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病原生物學復試筆試病原生物學_第1頁
2025年病原生物學復試筆試病原生物學_第2頁
2025年病原生物學復試筆試病原生物學_第3頁
2025年病原生物學復試筆試病原生物學_第4頁
2025年病原生物學復試筆試病原生物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碩士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考試科目代碼:[]考試科目名稱:病原生物學一、試卷構造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3)試卷內容構造醫學微生物學部分60%(含微生物學導論、醫學細菌學、醫學病毒學和醫學真菌學)醫學寄生蟲學部分40%(含醫學寄生蟲學總論、醫學原蟲學、醫學蠕蟲學和醫學節肢動物學)4)題型構造a:名詞解釋,5小題,每題4分,共20分b:簡答題,4小題,每題10分,共40分c:論述題,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規定(一)微生物學導論部分考試內容微生物的定義、種類和分布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發展史醫學微生物學的定義和發展方向考試規定(1)掌握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義、特點、分類.(2)掌握非細胞型、原核細胞型及真核細胞型三大類微生物的基本特點.(3)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4)理解微生物學發展過程.(二)醫學細菌學部分1、細菌的形態與構造考試內容細菌的大小與形態—球菌、桿菌、螺形菌細菌的一般構造—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細菌的特殊構造—莢膜、鞭毛、菌毛、芽胞考試規定(1)理解細菌的大小、形態和排列.(2)掌握細菌的多種構造、化學構成和功能.(3)掌握細菌形態與構造的檢查法.(4)理解細菌細胞壁和細菌特殊構造的生物學特性及與醫學的關系.(5)掌握革蘭染色的環節、成果及意義.2、細菌的生理考試內容細菌的化學構成與物理性狀細菌的營養類型(異營菌中的寄生菌)營養物質—水、碳、氮、無機鹽、生長因子等細菌的能量代謝方式—發酵、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細菌的代謝產物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營養、溫度、pH、氣體環境和滲透性細菌個體和群體生長繁殖的規律—二分裂無性繁殖和細菌群體的生長曲線常用培養基的種類和重要用途細菌的分類原則以及細菌種、屬、型、株的概念細菌的命名法考試規定(1)理解細菌的理化性狀、營養和營養類型.(2)掌握常見的生化反應、生長繁殖的規律和人工培養.(3)理解細菌的分類和命名.3、消毒滅菌與病原微生物試驗室生物安全考試內容消毒滅菌的一系列概念—消毒、滅菌、抑菌、防腐、無菌熱力滅菌法—干熱、濕熱輻射滅菌法—紫外線、電離輻射、微波濾過除菌法超聲波消毒法干燥與低溫抑菌法化學消毒滅菌法消毒劑的重要種類及消毒劑的應用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微生物的種類與數量、溫度、酸堿度、有機物考試規定(1)掌握消毒、滅菌、防腐和無菌的概念.(2)理解熱力滅菌、紫外線殺菌、濾過除菌各自的應用范圍及注意點.(3)理解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種類、作用原理、使用對象和影響原因.4、噬菌體考試內容噬菌體的定義噬菌體的分布、形態構造、化學構成、宿主特異性和抵御力根據噬菌體與宿主菌的互相關系進行噬菌體的分類毒性噬菌體的復制周期或溶菌過程溫和噬菌體的定義、前噬菌體、溶原性細菌、溶原性、溫和噬菌體的存在形式及溫和噬菌體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噬菌體的應用考試規定(1)理解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2)理解毒性噬菌體的復制周期.(3)掌握溫和噬菌體的特性、與宿主的關系.(4)理解噬菌體在醫學實踐中的意義.5、細菌的遺傳與變異考試內容細菌的變異現象—形態構造、毒力、耐藥性、菌落的變異細菌遺傳的物質基礎—染色體、質粒(質粒特性)、轉位因子(概念、種類)細菌的變異機制細菌遺傳變異研究的實際意義—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防止疾病、測定致癌物質、基因工程等考試規定(1)理解細菌變異現象.(2)掌握細菌遺傳的物質基礎.(3)掌握細菌基因的轉移和重組.(4)理解細菌變異的實際意義.6、細菌的耐藥性考試內容抗菌藥物的種類及其作用機制細菌的耐藥機制細菌耐藥性的防治考試規定(1)掌握細菌的耐藥機制.