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言一、基本概念
藥理學是重要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病原體)互相作用的規律和機制的一門學科。
藥物是指能影響機體生理、生化和病理過程,用以防治或診斷疾病的物質。
藥物效應動力學(藥效學)
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及其機制,即在藥物的作用下,機體發生器官生理功能及細胞代謝活動的變化規律。
藥物代謝動力學(藥動學)
研究機體對藥物的作用,即藥物在體內吸取、分布、代謝、排泄及其動態變化的規律。
二、藥理學任務
闡明:
藥物在體內的動態變化規律——藥動學
三、藥理學學習措施
1.理解、聯絡2.重點突出3.記憶措施4.合適做題
A型題
例題1:如下鎮痛作用最強的藥物是:答案:C
A.曲馬朵B.嗎啡C.芬太尼D.四氫帕馬汀E.哌替啶
例題2:如下鎮痛作用最強的藥物是:答案:D
A.曲馬朵B.嗎啡C.芬太尼D.二氫埃托啡E.哌替啶
例題3:對厭氧菌有廣譜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是答案:A
A.克林霉素B.甲硝唑C.多粘菌素D.利福平E.羅紅霉素第二章藥物代謝動力學大綱規定:P10
第一節藥物的體內過程
藥物吸取及影響原因
藥物分布及影響原因
藥物代謝過程、藥物代謝的成果、藥物代謝酶、細胞色素P450酶誘導劑及克制劑
藥物排泄途徑、藥物排泄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
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峰濃度、達峰時間、半衰期、清除率、生物運用度、表觀分布容積、穩態血藥濃度及其臨床意義第一節藥物的體內過程
藥物在體內的過程:即機體對藥物的處置過程
一、藥物的跨膜轉運
被動轉運(簡樸擴散、濾過)
載體轉運(積極轉運、異化擴散、膜泡運送)
(一)被動轉運指藥物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擴散轉運的過程。
1.重要動力:膜兩側的濃度差。
2.特點:
(1)不需要載體(2)不耗能(3)無飽和性(4)藥物間無競爭克制現象
(5)膜兩側藥物濃度到達平衡時轉運停止
3.簡樸擴散的影響原因
藥物的理化性質;膜的性質、面積和膜兩側濃度差
(1)脂溶性,脂溶性越大,藥物越易透過膜
(2)解離度,解離度越小,藥物越易透過膜(一般認為非解離型藥物才能跨膜轉運)
(3)濃度差,膜兩側藥物的濃度差越大轉運越多
(4)藥物的分子大小,分子越小,藥物越易透過膜
4.藥物解離度對被動轉運的影響
常用藥物多為弱酸性或弱堿性的化合物,它們在水溶液中僅部分解離,其解離程度的大小取決于藥物自身的解離常數pKa和溶液的pH值。
pKa:即藥物在50%解離時溶液的pH值,pKa值是各藥物所固有的特性
弱酸性藥物(HA)
弱堿性藥物(B)
弱酸性藥物
在酸性環境中解離少、非解離型多,易跨膜轉運。
因此:在胃中易吸取;在堿性環境中吸取少。
弱堿性藥物
在堿性環境中解離度少、非解離型多,易跨膜轉運。
因此:在堿性腸液中易吸取;在酸性環境中吸取少。
(二)積極轉運藥物以載體及需要能量的形式所進行的跨膜運動,與膜兩側的藥物濃度無關,可從低濃度的一側向高濃度的一側轉運。
藥物的轉運
被動轉運
簡樸擴散———胃腸道吸取、腎小管再吸取
濾過———腎小球的濾過
載體轉運
積極轉運———腎小管的分泌
易化擴散———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轉運維生素B12經胃吸取甲氨蝶呤進入白細胞
二、藥物的吸取
1.吸取藥物經血管外給藥,自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轉運過程。常以藥物離開給藥部位的速率和程度描述。大多數藥物吸取過程為被動轉運。
2.影響吸取原因:
(1)藥物理化性質(2)給藥途徑(3)藥物劑型(4)機體原因
3.藥物的理化性質
4.給藥途徑
胃腸道:口服,舌下,直腸,
注射給藥:靜脈、肌肉、皮下、動脈內、鞘內,
其他給藥:吸入,鼻腔、局部、經皮,
胃腸道給藥:最常用(安全、以便、經濟)
5.首過消除(首關效應、第一關卡效應)
藥物經胃腸道吸取後,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然後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有些藥物在進入體循環之前,首先被胃腸道或肝臟代謝滅活,使進入體循環的實際藥量減少的現象。
臨床首過消除明顯的常用藥物:
硝酸甘油、普萘洛爾、利多卡因、丙咪嗪、嗎啡、維拉帕米、氯丙嗪
X型題
1.藥物的首過消除也許發生于答案:BE
A.靜脈注射後B.皮下注射後C.舌下給藥後D.直腸給藥E.口服給藥後
A型題:
1.首過消除的特點不含答案:B
A.可發生于口服給藥時B.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C.藥物進入體循環前在胃腸道滅活
D.藥物進入體循環前在肝滅活E.使進入體循環的實際藥量減少
2.有關藥物吸取描述不對的的是答案:A
A.舌下或直腸給藥吸取少,起效慢B.藥物從胃腸道吸取重要是被動轉運
C.弱堿性藥物在堿性環境中吸取增多D.藥物吸取指自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E.皮膚給藥除脂溶性高的藥物外都不易吸取三、藥物的分布
1.分布
指進入循環的藥物從血液向組織、細胞間液和細胞內液的轉運過程。(大多數為被動轉運,為雙向可逆過程)
2.影響分布的原因:
(1)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物的pKa、脂溶性等)(2)體液pH值(P14)
(3)血漿蛋白結合率(4)膜通透性:血腦屏障(BBB)、胎盤屏障(P15)
(5)組織器官局部血流量
3.血漿蛋白結合
藥物吸取入血後部分與血漿蛋白(重要是白蛋白)結合成結合型藥物,未被結合的稱游離型藥物。
4.血漿蛋白結合率
血中與蛋白結合的藥物占總藥量的百分數。表達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的程度。
結合型藥物的特點:
①可逆性②臨時失去藥理活性③不易穿透毛細血管壁、血腦屏障及腎小球濾膜
④飽和性⑤有競爭性克制現象----置換現象(保泰松-雙香豆素、磺胺-膽紅素)
四、藥物的代謝
藥物代謝:在體內經生物轉化,以代謝物形式排出——藥物自體內消除的重要方式
代謝的重要器官:肝臟
代謝的重要酶:肝臟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酶系——肝藥酶
肝藥酶:肝臟微粒體的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對底物選擇性不高、具有可誘導性。
A型題:經藥酶轉化的藥物與藥酶克制劑合用後其效應答案:B(特非那定、阿司咪唑)
A.減弱B.增強C.不變化D.被消除E.超強化五、藥物的排泄
指藥物以原形或代謝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1.腎排泄*(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腎小管重吸取)
2.膽汁排泄(肝腸循環)
3.其他途徑第二節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及其應用一、藥物濃度—時間曲線
血漿藥物濃度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以血藥濃度為縱坐標,以時間為橫坐標作圖,稱血藥濃度-時間曲線(藥時曲線),即時量曲線。
單次口服給藥後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
二、藥代動力學參數
峰濃度:藥物經血管外給藥吸取後的血藥濃度最大值。
峰時間:指給藥後,到達最高血藥濃度所需的時間。反應藥物吸取快慢的重要指標
三、半衰期
1.藥物消除半衰期(t1/2)
指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二分之一所需的時間。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
t1/2=0.693/k(k:消除速率常數)。
3.3個半衰期消除藥物約90%
6.6個半衰期消除藥物約99%
四、藥物的消除
物質反應速度與反應物量的關系:dx/dt=-kxn(k速度常數)
1)一級動力學
體內藥量變化速率:dx/dt=-kx1=-kx
2)零級動力學(定量)
體內藥量變化速率:dx/dt=-kx0=-k
t1/2k0=0.5C0/k0
A型題:一級動力學轉運特點描述中錯誤的是答案:B
A.消除速率與血藥濃度成正比B.血藥濃度與時間作圖為一直線C.半衰期恒定D.一次給藥的AUC與給藥劑量成正比E.一次給藥經5個t1/2藥物基本消除完全
五、表觀分布容積(Vd)
指藥物在體內到達動態平衡時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的比值。
X:體內藥物總量
C:平衡時血藥濃度
可推測體內分布的廣泛程度或藥物與組織的結合狀況。六、清除率(clearance,Cl)
指在單位時間內機體能將多少容積體液中的藥物清除,其單位為L/h或L/(kg·h)表達。是反應藥物從體內消除的一種重要參數。
