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396.12-1999 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要求_第1頁
DB13T 396.12-1999 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要求_第2頁
DB13T 396.12-1999 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要求_第3頁
DB13T 396.12-1999 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要求_第4頁
DB13T 396.12-1999 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99-01-20發布1999-02-01實施2程》,第四項《旱作農業工程建設的管理》。本標準是上述系列標準中的第本配套技術規程包括13個標準:DB13/T396.8-1999旱地花生(5000kg/hm2)覆膜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農業廳農業處。參加起草單位:農業廳農業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立峰、李志宏、王英君、魏瑞敏。32.1錯季生產生產本地或外地常規條件下本季節所不能生產之作物的一種生產方2.2適應栽培通過調整作物生育期,使作物需水與環境供水節律相一致的作物栽培3.1具備可有效影響作物錯季栽培的可控條件。如地膜覆蓋、溫、網、應使生產項目具有明顯的比較經濟效益;跨區銷售的作物生產必須具4.2適應栽培技術5.1錯季生產河北省標準計量局1999-01-20批準1999-02-01實施45.1.1技術原則5.1.2產地條件有效積溫需求小于800℃的葉菜、根莖類喜涼蔬菜。如大白菜、大白5.1.3.1大白菜、大白蘿卜品種,要求播后15天內日平均溫度高于12℃5.1.4.1選擇具有補水灌溉條件的耕地,播期坐水點種,生育中期遇旱5.1.4.2大白菜、早熟園白菜5月中一6月下旬;大白蘿卜5月中-7月上5.1.4.37月下旬-9月下旬陸續收獲,均衡上市。5.2適應栽培根據河北省雨熱同季特點,通過農藝措施使作選擇在本區的雨季始(7月初)進入旺盛生長,至秋季能夠安全成熟DB13/T396.12-15e黑龍港類型區,棉花5月初,春谷、芝麻5月下,花生5月上旬為適宜播5.2.3.3趁雨追肥按預期作物產量施用化肥,并將其中氮肥的30%-40%在雨季作物生育6河北省耕地面積650多萬公頃,其中旱地、半旱地占69%。受制于匱缺的水資源及貧乏的人工輔助年投入,旱地作物生產長期低而不穩,實際作物產量只及區域降水生產潛力的13%-20%。研究表明,“旱”與“薄”是我國全部北方旱作農區產量低而不穩的主要限制因素。產量低是地力薄促使作物生產適應多變的降水環境以提高作物生產效益,獲得增加的人工輔助年投入是旱農系統發展的重要技術途徑。1996年,河北省政府印發《關于發展旱作農業的意見》,將“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列入全省旱農發展的十大技術之中。根據該類技術的已有研究成果及近幾年的生產實旱地作物錯季適應栽培技術是以積極適應與充分利用區域自然生態條件,提高土地產出率與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綜合技術。因此,將技術的采用原則,作物的選擇及關鍵技術作為本規程主要指標,并分旱地作物錯季生1.1技術原則與產地條件:針對異地的市場需求組織本地商品生產是錯季生產的主要特點,而其本質是發揮所生產作物的季節時差優勢。為此確定錯季生產必須使產銷兩地的主要生態條件至少相差一季,而溫度成為首要因素。由海拔與緯度而實現的溫度錯季按海拔上升100m,平均溫度下降0.5-0.6℃,緯度系增高1度(約111km),平均溫度下降0.5-0.9℃計算。1.2作物選擇與技術關鍵:面向異地市場的生產,作物選擇是重要基礎。作物可利用本地原栽之傳統作物,而更多的是需引進一些新型的優勢作物。因此本規程規定一個所選蔬菜作物的生理生態要求及面對市場生產體系》(冀科鑒字1998號)成果。在補水地生產大白菜。畝產量可達5100-6200kg,旱地園白菜3600-3700kg,大白蘿卜6200-6600kg。畝產值72.適應栽培2.1技術原則與作物選擇:旱地作物生產以水為主要限制,通過選擇適栽,作物與調整播期,以最大限度地緩解水分供需矛盾是旱作增產的關鍵。為此確定一個發揮河北省雨熱同季資源優勢,以作物旺盛生長期(水分臨界期)為主要參照,通過調整播期,使之正值雨季的技術原則與相應2.2技術關鍵:旱地以適水為主的栽培技術包括耕作蓄水、播期適水及生產用水幾個方面。因此將早耕保墑。