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清單2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_第1頁
知識清單2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_第2頁
知識清單2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_第3頁
知識清單2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_第4頁
知識清單2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清單2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思維導圖

表示方法

平均值、正值

化學反

進特點‘各物質的速率之

行應速率

比等于方程式中

慢、化學計量數之比

內因:反應物的本性

影響

因素外因

、溫度

催化劑

建立

特征:逆、等、動、定、變

影響因素:溫度

化學平判斷反應

衡常數進行程度

進(判斷反應

化學行化學

程¥¥應用,進行方向

反應度應用于轉化

率.平衡濃

1度靠而計算

溫度:升溫向

吸熱方向移動

濃度:Q*K,

逆向移動

壓強:加壓平衡向氣體

、、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判據

應反應能否(尷判據

向自發進行I復荷誕

知識梳理

知識點01化學反應速率知識點0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知識點03可逆反應知識點04化學平衡的標志

知識點05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知識點06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

知識點07化學平衡常數知識點08速率常數和平衡常數的關系

知識點09等效平衡知識點10化學反應的方向

知識點11工業生產適宜條件的選擇

知識點01化學反應速率

I.概念:用來衡量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單位時間內某種量的變化量

3.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1)常規公式:字=7^7

①常用單位;mo-或moIT「Lminr或mo卜【「'hr

②適用范圍:表示氣體物質或溶液中可溶性物質的速率,不表示固體或純液體物質的速率

AV

(2)非常規公式:丫=字(X代表〃、P、m、夕等量)

①常用單位:mol-min1>Paninr、trmin「、Lnini

②適用范圍:任何物質的反應速率

(3)利用關系式計算

①應用前提;同一化學反應

②常用關系:速率比=化學計量數比=物質的量濃度變化比=物質的量變化比

4.大小比較

(1)比較前提:同一反應,同一物質,同一里位

(2)換算方法:各物質的速率除以相應的化學計量數,數大的速率快

5.說明

(1)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反應速率,不表示即時速率

(2)化學反應速率只有正值,沒有負值

(3)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的濃度等量逐漸減小,反應速率越來越慢

1.速率大小比較“三步驟”

(I)“一看”單位是否一致,不一致轉化為同一單位。

(2)“二化”將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轉化為同一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

(3)“三比較”比較數值大小。

2.比較反應速率快慢的常用方法:

(I)定性描述——通過在相同時間點,不同的實驗現象來判斷反應的快慢。

①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

②觀察試管中剩余鋅粒的多少;

③用手接觸試管,感受試管外壁溫度的高低。

(2)定量描述——通過實驗測量來判斷反應的快慢。

①測定氣體的體積或體系的壓強;

②測定物質的物質的量的變化;

③測定物質或離子的濃度變化;

④測定體系的溫度或反應的熱量變化O

若有多種測量方案時,一般采取易操作,現象明顯的實驗方案。

【典例01](2023春?四川內江?高三四川省資中縣第二中學校考開學考試)對于可逆反應

2A(g)+3B(g)U4C(g)+2D(g),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密如下,其中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v(A)=0.9mol-L-'-min-|B.v(B)=1.5molL-1-min

C.v(D)=0.8mol-L1-minD.v(C)=O.lmolL-1-min-1

【答案】B

【分析】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比,都轉化為用A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速率的單位都用mol/(L-min),然

后進行比較。

【解析】A.v(A)=0.9molL-,min_|;B.v(A尸;v(B)=yx1.5mol-L^min|=1.0mol-L'-min1;C.v(A)=

22

v(D)=0.8mol-L-,-min_|;D.v(A)=-v(C)=—x0.1mol-L1min-1-L-1-min-1;可見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lmol-L-,-min_|;故選B。

【典例02](2023?遼寧丹東?統考一模)恒溫恒容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反應X=2Z經歷兩

步:①X—Y;②Y-2Z。圖為該體系中X、Y、Z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為c(Y)隨i的變化曲線

B.1時,丫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C.隨著c(X)的減小,反應①、②速率均降低

D.體系中V(X)=V(Y)+2V(Z)

【答案】B

【解析】A.反應X=2Z經歷兩步:①X-Y;②Y-2Z,可知c(Y)先增大,后減小,A錯誤;B.h時丫的

濃度在下降,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退率,B正確:C.由圖甲中的信息可知,隨c(X)的減小,c(Y)先增大后減