計算公式為:Cl=k·Vd(k:消除速率常數)
七、生物運用度(Bioavailability,F)
指藥物經血管外給藥後,藥物被吸取進入血液循環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種量度,是用來評價制劑吸取程度的重要指標。
八、穩態血藥濃度
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所包括的面積(一般采用梯形法計算)。是評價藥物吸取程度的重要指標。
多次給藥的時量曲線和穩態血藥濃度(Css)
以半衰期相近似的間隔時間多次給藥時,通過5個半衰期(4~6),給藥速度和藥物消除速度兩者到達平衡,可使血藥濃度穩定在一定水平狀態,此時血藥濃度稱為穩態濃度
1.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定期定量反復多次給藥,經5個t1/2後可到達穩態血藥濃度(Css)。
2.停止給藥通過5個t1/2體內藥物基本所有消除(95%)。
3.當口服給藥時間間隔為一種t1/2時,初次劑量加倍可立即到達Css。第三章藥物效應動力學大綱規定:
第一節藥物的基本作用
對因治療、對癥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副作用、毒性反應、後遺效應、停藥反應、變態反應、繼發反應、特異質反應)。
第二節藥物的量效關系
量效關系、量效曲線、量反應、質反應、最小有效量、效價、效能、半數有效量、半數致死量等在藥物應用中的意義。
第三節藥物的作用機制
藥物作用機制的重要類型。
第四節受體學說
受體的特性、受體的類型、激動藥及拮抗藥、受體的調整、信號轉導。第一節藥物的基本作用一、藥物的作用品有雙重性:(p25)
治療作用:與用藥目的相符、有助于患病機體的作用。
不良反應:不符合用藥目的并給患者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統稱為不良反應。
二、治療作用
1.對因治療:目的是消除原發致病因子,徹底治愈疾病(治本)
2.對癥治療:目的是改善癥狀(治標)
三、不良反應*:
1.副作用:是藥物在治療劑量時,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適反應,具有相對性。
2.毒性反應:指在藥物劑量過大或體內蓄積過多時發生的危害機體的反應。
急性毒性致癌作用
慢性毒性致畸作用
致突變作用
3.變態反應指機體受藥物刺激所發生的異常免疫反應,又稱過敏反應,與藥理作用和劑量無關。
4.後遺效應指在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濃度如下時仍殘存的藥理效應。
5.繼發反應指由于藥物治療作用引起的不良後果。
6.停藥反應指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忽然停藥後原有疾病的加劇,又稱反跳反應。
7.特異反應指某些藥物可使少數病人出現特異性的不良反應,反應性質與常人不一樣。
A型題:藥物副作用是指答案:B
A.藥物蓄積過多引起的反應B.在治療劑量時,機體出現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適反應
C.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如下時產生的不適反應D.很少數人對藥物尤其敏感產生的反應
E.過量藥物引起的肝、腎功能障礙
B型題
A.副作用B.後遺效應C.停藥反應D.毒性反應E.變態反應
1.藥物蓄積過多引起的反應
2.在治療劑量時,機體出現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適反應
3.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如下時殘存的生物效應
4.很少數人對藥物尤其敏感產生的反應
答案:DABE
A.副作用B.後遺效應C.停藥反應D.特異質反應E.變態反應
1.長期應用可樂定後忽然停藥引起的血壓升高
2.先天性血漿膽堿酯酶缺乏可導致
3.應用巴比妥類藥醒後出現的眩暈、困倦等屬于
4.應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屬于
答案:CDBD
X型題
符合藥物副作用的描述是答案:CE
A.由于藥物的毒性過大所引起B.由于藥物的選擇性過高所引起
C.由于藥物的選擇性不高所引起D.由于藥物的劑量過大所引起E.在治療量即可發生第二節藥物的量效關系一、計量的概念
1)半數中毒量TD502)半數致死量LD50二、量效關系和量效曲線
1.量效關系(劑量—效應關系)
描述藥物效應的強弱與劑量大小或濃度高下之間的關系。
2.量效曲線
以藥物效應為縱坐標,藥物的劑量或濃度為橫坐標做圖所得到的曲線。p27圖3-1
3.量反應
藥理效應是持續增減的變量,可用品體數量或最大反應的百分數表達(如血壓、心率、呼吸等)。研究對象為單一的生物單位。
4.質反應
藥理效應體現為反應性質的變化,而不是伴隨藥物劑量或濃度的增減呈持續性量的變,又稱全或無反應,以陽性反應或陰性反應來表達藥理效應。研究對象為一種群體。
量反應的量效曲線
效能(最大效應)
藥物能到達最大效應的能力----內在活性
效價(效應強度、等效劑量)
能引起等效反應(一般采用50%的效應量)的相對濃度或劑量----親和力
半數有效量ED50產生50%最大效應時的劑量
A型題
如下論述中說法不對的的是答案:C
A.最大效能反應藥物內在活性B.效價強度是引起等效反應的相對劑量
C.效價強度與最大效能含義完全相似D.效價強度與最大效能含義完全不一樣
E.效價強度反應藥物與受體的親和力
質反應的頻數分布曲線和累加量效曲線
質反應:研究對象為一群體。第三節藥物的作用機制
研究藥物效應的初始反應及其中間環節。
即研究藥效是在何處產生的?
怎樣產生的?
見應試指南28-29頁的小標題
A型題:藥物作用機制不包括答案:C
A.影響神經遞質或激素B.變化細胞周圍環境的理化性質
C.變化藥物的給藥途徑D.補充機體所缺乏的物質E.作用于特定的靶點第四節受體學說一、受體
受體:是一類介導細胞信號轉導的功能蛋白質,能識別周圍環境中的某種微量化學物質,首先與之結合,并通過中介的信號轉導系統,如細胞內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整合,觸發後續的藥理效應或生理效應。
配體:能與受體特異性結合的物質(內源性、外源性)。通過變化受體的構型而激活細胞內的信號轉導過程。
二、受體的特性
1.飽和性2.特異性3.可逆性4.高敏捷度5.多樣性
三、受體的類型
1.作用受體的藥物(配體)
(1)親和力:藥物與受體結合的能力
KD解離常數:引起50%最大效應時的藥物濃度或劑量,反比
pD2親和力指數,KD的負對數。正比
(2)內在活性:藥物激動受體產生效應的能力(α)
2.受體激動藥:
既能與受體結合又能激動受體產生生物效應的藥物
完全激動藥α=1
部分激動藥α<1
藥物與受體的親和力及內在活性對量效曲線的影響
A型題:部分激動劑的特點k96、98答案:D
A.與受體親和力高而無內在活性B.與受體親和力高而有內在活性
C.具有一定親和力,但內在活性弱,增長劑量後內在活性增強。
D.具有一定親和力,但內在活性弱,低劑量單用時產生激動效應,高劑量時可拮抗激動劑的效應。
E.無親和力也無內在活性
3.受體拮抗藥:
與受體有較強親和力但幾無內在活性、不能產生生物效應的藥物α=0
競爭性拮抗藥
非競爭性拮抗藥
競爭性拮抗藥和非競爭性拮抗藥對激動藥量效曲線的影響
競爭性拮抗藥:使激動藥的量效曲線平行右移,但最大效應不變。
非競爭性拮抗藥:增長激動藥的劑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線的最大強度到達本來水平。
B型題
A.pD2B.pA2C.CmaxD.αE.tmax
1.反應競爭性拮抗藥對其受體激動藥的拮抗強度
2.反應激動藥與受體的親和力大小
3.反應藥物內在活性大小
答案:BAD
受體的調整
受體脫敏
受體增敏
第二信使P34第四章影響藥物作用的原因大綱規定:
第一節藥物方面的原因
劑量、給藥時間、給藥次數、給藥途徑、聯合用藥等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第二節機體方面的原因
年齡、性別、病理狀況、精神原因及遺傳原因等對藥物作用的影響。第一節藥物方面的原因一、給藥次數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1.耐受性
持續多次應用某些藥物後,機體反應性逐漸減少,需要不停加大劑量才能維持療效的現象。
產生機制:①肝藥酶誘導②受體下調③機體調整機制產生適應性變化
2.耐藥性(抗藥性)
長期應用化療藥物後,病原體或腫瘤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減少。
3.依賴性
持續用藥後,可使機體對藥物產生生理或心理的或兼而有之的一種依賴或需求。包括身體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
二、給藥途徑對吸取速度的影響
1.給藥途徑對吸取速度的影響:
靜脈>吸入>舌下>肌肉>皮下>口服>直腸>皮膚
2.給藥途徑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硫酸鎂
利多卡因
3.聯合用藥
(1)配伍禁忌
青霉素——普魯卡因、異丙嗪、氯丙嗪
四環素類——青霉素