(2)理解常用抗生素的種類、作用機制、引起耐藥的原因.7、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考試內容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條件致病菌的含義正常菌群的含義、分布和生理學意義成為條件致病菌的條件菌群失調、菌群失調癥、二重感染的含義醫院獲得性感染的含義細菌的致病性細菌的毒力、侵襲力及毒素宿主的免疫防御機制感染的發生與發展考試規定(1)理解細菌感染的來源、傳播方式與途徑、環境原因對感染的影響.(2)掌握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醫院獲得性感染的含義.(3)掌握細菌致病性的物質基礎.(4)理解抗感染免疫的種類及機制.(5)掌握細菌感染的類型.8、細菌感染的檢查措施與防治原則考試內容細菌學檢測標本的采集與送檢病原菌的檢查程序常用于細菌性感染的血清學診斷種類人工積極免疫與人工被動免疫考試規定(1)理解病原菌的檢查程序、常用血清學試驗的原理.(2)掌握人工積極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原理與重要生物制品.9、球菌考試內容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以及腦膜類奈瑟菌與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學特性(形態染色、培養特性、抗原構造、抵御力及分類)、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考試規定(1)理解引起人類化膿性感染的重要病原性球菌的種類、形態染色和培養特性和防治原則.(2)掌握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類奈瑟菌以及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3)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鑒別要點.(4)掌握鏈球菌的分型,甲型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的鑒別要點.(5)掌握腦膜炎奈瑟菌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10、腸桿菌科考試內容腸道桿菌的共性五種類型的大腸埃希菌致病株LT、ST大腸菌群的含義和意義志賀菌屬的抗原構造與分類、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病原體分離鑒定的環節沙門菌屬的抗原構造與分類、變異、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免疫性、病原體的分離鑒定肥達反應克雷伯菌變形桿菌考試規定(1)理解腸道桿菌的共同特性.(2)理解大腸菌群指數、大腸埃希菌屬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質.(3)掌握志賀菌屬與沙門菌屬的致病性.(4)掌握志賀菌屬與沙門菌屬微生物學檢查環節.11、弧菌屬和螺桿菌屬考試內容弧菌屬的特性霍亂弧菌的形態構造、培養、抗原構造與分型(區別○-1群與非○-1群的意義、古典生物型與ELTor生物型、○139)、抵御力、致病物質(霍亂腸毒素作用機制)與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副溶血弧菌的培養特性(嗜鹽性)、所致疾病和防治神奈川試驗幽門螺桿菌的重要性狀及致病性、診斷與防治考試規定(1)理解霍亂弧菌的兩種生物型的重要生物學特性與所致疾病.(2)理解副溶血弧菌的重要生物學特性、所致疾病.(3)掌握霍亂腸毒素的作用機制.(4)理解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12、厭氧性細菌考試內容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艱難梭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洶涌發酵Nagler反應無芽胞厭氧菌感染的特點考試規定(1)理解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學特性和防治原則.(2)掌握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機制.(3)理解艱難梭菌的致病性.(4)掌握無芽胞厭氧菌感染的特點.13、分枝桿菌屬考試內容結核桿菌的形態染色(抗酸性)及培養特點、對理化原因的抵御力及其實際意義、變異性(毒力變異和耐藥性變異)、致病物質、傳播途徑及所致疾病(原發感染與繼發感染)、免疫性(傳染免疫與變態反應的關系)、結核菌素試驗(原理、判斷與用途)、微生物學檢查(濃縮集菌與直接涂片鏡檢、分離培養)、卡介苗的接種麻風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致病性(傳播途徑)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涂片染色鏡檢及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的意義)和防治原則非結核分枝桿菌的種類和特性考試規定(1)掌握結核分支桿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免疫性和特異性防治.