小,c(Z)增大,因此,反應①的速率隨c(X)的減小而減小,而反應②的速率先增大后減小,C錯誤;D.根

據體系中發生的反應可知,在丫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前,單位時間內X的減少量等于丫和Z的增加量,因

此,v(X)=v(Y)+1v(Z),但是,在丫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單位時間內Z的增加量等于丫和X的減少量,

故2V(X)+2v(Y)=v(Z),D錯誤;故選B。

知識點0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I.主要原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2.基本規律:外界條件越高,速率越快

(1)溫度: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③恒壓:增大反應物濃度,瞬間增大,一,.減慢

④恒壓:增大生成物濃度,瞬間%丁減慢,Vm增大

(4)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

6.全程速率時間圖像

(I)0B段反應速率變化的可能原因為:

①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

②反應生成催化劑,反應速率加快

(2)BC段反應速率變化的可能原因為:反應物濃度降低,反應速率減慢

7.探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方法:控制變量法

(2)溶液反應:加水調節溶液的總體積不變,以保證某種成分的濃度不變

(3)實例:探究丫溶液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混合溶液)123456

4mol/LX溶液/mL606060606060

飽和Y溶液/mL0102040

H2O/mL40393530200

8.速率方程

(1)意義:表示反應物濃度與反應速率的定量關系

(2)舉例:Az(g)+B2(g)--2AB(g),v=kclt(A?)d(Bz)

(3)測定方法:a、p必須通過實驗測定,無法直接寫出。

1/2

@H2+C12=2HCI,v=k[C(H2)1[c(CI2)]

-1

②N?(g)+3H2(g)=^=2NH3(g),v=kc(N2)C(H2)-C(NH3)

(4)反應速率常數

①符號:反應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數”

②意義:通常人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的活化能越小

③影響因素: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

不同的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注意點:

1.濃度:增大濃度、速率增大;減少濃度、速率減小;改變純固體或純液體的量對化學反應速率沒

有影響。

2.壓強:①必須有氣體參加:②壓強的改變實質是改變濃度。

3.溫度:無論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速率增大,降低溫度,速率減小。

4.催化劑: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反應的方向,也不改變反應熱的大小,若是可逆反應,

則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

【典例03】(2023?浙江寧波?鎮海中學校考模擬預測)一定溫度下,利用測壓法在剛性反應器中研究固體催

化劑作用下的A的分解反應:A(g)UB(g)+2C(g)。體系的總壓強p隨時間t的變化如表所示:

t/min0100150250420500580

p/kPa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0()~15()min,消耗A的平均速率為0.()06kPa.min1

B.其他條件不變,420min時向剛性容器中再充入少量A,反應速率比原420min時大

C.推測x為

D.升高體系溫度,不一定能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B

【解析】A.反應A(g)=B(g)+2C(g),反應前后氣體壓強變化和生成C的量成正比,同時A的變化為變

化量的g,用壓強代表濃度,則100?150min體系壓強變化,消耗A的平均速率竺上—,故

150min-lOOmin

A正確;B.其他條件不變,420min時向剛性容器中再充入少量A,相當于增大壓強,反應在固體催化劑表

面進行,固體表面積一定,反應運率不變,故B錯誤;C.0?lOOmin,壓強變化為,150min?250min,壓

強變化,則lOOkPa?500kPa,體系壓強變化,則500min時,體系壓強,故C正確;D.反應在催化劑表面

反應,升高體系溫度,催化劑活性減小時,反應速率減小,不一定能加快反應速率,故D正確;故選:Bo

【典例04](2023?北京西城?統考一模)探究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因索,實驗方案如圖。

下列說法不氐哪的是

A.對比①②,可探究FeCL溶液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B.對比②③④,可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C.H2O2是直線形的非極性分子

D.ILCh易溶于水,主要是由于H2O2與H2O分子之間能形成氫鍵

【答案】C

【解析】A.實驗②是在實驗①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劑FeCb,與實驗①做對比實驗,可探究FeCb溶液對H2O2

分解速率的影響,A正確;B.實驗②是參照,③、④相當于在②的基礎上升高和降低溫度,可探究溫度對

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B正確;C.H2O2的分子結構為分子結構不對稱,為極性分子,C不