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
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
頭孢曲松鈉——含鈣溶液
紅霉素——鹽水
青霉素——葡萄糖溶液
第二節機體方面的原因(略)
A型題:
1.對消除半衰期(一級動力學)的理解何者不對的答案:D
A.是血藥濃度下降二分之一的時間B.能反應體內藥量的消除速度C.根據其可調整給藥間隔時間
D.其長短與原血藥濃度有關E.一次給藥後經4~5個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2.某弱酸性藥pKa為4.4,在pH1.4的胃液中其解離度約為答案:DA.0.5B.0.1C.0.01D.0.001E.0.0001
3.靜脈注射給藥5mg,達平衡後血藥濃度為0.35mg/L,其Vd為答案:B
A.1.4LB.14LC.28LD.5LE.100L
4.有關“表觀分布容積”,錯誤的描述是答案:B
A.指藥物在體內達動態平衡時,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之比
B.代表藥物在體內分布的真正容積
C.只反應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廣泛程度或藥物與組織結合的程度
D.其單位為L或L/kg
E.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表觀分布容積小
5.部分激動劑的特點答案:D
A.與受體親和力高而無內在活性B.與受體親和力高而有內在活性
C.具有一定親和力,但內在活性弱,增長劑量後內在活性增強。
D.具有一定親和力,但內在活性弱,低劑量單用時產生激動效應,高劑量時可拮抗激動劑的效應。
E.無親和力也無內在活性
6.藥物作用機制不包括答案:C
A.影響神經遞質或激素B.變化細胞周圍環境的理化性質
C.變化藥物的給藥途徑D.補充機體所缺乏的物質E.作用于特定的靶點第五章抗菌藥物概論第一節抗菌藥物的常用術語
大綱規定:
抗菌譜、抗菌活性、化療指數和抗菌後效應及其在藥物治療中的意義
一、抗菌藥物概述P44~45
1.化學治療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及腫瘤細胞所致疾病的藥物治療統稱化學治療。
2.抗菌藥物對細菌具有克制或殺滅作用。
3.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類物質。
4.抗菌譜(窄譜、廣譜)每種藥物克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范圍。
5.抗菌活性每種藥物克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濃度(MIC)最低殺菌濃度(MBC)
6.抑菌藥僅有克制病原菌生長繁殖而無殺滅作用的藥物。
7.殺菌藥不僅能克制并且能殺滅病原菌的藥物。
8.化療指數LD50/ED50安全系數LD5/ED95安全界線LD1/ED99
9.抗菌後效應(PAE)當抗菌藥物與細菌接觸一段時間後,藥物濃度逐漸減少,低于最小抑菌濃度或藥物所有排出後來,仍然對細菌的生長繁殖繼續有克制作用,此種現象稱為抗菌後效應。第二節抗菌藥物的重要作用機制
大綱規定:
●克制細胞壁合成●克制細胞膜功能●克制或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克制核酸合成
病原微生物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放線菌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真菌
細菌的基本構造: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核糖體
●細胞壁
●細胞膜脂質雙層,鑲嵌多種蛋白質和少許多糖
●細胞質
核糖體(核蛋白體):蛋白質合成場所
抗菌藥的作用機制P46第三節細菌的耐藥性
大綱規定:
耐藥性的產生、分類及產生機制
一、耐藥性的種類
固有耐藥性染色體介導的代代相傳的天然耐藥性。
獲得性耐藥性多由質粒介導,也可由染色體介導,當微生物接觸抗菌藥物後,通過變化自身的代謝途徑,從而防止被藥物克制或殺滅。
二、耐藥性產生機制P48
1.產生滅活酶產生多種多樣滅火酶,變化藥物的構造,使藥物失去抗菌作用。
2.變化靶部位抗菌藥物對細菌的原始作用靶點,稱為靶部位。若此部位發生構造或位置變化,則藥物不能與靶部位結合,細菌可產生耐藥性。
3.增長代謝拮抗物4.變化通透性細菌通過多種途徑使藥物不易進入菌體細胞外膜,而對青霉素等有天然屏障作用。
5.加強積極外排系統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空腸彎曲桿菌等均有積極外排系統。經其外排引起耐藥的抗菌藥物有四環素、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氯霉素和β-內酰胺類。
6.其他
(1)對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產生耐藥的腸桿菌、假單胞菌等是由于拓撲異構酶Ⅱ的構造變化所致。
(2)對利福霉素類藥物產生耐藥的腸球菌、鏈球菌、腸桿菌、假單胞菌等的耐藥是由于減少了RNA聚合酶的親和力。
(3)耐紅霉素的大腸桿菌中都存在紅霉素酯酶,其能酯解紅霉素的大環內酯構造。第四節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大綱規定:
合理應用的基本原則
聯合用藥的目的、指征、協同作用及拮抗作用
抗菌藥物的濫用
一、合理應用抗菌藥的基本原則
1.明確病因,針對性選藥:
根據感染部位、菌種,選擇敏感的抗菌藥
2.藥動學特性
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
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
3.患者生理病理狀況
新生兒因肝藥酶系統發育不全,腎臟排泄能力差,某些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多粘菌素類、四環素類,均應盡量防止。
妊娠期是人體的特殊生理時期,選擇抗菌藥物應考慮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老年人因肝、腎等器官功能減退,用藥後血藥濃度偏高,半衰期延長,用藥劑量及間隔時間均需因個體狀況調整。
腎功能減退不適宜或盡量防止使用的藥物:四環素類、磺胺類、頭孢噻啶等;
必須酌情減量的藥物:氨基糖苷類、羧芐西林、多粘菌素類、萬古霉素等
需合適調整劑量的藥物: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
肝功能減退仍可應用或減量給藥的藥物:大環內酯類(除酯化紅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應防止使用的藥物:紅霉素酯化物、利福平、四環素類、氯霉素、氨芐西林酯化物、異煙肼、兩性霉素B、磺胺類、酮康唑、咪康唑等
4.抗菌藥物的防止應用
防止性應用抗菌藥的重要適應證:(p51)①嚴重創傷、開放性骨折、火器傷、腹內空腔臟器破裂、有嚴重污染和軟組織破壞的創傷等。②大面積燒傷。③結腸手術前腸道準備。④營養不良、全身狀況差或接受激素、抗癌藥物等的病人需做手術治療時。⑤進行人造物留置手術。⑥有心臟瓣膜病或已植有人工心臟瓣膜者,因病需做手術時。第五節抗菌藥的聯合用藥目的:
1.協同作用2.延緩耐藥性的產生3.擴大抗菌范圍4.減少用量一、聯合用藥指征(舉例)
1.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2.混合感染。3.減緩耐藥的產生。
4.減少毒副作用。5.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二、抗菌藥物作用性質練習題B型題
A.克制細菌蛋白質合成B.克制細菌細胞壁合成C.與PABA相競爭D.克制二氫葉酸還原酶E.克制DNA回旋酶
1.頭孢菌素類(B)
2.氨基苷類(A)
3.磺胺類(C)
4.甲氧芐胺嘧啶(D)
5.喹諾酮類(E)
B型題
A.LD50/ED50B.ED50/LD50C.LD5/ED95D.ED95/LD5E.LD1/ED99
6.化療指數(A)
7.安全系數(C)
8.安全界線(E)
B型題
A.MICB.MBCC.PAED.PBPSE.MRSA(耐甲氧的金葡菌)
9.抗菌後效應(C)
10.最低抑菌濃度(A)
11.(X型題)腎功能減退時,必須酌情減量的藥物有答案:ABCD
A.慶大霉素B.萬古霉素C.四環素D.磺胺嘧啶E.紅霉素紅霉素對腎臟沒有影響?。。。。
12.(X型題)防止性應用抗菌藥物的適應癥有答案:ABCD
A.大面積燒傷B.進行人造物留置手術C.嚴重創傷D.嬰幼兒秋冬季腹瀉E.結腸手術前腸道準備第六章β-內酰胺類抗生素第一節青霉素類抗生素
【大綱規定】:
青霉素的體內過程、抗菌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防治
雙氯西林、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抗菌作用及臨床應用
一、β-內酰胺類抗生素分類