(2)理解非結核分枝桿菌的種類和特性.(3)理解麻風分枝桿菌的形態染色、傳播途徑及微生物學檢查.14、動物源性細菌考試內容人畜共患病、動物源性疾病的概念布魯氏菌屬的分類、對動物與人類的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的取材、血清學診斷的常用措施和意義、病畜管理及疫苗接種在防止上的作用鼠疫桿菌的經典形態與多形性、致病作用、傳染方式及臨床類型、取材和診斷根據以及防止措施小腸結腸炎耶氏菌的致病性炭疽芽胞桿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則考試規定(1)理解人畜共患病、動物源性疾病的概念.(2)理解布魯氏菌屬的分類、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3)掌握鼠疫桿菌的經典形態與多形性、致病作用、傳染方式及臨床類型、取材和診斷根據以及防止措施.(4)理解小腸結腸炎耶氏菌的致病性.(5)掌握炭疽芽胞桿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則.15、嗜血桿菌、棒狀桿菌、鮑特菌、軍團菌和假單胞菌考試內容流感嗜血桿菌形態、培養(衛星現象)、致病性白喉桿菌的形態染色、排列特點、培養特性、致病性(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機理)、免疫性(錫克氏試驗的原理、成果及判斷)、微生物學檢查和特異性防治(類毒素及抗毒素的應用)嗜肺軍團菌的形態染色及所致疾病百曰咳鮑特菌的形態、培養、所致疾病、特異性防止考試規定(1)掌握流感嗜血桿菌的培養特性(衛星現象)和致病性.(2)掌握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機理.(3)理解流感嗜血桿菌、白喉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4)理解嗜肺軍團菌的形態染色及所致疾病.(5)理解百曰咳鮑特菌的形態、培養、所致疾病和特異性防止.16、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與螺旋體考試內容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生物學性狀衣氏放線菌的條件致病性(放線菌病)形諾卡菌的致病性(化膿性感染)支原體的概念、形態構造、培養特性、繁殖方式、生化反應、抗原構造、種類和所致疾病支原體與細菌L型的區別肺炎支原體所致疾病及其微生物學檢查溶脲脲原體的致病性立克次體的概念、共同特點與分類外斐反應普氏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的致病性恙蟲病立克次體的致病性貝納柯克斯體(又稱Q熱柯克斯體)的致病性漢賽巴通體的致病性衣原體的概念、共同特性和發育周期沙眼衣原體三個生物變種的致病性、傳播方式、血清型與所致疾病關系及微生物學檢查措施肺炎衣原體的致病性螺旋體的概念、特性和種類鉤端螺旋體的形態染色、培養特性、抵御力、抗原構造與分類、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免疫性、檢查措施及防治梅毒螺旋體的形態、培養特性、所致疾病及傳播方式、免疫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伯氏疏螺旋體、奮森疏螺旋體、回歸熱疏螺旋體的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放線菌與諾卡菌屬的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2)理解支原體的生物學地位、形態、培養和繁殖特點及種類.(3)掌握肺炎支原體、溶脲脲原體與人類疾病的關系.(4)理解立克次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形態和培養特點及傳播媒介.(5)掌握普氏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恙蟲病立克次體的致病性和檢查措施.(6)理解衣原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形態、培養、繁殖特點和微生物學檢查措施.(7)掌握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所致的人類疾病及其致病機制.(8)理解螺旋體的生物學地位和種類.(9)掌握鉤端螺旋體的致病性、檢查措施及防治原則.(10)掌握梅毒螺旋體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11)理解伯氏疏螺旋體、奮森疏螺旋體、回歸熱疏螺旋體的致病性.(三)醫學病毒學部分1、病毒的基本性狀考試內容病毒的形態構造病毒體核衣殼及其對稱性病毒的核酸與蛋白質病毒的培養與增殖病毒培養與增殖的細胞效應病毒的增殖過程(吸附和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成熟和釋放)病毒的異常增殖(缺陷干擾顆粒和頓挫感染的概念)病毒的遺傳變異病毒的分類考試規定(1)理解病毒的生物學地位、分類、命名及遺傳變異.(2)掌握病毒的構造、構成及其功能.