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_第1頁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_第2頁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_第3頁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_第4頁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分值:100分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傳說中的人物皋陶歷經了堯、舜、禹三個時期,始終擔任職掌斷獄和司法大權的“大理”和“士師”,相傳他斷獄公平、執法公正,創造出最早的監獄雛形,被后人稱為“獄神”。皋陶的傳說()A.帶有國家初始形態孕育的印記 B.展現了原始民主遺風的影響力C.體現了官僚世襲制的歷史淵源 D.因缺乏考古資料印證而不可信2.漢末社會動蕩,察舉制所依賴的鄉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那時,選官多操縱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嚴重干擾了人才選拔。自曹操開始,嘗試新的選人方法,曹丕頒行九品中正制,將評議權收歸中央。據此可知,當時選官制度調整表明()A.人才選拔更加開放 B.封建統治基礎不斷擴大C.中央集權有所加強 D.社會局勢決定選官制度3.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下詔:“自今已后,畿內軍鎮,不得擅于要路及市井津渡,妄置率稅雜物及牛馬豬羊之類。其有違犯者,有人糾告,以枉法贓論。諸鎮縣節度及諸津渡,訪聞每年興販百姓,廣有邀求,致令滯停,切令兩軍京兆府差人覺察痛斷?!边@段詔文折射出,唐朝末年()A.藩鎮割據局面得到遏制 B.軍鎮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C.地方官員腐敗現象嚴重 D.商業受政策抑制走向衰落4.朱熹強調“正統”,認為“《春秋》大旨,其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內中國,外夷狄,貴王賤伯而已”,故他推崇秦、漢、晉、隋、唐等王朝。據此可知,朱熹()A.在前代基礎上發展了儒學 B.意在批判朝廷軟弱無能C.有意為南宋做合法性辯護 D.極力維護封建等級秩序5.明清時期,松江府朱涇鎮附近四鄉盛產棉花,居民又精于紡織,所產棉布聞名遐邇,這里“居民數千家,商賈輻輳”;蘇州府的盛澤鎮地處桑蠶之鄉,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絲業重鎮。這表明()A.江浙地區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B.交通便利促進區域貿易發展C.農產品商品化推動市鎮興盛 D.傳統重農抑商政策發生變化6.1859年,王韜認為“男女并嗣”“君民同治”是“西國政之大謬”。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則聲稱“君民共治……猶有中國三代以上之遺意焉”。這說明王韜()A.認同西方主權在民原則 B.政治認識得到不斷深化C.轉向支持戊戌變法運動 D.推動洋務思潮走向成熟7.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中國同盟會成為合法組織。8月25日,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等幾個黨派合并,在北京改組成國民黨。1913年初,國民黨在全國選舉中獲得參議院和眾議院最多席位,成為國會中的最大黨派。這一狀況()A.有利于推動中國的政體變革 B.使中國實現了民主政治C.有利于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D.促進了國人的思想解放8.1927年,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的羅亦農強調,“依兩湖農民暴動的形勢,某幾縣的農民可握得某幾縣的政權,以發展各地的農民暴動”。11月18日,《中央通告第十六號》明確提出,要盡量發動農民暴動的游擊戰爭,建立“固定的革命地域”的中華蘇維埃政權。這些言論()A.助推“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 B.對國民革命失敗原因進行反思C.糾正了黨內的“左”的錯誤 D.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9.“這場戰役,既打破了日軍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從而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戰場的抗戰?!边@場戰役()A.徹底遏止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B.較好地體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力量C.迫使日軍放棄對華北的正面進攻D.是八路軍主動對日出擊規模最大的行動10.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員單位達58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將為破解諸多發展問題提供更多助力。據此可知,“一帶一路”()A.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濫 B.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C.是當今最大的區域經濟組織 D.為全球發展增添新活力11.在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4—前30年)時期的亞歷山大城,希臘希帕庫斯吸收了巴比倫天文學家基德那斯的251個太陰月等于269個近點月的說法,找到了可以測定日月大小和距離的方法;希臘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總結、吸收了古埃及幾何學知識;希臘阿基米德借鑒巴比倫的圓周率值3計算出的圓周率值在3.141和3.142之間。這些科學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 B.古希臘民主傳統的繼承C.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交流 D.王朝君主們的大力支持12.11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對鑄幣的控制較弱,許多鑄幣廠由教會掌控,其發行的貨幣占主導地位。法國鑄幣業被大領主控制,貨幣的原料、工藝、和設計都頗為粗劣。英國王室則控制了大量鑄幣廠,每三到六年便調整貨幣設計。這表明當時的西歐諸國()A.教會引領貨幣經濟改革 B.封建經濟陸續走向瓦解C.王室鼓勵工藝創新 D.