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柵立體地圖生產技術規范_第1頁
光柵立體地圖生產技術規范_第2頁
光柵立體地圖生產技術規范_第3頁
光柵立體地圖生產技術規范_第4頁
光柵立體地圖生產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H/ZXXXXX-202X

光柵立體地圖生產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光柵立體地圖生產的地圖設計、地圖編繪、立體制作、地圖印刷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以自然地理空間為主要表達對象的光柵立體地圖的設計、編繪、制圖和制版印刷等生

產環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4511地圖印刷規范

GB/T24356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GB/T35764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

CH/T9021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1:50000暈渲地形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地形圖topographicmap

表示地表居民地、道路網、水系、境界、土質與植被等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的普

通地圖。

[來源:GB/T16820,7.2]

3.2

暈渲圖像hill-shadingimage

用色調的明暗變化表示地表起伏形態的圖像。

[來源:CH/T9021,3.3]

3.3

彩色暈渲圖像colourhill-shadingimage

用漸變色彩表示高程變化,并與暈渲圖像疊加形成的彩色圖像。

3.4

序列圖像sequenceimage

按照設定的角度或距離,通過攝影或模擬方式對同一物體或場景取得的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圖像組。

1

CH/ZXXXXX-202X

3.5

景深depthoffield

在立體成像時可以被清楚看到的物體或場景的空間深度。

3.6

焦點圖層focuslayer

根據立體成像原理,在對場景進行立體制作時,設定某一觀察距離的平面作為焦平面,使人眼觀察

到的序列圖像形成沿焦平面分布的有一定景深的立體場景,位于焦平面的序列圖像層為焦點圖層。

3.7

柱狀光柵cylindricalraster

由多條形狀與尺寸完全相同的柱狀透鏡平行排列而成的光柵透鏡。

注1: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周期起伏的圓柱狀的曲面,由高透明的光學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實現高亮度的3D顯

示。

注2:又稱為柱透鏡光柵。

3.8

光柵立體地圖rasterstereoscopicmap

將地圖圖文印制在柱狀光柵材料上,利用光柵成像的視覺原理形成能夠裸眼觀察的、具有立體感的

地圖。

4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CMYK彩色印刷時采用的套色模式,分別為青色(Cyan)、品紅(Magenta)、黃色(Yellow)、

黑色(Black)

CTP計算機直接制版(ComputerToPlate)

DPI每英寸排列的像素數量(Dotsperinch)

LPI每英寸等距離排列的線數(Linesperinch)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UV紫外線(Ultraviolet)

5總則

5.1概述

光柵立體地圖以表達自然地理要素的三維分布形態為主要目的,體現制圖區域的立體特征以及地圖

要素的空間關系。是一種直觀表現地圖要素立體空間形態的特殊專題地圖,為實現立體效果的優化表現,

在實際編繪中可適當減少地圖相關要素。

光柵立體地圖的生產流程包括地圖設計、地圖編繪、立體制作、地圖印刷四個主要部分。

2

CH/ZXXXXX-202X

5.2數學基礎

5.2.1大地基準

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5.2.2高程基準

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5.3圖幅比例尺

5.3.1圖幅尺寸

光柵立體地圖的圖廓為規則的幾何圖形,其大小根據制圖區域形狀和比例尺進行設定,具體要求如

下:

a)圖幅尺寸應符合項目要求;

b)圖幅尺寸應符合立體印刷設備和柱狀光柵的規格要求。

5.3.2比例尺

地圖比例尺設定應兼顧圖幅尺寸、裝裱要求和立體觀察的有效區域,保證主要制圖范圍完整無缺。

5.4地圖投影

根據地圖比例尺和制圖區域范圍選用合適的地圖投影,例如小于或等于1︰1000000比例尺地圖可

采用雙標準緯線正軸圓錐投影,大于1︰1000000比例尺地圖可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

5.5數據要求

5.5.1基本資料

不小于光柵立體地圖比例尺、現勢性強的數字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和數字線劃圖等基礎地理信

息數據成果。

5.5.2補充資料

權威性的、現勢性強的與地圖要素有關的專題資料。

5.5.3參考資料

權威性的、現勢性強的地理文獻、地圖技術總結及可供借鑒的地圖圖件等。

5.6圖面配置

光柵立體地圖圖面配置應符合地圖的一般特點,根據視覺平衡的要求,對圖名、圖例、附圖等相關

要素進行配置。

5.7印刷要求

宜采用CTP制版和UV印刷工藝。

6地圖制作

6.1編繪方案

對確定使用的資料應進行分析,評價資料精度、現勢性、可靠性和完備性,以明確其適用程度。以

基本資料為基礎,結合補充資料和參考資料,分析制圖區域的地理概況和基本特征,主要內容包括:

a)居民地的分布特點、疏密差別和行政等級;

b)道路的等級、分布、構網和密度特征;

