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超星爾雅學習通《勞動通論》章節測試題庫【真題匯編】_第1頁
2025年超星爾雅學習通《勞動通論》章節測試題庫【真題匯編】_第2頁
2025年超星爾雅學習通《勞動通論》章節測試題庫【真題匯編】_第3頁
2025年超星爾雅學習通《勞動通論》章節測試題庫【真題匯編】_第4頁
2025年超星爾雅學習通《勞動通論》章節測試題庫【真題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超星爾雅學習通《勞動通論》章節測試題庫

第一部分單選題(80題)

1、舒伯的職業生涯階段不包括()。

A、成長階段

B、探索階段

C、學習階段

D、維持階段

【答案】:C

2、“人之性”普遍性價值的選擇的來源是()。

A、貴族之意

B、民意

C、天意

I)、圣人之意

【答案】:B

3、“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

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這句名言作者是()。

A、毛澤東

B、馬克思

C、黑格爾

D、列寧

【答案】:B

4、“少說些漂亮的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這句名言作者是

()O

A、毛澤東

B、馬克思

C、恩格斯

D、列寧

【答案】:D

5、“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詞意?

A、停止

B、至止

C、止居

D、腳趾

【答案】:ABC

6、以下哪些是屬于從政治層面理解“正名”()o

A、正名譽

B、正名分

C、正名氣

D、正名學

【答案】:BC

7、國家(也通過國有企業)利用自己的財政資金發放退休金,勞動者個

人只需交納很少的退休保障費,甚至不交。這一退休保障制度是

()O

A、統籌型退休保障制度

B、強制儲蓄型退休保障制度

C、投保資助型退休保障制度

D、商業保險退休保障制度

【答案】:A

8、靜而后能安:“安”的內涵“安”所強調的秩序是()。

A、外在的規范

B、內在的自然

C、外在的自然

D、內在的規范

【答案】:B

9、以下哪些類別屬于《爾雅》的內容分類之一。

A、專門解釋詞義字義的

B、有關天文的

C、有關植物的

D、以上都是

【答案】:D

10、“格物”的思想進程的內涵包括()。

A、取象

B、正名

C、明理

D、知類

【答案】:ABCD

11、今本《大學》的致命破綻是什么()。

A、是對歷史文獻不嚴謹的態度

B、是對傳統的否定

C、與王陽明對新民的批評相悖

D、以上都是

【答案】:AC

12、佛家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里的“色”是什么意思()

A、萬物

B、顏色

C、好色

D、情欲

【答案】:A

13、未來勞動環境中,()技術將解決互聯網信任與價值的可靠傳

遞難題。

A、大數據

B、云計算

C、區塊鏈

D、5G

【答案】:C

14、對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確的是()。

A、本義是“來”

B、"格也”即"至也"

C、“格”和“至”是典型的施受同詞

D、僅是“克服”的意思

【答案】:D

15、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訓詁大家?()

A、鄭玄

B、司馬光

C、章太炎

D、以上都是

【答案】:D

16、傳統政治中天命的來源以德感天是《大學》對于傳統的()的

延續和繼承。

A、為民之道

B、先王之道

C、處世之道

D、以上都是

【答案】:B

17、先秦時期,理指的是()。

A、平常道理

B、常見事理

C、自然理由

D、自然規律

【答案】:D

18、從語言哲學的視角來看,從老子開始,物是通過()和()

展現出來的。

A、名

B、實

C、情

D、禮

【答案】:AB

19、《大學》中政治的三個層面分別是()。

A、得天命

B、尊賢

C、義利

D、生財有道

【答案】:ABD

20、古代貴族注重自己的“祭祀”、“喪禮”,這不僅指向自己的

(),還指向()。

A、貴族階級

B、平民階級

C、對民眾的教化

D、對民眾的禁錮

【答案】:AC

21、勞動者社會化的基本過程是()。

A、前組織社會化與組織社會化

B、初級社會化與次級社會化

C、早期社會化與成人的社會化

D、繼續社會化與再社會化

【答案】:A

22、下列對訓詁的解釋正確的是()。

A、解釋古代漢語典籍中的字句

B、解釋文獻語言

C、其根本目的是傳意

I)、以上都是

【答案】:D

23、格物致知的三個層面是()。

A、道德論的層面

B、認識論的層面

C、實踐論的層面

D、邏輯論的層面

【答案】:ABC

24、被稱為亞圣的是()。

A、莊子

B、荀子

C、孟子

D、曾子

【答案】:C

25、生活自理能力不包括()。

A、在學習上能獨立思考,獨立理解;

