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策略單元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6課將相和
設計依據與構思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
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巧妙地將"完璧歸趙""濯池會見""負荊請罪"
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脈絡清晰,通過描
繪人物的言行,刻畫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有勇有謀和廉頗知錯能改的人物
形象,歌頌了他們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
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試著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激
發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然后,讓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
課文內容,交流閱讀體會。最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探究、歸納快速閱
讀第一個小故事的方法,鼓勵學生用這種方法閱讀第二個和第三個小故
事。這樣既引導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又給了學生自主閱讀、合作交流、
深入探究的空間。
課時安排:2課時。
教材分析
課文《將相和》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
通過對“完璧歸趙""濯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的記述,寫出了
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
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同時也贊揚了廉頗
勇于改過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了解將相之間是怎樣由不和到和好的。閱讀中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高尚品
質,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
I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璧、臣”等13個生字,會寫"召、臣”等12個字,認
識多音字”強、戈!1、削"等,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在理解每個故事的基礎上,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4.了解將相之間是怎樣由不和到和好的。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
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勇于改過的精
神;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
I教學重、難點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2..在理解每個故事的基礎上,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3.了解將相之間是怎樣由不和到和好的。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學習
他們的愛國精神。
I課前準備
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朗讀課文,理解內容,讀中感受。
教師:準備課件。
自主學習任務單
一、學習指南
1.課題名稱: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將相和》?!倔w
裁:記敘文】
2.達成目標。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和3個多音字"相、強、戈!J",讀準字音。
(2)會寫12個字,會讀寫課文中新出現的詞語。
(3)課文記敘了哪三個故事?
(4)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好”的經過是怎樣的?
(5)從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質?
3.學習方法建議:自主識字、認真思考、交流討論。
4.課堂學習形式預告: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自主體驗。
二、學習任務
1.根據拼音寫漢字。
zh3o(召)集大ch6n(臣)商yi(議)皇gOng(宮)
xi臺n(獻)上允nu6(諾)diWn(典)禮ch&o(抄)小路
膽qiM(怯)jCi(拒)絕負jTng(荊)請zui(罪)
2.《將相和》題目中"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的
意思是(和好);"將相和”的意思是(將相重歸于好)。我知道這篇課
文通過寫(完璧歸趙)、(涌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講述了將
相從和到不和再到和的過程。
3.課文中導致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答: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在濯池會上藺
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認為
自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藺相如沒有能耐,就靠一張嘴,
反而爬到他頭上去了。
4.將相是怎么和好的?
答:為了趙國,藺相如對廉頗處處忍讓,使廉頗深受感動。最后廉頗
負荊請罪,將相重歸于好。
5從課文中你了解到將相的什么品質?
答:藺相如不畏強暴、有勇有謀;廉頗知錯能改。他們都能顧全大局、
熱愛國家。
三、困惑與建議
預設:秦王為什么不敢進攻趙國?
教學流程及分析
第1課時
I流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
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自
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
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
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
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更是將之譽為“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2.學生自由閱讀,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內容。
3.談話揭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根據《史記》中的《廉頗藺相
如列傳》改寫的一篇課文《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那時共
有七個國家,其中秦國最為強大。(板書課題)
4.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題目中"將"指誰,
"相"又是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設計思想開門見山,揭示課題,指出這是一個歷史故事,以及故事發生的時
代,說清課文出處。
I流程二: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1.小組交流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與作者有關的資料。小組長記錄并整理
小組同學的發言。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
3.教師評議并小結。
作者簡介:司馬遷(前145年一?),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
城)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后任中書令。他
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歷史觀創作了中國第一
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設計思想簡介作者,為學生補充文學常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
容。
I流程三:初讀感知,學習字詞,理清層次。
1.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要求:記下所用的時間;盡量連詞成
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要回讀。
2.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指名多個學生認讀生字,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課件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將相和和氏璧藺相如大臣強大允諾劃歸廉頗抵御推辭
侮辱擊缶上卿戰袍負荊請罪
指導學生讀準翹舌音"臣、辱";讀準平舌音"辭、罪";讀好前鼻
音"臣、廉";讀好后鼻音"將、強、卿"。
(3)學習多音字。
①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這柱子
上!"
