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1頁
廣西《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2頁
廣西《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3頁
廣西《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4頁
廣西《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廣西地方標準《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二○二二年十一月七日一、編制標準的必要性、目的和意義(一)立項的依據1、2019年2月3日下發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打造優勢蠶桑產業集群,鞏固廣西蠶桑產業在全國首位地位,推進河池、南寧、來賓、柳州、貴港、百色、梧州等市的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廣西全區桑園面積298.2萬畝,根據廣西的蠶桑生產情況,每年養蠶過程中富余的桑葉及夏、冬兩次伐條產生的大量桑芽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以桑葉或桑芽為原料,挖掘桑葉的食藥用價值,將桑葉用于食品、飲料、飼料、醫藥產業等,是現代蠶桑產業結構調整及的需要,對提高桑園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義。2、2021年11月印發的《廣西蠶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提高資源開發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廣西豐富的蠶桑繭絲資源,進一步拓展桑葉、桑果、桑枝、蠶沙、蠶蛹、蠶蛾、蠶絲等資源的多元開發應用。(二)立項的背景蠶桑產業一直是廣西區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之一。近年來借著我國“東桑西移”戰略計劃的實施,更是發展為穩居全國第一的優勢農業產業。廣西蠶桑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以“種桑養蠶”為主,蠶桑副產物高值化利用技術的發展,“種桑可以養人”已成為全區公認的發展理念,在這種良好的發展氛圍下,桑葉綠茶加工技術的發展迅速,經過近幾年的推廣,大眾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逐漸提高,已成為桑樹資源高值化利用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與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大江村黃泥界種植業合作社聯合研究開發出桑葉油茶系列,產品品質既有恭城油茶風格又有桑葉綠茶獨特的清香、醇爽,還能改變純桑葉綠茶原有的茶湯色易變化及青臭味重的缺陷。桑葉油茶具有桑葉、茶葉、生姜、香蔥、蒜米等保健功效互相疊加的功能,原料來源廣,成本低,工藝簡單,操作簡單,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市場前景廣闊,適合規模化生產。桑葉油茶系列的開發,對延長蠶桑產業鏈,發展地方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等都具有作用。(三)立項的必要性桑葉是國家衛生部批準的“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并含有多酚類、黃酮類、生物堿、多糖等多種功能活性成分,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增強抵抗力等功效,是一種資源豐富的功能食品。以桑葉為原料、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工而成的桑葉綠茶不含茶多酚,廣泛適用于各種人群,包括老人和婦女等;桑葉內含1-脫氧野尻霉素,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功能,能抑制蔗糖酶、麥芽糖酶、a-葡萄糖甘糖、a-淀粉酶的分解,能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胰島素分解速度;桑葉綠茶中的多酚類和胡蘿卜素、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和優化皮膚組織中的新陳代謝,有效抑制體內色素沉積和發展速度,正確而且適量飲用桑葉綠茶可以減少皮膚中“斑”或者“脂褐質”的產生和積滯。以桑葉綠茶為主要原料,配以茶葉、姜、香蔥、蒜頭、調味劑等加工而成的桑葉油茶,具有特殊的香氣和口感,保健價值更突出,也更具開發價值等特點,一經上市就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降“三高”的要求以及對養身保健的意識越來越高,對具有特色功效的桑葉油茶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具有豐富營養和活性功能成分的桑葉油茶也將成為茶葉新產品的趨勢,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近年來,廣西蠶業發展迅速,但繭絲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傳統的種桑僅為了養蠶的單一蠶桑生產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蠶桑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拓展以桑葉綠茶為典型代表的桑樹資源綜合利用,可延伸蠶桑產業鏈、增加蠶桑產業綜合效益、有效抵御市場風險。據2020年統計數據表明,廣西桑園面積達298.2萬畝,自2005年持續15年穩定增長,蠶桑產業已經廣西農業重要支柱產業,在這良好的市場環境下,桑葉茶產業不斷發展,年生產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以桑葉綠茶為原料,配以茶葉、姜、香蔥、蒜頭和調味劑等輔料加工而成的桑葉油茶已經上市就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歡迎。桑葉油茶的研究和開發將再次推動蠶桑產業發展,不僅可延伸蠶桑產業鏈,同時可帶動桑葉油茶原料產業發展,如茶葉產業、生姜產業、香蔥產業、蒜米產業等,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桑葉油茶及相關產業將會有較大發展。