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種子發芽實驗(一)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1教時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教學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
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重點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
件。
難點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參考書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
教學器材34
面)。
作業設計完成實驗計劃單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么,你覺
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里獲得
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
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舍,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
種子,如果要讓它發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芽過渡到
具體的綠豆種子發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
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險: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么?(預
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
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窕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
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
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范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葉么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么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么?
5、分發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
回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
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么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
顆綠豆,為什么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布置實踐作業和下節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并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
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和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芽各個變化的照
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五、總結
板書: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種子發芽實驗(一)課型新授第2教時總第2教時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
目標
的重要性。
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器材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計表(參考書5面)
作業設計完成實驗計劃單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
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
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
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
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觀察綠豆芽的生長課型新授第3教時總第3教時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
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
教學
目標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芻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
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設計對比實驗。
重點
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參考書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
教學器材水的需要的實驗。
作業設計
預習提綱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
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
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
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
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球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
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出5粒剛發芽的
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
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
觀察還有什么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
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板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4、蚯蚓的選擇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4教時
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教學
目標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設計對比實驗。
重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難點
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
教學器材
條、干土、濕土。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談話導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么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
歡怎樣的環境?
2、學生自由發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該怎樣設計
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并注意控
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
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三、實臉二: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
1、過渡:那么,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呢,讓我們也
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
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四、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境?
2、過渡;跟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3、學生看書11面的圖片?,說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4、拓展:當環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
環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
板程
蚯蚓的選擇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5、食物鏈和食物網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5教時
科學概念: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討論,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
教學影響。
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
學習的科學態度。
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
-重-1-^J占、、、
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
難點
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木或圖片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談話導入:
1、提問: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陽光、空氣等)。
2、引導: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
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重點研究這方面
的知識。
二、誰吃誰:
1、教師出示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也可以借鑒書本的圖片),
說:這是在一簇花叢中發現的生物,有薔薇、小草、樹葉、蛇蟲、
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2、問:為什么在同一個區域會出現這些動物和植物呢?它們
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單的文字利箭頭表示這種關系。
(薔薇或草一一蛇蟲一一瓢蟲一一小鳥;落葉一一蚯蚓一一小鳥;
薔薇一一毛毛蟲一一小鳥)
4、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
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
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句子)
5、讓學生指出上面幾條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并發現
大多數食物鏈都是從植物開始的。
6、學生再根據生活經驗說幾條食物鏈。
三、水田的食物網:
1、竹林村的同學在稻田上發現了許多生物,讓我們一起來認
識一下。(書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
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瞥、魚、蝦、田鼠、黃鼠
狼、貓頭鷹等。)
2、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用箭頭表
示出相關的食物鏈。
3、學生交流補充,不斷完善自己的食物鏈,數一數有多少條。
特別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
4、概括;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
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
構,叫做食物網。
5、說一說:萬一其中的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6、拓展:觀察身邊的生態群落,畫一個食物網。
板花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6、做一個生態瓶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6教時
科學概念: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一
個生態群落。
教學過程與方法: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
目標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好象
管理和觀察的必要性。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重點
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
難點
觀察。
教學器材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i數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認識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環境:
1、看書14面的池塘圖,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
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動物為植物生長做了哪些貢獻?
(5)我們還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
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氣、水、泥土、巖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
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
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
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說明:我們現在要模擬池塘群落建造一個生態瓶,研究其
中的關系。
2、學牛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牛態瓶呢?問題提示: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么樣的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生活?
(3)如果要有動物,那它們的食物來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嗎?
(5)生物放入的順序需要考慮嗎?
3、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們還應該
考慮些什么?(生物品種搭配和數量多少問題)
4、給每個小組發設計紙,用圖文結合法記錄下設計方案,注
意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種類、數量等。
三、制作生態瓶:
1、說明制作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兒塊小石子也
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把本組成員的名字做才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成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
錄。(16面的生態瓶觀察記錄表),提醒注意每天觀察生態瓶里發
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6、做一個生態瓶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7、改變生態瓶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7教時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教學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
錄到的現象的必要性
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重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難點
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
加生態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里的水:(參17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
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
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
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
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
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
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
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
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
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
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板書:7、改變生態瓶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8、維護生態平衡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8教時
科學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
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教學過程與方法: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
目標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重點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難點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多媒體收集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
叫做生態系統。
3、提問:如果生態系統中的某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
態系統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平衡:
1、現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
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
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設想一下: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然后再發表意見。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在書19面
表示出來。(可啟發;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會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遂行適當的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2)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終結果是什么?
