,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A.kmB.sC.mD.m/s(★★)2.探究世界的奧秘需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要求我們具備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用如圖所示的原子結構圖來說明原子的結構,這種最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是()

A.分類B.推理C.預測D.建立模型(★★★)3.古代人們用圭表、日晷、沙漏等儀器來測量,如圖所示,日晷是用來測量()

A.長度B.時間C.速度D.光的直線傳播(★★★)4.《呂氏春秋·察今》記載了刻舟求劍的故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對舟和劍運動狀態的描述,所選的共同的參照物是()

A.水面B.堤岸C.行舟D.落劍(★★★)5.我國成功研發出能夠制造7nm芯片的核心技術,國產高端芯片很快就能夠實現量產,7nm是()

A.B.C.D.(★)6.雙層中空鋼化玻璃相對于傳統的玻璃而言,具有更好的保溫、隔音效果,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其減弱噪聲的途徑與下列現象中相同的是()

A.給摩托車安裝的消聲裝置B.高架路兩側設置的隔聲板C.道路兩側安裝噪聲監測器D.航空母艦上引導員戴耳罩(★★)7.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在光屏上呈現了清晰的像,接下來他又將自己的眼鏡放在了凸透鏡和蠟燭之間,原來光屏上清晰的像變模糊,當移動光屏遠離凸透鏡到適當位置時又可得到清晰的像。對于小明的眼睛及所戴的眼鏡,說法正確的是()

A.近視眼凸透鏡B.遠視眼凹透鏡C.近視眼凹透鏡D.遠視眼凸透鏡(★★)8.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操作中,能夠探究“音調與頻率關系”的是()

A.圖甲: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再次撥動鋼尺B.圖乙: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空氣,聽鬧鈴聲音大小C.圖丙:音叉發出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D.圖丁:用不同大小的力對其中某個編鐘進行敲擊(★★★)9.國慶假期,小明去公園游玩,拍攝到了水中小鳥雕塑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如圖所示);游玩結束,他又回到原位置進行了同樣的拍攝,對此時拍攝到的“影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的大小、形狀均不變B.甲的大小、形狀均會變化C.乙的大小、形狀均不變D.乙的大小不變、形狀會變(★)10.下圖是光線通過不同透鏡(圖由未畫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鏡對光線起的作用的是()

A.B.C.D.二、多選題(★★★)11.通過學習物理知識,我們感知和體驗了不少生活物理量,下列所估測的數據中與生活實際相符的是()

