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以上僅為參考答案,簡答、論述題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題知識點,請您結(jié)合自我理解和課本內(nèi)容進行知識掌握和鞏固。如對答案等有疑義,請及時登錄學院網(wǎng)站“輔導論壇”欄目,與老師交流探討!《古漢語文字學概要》期中作業(yè)答案上編音韻學第一章緒論習題解析一、名詞解釋:1、音韻學:研究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學問。2、聲紐:即聲母,簡稱“紐”。3字母:古代一個聲母用一個漢字代表,被選用的漢字就叫做字母。每個字母本身的聲母就是其所代表的聲母。4、五音:傳統(tǒng)音韻學關于聲母發(fā)音部位的五種名稱,即:唇、舌、齒、牙、喉。5、七音:傳統(tǒng)音韻學關于聲母發(fā)音部位的其中名稱,即:唇、舌、齒、牙、喉、半舌、半齒。6、次濁:傳統(tǒng)音韻學關于聲母發(fā)音方法的名稱,指帶音的鼻音,邊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來、日”等都屬于次濁音。7、陰聲韻:從韻母最后一個音素的角度對韻母分析的術(shù)語。陰聲韻是指無韻尾或以元音結(jié)尾的韻母。如普通話中的[ɑ]、[iɑ]、[ɑi]等。8、陽聲韻:指以鼻音結(jié)尾的韻母,如[ɑm]、[ɑn]、[ɑ?]。9、入聲韻: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結(jié)尾的韻母。中古入聲韻有[p]、[t]、[k]三種韻尾,如[ap]、[at]、[ak]。10、韻部:從押韻的角度對韻母進行歸納,歸納的結(jié)果就叫韻部,簡稱“韻”,《廣韻》的206韻就是206個韻部。同一韻部的韻母必須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相同(在中古還必須聲調(diào)相同);韻頭異同或有無不論。11、攝:對韻部進行歸納,歸納的結(jié)果就叫“攝”。凡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組韻稱為一攝。如“山”攝包括“元寒桓刪山先仙”等7組韻部(包括上、去、入聲韻)。攝的提出使復雜的韻部得到簡化,便于人們了解同類韻部的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12、等:傳統(tǒng)音韻學對韻母分類的概念。古人根據(jù)韻頭、韻腹的特點將中古的韻母分為四類,即一二三四等。其中一等韻的響亮度最大,二等韻也比較大,三、四等韻的響亮度相對較小,四等韻較三等韻更小。13、輕唇音:輔音之一。傳統(tǒng)音韻學所謂輕唇音即唇齒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輕唇音為“非敷奉微”。14、牙音:輔音之一。傳統(tǒng)音韻學所謂牙音即指舌根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為“見溪群疑”。15、舌音:輔音之一。傳統(tǒng)音韻學所謂舌音包括舌尖中音和舌面塞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泥”和“知徹澄娘”均屬舌音。16、齒音:輔音之一。傳統(tǒng)音韻學所謂齒音包括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和舌面塞擦音、擦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精清從心邪”和“照穿床審禪”均屬齒音。17、全清:傳統(tǒng)音韻學指不送氣、不帶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和清擦音,如[p][ts][s]。18、次清:傳統(tǒng)音韻學指送氣、不帶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如[p‘][ts‘]。19、全濁:傳統(tǒng)音韻學指不送氣、帶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b][dz][z]。20:次濁:傳統(tǒng)音韻學指帶音的鼻音、邊音和半元音,如[m][l][j]。21、開口呼:傳統(tǒng)音韻學從韻母第一個音素的角度將漢語韻母分為開口呼和合口呼兩大類,所謂開口呼包括今天的開口呼和合口呼。