為了引導產業向科學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制定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很有必要。(四)立項的可行性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對桑葉綠茶的研究自1999年開始,在桑葉綠茶加工、沖泡、評審等工藝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獲得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蠶桑資源高值化加工利用技術及設備研究與示范》、廣西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桑綠茶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等多個科技項目資助。現已完成廣西地方標準《桑葉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和《桑葉袋泡茶加工技術規程》的制定,并與廣西南寧天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企業標準《桑葉綠茶(代用茶)》的制定,建成桑葉綠茶加工中試生產線,獲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了生產許可證(許可證編號:SC1145010700135)。近年來,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聯合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大江村黃泥界種植業合作社在桑葉油茶的加工技術和配方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產品質量穩定,加工工藝成熟,可以在全區及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五)立項的緊迫性桑葉油茶品質的好壞和口感取決于加工工藝及其原材料的配比。目前桑葉油茶及相關產業剛剛起步,為了迎合廣大消費者對桑葉油茶的需求,充分發揮桑葉油茶的營養保健作用,做大做強桑葉油茶產業并正確引導其他種植業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迫在眉睫。二、任務來源《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的2022年廣西地方標準制修定項目計劃的通知(桂市監函〔2022〕1903號文,項目編號為2022-1111),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負責起草。三、標準編制經過及編制原則(一)標準編制前期工作1、前期研究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對桑葉的利用研究始于1999年,同時已經利用桑葉提取物與L-阿位伯糖通過特殊熔融技術獲得創新性成果二元蔗糖酶抑制劑,且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510310668.0)。在有關桑葉綠茶、桑葉菜、桑葉粉等加工的工藝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資金《蠶桑資源高值化加工利用技術及設備研究與示范》《桑樹資源多元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項目的資助,通過開展桑葉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桑葉加工技術體系,為桑葉資源的利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制定《桑葉綠茶加工技術規程》《桑葉袋泡茶加工技術規程》《食用桑葉粉加工技術規程》《桑葉掛面加工技術規程》等多項廣西地方標準,為標準的制定打下扎實的基礎。2、成立標準編制小組標準主管部門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2022年廣西地方標準制修定項目計劃的通知(桂市監函〔2022〕1903號)文后,我們及時成立了以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梁貴秋為主持人,陸春霞、周曉玲等為組員的標準編制小組,及時制定工作方案和小組成員調研、編制工作時間安排表。全面開展《桑芽菜加工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起草工作。工作小組在前期研究工作以及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桑芽菜生產技術進行系統研究總結,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確定了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形成了標準的基本構架。編制過程中,在廣泛調查和試驗研究的同時,還咨詢了相關權威專家,力爭編制工作科學、嚴謹,方法、技術路線正確。3、標準主要起草人《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主要起草人見表1。表1《桑芽菜加工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主要起草人序號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任務分工1梁貴秋女正高級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標準框架設計、組織安排、整體協調、終審核等2劉開莉女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修改、編制、主要技術內容的確認等3陸春霞女高級農經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主要技術內容的確認等4林朝賜男推廣研究員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參與起草、修改、編制、主要技術內容的確認等5莫炳巧女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6林強軒男經濟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主要技術內容的確認等7肖瀟女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資料收集、調查研究等8周曉玲女高級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修改、編制等9徐雯雯女助理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