3、小結:生態系統配合發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
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
護生態平衡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板書: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1、光和影課型新授第1教時總第9教時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旦遮擋物要在
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教學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
目標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
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
很有用處
重點探究影子的特點
難點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
知道些什么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做,看看需要有什
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
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
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
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
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
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板書:
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課題陽光下的影子課型新授第教時總第10教時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
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教學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
目標
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3、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來測定時間
重點探究影子的特點
難點
日號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1、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也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
3)看書上第26頁,根據我們上節課的研究,推測一下大樹的
影子在一天中發生的變化情況,并讓學生說說理由。
2、觀察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2)學生認真閱讀科學書上的說明,明白觀察的目的和觀察記
錄的方法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但每個人都要記錄小組的觀測結果
3、整理我們的記錄
1)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觀測數據
2)教師講解如何把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數據整理成柱狀圖:縱
軸表示影長,橫軸表示時間
3)每個學生自己將數據整理成柱狀圖
4)分析柱狀圖:一天中陽光下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什么時
候最長?什么時候最短?我們還有什么發現?
5)關于祖國西部地區,影子最短時不是12時的說明
4、日影觀測儀
1)古人曾經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
板書:
陽光下的影子
鉛筆影子的變化
觀察時間
太陽位置和方向
影長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總第11教
課題3、光是怎樣傳播的課型新授第3教時
時
1、光是直線傳播的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教學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
目標分析、推理
4、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
分析、推理
重點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難點
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
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
從哪里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
書上已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的陽光
但應該啟發更多:
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
(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的介紹
板書: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
驗證光的,’專播路線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總第12教
課題4、光的反射課型新授第4教時
時
科學概念
1、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
2、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3、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教學過程與方法
目標1、按照說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
2、制作簡易潛望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重點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難點
關反射的圖片或課件、潛望鏡模型
教學器材
手電筒、小鏡子、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教學過程:
1、導入
1)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室的日光燈管,上面為什么要裝燈罩
呢?
2、照亮目標
1)書上有三個照亮活動,請仔細閱讀操作要求,并在書上畫
出光的路線
2)學生反饋實驗發現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潘方向,被反射
回去。)
3、運用光的反射
1)汽車反光鏡(凸鏡)
2)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3)試著畫出光的路線圖
4)不銹鋼勺的內外兩面
5、做一個潛望鏡
1)自學書上的制作要求
2)每個人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制作
3)利用反光鏡制作的其他玩具:萬花筒、觀景箱等
6、反光帶給我們的不便
1)玻璃幕墻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強弱
板書:
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車反光鏡:凸鏡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光的路線圖光的路線圖
潛望鏡的制作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總第13教
課題5、光與熱課型新授第5教時
時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
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教學過程與方法
目標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
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重點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
難點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教學器材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一、不銹鋼勺、放大鏡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
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
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
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葉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據,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板書:
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6、怎樣得到更多的總第14教
課題課型新授第6教時
光和熱時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教學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目標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
吸熱快
對比實驗: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
重點
斜射的關系
難點
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教學器材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
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教學過程:
1、導入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量的
很少一部分,還有大部分的光和熱沒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
鏡和凸透鏡匯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能得到太陽更多的光
和熱?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1)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有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要求
2)師生討論這個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條件如擺放的地點、方
式、時間等盡量保持一致
3)學生實驗、記錄
3、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學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案
2)學生分析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3)學生實驗記錄
4、將觀察到的數據繪制成圖表
1)教師講解繪制的方法。橫、縱坐標各表示什么,刻度值
是多少,點和線的顏色要按照教科書的要求來畫
2)分析
為什么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比較小
5、總結歸納
回顧第5、6兩課,總結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得到更多太陽
的光和熱
板書: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對比實驗一: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對比實驗二: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7、做個太陽能熱水總第15教
課題課型新授第7教時
器時
科學概念
1、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能、環保、安全的
優點
教學2、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結構、運用的原理有
目標關
3、產品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構造,還要考慮材料的選擇、依據
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實用
重占設計太陽能熱水器
難點
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的塑料袋或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
教學器材
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等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準備下節課展
作業設計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教學過程:
1、太陽能熱水器怎樣工作
1)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能裝
置,它的構造怎樣?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學生匯報收集到的資料
3)教師介紹(最好有課件、圖片)
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集熱器、保溫箱、控制系統
工作過程
設計的細節
2、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1)學生閱讀書上的提示與要求
思考?:為了使熱水器盡快地升溫,需要考慮哪些問題?采取
哪些措施?
