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680.1-2024 氣象災害防御 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_第1頁
DB41-T 2680.1-2024 氣象災害防御 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_第2頁
DB41-T 2680.1-2024 氣象災害防御 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_第3頁
DB41-T 2680.1-2024 氣象災害防御 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_第4頁
DB41-T 2680.1-2024 氣象災害防御 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I 2 2 4 6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本文件是DB41/T2680《氣象災害防御》的第1部分。DB41/T2680已經——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第2部分:重點單位基本信息;——第3部分:重點單位氣象安全能力建設要求。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域氣象中心、河南省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河南省氣象科學1氣象災害防御第1部分: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劃規范機關、團體、企事業組織、社區、村鎮等非自然人實體的統氣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社會和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強度越大,頻次越高,氣象災害風險也越大,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破壞和2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區劃技術由氣象災害風險源識別、氣象災害風險指數及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區劃35.1氣象災害風險源識別5.2氣象災害風險指數計算),5.3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區劃3Ic=ΣEQ\*jc3\*hps15\o\al(\s\up4(n),j)=1ajIj··········································Ic——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指數;j——第j個氣象災害風險源;aj——第j個氣象災害風險源的權重系數;Ij——第j個氣象災害的風險指數。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綜合風險區域劃分,可分為高、4A.1離差標準化處理方法xi=(xixmin)?(xmaxxmin)····················································(A.1)xi——第i個樣本標準化的無量綱值;xi——原始序列值;xmin——原始序列中的最小值;xmax——原始序列中的最大值。A.2信息熵賦值法假設評價體系是由n個風險源m個樣本構成的系統,第j個風險源中第i個樣本的指標值rij所占指標比重pij,計算公式如下:pij——指標比重值;rij——第j個風險源中第i個樣本的指標值。si——第i個樣本的熵值。計算第i個樣本的熵權,確定該指標的客觀權重wi,計wi——第i個樣本的客觀權重;A.3層次分析法重,最后再加權和的方法遞階歸并各備擇方5A.4專家打分法從小到大順序排列,并按數據個數進行100等分。例如,在第P個分界點(稱為百分位點)上的數值,或6B.1暴雨氣象災害風險指數的計算方暴雨氣象災害致災因子選取暴雨過程強度指數和暴雨孕災環境Ir=A1×I1pre+B1×I24pre+C1×Ipre+D1×Iday·····················IrA1——最大小時降水量的權重系數;I1pre——標準化的最大小時降水量;I24pre——標準化的最大日降水量;C1——日降水量最大值的權重系數;Ipre——標準化的日降水量最大值;D1——過Iday——標準化的過程累積降水量。IEN——暴雨孕災環境影響指數。B.2干旱氣象災害風險指數的計算方干旱氣象災害致災因子選取不同重現期下年干旱過程總累積強度的閾SMCI=∑EQ\*jc3\*hps12\o\al(\s\up4(D),1)∑EQ\*jc3\*hps15\o\al(\s\up5(n),k)1MCIkl···············SMCI——年干旱過程總累積干旱強度(絕對值nD——第l次過程的持續天數;MCIkl——第l次過程中第k天氣象干旱指數。T10——干旱年過程總累積強度1T20——干旱年過程總累積強度2T50——干旱年過程總累積強度50年一遇的閾值;T100——干旱年過程總累積強度100雷電氣象災害致災因子選取雷擊點密度、地閃強度、土壤電阻率、海拔高度ITH——雷電氣象災害風險指數;Ld——標準化的雷擊點密度;B3——地閃強度的權重系數;SC——標準化的土壤電阻率;E3——地形起伏的權重系數;高溫氣象災害致災因子選取過程平均氣溫、過程極端最高氣溫、過程平均最高氣溫的1個或多個和IT——高溫氣象災害風險指數;Nz——致災因子總數;ai——第i種致災因子的權重系數。78Iw——大風氣象災害風險指數;G——標準化的年極大風速值;B4——年平均大風次數的權重系數;P——標準化的年大風次數。B.6低溫氣象災害風險指數的計算方低溫氣象災害一般包括冷空氣(寒潮)、霜凍、低溫陰雨寡照、冰凍等不同類采用信息熵賦值法或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系數,分別計算不同類型的低溫氣象災害指數。Icold=b1×Dcold+b2×Max?T+b3×ETmin·································Icold——冷空氣(寒潮)氣象災害風險指數;b1——持續時間的權重系數;Dcold——標準化的持續時間;Max?T——標準化的過程最大降溫幅度;ETmin——標準化的過程極端最低氣溫。Ifrost=c1×Dfrost+c2×Tave1+c3×ATmin········································(B.9)Ifrost——霜凍氣象災害風險指數;Dfrost——標準化的霜凍日數;ATmin——標準化的平均最低氣溫。IlowT——低溫陰雨寡照氣象災害風險指數;d1——持續時間的權重系DlowT——標準化的持續時間;PAS——標準化的過程平均日照時數;d4——過程累積降水量的權重系數;PAP1——標準化的過程累積降水量。Ifrozen=e1×Dfrozen+e2×Tave3+e3×DTmin+e4×PAP2························(B.11)9Ifrozen——冰凍氣象災害風險指數;e1——冰凍日數的權重系數;Dfrozen——標準化的冰凍日數;e3——過程DTmin——標準化的過程平均最低氣溫;e4——過程累積降水量的權重系數;PAP2——標準化的過程累積降水量。雪災氣象災害致災因子選取累積降雪量、最大積Isnow=f1×S1+f2×S2+f3×S3·················································(B.12)Isnow——雪災氣象災害風險指數;f1——累積降雪量的權重系數;S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