10李小群女助理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11韋偉男推廣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12白雪女副編審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13黃梅梅女高級農經師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參與起草14何國玲女高級農經師15邱奕強男董事長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參與起草16周其培男負責人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參與起草17林慧結男工程師桂林恭城奕豐園茶葉有限公司參與起草4、資料收集、調查研究分析編制工作小組成員根據任務分工進行了資料收集和調查研究分析,收集國內國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查閱油茶加工等方面的相關資料;派起草組成員到相關加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同時分析桑葉油茶產品加工過程物料變化,狀態變化因果關系,以提高標準的適用性、普遍性、兼容性,為我區桑葉油茶加工提供可靠適用的加工技術依據。在前期調研基礎上,起草小組成員通過對現行生產工藝技術和桑葉油茶在市場上的質量情況進行了比對分析,獲得起草標準的真實可靠基礎材料。(二)標準征求意見稿編制經過1、2022年標準編制項目下達后,按照廣西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編制標準工作的要求,我站組織成立標準起草編制工作小組,編制小組于項目實施期間,通過多種渠道對業內專家進行咨詢,確保標準的可靠性。2、標準編制小組比對近年來的研究數據,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分析、匯總研究,確定《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的基本內容和總體思路。經過反復調研、討論后形成標準的架構和綱要。3、編制小組根據標準的格式和編寫方法,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經過廣泛征求已經并經過反復討論、修改、專家認證后編寫形成《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技術規程》廣西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三)標準編制原則1、遵循全面、科學、合理、可行的原則,力求做到科學、規范、措施具體、指標準確、操作易行,充分注重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及協調統一性。制定本標準的目的是規范方便型桑葉油茶的加工技術,提高方便型桑葉油茶的產品質量,保證方便型桑葉油茶飲用安全;通過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確保標準可以作為政府部門監督、指導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的依據,在實際應用上切實可行,內容與方便型桑葉油茶生產的實際緊密結合,可操作性強。2、本標準按照GB/T1.1-2020給出的規則要求編制,并根據大量的試驗數據來確定本標準的主要內容。3、本標準規定了方便型桑葉油茶加工的術語和定義、加工要求、生產加工過程衛生要求、加工工藝、標簽、標志、包裝、運輸、貯存和保質期。四、標準技術內容依據(一)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引用文件包括:GB276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1488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280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T30383生姜GB/T144561綠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H/T1077-2011茶葉加工技術規程DB45/T1932-2019桑葉綠茶加工技術規程(二)技術內容依據1、本標準編制的依據主要是經過現場考察、調研、試驗,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形成材料。2、工藝流程的確定原料處理→原料破碎→烘干→炒制→提香→超微粉碎→調配混合→包裝→成品。3、主要工藝參數的確定3.1不同烘干溫度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效果不同烘干溫度對油茶混合原料的預處理的感官效果見表2。表2不同烘干溫度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感官效果處理外觀香氣含水率(%)100℃,50min顏色淡黃,手感濕潤,干度不足,在下步炒制中易形成團塊燜氣,香味不足35125℃,50min顏色淡黃,有刺手感,干度適中油茶香明顯15130℃,50min顏色淡黃,表面硬,有刺手感有高火味103.2不同烘干時間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效果不同烘干時間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感官效果見表3。表3不同烘干時間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感官效果處理外觀香氣含水率(%)125℃,40min顏色淡黃,手感軟,干度不足香味不足20125℃,50min顏色淡黃,有刺手感,干度適中油茶香明顯15125℃,60min顏色淡黃,表面硬,有刺手感有高火香103.3不同炒制溫度對油茶感官審評的效果不同炒制溫度對油茶感官審的評效果見表4。表4不同炒制溫度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感官效果處理外觀香氣含水率(%)130℃,15min顏色淡黃,干度不足燜氣,香味不足15130℃,20min顏色淡黃,干度適中油茶香明顯10130℃,25min顏色偏黃,偏干高火味明顯83.4不同炒制時間對油茶感官審評的效果不同炒制時間對油茶感官審評的效果見表5。表5不同炒制時間對油茶混合原料預處理的感官效果處理外觀香氣含水率(%)120℃,20min顏色淡黃,干度不足燜氣,香味不足15130℃,20min顏色淡黃,干度適中油茶香明顯10150℃,20min顏色偏黃,偏干高火味53.5不同提香溫度對油茶產品感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