(3)掌握病毒的培養與增殖.2、病毒的感染與免疫考試內容病毒的傳播方式病毒感染的類型(隱性感染,顯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續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病毒感染)細胞水平的病毒感染(溶細胞型感染、穩定狀態感染、細胞凋亡、細胞增生與細胞轉化、細胞基因的整合)病毒感染對免疫系統的作用抗病毒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干擾素與NK細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免疫逃避機制考試規定(1)理解病毒的傳播方式、病毒感染的類型和宿主的抗病毒感染免疫.(2)掌握病毒的致病機制.(3)掌握病毒的垂直傳播和持續性感染.(4)掌握干擾素抗病毒作用的機制.3、病毒感染的檢查措施與防治原則考試內容病毒感染標本的采集和送檢(采集時間、標本的處理等)病毒的分離培養和鑒定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指標病毒感染定量PFUTCID50檢測病毒抗原及抗體的措施檢測病毒核酸的措施抗病毒治療病毒感染的防止考試規定(1)理解病毒感染的一般檢查程序和血清學診斷措施.(2)掌握病毒感染的迅速診斷措施.(3)掌握病毒分離培養和鑒定的措施以及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指標.(4)理解病毒感染的藥物防治和免疫防治.4、呼吸道病毒考試內容流感病毒的形態構造、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分型、變異和意義、培養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及防治原則麻疹病毒的構造和H、F蛋白、致病性、與SSPE關系、免疫性和特異性防止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和呼腸病毒的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呼吸道病毒的種類.(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態構造、分型和變異、致病性、病毒分離和鑒定以及防治原則.(3)理解副粘病毒的生物學特性.(4)掌握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則.(5)理解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和呼腸病毒的致病性.5、腸道病毒和胃腸炎病毒考試內容腸道病毒的種類和共性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原構成、型別、致病性、免疫性與特異性防止柯薩奇病毒與埃可病毒的分組、分型與致病性新型腸道病毒68、69、70、71型的致病性輪狀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形態構造)、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腸道腺病毒、杯狀病毒和星狀病毒的生物學特點和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腸道病毒的種類和共同特性.(2)掌握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原構成,致病性,免疫性和特異性防止.(3)理解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腸道病毒的致病性.(4)掌握輪狀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形態構造)、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5)理解腸道腺病毒、杯狀病毒和星狀病毒的生物學特點和致病性.6、肝炎病毒考試內容肝炎病毒的種類HAV的生物學特點、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特異性防止HBV的形態構造、基因構造與復制方式、動物感染模型與細胞培養、病毒抗原—抗體系統及其臨床意義、致病性與免疫性以及免疫防止HCV的形態構造、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HDV的形態構造和致病性HEV的形態構造、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考試規定(1)理解肝炎病毒的形態構造、核酸類型與基因構造.(2)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機制和傳播途徑和防治原則.(3)掌握HBV的復制過程.(4)掌握HBV的抗原—抗體系統及其在臨床診斷中的意義.