王權集中程度存在差異13.伽利略(1564—1642)主張世界是統一的,無論是行星、石子、空氣或云,所有這些現實都服從同樣的道理;笛卡爾(1596—1650)主張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和統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爾一樣蔑視傳統,希望建立一種不受那些陳舊觀點束縛的新哲學。這些思想主張()A.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B.有利于推動理性主義的發展C.直接開啟了科學革命的時代 D.動搖了基督教信仰社會基礎14.一戰后,對國聯發送的有關為饑民呼吁、鴉片禁運計劃、國聯盟約修改意見等函件,美國均未回復。然而1924年以后,美國官方代表幾乎每次列席國聯有關軍備、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會議。這說明()A.國聯具有普遍性與權威性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受到沖擊C.集體安全機制進一步完善 D.美國外交帶有利己主義色彩15.有學者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主張民族自決和人權自由的一方取得了勝利,而且這場勝利迅速將那個依靠霸權來實現資本無限積累,依靠戰爭和掠奪來穩固資本擴張基礎的“帝國主義時代”,連同此前在歐洲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起過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統治都淘汰出局了。這一觀點()A.強調了二戰所帶來的社會變化 B.否定了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本質C.表達了對歐洲國際地位的擔憂 D.是二戰沖擊舊有國際秩序的體現16.1952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內容是經濟自立和充分就業。計劃的宗旨在于說明經濟的走向,表明政府的決策主張,向企業提供可靠的市場信息,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等。日本的經濟計劃()A.汲取了社會主義計劃的經驗 B.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是實現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 D.體現了政府指導性的特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絲綢之路主要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道路交通網絡。旅行者可以在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道路上自由轉換。東晉時法顯,隆安三年(399年)從陸上絲綢之路前往西域求法,義熙七年(411年)乘坐商船由海上絲路返回。但是,不可否認,亞歐之間某些政治力量的突起,會使絲路的交通與貿易被迫中斷。而蒙古大規模的西征,使許多政權灰飛煙滅,歐亞大陸空前暢通起來。這徹底改變了絲綢之路的生態,不論是陸地絲路還是海上絲路,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材料二大航海運動,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越過大西洋,另一是繞過好望角。前者“發現”美洲,后者溝通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終于獲得了海運的溝通。海上絲綢之路,早已完成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這為世界范圍內的大航海運動打下了階段性的基礎。人類的技術能力,尤其是蒸汽動力的發明,技術生態進入新階段。從此,海運吞吐貨物的能力不斷提升,終于成為世界物資運動的主宰。絲綢之路是傳統技術生態的時代產物,在新技術格局之下,傳統絲綢之路不得不讓位于新技術生態下的全球運輸系統?!陨喜牧暇幾悦蠎棇崱督z綢之路:文明交流互鑒之路》(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絲路文明交流與大航海時代文明交流的異同。(13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影響兩個時代文明交流的因素。(6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文明交流對當代的啟示。(6分)材料:世界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所組成,各民族各國家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是以生產力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為基礎和前提的。正是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最終決定了各民族各國家的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以及世界歷史的發展演變。沒有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就沒有各民族各國家的歷史,也沒有世界歷史??梢哉f,生產力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兩根主軸。世界歷史是在這兩根主軸的推動下產生、發展、演變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出現的各種歷史——摘編自李植樹《20世紀世界史》請以“歷史發展的主軸”為主題,任選角度,自擬標題,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科學救國思想是在戊戌維新思潮及維新思想家的推動下產生的。戊戌維新運動中,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思想家為救亡積極倡導科學,掀起了科學宣傳活動。在“科學”一詞被傳入中國以及嚴復對“科學”的宣傳和廣泛傳播之后,“格致救國”主張的提出進一步加速了科學救國思想的出現。20世紀初,康有為明確提出了科學救國的主張,這標志著科學救國思想的產生,促進了科學救國思潮的形成??茖W救國思想產生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逐漸有更多的國人相信科學,并致力于科學救國思想的宣傳及推廣工作。辛亥革命時期,期刊、社團的科學宣傳和留學生對科學救國思想的積極倡導,成為科學救國思潮形成的催化劑。中國科學社的創建及《科學》雜志的創刊,使科學救國思想的宣傳有了相對固定的陣地,并最終促成了科學救國思潮的形成?!