正確;D.H2O2為極性分子,水也為極性分子,H2O2易溶于水,滿足相似相溶原理,更主要是HKh與H2O

分子之間能形成氫鍵,D正確:故選C。

知識點03可逆反應

i.可逆反應的判斷:反應形式相反,反應條件相同

2.可逆反應的特點

(1)同步性:正逆反應同時進行

(2)等同性:反應條件完全相同

(3)共存性

①反應小可能進行到底,即反應體系中反應物與生成物共存

②各組分的濃度都大于委

3.證明某反應為可逆反應

(1)檢驗出某種生成物

(2)檢驗量少的反應物是否有剩余

4.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

【典例05]已知:KjFeVN%]溶液是檢驗Fe?+的試劑,若溶液口存在Fc?+,將產生藍色沉淀。將0.2mol【T

的KI溶液和0.05mol-L”的Fe2(SO,)3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別完成下列實驗,其中能說明溶液中

存在化學平衡"2Fe"+2P=2F*+-的是

實驗編號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①滴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

②滴入AgNO]溶液有黃色沉淀生成

③滴入K」Fe(CN)/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④滴入淀粉溶液溶液變藍色

A.①B.②和④C.③和④D.①和②

【答案】A

【詳解】0.05mol?LT的Fe2(SOJ溶液c(Fe3+)為mol?LT,與0.2mol?L”的KI等體積混合反應,I過量。

①檢驗出Fe*,說明過量的KI仍不能使Fe“完全轉化,該反應為可逆反應;②由于KI過量,不管反應是

否可逆,一定能檢驗到I;③檢驗到FW+,只能證明反應已發生,與可逆反應無關;④同③,證明反應已發

生;因此,實驗①可證明反應為可逆反應;

答案選A。

【典例06】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2sO2(g)+O2(g)=2SO3(g),已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SO2、02、SO3

的濃度分別為0.1mol/L、0.05mol/L^0.3mol/Lo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存在的數據是

A.SO2為0.4mol/L,O2為0.2mol/L

B.SO2、SO3均為0.8mol/L

C.S030.4mol/L

D.SO2為().35mol/L

【答案】D

2SO2(g)+O/g)q二2SO3&)

某時刻(mol/L)0.10.050.3,

[分析]0,該反觀為可逆反應,物質濃度氾

逆反應極限轉化(mol/L)0.40.2

正反應極限轉化(mol/L)000.4

圍:0<C(S02)<0.4mol/L,0<c(02)<0.2mol/L,0<c(S03)<0.4mol/Lo

【詳解】A.SO2和O2的濃度增大,說明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應,則SO2和02

的濃度濃度分別為、,三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轉化,故A錯誤;

B.艱據分析和硫原子守恒可知c(SO2)+c(SO3,當SCh、S03均為0.8mol/L時,().8mol/L+0.8mol/L<0.4mol/L,

故B錯誤;

C.SO3為,SO3的濃度增大,說明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氣完全反應,SO3

的濃度的濃度為,達到平衡的實際濃度應該小于,故c錯誤;

D.SO2為,SO2的濃度增大,說明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應,則SO2的濃度濃度

為,實際濃度為小于,故D正確;

故答案為:Do

知識點04化學平衡的標志

1.速率標志(本質標志):好止=》逆

(1)同?組分的生成速莖和消耗速率相等

(2)不同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

2.宏觀標志:某些量開始變化,后來不變

(1)一定達到平衡的情況

①某組分的質量、物質的量、濃度、顏色不再變化

②反應物的轉化率不再變化

(2)特殊情形

①絕熱容器:容器的溫度不變時,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②可逆電池:電流或電壓等于雯時,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常用公式

①混合氣體的密度:p=5=的二駟地

y氣體々體

②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最:必=竺四=加總一切固或液

"氣體〃氣體

③氣體狀態方程:PV=〃RT

3.限度標志

(1)反應物的轉化率最大,百分含量最小

(2)生成物的產率最大,百分含量最大

(3)圖像獲取

①前提:在多個相同的容器中,加入相同量的反應物

②過程:測相同時間內,不同條件下相關量,描點繪出圖像

(4)圖像解讀

①極限點:剛好達到平衡

②極限點前:非平衡點,受速率控制,加催化劑,反應物的轉化率變大

③極限點后:新平衡點,受平衡控制,加催化劑,反應物的轉化率不變

4.幾種特殊反應的平衡依據

(1)量比不變型

①反應物或生成物量的比不變,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②反應物和生成物量的比不變,二宓達到平衡狀態