(5)掌握HBV和HCV感染慢性化的機制.7、蟲媒病毒和出血熱病毒考試內容黃病毒和甲病毒的共同特性及感染類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傳播途徑(儲存宿主、傳染源、傳播媒介)、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特異性防止登革病毒的傳播途徑和致病性(包括免疫增進作用)森林腦炎病毒的傳播途徑和致病性出血熱病毒的種類漢坦病毒的分型、生物學特性、流行環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病毒分離、抗原檢測、血清學反應)和防治原則新疆出血熱病毒的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黃病毒和甲病毒的共同特點和感染類型.(2)掌握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途徑、致病性和防治原則.(3)理解登革病毒和森林腦炎病毒的傳播途徑和致病性.(4)理解引起我國出血熱的常見病毒.(5)掌握漢坦病毒的分型、生物學特性、流行環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病毒分離、抗原檢測)和防治原則.(6)理解新疆出血熱病毒的致病性.8、皰疹病毒考試內容皰疹病毒的種類和共同特點(形態構造、培養、感染類型)單純皰疹病毒的致病性(原發感染、隱伏與再發感染、先天性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致病性巨細胞病毒的致病性(先天性感染、圍產期感染、接觸感染、輸血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和檢測措施EB病毒的致病性和診斷(EB病毒特異性抗體的檢測)人皰疹病毒6、7、8型的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常見致人類感染的皰疹病毒種類及所致疾病.(2)理解皰疹病毒的共同特點.(3)掌握單純皰疹病毒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潛伏感染特性.(4)掌握巨細胞病毒和EB病毒的致病性和檢測措施.(5)理解人皰疹病毒6、7、8型的致病性.9、逆轉錄病毒考試內容逆轉錄病毒的種類和特性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態構造、復制、病毒的變異與受體、培養特性、傳染源和傳播途徑、致病機制、臨床過程、HIV感染的免疫反應、微生物學檢查法(抗體檢測,病毒及其組分檢測)和防治原則人類嗜T細胞病毒1、2型的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逆轉錄病毒的種類及特性.(2)掌握HIV的形態構造、復制、病毒的變異、受體、傳染源和傳播途徑、致病機制、臨床過程、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3)理解人類嗜T細胞病毒1、2型的致病性.10、其他病毒和朊粒考試內容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內基小體,抗原檢測)和防治原則人乳頭瘤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與宮痙癌的關系)人類微小病毒B19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朊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檢測與防治考試規定(1)掌握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2)理解人乳頭瘤病毒和人類微小病毒B19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3)掌握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的關系.(4)理解朊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檢測與防治.(四)醫學真菌學部分1、真菌學總論考試內容真菌的生物學地位、分類、形態構造、培養特性(培養條件、菌落類型與特點)、繁殖方式和抵御力真菌的致病性(感染類型,致病機制)和免疫性真菌感染的檢查措施和防治原則考試規定(1)理解真菌的生物學地位和分類.(2)掌握真菌的形態構造、培養特性和繁殖方式.(3)掌握真菌的致病性(感染類型,致病機制)和檢查措施.(4)理解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則.2、重要病原性真菌考試內容皮膚癬真菌的種類、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皮下組織感染真菌的致病性新生隱球菌的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白假絲酵母菌的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曲霉、毛霉、卡氏肺孢菌的致病性考試規定(1)理解皮膚癬真菌的種類、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2)理解皮下組織感染真菌的致病性.