1.青霉素類2.頭孢菌素類3.非經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二、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作用機制(P55)
(1)作用靶位: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2)抗菌機制:1.克制轉肽酶(細胞壁黏肽合成酶)
2.增長自溶酶活性三、青霉素類
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分類藥物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半合成耐酸(口服)青霉素V、非奈西林耐酶(抗金葡菌)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雙氯西林、氟氯西林、奈夫西林氨芐西林類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抗銅綠假單孢菌羧芐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磺芐西林抗革蘭陰性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一)天然青霉素(PenicillinG,青霉素G)
青霉素是一種有機弱酸,常用鉀鹽或鈉鹽,易溶于水。內酰胺鍵易被水、酸、堿、重金屬離子及青霉素酶等分解而失效。其水溶液不穩定,在室溫下抗菌活性迅速下降,甚至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產物。不過干粉在室溫下穩定,可保留2年。故青霉素應臨用前配置。
青霉素G的產量高,性質穩定,作用強,毒性低,仍是目前治療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首選藥。
【體內過程(藥動學)】
1.不耐酸不耐酶,需肌注給藥2.體內分布較廣3.t1/2:0.5-1hr,維持4-6hr
4.99%以原型經尿排泄5.丙磺舒可競爭腎小管分泌6.具有明顯的PAE
【抗菌作用】球菌、螺旋體感染
(G+球菌、G+桿菌、G-球菌、螺旋菌等)
1.G+球菌殺菌作用,首選!2.G-球菌:腦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球菌3.螺旋體:梅毒螺旋體、鉤端螺旋體
【臨床應用】
1.鏈球菌2.腦膜炎雙球菌等引起的腦膜炎3.螺旋體引起的鉤端螺旋體病、梅毒、回歸熱、放線菌病等
4.革蘭陽性桿菌:破傷風、白喉、炭疽病,同步加用對應的抗毒素,因其對桿菌產生的外毒素無效。
【不良反應】
局部刺激、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常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
1.原因: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
2.注意事項:青霉素皮膚過敏試驗
3.急救措施:腎上腺素
4.皮下或肌注0.1%腎上腺素0.5~1ml,嚴重者應稀釋後緩慢靜注或滴注,
必要時可加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V、非奈西林
特點:(1)抗菌譜與青霉素相似(2)耐酸、可口服(3)不耐酶(β-內酰胺酶)
(4)抗菌活性比青霉素弱
2.耐酶青霉素(抗金葡菌青霉素)(合成青霉素)
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奈夫西林(乙氧奈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雙氯西林氟氯西林
特點:(1)耐酸、可口服(甲氧西林例外)(2)耐酶,用于耐藥金葡菌引起的感染甲氧西林不能耐酸,不用作口服
3.氨芐西林類(廣譜青霉素)
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特點:(1)抗菌譜廣
對G+菌的抗菌作用<青霉素
對G-桿菌的抗菌作用強
(2)耐酸、可口服
(3)對耐藥金葡菌無效
氨芐西林(+氯唑西林→氨氯西林)
阿莫西林口服吸取迅速完全,生物運用度大。
4.抗銅綠假單孢菌青霉素
特點:
(1)*對銅綠假單孢菌有效(2)對變形桿菌有較強的活性(3)對厭氧菌有一定作用
羧芐西林替卡西林呋芐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a.低毒、廣譜、強效
b.與他唑巴坦構成制劑他唑西林
阿帕西林抗銅綠假單孢菌作用強
5.重要用于革蘭陰性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特點:(1)對G-桿菌作用好(2)對G+球菌效差(3)對流感桿菌作用一般(3)對沙雷菌和銅綠假單孢菌耐藥
替莫西林*
特點:(1)對大多數β-內酰胺酶穩定(2)對產酶或耐慶大霉素的腸桿菌效強
(3)對G+菌、銅綠假單孢菌、厭氧菌效差(4)組織分布廣第二節頭孢菌素
【大綱規定】:
頭孢菌素的分代及各代抗菌作用的特點及臨床應用
各代頭孢菌素的常用藥物:頭孢氨芐、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克洛、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頭孢吡肟一、頭孢菌素類
1.頭孢類母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
2.作用特點:
廣譜、對厭氧菌有效、過敏反應少、耐酸、耐酶
3.作用機制:(P61)
轉肽酶克制細菌的細胞壁合成
4.頭孢類四代之間的比較
(1)對G+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2)對G-菌作用: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3)酶穩定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4)腎毒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5)第三代、第四代對銅綠假單孢菌、厭氧菌有效
(6)藥動學特點改善:t1/2變長、血藥濃度高、分布廣
5.四代頭孢菌素中常用的可口服的藥物
第一代:頭孢氨芐(先鋒Ⅳ)
頭孢羥氨芐
頭孢拉定(先鋒Ⅵ)
第二代:頭孢克洛(頭孢克羅、頭孢氯氨芐)
對銅綠假單孢菌有效的藥物
第三代:頭孢克肟
第四代頭孢類
【體內過程】膽汁濃度以頭孢哌酮為最高,頭孢曲松次之。頭孢菌素重要是經腎排泄,而頭孢曲松重要經肝臟代謝。頭孢菌素的半衰期較短,約為0.5~2小時,頭孢曲松較長,約為4~7小時。
【臨床應用】第一代頭孢菌素重要用于G+細菌感染。第二代頭孢菌素重要用于G-細菌感染。第三代頭孢菌素用于重癥耐藥甚至威脅生命的嚴重G-細菌感染。(第三代頭孢)對大腸桿菌、克雷伯肺炎為首選藥;新生兒腦膜炎和腸桿菌科細菌所致的成人腦膜炎須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第四代頭孢菌素用于第三代頭孢耐藥的G-引起的重癥感染。第三節非經典β-內酰胺類抗生素
【大綱規定】:
亞胺培南、氨曲南藥理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β-內酰胺酶克制劑及其復方制劑的抗菌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一、單環β-內酰胺類
(一)、氨曲南
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抗菌范圍類似氨基苷類
特點:1.對銅綠假單孢菌、流感嗜血桿菌、淋球菌效佳2.耐酶3.對青霉素無交叉過敏
4.常作為氨基糖苷類的替代品,與氨基糖苷類合用可加強對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桿菌屬的作用。
二、β-內酰胺酶克制劑
(一)克拉維酸(棒酸)
1.天然、廣譜β-內酰胺酶不可逆的競爭型克制劑
2.奧格門汀——克拉維酸鉀+阿莫西林
3.替門汀——克拉維酸鉀+替卡西林鈉
(二)舒巴坦(青霉烷砜)
1.半合成,β-內酰胺酶不可逆的競爭型克制劑
2.舒他西林——舒巴坦+氨芐西林(1:2)
3.舒普深(舒巴哌酮)——舒巴坦+頭孢哌酮(1:1)
(三)他唑巴坦
他唑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1:8)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具有良好的藥動學同步性三、碳青霉烯抗生素類亞胺培南
美羅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特點:1.抗菌譜最廣2.抗菌作用最強3.對β-內酰胺酶高度穩定
(一)亞胺培南(p64)
特點:1.抗菌譜廣(大多數G+、G-、厭氧)2.耐酶3.無交叉耐藥性
4.泰能——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腎脫氫肽酶Ⅰ克制劑),腎脫氫肽酶Ⅰ也叫作二肽酶。
第六章練習題
1.(A型題)與丙磺舒聯合應用,有增效作用的藥物是答案:C
A.四環素B.氯霉素C.青霉素D.紅霉素E.羅紅霉素
2.(X型題)青霉素的抗菌譜為答案:ABC
A.敏感的革蘭陽性和陰性球菌B.革蘭陽性桿菌C.螺旋體D.支原體、立克次體E.革蘭陰性桿菌
