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自然辯證法考試題庫_第1頁
哲學:自然辯證法考試題庫_第2頁
哲學:自然辯證法考試題庫_第3頁
哲學:自然辯證法考試題庫_第4頁
哲學:自然辯證法考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自然辯證法考試題庫

1、名詞解釋非再生性資源

正確答案:在現階段不可更新、不可再生的資源

2、問答題論述科學精神的基本內涵。

正確答案:科學精神是指從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成果中所顯示出來的科學本身所

獨有的一種精神氣質,以及與之相應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它

是科學價值的核心。

科學精神的涵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求真務實精神。求真務實精神是指在科學活動中應堅持實事求是,勇于

探索真理和捍衛真理。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個人的得失必須置于真理的追求之

下,不唯書、不唯上、只求真,就是對這種精神的一個概括。

其二,省條理的懷疑精神。任何科學研究都要求邏輯自治、要求提供經驗證

據,必然要有理性的懷疑。有條理的懷疑是指提出的問題是有道理(邏輯上自

治)的、有證據的,而不是懷疑一切。

其三,開拓創新精神。科學家必須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末解決的科學問

題,得出他人沒有得出的結論、見解或看法,認識結果要有新的經驗內容。

3、問答題自然界運動的基本形式?

正確答案:①微觀物理運動;

②宏觀物理運動;

③宇觀物理運動;

④化學運動;

⑤生命運動;

⑥社會運動;

⑦技術運動。

4、名詞解釋科學問題

正確答案:科學研究過程中,科研主體在一定時代條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學

理論和科學實踐中未解決的矛盾,它是科學研究的起點。

5、問答題科學理論必備兩個基本條件是?

正確答案:第一,邏輯條件。第二,經驗條件。

6、單選對演繹方特點說法正確的是()

A.口J靠性小、創造性小

B.可靠性大,創造性小

C.可靠性大、創造性大

D.可靠性小、創造性大

正確答案:B

7、問答題系統中整體與部分可以經過哪兩種方式進行過渡?

正確答案:部分與整體可以經由兩種方式而相互過渡:①加和性方式,②非加

和性方式。

8、問答題公理化體系應滿足哪些條件?

正確答案:①無矛盾性,這是科學性要求;

②完備性,這是體系完整性的要求;

③獨立性,這是公理化體系簡單性的要求。

9、名詞解釋技術發明

正確答案:指新技術知識的創造,是技術創新的前提

10、名詞解釋歸納法

正確答案:從個別到一般,發現每個個別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和特點,形成一

般結論。

11、名詞解釋機遇

正確答案:在科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意外的事件導致科學上的新發現,稱為機

遇。

12、問答題科研選題的步驟?

正確答案:①文獻調研和實際考察;

②提出問題;

③初步論證;

④評議和確定課題。

13、單選知識經濟屬性表明,科學知識在認識論上意義上是一種:()

A.網絡知識經濟;

B.進化系統;

C.直接生產力;

D.間接生產力。

正確答案:D

14、問答題為什么對于復雜而有組織的事物要使用系統的觀點?(對于簡單

事物(復雜事物,復雜而有組織的事物)系統的原則要不要?

正確答案:對于復雜而有組織的事物來說,雖然經典的思考方式還有其合理

性,但是企圖從無規則運動中通過統計平均而實現從微觀到宏觀的過渡已無能

為力,必須研究體系內部的耦合、關聯、長程相干等非線性相互作用。換言

之,定義宏觀量和邊界條件雖然依舊重要,但體系內部相互作用關系的探討更

加重要。正是體系內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造成了不同水平的組織特性和行為表

現。

同樣的構成如果出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其整體特點將互不相同。用這種思考

方式看世界,世界將是由大體相同的組分在各種不同相互作用中演變著的豐富

多彩的畫卷,就像同樣的原料在不同的造型方式中可以形成個性迥異的藝術和

雕塑品一樣。因此,對于復雜而有組織的事物來說,應用這種思考方式,系統

的觀念得以充分地展開。

對于復雜而有組織的事物,要把其當作組織研究,研究系統的構成要素,還有

探討它們的要素結構,以及與外界環境的作用,進而使其機制、功能提升。

15、名詞解釋人道主義

正確答案: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平和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16、名詞解釋帶頭學科

正確答案: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上走在其他學科前頭,并

對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學科。

17、單選公理化方法從本質上說它屬于一種()

A.類比推理;

B.歸納推理;

C.演繹推理;

D.直覺推理。

正確答案:C

18、名詞解釋物質支撐

正確答案:是社會建制運行的基礎保障,可以分為實體性物質保障和象征性物

質保障兩大類

19、填空題系統自然觀最深層、最基本的內涵,在于它闡發了自然界是

(),()、簡單性與復雜性、線性與非線性的辯證統一的思想。

正確答案:存在到演化;確定性與隨機性

20、多選按照現代科學的理論,非生命系統演化出現燧減分支,是因為:

()

A.系統遠離平衡態

B.系統內不存在線性相互作用

C.系統內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

D.系統是充分開放的系統

E.臨界態的漲落放大

正確答案:A,C,D

21、單選在對科學理論進行檢驗時,應當()

A.首先進行先驗評價。

B.首先進行后驗評價。

C.反對進行先驗評價。

D.反對進行后驗評價。

正確答案:人

22、填言題最早把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建制研究的是()

正確答案:貝爾納

23、填空題國家創新系統是一個以()為基礎的資源配置系統

正確答案:市場

24、單選在系統層次結構中,低層系統的遞進相干作為原因可以在高層系統

中產生決定系統特有規律的結果;稱為:()

A.上向因果鏈;

B.下向因果鏈;

C.雙向因果鏈;

D.遞進分解鏈;

正確答案:A

25、單選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袖是()

A.愛因斯坦

B.尼爾斯.玻爾

C.泡利

D.海森伯

正確答案:B

26、單選中國近現代科技的現代發展期是()

A.從1919年到1949年

B.從1919年至今

C.從1949年至今

D.從1956年至今

正確答案:D

27、問若題科學和技術的區別與聯系。

正確答案:區別:

⑴任務與使命不同,科學是揭示,去認識、解釋自然界,說明外部自然界,形

成新的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技術是改造,去用什么的手段,什么樣的方法去改

造自然界,形成新產品,發現新材料,選擇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⑵存在狀態不同,科學是主觀性和意識性,在書籍上和頭腦中存在。技術是客

觀性和物質性,物質工具,工具體系,規則方法。

⑶社會需要的關聯程度上不同。科學是長遠的,根本的,長久的,即關聯程度

弱一些;技術與社會需求的關聯程度比較緊強。

⑷評價方式不同:科學用真理性,是否與理論相符。技術是效用性,是否滿足

社會的需要,是否滿足實際需要。

聯系:

⑴力學是技術的前提和基礎。

⑵技術是一種科學的發展,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28、問答題簡述科學的社會規范。

正確答案:公有主義,普遍主義,無私利性、獨創性、和有條理的懷疑主義

29、問答題科學假說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及提出的原則?

F確答案.作用.

