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育人價值”1-4_第1頁
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育人價值”1-4_第2頁
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育人價值”1-4_第3頁
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育人價值”1-4_第4頁
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育人價值”1-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師明高考之變?具備考之策

指方向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直擊高考?事半功倍

高考之變一高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育人價值”的體現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貫徹黨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努

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

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考試評價的功能不只是檢測、診斷、甄別和選拔等,更重要

的是在考查考生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對考生價值判斷進行引導,指引青少年一代成長的方向

和方式。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2020年的各省市高考試題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科育人價值。

(一)弘揚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試題情境素材,旨在弘揚中

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文化自信,增強文化浸潤,厚植家國情懷。如2020年山東等級考第

12題:

我國的釀酒技術歷史悠久,古人在實際生產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洱R民要術》記載:將

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發,如魚眼湯,凈淘米八斗,炊作飯,舒令極冷”。意思是

將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魚眼大小的氣泡,把八斗米淘凈,蒸熟,攤開冷透。下列說法錯誤的

是()

A."浸曲發''過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謝加快

B.“魚眼湯”現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CCh釋放形成的

C.“凈淘米”是為消除雜菌對釀酒過程的影響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舒令極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溫度過高導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評析:本題以我國的傳統發酵技術為試題情境,考查的知識點是“酒精發酵與細胞代

謝”,讓考生在解答試題的同時,感受“傳統”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培育家國情懷,弘揚傳統文化。

(二)融入文學素材,滲透人文精神

教育的科學性與人文性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者相互滲透、交融和統一,有利于

培養考生的全面發展。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在試題中適當融入文學素材來創設試題情境,

既能較好地檢測考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滲

透人文精神,提高考生的人文素養,促進考生全面發展。如2020年江蘇卷第15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埔蜒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些詩句描

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B.采用五點取樣法能精確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

C.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

D.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類活動

評析:本題節選宋代楊萬里和李清照的詩詞創設試題情境,考查“生態系統的組

成”“種群密度調查”和“群落的結構”等知識點。讓考生在檢測知識的同時接受文學的熏

陶,充分體現了在考試評價過程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有利于提高考生的綜合素養,這樣的命

題探索難能可貴。

(三)聚焦重要概念,形成生命觀念

生物學概念是學科的基石,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離不開生物學重要概念。高考綜合性試題著力于以重要概念為載體,將各個分散的知識點按

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有機地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模塊,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收集信息、提煉

加工、靈活運用的潛能,有助于考生在理解重要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2020年全

國卷I第29題。

真核細胞的膜結構具有重要功能。請參照表中內容完成下表。

結構葉綠體的類

突觸高爾基體(1)______

名稱囊體膜

控制物質進出作為能量轉

功能(2)______(3)______

細胞換的場所

膜的主要成分(4)________

在縮手反射中參參與豚鼠胰腺腺參與K+從土壤

功能

與興奮在神經元泡細胞分泌蛋白進入植物根細(5)______

舉例

之間的傳遞的形成過程胞的過程

評析:本題以表格形式綜合考查了真核細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要求考生根據所給信

息完成表格,和以往高考生物學試題的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不同。表格類比較題在近年高考

中是第一次出現,這種試題呈現方式的好處在于能清晰地呈現出鮮明的對比,有利于改善考

生作答的感受,也能激發考生在作答時進行思考。該題從橫向對比的角度展現,有利于形成

完整的生物膜大概念,體現出對生命觀念中的結構與功能觀的考查,能引導考生將所學知識

進行進一步梳理,有利于考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

(四)關注病毒防控,關愛生命健康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使人

們對病毒、健康越來越關注,因此與病毒、健康等相關知識的考查成為高考的熱點。2020

年全國卷I第1題考查了新冠病毒的傳播和防控,全國卷n第1題考查了新冠病毒的物質合

成和免疫調節,全國卷ni第s題考查了新冠病毒的檢測、傳播和防控,山東卷第is題考查

了新冠病毒的核酸和抗體檢測,江蘇卷第28題結合單克隆抗體考查了新冠病毒與免疫的知

識。這些考題通過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五)關注生態文明,增強社會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

來。高考命題把握時代脈搏,捕捉社會信息,關注生態學問題,滲透科學發展觀,旨在引導

考生科學看待生態問題,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并自覺轉變生活方式,積極投身于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

的根本任務。如2020年全國卷n第38題:

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污水凈化是速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措施?;卮鹣铝杏嘘P生

態工程的問題:

(1)在植樹造林時,一般認為,全部種植一種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混合種植方

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相比,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

o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O

(2)“無廢棄物農業”是我國利用生態工程的原理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模式,其做法是收

集有機物質,包括人畜糞便、枯枝落葉等,采用堆肥和混肥等多種方式,把它們轉變為有機

肥料,再施用到農田中。施用有機肥料的優點是(答

出3點即可)。在有機肥料的形成過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

組分中的。

(3)在污水凈化過程中,除發揮污水處理廠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來回收污水中的銅、

鎘等金屬元素,請提供一個方案:.

