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教學案課題執教人課時時間核心素養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過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運用時空觀念,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及其不同戰線的戰爭態勢。3.掌握雅爾塔體系的主要內容及作用。4.深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教訓,激發對和平與發展這一永恒主題的認同感。教學目標1、了解法西斯主義的形成與內涵;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綏靖政策的內涵與實質;雅爾塔體系形成的過程與內涵。2、通過復習樹立珍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和平意識;認識、學習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精神。教學重點二戰爆發的背景是重點教學難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的影響教學流程教學過程二次備課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時空定位】(構建時空觀念,看后自己動手畫一畫)【問題導學】(結合課本和學案導學找出答案并背誦)1.法西斯主義的特點?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么?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過程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是什么?5.雅爾塔體系的主要內容是?實質是?6.聯合國成立的時間、宗旨、原則?7.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知識小結】(自行梳理下本節課重點知識;補全思維導圖)重點知識:2.思維導圖課堂探究課堂探究【探究任務一】二戰爆發的原因【聚焦高考】1.(2023·高考全國乙卷·34)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法西斯組織。他們采用恐怖手段破壞工人集會,殺害共產黨員、工會活動分子、黑人和猶太人。到1938年底,美國類似的組織至少有800多個。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美國()A.經濟困境沖擊社會秩序B.開始推行自由放任主義C.國家干預經濟成效甚微D.擴軍備戰引發統治危機【探究任務三】比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比較項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不同點體現意志體現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大國的意志體現美蘇兩個國家的意志協調關系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國際關系格局資本主義大國同社會主義大國的關系國際格局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以美蘇為中心的兩極格局建立基礎建立在戰勝國對戰敗國掠奪的基礎上必然隨著德國等國的崛起而破產兩個戰勝國間的妥協主要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及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相同點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體系被破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②都是根據一系列國際會議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建立新的國際體系;③都是大國意志的體現,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隨著各國力量的消長而瓦解。【典例】1.有學者認為:“戰后時期各國幸運地生活在了這樣一種國際關系體系之內:因為它是基于一種權力現實之上的,所以有助于實現秩序,盡管談不上正義,但卻比人們所預期的更好。”據此可知,這種國際關系體系()A.形成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B.為戰后世界的和平留下了空間C.保證了世界秩序的長期穩定 D.建立在各大國實力均勢基礎上【探究任務三】二戰的影響【聚焦高考】3.(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觀察兩幅圖片,提取關聯信息,自擬一個題目,并結合20世紀相關史實,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反思戰爭,珍惜和平。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開始掌握國家政權,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德軍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1月1日,中國、蘇聯、美國、等26國在發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強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的斗爭,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進程。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投擲下兩顆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和長崎。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余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和平來之不易,悲劇不能重演。世界各國要反思戰爭,珍惜和平,要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遏制霸權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限時訓練1.(2023·湖北高考·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曾動用相當數量的軍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不再僅僅依賴武力,而是更傾向于運用電影、無線電和報紙來推廣戰時宣傳,鼓勵和邀請非洲人支持歐洲戰爭。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宗主國殖民控制放松B.非洲人民的廣泛覺醒C.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D.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2.(2022·浙江·高考真題)“抗日何所恃?忠貞與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國舉行會議發表宣言:“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日本所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該次會議召開地點所處地區是(

)A.西亞 B.東歐 C.北非 D.東亞1.【答案】B【解析】由材料“更傾向于運用電影、無線電和報紙來推廣戰時宣傳”可知相比較一戰時期歐洲殖民者直接動用非洲殖民地人民參戰,二戰期間則是通過宣傳號召的方式鼓動殖民地國家參與戰爭,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戰后非洲人民民族獨立意識的覺醒,認識到戰爭的侵略性,具有更加強烈的反抗精神,故選B項;宗主國殖民控制放松的原因是自身實力下降,排除A項;電影、無線電等現代技術手段是這種轉變的客觀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兩次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屬于國際背景而非內在的根本原因,排除D項。2.C【詳解】根據所學,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如開了開羅會議,頒布《開羅宣言》,主要內容是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開羅在埃及,因此是北非,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概念聚集法西斯含義:法西斯是拉丁語fasces的音譯,本義為“束棒”,是把多根粗細不一的木棍綁在一起,中間插一把斧頭。束棒捆在一起表示個體服從集體,斧頭是用來處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羅馬帝國是權力和威信的標志,主要表現為“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領袖”。現象征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t"/item/%E6%B3%95%E8%A5%BF%E6%96%AF/_blank"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極端民族主義亦稱大民族主義或民族沙文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以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和排他意識為特征,鼓吹民族歧視,煽動民族仇恨。極端民族主義的實質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種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歷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極端民族主義屠殺猶太人。全面認識英法的綏靖政策1.從國家力量角度看:英、法的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經濟大危機而受到極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2.從目的角度看:目的是犧牲弱小國家和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