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1頁
廣西《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2頁
廣西《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3頁
廣西《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4頁
廣西《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 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一、項目來源根據《關于下達2020年第二批廣西地方標準制定項目計劃的通知》(桂市監函〔2020〕1832號)精神,由賀州市市場監管局提出,賀州市正地發展有限公司、賀州市農業科學院、廣西賀州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賀州市檢驗檢測中心、廣西標準化協會共同起草的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項目編號2020-02117)。二、項目背景及目的意義豆杯,即鮮嫩豌豆苗去掉莖須留下未開裂的葉苞,形如杯狀,用來熱炒、做湯、涮鍋都不失為餐桌上的上乘蔬菜,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供港豆杯從字面而言是指供應香港的豆杯,供港豆杯相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豆杯而言,在食品安全保障、監管力度上更加嚴格,產品品質更加具有標準化,及這些產品由分布全國各地的供港豆杯基地依據季節特性排期生產而使得這些供港豆杯的口感更加好,而在國內銷售的高檔蔬菜主要是有機蔬菜及綠色蔬菜、無公害蔬菜等,但因為這些所謂高檔蔬菜的認證管理無法得到有效監管,所以在基于這些特性情況下,使得供港豆杯在國內市場很受熱捧及消費者青睞,這里將從供港豆杯的來源到如何鑒別,到供港豆杯的標準等各方面讓廣大消費者清楚了解供港豆杯這樣一個新興的事物。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及種植的要求非常嚴格,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9月10日發布,同年11月1日實施的《供港澳蔬菜檢驗檢疫管理辦法》(下稱第120號令)第五章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種植基地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對備案的種植基地進行監督管理,生產加工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對備案的生產加工企業進行監督管理。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建立備案的種植基地和生產加工企業監督管理檔案。監督管理包括日常監督檢查、年度審核等形式。"第三十七條規定"1年內未種植供港蔬菜的,檢驗檢疫機構取消備案資格。"。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發文《關于對出口蔬菜種植基地實行檢驗檢疫備案管理的通知》(國質檢食函【2005】811號)明確指出:"企業負責備案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企業是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建立健全對備案基地的各項管理措施,對基地備案實施有效管理。"第120號令第三十四條規定:"種植基地備案主體和備案的生產加工企業應當于每年12月底前分別向其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提處年度審核申請。"目前,賀州建成了廣西首個供港澳蔬菜檢驗檢疫備案基地,啟動了供港蔬菜“直通車”項目,編制了廣西首個供港蔬菜的企業標準,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證書且在有效期的供港澳蔬菜備案基地4個,面積2.23萬畝;賀州還加大食品質量安全及檢驗檢疫建設,是目前全國唯一實現國家級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覆蓋的設區市,農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高于97%?!鞍凑兆灾螀^確定的‘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的新使命,賀州作為‘百年菜鄉’,要全力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做大做強優質蔬菜產業,叫響‘粵港澳菜籃子’,全面融入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賀州市委書記李宏慶表示。賀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及出口港澳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和菜籃子基地,近年來大戶承包土地以種植出口香港為主的豆杯逐年增加,面積已達到萬畝規模,但在豆杯生產技術標準方面缺乏,急需制定豆杯生產技術規程標準,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保證供港豆杯的種植效益及產品質量。通過本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一是能夠讓相關企業、合作社等了解供港豆杯的生產技術,少走彎路,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二是以標準為抓手,統一規范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建立生產檔案,將會更好指導農民、企業生產供港豆杯,從源頭上更好保障供港豆杯的產品質量,帶動當地的農民就業、助推脫貧攻堅,帶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是通過標準更好的打造廣西供港豆杯區域品牌,繼續擴大“供港豆杯”品牌效應,確保好供港豆杯產業往規?;?、規范化方向發展,持續為廣西農業經濟做貢獻。三、項目編制過程(一)成立標準編制工作組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項目任務下達后,賀州市農業科學院、賀州市正地發展有限公司、賀州市八步區農業農村局、賀州市檢驗檢測中心等成立了標準編制工作組,起草單位制定了起草編寫方案與進度安排,明確任務職責,確定工作技術路線,開展標準研制工作。