幾灾烊A《近代化視野中的科學家與科學救國思潮研究》材料二199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江澤民指出:“科教興國”就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正式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科教興國作為一條重要的指導方針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幾孕氯A社《共和國足跡——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近代科學救國思潮形成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原因,并分析其影響。(9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始終擔任職掌斷獄和司法大權的‘大理’和‘士師’”“創造出最早的監獄雛形”可知,皋陶的傳說涉及監獄的設置,對民眾和社會進行管理,而國家機構的產生、制定規則、設立官僚為國家初始形態的重要表現,A項正確;“原始民主遺風”主要體現在君主的權利受到限制,國民可以影響一定的政治,材料涉及皋陶的職權大小、個人品性、國家機構的創造,并未體現國民掌握權力、影響政治的信息,排除B項;“官僚世襲制”指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系世代傳承即指的是選官的方式,材料僅涉及權力的大小及國家機構雛形的內容,并未涉及選官方式,排除C項;關于皋陶的傳說,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考古資料能夠完全印證其真實性,但也不能簡單地以目前的發現來否定所有的皋陶傳說,例如,關于皋陶的傳說中提到他是舜、禹時期的司法長官,這一角色的存在與當時社會的發展階段和治理需求相吻合,排除D項。故選A項。2.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為改變地方大族名士操縱選官的局面,曹操、曹丕逐步頒行九品中正制,將人才的評議權收歸中央,表明中央集權有所加強,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九品中正制使人才選拔更加公平,排除A項;將人才的評議權收歸中央與擴大封建統治基礎不符,排除B項;材料并未強調社會局勢對選官制度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B解析:軍鎮是為保衛邊疆、控制新占領地區及維護戰略要地而設置的軍事據點,以軍事職能為主,一些軍鎮位于重要的交通和貿易路線上,商業貿易活動會逐步發展起來。材料中皇帝發詔書禁止畿內軍鎮官員在要路及市井津渡征稅,禁止官員對在關津渡口經商的百姓過多索取,這些都折射出軍鎮出現頻繁的商業活動,軍鎮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B項正確。詔文有禁止一些軍鎮官員征稅的信息,但以此難以說明“藩鎮割據局面得到遏制”,A項錯誤。雖然詔文中提到對軍鎮內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整治,但不能由此得出地方官員腐敗現象嚴重的結論,C項錯誤。詔文針對軍鎮亂收稅等進行限制,這不能說明唐朝商業受政策抑制走向衰落,D項錯誤。4.答案:C解析:第一步:了解材料大意。朱熹重視正統性,闡發了《春秋》中的“華夷之辨”觀念,強調“尊王攘夷”的義理追求。第二步,分析朱熹言論的歷史背景。南宋時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受到西夏和金的威脅,居天下之正的意識更加突出。第三步,結合所學分析選項。朱熹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其發揮《春秋》攘夷大義的主要目的,一是迎合統治集團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二是促使朝廷以其構建的新的儒家觀念為正統,進行文化建設,以德治國,從而使天下一統。故C項正確。朱熹雖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但材料強調的是朱熹關于“正統”的觀點,A項偏離材料主旨,錯誤;由材料看不出朱熹對朝廷的態度,B項錯誤;朱熹闡發《春秋》大義意在維護南宋政權的合法地位,而非為了維護封建等級秩序,D項錯誤。5.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材料中的朱涇鎮和盛澤鎮都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市鎮。根據材料朱涇鎮“附近四鄉盛產棉花,居民又精于紡織,所產棉布聞名遐邇”,盛澤鎮“地處桑蠶之鄉,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絲業重鎮”,可知,經濟作物的種植和農產品商品化推動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市鎮興盛,C項正確;中國自然經濟開始瓦解是在鴉片戰爭之后,排除A項;材料并沒涉及交通便利的信息,排除B項;明清時期,封建政府繼續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6.答案:B解析:隨著社會變化,王韜對西方政治思想君民同治等的態度由反對到認同,這反映了其政治認識得到不斷深化,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王韜思想的轉變,認同西方民主原則只是材料部分內容,A項排除。戊戌變法是在1898年,C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洋務運動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王韜的思想顯然已經突破了“中體”的窠臼,D項排除。7.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國出現了大量的政黨,中國同盟會也成為合法組織,聯合別的政黨,在選舉中成為國會中的最大黨派,說明它推動中國向民主政體轉變,A項正確。由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的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中國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也沒有使中國實現民主政治,排除B、C兩項;材料并沒有談及辛亥革命促進了國人的思想解放,排除D項。8.答案:A解析:材料強調了發動農民暴動和建立中華蘇維埃政權的重要性,這與后來毛澤東提出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一致的,這些言論助推“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A項正確。材料的重點在于新的革命策略的提出,而不是對國民革命失敗原因的反思,B項與主旨不符。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糾正了黨內的“左”的錯誤,C項史實錯誤。