評析:本題圍繞生態與環保主題,考查運用生態工程的原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

題,要求考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活學活用。該題的考查方向與社會發展倡導的綠色環保、

可持續發展等理念一致,旨在傳遞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建設生態文明的使命擔當,有

利于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

(六)聚焦生產生活,體現學以致用

應用性強調生物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考生自覺地從生物學視角思考生活中

的相應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及科學研究等情境中的問題。這一特征

在2020年高考試題中表現地尤為突出,如2020全國卷I第30題:

農業生產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響作物的生理活動,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達到增加

產量等目的?;卮鹣铝袉栴}: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長期中,在植林之間去除雜草并進行松土的一項栽培措施,該栽培措

施對作物的作用有(答出2點即可)。

(2)農田施肥的同時,往往需要適當澆水,此時澆水的原因是(答

出1點即可)。

(3)農業生產常采用間作(同一生長期內,在同一塊農田上間隔種植兩種作物)的方法提高

農田的光能利用率?,F有4種作物,在正常條件下生長能達到的株高和光飽和點(光合速率達

到最大時所需的光照強度)見下表。從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慮,最適合進行間作的兩種作

物是,選擇這兩種作物的理由是

作物ABCD

株高/cm1706559165

光飽和點-2?5一1)12001180560623

評析:本題以中耕、施肥、間作等農作物栽培及管理措施為素材,考查考生對栽培、管

理措施的生物學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引導考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深入

思考其內在機制,很好地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同時,本題還突出考查了考生的語言

表達能力,契合高考對考生在語言描述和文字表達方面的要求。

應對平時的教學設計應由“重知識”向“重素養”轉變,應由“重知識的深度”向“重視野的寬度”轉變,

之策訓練應由“強訓刷題”向“精做好題”轉變。

高考之變二“長句作答”越來越重視“科學思維”的考查

近幾年高考生物學試題的命題方式正悄悄地發生著改變,由以前的填空式作答改為問答

式作答,增加了很多原因類試題,此類考題的數量和難度并且出現每年增大的趨勢。其設問

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合理的解釋是””……判斷的依據是

””……其原因是””……其機理是”等。這些試題旨在考查考

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這些試題分值大(2?6分)、難度高,對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要求較高,

相關參考答案都是由幾個長句子組成的,是考生獲得高分的攔路虎。在二輪復習時,務必對

這一高考重點、學生難點給予重視和強化。

原因類試題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解釋已知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邏輯關系。

該類試題一般已知某一特定外界條件的改變,然后要求考生回答某一生理過程發生什么

樣的改變,最后要求考生回答該生理過程發生改變的原因。例如,2020年全國卷II第30題

第(3)問:將分離得到的葉綠體懸浮在適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氣釋放;如果在該適宜溶液中

將葉綠體外表的雙層膜破裂后再照光,(填“有”或“沒有”)氧氣釋放,原因是

第二類是沒有對應的外界條件,要求考生直接解釋某一生理現象出現的原因。

例如,2020年全國卷ni第38題第⑶問:一般來說,在同一動物個體中,乳腺上皮細胞

與膀胱上皮細胞的細胞核中染色體DNA所含的遺傳信息(填“相同”或“不同”),

原因是o此類試題比較簡單,考生只需要用教材中的相關敘述

回答即可。

第一類原因類試題所占比重更大,分值也更大,難度也更高,考生往往不知道如何組織

文字,很難把要點答全,也會因為答案不準確、不規范而失分。下面主要針對第一類試題淺

析一下答題策略和規范。

原因是指造成某種結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發生的條件。在解釋已知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邏

輯關系(原因)時,首先要明確問題的條件是什么,在該條件下指向結果是什么,相關的邏輯

推理關系和過程是什么等。其答題模板可歸納整理為:“因為……導致……,于是……,所

以……”其中"因為……”照抄題干中的已知條件,“所以……”照抄題干中的結果,“導

致……,于是……”是用教材知識回答已知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邏輯推理關系。該答題模板的

優點是能夠使答案既準確又規范,難點是要運用教材相關知識把已知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邏輯