主要應該包括哪兩部分?
選用什么材料做?
2)閱讀書上的設計方案后,學生分組自行設計
3)小組之間交流各自的設計金點子
3、完善我們的設計方案
板書:
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
集熱箱、保溫箱、控制系統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年級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8、評價我們的太陽總第16教
課題課型新授第8教時
能熱水器時
科學概念
1、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
和使用太陽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
1、體會到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的樂趣。
目標
2、認識到科技創造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科技產品融合了
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3、培養團結合作一級善于學習、反思、改進的精神
4、樹立開發利用太陽能有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觀
二重1■二J占、、、檢驗學生設計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實際效果
難點
鐘表、冷水
教學器材
作業設計繼續改進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教學過程:
1、展示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1)讓學生到各組參觀
2、檢驗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1)討論檢驗標準
裝水200毫升
在15分鐘內,使水溫上升
2)學生按要求檢臉,填寫書上的效能評價表
3)小組之間交流各組的自我評價
4)教師評價此次評比活動
3、完善、改進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板書:
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效能評價表
第()小組檢測日期:半月日
開始時的水溫
5分鐘時的水溫
10分鐘時的水溫
15分鐘時的水溫
20分鐘時的水溫
效果及原因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總第17教
課題1、地球表面的地形課型新授第1教時
時
科學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峽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
過程與方法:
教學
觀察描述常見地形的特點。
目標
會看簡單的地形圖,能在地形圖上指認如高原、平原、谷地、
山脈、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對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興趣,能自覺關注和收集相關的信
息。
重點: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點。
重點
難點:從地形圖中發現整個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點,知道
難點
并描述各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準備一份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
教學器材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引入
1、教師用課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
嗎?從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嗎?你能說說它的地形特點嗎?
學生回答,教師適當糾正并補充介紹地形特點。
2、你去過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來介紹一下呢?你可以說說那
里的地名,有什么特點,地形是怎樣的。
二、我們看到過的地形
1、學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紹該地方,注意說清楚地形地貌的類型,
能簡單描述其特點。
2、教師補充介紹。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補充介紹,結合學生照片上的地形,出不相關圖
片和課件,介紹各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平原: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面積很大,地形開闊,周圍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盆地: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3、了解家鄉的地形。
我們的家鄉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出示家鄉地形的照片或課件,學生回答后補充介紹,并填表板書。
4、小組交流,統計地形。
學生自己帶來的照片在組內交流,說出地形地貌的類型,簡單描述其
特點,整理并做好地形統計記錄,完成上面表格。
5、匯報、小結。
三、觀察地形圖
1、引入。
剛才我們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幾張照片可以反映出我們整個家鄉的以
及整個國家的地形嗎?我想光憑我們的照片是很難了解清楚的。整個地球
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樣的呢?所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件禮物。請看!
(教師出示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家鄉地形圖)希望在它們的幫助下
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師板書課題: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觀察地形圖。
這三張地形圖雖然范圍不一樣,可是它們卻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你發
現了嗎?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顏色所代表的意思嗎?