因雨播種,趁雨追肥作為技術關本規程之關鍵技術量值,根據《河北省低平原旱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綜合配套技術》(冀科鑒字)、《太行山區旱地提高降水生產效率技術體系》(冀科鑒字)。旱地農田采用適應栽培技術,實現作物生育關鍵時期、化肥施用高效期、雨熱豐沛期三者的同步,達到穩產增收。低平原區采用該技術水分利全省適于錯季生產的高寒半干旱區耕地面積有360萬畝。其中40萬畝有補水灌溉條件,按70%面積發展錯季蔬菜生產,畝產值1500元計,則年采取這一技術按畝增產糧食40kg,應用面積2000萬畝,年增產糧食8億公斤。這一錯季適應栽培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旱農區糧食生產力與經濟經查詢,國家、農業行業標準中沒有類似標準,也未見外省制定類似標準。作為旱地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規程,在我省乃至全國尚屬首例。與建議各級農業部門,因地制宜組織實施本標準。在省政府組織實施的旱作農業工程建設中,按標準組織技術培訓,確保旱作農業工程建設健8GB4407.1-4407.2-1996GB16715.1-1996瓜菜作物種子。《河北省種植業區劃》河北科技出版社1988。《河北省低平原旱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綜合配套技術》(冀科鑒字)。《太行山區旱地提高降水生產效率技術體系》(冀科鑒字)。《旱地農業工程的理論與實踐》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5。《油料作物實用栽培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中國設施農業論》新世紀出版社1992。《農業實用技術》農業出版社1992。以及農業廳、財政廳、省計委有關旱作農業工程建設的文件等。1 1999-01-20發布1999-02-01實施2本標準系列共四項,第一項《旱作農業工程建設總則》,第二項《旱作農業區劃與主導技術模式》,第三項《十大旱作農業技術配套技術規程》,第四項《旱作農業工程建設的管理》。本標準是上述系列標準中的本配套技術規程包括13個標準:坡改梯田與綜合治理技術規范旱作農區集雨水窖技術規范旱地豐產溝、豐產坑耕作技術規程旱地培肥改土技術規程抗旱耐旱作物、品種篩選與利用抗旱耐旱作物與品種的鑒定旱地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規程旱地花生(5000kg/hm2)覆膜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旱地小麥機械溝播栽培技術規程旱地地膜小麥機械穴播栽培技術規程旱地秸稈覆蓋與秸稈還田技術規程旱地作物錯季適應栽培技術要求抗旱、保水化學制劑應用技術規程本標準是DB13/T396.13-1999。本標準由河北省農業廳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農業廳農業處。參加起草單位:農業廳農業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志宏、張立峰、王英君、魏瑞敏。3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抗旱劑、保水劑的應用方法,操作規程及技術要求等。本標準適用于干旱農區主要作物。2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2.1抗旱劑在作物生育期間通過調整作物生理代謝或成膜包被植物表面而減少植物蒸騰的一類化學調控制劑的總稱。根據其性質及作用方式分為三類:2.1.1代謝型抗蒸騰劑這類物質能參與代謝,引起氣孔關閉,從而達到降低蒸騰的作用。如一些除草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代謝抑制劑等。2.1.2薄膜型抗蒸騰劑它由各種能形成薄膜的物質組成,這些物質能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封閉氣孔口,阻止水分透過,從而降低蒸騰。如硅酮類、聚乙烯、聚氯乙烯、石蠟乳劑等。2.1.3反射型抗蒸騰劑這類物質能反射無效光合輻射,降低葉溫,從而降低蒸騰。如高嶺土。2.2保水劑能夠吸收保蓄土壤水分并可緩慢釋放供作物生長發育所需水分的化學制劑。按其原料和合成途徑分三類:2.2.1淀粉類合成物答如淀粉一聚丙烯酸鹽接酯聚合物。商品名為多聚物A-100。2.2.2纖維素類合成物即羧甲基纖維素類型。商品名有阿硅隆,阿庫塞爾等。