具體標準編制工作賀州市農業科學院、賀州市正地發展有限公司、賀州市八步區農業農村局、賀州市檢驗檢測中心等起草單位組成標準編制工作組,編制工作組成員如下:盧發仕、李林、黃春萍、盧亞成、陳秋香、程章清、黃世旅、羅輝、袁蕊、祁俊程、吳孟才、黃濤、李莉華、姚曉寒等。編制工作組下設三個組,分別是資料收集組、草案編寫組、標準實施組。資料收集組負責國內外有關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文獻資料的查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閱前人對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研究情況和目前科學界對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研究進展。草案編寫組負責起草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和標準編制說明、送審稿及編制說明的編寫工作,包括后期召開征求意見會、網上征求意見,以及標準的不斷修改和完善。標準實施組負責《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發布后,組織供港豆杯相關企業、農戶開展標準宣貫培訓會,對標準進行詳細解讀,讓相關企業的工作人員了解標準,并根據標準對供港豆杯按標準要求的原輔料要求、生產工藝等操作進行,保證供港豆杯產品品質,并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不斷對廣西地方標準提出修正意見。(二)收集整理文獻資料標準編制工作組收集了國內有關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相關文獻資料。主要有: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NY/T1056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三)研討確定標準主體內容標準編制工作組在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之后,2020年2月18日,標準編制工作組召開了標準編制會議,對標準的整體框架結構進行了研究,并對標準的關鍵性內容進行了初步探討。經過研究,標準的主體內容確定為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生產檔案和產品質量追溯。(四)調研、形成征求意見稿2020年2月,標準起草工作小組進行了廣泛實地調研工作,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對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形成了標準的基本構架,對主要內容進行了討論并對項目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2020年2月26日,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之上,通過理清邏輯脈絡,整合已有的參考資料中有關供港豆杯生產的技術要求,并結合廣西供港豆杯生產實際要求的基礎上,按照簡化、統一等原則編制完成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草案)。2020年3月6日,標準起草工作組再次深入區內涉及供港豆杯生產銷售的有代表性的合作社、農戶、企業針對供港豆杯生產情況進行分組實地調研學習。通過實地調研,掌握各地方關于供港豆杯生產的具體技術要求。并實際征求意見,通過收集反饋了大量意見,標準編制工作組多次召開會議,對標準草案進行了反復修改和研究討論。最終形成了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和(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2020年3月-5月,標準起草提出單位向廣西標準化協會申請掛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時起草組內部再次展開征求意見稿以及編制說明的修改討論會,最終確定了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和(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第二次)。為使得制定的標準更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牽頭單位已經率先研制團標。2020年5月~7月,團體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在廣西標準化協會官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時向廣西農科院蔬菜所、廣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檢驗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廣西大學農學院、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廣西標準化協會等8家單位專家征求團體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意見。標準起草單位根據意見反饋情況進行研究,討論修改,并結合生產實際,最終編制完成團體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送審稿)并于2020年7月27日,在賀州通過了廣西標準化協會組織的專家審定,目前標準已經在內部發布實施,進一步檢驗標準的可行性。2020年8月-2021年4月,標準起草單位根據標準內部實施意見反饋收集情況進行研究,討論修改,并結合生產實際,最終編制完成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以及編制說明(第三次)。四、標準制定原則1、實用性原則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和文獻,分析供港豆杯生產當前現狀,調研各行業供港豆杯市場情況,在現有國家、行業標準相關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賀州市正地發展有限公司、賀州市農業科學院、廣西賀州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賀州市檢驗檢測中心、廣西標準化協會多年的供港豆杯生產經驗、試驗而總結起草的。