學生觀察并回答。
3、教師補充介紹地形圖的相關知識。
形圖,是普通地圖的一種,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
和高程的一種正射投影圖。它用符號和顏色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般在圖上都有比例尺和圖例。如深淺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別表示海拔
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終年積雪的山峰,往往都在
6000米以上。深淺不同的藍色表示各種深度的海洋……
4、小組觀察地形圖
從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世界
地形圖和中國地形圖,交流并注意記錄從地形圖中獲得的信息。
四、拓展延伸
關于地球的表面,我們還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討論。
五、課后活動
收集有關地形地貌發生變化,特別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變化
的資料,最好是文字加圖片。
板書:1、地球表面的地形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2、地球內部運動引總第18
課題課型新授第2教時
起的地形變化教時
科學概念:
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
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
教學過程與方法:
目標閱讀資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樣改變地形地貌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球內部是不斷運動著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
著的。
重點: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它們是由于地球內部的
重點運動造成的。
難點難點: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改變著地
表的地形地貌。
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塊、彩色筆
教學淤材
等。
教學過程和:數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發
生變化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師生共同交流收集來的關于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教師著重引
導學生閱讀分析書本上的三個相關事例。
三、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
1、教師介紹。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我們知道,地球內部可
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嗎?在地球的深部,
越往下去,溫度就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
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斷的運動,驅動地球的表層運動,造成
地球表層的變化。
2、學生閱讀資:
3、教師課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塊,以及六大板塊間的
相互碰撞、分離、平移等運動方式。
4、指導學生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
實驗一:幾塊不同顏色的毛巾折疊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層,
用手從毛巾的兩端向中間擠壓。模擬板塊的擠壓會形成褶皺。
實驗二:幾塊不同顏色的橡皮泥疊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層,
用手從兩端往外拉,橡皮泥斷裂。模擬巖層斷裂和錯位。
實驗三:一塊長方形泡沫塑料塊,側面染出不同的層次表示
地層,在上面畫出一條河,然后從中間斜著切開。模擬兩塊巖層
的上下錯動、水平錯動等不同的錯位方式。
5、小結。
四、總結延伸
地殼內部的運動能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有的猶如火
山、地震一樣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
般緩慢而令人難以察覺。
五、課后活動
注意繼續收集并和同學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關資料。
板書: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3、巖石會改變模樣總第19
課題課型新授第3教時
嗎教時
科學概念:
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卜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
程中進行的。
教學過程與方法:
目標根據巖石變化的特點,嘗試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做冷熱變化、流水、植物等對巖石影響的模擬實驗來驗證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自然界巖石變化形成的景觀,獲得美的體驗。
重點:通過模擬實驗,驗證冷熱變化、流水、植物等對巖石的影響。
重點
難點: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想象并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
難點
的原因。
小的巖石塊、酒精燈、鐐子、燒杯、水、帶蓋塑料瓶、碎磚塊。
教學器材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二次修訂
一、學生猜測引起巖石模樣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根據學生的猜測來選擇實驗。
1、冷和熱的作用。
⑴猜測用酒精燈加熱巖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
年四季溫度的變化對巖石的作用),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
⑵學生分小組實臉活動:冷熱對巖石的影響。
3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1)猜測將幾塊巖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劇烈晃動,巖石會有
什么變化。
(2)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水的沖刷對巖石的影響。
3、植物的作用。
⑴演示實驗:向杯內倒入石膏糊,撒上幾粒豌豆,再倒入一
些石膏糊,將結成塊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盤子。
(2)出示豌豆發芽后的石膏(提早準備的)。
⑶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4)說一說從實驗中知道了什么。
4、小結,延伸。
⑴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
現象叫風化。
(2)現在我們能夠解釋山上的巖石為什么布滿了裂縫,山腳下
為什么堆滿了碎石了嗎?
三、風化作用改變了地形地貌
巖石的風化改變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許多美麗的景觀,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的杰作吧。
板書:3、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課后反思
宋樓鎮田樓小學電子備課設計
年級:五學科:科學主備人:蔣淑平
總第20教
課題4、土壤中有什么課型新授第4教時
時
科學概念:
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
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
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
教學
后沉積。
目標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重點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難點難點: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竹種植協議書
- 豬糞消納協議書
- 簽下分手協議書
- 彩票站聘任店員協議書
- 逃離離婚協議書
- 罐車合伙協議書
- 紙上夫妻協議書
- 電梯工程協議書
- 化工煤買賣合同協議書
- 小語種課程轉讓協議書
- 《剪映專業版:短視頻創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課版)》 課件 第8章 創作商業廣告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公共行政學》一平臺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三)試題及答案
- 富士相機FUJIFILM X100T用戶手冊
- 廣東省東莞市(2024年-2025年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期末考試(下學期)試卷(含答案)
-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重大事故隱患考試試題(后附答案)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 9.1 科學立法教案 部編版必修3
- 烘焙食品廠生產員工手冊
- 農業現代化背景下智能種植基地建設方案
- 中醫藥進校園
- 機務維修作風課件講解
- 垃圾清運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