(3)掌握新生隱球菌的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4)掌握白假絲酵母菌的形態、培養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5)理解曲霉、毛霉、卡氏肺孢菌的致病性.(五)醫學寄生蟲學總論部分考試內容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性寄生、共生、共棲的概念寄生蟲與宿主的概念寄生生活對寄生蟲的影響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其類型寄生蟲的種類(專性、兼性、偶爾、體內、體外、長期或臨時性、機會致病性寄生蟲)宿主的種類(中間宿主、終末宿主、儲蓄宿主、轉續宿主)寄生蟲的分類及營養代謝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奪取營養、機械性損傷、毒性和抗原物質的損害)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反應寄生蟲抗原種類及特點寄生蟲的免疫逃避帶蟲免疫寄生蟲免疫病理類型寄生蟲感染與寄生蟲病的特點帶蟲者、慢性感染和隱性感染的概念多寄生現象幼蟲移行癥和異位寄生寄生蟲病的試驗診斷(病原學診斷、免疫學診斷)寄生蟲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地方性、季節性、傳染性、人獸共患性)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原因(自然、社會、生物原因)我國寄生蟲病的現實狀況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大成就考試規定(1)理解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性、寄生生活對寄生蟲的影響、寄生蟲的種類、寄生蟲的分類及營養代謝、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反應、寄生蟲抗原種類及特點、寄生蟲的免疫逃避、寄生蟲免疫病理類型、寄生蟲感染與寄生蟲病的特點、寄生蟲病的試驗診斷、寄生蟲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原因、我國寄生蟲病的現實狀況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大成就.(2)掌握寄生、共生和共棲的概念、寄生蟲與宿主的概念、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其類型、宿主的種類(中間宿主、終末宿主、儲蓄宿主、轉續宿主)、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奪取營養、機械性損傷、毒性和抗原物質的損害)、幼蟲移行癥和異位寄生的概念以及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地方性、季節性、傳染性、人獸共患性).(六)醫學原蟲學部分考試內容原蟲的基本形態構造原蟲的運動、營養、代謝與生殖等生理功能醫學原蟲的生活史類型滋養體與包囊的概念醫學原蟲的致病特點重要醫學原蟲的分類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形態(滋養體與包囊)、生活史(滋養體及包囊各期的發育)、致病(蟲株毒力、寄生環境的理化條件以及生物原因和宿主機體狀況與致病的關系,病變特點,腸阿米巴病與腸外阿米巴病的臨床癥狀)、試驗診斷、流行(分布概況及流行原因)和防治原則其他人體非致病或機會致病阿米巴的滋養體和包囊的形態鑒別(重點為結腸內阿米巴與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區別)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寄生于人體的利什曼原蟲的重要種類杜氏利什曼原蟲的重要危害性、形態、生活史、致病機理與臨床癥狀、免疫特點、我國黑熱病的特殊臨床體現、黑熱病并發癥、試驗診斷和防治原則藍氏賈第鞭毛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機理與臨床體現、試驗診斷、流行和防治原則陰道毛滴蟲的形態、生活史特點、致病機理與臨床體現及與不孕癥的關系、病原學診斷、流行與防治瘧原蟲的種類、危害、形態與生活史(在人體內和蚊體內的發育過程及各階段的形態特點、紅細胞被原蟲寄生的變化、間曰原蟲具有兩型子孢子及休眠體的學說、間曰瘧原蟲形態和生活史與三曰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的不一樣之處)、致病(瘧原蟲致病的重要階段,瘧疾發作、再燃、復發的概念和機制,瘧疾發作的臨床體現,瘧疾貧血、兇險型瘧疾和瘧性腎病的發病機制)、免疫(免疫特點、免疫逃避、免疫病理)、試驗診斷(病原檢查、血清學診斷、診斷新技術)、流行(瘧疾在我國的分布及流行現實狀況,瘧疾爆發流行的特點和流行原因)以及防治(綜合防治措施,抗瘧藥與瘧原蟲的抗藥性,我國的抗瘧成就和面臨的艱巨任務)弓形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診斷、流行原因和防治原則隱孢子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診斷、流行原因和防治原則考試規定(1)理解原蟲的基本形態構造、原蟲的運動、營養、代謝與生殖等生理功能、醫學原蟲的生活史類型、滋養體與包囊的概念、醫學原蟲的致病特點以及重要醫學原蟲的分類.