強:qiang(強壯、強大)qiang(強迫、強逼)jiang(倔強)
②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
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量:I詒ng(量杯、思量)liang(度量、膽量)
劃:hua(劃水、劃船)hua(劃分、劃價)
③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
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
舍:s*(舍棄、舍得)she(客舍、舍間)
④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
削:xiao(削皮、刀削面)xue(削弱、剝削)
(4)理解詞語。
①無價之寶:指極珍貴的東西。
②理屈:理虧。
③絕口不提:因回避而不開口。
④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失去信用。
⑤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做事有氣勢或心里無愧,無所畏懼。
⑥完璧歸趙:璧,古代的一種玉器,扁平,圓形,中間有小孔。本課
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完璧歸趙"指
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
地歸還本人。
⑦濯池:地名,在今河南濯池縣境內。
⑧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⑨抵御:抵擋,抵抗。
⑩推辭:表示拒絕(任命、邀請、饋贈等)。
?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像琴。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只要攻打,沒有打不下來的。形容英勇善戰,所向無敵。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兩個
成語多指善于打仗。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
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學生自由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①小組交流,小組長記錄并整理小組同學的意見。
②教師評議并小結:本文通過對“完璧歸趙""濯池之會""負荊請
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過,贊
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
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同時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2)理清順序。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立了功,趙
王封他做上大夫。
第二段(第11-14自然段):藺相如在濯池會上又立功,趙王封藺
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第三段(第16~18自然段):廉頗負荊請罪。
設計思想引導學生整體感知,進行詞、句、段的訓練,理清課文順序,檢測
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I流程四:指導書寫生字
1.課件出示會寫字。
召臣議宮獻諾典抄罪怯拒荊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試
說筆畫、筆順。(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召、罪";左右結構的字"獻、
諾”)
3.認真試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4.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相互交
流借鑒,爭當"小小書法家"。
5指導學生對間架結構掌握不好的字進行練習,對筆畫不正確的字進
行修改。
設計思想引導學生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I流程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默讀課文和小組交流,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的會
寫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梳理了課文層
次。另外,讀完這篇課文,我們真切地看到了藺相如不畏強暴、有勇有謀
和廉頗知錯能改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他們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
設計思想通過總結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進行整體了解,加深印
象。
教學流程及分析
第2課時
I流程一:談話過渡,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指名說說課題中的"將"指的是誰?(藺
相如)"相"指的是誰?(廉頗)"和"是什么意思?(和好)
2.談話導入: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將相和》這
篇課文是由三個故事組成的,都是哪三個故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交流三個故事,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設計思想由課題入手,導入新課,聯系上節課回顧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有
目的地繼續閱讀課文。
I流程二:再讀課文,交流探究
1.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2.小組選擇組內同學普遍感興趣的一個故事,互相交流,小組長記錄
并整理小組同學的發言。
設計思想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主動探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
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I流程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探究交流"完璧歸趙"
1.教師范讀第一個故事,學生認真聽讀。
2.理清層次。
(1)小組交流: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小組長
記錄并整理小組同學的發言。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①起因:秦王倚仗國勢強大,要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②經過:藺相如向趙王獻策,并機智勇敢地與秦王進行斗爭。
③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3.感受人物品質。
(1)小組交流:找出文中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據人物的言
行,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①課件出示: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a.這塊璧真的有小毛病嗎?(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沒有誠意拿城
換璧,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
b.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對和氏璧的好奇
和喜愛的心理,藺相如順應其心理,使用合情合理的辦法使利令智昏的秦
王上了當。我從中感受到了藺相如的機智)
②課件出示: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怒發
沖冠,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
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
柱子上撞。
a."怒發沖冠"是什么意思?(因怒而頭發直豎,把帽子都頂了起
來,形容非常憤怒)
b.藺相如為什么會怒發沖冠?(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
意,是想仗著秦國的強大巧取豪奪這塊和氏璧,感到十分憤怒,因而才會
怒發沖冠)
c.從"撞"字你感受到什么?(我從"撞"字感受到藺相如的不畏
強暴、機智勇敢)
③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能交出來。
a.藺相如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藺相如為了贏得把璧送回趙國的
時間,采取的對付秦王的辦法)
b.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藺相如做事考慮得非常周全,一點空子也
不留給秦王)
4.指導朗讀:讀好人物語言,在朗讀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5.總結閱讀方法。
(1)小組交流:總結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①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有關內容。
課件出示:秦國的國君歷來不守信用,我怕有負趙王所托,已經讓人
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了。如果您有誠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
派人把璧送來。
a.一眼就看到了"和氏璧"。
b.一眼就看到的內容是"已經讓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了"。
C.一眼就看到的內容是"秦國的國君歷來不守信用",這與課外書
上的很多內容是一致的。
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
內容。
②找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朗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談話過渡: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
做上大夫。請同學們用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方法來閱讀第二、第三個小故事。
(二)探究交流"濯池會見"
(學生按照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方法閱讀第二個故事)
1.學生默讀第二個小故事。
2.理清層次。
(1)小組交流: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小組長
記錄并整理小組同學的發言。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①起因:秦王要趙王為他鼓瑟,并且叫人記錄下來,想侮辱趙王。
②經過:藺相如逼秦王為趙王擊缶,也叫人記錄下來,維護了趙王的
尊嚴。
③結果:秦王沒占到便宜,只好放趙王回國,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
為上卿。
3.感受人物品質。
(1)趙王到濯池與秦王會見。秦王要趙王鼓瑟,并叫人記錄下來。
藺相如是怎么說的?("希望您能擊缶助興。""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
如果您不答應,我就跟您同歸于盡!")