A、對人.的認識具有導向作用。

B、是通向科學理論的橋梁。

C、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媒介。

D、各種假說之間的爭論有利于科學認識的深化。

提出原則:

A、解釋性原則:對某一研究領域中的所有現象進行合理解釋。

B、對應原則。

C、簡單性原則。

D、可檢驗原則。

30、問答題自然語言符號系統的特點?

正確答案:①多義性;

②歧義性;

③語法結構不夠嚴格和統一。

31、問答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正確答案:指各國的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人員的流動高速度大容量第跨

越地界,在世界范圍內相互開放,相互融合,并不斷向縱深發展的趨勢。

32、單選科學方法論中所說的簡單性,是指()

A.科學道理要通俗易懂。

B.科學推理和論證要從最基本的原理出發。

C.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要盡量簡單。

D.非A非B非Co

正確答案:D

33、名詞解釋科學的體制目標

正確答案:科學家從事科學活動的動機

34、名詞解釋再生性資源

正確答案:指人類開發利用后,在現階段可更新、可循環、可再生的自然資源

35、單選波普的科學知識增長模式是猜想-反駁模式()

A.累計式模式

B.實證式模式

C.歸納式模式

D.非A非B非C

正確答案:D

36、名詞解釋技術方法

正確答案:人們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過程中所利用的各種方法、程序、規則、

技巧的總稱

37、問答題進化和退化的特點?

正確答案:①自發性特點;

②穩定性重建的特點;

③離散性特點

38、單選先進國家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平穩的問題處理上

()

A.總是盡力加強基礎研究

B.更重視應用研究

C.左右搖擺,一直在努力尋找平衡點

D.把技術開發放在首位

正確答案:C

39、單選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

A.是移動的

B.是不變的

C.因學科而異

D.是一個常數

正確答案:C

40、填空題按照人類實踐活動的領域進行分類,技術可分為()o

正確答案:自然技術、人類自身的技術、社會技術

41、問答題怎樣理解技術與科學之間的相互關系?

正確答案:科學和技術反映了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統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科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自然界的規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徑;技術的主

要任務是對自然物和自然力進行利用、轉化和控制。這久決定了科學和技術既

有區別又有聯系。

區別:

(1)從任務看,科學的任務是有所發現,從而增加人類的認識財富;技術的任

務是要有所發明,從而增強人類利用、控制自然的能力,并協調人與自然的關

(2)從方法看,科學是研究如何從知識過程的經驗水平上升到理論水平,追求

盡可能精確的數據和完善的科學原理,經臉的估計是不行的,而技術則離不開

經驗的估計。

(3)從研究過程看,科學研究的目標相對不穩定,技術恰好相反。

(4)從結果和評價看,科學的評價標準只有一個,技術則存在區域性

(5)從價值和意義看,科學具有長遠的、根本性的經濟價值,技術則對科學具

有推動作用,更直接的是它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軍事價值。

聯系:科學和技術之間互為前提、互相促進。科學的技術化和技術的科學化是

科學與技術統一性的重要體現。科學的技術化體現在總體的科學研究活動中包

涵大量的技術活動,如技術發明、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等活動;技術的科學

化,指技術的創造活動日益受到科學理論的指導和作用。

42、單選具有可檢驗性的命題必須是()

A.重言式的

B.模棱兩可的

C.有岐義的

D.非A非B非C

正確答案:D

43、填空題直覺具有()、()和()三個基本特征

正確答案:節約性;創造性;自信力

44、單選《自然辯證法》一書是:()

A.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

B.恩格斯經過十年努力完成的著作;

C.恩格斯未完成的遺稿;

D.馬克思撰寫;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著作。

正確答案:C

45、問答題古代樸素辯證法自然觀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正確答案:直觀性、思辨性和猜測性

46、名詞解釋漲落

正確答案: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隨機因素的影響下,系統的總量很難維持

穩定,呈起伏狀態。

47、單選“科學發現的最佳峰值年齡”是指()

A.實際完成重大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

B.發表重大科學發現數目最多的年齡

C.實際完成重大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段

D.發表重大科學發現數目最多的年齡段

正確答案:D

48、名詞解釋理論的實驗驗證

正確答案:通過觀察和實驗堆假說的推論進行經驗的驗證

49、多選非線性相互作用使系統具備如下特征:()

A.疊加性

B.想干效應

C.分支效應

D.均變性

E.突變性(臨界效應)

正確答案:B,C,E

50、單選科學問題是一種:()

A.超時代產物;

B.有結構的命題;

C.歷史時代的產物;

D.沒有明確求解目標的命題。

正確答案:C

51、單選不屬于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四個階段的是()

A.從無機小分子合成有機小分子

B.從有機小分子組成多分子體系

C.從有機高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

D.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正確答案:B

52、填空題實踐檢驗的復雜性可概括為:證實不實、()、判決性實驗不判

決。

正確答案:證偽不偽

53、單選科學事實是指()

A.一切具有真理性的全稱命題

B.一切具有真理性的單稱命題

C.被檢驗證實了的經驗

D.在一定時期被科學共同體確認的觀察陳述

正確答案:D

54、問9題科學技術是如何推動人類物質文明的昌盛的?

正確答案:1、科學技術推進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科學技術推進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

3、科學技術推進著人類勞動條件的改善

55、單選修改科學理論時,應當()

A.使其能夠逃避檢驗。

B.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都能夠被證實。

C.避免增加特設性假定。

正確答案:C

56、問答題假說形成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正確答案:從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從經驗與理論的關系來看,假說的提出需要

滿足一下基本的條件:

1.-一致對應性、2,可解釋性。3,可預測性。

57、問答題“無形學院”與學派的異同點?

正確答案:共同點是:以優秀的科學家為中心,立足于自由聯合,進行學術思

想的通信交流和自由討論。

不同點是:“無形學院”不一定是單科性的而往往是多科性的,是為了彼此充

分交流借鑒而并非為了堅持某種特定的學術主張,所以排它性不強。

58、填空題技術創新的三階段說包括()、()、()o

正確答案:產品創新;制程創新;經營創新

59、名詞解釋形象想像

正確答案:對頭腦中已有形象進行加工、重組形成新的形象。

60、單選各有關國家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在其進入科學活動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間

D.或A或B或C

正確答案:D

61、名詞解釋社會技術

正確答案:人類社會為了達到某種預定目的和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的需要而對

科學知識和物質手段的運用。

62、問答題“科學研究從問題開始”與“認識以實踐為基礎”兩個命題的關

系?

正確答案:“科學研究從問題開始”與“認識以實踐為基礎”,是從不同角度

提出的不同命題。前者著眼丁科學研究的程序,后者著眼丁認識的來源,兩者

層次不同,實質是統一的。作為認識的一般過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自然科

學理論歸根結底產生于科學實踐與生產實踐。但作為認識的局部或個人的研究

過程來看,情況就復雜多了。認識過程的每一個階段既是已有的實踐和認識的

終點,又是新的認識和實踐的起點。科學問題這種認識形式既包含先前實踐和

認識的成果,也預示進一步實踐和認識的方向。因此,科研從問題開始絲毫不

意味著對實踐基礎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認識論原則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具體化

了。

63、名詞解釋實驗方法

正確答案: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學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的環

境中,或特定的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檢驗的科學研究方法。實驗:

人們利用一定的儀器、工具,對研究對象加以人為改變以使精確認識研究對

象。

64、名詞解釋自然系統的功能

正確答案:指系統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性質、能力和功效。

65、問答題科學發展的形式有哪幾種?