3.(A型題)一般狀況下,青霉素每曰二次肌注能到達治
療規定,由于:答案:B
A.t1/2為10~12小時B.細菌受青霉素一次殺傷後,增殖力恢復一般需要6-12小時
C.體內維持有效血藥濃度6~12小時D.相對脂溶性高,易進入宿主細胞
E.在感染病灶停留時間為8-12h
4.(X型題)青霉素的特點是:答案:ABCD
A.高效、低毒B.對螺旋體感染也有效C.不耐酸,不能口服D.不耐酸,不耐酶E.耐酸,不易水解
5.(A型題)對鉤端螺旋體引起的感染首選藥物是:答案:D
A.鏈霉素B.兩性霉素BC.紅霉素D.青霉素E.氯霉素
6.(X型題)青霉素可用于:答案:ABE
A.治療草綠色球菌、腸球菌所致的心內膜炎B.治療鉤端螺旋體病C.治療真菌感染
D.治療G-桿菌感染E.治療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所致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
7.(X型題)下列哪些青霉素類藥物能耐青霉素酶答案:BDE
A.氨芐青霉素B.苯唑青霉素C.芐星青霉素GD.乙氧萘青霉素E.氯唑西林
(B型)A.青霉素VB.苯唑西林C.替卡西林D.哌拉西林E.舒巴坦
8.重要用于耐藥金葡菌感染的半合成青霉素:(B)苯唑西林9.口服不吸取,臨床重要用于綠膿桿菌感染治療:(C)替卡西林
10.與他唑巴坦配伍,兩者有良好的藥動學同步性的:(D)
11.與氨芐西林(1:2)配伍,可防止耐藥的是:(E)
12.(A型題)與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答案:B
A.對G+性菌抗菌作用強B.對G-性菌抗菌作用強C.對β-內酰胺酶穩定
D.對耐藥金譜菌有效E.對綠膿桿菌有效
13.(A型題)臨床治療綠膿桿菌感染可選用的抗生素是:答案:C
A.氨芐西林B.阿莫西林C.替卡西林D.苯唑西林E.青霉素V
14.(X型題)第三代頭孢菌素與其第二代、第一代相比其重要特點有:答案:ACDE
A.抗菌譜擴大,對綠膿桿菌及厭氧菌有不一樣程度抗菌作用B.對革蘭陰性菌及陽性菌抗菌作用均強
C.對革蘭陰性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比較穩定D.幾無腎毒性
E.宜選用于重癥耐藥性革蘭陰性菌感染
15(A型題)西司他丁與亞胺培南配伍的重要目的是:答案:C
A.提高對β-內酰胺酶的穩定性B.減少亞胺培南的不良反應
C.防止亞胺培南在腎中破壞,腎脫氫肽酶克制劑,減少亞胺培南的水解D.延緩亞胺培南耐藥性的產生E.防止亞胺培南在肝臟代謝第七章大環內酯類及其他抗菌藥物第一節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大綱規定】: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機制、藥動學特點、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紅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阿齊霉素、泰利霉素抗菌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一、第二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新品種(P65)(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齊霉素)
特點:1.活性增強2.抗菌譜擴大3.對酸穩定性好,半衰期延長4.不良反應輕5.PAE好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體內過程】
紅霉素不耐酸,可被胃酸分解,口服吸取差,故臨床一般服用其腸衣片或者酯化物;第二代新大環內酯類經構造修飾後,不易被胃酸破壞,可口服。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廣泛分布到除腦脊液外的多種體液和組織中。
【抗菌作用】抑菌劑,高濃度時為殺菌劑
1.對大多G+菌作用強大2.對部分G-菌較敏感(奈瑟菌、嗜血桿菌、百曰咳桿菌)
3.對軍團菌、彎曲菌、支原體、衣原體、弓形蟲等較強4.對產內酰胺酶的金葡菌、MRSA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抗菌機制】結合部位:細菌核糖體50S亞基
克制敏感細菌蛋白質合成
【臨床應用】1.軍團菌病2.鏈球菌感染3.衣原體、支原體感染4.棒狀桿菌感染
【不良反應】1.胃腸道:紅霉素2.肝損害:肝功能不良者禁用
3.耳毒性:劑量高于每曰4克,易發生。4.心臟毒性:靜脈滴注速度過快時易發生。
(一)紅霉素
第一種用于臨床的大環內酯類、不耐酸
軍團菌病、百曰咳、空腸彎曲菌腸炎、支原體肺炎——首選
(二)羅紅霉素:14元環,生物運用度高,分布較廣。
(三)克拉霉素:14元環,細胞內的濃度高,體內分布廣。
(四)阿齊霉素:15元環
1.對G-菌的抗菌活性有明顯改善。2.抗嗜肺軍團菌、嗜血流感桿菌、支原體、衣原體活性強
3.體內t1/2長、分布廣,肺、扁桃體、前列腺
(五)泰利霉素:14元環
1.抗肺炎鏈球菌作用最強,對呼吸道多重耐藥菌有強抗菌活性
2.治療耐大環內酯類的肺炎鏈球菌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第二節其他抗菌藥物
【大綱規定】:
克林霉素抗菌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抗菌作用及不良反應一、克林霉素(氯潔霉素)為林可霉素7位羥基被氯原子取代的一種半合成抗生素。
【抗菌作用】
1.對G+球菌,與紅霉素類似2.對厭氧菌有廣譜、強大的殺菌作用
3.對腸球菌、G-菌無效4.與紅霉素、氯霉素呈藥理的拮抗
【臨床應用】1.厭氧菌引起的嚴重感染2.需氧G+球菌感染(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選藥)
【不良反應】1.腹瀉:5%-10%患者引起腹瀉,停藥即可消失。2.偽膜性腸炎:甲硝唑或萬古霉素治療二、萬古霉素(糖肽類抗生素)
腸道不吸取、靜脈注射
【抗菌作用】窄譜、迅速殺菌劑
1.僅對G+菌,尤其是G+球菌有強大殺菌作用2.對甲氧西林耐藥的金葡菌和腸球菌很有效【臨床應用】對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及對β-內酰胺抗生素過敏者的嚴重感染、敗血癥、肺炎或者心內膜炎,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偽膜性腸炎。
【不良反應】1.靜脈炎2.惡心、藥熱、皮疹、皮膚瘙癢癥等3.耳毒性4.腎毒性5.“紅人綜合征”
6.和氨基糖苷類聯合用藥,引起耳毒性和腎毒性的風險增長。
三、替考拉寧
糖肽類抗生素、與萬古霉素相似
四、利奈唑胺(人工合成抗菌藥)
【抗菌作用】與萬古霉素相似
1.對G+球菌,部分G-桿菌有強大抗菌活性2.對耐藥菌株具抗菌活性
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
3.對大多數G-需氧菌或厭氧菌幾乎無作用4.無交叉耐藥性第八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大綱規定】: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制、抗菌譜、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鏈霉素、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抗菌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及不良反應第一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
氨基糖分子與氨基環醇以苷鍵結合
共同特點:
1.有機堿化合物。2.藥動學:解離度大、口服難吸取,肌注給藥,腎臟排出
3.抗菌譜較廣,對多種需養G-菌有強效。
殺菌特點:(p72)①殺菌速率和殺菌時程呈濃度依賴性。②僅對需氧菌有效,對需氧G-桿菌的作用強。③具有較長時間的PAE,且呈濃度依賴。④有初次接觸效應(FEE),即初次接觸氨基糖苷類時,細菌能迅速被殺死,再次或多次接觸同種抗生素時,其殺菌作用明顯減少。⑤在堿性環境中抗菌活性增強。
4.抗菌機制:阻礙細菌蛋白質合成的全過程、靜止期殺菌。
5.臨床應用:①重要用于敏感需養G-桿菌所致全身感染。
②對于敗血癥、肺炎、腦膜炎等G-桿菌引起的嚴重感染,需聯合廣譜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頭孢菌素及氟喹諾酮類藥物。
6.不良反應:①耳毒性(前庭損害、耳蝸神經損害)②腎毒性③神經肌肉阻斷作用④過敏反應二、常用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一)慶大霉素
【抗菌作用】1.敏感G-桿菌感染2.對銅綠假單孢菌有效3.對G+:金葡菌作用較強
【臨床應用】1.嚴重G-桿菌引起感染2.銅綠假單孢菌感染
銅綠假單孢心內膜炎——慶大霉素+羧芐西林
3.混合感染:與羥芐西林、頭孢菌素聯合應用4.口服:腸道感染、腸道術前準備
【不良反應】遲發性耳聾、腎毒性
(二)鏈霉素
【作用特點】1.對多種G-桿菌有強效2.易產生耐藥性:持久不變,依賴性菌株