這些言論可以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嘗試,“開啟”說法錯誤,D項不選。9.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戰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第二戰區”“平漢鐵路”“山西腹地”等信息可知,這是發生在1937年的平型關戰役,這場戰役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太原會戰,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不同力量協同抗戰的重要體現,B項正確;這次戰役沒有達到“徹底遏止”侵華日軍、使其放棄“對華北的正面進攻”的效果,排除A、C兩項;D項是相持階段百團大戰的作用,排除。故選B項。10.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一帶一路”倡議在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不僅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還促使“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的成員單位達到了58家。這種廣泛的科技合作表明,“一帶一路”在推動全球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球發展增添新活力,D項正確;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化,但不能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濫,排除A項;國際經濟新秩序仍在建立的過程中,排除B項;“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與倡議,而非區域經濟組織,排除C項。故選D項。11.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希臘希帕庫斯吸收了巴比倫天文學家基德那斯的251個太陰月等于269個近點月的說法”“希臘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總結、吸收了古埃及幾何學知識”等信息可知,希臘希帕庫斯吸收了巴比倫天文學家的說法,希臘歐幾里得總結、吸收了古埃及幾何學知識,說明希臘科學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交流,C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希臘科學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交流,與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無關,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希臘科學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交流,與古希臘民主傳統的繼承無關,排除B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希臘科學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交流,沒有體現王朝君主們的大力支持,排除D項。故選C項。12.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1世紀(西歐)。根據材料可知,11世紀,作為王權象征的鑄幣權較為分散,被不同的主體掌握,但隨著英國封建王權的加強,統治者壟斷鑄幣權,集中控制著金屬鑄幣的鑄造和發行,可見當時的西歐王權集中程度存在差異,D項正確;材料只提及神圣羅馬帝國的鑄幣權由教會控制,排除A項;英國王室控制鑄幣廠體現了封建經濟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鑄幣工藝的創新,而是西歐諸國對鑄幣權控制的差異,排除C項。故選D項。1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笛卡爾(1596—1650)主張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和統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爾一樣蔑視傳統,希望建立一種不受那些陳舊觀點束縛的新哲學”及所學知識可知,16—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思想解放運動和社會進步,伽利略、笛卡爾等科學家的主張有利于推動理性主義的發展,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此出現了科學革命,排除A項。1543年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發表,直接開啟了科學革命的時代,排除C項。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特別是宗教改革運動動搖了基督教信仰社會基礎,排除D項。14.答案:D解析:國際聯盟。根據材料“對國聯發送的有關為饑民呼吁、鴉片禁運計劃、國聯盟約修改意見等函件,美國均未回復。然而1924年以后,美國官方代表幾乎每次列席國聯有關軍備、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會議”和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美國只關心與自身利益有關的軍備、經濟和社會問題,對與之利益無關的國際問題則漠不關心,其外交帶有利己主義色彩,故D項正確;聯系所學可知,國聯實際上被英法操縱,美國始終沒有加入國聯,蘇聯加入很晚,國聯缺乏普遍性和權威性,A項排除;B項夸大了美國此行為的影響,排除;《聯合國憲章》確立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制裁侵略的機制,并賦予安理會制裁的權力,確定了“大國一致”原則,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C項排除。1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二戰的影響。選擇D:“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主張……此前在歐洲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起過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統治都淘汰出局了”表明二戰沖擊了舊有國際秩序。排除A:材料強調的是對舊有國際秩序的沖擊,而非二戰帶來的社會變化。