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規程-遼寧省_第1頁
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規程-遼寧省_第2頁
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規程-遼寧省_第3頁
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規程-遼寧省_第4頁
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規程-遼寧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21ICS65.020.99CCSB61遼寧省地方標準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規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advancedgenerationseedorchardoflarixolgensis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21/T3431—2021目次前言...........................................................................II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術語和定義...................................................................14建園基本要求.................................................................15種子園營建...................................................................26園地管理.....................................................................47技術檔案.....................................................................5附錄A(資料性)種子園配置方式............................................7附錄B(資料性)種子園基本情況............................................9附錄C(資料性)種子園配置方式............................................10附錄D(資料性)種子園優樹................................................11附錄E(資料性)種子園定植(嫁接)、補植(補接)...........................12附錄F(資料性)種子園無性系物候調查......................................13附錄G(資料性)種子園結實量..............................................14附錄H(資料性)種子園各無性系結實量......................................15附錄I(資料性)種子園各大區、小區所產種子品質............................16附錄J(資料性)種子園各無性系所產種子品質調查............................17附錄K(資料性)種子園經營活動............................................18IDB21/T3431—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的規則起草。本文件由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并歸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單位: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馮健、陸愛君、于世河、王騫春、鄭穎、卜鵬圖、王占偉、王月嬋、王嘉、龐忠義、赫亮、曹穎、金英博、張揚、張硯輝、許學鋒、劉德棟、馬悅、金星、郭元濤。本文件發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意見建議,均可以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進行反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及復審。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太原北街2號),聯系電話文件起草單位通訊地址: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鴨綠江街12號),聯系電話IIDB21/T3431—2021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營建技術12范圍本文件規定了落葉松高世代種子園建園基本要求、種子園營建、園地管理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日本落葉松、長白落葉松和雜種落葉松適生區高世代種子園的營建。