【臨床應用】1.鼠疫、兔熱病治療2.布氏桿菌病:鏈霉素+四環素
3.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鏈霉素+青霉素4.細菌性心內膜炎:鏈霉素+青霉素+氨芐西林
5.結核桿菌:鏈霉素+利福平、異煙肼
【不良反應】毒性:過敏性休克反應
(三)其他藥特點
1.阿米卡星:抗菌譜最廣對金葡菌和銅綠假單孢菌產生的鈍化酶穩定,重要用于耐藥菌株引起的感染
2.妥布霉素:抗銅綠假單孢菌作用強3.奈替米星:對多種氨基糖苷類鈍化酶穩定,毒性小
4.大觀霉素(壯觀霉素):淋球菌5.對銅綠假單孢菌有效的藥物:
妥布霉素(最強)、阿米卡星、慶大霉素
6.耐酶: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第二節多黏菌素*
【抗菌作用】1.只對G-桿菌有效(腸道桿菌、銅綠假單孢菌)2.影響細菌細胞膜通透性
【不良反應】注射給藥——急性腎小管壞死
第七、八章練習題
(B型題)
A.紅霉素B.羅紅霉素C.克拉霉素D.克林霉素E.泰利霉素
1.臨床可取代林可霉素應用()答案:D
2.抗肺炎鏈球菌作用為大環內酯類最強()答案:E
3.不耐酸,食物或堿性藥物可減少其吸取()答案:A
4.與奧美拉唑—替硝唑三聯治療胃潰瘍()答案:C
5.(A型題)對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有效的人工合成抗菌藥為:()答案:E
A.氨芐西林B.萬古霉素C.替考拉寧D.青霉素E.利奈唑胺
6.(A型題)合用于銅綠假單孢菌感染的藥物是:()答案:B
A.紅霉素B.慶大霉素C.氯霉素D.林可霉素E.利福平
7.(A型題)臨床用于鼠疫桿菌和結核桿菌感染的抗生素為()答案:E
A.慶大霉素B.妥布霉素C.阿米卡星D.卡那霉素E.鏈霉素
8.(A型題)氨基苷類抗生素重要不良反應:()答案:D
A.胃腸道反應B.肝臟損害C.肌痙攣D.第八對腦神經損害E.灰嬰綜合征第九章四環素類和氯霉素類抗生素【大綱規定】:
1.四環素類抗菌作用與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四環素、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美他環素抗菌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3.氯霉素體內過程特點、抗菌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第一節四環素類抗菌素
廣譜抗生素:四環素類和氯霉素類
G+、G-菌、立克次體、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某些原蟲
一、四環素類的共性
【體內過程】特點:與鈣、鎂、鋁、鐵等多價陽離子起絡合作用
不易通過血腦屏障(米諾環素除外)
【抗菌作用】廣譜抗生素
【臨床應用】口服給藥
1.立克次體感染: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病、恙蟲病——首選2.衣原體感染——多西環素作為首選
3.支原體感染4.螺旋體感染:慢性游走性紅斑、回歸熱——最有效藥物5.細菌性感染:腹股溝肉芽腫、霍亂、布魯菌病、鼠疫、Hp——首選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局部刺激性大2.二重感染(較嚴重):真菌病;抗生素有關性結腸炎
3.對骨、牙生長的影響4.肝損害:大劑量使用5.維生素缺乏6.腎毒性二、常用四環素的特點與臨床作用
1.天然四環素
重要用于立克次體、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所致疾病
2.合成四環素: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美他環素
(1)速效、強效、長期有效;(2)對耐四環素菌株有效;(3)副作用輕第二節氯霉素類抗生素
氯霉素
【體內過程】易通過血腦屏障、血眼屏障和胎盤屏障
【抗菌作用】廣譜
傷寒、副傷寒桿菌、流感桿菌和百曰咳桿菌、立克次體、厭氧桿菌、梅毒螺旋體、衣原體、肺炎支原體傷寒、副傷寒首選藥物
【臨床應用】危及生命的感染: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立克次體感染
【不良反應】1.骨髓毒性:可逆性
不可逆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2.灰嬰綜合征3.治療性休克4.其他反應:二重感染第拾章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第一節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大綱規定:
1.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藥動學特點、抗菌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臨床常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第一代萘啶酸G-
第二代吡哌酸G-、部分G+菌
第三代氟喹諾酮類G-、G+球菌、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結核桿菌
第四代新氟喹諾酮類G-、G+球菌、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結核桿菌、厭氧菌
●氟喹諾酮類共同特點
【藥動學特點】
1.口服吸取好,但易受陽離子影響。
2.血漿蛋白結合率低,體內分布廣
a.肺、腎、肝等內臟b.骨、關節c.腦脊液
3.大多以原形經腎排泄:(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
少數經肝臟代謝:環丙沙星、諾氟沙星
【抗菌作用】特點(p82)
1.革蘭陰性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銅綠假單孢菌2.革蘭陽性球菌
3.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結核桿菌
【抗菌機制】1.克制DNA回旋酶,阻礙DNA合成→G-2.克制拓撲異構酶IV→G+
【臨床應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氧氟、洛美、依諾2.腸道感染——可替代氯霉素作治療傷寒的首選藥
3.呼吸道感染——可替代大環內酯類用于軍團菌、分枝桿菌感染
4.骨骼系統感染:急慢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首選5.皮膚軟組織的感染
6.其他:敗血癥、細菌性腦膜炎、腹腔炎等嚴重感染
【耐藥性】本類藥物中有完全交叉耐藥性與其他藥物無交叉耐藥性
【不良反應】消化道反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光敏性皮炎等過敏反應;關節痛、肌肉痛、關節炎
幼年動物輕度軟骨組織損害
喹諾酮類各藥物的特點藥物特點感染部位諾氟沙星
(氟哌酸)G-、G+球菌尿路、腸道、軟組織、眼睛環丙沙星體外抗菌活性最強
多種耐藥菌
肺炎軍團菌、彎曲桿菌全身
化膿性胸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左氟氟沙星類似氧氟沙星
極好的生物運用度
作用強、不良反應低多種急性
慢性
難治性感染司帕沙星長期有效品種
強組織穿透力
對葡萄球菌、鏈球菌作用強全身感染
異煙肼、利福平耐藥的
結核病患者克林沙星對G-、G+球菌、厭氧菌作用最強
對耐環丙沙星的葡萄球菌有作用光敏反應率高第二節磺胺類抗菌藥物及甲氧芐啶
大綱規定:
1.磺胺類藥的抗菌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2.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銀、磺胺醋酰的抗菌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
3.甲氧芐啶的抗菌作用機制及特點
一、磺胺類藥物共同特點
【抗菌作用】特點(p86)
1.革蘭陽性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2.革蘭陰性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桿菌、流感桿菌、肺炎桿菌、傷寒桿菌
3.對立克次體不僅無效,反而能刺激其生長
磺胺類藥物
【作用機制】抑菌藥(p86)
構造與PABA相似,二氫蝶酸合酶【臨床應用】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SD2.呼吸道感染——SMZ+TMP3.泌尿道感染——SIZ
4.傷寒——SMZ+TMP5.鼠疫——SD+鏈霉素6.腸道感染
7.局部軟組織和創面感染:磺胺嘧啶銀——銅綠假單孢菌
【不良反應】
1.泌尿系統的損害
防止:①加服碳酸氫鈉;②多飲水;③定期查尿常規2.過敏反應3.造血系統反應:骨髓克制、溶血性貧血4.其他:新生兒黃疸
二、常用磺胺類藥
1.磺胺嘧啶(SD)
【作用特點】1.口服易吸取,易通過血腦屏障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曾經首選