22、合口呼:傳統(tǒng)音韻學從韻母第一個音素的角度將漢語韻母分為開口呼和合口呼兩大類,所謂合口呼大致包括今天的合口呼和撮口呼。今天的撮口呼是明代時從合口呼中分化出來的,明代以前尚未產(chǎn)生。二、默寫三十六字母。幫 滂 並 明非 敷 奉 微端 透 定 泥知 徹 澄 娘精 清 從 心 邪照 穿 床 審 禪見 溪 群 疑 影 曉 匣喻來日第二章中古音習題解析一、填空:1、陳彭年;26194;37(或36、35);142(或139、140);4;平、上、去、入;2、等韻;展示中古音系、幫助正音、方便練音二、名詞解釋:1、反切:反切是古代用兩個漢字為一個漢字注音的方法。如“冬都宗切”。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diào),兩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讀音。2、尖音:古聲母“精清從心邪”和細音韻母(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的字音叫尖音,如“將、趣、前”等字。3、團音:古聲母“見溪群曉匣”和細音韻母相拼的字音叫團音,如“姜、去、乾”等字。4、系聯(lián)法:根據(jù)反切上下字探求聲母和韻母的研究方法,其根據(jù)是“切上字與被切字同聲母、切下字與被切字同韻母同聲調(diào)”。清人陳澧發(fā)明了這一方法,他在《切韻考》一書中使用這種方法歸納《廣韻》的反切上下字,得出《廣韻》有40個聲類和311個韻類的結(jié)論。5、《切韻》:韻書,隋陸法言編,成書于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收韻193部。6、《廣韻》:韻書,宋初由陳彭年、邱雍奉旨主持修訂《切韻》而成,全名《大宋重修廣韻》,收韻206部,成書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7、二呼四等:指中古漢語的韻母有開、合兩呼,有一二三四等。8、小韻:各韻部內(nèi)同聲母的字,即同音字。9、平水韻:金人王文郁、南宋劉淵先后根據(jù)《廣韻》韻目下所注的“同用、獨用”字樣對《廣韻》206韻進行了合并,合并結(jié)果是106韻(或107韻)。由于王文郁在平水做過官,劉淵本身是平水人,故后人稱合并后的106韻為“平水韻”。明清以來科舉考試都用的是“平水韻”。10、陳澧:清代著名的音韻學家,道光舉人,字蘭甫,廣東番禺人,系聯(lián)法的發(fā)明者,著有《切韻考》等書。三、簡述《韻鏡》一書內(nèi)容和作用。《韻鏡》是一部等韻書,由43張圖組成。各圖以聲母為經(jīng),以韻母為緯,相當于今天的聲韻配合表。聲調(diào)用4個大欄區(qū)別:平上去入聲韻自上而下分別排在4個大欄。不同等的韻母用小格子區(qū)別:各大欄又分為4個小格子,一二三四等韻自上而下分別排在4個小格子中。《韻鏡》的作用主要是展示中古音系、幫助正音和練音。通過《韻鏡》,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字在中古的開合等呼情況。假如沒有《韻鏡》這類書,每個字在中古時的開合等呼情況我們將無從知道。三、默寫《廣韻》的聲母:幫(非)滂(敷)並(奉)明(微)端 透 定 泥知 徹 澄 娘精 清 從 心 邪莊初崇生俟章 昌 船 書 禪見 溪 群 疑 影 曉 匣(云)以來日第三章近代音習題解析:一、填空:1.元;周德清;192.明;蘭茂;20;早梅;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二、舉例說明什么叫“入派三聲”?中古入聲字到元代北方話中已經(jīng)消失,消失后原入聲調(diào)發(fā)生分化,變成了陽平、上聲和去聲,如“白石”、“百尺”、“月落”。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根據(jù)改變后的聲調(diào)將原入聲字分別排在陰聲韻的平、上、去聲字之后,這種情況叫做“入派三聲”。三、簡要說明漢語近代音聲韻調(diào)的情況。根據(jù)前人的研究,漢語近代音的聲母共有20個(也有24、25個的說法);韻母共有46個;聲調(diào)共有4個,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將下面的著者和書名連線。周德清 《音學五書》顧炎武 《切韻考》段玉裁 《切韻》陳澧 《漢語音韻學》陸法言《廣韻》蘭茂《韻略易通》陳彭年《六書音韻表》江有誥《中原音韻》王力《音學十書》孔廣森《詩聲類》第四章從中古音到北京音的變化習題解析一、《廣韻》聲母“章、昌、船、書、禪”的擬音和今北京音j[t?]、q[t?‘]、x[?]