正確答案:科學概念與科學定律、科學假說與科學理論。

A科學概念:表達同類事物屬性的認識形式,是連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橋

梁,是全部理論體系的支撐點。科學定律:反映研究對象之間內在的、必然的

聯系的認識形式,在邏輯表達上是全稱性判斷,表現為概念之間的一種關系。

B科學假說與科學理論:科學假說:依據一定的科學事實與理論,對研究對象的

本質和規律作出推斷性的認識,具有如下特征:

⑴科學性,在任何假說不是主觀猜測,而是以科學事實和理論為基礎。⑵假定

性,真偽性不能立即判定。科學理論:經實踐驗證的正確反映研究對象本質和

規律的知識體系。既有如下特征:⑴真理性:正確反映研究對象本身。

⑵普適性:揭示、說明某一研究領域中的所有事實。⑶系統性。

66、問答題系統概念的四個要點。

正確答案:①系統是由若干個要素組成的;

②系統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關系,形成一定的結構;

③系統的結構使它成為一個有特定功能的整體;

④功能是在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系統總是存在于一定的

環境之中。

67、問答題進化和退化的關系是什么?

正確答案:區別:進化使反映一個事物在演化過程中性質由無序到有序,由低

序到高序的過程,在系統進化的過程中,系統的特點、屬性增多,適應環境能

力增強、系統結構優化。退化是反映一個事物在演化過程中性質由有序到無

序,由高序到低序的過程。在系統退化的過程中,系統的特點、屬性減少,適

應環境能力減少,系統結構惡化。

聯系:進化和退化是系統演化過程的兩個相反的方向,它們相互包含(即進化

中包含有退化,退化中包含有進化)、同時并生(即一個系統進化以另一個系

統的物質、能量、信息消耗為基礎)、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進化和退化

和相互轉化)。

68、單選科學的起源()

A、古羅馬

B、古埃及

C、古巴比倫

D、古希臘

正確答案:D

69、問若題為什么說牛頓力學是機械自然觀的自然科學基礎?

正確答案:牛頓力學正確地反映了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規律,是機械論自然觀

的自然科學基礎。第一:慣性是物質的本質屬性,物質自身沒有改變狀態的能

力,物質要改變狀態,只能依靠外力。

第二:“哲學的全部任務看來就在于從各種運行現象來研究各種自然之力。而

后用這些力去論證其他的現象。

第三:物體的運動只能改變物體的速度和位置。

第四:存在“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

第五:可以用嚴格的數學方程式來表示機械因果性公式,人們根據它可以精確

的預言運動的結果。

第六:物質微粒“可以無限制地分割,而且是可以無限地把它分離開來的”。

70、問答題科學假說的來源?

正確答案:科學假說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假說的來源雖然不同,但都是為了說

明某種自然現象而提出的一種試探性的看法或猜測性的說明。

①當出現了用已知科學理論無法解釋的新事實時,會產生對新事實的猜想性的

說明;

②當把某一理論類推到原來適用的范圍以外,對其它事物的屬性、規律進行猜

測或設想時,會提出新的假說;

③為解決新舊事實之間的矛盾會提出假定性說明。

71、單選假說檢驗的復雜性還在于科學家喜歡采用判決性實驗來判定兩個互

相競爭的假說,但是在科學檢驗中判決性實驗只能夠()

A.有條件地判定某個假設的真偽;

B.歷時地判定某個假設的真偽;

C.最終地判定某個假設的真偽;

D.即時地判定某個假設的真偽。

正確答案:A

72、名詞解釋自然系統的層次性

正確答案:指一方面系統由一定的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層次的要素

組成的子系統,另一方面系統自身又是更大系統的組成要素。

73、單選中國近現代科學啟蒙中,在引進和輸入西方科學文化方面理論工作

做得最多的人是誰?()

A.康有為

B.孫中山

C.嚴復

D.陳獨秀

正確答案:C

74、單選基礎研究的先導性特點說明,基礎研究經濟效益的獲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間接的

正確答案:D

75、多通“學派”作為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具有如下性質:()

A.具有共同的科學范式或研究綱領

B.以權威人物為核心

C.排斥異己、黨同伐異

D.接納異己思想的開放性

E.“馬太效應”

正確答案:B,C

76、名詞解釋序

正確答案:廣義的序應該是指時空結構的規則性

77、問答題自然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的關系是什么?

正確答案:二者的區別:

(1)研究對象不同:自然辯證法以科學技術本身為研究對象,自然科學則以天

然物或人工物為研究對象。

(2)研究目的的不同:自然辯證法探究科學技術活動中運用什么樣的方法研究

世界以及這種方法的有效性,探究科學技術究竟在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中發生

了什么效應以及這種效應的價值。自然科學則通過抽象揭示研究對象如何存

在、如何演化、進而對它們進行理論解釋和行為預測。

二者的聯系:自然辯證法的研究以自然科學的成果為基礎,而自然辯證法的研

究成果反過來又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起指導作用,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78、單選判斷是不是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于:()

A.有新技術原理構成

B.有心的科技發現

C.技術在工藝上的進步

D.新技術的首次商業運用

E.市場占有率的提高

正確答案:D

79、名詞解釋相容性

正確答案:指新的科學理論同公認的科學理論在邏輯上是相容的。

80、單選關于恒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恒星的歸宿與其初始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壽命越短。

B.恒星形成后光和熱的來源,是其中心內氫聚變為氫的核反應。

C.初始質量大于太陽8倍的恒星最終將成為白矮星

D.太陽有兩次聚變,第一階段是氫聚變,第二階段是氫聚變

正確答案:C

81、單選批判理性主義的科學增長模式是()

A.猜想?反駁模式

B.實證式模式

C.歸納式模式

D.非A非B非C

正確答案:A

82、問答題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正確答案:第一,概念思維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維的基本要素

是形象的意象。

第二,抽象思維的推理過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斷的基礎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維的

推理過程是在意象及其聯想(想象)和典型化的基礎上完成的。

83、名詞解釋直覺思維

正確答案:不經過一定邏輯規定和思維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質。具有如下

特征:a、認識產生突發性,無過多生埋、心埋準備。b、認識過程的突變性。

C、認識成果的突破性。

84、多選技術原理的構思具有如下來源:()

A.從科學原理轉化

B.從生產中歸納總結

C.從科學實驗中直接提升

D.從已有的技術原理轉化

E.模擬自然原型的結構和功能

正確答案:A,D,E

85、填言題'技策方法的特點為()、功利性與折中行、多樣性與專用性、社

會性和綜合性。

正確答案:目的與客觀性

86、問答題科學的評價和檢驗的復雜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正確答案:首先,這種復雜性是由于觀察的易謬性。