B、在人際關系上能處理好人事關系,獨立處理一些事務;

C、在心態上依靠父母和朋友疏解各種壓力;

D、在生活上能自已處理日常生活瑣事。

【答案】:C

26、對“誠”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從言

B、從成

C、本義為實打實的說話

D、本義為忠誠的態度

【答案】:D

27、()的根本法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修身

B、齊家

C、治國

D、平天下

【答案】:D

28、“格物”的四項思想迸程中,從個體名的角度進行思考的是

()O

A、明理

B、知類

C、取象

D、正名

【答案】:CD

29、《國語》中出現的對“昏德”的描述包括()。

A、貪冒

B、辟邪

C、粗佚

D、以上都是

【答案】:D

30、對《大學》中“慮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確的是()。

A、“得”即“德”

B、本義為登高、攀登

C、《說文解字》將其釋為“升”

D、后有道德、德行之義

【答案】:ABCD

31、鄭玄認為《大學》的旨趣在于()。

A、修身立德

B、為政之德

C、禮

D、法

【答案】:B

32、鄭玄對“一人貪戾”的“戾”的解釋為(),形容在欲望的追

尋中出現的人與人的矛盾狀態。

A、戾氣

B、乖戾

C、利益

D、鋒利

【答案】:C

33、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的是()。

A、孔子

B、莊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C

34、《大學》誠意意味著高度的自覺,是一種()的狀態。

A、分散

B、聚斂

C、專注

D、游離

【答案】:BC

35、原始社會的勞動不包括()。

A、采摘

B、狩獵

C、石器制造

D、書寫

【答案】:D

36、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

A、仁

B、知

C、理

D、勇

【答案】:C

37、體面勞動不包括()的內容。

A、就業方面

B、社會保障方面

C、工作環境方面

D、政治民主方面

【答案】:D

38、對“明德”的理解正確的是()。

A、先秦古人講明德著眼于君道

B、先秦的明德就是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

C、明德的反義是昏德

D、“德"一直是褒義詞

【答案】:ABC

39、在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時間活動過程中,學校要發揮()。

A、基礎作用

B、協調作用

C、主導作用

D、支持作用

【答案】:C

40、未來的人類勞動呈現的特征不包括()。

A、交叉復合性

B、樂生性

C、創造性

D、數據性

【答案】:D

41、下列哪些屬于“正名”()o

A、桌之為言卓也

B、椅之為言倚也

C、餅之為言并也

D、以上都是

【答案】:D

42、我們該怎么認識取象的思維()?

A、語言文字得以創造的根本思維

B、認知物的一個基礎的行為

C、從具體到概括的過程

D、從殊象到共象的過程

【答案】:ABCD

43、下列哪項是屬于孟子所概括的人倫關系()。

A、父子有親

B、君臣有義

C、夫婦有別

D、以上都是

【答案】:D

44、工會最初的職能是()。

A、政治職能

B、文化職能

C、社會職能

D、經濟職能

【答案】:D

45、工會的()職能是指工會幫助職工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提

高科學文化技術素質。

A、維護職能

B、建設職能

C、參與職能

D、教育職能

【答案】:D

46、未來勞動者的通用技術一般不包括()。

A、英文寫作技術

B、數據處理技術

C、互聯網溝通技術

D、計算機應用技術

【答案】:A

47、王陽明是如何駁斥朱熹“新民”的觀點的?()

A、認為《大學》中講的是自新,而非“新民”