3

CH/ZXXXXX-202X

c)水系結構特征與河網密度,湖泊、水庫的分布特點;

d)地形地貌的類型特征;

e)各級境界及其他范圍線狀況。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研究,根據資料情況、圖幅難易程度等因素設計地圖符號、制定地圖編繪方案。

6.2立體制作方案

利用地表要素的三維地理特征,應對地表單元的形態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評價其空間分布特征,

主要內容包括:

a)總體地形特征;

b)主要山峰、河谷等特征要素的分布情況;

c)居民地及附屬要素的垂直分布情況;

d)地勢走向與其他要素分布的相關情況。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夸張比例、焦點圖層等立體制作要求。

6.3光柵材料的選取

光柵立體地圖印刷選用的材料以PET片材光柵為主,分辨率一般不低于70LPI,不高于170LPI。

光柵立體地圖常用的光柵材料規格見附錄A。

7地圖編繪

7.1地圖內容

主要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境界、圖像底圖及其他地理要素。

7.2水系

7.2.1基本要求

正確表示制圖區域的水系類型和形狀特征:

a)正確表示地面河流的主支流關系、彎曲形態、構網和流向;

b)正確表示面狀水系的邊線形狀、分布和密度情況;

c)正確表示海岸線形態及島礁分布和密度情況,正確反映水深變化和海底地貌形態;

d)正確反映水系及主要附屬設施與其他地物,特別是地形地貌的關系。

7.2.2河流與運河

河流與運河的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圖上寬0.5mm以上的河流和運河應用雙線依比例尺表示,不足0.5mm的用單線表示,以單

線表示的河流應視其圖上長度,從源頭起用0.15mm~0.5mm逐漸變化的線粗表示。一般情況

下可以不表示地下河段、消失河段、干河床和時令河等;

b)圖上長度3cm以上的河流應表示,對于構成網絡系統的河流,應根據河網平面特征進行取舍;

c)圖上長度大于8cm的河流應注記名稱,較長的河流每隔15cm~20cm重復注出。

7.2.3湖泊與水庫

湖泊與水庫的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正確反映湖泊和水庫的位置、大小和形狀特征;

b)邊線粗細不小于0.15mm;

c)圖上面積大于5mm2的湖泊或水庫應表示,大于50mm2的湖泊和水庫應注記名稱。

4

CH/ZXXXXX-202X

7.2.4海域

海域的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編繪海岸線時,應正確反映海岸線的形態,海岸線粗細不小于0.15mm;

b)應保持海岸線主要轉折點位置準確和岸段間彎曲程度對比,以正確的曲線形態反映不同海岸的

特點;

c)采用色彩漸變結合海底地貌暈渲反映海底地形,并注出主要的海底地貌名稱。

7.2.5島嶼

島嶼的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圖上面積大于5mm2的島嶼應依比例尺表示,小于此面積時用不依比例尺的點狀符號表示;

當小島成群,分布密集,圖上不能逐個表示時,應在保持其分布范圍、排列規律和疏密對比的

情況下進行取舍;

b)作為重要境界參考的島嶼應按GB/T35764的要求表示;

c)應選擇標注出島嶼名稱,位于國界兩側的島嶼應盡量注出名稱,群島名稱注記應比其中最大島

嶼名稱字大1~2級。

7.2.5水系設施

根據需要選擇表示水系設施,如大型水利樞紐、具有口岸價值的港口等,并選注名稱。

7.3居民地

7.3.1基本要求

居民地及設施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應正確反映居民地及設施的位置、行政意義和分布特征;

b)應處理好居民地及設施與其他要素的關系,并避免符號和注記壓蓋。

7.3.2居民地

居民地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按照行政等級由主到次,逐漸加密的原則選取居民地。沿主要道路分布的居民地應詳細表示,

優先選取位于道路交叉口、河流交匯處、山隘、渡口、制高點、國境線、重要礦產資源地、文

物古跡等處的及有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居民地;在人煙稀少地區一般應適當加密表

示居民地;

b)居民地采用圈形符號表示,按行政駐地定位,圖形簡潔、用色對比明顯,符號直徑應不小于1

mm;

c)凡選取的居民地均需注記,名稱應簡潔概括,并以不同的字體與大小區分居民地的行政等級。

7.3.3居民地設施

居民地設施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對工礦、農牧、公共服務、名勝古跡、宗教設施、科學測站和其他獨立地物等居民地設施應視