符合當前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發展的方向與市場需求,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有利于提高供港豆杯產品質量和商品經濟價值,提高農民經濟效益,對推動我區供港豆杯加工產業健康發展,打造廣西供港豆杯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脫貧,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2、協調性原則本文件編寫過程中注意了與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問題,在內容上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協調一致。3、規范性原則本文件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要求和規定編寫本標準的內容,保證標準的編寫質量。4、前瞻性原則本文件在兼顧當前區內各供港豆杯市場現實情況的同時,還考慮到了供港豆杯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和需要,在標準中體現了個別特色性、前瞻性和先進性條款,作為對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發展的指導。標準主要內容及依據來源廣西地方標準《供港豆杯生產技術規程》主要章節內容包括:供港豆杯生產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生產檔案和產品質量追溯。其中術語和定義明確了供港豆杯doubeiprovidedtoHongKong在第4章范圍內種植,商品性符合港澳市場要求的未開裂的鮮嫩豌豆苗葉苞,形如杯狀,俗稱豆杯。產地環境主要依據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2018年版供港澳蔬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結合供港包心芥菜的實際考察確定;明確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為宜,忌連作,應符合NY/T391的規定。獲得供港澳蔬菜(包心芥菜)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供港澳蔬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供港澳蔬菜對于產地的具體要求在第五章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種植基地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對備案的種植基地進行監督管理,生產加工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對備案的生產加工企業進行監督管理。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建立備案的種植基地和生產加工企業監督管理檔案。監督管理包括日常監督檢查、年度審核等形式。"第三十七條規定"1年內未種植供港蔬菜的,檢驗檢疫機構取消備案資格。"。品種選擇秋冬季條件下可正常生長的食苗專用豌豆品種,無須或少須,嫩梢鮮肥,如新手牌豌豆苗等,宜在9月至4月中旬的秋冬季栽培。目前應用的主要是無須或少須,嫩梢鮮肥,如新手牌豌豆苗等,市場反應是最好的,所以推薦種植。播種明確播前將田塊耕深0.25m~0.3m,曬垡8d~10d后施基肥。施肥原則按NY/T394執行,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無機肥。地塊一犁一耙后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800kg~1000kg+花生麩80kg~100kg或微生物有機肥100kg~150kg、復合肥(15-15-15)20kg~25kg、尿素5kg撒施,結合耕翻整地時施入,使肥料與土壤均勻混合。輔設微噴管帶。作畦,畦寬1.6m~1.8m、畦高0.2m~0.25m包溝;溝寬0.4m~0.45m,做到排灌通暢。因為豆妃基本都是播種后直接管理且主要采摘嫩梢,去掉莖須,留下未張開且飽滿的葉苞;所以這就要求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且整地必須做好,利于后續的生長管理。定植、田間管理、采收主要依據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結合供港絲瓜的實際確定。追肥管理明確植株打頂后結合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復合肥(15-15-15)45kg~50kg。還有最主要的技術是打頂,即豆苗長到5~6片真葉時,留5個節位打頂。這樣利于豆妃多長嫩梢,產量品質更好。還有就是苗期豆桿蠅防治,經多年生產實際以及研究,在幼苗拱土后,子葉伸展,注意防蟲,特別是豆桿蠅為害,宜在齊苗后與豆苗打頂后及時用滅蠅胺1000倍液防治。這個時期的豆桿蠅為害危害是最嚴重的,且也基本是這個蟲害,在生產上農民又無太多經驗,所以在這里推廣此經驗做法。病蟲害防治主要使用枯草芽孢桿菌、農抗120、春雷霉素等生物源農藥防治供港豆杯的白粉病、豌豆莖基腐病及苦參堿、蘇云菌桿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源農藥防治蚜蟲、粉虱及小菜蛾。在化學防治明確采取兼治和不同作用機理農藥交替使用,所選用的農藥符合NY/T393、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農藥殘留應符合GB2763和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的規定。因為在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里面就明確規定了所有進入香港的蔬菜食物都需要符合這個管理辦法的要求。且《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對農藥等殘余物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既要符合國家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更要符合符合GB27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