其次,這種復雜性來自科學理論的復雜結構。

再次,這種復雜性還在丁評價和檢驗受制丁評價者和檢驗者的社會環境和個人

因素。

最后,這種復雜性還在于科學共同體從表達方式及其社會形象方面對科學理論

的確認。

87、名詞解釋實驗

正確答案:人們利用一定儀器、工具,對研究對象加以人為改變以便精確認識

研究對象。

88、問答題馬克思把技術的本質界定為人類自然的能動作用和改造作用,其

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正確答案:馬克思把技術的本質界定為人類自然的能動作用和改造作用,整個

觀點是十分深刻的。

第一,人對自然的能動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過之間的實踐活動來實

現的,而技術就是人的實踐活動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第二,人能動的作用于自然的實踐活動,是在理性的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的活

動,是在改造客觀世界中實現主管的目的。

第三,技術作為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推動著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并改變著

人自身的自然。第四,技術作為人對自然的一種能動關系,不僅存在于物質生

產過程中,還表現為社會生活條件方面以及由此產生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與

過程之中。

89、名詞解釋科學性原則

正確答案:指選出的課題要有一定的科學理論和科學事實作為根據,把課題置

于當時的科學技術背景下,并使之成為在科學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討的問題。

90、問答題科學方法的分類和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是什么?

正確答案:分類:

(1)專門化的分類方法,應用范圍小,一些特殊的分類方法:

(2)較為普遍的方法。同一領域不同學科可應用的方法:

(3)平常的研究方法:普遍的,在一切學科領域都可應用的方法。

作用:

(1)是通向科學理論的橋梁,

(2)是科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3)科學方法使科學認識規范化和程序化。

91、單選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是要區分()

A.科學與宗教、藝術、哲學、常識、美學、倫理。

B.科學與偽科學。

C.科學與意識形態。

D.亦A亦B亦C。

止確答案:D

92、問至題自然界層次結構之間的雙向因果鏈的含義?

正確答案:①低層系統作為原因可以在高層系統中引起一定結果,這可以稱為

上向因果鏈;

②高層系統作為原因又會在低層系統中引起某些結果,這可以稱為下向因果

鏈。

③雙向因果鏈既造成了層次之間的差別,也溝通了層次之間的聯系。

93、單選關于科學界內的競爭機制,哪種說法不正確?()

A.優先權至上的獎勵原則使科學界中出現了競爭局面

B.競爭機制易造成壟斷、重復乃至越軌行為,因此弊大子利

C.競爭機制目的在于鼓勵創造性

D.競爭機制能導致科學界中出現合理的人力分布

正確答案:B

94、名詞解釋自組織

正確答案:自然界物質系統自發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組織化和系統化的過程。

95、單選矛斗學革命結構理論認為,科學區別于前科學之處在于()

A.有范型

B.無范型

C.描述實在

D.不描述實在

正確答案:A

96、單選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最核心的是()

A.政府的支持和國家政策

B.科技和教育部門

C.企業創新系統

D.基礎設施和創新環境

正確答案:C

97、填《題英國科學哲學家()提出了科學理論發展的證偽主義模式

正確答案:波普爾

98、單選各有關國家完成產業革命的時間在其進入科學活動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間

D.或A或B或C

正確答案:D

99、問答題科學問題產生的途徑(來源)?

正確答案:①科學理論與科學實驗之間矛盾。

②科學理論自身的矛盾。

③理論之間的爭鳴與討論。

④社會需要與現有技術手段之間的矛盾。

100、名詞解群公有主義規范

正確答案: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壟斷科學成果

10k單選基礎研究投資大、風險大、成果出來后通常()

A.自成果創造者專有以獲取利益

B.無償交給公眾

C.白管布成果齒中間機構(如雜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費

D.非A非B非C

正確答案:0

102、名詞解釋系統思維方式

正確答案:把對象當做一個系統的整體加以思考的思維方式,它根據系統的性

質、關系、結構,把對象的各個組成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構成模型,研究系統

的功能和行為,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定量化和精確化的特征。

103、單選下面關于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人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B.人不能離開自然界;

C.人能夠認識自然規律;

D.人的生命、意識、活動可以不受制于自然界;

正確答案:D

104、名詞解釋非線形系統

正確答案:把存在著自催化、正反饋的非線形相互作用的系統成為非線形系

統。

105、多選按照K.R.墨頓的觀點,科學共同體行為的基本精神原則有:()

A.普遍主義

B.公有主義

C.社會建構主義

D.利他主義

E.理性主義或有條件的懷疑原則

正確答案:A,B,D,E

106、單選“科學”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哪個()

A.洋務運動

B.戊戌維新運動

C.辛亥革命

正確答案:B

107、名詞解釋科學技術體制

正確答案:是在一定社會價值觀念支配下,依據相應的物質設備條件形成的一

種旨在規范人類對自然力量進行探索和利用的社會組織制度

108、單選最佳首次貢獻年齡()

A.是一個統計概念

B.即〃成名年齡〃

C.因人而異

D.A并且B

正確答案:D

109、名詞解釋格式塔轉換理論

正確答案:同一事物形狀的觀察,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

110、問答題闡述科學價值的基本內涵。

正確答案:科學價值是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來考察和評價科學對個人與社

會的作用和意義,是指現實的人同滿足

其某種需要的科學的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當科學對人或社會的需要和發展起

到肯定作用的時候,它就具有正面價值,否則,它就沒有價值或具有負面價

科學價值可以劃分為“科學中的內在價值”和“科學的社會價值“兩個基本方

面。

(以下看一下)科學的內在價值:人類在探索自然界的過程中,在長期的科學

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求真、客觀與人文關懷的科學精神,懷疑、批判與創新的

科學思想,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是科學的內在價值。

科學的社會價值:科學的社會價值是指科學與社會相互作用過程個對人類社會

的作用和意義。

111、多選學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產生的負效應應往往與以下情況有關:()

A.某些社會集團對科學技術加以損人地利用

B.對科學技術盲目地加以利用

C.對科學技術無節制地利用

D.一味追求經濟利益

E.缺乏對自然系統因果鏈的了解

正確答案:A,B,C

112、問答題簡述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內容。

正確答案:答案一:教材P40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是物質的,物

質是成物的本原和基礎,自然界除了運動著的物質及其表現形式之外,什么也

沒有;運動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是不滅的;意謖和思維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

物,即人腦的屬性和機能;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

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并且在

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由此推動著自然界的運動和發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

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中;在自然的發展過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領域發展的

特定階段上產生了人類和人類社會;隨著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展開,使

原有的自然部分領域不斷得到認識和改造,于是出現了一個與外在于人的活動

的“純自然”所有同的具有新質的“人化自然”,這種人化自然也就是進入人

類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

答案二:講義P20自然界是客觀的、物質的、獨立丁人類意識之外的;自然界

是運動變化發展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于自然界內部的矛盾運動;自

然界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是能為人類所認識的,科學正是人類對自然

界運動規律認識的成果。

113、名詞解釋科學技術方法論

正確答案:是關于科學技術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論,是關于科學研究和

工程技術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質、特點、內在聯系和變化發展的理論體系。科研

選題的基本原則是:需要性原則;創造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見

如下2、3、4)o

114、問答題技術活動的目標、內在矛盾、原則有哪些?