B、《大學》中具有“親民”的思想

C、儒家文獻中有“親親而仁民”的傳統。

D、以上都是

【答案】:D

48、從“治國”到“平天下”,意味著從局部有限的標準進入到()

的標準。

A、一般性

B、特殊性

C、普遍性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9、什么是評價“感格”的唯一標準?()

A、學習

B、實踐

C、感悟

I)、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0、先秦時期節制的方式包括()。

A、以樂節制

B、以法節制

C、以禮節制

D、以心節制

【答案】:CD

51、孟子是如何辨別人和獸的()。

A、人具有超越自身種類的普遍悲憫

B、人具有突破生存技能的自由意志

C、人具有對自身存在的深切反思能力

D、人有知而獸沒有

【答案】:ABC

52、從“采”的字不包括()。

A、番

B、采

C、悉

D、釋

【答案】:B

53、古今本《大學》區別解析《大學》的內在結構有“三綱八目”,其

中八目不包括()。

A、親民

B、誠意

C、正心

D、格物

【答案】:A

54、《論語》中的“君子”指的是()c

A、有德者

B、有畏者

C、貴族

D、圣王

【答案】:AB

55、《大學》認為明德的基礎在于()。

A、人的出身

B、天命所歸

C、格物致知

D、延續傳統

【答案】:C

56、對“靜”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從“青”

B、從“爭”

C、古同“凈”

D、只有無聲的意思

【答案】:D

57、“勞動創造世界”是()的觀點。

A、黑格爾

B、馬克思

C、列寧

D、恩格斯

【答案】:B

58、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

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紳

【答案】:D

59、以下學者中,諾偏向從“學”的角度闡發“知'',把"知"和“學”

緊密聯系起來?()

A、鄭玄

B、朱熹

C、程融

D、孔穎達

【答案】:D

60、最早期古人認龍“定”的動力和源泉是來自于()。

A、統治者

B、賢者

C、天

D、地

【答案】:C

61、從道德論的層面理解“格物致知”的代表人物是()。

A、張載

B、鄭玄

C、司馬光

D、王陽明

【答案】:D

62、下列釋義中,可以解釋“本”的是()。

A、事物的根源

B、草木的根

C、樹干

D、樹頂

【答案】:ABC

63、以下哪些大家曾表達過知識的來源是與萬物相接()。

A、莊子

B、墨子

C、荀子

D、韓非子

【答案】:AB

64、戢山學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黃宗羲

B、陳確

C、章太炎

D、張履祥

【答案】:C

65、對“格物致知”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是“三綱八目”的起點

B、《大學》是格物致知的起點

C、在文獻上沒有太多訓釋

D、鄭玄等先儒對此的闡釋存在義理上的不足

【答案】:B

66、佛教八識中,第八識是()。

A、舌

B、身

C、意根

D、如來藏

【答案】:D

67、《大學》論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

A、認可明德的普遍性

B、強調實踐的次第

C、匯歸到儒家的倫理體系

I)、以治國得以實現作為根本出發點

【答案】:D

68、以下哪項是講自己積極不息、自強不已的修養過程()?

A、慎獨

B、誠意

C、正心

D、忠恕

【答案】:B

69、“天命之謂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決倫理依據和倫理主

體的()

A、特殊性

B、普遍性

C、決定性

D、永恒性

【答案】:B

70、對慎獨的理解,正確的是()。

A、是一個人基本的自覺的修養

B、是自律用功之處

C、也是心性不可掩之處

D、沒有擺脫外在約束時給內在的本質自然呈現的空間

【答案】:ABCD

71、粼矩之道的“第”是指拿在手中,而“矩”則是指()。

A、特殊的規矩

B、普遍的規則

C、特殊的規定

D、自然的規則

【答案】:B

72、戰國時禮崩樂壞,《大學》認為重建明德的任務落在了哪家學派

身上?()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答案】:C

73、“正心”意味著由心之中正走向()

A、身之中正

B、人之中正

C、思之中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4、關于司馬光對“格物致知”的訓詁,理解不正確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