關系一層一層地分析清楚。

根據上述答題模板,2019年全國卷I第29題第(2)問對干旱處理后該植物的光合速率會

降低的主要原因的回答:因為干旱處理導致氣孔開度減小,于是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減少,

所以該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又如,2020年全國卷U第30題第(3)問可以回答為:因為類囊

體膜是H2O分解釋放O2的場所,所以葉綠體膜破裂不影響類囊體膜的功能。因此葉綠體外

表的雙層膜破裂后,再照光仍有氧氣釋放。

當然,不能機械地照搬這一答題模板,而是要根據不同的試題情境適當修改,使語句通

順,既簡潔又規范。

告別“背多分”的時代,迎來“科學思維”的新考查。教學應由重“是什么”的識記轉向重“為什么、

會怎樣”的理解應用轉變。

高考之變三穩解選擇越來越重視“情境信息”的獲取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作為高考命題的行動指南,明確指出:命題要結合真實的情境載

體,考查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情境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生活實踐情境”,這類情境

與日常生活及生產實踐密切相關,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產實踐

中的問題的能力,第二類是“學習探索情境”,這類情境源于真實的研究過程或實際的探索

過程,情境比較抽象。

近幾年為新老高考的過渡年,生物學選擇題的命制在遵循“大穩定、小創新”的命題原

則下,逐年縮減正誤判斷類選擇題的數量。真實情境載體下選擇題的數量呈逐漸加大的趨勢。

“一加一減”之間,折射出的是對學生有效獲取信息,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真學真用能力的

考查.

(一)生物學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1.認真審題,鎖定關鍵信息

建議讀題兩遍,找出題干中重要名詞、語句等關鍵信息。這些關鍵信息往往就是題目上

考查的重點所在,找準了關鍵信息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便可為接下來理清解題思路做鋪

墊。例如:

[典例示范](202()?山東等級者)CDK1是推動細胞由分裂間期進入分裂期的關鍵蛋白。

在DNA復制開始后,CDK1發生磷酸化導致其活性被抑制,當細胞中的DNA復制完成且物

質準備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發生去磷酸

、、、、感染BYDV

''的細胞

一正常細胞

時間

化而被激活,使細胞進入分裂期。大麥黃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過影響細胞中CDK1

的磷酸化水平而使農作物患病。正常細胞和感染BYDV的細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變化

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正常細胞中DNA復制未完成時,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過程受到抑制

B.正常細胞中磷酸化的CDK1發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

C.感染BYDV的細胞中,M蛋白通過促進CDK1的磷酸化而影響細胞周期

D.M蛋白發揮作用后,感染BYDV的細胞被阻滯在分裂間期

[解析]由題干信息”在DNA復制開始后,CDK1發生磷酸化導致其活性被抑制”可

知,此時CDK1的去磷酸化過程受到抑制,A正確;正常細胞中磷酸化的CDK1發生去磷

酸化后,細胞進入分裂前期,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B正確;由題圖信息可知,感染BYDV

的細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先升高至與正常細胞一樣的高位后再下降,比正常細胞的高,

故可推斷感染BYDV的細胞中,M蛋白通過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而影響細胞周期,C錯

誤;由題干信息可知,M蛋白發揮作用后,CDK1的磷酸化過程受到抑制,感染BYDV的

細胞被阻滯在分裂間期,D正確。

2.挖掘隱含信息,完善題干信息

隱含信息是指題干未直接說明的信息,隱含于題干材料的相關語句、概念及圖形中。隱

含信息往往是選擇題的解題的關鍵之處。因此,考生要從多角度、多方面挖掘隱含信息,完

善題干有效信息,找到正確答案。例如:

[典例示范](2020?全國卷D)取某植物的成熟葉片,用打孔器獲取葉圓片,等分成兩份,

分別放入濃度(單位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兩個實驗組(甲糖的

相對分子質量約為乙糖的2倍)。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檢測甲、乙兩組的溶液濃度,發現甲

組中甲糖溶液濃度升高。在此期間葉細胞和溶液之間沒有溶質交換。據此判斷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A.甲組葉細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濃度升高

B.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不變,則乙組葉細胞的凈吸水量為零

C.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降低,則乙組葉肉細胞可能發生了質壁分離

D.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升高,則葉細胞的凈吸水量乙組大于甲組

[解析]題干中“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的濃度(單位為g/mL)相同,甲糖的相對分子質量

約為乙糖的2倍”暗含的信息是甲糖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于乙糖溶液,即等體積的甲糖溶

液和乙糖溶液中,甲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數相對多,因此若測得乙糖溶液濃度升高,則葉細胞