正確答案:技術活動的目標是創造人工物。人工物創造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業

已存在的天然物難以適應不斷增長著的人的物質文化需要;人工物創造之所以

可能,是因為人既具有認識自然規律的能力,也具有應用自然規律的能力,還

具有借助人工物來延伸體力和智力的能力。

技術活動的基本矛盾:求用與求善原則決定了技術研究中所要解決的基本矛盾

是技術目的和技術手段的矛盾。技術活動的基本原則,科學活動的目的是解釋

尋在、預言未來,因而科學活動總是以求真為基本原則;而技術活動的目的是

創造人工物以滿足人類的需要,所以,技術活動要以求用為原則,達到對于

“善”的追求。

115、單選下面哪個事件被視為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A.中國科學社的成立

B.《青年雜志》創刊

C.亦A亦B

D.非A非B

正確答案:C

116、名詞解釋自然技術

正確答案:人類在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一類技術的總稱。

117、單選恩格斯認為自然界雖然在某個時候一定以鐵的必然性毀滅自己在地

球上的最美麗的花朵一一思維著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個地方和某個時候一定

以同樣的鐵的必然性把它重新產生出來,這說明:()

A.自然界中不存在著變化的暫時性;

B.自然界的發展是循環的無限性;

C.自然界的運動變化都是有序性的;

D.自然界物質的具體形態都是無限的。

正確答案:B

118、單選17世紀以來,多產的杰出科學家人數占所有杰出科學家人數的比例

()

A.在上升

B.沒有上升

C.在下降

D.沒有下降

正確答案:C

119、問答題技術進步的漸進形式和躍進形式的含義?

正確答案:①技術進步的漸進形式是指在技術基本原理不變的情況下的局部改

良。包括一般性技術發明、技術改造、技術綜合、技術轉移等,可總稱為技術

革新。

②技泉進步的躍進形式是指技術原理性的發展所引起的技術上的創新,稱為技

術革命。

120、名詞解釋科學技術觀

正確答案:是關于科學技術及其發展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的總看法、總

觀點。

12k問答題簡述科學假說特點和作用。

正確答案:一、科學假說的特點:

1.科學假說具有科學性,科學假說雖然是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的推斷和假定,

但它提出不但要以實驗材料、以經驗事實為基礎,而且要以科學理論為依據,

并要經過實踐檢驗和證明;

2.科學假說具有假設性,科學假說包含著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猜測,在假說

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假定、猜測、想象、虛構等成份,這些都是科學家大膽創

造的結果,有待于日后的檢驗和論證,有些假說可能被證偽而淘汰,也有些假

說可能被進一步的修正、補充和完善,最后上升為理論。

3.科學假說具有多樣性和易變性,首先,對于同一種事物,可能會產生多種假

說.他們各自所持的假說觀點在爭論中也得到不斷補充、完善和發展著,其次,

科學假說在化學研究中還具有幾何性和形象性,因為化學研究并不是在經驗和

資料非常充足后,才去設想和構思的,化學研究中,猜測和想象始終貫穿在整

個研究過程。

二、科學假說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假說作為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它對于理論的形成、發展、豐富和完善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

下幾個方面:

1.科學假說是建立和發展化學科學理論的橋梁,

2.科學假說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

3.不同假說的“爭鳴”有利于化學研究的繁榮并促進科學的發展

122、問答題簡述科學的否證發展模式

正確答案:可以把理論不斷經受否證檢驗而發展的過程簡略地表示為:P1——

TT——EE——P2O其中Pl代表問題,TT代表試探性理論,EE代表排除錯誤,

P2代表新的問題。科學就這樣循環往復的進行。

123、名詞解釋社會建制

正確答案:指為了滿足某些基本的社會需要而形成的相關社會活動的組織系統

124、多選技術仿生學是具備如下特征的方法:()

A.以生物體為原型

B.同功異構原理

C.用生物體原型實現技術功能

D.類比推理

E.歸納推理

正確答案:A,B,D,E

125、單選直覺思維的明顯特征在于()

A.非邏輯性、突發性、想象性;

B.非邏輯性;創造性、聯想性;

C.非邏輯性、意外性,偶然性;

D.發生的突發性、過程的突變性、結果的突破性。

正確答案:D

126、問去題現代自然科學的顯著特征?

正確答案:①在科學、技術、生產走向一體化過程中,科學活動逐步從單純的

基礎研究擴展到應用研究、開發研究;

②不但各門傳統的基礎科學的分支學科按樹枝型不斷生長,而且各基礎學科之

間、各分支學科之間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橫斷學科也在蓬勃發展;

③以自然界基本運動形式為對象的基礎自然科學,向著更復雜、更高級的運動

形式方面延伸,逐漸形成了新的基礎科學門類。當代的自然科學體系結構,本

質上是分層次的、立體的、網絡式的、開放的大系統。

127、問答題在人類歷史上,自然觀經歷了哪幾個重要形態?

正確答案: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總的觀點,它既是世界觀的重

要組成部方,又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論。自然觀的形成和發展同自然

科學的萌芽、產生與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古代樸素辯證法自然觀,17世紀、18

世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19世紀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

觀,是唯物主義自然觀發展的三個歷史形態。

128、多選技術仿生學是具備如下特性的方法:()

A.醫生物體為原型

B.同功異構原理

C.用生物體實現技術功能

D.類比推理

E.歸納推理

正確答案:A,B,D,E

129、名詞解釋工藝創新

正確答案:指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變革

130、多選“無形學院”具有如下特點:()

A.以優秀科學家為中心

B.立足于自由聯合

C.進行通信交流和自由討論

D.往往是多學科性的

E.為了堅持特定的學術主張

正確答案:A,B,C,D

13k名詞解釋何謂布朗克現象

正確答案:是指一種理論雖已被實驗所確證,但并不總能得到普遍承認,與此

相反,被大量實驗所否定了理論,也不總是被拋棄的現象。

132、填空題符號就是對象的()

正確答案:標志物

133、單選洋務運動科技引進的首要內容是()

A.科技翻譯

B.科技教育

C.軍用技術

D.民用技術

正確答案:C

134、單選可檢驗度取決于命題的()

A.普遍性

B.精確性

C.冒被證偽風險性

D.亦A亦B亦C

正確答案:D

135、名詞解釋動力能源技術

正確答案:指開發自然界的各種能量資源并轉變為人們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動

力的技術

136、單選《自然辯證法》一書是:()

A.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

B.恩格斯經過十年努力完成的著作;

C.恩格斯未完成的遺稿;

D.馬克思撰寫;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著作。

正確答案:C

137、名詞解釋國家創新系統

正確答案:通過研究與發展促進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的組織和制度系統。

138、問答題什么是自然辯證法?為什么說自然辯證法的創立和發展反映了科

學技術發展的歷史必然性?