(2)秦王被逼得沒辦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接下來又是怎么
做的?(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濯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3)交流:藺相如為什么要逼秦王為趙王擊缶?(為了維護國家的
榮譽和趙王的尊嚴)這表現了他的什么性格特點?(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秦王為趙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因為秦王知道廉頗
已經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4.指導朗讀:讀好人物語言,在朗讀中感受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
敢的性格特點。
5.談話過渡:濯池會見,藺相如維護了趙國的榮譽和趙王的尊嚴,被
趙王封為上卿。廉頗卻很不服氣,于是將相之間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
怎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三個故事。
(三)探究交流"負荊請罪"
(學生按照閱讀前兩個故事的方法閱讀第三個故事)
L學生默讀第三個故事。
2.理清層次。
(1)小組交流: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小組長
記錄并整理小組同學的發言。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①起因:藺相如在濯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
廉頗高。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
②經過:藺相如為顧全大局,多次退讓躲避廉頗。
③結果:得知真相的廉頗深受感動,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3.感受人物品質。
(1)藺相如聽說了,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有一天,
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
①藺相如是真的害怕廉頗嗎?(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從下文藺
相如的語言中知道的)
②聯系下文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藺相如以國家利
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2)秦王我都不怕,還會怕廉將軍嗎?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我們趙
國,就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
秦國必然乘機來攻打我們。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p>
①你是怎樣理解藺相如這段話的?(這段話說了兩層意思。一層意思
是說藺相如回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國家著想。另
一層意思是說將相和與不和與國家安危有很大的關系:將相和,國家則安;
將相不和,國家則危)
②"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是什
么意思?(突出了廉頗、藺相如在趙國的地位,同時也說明了秦國不敢攻
打趙國的原因)
③這幾句話表現了什么?(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
的高尚品質)
(3)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利
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綁著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①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廉頗聽到了藺相如說的話,知道了藺相
如處處回避他,并非膽怯,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自己卻居功自傲,一心
只為爭一口氣,真不應該,于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②負荊請罪反映了廉頗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反映了廉頗以國家利益
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
4.指導朗讀:讀好人物語言,在朗讀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總結全文,擴展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理財合同延期支付協議
- 豬場拆除協議書范本
- 電腦設備增值合同協議
- 盆景出售轉讓合同協議
- 監控系統投標合同協議
- 特困救助供養合同協議
- 疫情防控封路合同協議
- 電機維修安裝合同協議
- 皮具合作合同協議書模板
- 電動車托管合同協議
- Q∕SY 01039.2-2020 油氣集輸管道和廠站完整性管理規范 第2部分:管道數據管理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財務、藥品、固定資產、檔案、信息管理制度
-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附錄一
- 10x2017對稱式三輥卷板機設計說明書
- 大象版小學《科學》實驗目錄
- 氣柜施工方案(修改)
- 工廠無塵室培訓教材ppt課件
- 美國各州的縮寫及主要城市
- 畢業設計(論文)-電話聽筒塑料模具設計說明書
- 基坑監測階段性報告.doc
- 初始過程能力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