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0019主要針葉造林樹種種子園營建技術DB21/T354主要針葉造林樹種種子園營建技術3術語和定義3.1第二代優樹第一代優樹組合成自由授粉或人工控制授粉子代林中,在優良家系選擇基礎之上選擇出的優良單株稱為第二代優樹。超級苗是指在苗圃經營管理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一批同齡實生苗中表型性狀優良的個體,其樹高是群體均值加2~3個標準差。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按表型選出的優樹無性系建立的種子園,即優樹未作遺傳評價無性繁殖的植株建立的種子園。由優樹按照輪回選擇組建的育種群體或產生的子代林,在遺傳評價基礎上用配合選擇法選擇出的優良家系中的優良單株,通過無性繁殖營建的種子園。一個樹種的遺傳改良,要經歷多個世代周期。進入第二個改良周期以后,通常對親本的配合力、木材品質、抗性、開花結實等特性進行綜合篩選,利用精選的優良無性系建立第二代種子園,或后續遺傳改良周期中建立的第三代、第四代種子園等的統稱。41DB21/T3431—2021落葉松各育種區內,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坡度不超過15o),土壤肥沃,水分條件較好,陽光充足利于結實的地方。周邊500m內無落葉松林分。4.24.34.4建園面積種子園應集中成片,面積不少于10hm。2隔離帶設置園址四周或散粉期主風方向500m設置花粉隔離帶。種子園區劃4.4.1種子園總體區劃高世代種子園應設置種子生產區、育種區、子代測定區、優樹收集區、良種示范區。苗木繁育區、辦公區、種子庫、曬場和道路等。4.4.2種子生產區區劃種子生產區即高世代種子園區,劃分為若干大區和小區,大區面積不小于2hm,小區面積不2小于0.2hm2。大區沿山脊、溝壑、道路等劃界。大區間設立道路或隔離帶,道路寬度為3m~6m,隔離帶寬度為8m~10m。小區按坡向、坡位和山脊等區劃。小區間設置2m寬的作業道。4.5種子園總體設計方案按照GB10019執行。種子園營建55.1種子生產區營建親緣關系遠且花期同步的無性系配置在同一小區,避免各無性系間固定搭配。各類親本材料配置比例為二代優樹50%~70%,第一代無性系種子園優良無性系20%~30%,天然林優樹和超級苗10%~20%。田間配置方法可采用隨機小區配置、分組隨機配置和順序錯位配置、分組復錯位小群團配置等方法,具體方法參見附錄A。在冬天或早春(芽萌動前)采集優樹樹冠中部至上部1年生帶頂芽硬枝,長度8cm~12cm,帶6個以上短枝,每50枝一捆,編號,蠟封。運輸過程中用濕麻袋包裹,運回后及時藏于地窖或冷庫。選擇2年生無病蟲感染、枝葉茂密、莖干粗壯、無明顯頂端優勢的實生容器苗。2DB21/T3431—20215.1.3.3嫁接方法采用枝接中的髓心形成層對接法嫁接。在早春砧木和接穗剛剛萌動前嫁接。嫁接后及時掛牌,2個月時適當松綁,4個月時完全松綁,及時對砧木除芽、修剪。5.1.4造林設計根據嫁接苗數量,規劃土地利用面積,清理原有林地上的林灌木、雜草以及隔離帶同一樹種,拉線打樁確定規劃面積和界限;確定大區、小區面積和界限以及作業林道。大區、小區內打線定點栽植坑。定植株行距因配置方法不同而不同,隨機小區配置、分組隨機配置和順序錯位配置為(4~6)m×(4~6)m;分組復錯位小群團配置為5m×5m×8m。栽植穴規格長寬深50cm×50cm×50cm。5.1.5定植用嫁接成活2年并帶頂芽的苗木按照定植圖進行定植。每栽植穴施有機肥3~5kg,澆透水后壓實覆膜。各個系號同齡備份植株在分株不成活時應按原系號補接或補植,并在配置圖上標明。5.1.6登記和繪圖嫁接苗對號掛牌,現場及時登記、繪制種子園定植圖。5.2育種區營建5.2.1建園材料以落葉松天然林優樹、落葉松第一代種子園的優良無性系、落葉松子代測定林內育種值高的優良單株為建園材料。5.2.2建園材料繁殖同5.1.3。同5.1.4。用嫁接成活2年并帶頂芽的苗木按區組設計進行定植,定植株行距為(2~3)m×(2~3)m;挖坑規格長寬深50cm×50cm×50cm。每個小區2株~4株,定植2次~3次重復。每坑施有機肥10kg,回填表土,及時澆透水,然后坑面覆膜壓實。各個系號同齡備份植株在分株不成活時應按原系號補接或補植,并在配置圖上標明。同5.1.6。根據種子的不同來源按家系號分區進行容器育苗,并繪制配置圖。家系苗木出圃時掛牌編號3DB21/T3431—2021根據家系苗木數量,規劃土地利用面積,清理原有林地上的林灌木、雜草或耕地莊稼,拉線打樁確定規劃面積和界限;確定重復區、小區面積和界限。重復區、小區內打線定點栽植坑。株行距(1.5~2.5)m×(1.5~2.5)m,挖坑規格長寬深40cm×40cm×40cm。5.3.4定植子代測定林按隨機區組配置,每個家系每小區4株~9株,重復3次~6次,并設置對照。5.3.5登記和繪圖嫁接苗對號掛牌,現場及時登記、繪制子代測定林定植圖。5.4優樹收集區建設5.4.1培育砧木同5.1.3.2。5.4.2接穗來源材料來源于優樹接穗,優樹選擇參照DB21/T354-1990。5.4.3嫁接方法同5.2.4。