不同的地物密度和地形情況進行選取;

b)居民地設施采用點狀符號分類表示,符號抽象簡單,易于識別,直徑應不小于1mm;

c)凡選取的居民地設施均需注記,名稱應簡潔概括。

7.4道路

7.4.1基本要求

道路及設施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正確表示道路的類別、等級、位置,反映道路網的結構特征、通行情況、分布密度;

b)正確反映道路交通及設施與其他要素的關系。

5

CH/ZXXXXX-202X

7.4.2鐵路

表示主要的鐵路,圖上長度小于5cm且不構網的鐵路可不表示。

7.4.3公路

公路表示應符合以下要求:

a)高速公路和國道應選取表示,并適當選取其他道路保證道路構網和主要居民地連通,圖上長度

小于5cm且無連通意義的道路可不表示;

b)公路形狀應與地貌、水系等要素協調,當道路與水系要素發生爭位時,宜保持水系要素的位置

準確,移動道路,保持圖上0.2mm間距;

c)采用不同的線狀符號區別表示道路等級,高速公路應注記編號和名稱。

7.4.3道路設施

根據需要選擇表示橋梁、隧道等道路設施,并選注名稱。

7.5境界

正確表示境界的等級、位置以及與其他要素的關系,并符合GB/T35764的要求。

7.6圖像底圖

圖像底圖正確反映各類地貌的基本形態特征,清晰顯示山脈和分水嶺,保持山脈走向、坡度變化、

特征點位置和名稱注記的正確,可以分為暈渲圖像和遙感圖像兩種,應符合以下要求:

a)暈渲圖像應符合CH/T9021的要求。彩色暈渲圖像漸變色的設計應符合色彩的冷暖進退原理,

以色彩冷暖變化表示地勢的高低變化;

b)遙感圖像以數字正射影像為基礎,經過去霧、去噪、勻光、銳化和色彩調整等處理,要求色彩

自然、紋理清晰、層次豐富,無接邊痕跡、噪點和斑點等。

7.7其他地理要素

根據使用需要合理選取地理要素,要素的符號表示可參考相應比例尺地形圖圖式,并且符合立體地

圖的設計要求。

7.8地圖圖面要素關系處理

按照地圖設計方案對地圖圖形要素進行符號化,在完成各要素符號化后還需正確處理地圖各要素關

系,其應符合以下要求:

a)對于地物符號化后出現的壓蓋、符號間應保留的空隙或小面積重要地物夸大表示等情況引起的

地物要素的位移時,位移值一般不超過0.5mm;

b)應正確處理好水系、道路、居民地、地貌等要素之間的關系,保持其各要素間的相離、相切、

相割關系。地物要素避讓關系的處理原則一般為:自然地理要素與人工建筑要素矛盾時,移動

人工建筑要素;主要要素與次要要素矛盾時,移動次要要素;獨立地物與其他要素矛盾時,移

動其他要素;雙線表示的線狀地物其符號相距很近時,可采用共線表示;

c)地物要素的綜合尺度應統一,地物要素圖形概括后的形狀應與其相鄰的地物要素相協調,如概

括后的道路形狀應與地貌、水系相協調,水系岸線應與地貌形態相協調等;

d)正確處理符號與注記的關系,注記的指向應明確,避免壓蓋點狀符號;沿線狀地物排列的名稱

注記字間距應均勻,間隔為2~8個字距。

7.9地圖整飾

地圖整飾應符合以下要求:

6

CH/ZXXXXX-202X

a)地圖整飾要素主要包括圖廓、圖名、圖例、比例尺以及附圖、圖表和其他說明注記等,對于非

北方定向的地圖需配置指北針;

b)地圖整飾要素的設計和配置根據圖幅幅面和整體布局確定,需滿足地圖設計的要求,達到視覺

層次表達與地圖內容結構的協調一致;

c)需加裝圖框的地圖,在整飾時需預留裝框位,避免圖框遮壓地圖要素;

d)根據光柵材料的角度和圖面實際景深,確定立體畫面左右兩邊的偏移距離,刪除偏移范圍內的

獨立地物符號和注記,避免表達不完整。

8立體制作

8.1文件合成

為了保證地表要素的位置精度,將位于地表的居民地、水系、道路和境界等符號與圖像底圖合成,

形成用于立體渲染的圖像文件。由于完成立體渲染后的圖像表面會產生拉伸擠壓,為了保證讀圖質量,

可將文字注記和一些不需具體定位的矢量要素合成為矢量文件,不對這些矢量要素做立體渲染。

8.2圖像分層

圖像分層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圖層數量一般為10~16幀,具體根據不同工藝情況而定;

b)根據制圖區域的高差范圍和地貌特征,設置圖層高差,提取圖層分割線并進行適度綜合;

c)利用圖層分割線對圖像底圖分層,生成按高程排列的一系列圖層。

8.3立體渲染

對系列圖層進行立體渲染,達到最佳視覺效果,立體渲染應符合以下要求:

a)正確設定焦點圖層,一般選擇人類活動較密集的或特定專題所指定的高程區域;

b)為增強立體感,可適當夸大地表起伏,夸大比例見附錄B;