3.尿路感染:+碳酸氫鈉4.鼠疫:+鏈霉素
2.磺胺甲噁唑(SMZ)
【作用特點】1.口服易吸取,腦脊液<SD2.乙酰化物尿中濃度高,尿路感染
3.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支原體感染4.傷寒:+TMP
3.磺胺嘧啶銀外用于銅綠假單孢菌感染4.磺胺醋酰眼部感染
三、甲氧芐啶(TMP)
磺胺增效劑,合用可a.增效、b.防耐藥
復方新諾明——TMP+SMZ(1:5)
雙嘧啶片———TMP+SD(1:10)
【臨床應用】呼吸道、尿路、腸道感染;腦膜炎、敗血癥;傷寒、副傷寒;惡性瘧的防治考點:SMZ和TMP合用的原因第拾一章抗真菌藥大綱規定:
1.兩性霉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抗菌作用及臨床應用。
2.特比奈芬、咪康唑、克霉唑抗菌作用及臨床應用。
●重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有:
兩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
●重要用于淺表真菌感染的有:
特比奈芬、咪康唑、克霉唑、灰黃霉素
●可用于深部、也可用于淺表真菌感染的有:
酮康唑、伊曲康唑第一節抗深部真菌感染藥
1.兩性霉素B
【抗菌作用】廣譜抗真菌藥,能選擇性地與真菌細胞膜的麥角固醇相結合,在膜上形成微孔,從而增長膜的通透性,引起菌體細胞的內容物外漏,導致真菌死亡。對細胞漿膜內不含固醇類物質,如細菌、立克次體、病毒等無效。
【臨床應用】重要用于治療全身性真菌感染——首選。
2.氟胞嘧啶:抗深部真菌藥,前體藥
3.唑類抗真菌藥
(1)酮康唑:光譜抗真菌藥。口服治療多種淺部真菌病,也用于全身性的真菌感染。肝毒性嚴重可致死,妊娠哺乳的婦女禁用。
(2)氟康唑:體外的抗真菌作用不如酮康唑,體內抗真菌作用比酮康唑強10~20倍。重要用于深部真菌病,如隱球菌腦膜炎、心內膜炎、肺及尿路感染,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和尿路感染較為理想的藥物。
(3)伊曲康唑:既可用于深部也可用于淺表第二節抗淺表真菌感染藥
特比萘芬:抗淺部真菌咪康唑:重要用于局部治療皮膚粘膜和指(趾)甲真菌感染
克霉唑:對頭癬無效
灰黃霉素:經典抗淺表真菌藥。對頭癬療效明顯。第拾二章抗病毒藥大綱規定:
1.利巴韋林、干擾素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2.齊多夫定、金剛烷胺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3.阿昔洛韋、阿糖腺苷、拉米夫定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廣譜抗病毒藥(抗DNA和RNA病毒藥)
利巴韋林:丙肝、流感、流行性出血熱、麻疹并發肺炎、皰疹病、流行性結膜炎、鼻炎、咽炎★抗RNA病毒藥
齊多夫定:競爭HIV反轉錄酶,克制HIV,艾滋病感染首選藥。金剛烷胺:克制甲型流感病毒,①甲型流感的防治;②震顫麻痹★抗DNA病毒藥阿昔洛韋:廣譜抗皰疹病毒,治療多種皰疹病毒感染。阿糖腺苷:克制單純皰疹病毒拉米夫定:克制HIV及乙肝病毒(HBV)第九章~第拾二章練習題
1(X型題)下列有關四環素的對的論述有(06真題)()【答案】:ACDE
A.是克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廣譜抗生素B.對綠膿桿菌和真菌有效
C.對革蘭陽性菌作用不如青霉素和頭孢菌素D.對革蘭陰性菌作用不如鏈霉素和氯霉素
E.妊娠5個月以上的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A.青霉素B.鏈霉素C.磺胺嘧啶D.四環素E.氯霉素
2.易引起過敏性休克的藥物是()【答案】:A
3.有明顯耳毒性的藥物是()【答案】:B
4.易引起嚴重二重感染的藥物是()【答案】:D5.嚴重損害骨髓造血機能的藥物是()【答案】:E
6.X型
四環素的不良反應包括:()【答案】:ABCD
A.局部刺激B.二重感染C.影響牙、骨生長D.肝毒性E.再障
B型題
A.氯霉素B.青霉素C.哌拉西林D.四環素E.利福平
7.用于治療結核病的藥物()【答案】:E8.用于治療梅毒的藥物()【答案】:B
9.用于治療支原體肺炎的藥物()【答案】:D
10.用于治療傷寒、副傷寒的首選藥物()【答案】:A
11.用于治療銅綠假單孢菌感染的藥物()【答案】:C
12.A型
?下列有關環丙沙星特點的論述中錯誤的選項為()【答案】:C
A.體外抗菌活性在喹諾酮類藥物中最強B.對甲氧西林耐藥金葡菌有效
C.對綠膿桿菌、厭氧菌有效D.對產青霉素酶淋球菌有效
E.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化膿性胸膜炎
13.A型
可替代氯霉素用于治療傷寒的藥物是()【答案】:D
A.四環素類B.氨基糖苷類C.青霉素類D.氟喹諾酮類E.大環內酯類
14.A型
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選的藥物是()【答案】:B
A.灰黃霉素B.兩性霉素BC.咪康唑(抗淺表真菌藥物)D.特比萘芬E.伊曲康唑第拾三章抗結核病藥和抗麻風病藥大綱規定:
1.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體內過程特點、抗菌作用與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2.鏈霉素、對氨基水楊酸、卡那霉素、吡嗪酰胺的藥理作用特點。
3.合理應用原則。
4.氨苯砜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抗結核藥
一線藥:
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鏈霉素、吡嗪酰胺
二線藥:
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對氨基水楊酸、丙硫異煙肼、卡那霉素
異煙肼(INH)
【體內過程】口服吸取好、分布廣泛、穿透力強
肝中乙酰化(快代謝、慢代謝型)
【作用及應用】1.窄譜:結核分枝桿菌2.細胞內外殺菌3.單用易產生耐藥性、無交叉耐藥性
4.作用機制:克制分枝菌酸合成5.防止、治療各型結核病——首選藥
【不良反應】1.神經系統毒性(維生素B6)2.肝毒性
利福平(RFP)磚紅色
【體內過程】個體差異大,食物、藥物減少吸取,分布廣泛、穿透力強
肝藥酶誘導劑【抗菌作用】高效、廣譜
1.結核桿菌2.球菌3.麻風桿菌4.高濃度時天花病毒、沙眼衣原體
【作用機制】克制DNA依賴的RNA聚合酶【不良反應】胃腸道刺激;少數肝損害、過敏;致畸,乙胺丁醇右旋體
【藥動學特點】腎功不全可引起蓄積中毒
【作用及應用】1.繁殖期、細胞內外的結核桿菌2.單用產生耐藥性,較慢
3.抗菌機制:與Mg2+結合,干擾RNA合成。
4.合用治療多種結核病和重癥患者
【不良反應】一般:胃腸道、肝功損害、過敏、致畸
大量:視神經炎
鏈霉素:各型活動型結核病
對氨水楊酸(PAS)
二線用藥,水溶性低、不穩定
【藥動學特點】不易透入細胞,在肝內乙酰化滅活
【作用及應用】1.多種結核病:PAS+異煙肼2.甲狀腺功能亢進、降血脂
【不良反應】
腎毒性——堿化尿液,腎功不良者慎用
抗凝血酶原生成
吡嗪酰胺
單用均易產生耐藥性,但乙胺丁醇較慢
總結:
腦膜炎癥時,不能進入腦脊液者:鏈霉素、卡那霉素
只能殺滅細胞外結核菌者:
鏈霉素、對氨基水楊酸、卡那霉素
能殺滅細胞內外結核菌者:
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有致畸作用:利福平、乙胺丁醇
腎功不全者慎用: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卡那霉素
腎功不全可用:利福平第拾四章抗寄生蟲病藥物第一節抗瘧藥
大綱規定:
1.氯喹、青蒿素、奎寧的抗瘧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2.乙胺嘧啶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3.伯氨喹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抗瘧藥
瘧原蟲(紫色)
圓盤狀的是紅細胞
雌性按蚊正在用它的口器叮咬人的皮膚抗瘧藥分類作用階段藥物控制癥狀紅內期氯喹、奎寧、青蒿素病因性防止紅外期
有性生殖乙胺嘧啶控制
復發、傳播紅外期
配子體形成期伯胺喹控制癥狀的藥物
氯喹
強效、速效、長期有效紅內期裂殖體殺蟲劑
【臨床應用】1.治療瘧疾:控制臨床癥狀——首選藥2.腸外阿米巴病3.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應】蓄積中毒:可見眼毒性、偶見心肌損害致畸
奎寧最古老的抗瘧藥:耐藥惡性瘧,嚴重腦型瘧
青蒿素腦型瘧、對耐氯喹蟲株有效,單用易復發
病因性防治的藥物
乙胺嘧啶——病因性防止的首選藥
【抗瘧作用】1.對原發性紅外期瘧原蟲有克制作用2.對紅內期未成熟裂殖體也有克制作用
3.進入蚊體可克制瘧原蟲的有性增殖
【臨床應用】病因性防止
【不良反應】常用劑量基本無毒副作用
長期大劑量:造血功能障礙(甲酰四氫葉酸)控制復發和傳播的藥物
伯氨喹
【抗瘧作用】1.對紅外期各型瘧原蟲有較強的殺滅作用。
殺滅間曰瘧休眠子——根治
2.殺滅瘧原蟲配子體
3.對紅內期無效,不能控制癥狀