(2)量相等型

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量相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

②反應物和反應物的量相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

③量不變W量相等£量或量的比等于某一具體的數

(3)等體反應型:3A(g)=^B(g)+C(g)

①恒溫恒壓:混合氣體的體積不變,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②恒溫恒容: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4)固液參與型:2A(g)=^2B(g)+C(s)

①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恒T、V)

②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變,二速達到平衡狀態

(5)固液分解型:2A(s)=B(g)+C(g)

①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恒T、V)

②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變,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③某種氣體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不變,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5.注意平衡標志和平衡特征的區別

(1)平衡標志:能夠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某些事實

(2)平衡特征:平衡時存在的某些事實,但不一定能用于判斷是否達到平衡

利用相關物質的一些物理量來判斷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時,該“量”一定是“變量”,當“變量”不變時,

才說明達到平衡狀態。

【典例07】(2023?廣東廣州?統考三模)反應X—2Z經歷兩步:①X—Y;②Y-2Z。反應體系中X、Y、Z

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為c(Y)隨I的變化曲線

B.h時,反應體系達到平衡狀態

C.0?h時,體系中X的消耗速率等于Y的生成速率

D.反應體系中始終存在:co=c(X)+c(Y)+;c(Z)

【答案】D

【分析】由題中信息可知,反應X-2Z經歷兩步:①X-Y;②Y-2Z,因此,圖中呈不斷減小趨勢的a線

為X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呈不斷增加趨勢的線為Z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先增加后減小

的線為Y的濃度c隨時間I的變化曲線。

【解析】A.由分析可知,a線為X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故A錯誤;B.由圖可知,分別代表3

種不同物質的曲線相交于L時刻,因此,t時c(X)=c(丫尸c(Z),迫之后X、Y、Z的物質的量還在變化,說

明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故B錯誤;C.由圖中信息可知,0?L時,Y的濃度在不斷增大,說明體系中Y

的生成速率大于丫的消耗速率,比時反應沒有達到平衡,故XII勺消耗速率大于丫的生成速率,故C錯誤;

D.反應X-2Z經歷兩步:①X—Y;②Y—2Z,反應剛開始時c(X尸comol/L,c億尸c(Y尸Omol/L,由反應的

系數關系可知,X的消耗量等于Y的生產量,Y的消耗量等于Z生成量的一半,則反應體系中始終存在:

co=c(X)+c(Y)+yc(Z),故D正確;故選D,

【典例08】(2023?遼寧?校聯考模擬預測)在600K下,按初始投料比〃(。°):“(%)分別為1:1、1:2、1:

3投料,發生反應為C0(g)+2H2(g)=CH30H(g)W測得不同壓強下,CO平衡轉化率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X代表起始投料比為1:1

B.2%(HJ=%(CHQH),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C.若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會使對應的曲線上移

D.m點對應的H2的平衡轉化率為60%

【答案】D

【解析】A.相同溫度下,氫氣投料越多,平衡向右移動,CO的平衡轉化率越大,故曲線X代奏I:3投料,

A項錯誤;B.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vHH2)=2v逆(CH3OH),B項錯誤;C.生成甲醇是放熱反應,其他

條件不變,升高溫度,CO的平衡轉化率降低,平衡曲線均下移,C項錯誤;D.曲線丫代表1:2投料?,即

起始按化學計量數投料,則CO、比的平衡轉化率相等,D項正確;故選D。

知識點05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正常情況下的平衡移動

(1)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2)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3)壓強:增大氣體反應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4)體積:視體積變化為壓強變化

①比較瞬間濃度與所給濃度的相對大小,確定平衡移動方向

②利用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判斷系數的關系,確定物質的狀態

③反應:xA(g)+yB(g)-IC(g)

原平衡c(A)=().5molL_,

體積加倍新平衡c(A)=().3molL",

平衡移動方向逆反應

x、y、z的關系x+v>z

2.特殊情況下的平衡移動

(1)向容器中通入無關氣體

①恒容容器:壓強增大,濃度不變,速率丕變,平衡丕移動

②恒壓容器:體積增大,濃度減小,速率減慢,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2)同倍數改變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

