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專用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規范練14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天津專用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規范練14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天津專用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規范練14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時規范練14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選擇題1.浙江某方志載:“道光以后湖絲出洋,其始運至廣東,其繼運至上海銷售。南潯七里()所產之絲尤聞名,出產既富,經商上海者乃日眾。……鎮之人業此因而起家者,亦正不少。”這反映了()A.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并不從事絲織業B.絲織業伴隨著棉紡織業的衰敗而興起C.廣州口岸從今以后不再經營湖絲貿易D.五口通商客觀上刺激了湖絲對外貿易2.“中國商民得減價之益而水腳(水路運費)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此實收回權利之大端。”由此可見,洋務派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的主要影響是()A.列強限制中國水運的局面被打破B.人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沖擊C.列強對中國的貿易順差被扭轉D.人們的生活方式得以變更3.(2024安徽五校聯考)1890年,李鴻章主持籌建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投產。1893年3月,湖北有50名十六七歲的少年赴該局學藝。“待學藝完成,即將在武昌織布官局中工作……去冬來滬(學藝)之幼童30名,均已回鄂。”材料表明()A.洋務企業中運用童工現象普遍B.洋務運動催生民族資本主義C.洋務運動促進了近代技術傳播D.中國近代無產階級由此誕生4.(2024安徽宿州一模)有學者指出,1860—1916年,社會領導階層不僅來自新舊士紳,也來自新學問分子,后者大約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會領導階層來自新學問分子者較少,到1912年民國建立以后,新學問分子漸漸取代了士紳而為社會的領導階層。這種現象從本質上反映了()A.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推手B.階層變動源于經濟結構變更C.政治制度變革制約社會演進D.封建地主階級退出歷史舞臺5.1854年,《遐邇貫珍》雜志刊出消息:“今于本月起《遐邇貫珍》各號,將有數帙附之卷尾,以載招貼(廣告)。……至索取之銀,非以求利,實為助每月印《遐邇貫珍》三千本之費用而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該雜志性質發生了變更B.早期的廣告屬于純公益性質C.該雜志的發行量不斷增加D.商業信息溝通渠道有所拓寬6.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1887年展筑至蘆臺,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時稱“津唐鐵路”。“津唐鐵路”的修建()A.標記著中國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決洋務企業的困難C.誘導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D.目的是抵制列強的經濟侵略二、非選擇題7.(2024河南安陽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間事件約1815—1835年歐洲商業帝國向中國出口鴉片的價值增加了5倍1840年為了應付中國中斷貿易,英國封鎖中國的港口1842—1844年《南京條約》結束了鴉片斗爭,中美簽訂《望廈條約》,中法簽訂《黃埔條約》1850—1859年世界貿易額增加了80%1860—1861年英法聯軍占據北京19世紀50年頭2.5萬中國人生活和工作在加利福尼亞19世紀60—90年頭中國開展洋務運動1870—1900年世界工業產量增加4倍;世界造船業增加了2倍;世界貿易額翻了一番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稱號1878—1913年歐洲帝國的總面積翻了一番,總人口從3億增加到5.5億1894—1895年日本戰勝中國并割占臺灣全島及全部附屬各島嶼——據[美]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下)》整理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答案:1.D解析材料大意為道光以后,湖絲先運到廣東銷售,后運到上海銷售。七里村的絲尤為聞名,去上海經商的人特殊多,這個地方特殊富有。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是否從事絲織業無法從材料中推斷出,故A項錯誤;絲織業不是在清代才興起的,B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材料只反映了湖絲“始運至廣東,其繼運至上海銷售”,無法得出廣州是否銷售湖絲,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道光以后”,可知鴉片斗爭后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的對外貿易,故D項正確。2.A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少入洋商之手”是“收回權利”的重要舉動,可知近代以來外國人限制中國水運的局面被打破,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反映人們消費觀念的變更,故B項錯誤;材料只表明列強在中國水運方面的利益被洋務派分割了一部分,但是無法推斷所占比例多少,更無法推斷出列強對中國的貿易順差被扭轉,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關于人們生活方式變更的信息,故D項錯誤。3.C解析題干材料“50名十六七歲的少年赴該局學藝”“來滬(學藝)之幼童30名,均已回鄂”,說明幼童的重要任務是學藝,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學問,民族資本主義誕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頭,與材料時間“1890年”“1893年”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強調湖北50名少年赴上海機器織布局學藝,學成后回武昌織布官局工作,由此可知洋務運動促進了近代技術的傳播,故C項正確;中國無產階級的誕生在題干材料中無法體現,故D項錯誤。4.B解析依據題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社會階層變動和經濟結構變更的關系,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的關系,故A項錯誤;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發展,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新學問分子階層漸漸取代了士紳而為社會的領導階層,故B項正確;依據題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社會階層變動和經濟結構變更的關系,而不是政治制度變革和社會演進的關系,故C項錯誤;封建地主階級退出歷史舞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故D項錯誤。5.D解析材料中沒有介紹該雜志的性質,更談不上變更,故A項錯誤;材料中“至索取之銀……實為助每月印《遐邇貫珍》三千本之費用而已”表明這些廣告不是公益性的,故B項錯誤;材料說明該雜志收取登載廣告的費用,是為了支付印刷雜志的開銷,并不能體現雜志的發行量增加,故C項錯誤;在雜志卷尾刊載廣告,在當時的中國,有利于商業信息的溝通,故D項正確。6.B解析19世紀70年頭初期,洋務派創辦輪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強在中國的航運壟斷局面,標記著中國交通近代化的起步,故A項錯誤;“津唐鐵路”的修建,有利于解決洋務企業運輸困難的問題,尤其對于解決開平煤礦煤的運輸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故B項正確;中國民族工業產生于19世紀60—70年頭,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修筑鐵路與抵制列強的經濟侵略沒有必定聯系,故D項錯誤。7.參考答案:示例一論題: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逐步走向近代化。闡述:工業革命首先起先于英國,然后向歐美其他國家擴展,機器大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生產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歐美國家向中國發動侵略斗爭,在華取得特權后,向中國瘋狂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民族資本家創辦近代企業;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革命派主見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激進民主主義者在西方“民主”與“科學”的旗號下,掀起新文化運動。近代中國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漸漸步入近代化。示例二論題:近代中國由封閉到逐步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闡述:鴉片斗爭前,清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