排除B:材料并未否定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掠奪性。排除C:材料未體現對歐洲國際地位的擔憂。16.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日本。從題干材料“說明經濟的走向,表明政府的決策主張,向企業提供可靠的市場信息,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可知,由于日本的經濟計劃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指令性計劃不同,他們的經濟計劃最大的特點是指導性的,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如“市場信息”等是和蘇聯等社會主義計劃不同的方面,也不是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而是干預的“指導性”、非強制性,A、B項符合史實但不符合材料,排除A、B項;日本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是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排除C項。17.答案:(1)同:都是重要的文明交流方式;促進了貿易和文化交流。異:目的和動機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交流主要是和平的、以文化傳播和商品交換為目的,而大航海時代的文明交流則更多地以掠奪財富為目的;交流方式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文明傳播往往是漸進型的,而大航海時代的文明傳播則更多地體現了跨越性的特點;影響范圍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主要局限于亞歐大陸,而大航海時代的影響則擴展到了全球范圍。(2)因素:自然因素、經濟形態、政治環境、思想觀念等。(3)啟示:文明交流對當代的啟示在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尊重文明多樣性,?以及通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解析:(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近代世界。同:根據材料“絲綢之路主要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道路交通網絡”“前者'發現’美洲,后者溝通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終于獲得了海運的溝通”可知,都是重要的文明交流方式;結合所學可知,二者都促進了貿易和文化交流。異:結合所學可知,二者的目的和動機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交流主要是和平的、以文化傳播和商品交換為目的,而大航海時代的文明交流則更多地以掠奪財富為目的;結合所學可知,交流方式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文明傳播往往是漸進型的,而大航海時代的文明傳播則更多地體現了跨越性的特點;根據材料“絲綢之路主要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道路交通網絡”“前者'發現’美洲,后者溝通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終于獲得了海運的溝通”和所學可知,影響范圍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主要局限于亞歐大陸,而大航海時代的影響則擴展到了全球范圍。(2)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近代世界。因素:根據材料“但是,不可否認,亞歐之間某些政治力量的突起,會使絲路的交通與貿易被迫中斷”“人類的技術能力,尤其是蒸汽動力的發明技術生態進入新階段”和所學可知,可從自然因素經濟形態、政治環境、思想觀念等角度進行分析。(3)本題是啟示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世界啟示:本題相對開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文明交流對當代的啟示在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尊重文明多樣性,以及通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18.答案:示例:標題:生產力進步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推動世界論述:生產力水平,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標志;當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后,世界交往的發展,也是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18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的兩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歐美強國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軍事實力,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機器大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通訊事業為代表的生產力進步,使世界交往空前加強。在這樣的背景下,先進的工業生產紀60年代,受西方影響,中國興起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也開始了艱難的發展歷程;俄羅斯、日本也通過順應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要求的改革,加速了工業結論:由此可見,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交往的加強,推動各國發展,推動世界歷史整體發展進程,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根主軸。解析:首先閱讀材料,材料涉及作者對世界歷史發展的認識,作者認為生產力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兩根主軸。據此可以擬定論題:生產力進步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推動世界歷史不斷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