正確答案: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領域的自然辯證法,有其歷史的淵源。從

I.康德于1755年和P.-S.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說,試圖揭示天體演化的

歷史開始,形而上學的自然觀被打開了第一個缺口。19世紀以來,自然科學有

了一系列重大發現,其中,能量轉化、細胞學說和進化論,被恩格斯稱之為自

然科學中徹底動搖了形而上學自然觀的三大發現。

這一切都從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歷史發展和普遍聯系,充分展示了整個自

然科學從經驗到理論、從分析到綜合的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辯證法是

在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哲學思想的淵源上說,它依據

自然科學發展的成果,對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進行了唯物主義的

改造。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們的新哲學世界觀,始于19世紀40年代。他們

關于自然辯證法思想的萌芽,也產生于這一時期。系統地研究、建立和闡明馬

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從19世紀50年代后期起進行的。在

《反杜林論》哲學篇和《自然辯證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據當時的自然科學成

果描繪了整個自然界發展的辯證圖景,運用豐富的自然科學材料闡發了辯證法

的基本規律,研究了各門自然科學的辯證內容。

他把自然科學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辯證法同自然科學認識發展和研究方法的辯證

法聯系起來研究,并認為從根本上來說認識的辯證法是客觀的辯證法的反映,

指出辯證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適合于自然觀的這一發展階段的思維方法。馬

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視研究人和自然的關系,研究了自然科學和技術在社會發展

中的作用和在社會中的發展規律。恩格斯提出18世紀科學和哲學結合的結果就

是唯物主義、啟蒙時代和法國的政治革命,科學和實踐結合的結果就是英國的

社會革命等著名論斷。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詳細地研究了技術

史,論述了自然科學和技術在現代生產和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自然辯證法的產

生不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且對整個馬克思主義革命學說有重要意義。

139、多選生態倫理學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A.堅持人與自然統一的整體論觀點

B.在倫理觀念上,將人倫關系的行為規范擴展到整個自然界

C.主張以動物為中心

D.反對人類中心主義

E.更為強調實踐性

正確答案:A,B,E

140、問答題科學理論的特征有哪些?

正確答案:其一,客觀真實性。其二,全面系統性。其三,邏輯完備性。其

四,科學預見性。

14k填空題1905年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揭示了()與()之間的統一

性。

正確答案:空間;時間

142、名詞解釋創造性原則

正確答案:指選出的課題應是前人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疑難問題,并預

期能從中產生創造性的科學技術成果。

143、名詞解群高技術產業化的過程

正確答案:主要是指以高技術成果為起點,以市場為重點的高技術創新的過程

144、填空題1666年法國建立了(),它是科學家的專門學術機構

正確答案:巴黎科學院

145、問答題后工業社會的五個特征。

正確答案:一,從產品生產經濟轉變為服務性經濟;

二,職業分布上專業和技術人員階級處于主導地位;

三,“中軸原理”,理論知識成為社會的核心,是社會革新的基礎和社會決策

的根據;

四,未來的技術發展是有計劃的,也是有節制的,技術評估占有重要地位;

五,“智能技術”非常重要,制定各種政策都必須通過“智能技術”。

146、名詞解釋破缺

正確答案:在一定變換下所表現的可變性,或對稱性的降低。

147、問答題科學思維的方式有哪幾種?

正確答案:科學思維的方式分為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兩種方式。前者又可分

為分析與綜合和歸納與演繹,后者又可分為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

148、問答題組成公理化系統的一般程序?

正確答案:①選擇只作公設的概念為基本概念,選擇一類自明的陳述作為公

理,它們是無須證明就被置入系統的;

②制定推理(推導)規則,用以指導本系統的所有演算;

③依據規則從原初概念推導出新的概念,從公理演繹出新的陳述:

④遵循同樣的步驟,從導出的陳述和公理中進一步導出其他陳述。

149、名詞解釋科學劃界問題

正確答案:指區分科學與偽科學及其他非科學的界限問題。核心是科學劃界的

標準。

150、名詞解釋系統的整體性

正確答案:系統向"個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構成的有機整體,系統是諸要素的有

機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簡單地機械加和,系統的性質、功能和規律不同于它的

各個組成要素的性質、功能和規律,即系統具有各組成要素所沒有的新的性

質、功能和規律;另一方面,處于系統整體中的組成要素的性質、功能和規

律,也異于它們在孤立狀態的性質、功能和規律。

151、填空題模擬實驗包括:()、()和()

正確答案:物理模擬;數學模擬;功能模擬

152、問答題科學與技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什么意

義?

正確答案:首先,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系列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性質功能:科學提供精神財富,技術提供物質財富。

(2)問題結構:科學研究“是什么”的問題,以知識單元為結構;技術研究

“怎么做”的問題,以操作單元為結構。

(3)研究過程和方法:科學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術由普遍到特

殊,采用整合的方法。

(4)目標:科學追求唯一的知識;技術追求多元化形式。

(5)評價標準:科學采用真理性標準;技術則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標準,

(6)勞動特點:科學勞動存在不確定性,個體性強;技術勞動確定性強,協作

性強。

(7)社會價值:科學主要是認知價值,技術主要是生產價值和軍事價值。

其次,二者又是緊密聯系的:技術是科學的基礎,為科學發展提供手段和經驗

材料,是檢驗科學的重要手段;科學對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技

術的發明往往依賴于某個科學原理,科學成為技術的先導,而技術則是科學原

理的有目的的應用,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再次,二者有相互轉化的趨勢:科學正逐步技術化,科學越來越依賴于技術的

發展;技術在不斷科學化,技術是科學的物化,發源于科學;科學與技術日益

一體化,一些研究同時兼備科學和技術的特點。

弄清科學和技術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學和技術的各自特點,充分

認識和利用二者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科研中

有效利用技術手段,以技術推動科學發展;在技術活動中加強科學的引導作

用,以科學為指導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同時注重科技一體化趨勢,以此來指導

我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153、名詞解釋科研選題

正確答案:在科學問題的引導下選擇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課題的過程。

154、問答題自然界層次結構的主要特點?

正確答案:①低層系統對高層系統具有構成性關系;②同一層次的系統之間具

有相干性關系。

155、填空題技術價值具有()的特點。

正確答案:客觀性、實踐性、歷史性、相對性

156、問答題簡要論述技術價值的基本內容。

正確答案:1、技術的自然價值。從技術的二重性觀點看,技術的自然價值是指

在與主體發生作用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技術設計和發明,由其自然屬性顯現出

來的價值(技術的效用價值是其主要成分)。技術的自然價值是中立的。

2、技術的社會價值。技術的社會價值是指在技術與主體發生相互作用中,主要

通過技術的開發和生產、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由其社會屬性顯現出來的價值。

技術的社會價值是在技術的自然價值的基礎上實現的,它包括技術的經濟價

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等。a、技術的經濟價值是指技術在與經

濟發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經濟屬性顯現出來的價值。b、技術的政治價值是指

技術在與人和社會發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政治屬性(如技術與權利、權力、

社會革命、國家安全等)所顯現出來的價值。c、技術的文化價值主要是指在技

術與文化(狹義)發生相互作用中,它的文化屬性(如觀念、審美意識等)所

顯現出來的現實價值。d、技術的生態價值主要是指在被人類用來保護自然環

境,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中,它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所顯現出來的價

值。

3、技術的自然價值與其社會價值即是統一的(即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

者的延伸),又是矛盾的。技術的經濟價值與其它社會價值相統一(即前者是

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但往往又是矛盾的。

157、填空題1543年哥白尼的《()》一書的出版,揭開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序

幕,引發了自然觀的革命性變革。

正確答案:天體運行論

158、填空題觀察的基本原則包括:()、()和()

正確答案:客觀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典型性原則

159、問答題如何驗證科學發現?程序、步驟和方法是什么?