①恒溫恒容:相當于改變壓強

②恒溫恒壓:瞬間各組分的濃度丕變,平衡丕移動

(3)不同倍數改變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

①QWK:平衡正向移動21,逆

②Q三K:平衡不移動,v,T~Va

③02K:平衡逆向移動,I,正Wv逆

3.水對平衡移動的影響

(1)溶液反應:加水,相當于稀釋,平衡向溶性微粒系數和增大的方向移動

①A(aq)+B(aq)—(aq)+D(叫):不移動

②A(aq)=^=C(aq)+D(aq)+H20(1):正向移動

③A(aq)+B(aq)+H20(1)=^C(叫):逆向移動

(2)水蒸氣或非溶液反應:當成普通的反應物或生成物即可

①C(s)+H20(g)=^C0(g)+H2(g):通入H2O(g)正向移動

②2A(g)+02(g)=C(g)+H2O(g):通入H2O(g)逆向移動

@RCOOH(1)+RQH(I)==^RCOOR,⑴+H20(1),加濃硫酸正向移動

4.勒夏特列原理及其應用

(1)原理:改變影響平衡移動的一個條件,平衡向減弱該條,牛方向移動

(2)前提:必須存在可逆過程(存在平衡)

①化學平衡:N2(g)+3H2(g)=^2NH3(g)

②電離平衡:CH3coOH=^H3coCT+H+

③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

④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F(aq)

⑤氣體溶解平衡:O2<g)=?=力2(aq)

⑥結晶溶解平衡:KNOs:s)==IC(aq)+NOf(aq)

(3)必須有平衡移動,且實際移動方向符合理論移動方向

①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移動,無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

②等體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無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

(3)“加的多,剩的多”原理

①增大X的濃度,新平衡時c(X)一定比原平衡時的太

②增大壓強,新平衡時P一定比原平衡時的太

③升面溫度,新平衡時T一定比原平衡時的大

(4)“單一氣體型”反應的特殊性

①反應形式:A(s)(s)+yC(g)

②改變壓強、濃度,平衡移動,新平衡時P、。不變

(5)”單側氣體型”反應的特殊性

①反應形式:A(s)—(g)+yC(g)

②改變壓強、同倍數改變濃度,平衡移動,新平衡時P、c丕變

③改變一種氣體濃度,平衡移動,新平衡時。變大

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影響的理解

1.濃度:①濃度指與反應有關的氣體或溶液中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濃度。②改變純固體或純液體的

量對平衡無影響。

2.溫度:任何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的變化(放熱或吸熱).所以,改變溫度一定會使化學平衡發生移

動。

3.壓強:

(1)無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由于改變壓強不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所以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體物

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生移動。

(2)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相等的可逆反應,改變壓強后,正、逆反應速率同時、同等程度地改

變,因此增大或減小壓強不能使其化學平衡發生移動。

(3)“無關氣體’’(不與原平衡體系中各物質反應的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條件下

充入“無關氣體”

原平衡體系-------------:?體系總壓強增大一>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一>平衡不移動

②恒溫、恒壓條件下

“無關氣體''等效于減壓

原平衡體系充入容器容積增大一>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減小

4.催化劑:催化劑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不影響平衡移動。

【典例09](2023?江蘇鹽城?鹽城市伍佑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鹵族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CN)?具

有與鹵素單質相似的化學性質。£在常溫下能與Cu反應生成致密的氟化物薄膜,還能與熔融的Na2so4反

應生成硫酰氟(SOzF?)。CaF2與濃硫酸反應可制得HF,常溫下,測得氟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37.SO?通

入KC1O.酸性溶液中可制得黃綠色氣體CIO2,該氣體常用作自來水消毒劑。工業用Cl2制備TiCI4的熱化學

方程式為TiO2(s)+2Cl2(g)+2C(s)UTiCl4(g)+2CO(g)=-49kJ.moL。下列關于反應

TiO2(s)+2C12(g)+2C(s)UTiCl(g)+2CO(g)的說法不J確的是

A.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平衡時升高溫度,冷也

c2(C0)c(TiCL)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平衡時通入Cl2,達到新平衡時2變小