2.2.3合成聚合體類DB13/T396.13-14當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且大于土壤凋萎含水量范圍時,土4.1適用作物應用于小麥、玉米、棉花、谷子、大豆、花生等大田作物,也應用于4.2使用方式4.2.1代謝型抗蒸騰劑小麥、玉米按藥劑:種子:水=1:250:50比例,攪拌均勻,然后堆悶3個小時后播種,如和農藥配合,先拌農藥,后拌黃腐酸。特別注意不要4.2.1.2噴施小麥、谷子等小葉作物,用量600g/hm2-750g/hm2,玉米、甘菜等大葉作物1125g/hm2-1200g/hm2,用水975g/hm2-1125g/hm2,于小麥在孕4.2.2薄膜型抗蒸騰劑5保水劑可用于浸種、拌種、種子包衣,枝條苗木扦插涂莖、作物移栽涂根,以及土壤溝(穴)施或地表噴灑。5.1種子包膜或拌種按保水劑:種子:水=1:100:50-200比例,取一定重量的保水劑,均勻撒入定量的水中,邊撒邊攪拌至形成均勻的凝膠狀的水分散體,再將種子全部浸入,充分混合后靜置一段時間,而后撈出,攤一薄層曬干,攤曬時要不斷翻動。稍干后用干細沙,或干土粉面撒在種子上,用手揉搓碎結塊的種子顆粒。5.2根部涂層用于樹苗,花卉幼苗和菜苗的移栽或運輸。5.2.1先配制成1%-2%的保水劑水分散體,水中可添加適量營養液。洗去樹苗根部泥土,邊沾邊栽。5.2.2如長途運輸,可將保水劑粉末與鋸末按1:1的比例混合進行沾根,然后將苗木捆扎成束,把根部放后刺有小孔的聚乙烯袋中,再放入水中浸潤2小時后,用塑料布包扎運輸。5.3插條涂層用于甘薯苗栽植,樹枝和花卉扦插。5.3.1先剪好插條,再把保水劑與水按1:200-300的比例混合成膠狀水分散體,將插條置入調好的保水劑中,保水劑膠狀物沾附在插條上,插條取出晾干后即可栽插。5.3.2保水劑可和生根粉配合使用,先將枝條插在50M的生根粉藥液中,浸泡具有潛不定根部位。一年生的休眠枝用50-100PPM藥液全枝浸泡2小時,嫩枝只需浸泡0.5時-1時,浸泡深度2厘米。然后用1%的保水劑沾根栽插。5.4土壤溝施或穴施大田作物或蔬菜每公頃用保水劑150kg,隨開溝或按穴施入,施后隨即播種或移栽。5.5地表撒施主要用于鋪設草皮。每公頃用保水劑75-150kg,均勻地撒于地表。5.6作育苗床先將保水劑與營養液按1:100-200混合均勻,再與其它基質如煤渣,蛭石,珍珠巖等按1:1的比例混合,即成為無土栽培育苗的苗床基質,可66.1使用抗旱劑的注意事項6.1.1代謝型和薄膜型蒸騰抑制劑可同時降低光合作用,要嚴格按說明6.1.2蒸騰抑制劑噴灑時間為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大風(風力>4級)不噴,雨前不噴。6.1.3用抗旱劑拌種時,按第6.2.4-6.2.6執行。6.2使用保水劑的注意事項6.2.2容器要洗刷干凈,用清水稀6.2.3需進行農藥或微量元素拌種時,應先拌農藥或微量元素,涼干后6.2.4不要在塑料薄膜上攤曬涂層種子;翻動不要過勤,曬干后要把結6.2.5由于保水劑包裹在種皮外,種子顆粒加大,播種時播量要比正常6.2.6處理好的種子要干燥貯藏保存,防正毒爛變質,但花生等易脫皮6.2.7制作保水劑水分散體時,必須邊加保水劑邊攪拌,切勿將全部保7抗旱、保水化學制劑應用技術規程編制說明抗旱保水化學制劑應用技術規程的編寫是在多年多點試驗的基礎上,1.1最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確定:作物發芽出苗的土壤水分一般在土壤相對含水量70%左右,適宜水分下限為60%。當土壤水分嚴重缺乏時(土壤水勢<-1.0MPa),施用保水劑,種子發芽率也不足50%,(苗宇新.1996)。因此,保水劑最適宜的施用土壤水分條件為土壤水分在凋萎含水量至土壤持,組織多家農業科研及推廣部門分別在我國北方旱農區進行了保水劑多點示范應用。在我省的衡水、滄州、廊坊、石家莊、張家口等市縣,分別以拌種、涂根、土壤施用等多種方法進行了示范,結果表明保水劑在提高播種出苗率,移栽成活率,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和增加產量等方面的效果都施用方法確定依據,中國農科院氣象科學研究所選用黃腐酸為代表的XJ—1型吸水劑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7-20個百分點,增加土壤孔隙7-10個百分點;植物葉面蒸騰抑制劑可調節植物氣孔開閉,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增加葉綠素含量,改善作物品質,預般糧食作物可增產7-17.3個百分點。根據試驗示范效果,我省重點推廣使用的有抗旱劑一號、種子包衣劑加吸水劑、葉面寶和ABT生根粉等。抗旱劑一號(FA旱地龍)的拌種、噴撒、沾根等應用技術,一般可增產10%以上。(萬)(萬)(個)(公斤)(公斤)(公斤)8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27點,小麥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