c)立體渲染生成序列圖像的同名點,其左右偏移應與景深協調,并避免地貌單元互相遮蓋。

8.4印前數據文件

光柵立體地圖的印前數據文件由序列圖像文件、矢量要素文件和說明文檔構成。

a)序列圖像文件的色彩模式為CMYK,數據格式可采PSD或其他適合后期照排的格式,分辨率

應滿足制版要求;

b)矢量要素文件的色彩模式為CMYK,數據格式可采用EPS或PDF等,數據內容為不需要立體

制作的符號、注記、圖名、圖例、圖表等要素;

c)說明文檔應為通用文檔格式(如DOC、TXT、WPS、PDF等),闡明數據文件的內容、用途及

要求。

8.5質量檢查

檢查的內容除符合GB/T24356中普通地圖編繪原圖的相關條款之外,還應檢查以下內容:

a)序列圖像文件的尺寸規格、色彩模式和分辨率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b)序列圖像的排列順序和數量是否正確,焦點圖層設定是否符合要求;

c)序列圖像同名點的位移是否協調合理,圖面是否有空洞等異常情況;

d)矢量要素文件中符號、注記和整飾要素與焦點圖層是否套合,且不被地物壓蓋。

7

CH/ZXXXXX-202X

9出版審核

光柵立體地圖的出版審核應符合《地圖管理條例》和《地圖審核管理規定》的相關要求。

10地圖印刷

10.1基本要求

光柵立體地圖的承印物為光柵材料,一般采用UV印刷,其具體工藝和要求在編繪原圖數據分析和

地圖使用目的的基礎上制定。

10.2印前處理

在制版前實測光柵材料線數,按照測定好的線數值將序列圖像成果和矢量數據疊加,并按制版要求

進行處理。

10.3制版、打樣與審校

10.3.1制版

采用CTP制版工藝,應符合GB/T14511的要求。

10.3.2UV打樣

采用膠印UV平板打樣,應符合GB/T14511的要求。

10.3.3審校

光柵立體地圖審校除遵守GB/T14511的要求之外,還應審校以下內容:

a)圖像元素間距與光柵間距是否正確一致,并位于中線,聚焦準確;

b)審校彩色分色是否正確,是否存在顏色偏差;

c)檢查立體顯示是否與實際地形起伏一致;

d)檢查光柵材料是否與選用材料規格一致。

10.4印刷

應采用UV印刷工藝在光柵材料背面反向直接印制圖文。

10.5印品質量

10.5.1印品外觀

光柵立體地圖印品外觀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a)印品圖面應整潔,每件成品主要部位上不能有直徑>0.3mm的墨皮起臟等臟污,直徑≤0.3mm

的墨皮起臟等臟污不超過2點;次要部位上不能有直徑>1mm的墨皮起臟等臟污,直徑<1mm

的墨皮起臟等臟污不超過2點;

b)符號與注記應清晰完整,字符、線劃與圖案應能清晰辨認;

c)印面不存在劃痕和條痕;

d)圖像清晰,層次清楚;

e)印刷網點清晰均勻,無形變和殘缺;

f)印刷色相與打樣樣張一致。

10.5.2覆膜外觀

光柵立體地圖印品覆膜外觀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a)光柵材料覆膜粘結應均勻完整,結實牢固;

8

CH/ZXXXXX-202X

b)覆膜面干凈平整,光潔度好,不變色,無褶皺、無起膜和起泡等。

10.5.3尺寸偏差與套印

光柵立體地圖印品的尺寸偏差與套印應符合以下要求:

a)印品裁切尺寸偏差不可超過0.5mm,印品厚度偏差不超過4%;

b)印品圖面套印誤差不超過0.04mm。

10.5.4實地與網點印刷

光柵立體地圖印品的實地與網點印刷應符合以下要求:

a)實地印刷的同色密度偏差不大于0.04,實地墨層的耐磨性不低于50%;

b)網點印刷的亮點網點再現百分率小于3%,正常墨量50%網點增大值小于10%。

9

CH/ZXXXXX-202X

附錄A

(資料性)

常用的光柵材料參數表

光柵立體地圖常用的光柵材料規格見表A.1。

表A.1常用的光柵材料參數表

厚度實際密度實際間距可視角度可視距離常用規格

規格

mm線數/英寸mm°mmm

161LPI0.30161.980.1568390.15-0.6710*510

100LPI0.3099.410.2555520.15-1.0710*510

100LPI0.3599.410.2555480.15-1.2710*510

100LPI0.40100.590.2525430.15-1.2710*510

75LPI0.4575.510.3364490.15-1.8710*510

75LPI0.6075.510.3364380.15-1.8710*510

70LPI0.9070.360.3610280.3-1.8710*1020

10

CH/ZXXXXX-202X

附錄B

(資料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