(2)掌握常見人體寄生原蟲的鑒別特性.(3)掌握溶組織內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陰道毛滴蟲、弓形蟲和隱孢子蟲的生活史和致病性及其病原學檢查措施.(4)理解溶組織內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陰道毛滴蟲、弓形蟲和隱孢子蟲的流行原因和防治原則.(5)掌握瘧原蟲的形態與生活史(在人體內和蚊體內的發育過程及各階段的形態特點、紅細胞被原蟲寄生的變化、間曰原蟲具有兩型子孢子及休眠體的學說、間曰瘧原蟲形態和生活史與三曰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的不一樣之處)、致病(瘧原蟲致病的重要階段,瘧疾發作、再燃、復發的概念和機制,瘧疾發作的臨床體現,瘧疾貧血、兇險型瘧疾和瘧性腎病的發病機制)、免疫(免疫特點、免疫逃避、免疫病理)、試驗診斷措施、流行原因和防治措施.(七)醫學蠕蟲學部分1、醫學吸蟲考試內容土源性蠕蟲和生物源性蠕蟲的概念吸蟲的形態特性、生活史特點和分類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肝片形吸蟲、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貍殖吸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原則異形吸蟲和棘口吸蟲的致病性人體寄生的血吸蟲種類曰本裂體吸蟲(曰本血吸蟲)形態(成蟲、卵)、生活史(成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毛蚴孵化,毛蚴,尾蚴的特性,在釘螺體內的發育,感染期和方式,童蟲移行,成蟲壽命)、致病(尾蚴、童蟲、成蟲,尤其是蟲卵的致病性,免疫損害)、試驗診斷(病原檢查:直接涂片,自然沉淀,毛蚴孵化,尼龍袋集卵,活檢;免疫診斷、環卵沉淀試驗,IHA,ELISA等)、流行(分布,原因)與防治我國血吸蟲防治工作的成就尾蚴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考試規定(1)理解土源性蠕蟲和生物源性蠕蟲的概念、吸蟲的形態特性、生活史特點和分類.(2)掌握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肝片形吸蟲、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貍殖吸蟲的生活史、致病性和病原診斷措施.(3)理解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肝片形吸蟲、衛氏并殖吸蟲和斯氏貍殖吸蟲的流行原因與防治原則.(4)理解異形吸蟲和棘口吸蟲的致病性.(5)掌握曰本血吸蟲的形態(成蟲、卵)、生活史(成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徑,毛蚴孵化,毛蚴,尾蚴的特性,在釘螺體內的發育,感染期和方式,童蟲移行,成蟲壽命)、致病(尾蚴、童蟲、成蟲,尤其是蟲卵的致病性,免疫損害)、試驗診斷(病原檢查:直接涂片,自然沉淀,毛蚴孵化,尼龍袋集卵,活檢;免疫診斷、環卵沉淀試驗,IHA,ELISA等)、流行(分布,原因)與防治措施.2、醫學絳蟲考試內容絳蟲的形態特性、生活史特點和分類曼氏迭宮絳蟲、闊節裂頭絳蟲、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微小膜殼絳蟲和縮小膜殼絳蟲的形態特點、生活史、致病、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細粒棘球絳蟲和多房棘球絳蟲的形態(成蟲、棘球蚴和原頭節)、生活史、棘球蚴的致病、試驗診斷、流行與防治考試規定(1)理解絳蟲的形態特性、生活史特點和分類.(2)理解常見人體寄生絳蟲的形態特性.(3)掌握曼氏迭宮絳蟲、闊節裂頭絳蟲、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微小膜殼絳蟲、縮小膜殼絳蟲、細粒棘球絳蟲和多房棘球絳蟲的生活史、致病和試驗診斷措施.(4)理解曼氏迭宮絳蟲、闊節裂頭絳蟲、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微小膜殼絳蟲、縮小膜殼絳蟲、細粒棘球絳蟲和多房棘球絳蟲的流行原因與防治原則.3、醫學線蟲和棘頭蟲考試內容線蟲的形態特點與功能、生活史的一般特性、分類似蚓蛔線蟲、毛首鞭形線蟲、蠕形住腸線蟲、拾二指腸鉤口線蟲、美洲板口線蟲、糞類圓線蟲、旋毛形線蟲和豬巨吻棘頭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作用、試驗診斷、流行和防治原則

寄生人體的絲蟲種類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的形態(尤其是兩種微絲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