【臨床應用】控制復發和阻斷瘧疾傳播
【不良反應】治療量:疲憊、頭昏、惡心、嘔吐、腹瀉
嚴重反應:溶血性貧血
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第二節抗阿米巴病藥和抗滴蟲藥P106
大綱規定:
1.甲硝唑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2.替硝唑的臨床應用。
甲硝唑(滅敵靈)
【作用及用途】p107
1.抗阿米巴作用:治療阿米巴病首選2.抗滴蟲。治療滴蟲病的首選
3.抗賈第鞭毛蟲最有效的藥物4.抗厭氧菌作用
替硝唑
抗菌作用與甲硝唑類似,特點:半衰期長第三節抗血吸蟲病藥和抗絲蟲病藥P108
大綱規定:
1.吡喹酮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吡喹酮p109
高效、低毒、口服的廣譜抗血吸蟲病藥物
【作用及用途】
1.抗血吸蟲病:血吸蟲病治療的首選2.抗蠕蟲作用:治療絳蟲病的首選藥物之一第四節抗其他寄生蟲藥P110
大綱規定:
1.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
2.左旋咪唑、噻嘧啶、哌嗪、恩波維銨驅蟲作用特點
★廣譜驅腸蟲藥
甲苯咪唑:對多種腸道寄生蟲均有顯效,但作用緩慢。
有致畸和胚胎毒作用,孕婦及2歲如下小朋友禁用。
阿苯噠唑:作用及不良反應類似甲苯咪唑,但血藥濃度高。
左旋咪唑:可使蟲體肌肉痙攣性麻痹,發揮驅蟲作用
也有免疫調整作用。
噻嘧啶:可使蟲體肌肉痙攣性麻痹,廣譜驅蟲作用
★其他抗腸蟲藥
哌嗪:抗蛔蟲和蟯蟲藥,在麻痹蛔蟲前無興奮作用,較安全。
恩波維銨:蟯蟲單獨感染的首選藥
第拾三章~第拾四章練習題
1.X型題:下列有關異煙肼的對的論述有()【答案】:ABDE
A.對結核分枝桿菌選擇性高,作用強B.對繁殖期和靜止期細菌有殺滅作用
C.對細胞內的結核桿菌無作用D.單用易產生耐藥性E.抗菌作用的機制是克制分枝菌酸的合成
B型
A.乙胺丁醇B.利福平C.異煙肼D.對氨水楊酸E.卡那霉素
2.需同服維生素B6()【答案】:C
3.長期大量應用,可致視神經炎()【答案】:A
4.尿中析出結晶,損害腎臟,堿化尿液可減輕()【答案】:D
5.對第八對腦神經損害嚴重()【答案】:E
B型
A.氯喹B.青蒿素C.乙胺嘧啶D.伯氨喹E.奎寧
6.強效、速效、長期有效的紅內期裂殖體殺滅劑()【答案】:A
7.近期復發率高()【答案】:B
8.病因性防止()【答案】:C
9.防止復發和傳播()【答案】:D
10.X型題
伯氨喹()【答案】:ADE
A.重要用于防治瘧疾復發和傳播B.為病因性防止抗瘧藥C.克制蚊體內瘧原蟲的有性生殖
D.對紅細胞外期及各型瘧原蟲配子體有殺滅作用E.可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或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11.下列有關青蒿素的對的論述有()【答案】:ABCD
A.對紅細胞內期裂殖體有強大而迅速的殺滅作用B.對耐氯喹蟲株感染有良好療效
C.最大缺陷是復發率高D.動物試驗大劑量時,曾發現骨髓克制、肝損害、胚胎毒性
E.用于病因性防止
12.目前臨床治療血吸蟲病的首選藥是()【答案】:B
A.硝硫氰胺B.吡喹酮C.乙胺嗪D.伊維菌素E.酒石酸銻鉀
第拾五章抗惡性腫瘤藥大綱規定:
1.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機制及分類
2.氟尿嘧啶、巰嘌呤、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環磷酰胺、白消安、絲裂霉素、博來霉素、順鉑等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4.放線菌素D、多柔比星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5.長春堿、長春新堿、紫杉醇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6.門冬酰胺酶、三尖杉堿作用特點
7.氨魯米特、他莫昔芬、氟他胺的臨床應用
抗惡性腫瘤藥
一、細胞增殖周期(4期):G1期、S期、G2期、M期
●根據增殖周期細胞敏感性,分為兩大類
二、按作用機制分類:作用機制藥物1.克制核酸生物合成(S期)嘌呤核苷酸合成克制劑巰嘌呤胸苷酸合成酶克制劑氟尿嘧啶二氫葉酸還原酶克制劑甲氨蝶呤核苷酸還原酶克制劑羥基脲DNA多聚酶克制劑阿糖胞苷DNA合成過程2.直接破壞DNA、制止復制的藥物烷化劑氮芥、環磷酰胺、白消安抗癌抗生素絲裂霉素、博來霉素鉑類化合物順鉑、卡鉑DNA拓撲異構酶克制劑喜樹堿類、表鬼臼脂素作用機制藥物3.干擾RNA轉錄放線菌素D、柔紅霉素、多柔比星4.影響蛋白質合成和功能氨基酸供應:L-門冬酰胺酶微管:a.克制有絲分裂:長春堿類b.制止微管解聚:紫杉醇核蛋白體分解:三尖杉酯堿5.影響激素平衡藥物氨魯米特、他莫昔芬、氟他米特三、抗代謝藥作用機制●周期特異性藥物
阿福求假槍
(阿氟巰甲羥)
長春喜樹紫杉醇
四、總結敏感期作用藥物S期克制DNA合成氟尿嘧啶、巰嘌呤、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羥基脲M期
G2、M期克制有絲分裂
克制微管解聚長春堿、長春新堿、紫杉醇、S期、G2拓撲異構酶克制劑喜樹堿類、拓撲特肯、依林諾特肯、依托泊苷
第拾五章練習題
1.X型
屬于周期特異性的抗癌藥物是()【答案】:ADE
A.甲氨蝶呤B.順鉑C.環磷酰胺D.長春新堿E.氟尿嘧啶
2.X型
環磷酰胺抗腫瘤作用特點是:()【答案】:BCDE
A.在體內外均有活性B.在體內代謝為醛磷酰胺後有抗腫瘤作用
C.對淋巴瘤療效明顯D.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很好E.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3.A型題:重要作用于M期、克制細胞有絲分裂的藥物是()【答案】:E
A.放線菌素DB.阿霉素C.拓撲特肯D.依托泊苷E.長春堿
[69-72]
A.紫杉醇B.順鉑C.氟尿嘧啶D.三尖杉酯堿E.放線菌素
4.阻礙DNA合成的藥物是()【答案】:C
5.與DNA結合,進而克制DNA和RNA合成的藥物是()【答案】:B6.重要作用于聚合態的微管,克制微管解聚的藥物是()【答案】:A
7.克制蛋白質合成的起始階段,使核糖體分解的藥物是()【答案】:D第拾六章傳出神經藥物概論一、突觸
突觸前膜突觸後膜突觸間隙遞質乙酰膽堿(ACh)去甲腎上腺素(NA)多巴胺(DA)
三磷酸腺苷(ATP)
(一)ACh
合成
膽堿
↓膽堿乙酰化酶
↓乙酰CoA
ACh
貯存貯存在囊泡中
釋放胞裂外排、直接釋放
消除AChE水解(二)NA
合成
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計算復雜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湘南學院《大學體育V》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沙洲職業工學院《版面設計與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期4月月考復習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門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沖刺中考最后1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市場營銷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職業技術學院《英語基礎寫作(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車橋耦合振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羊只買賣合同范本
-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英語精讀(3)》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2025年1月首考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川教版(2024)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線健康小達人》教學實錄
- 2025中考物理總復習填空題練習100題(附答案及解析)
- 機械專業英語
- 高空作業車(剪叉式、曲臂式)驗收表
- 廣東省廣州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 政治 含解析
- 血透患者敘事護理故事
-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22版
-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英語試題(含聽力)【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新教師三筆字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