正確答案:驗證科學發現就是對科學發現進行真理性評價的過程及其結果。

對科學發現進行驗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邏輯判定和試驗驗證。

(1)邏輯判定:是指通過邏輯分析來判斷發現的真假,具有前驗性質,其主要

內容為:發現的過程是否違反邏輯,邏輯過程是允許的,非邏輯過程是不允許

的;發展中是否蘊藏著邏輯悖論的發現不可能自洽;推論過程中是否出現與己

確定的事實或理論有明顯邏輯矛盾的環節,如果出現這種環節而又不能證明先

前確認的事實和理論有錯誤,那么新做出的發現就難以被接受。

(2)實驗驗證: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取得經驗事實,并用以前科學發現進行對

照,以判別發現的真偽。對于事實性假說可通過重演、復核和觀測等進行檢

驗。對于全稱形式出現的科學發現,要用實驗驗證與邏輯判斷相結合的辦法進

行驗證。從前提推出個別命題,對個別命題進行實驗驗證,以達到對前提驗證

的目的。兩種結果:a、確定型:個別命題的正確性越高,一般結論的可靠性也

越高。B、證偽型:從一般前提推導出個別結論,發現個別結論不正確,說明一

般命題不正確。C、判決性實驗:對某一研究對象由于主體的某些原因,提出不

同假說,設計一種試驗可在不同假說中進行選擇,判定哪種假說不正確。

160、問答題分析與綜合的關系。

正確答案:分析是在思維中把研究對象分解為不同方面,部分,特點和屬性.綜

合是在思維中在分析的基礎上,冼將事物的各個方面,部分和領域聯系起來,

開成對事物總體的認識,分析形成對研究對象局部的深刻認識。綜合形成對事

物整體的全面的認識。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對分析起指導作用。

161、問答題什么是科學理論,它有什么特征?

正確答案:科學理論是經實踐驗證的正確反映研究對象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

系。

特征:

(1)真理性:正確反映研究對象本身。

(2)普遍性:普遍適用性,揭示說明一個研究領域中的所有事實。

(3)系統性

162、單選對于可持續發展理解不正確的是:()

A.要體現發展,就是說一個國家或地區要通過社會、經濟整體實力的增強,不

斷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B.要強調發展的可持續性,即人類目前為發展所進行的種種努力,不應危及到

未來一代人的生存與發展。

C.在人與人的關系上,發展既體現未來取向的代際平等,又體現整體觀念的代

內平等

D.在具體操作上,可持續性發展就是要限制科學技術的發展。

正確答案:D

163、名詞解釋技術的自然價值

正確答案:指技術在與主體發生作用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技術設計和發明,由

其自然屬性顯現出來的價值

164、單選科技進步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來自于:()

A.地區科技發展的不平衡性;

B.科技自身發展內在邏輯推壓作用;

C.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拉引作用;

D.科學理論與科學實驗的矛盾。

正確答案:C

165、名詞解釋技術倫理

正確答案:圍繞技術所產生的倫理關系中的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是人們在技

術所發生的倫理關系中所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應該遵守的道德規則和應該盡

到的道德指責,它是對技術正面價值的維護或擴展和對其負面價值的制約或控

166、名詞解釋物理技術

正確答案:指運用自然界物理運動規律的物理學方法,建立人工物理過程,改

變自然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技術。

167、問答題簡述近代兩次技術革命的不同特征。

正確答案:第一次技術革命:自然科學的理論指導比較零散,而工匠技術經驗

的積累居于主導地位(紡織機的發明、改進者以及瓦特、紐可門等蒸汽機的改

進者均是熟練技術工匠)。

第二次技術革命:自然科學理論的突破成為生產技術革新的先導,科學理論的

發展走在了生產實踐的前面,即所謂的〃理論先行,技術跟進”(先有電磁理論

的確立,然后才有各種電機的了明)。

168、問答題什么是科學?什么是技術?科學和技術的本質特征是什么?

正確答案:科學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

會繼續向前發展,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將進一步深化。科學概念是一個不斷發展

的歷史范疇。

技術作為人類該著自然能力的標志,它也是一個歷史的范疇。本世紀以來,技

術除了指工具和機器之外,還包括制作方法、工藝流程和技術思想。按照這樣

的觀點,技術乃是實踐經驗、物質設備和科學理論有機結合的整體,是勞動技

能、技術、理論、物質手段和方法的綜合。

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學是關于自然界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本質和

規律的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依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

本質特征:

首先,自然科學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它本身是沒有階級性的。作為反

映外部世界的知識體系,自然科學表現為一種觀念形態,它的存在和發展也受

社會存在的制約和影響,因而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但自然科學又是一種特

殊的社會意識形式,它不是依賴于特定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它的內容是人

類對自然現象和規律的正確反映;

其次,自然科學作為精神產品,屬于一般生產力的范疇,是精神生產力。

技術的本質特征有:

首先,技術是直接的生產力。技術雖然不是生產力結構內的獨立因素,但它滲

透至I」生產力的全部要素之中.

其次,技術是物質因i與精神因素的結合。依據現代技術的涵義,技術即屬與

物質因素,又屬于精神因素;

再有,技術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所謂技術的自然屬性,是指人們在運用

技術變天然自然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術無論作為勞動手段、工藝或技能,

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則。所謂技術的社會屬性,是指人們在運用技術變天然自然

為人工自然的過程中,技術嚴格地受到各種社會條件的制約。

169、名詞解釋基礎科學

正確答案:對客觀世界基本規律的認識

170、名詞解釋科學方法

正確答案:科學認識的主體為了正確反映、復制客體,使用主觀手段的總和。

171、問答題科技現代化對中國現代化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

正確答案:(1)科學是人們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技術則是自然

科學知識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科學技術雖不是生產力的獨立要素,但當它滲

透到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中,就會引起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勞動者發生

重大變化,并轉化為直接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生產迅速發展。

(2)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不僅是一般的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因

為:

①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古代,生產的發展和經濟

的增長,主要依靠人們體力勞動;在近代,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的增長,

主要因素仍然是資金、勞動力和資源的投入;而當代,科學技術因素在發達國

家經濟增長的比重中超過一半,有些地區和部門甚至高達60%?90%。從而,

科學技術因素成為與古代和近代生產力相區別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科學技術已全面滲透到生產力諸要素之中。無論是勞動者技能的提高,勞動

工具的變革和創新、勞動對象的開拓,還是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配置,生產活

動最優化的組織管理,都是通過科學技術的作用來實現的。科學技術與生產已

經一體化了,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杠桿。

③科學技術對現代社會生產的發展具有主導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學技術在經

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它已經成為制約

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3)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

①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重

大貢獻;

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這就要

求我們必須把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到戰略性地位,認識“科教興國”的重要性。

③現代科學技術對發展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要求我國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

學技術,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把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求我國必須發展高科技的知識經濟,從而使我國社會

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早日實現。

172、單選從現代科學方法的研究來看,科學方法應該更主張保證知識的()

A.精確性;

B.增長性;

C.模糊性;

D.可靠性

正確答案:B

173、名詞解釋知識形態的技術要素

正確答案:主要是指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知識

174、問答題從科學技術發展歷程,說明我們怎樣正確理解和評價科學精神及

其科學技術的影響和作用?