~C(C12)

C.反應生成lmo【Ti「L,轉移電子數目為4x6.02x10”

D.及時分離出CO,有利于TiQ,生成

【答案】B

【解析】A.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平衡時升高溫度,v擊v逆都增大,由于

溫度對吸熱反應影響更大,因此升高溫度后,v正逆,A正確;B.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

2

c(CO)c(TiCl4)

,化學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平衡時通入C12,即增大了反應物

的濃度,化學平衡正向移動,但由于溫度不變,因此化學平衡常數不變,因此平衡時通入Cb,達到新平衡

2

c(CO)c(TiCl4)

時不變,B錯誤;C.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反應生成1molTiCL,反應過程中轉移4moi

c2(Ch)

電子,則轉移電子數FI為4x6.02x1()23,c正確;D.及時分離?出CO,即減小/生成物的濃度,化學平衡

正問移動,會產生更多的TiCL,因此有利于TiCL生成,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

【典例10](2023?上海靜安?統考二模)聚丙烯脂纖維俗名人造蘭毛,由丙烯懵聚合而得。用丙烯合成丙烯

懵的反應如下:2c3H6?+?.NH3(g)+3O2(g)=2c3H3N?+6H2O(g)+10?0kJ

(1)某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生成丙烯情的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h時刻表示體系改變的反應條件為:t2時刻表示體系改變了另一反應條件,此時平衡移動(填

“正向”、“逆向”或“不

丙烯的轉化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示:

(2)有利于提高丙烯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有:

(3)最大轉化率所對應的溫度為460℃o當溫度低于460℃時,丙烯的轉化率(填“是”或“不是”)所對應

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理由是。

(4)一定條件下,在2L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84gC3H6、34gNH3、96gO2,若該反應5min到達a點,則。?

5min內丙烯的平均反應速率為molLLmin

【答案】(1)使用了催化劑正向

(2)降低溫度、降低壓強

(3)不是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狀態下,若升高溫度,平衡朝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轉化率

將降低

【解析】(1)碳元素是6號元素,則硅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為2、6,則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

IVA族;根據同電子層結構核多徑小,則C、N、O三種元素的原子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為r(O)<r(N)Vr(C);

故答案為:第二周期IVA族;r(O)Vr(N)Vr(C)。

(2)匕時刻反應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程度相等,則表示體系改變的反應條件為使用催化劑;由于生成丙烯

月青的反應是體積增大的放熱反應,而根據圖中信息是反應速率降低,則也可能為降溫,也可能減小壓強,t2

時刻表示體系改變了另一反應條件,無論是降溫還是減小壓強,平衡都是正向移動;故答案為:使用了催

化列;正向V

(3)由于反應是體積增大的放熱反應,有利于提高丙烯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有降低溫度、降低壓強;故

答案為:降低溫度、降低壓強。

(4)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狀態下,若升高溫度,平衡朝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將降低,

而圖中曲線是隨溫度升高平衡轉化率在逐漸升高,因此當溫度低于460C時,丙烯的轉化率不是所對應溫度

下的平衡轉化率;故答案為:不是;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狀態下,若升高溫度,平衡朝逆反

應方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將降低.

(5)一定條件下,化2L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84gC3H6(物質的量為2mo1)、34gNH3、96g5,,若該反應

5min到達a點,則0?5min內丙烯的平均反應速率為M丙烯尸獸二等學=012moiL-'.min;故答

VAt2Lx5min

案為:O

知識點06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

1.常用計算公式

(1)反應物的轉化率:。=某物質反應的量X100%

該物質的總量

(2)某組分的百分含量:含量=某組分的/xlOO%

混合物的總量

①常見量:體積分數、物質的量分數

②關系式:體積分數=物質的量分數

(3)氣體狀態方程:PV=〃RT

條件公式文字敘述

二="=叢

同溫同壓氣體體積比=物質的量比=分子數比

%改治

互="=叢

同溫同容氣體壓強比=物質的量比=分子數比

P2n2N2

包="=也=必氣體密度比=氣體體積反比

同溫同壓同質量

P2v\?lN]=物質的量反比=分子數反比

2.計算模式——“三段式”

(1)確定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

(2)確定反應過程的變化量。

(3)確定平衡量。

(4)依據題干中的條件,建立等量關系進行計算。

反應aA(g)+〃B(g)—士cC(g)+c/D(g)