5.4.4造林設計規劃無性系和嫁接苗數量,規劃土地利用面積,清理原有林地上的林灌木、雜草或耕地莊稼,拉線打樁確定規劃面積和界限;確定打線定點栽植坑。定植株行距為(4~6)m×(4~6)m。平地株行距為5m×5m。挖坑規格長寬深50cm×50cm×50cm。嫁接苗對號掛牌,現場及時登記、繪制種質資源林定植圖。優樹種子、測交制種和雜交制種的種子,以及普通采種林種子。同5.3.2。同5.4.4。不同來源種子的苗木不少于100株。并以當地苗作對照,立牌說明種子來源、定植時間、定6安裝灌溉設施,夏季高溫干旱時根據墑情定期灌溉。4DB21/T3431—2021在種子園產種前,結合每年的第一次松土除草施用16:22:7的N、P、K復合肥,用量每株100g~150g;進入種子園產種期,每年5月~7月,每株施用有機肥4kg~5kg,或1:1:1的N、P、K復合肥150g~250g。施肥方法采用樹冠外圍環狀溝施。6.2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月~6月進行全面清除雜草與灌木,樹冠下松土,深度5cm~10cm;8月進行二次清除。6.3樹體管理截干6.3.1當無性系定植后樹高達到3.0m~3.5m時進行定干,保留下部3輪~4輪主枝,在保留的最上一層輪枝往上5cm~10cm處截去主干,截口光滑平整并使用封口劑或鉛油封口。6.3.2骨干枝選留與拉枝每輪在不同方向保留3個~4個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骨干枝,用繩索人工牽引向樹冠四周拉枝固定,使骨干枝與主干的夾角呈70°~80°向上生長,留下骨干枝的外層枝張開角度要大些,內層枝可小些。6.3.3修枝首次修枝結合定干同時進行,主要是將競爭枝、細弱枝、陰生枝、重疊枝、病蟲枝及枯死枝等從基部剪去,并對樹冠空缺處與枝條稀疏處的徒長枝剪頂選留。修枝每年進行一次,宜在采種后至翌年樹木開始生長發芽之前進行。6.4促花措施在種子園開花結實初期,或開花撒粉期遇陰天無風時,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措施。輔助授粉所使用的花粉為人工精選的20個~30個優良無性系的混合花粉,授粉時加入3倍~5倍的滑石粉稀釋,在雌球花授粉期內的清晨無風時用噴粉器進行噴施授粉,在種子園盛花期陰天無風用鼓風機吹風進行輔助授粉。7b)原始記錄保存到種子園,匯總報告一式三份,分存于種子園、種子園上級單位或技術指主要包括:上級下達的計劃任務書、總體設計方案及有關圖表、種子園基本情況表、種子園小區立地條件登記表、種子園優樹登記表、經營活動登記表、種子園定植(嫁接)、初植(補接)登記表、無性系(家系)生長狀況調查表、無性系(家系)開花物候調查表、結實量登記表和種子苗木品質調查表見附錄B(資料性附件)(附錄B參考LY/T1345);種子生產區、優樹收集區、子代測定區、良種示范區等功能區配置圖。以及施工期間相關的影像資料和圖片。5DB21/T3431—2021檔案管理有專人或兼職技術人員管理,管理要求規范化、制度化,借閱和查閱檔案履行接交人、移交人、監交人手續。6DB21/T3431—2021附錄A(資料性)種子園配置方式A.1調整的隨機小區配置使各無性系(家系)在小區中占居任何位置的機會均等。若同一無性系(家系)的2個植株相鄰,則需要用其他無性系(家系)的植株隔開。如圖A1中,④要用其他無性系代替。圖A.1調整的隨機小區排列配置將無性系劃分為不同的組,每組容納大約20個以上無性系(家系),組內隨機排列,見圖A2。將各無性系(家系)按號碼在一行中順序排列,但在排列一行時要錯開幾位,以另一號碼開圖A.3如有50個以上無性系,可按分組隨機的原則,分成不同的組,順序錯位,以減少固定鄰居7DB21/T3431—2021A.4分組復錯位小群團配置1211131222123232313334241434525153562616367271737524163362517347261135127123622113373221431423153222714353211536422163752317316241132725123312613346231237724133112514322261533327163442117355221136317324115123461335714361153721631262733212223242572215341231635224173632511374261231527133262114334133651437615317163211733211343123525262721222324圖A.4分組復錯位小群團配置8DB21/T3431—2021附錄B(資料性)種子園基本情況種子園基本情況登記表縣鄉(林場)林區小班位置北緯東經℃年平均氣溫≥5℃年無霜期天年積溫期氣候條件℃≥10℃℃年降水量平均風力mm開花季節主風方向災害性氣候坡位地形母巖坡向坡度地形土壤土類土層厚pH值腐殖質層厚度前作喬木種類組成郁閉度蓋度(%)蓋度(%)內劃分為分布狀況植被情況灌木種類地被物種類種子園總面積hm2大區小區整地方法栽植株行距配置方式基肥種類及數量栽植密度(kg/hm)2(株/hm2)9DB21/T3431—2021附錄C(資料性)種子園配置方式種子園小區立地條件登記表土層厚度土壤營養分析大區小區面積坡向坡度坡位土質pH原植被備注NPK有機質10DB21/T3431—2021附錄D(資料性)種子園優樹種子園優樹登記表優樹編號原編號選擇地點選擇時間選擇方法使用情況備注登記人11DB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