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學常識文言文閱讀理解題庫試卷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學常識題要求:請根據你的文學常識,選擇正確的答案。1.《紅樓夢》的作者是誰?A.曹雪芹B.吳敬梓C.蒲松齡D.吳承恩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將進酒》B.王之渙的《登鸛雀樓》C.王勃的《滕王閣序》D.杜甫的《登高》3.《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結義誓言中,劉備自稱什么?A.長坂坡英雄B.漢室宗親C.仁義之君D.雪中送炭人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望廬山瀑布》B.杜甫的《登高》C.王之渙的《登鸛雀樓》D.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5.《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出生地是哪里?A.東海龍宮B.西天佛國C.昆侖山D.靈臺方寸山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哪首詞?A.李白的《靜夜思》B.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C.李清照的《如夢令》D.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7.《水滸傳》中,宋江在梁山泊被封為“及時雨”,這個外號是因為他什么特點?A.武藝高強B.善解人意C.性格豪爽D.仗義疏財8.“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將進酒》B.王之渙的《登鸛雀樓》C.杜甫的《登高》D.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9.《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難?A.八十一難B.五十三難C.三十六難D.十八難10.“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望廬山瀑布》B.蘇軾的《題西林壁》C.杜甫的《登高》D.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二、文言文閱讀理解題要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問題。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夫仁者,國之所以興也;不仁者,國之所以喪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1.下列關于孟子的話,表述正確的是:A.孟子認為仁義比利益更重要。B.孟子認為仁義是國家的根本。C.孟子認為仁義可以解決國家的一切問題。D.孟子認為仁義是國家的興衰關鍵。2.下列關于梁惠王的話,表述正確的是:A.梁惠王認為仁義比利益更重要。B.梁惠王認為仁義是國家的根本。C.梁惠王認為仁義可以解決國家的一切問題。D.梁惠王認為仁義是國家的興衰關鍵。3.下列關于孟子與梁惠王對話的結論,表述正確的是:A.孟子認為國家興衰與仁義無關。B.梁惠王認為國家興衰與仁義無關。C.孟子認為國家興衰與仁義有關。D.梁惠王認為國家興衰與仁義有關。4.下列關于孟子與梁惠王對話的觀點,表述正確的是:A.孟子認為仁義是治國之道。B.梁惠王認為仁義是治國之道。C.孟子認為利益是治國之道。D.梁惠王認為利益是治國之道。5.下列關于孟子與梁惠王對話的結論,表述正確的是:A.孟子認為仁義是國家興衰的關鍵。B.梁惠王認為仁義是國家興衰的關鍵。C.孟子認為利益是國家興衰的關鍵。D.梁惠王認為利益是國家興衰的關鍵。三、古詩詞鑒賞題要求:閱讀下面的古詩詞,然后回答問題。《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1.下列關于這首詩的表述,正確的是:A.這首詩寫的是春天景色。B.這首詩寫的是秋天景色。C.這首詩寫的是冬天景色。D.這首詩寫的是夏天景色。2.下列關于這首詩的意象,正確的是:A.草B.雪花C.梅花D.花朵3.下列關于這首詩的意境,正確的是:A.悲壯B.感傷C.歡快D.寧靜4.下列關于這首詩的主題,正確的是:A.離別B.思鄉C.喜悅D.感激5.下列關于這首詩的作者,正確的是: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王之渙四、現代文閱讀理解題要求:閱讀下面的現代文,然后回答問題。《春》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1.下列關于文章主題的表述,正確的是:A.描寫春天的美景。B.反思時間的流逝。C.借景抒情,表達對生活的感慨。D.描寫作者對未來的期許。2.下列關于文章結構的表述,正確的是:A.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描寫春天、夏天、秋天。B.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描寫春天、夏天、冬天。C.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描寫過去、現在、未來。D.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描寫自然、社會、人生。3.下列關于文章中“逃去如飛的日子”的表述,正確的是:A.形容時間過得非常快。B.形容時間過得非常慢。C.形容時間過得非常充實。D.形容時間過得非常平淡。4.下列關于文章結尾的表述,正確的是:A.作者對時間的流逝感到無奈。B.作者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欣喜。C.作者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憤怒。D.作者對時間的流逝感到平靜。5.下列關于文章寫作手法的表述,正確的是:A.使用了對比手法。B.使用了象征手法。C.使用了擬人手法。D.使用了夸張手法。五、古詩詞鑒賞題要求:閱讀下面的古詩詞,然后回答問題。《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下列關于這首詩的表述,正確的是:A.這首詩寫的是春天景色。B.這首詩寫的是秋天景色。C.這首詩寫的是冬天景色。D.這首詩寫的是夏天景色。2.下列關于這首詩的意象,正確的是:A.猿猴B.鳥兒C.落葉D.長江3.下列關于這首詩的意境,正確的是:A.悲壯B.感傷C.歡快D.寧靜4.下列關于這首詩的主題,正確的是:A.思鄉B.愛國C.喜悅D.感激5.下列關于這首詩的作者,正確的是:A.李白B.杜甫C.王之渙D.白居易六、文學常識題要求:請根據你的文學常識,選擇正確的答案。1.《紅樓夢》的作者是誰?A.曹雪芹B.吳敬梓C.蒲松齡D.吳承恩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將進酒》B.王之渙的《登鸛雀樓》C.王勃的《滕王閣序》D.杜甫的《登高》3.《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結義誓言中,劉備自稱什么?A.長坂坡英雄B.漢室宗親C.仁義之君D.雪中送炭人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望廬山瀑布》B.杜甫的《登高》C.王之渙的《登鸛雀樓》D.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5.《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出生地是哪里?A.東海龍宮B.西天佛國C.昆侖山D.靈臺方寸山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哪首詞?A.