正確答案:人類歷史走過的歲月,-便是人類科技不斷發展發展進步的歲月。從

鉆木取火到火箭升空,人類的智慧一次次迸射出讓人驚異的火花,不斷改變著

我們的生活。在人類運用自身智慧不斷推進科技進步,生活改善的過程中,有

一種精神或者可以稱之為力量的事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一科學精神。

什么是科學精神?簡單說來,科學精神是堅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評價問

題而不借用非科學或者偽科學的手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執著的探索

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

和信心,又有鍥而不舍的意志。細細探尋科學精神,可以發現科學精沔具有三

個方面的層次。

第一層次,即認識活動層面。科學精神的這一層次,包括求實精神、倉J新精神

和懷疑精神。求實精神,是指探索知識的理性精神和實驗驗證的求真精神及實

事求是的嚴謹精神的統一,這正是科學精神的精髓。創新精神,是指善丁把新

的觀念和方法訴諸實施,創造出與現存事物不同的新東西的欲望。創新精神,

是創新活動的永恒前提,是科學精神的內在本質。懷疑精神,是指合理的善于

質疑精神。在科學活動中,沒有絕對的權威,任何科學成果要不斷地接受懷疑

的批判檢驗。一個人的質疑努力,是一種去偽存真的能力,是對真理的追求,

是認識的深化,是思維的勤奮。具有懷疑能力和進入懷疑思維狀態的人,一定

具有較強的思維辨析能力。“深信不疑”是一種思維的懶惰是辨別力的遲鈍,

是認識的膚淺。一般講,沒有疑問的成年人,并不是成熟之人。實踐科學發展

觀活動中,尤其是調查和分析阻礙科學發展突出問題階段,我們經常會發現疑

點的,因而特別需要科學的懷疑精神。在調查研究中,每當碰到神秘的情況、

反常的情況、尚無確鑿根據的情況、缺少不同意見的情況時,就要懷疑。這種

精神,恰恰是科學精神的充分體現。

第二層次,即社會關系層面。科學精神的這一層次,包括寬容精神、競爭精神

和誠實精神。寬容精神,是指大度或不計較。在科學活動中,要兼容并蓄,海

納百川,胸懷寬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容得下不同觀點。競爭精神,是

指爭先恐后的心態。科學活動由于木質上是一種智力的創造活動,也只有在正

常的競爭狀態下才能得到最大的發展。科學活動中的獨創性應當受到極大的尊

重,要有競爭機制。誠實精神,是指言行一致的精神。科學活動由于目的在于

追求知識和真理,因而誠實性是符合其本性的。科學家面對的不是外行當事

人,因而他早就預料到經受嚴格的審查。這種情況,一方面有助于維護誠實規

范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強烈地呼喚著誠實精神的大力弘揚。如果在實踐科學

發展觀工作中缺少了誠實精神,就無法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信任,因而也

不會聽到真話實話,也就很難把握真實的客觀情況,因而也很難得到真正符合

客觀實際的信息和結論,因而也很難發現深層次的問題。可以說,沒有真正科

學的誠實精神,決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工作也

不能落到實處。

第三層次,即價值關系層次。科學精神的這一層次,包括執著精神、獻身精神

和全人類精神。執著精神,是指科學家對自己事業追求不放的專一精和。執著

追求,這是科學事業成功所具備的毅力,也是一個十分可貴的精神。獻身精

神,是指敬業的犧牲精神。這一精神的發揚,同科學家對科學的信仰是分不開

的,因而是科學家對自己事業價值的自我綜合判斷,是一種對長遠理想價值的

追求。全人類精神,是指科學是公正客觀的,沒有階級性和國籍的局限,科學

成果要為全人類服務。科學成果應該為社會、為人民、為全人類服務,科學也

應該樹立全人類意識,這完全是符合科學本性的。隨著人類步入生態文明時

代,可持續發展更是呼喚著人類整體意識的強化,呼喚著全人類精神的發揚。

我們今天實踐科學發展觀,這本身就具有全人類的意義,當然我們作為科學發

展觀的踐行者也必須具有全人類意識,心胸要開闊。在人口、糧食、環境、能

源、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工作,往往具有最直接的全人類意義。隨著社會的進

步,面向全人類的工作將會越來越多,所以作為一個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所有工

作者,都必須要樹立全人類意識。

科學精神對科技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科學精神是科學事業的靈魂。科學活動是人的活動,人是科學活動的主

體,沒有人就無所謂科學,而人是受思想觀念支配的。這里的人當然是科學探

索者,是科學家。科學家在長期的科學探索中,逐步培養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

操,磨練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塑造了高貴的品格。這些情操、意志、品格及科

學家的行為特征就是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沒有這種科學家的內在的科學精神,

就沒有科學的進步和發展。

其次,科學精神是科學活動的保障。當科學成為一種社會建制后,科學家的探

索活動是在科學共同體內進行的,每一個科學家都從屬于某一個科學共同體。

在科學探索對象日益廣泛化、復雜化的條件下,“民間科學家”的活動很難在

科學上有所發現。科學共同體的活動是現在科學活動的重要形式。但這種形式

的活動是在科學制度化的價值觀和規范的指導下進行的。而這些制度化的價值

觀和規范就是科學精神。

最后,科學精神推定科學革命。在科學發展史上,科學精神不僅使科學擺脫了

來自自身以為的束縛(比如神學)而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科學內

部因素的變化從而推動科學革命的發生。從古典科學到近代科學、再到現代科

學,每一次科學革命的成功都可以說是科學精神的勝利。因為科學精神的核心

之一就是創新,科學革命推動了科學的革命和創新。

175、名詞解釋科學觀察

正確答案: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認識和描述各種自然現象,

獲取經驗知識的基本手段

176、問答題物質系統的類型?

正確答案:①從系統與環境的關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統分為:孤立系統、封

閉系統、開放系統。

②從系統內發生的實際過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統分為:物理系統、化學系統、

生命系統。

③從人對自然物的參與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統分為:天然系統、人工系

統、復合系統。

④從系統內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特點分析,自然界的系統分為:線性系統、非線

性系統。

⑤從人對自然的認識程度分析,自然界的系統分為:黑系統、白系統、灰系

統。

⑥從系統所處的狀態分析,系統分為:處于平衡態系統、處于近平衡態系統、

遠離平衡態的系統。

177、名詞解釋基礎研究

正確答案:對物質客觀世界規律的探索,它的成果在短期內收不到經濟效益

178、名詞解移科學認識

正確答案:探索自然界奧秘的活動

179、名詞解釋科學的技術化

正確答案:既指在科學活動中包含著大量的技術科學研究、技術發展研究和技

術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