的凈吸水量乙組小于甲組。

3.排除干擾,吃透命題意圖

干擾信息是指命題者有目的地在題干、備選項中附加一些迷惑信息,它們會干擾考生的

解題思路,增加試題難度。干擾信息可以出現在題干中,也可以出現在備選項中,因此考生

應該有嫻熟的基礎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在解題過程中排除干擾信息,準確把握命題意

圖,選擇出正確答案。例如:

[典例示范](2020?山東等級者)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末端缺失的染“/連接

色體因失去端粒而不穩定,其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連接在一起,著絲點J

分裂后向兩極移動時出現“染色體橋”結構,如圖所示。若某細胞進行-|看染色體橋

有絲分裂時,出現“染色體橋”并在兩著絲點間任一位置發生斷裂,形

成的兩條子染色體移到細胞兩極。不考慮其他變異,關于該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觀察到“染色體橋”結構

B.其子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不會發生改變

C.其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上連接了非同源染色體片段

D.若該細胞基因型為Aa,可能會產生基因型為Aaa的子細胞

[解析]本題設置選項B和選項C就是有意設置干擾信息。由題干信息“染色體橋”考

生易誤認為兩條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不分離,導致子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發生改變。由于

在“染色體橋”的兩著絲點間任一位置發生斷裂,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能移到細胞兩極,所

以其子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不會發生改變,B正確;選項C的干擾內容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

的“易位”,易位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橋”結構是由姐妹染色單體連接在一

起形成的,所以其子細胞中的染色體上不會連接非同源染色體片段,C錯誤。

(二)生物學選擇題的常用技巧

1.排除法:去偽存真

是指先排除明顯錯誤的選項,縮小備選范圍,最后確定正確答案。一般來說,錯誤選擇

中的錯誤典型包括了知識錯誤、表述絕對、因果顛倒、觀點片面、前后矛盾、與題干無關等,

答題時如果能多排除錯誤備選項,就可以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2.比較法:排同存異

一般是指備選項對題干信息有兩種不同的推斷,通過比較不同推斷的選項所涉及的生物

學知識,摒棄似是而非的選項,從而作出正確判斷。應用此方法解題時,首先通過橫向或縱

向比較,找出各個選項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其次結合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運用對比、綜

合分析等確認正確選項。

[典例示范](2020?山東等級者)癌細胞即使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也主要依賴無氧呼

吸產生ATP,這種現象稱為“瓦堡效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瓦堡效應”導致癌細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細胞中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的過程會生成少量ATP

C.癌細胞呼吸作用過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細胞質基質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NADH比正常細胞少

[解析]選項A、D考查的是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代謝的比較,由題干可知,癌細胞主要

進行無氧呼吸,由于無氧呼吸只能產生少量的ATP,因此“瓦堡效應”導致癌細胞需要大量

吸收葡萄糖,A正確;無氧呼吸產生的NADH比有氧呼吸少得多,因此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癌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NADH比正常細胞少,D正確。選項B、D主要考查無氧呼吸的物質

和能量轉化。癌細胞中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的過程為無氧呼吸第二階段,該階段不會生成ATP,

B錯誤;癌細胞主要進行的是無氧呼吸,而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因此癌細胞呼吸

作用過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細胞質基質中被利用,C正確。

3.換元法:信息轉換

是指題干中情境材料新穎、表述復雜,應用此方法解題時,可以將題干信息載體轉換成

便于理解的形式,從而快速作答。常用的換元法有圖表轉換為文字、文字轉換為圖表、圖與

表之間的轉換等。例如:

[典例示范](2020?天津等級考)完整的核糖體由大、小兩個亞基組成。如圖為真核細胞

核糖體大、小亞基的合成、裝配及運輸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核仁

核膜

核、

小亞基

核糖體

忝V

A

rD

A前

rRN

展Q

蛋白

核糖體

大亞基

核糖體

分裂中

在有絲

可發生

示過程

如圖所

A.

NA

于rD

儲存

主要

信息

遺傳

胞的

B.細

的場所

體蛋白

和核糖

NA

成rR

是合

核仁

C.

運出

由核孔

完成后

中裝配

細胞核

亞基在

核糖體

D.

轉錄形

核仁中

圖中在

息:

字信

為文

轉化

信息

圖示

即將

圖,

先識

,應

本題

解答

]要

[解析

孔進

通過核

基,再

小亞

基和

大亞

形成

分別

結合

白質

的蛋

胞核

入細

與進

RNA

然后r

NA,

成rR

:

出答案

即可得

項分析

,逐

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