李白的《靜夜思》B.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C.李清照的《如夢令》D.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7.《水滸傳》中,宋江在梁山泊被封為“及時雨”,這個外號是因為他什么特點?A.武藝高強B.善解人意C.性格豪爽D.仗義疏財8.“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將進酒》B.王之渙的《登鸛雀樓》C.杜甫的《登高》D.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9.《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難?A.八十一難B.五十三難C.三十六難D.十八難10.“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哪首詩?A.李白的《望廬山瀑布》B.蘇軾的《題西林壁》C.杜甫的《登高》D.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文學常識題1.A.曹雪芹解析:根據文學常識,《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2.B.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解析:根據文學常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3.B.漢室宗親解析:根據文學常識,《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稱漢室宗親。4.A.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解析:根據文學常識,“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5.A.東海龍宮解析:根據文學常識,《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出生地是東海龍宮。6.B.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解析:根據文學常識,“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7.D.仗義疏財解析:根據文學常識,《水滸傳》中,宋江在梁山泊被封為“及時雨”,外號是因為他仗義疏財。8.A.李白的《將進酒》解析:根據文學常識,“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李白的《將進酒》。9.A.八十一難解析:根據文學常識,《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中,經歷了八十一難。10.B.蘇軾的《題西林壁》解析:根據文學常識,“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二、文言文閱讀理解題1.A.孟子認為仁義比利益更重要。解析:根據文段內容,孟子認為王不必強調利益,仁義才是治國之本。2.B.梁惠王認為仁義是國家的根本。解析:根據文段內容,梁惠王在詢問孟子是否有以利吾國的方法時,表明了他對仁義的認識。3.C.孟子認為國家興衰與仁義有關。解析:根據文段內容,孟子認為仁者是國之所以興,不仁者國之所以喪。4.A.孟子認為仁義是治國之道。解析:根據文段內容,孟子回答王時,強調仁義的重要性,表明他認為仁義是治國之道。5.A.孟子認為仁義是國家興衰的關鍵。解析:根據文段內容,孟子認為仁義是國家的興衰關鍵,與梁惠王的觀點形成對比。三、古詩詞鑒賞題1.B.這首詩寫的是秋天景色。解析:根據詩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可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天的景色。2.C.落葉解析:根據詩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可知,詩中的意象是落葉。3.B.感傷解析:根據詩中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可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歲月流逝的感傷。4.A.思鄉解析:根據詩中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可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離別之情。5.B.杜甫解析:根據文學常識,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甫。四、現代文閱讀理解題1.B.反思時間的流逝。解析:根據文段內容,作者通過描述時間的流逝,反思人生的短暫。2.C.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描寫過去、現在、未來。解析:根據文段內容,作者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描繪了時間的流逝。3.A.形容時間過得非常快。解析:根據文段內容,“逃去如飛的日子”形象地描述了時間過得飛快。4.A.作者對時間的流逝感到無奈。解析:根據文段內容,作者對時間的流逝感到無奈,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法挽回。5.C.使用了擬人手法。解析:根據文段內容,“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第7課 裝扮美麗的花園教學設計 粵教版
- 人教版(2024)五年級下冊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 人教版(2024)七年級2025年10.1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教案配套
- 公司員工花名冊
- 人教版一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教案
- 六年級下冊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6.學畫思維導圖 蘇科版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 第七章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教學設計2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吉林鎮賚縣鑫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體育教學設計(單杠和仰臥起坐)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法不可違教案配套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英語單詞表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 口算1000題(含答案)
- 冬奧會33項應急預案是
- 建筑電工培訓課件
- 中班語言課件《章魚先生賣雨傘》
- 【杜邦分析法企業財務分析文獻綜述】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課外閱讀測試卷
- 2023年成都市錦江區九年級二診語文試題(含答案)
- 婦產科護理學 簡答題
- 畢業論文工程量計算與造價控制
- 人機料安全等方面應急措施及處理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