起始量/molmn00

轉化量/molaxbxexdx

平衡量/molm—axn-bxexdx

①反應速率:v(A)=4二(時間為/min)

TxV

②反應物轉化率:a(B)=—x100%

~n~

③C的體積分數:(P(C)=('YX100%

m~ax+n~bx+ex+dx

④反應前后氣體的壓強比:逗=%=小+”—(恒溫恒容)

p平〃平m—ax+n~hx+ex+ax

⑤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比:及=也=一(恒溫恒壓)

晦〃平m~ax+n—bx^cx+ax

⑥反應前后氣體的密度比:組=二=生=泄一"+〃二版+CX+-(恒溫恒壓)

。平”"始標7L

(5)也可以直接根據分壓和分體枳進行計算

①恒溫恒容:氣體壓強比=物質的量比=化學計量數比

反應aA(g)+bB(g).士cC(g)+dD(g)

起始量PaPAPB00

轉化量Paaxbxexdx

平衡量PaPA-axPB-bxexdx

②恒溫恒壓:氣體體積比=物質的量比=化學計量數比

反應“A(g)+/?B(g)cC(g)+"D(g)

起始量LVA%00

轉化量Laxbxexdx

平衡量LVA-axKB—bxexdx

【典例11]用CH4還原SO?不僅可以消除污染,而且可以得到單質S,反應如下:

CH4(g)+2SO2(g)=2S(s)+CO2(g)+2HQ(g)AH<0tC時,在容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測的反應在不

同時刻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如下表:

物質的量(mol)時間(min)

0246810

物質

SO?

CO2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前2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fCH^O2Tmol-L'min1

B.6mm時SO2的轉化率等于lOmin時SO:的轉化率

C.其它條件不變,在第lOmin后降低溫度,可使容器中的CO2的濃度升高到L4moHJ

D.向容器內通入適量的H2S,會使平衡逆向移動

【答案】C

【詳解】A.根據CH4(g)+2SO2(g)=2S(s)+CO2(g)+2HQ(g)可知,前2min甲烷物質的量變化,則

108m12L1

v(CH4)=°"=0.27molL-.min,故A正確;

2min

B.根據表中數據可知6min時SCh的轉化量為4.8moll.8moi=3mol,SO2轉化率為義x100%=62.5%;6min

4.8

后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二氧化硫,導致平衡發生移動,lOmin時處于新的平衡,根據硫原子守恒:加入的SCh

的物質的量為0.3mol+(l.75moll.5mol)x,則SO2的轉化率為"粵*1。。%=62.5%;所以轉化率相等,故B

5.6mol

正確;

C.lOmin時,二氧化硫濃度,二氧化碳濃度,若不改變容器體積,結合方程式,當二氧化硫全部轉化為二

氧化碳的濃度,但該反應為可逆反應,低溫平衡正向移動,二黛化碳濃度不能達到,故C錯誤:

D.H2s會與二氧化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導致平衡逆向移動,攻D正確;

答案選C。

【典例12】(2023?重慶?校聯考模擬預測)一定溫度下,在三個容積均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僅發生反應:

CH£OOH(g)UCH30H(g)+CO(g)AHX),,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容器編號溫度/K物質的起始濃度/molL物質的平衡濃度/moKJ

C(CH3OH)c(CO)c(CHsCOOH)c(CHsCOOH)

I2300

II230

III21000

A.達平衡時,容器I與容器IIqM勺總壓強之比為6:7

c(CH,C:OOH)

B.達平衡時,容器n中一不小‘比容器【中的大

C(CH

C.達平衡時,容器HI與容器I中的正反應速率相等

D.達平衡時,容器I中CH30H轉化率與容器HI中CH3coOH轉化率之和大于1

【答案】B

【分析】容器I中,依據表中數據,可建立下列三段式:

近冬小峪叱0.20x0.20

平衡吊數4一^~

容器II中,濃度商Q=°:;;}()》,所以平衡逆向移動,依據表中數據,設參加反應CO的物質的量濃度

為x,則可建立下列三段式:

(O.3O-x)(O.3O-x)

平衡常數K==0.10,可求出x=0.08mol/L(另一結果舍去)。

0.40+x

【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