A.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約為B.籃球板上的籃圈到地面的距離約是3.05mC.光的傳播速度約是D.播放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用時約46s(★★★)12.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情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聲吶是利用次聲波幫助漁民獲取魚群信息的B.圖乙中:光的色散說明了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C.圖丙中:馬路拐角處的“拐角鏡”是利用了光的反射D.圖丁中:“快”與“沒動”說明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13.“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華傳統文化中古詩詞詞句優美,蘊含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中“飛聲”是通過笛管內的空氣柱振動而產生的B.“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相映紅”是因為紅色桃花反射了紅色的光C.“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的“濃陰”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D.“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中的“樂聲入云”是因為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14.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過程中把光屏放在像所在的位置,屏上會呈現正立、等大的像B.實驗過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C.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位置進行實驗,目的是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D.用相同的蠟燭與鏡前蠟燭的像重合,是為了驗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三、單選題(★★)15.imax3d是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結合imax巨幕,能夠產生逼真震撼的全視野立體效果。放映時,兩個放映機將兩個略有差異的畫面呈現在比普通影院屏幕更大的巨幕上,觀看者帶上特殊眼鏡后,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關于imax3d電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放映時膠片應置于放映機鏡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B.在觀看電影時,逼真震撼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的C.巨幕一般都做成粗糙白色平面是讓光在幕布上發生漫反射D.觀影者看到巨幕上“身臨其境”的畫面是倒立放大的虛像四、科普閱讀題(★★★)16.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車進入許多家庭,隨著科技發展,具備產業深度融合,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向,車頂覆蓋薄膜式太陽能電板;車內配備娛樂大屏,滿足副駕駛的乘客倍速追劇、片段式追劇、解說式追劇…;車身配有多個雷達,能夠判斷車與障礙物的距離,充分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駕駛員前方安裝了抬頭顯示系統(HUD),利用平面鏡成像原理(如圖),將顯示器上的重要行車數據通過前擋風玻璃投射在正前方,能夠在看到車外的景象的同時,不必低頭就可以看到車輛行駛信息,從而避免分散對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確保駕駛舒適安全。車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單向透光功能,使用時反射面必須是迎光面,就能從車內看到車外明亮的景物,從車外看不見較暗的車內景象。(1)薄膜式太陽能電板應設計成______(選填“黑色”或“白色”),原因是該顏色的物體能______(選填“吸收”或“反射”)各種色光。(2)汽車雷達發出頻率高于______Hz的聲波信號經周邊物體反射后,能幫助司機解決視線模糊、盲區等問題,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倍速追劇指調節播放的速度,當聲音的頻率為正常聲音的2倍時,則該聲音的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比正常聲音高。(3)HUD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為______度;某駕駛員發現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低,不便于觀察,這時就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選填“遠離”、“靠近”)擋風玻璃。(4)炎熱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單向透光可以有效減小______(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傷害;在使用時反射面必須朝向車______(選填“內”或“外”)一側。五、作圖題(★★)17.課堂上老師給學生表演了一個魔術,一個茶碗從側面看去是空的,但當慢慢往茶碗中倒水后,在同一個位置觀察竟會發現碗中原來還藏著一枚硬幣。在解釋看到硬幣的原因時,老師畫出了其中的一條入射光線,請你畫出該入射光線的大致折射光線,并標注折射角。(★★)18.如圖所示,A′O′是AO在平面鏡中的像,請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六、計算題(★★★)19.十月一期間,小明一家乘坐G482次高速列車去北京參觀園博會。G482次高速列車運行信息如下表,請根據列車運行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鹽城連云港日照青島濟南北京到站時間16:3017:1817:5719:4422:02發車時間15:0016:3217:2117:5919:50里程/km01842753547021119(1)列車由連云港駛往北京所用的時間是多少?(2)列車由連云港到達北京行駛的路程是多少?(3)列車由連云港駛往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目前全區中小學使用的長鼻子校車,為學生上下學提供了方便。如圖所示是某校車行駛過程中,在水平路面上直線運動的路程與時間的圖像,已知在前10s汽車通過的路程為0.1km。請根據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該校車在前10s內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該校車在10s~20s內的路程是多少?(3)該校車在前20s內平均速度是多少?七、實驗題(★★★)21.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1)妍妍在斜面上選定了間距均為20.00cm的A、B、C、D、E五個位置進行測量,將測得的數據填入下列表格中

從A點開始的路程s/cm20406080從A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5.010.015.0

①用秒表測得AE段所用的時間如圖所示,讀數是_______s。②請在坐標系中描點并作出小車運動的s-t圖像_______。③由圖像可以看出,小車在AE段近似做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2)完成實驗后,妍妍在評估時意識到,時間不容易測準,導致測量速度不準確,以下做法中能減小測量誤差的是________。

A.適當減小斜面的傾角B.適當減小選定位置的間距C.用光電計時器代替電子停表D.用傳感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22.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小麗選用了平面鏡、可折白色硬紙板和激光筆進行實驗:(1)把平面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將紙板______地立在平面鏡上,讓光沿著紙板的表面斜射到O點,經過平面鏡反射,觀察并記錄入射光EO、反射光OF的徑跡(如圖所示)。(2)若保持平面鏡位置不變,將紙板向后傾斜一個角度,入射光線仍能呈現在紙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的O點,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3)同學們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時,依次改變了入射角大小,做了三次實驗,并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右表中;其中錯誤的數據是______,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______。

實驗次數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5°45°360°30°(4)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在光的反射現象中,______。(★★)23.小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1)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亮同學讓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一點,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cm。(2)小亮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沿直線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發現光屏上成的燭焰像偏上(如圖乙所示),是因為忽略了實驗中的一個操作步驟,這一步應是_______。(3)小亮將器材調節好后,不斷地改變蠟燭和透鏡之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記錄下相關實驗數據和觀察到的成像情況如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