的讀音都屬于舌面塞擦音或擦音。試問今音j、q、x與《廣韻》“章昌船書禪”這組音有沒有繼承關系,為什么?沒有繼承關系。《廣韻》聲母“章、昌、船、書、禪”變成了今音j[t?]、q[t?‘]、x[?],今音j[t?]、q[t?‘]、x[?]產(chǎn)生于清初稍后的時期,分別來自中古牙音g[k]、k[?‘]、h[x]等與中古齒音z[ts]、c[ts‘]、s[s]等,故今音j[t?]、q[t?‘]、x[?]與中古“章、昌、船、書、禪”母沒有繼承關系。二、今音zh[t?]、ch[t?‘]、sh[?]來自中古那些聲母?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試加說明。今音zh[t?]、ch[t?‘]、sh[?]來自中古知組、莊組、章組聲母。變化過程是,唐末宋初時,莊組與章組合為照組,元代時,知組與照組合并。三、簡述中古深、咸攝韻到今音的變化。中古深、咸攝韻均屬以鼻音[m]結(jié)尾的韻母,到明代時[m]尾韻消變?yōu)閇n]尾韻,與臻、山攝韻發(fā)生合并,故在今音中中古咸攝韻已全部轉(zhuǎn)變成了[n]尾韻,如“林、金、侵、音(深攝)咸、譚、嚴、凡”等字。四、中古入聲韻在北方話中是什么時候消失的,證明入聲韻消失的根據(jù)是什么?中古入聲韻在北方話中消失的時間是元代,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反映了這一事實,該書將中古入聲字按變化后的聲調(diào)分別排在陽平、上聲、去聲之后以擴大曲作者押韻的范圍,這種處理叫做“入派三聲”,“入派三聲”現(xiàn)象證明中古入聲字在元代的北方話中已經(jīng)消失。五、簡述中古聲調(diào)到今音的變化。中古聲調(diào)到北京話的變化可用三句話概括,即平分陰陽、全濁變?nèi)ァ⑷肱伤穆暋!捌椒株庩枴钡囊?guī)律是清音變陰平,濁音變陽平;“全濁變?nèi)ァ敝溉珴嵘下曌种械亩鄶?shù)字變成了去聲;“入派四聲”指原入聲字的聲調(diào)分化成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diào),分別與陰聲韻、陽聲韻的陰、陽、上、去四聲混同了。第五章上古音習題解析一、有關上古聲母的結(jié)論主要有哪些?試舉例加以說明。主要有四:1、古無輕唇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這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這組音在上古讀作“幫滂並明”。這項結(jié)論是清人錢大昕得出的。例如《詩經(jīng)·小雅·車攻》:“東有甫(非)草。”《韓詩》作“圃(幫)草”。2、古無舌上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徹澄娘”這組音在上古不存在,這組音在上古讀作“端透定泥”。這項結(jié)論也是錢大昕得出的。證據(jù)如《書·禹貢》:“大野既豬(知)。”《史記》作“既都”(端)。3、娘日歸泥。指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讀作泥母。這是章太炎繼錢大昕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1)“娘”歸“泥”。例如:“仲尼”(娘)《三蒼》作“仲屔(泥)。又如“泥”以“尼”為聲符。(2)“日歸泥”。例如“諾”(泥)以“若”(日)為聲符,“溺”(泥)以“弱”(日)為聲符。4、喻三歸匣、喻四歸定。這是近人曾運乾得出的結(jié)論。(1)喻三歸匣。指中古喻三(即云母)上古讀作匣母,例如“魂”(匣)以“云”為聲符, “緩”(匣)以“爰”(云)為聲符。(2)喻四歸定。指中古喻四(即以母)上古讀作定母,例如《管子·戒》“易(以)牙”,《大戴記·保傅篇》作“狄(定)牙”。“稻”(定)以“舀”(以)作聲符。二、清代對建立上古韻部做出貢獻的學者主要有哪些人?他們的古韻分部各是多少?主要有顧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章太炎、黃侃,他們的古韻分部是10、13、17、25、18、21、21、23、28。三、默寫上古聲母和韻部的名稱。上古聲母表:上古韻部表:四、簡述“陰陽對轉(zhuǎn)”的基本內(nèi)容。“陰陽對轉(zhuǎn)”指陰聲韻到一定時期會轉(zhuǎn)變成陽聲韻,陽聲韻到一定時期會轉(zhuǎn)變成陰聲韻。“陰陽對轉(zhuǎn)”是漢語語音發(fā)展演變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它是由清人孔廣森提出而由章炳麟進一步發(fā)展完善起來的。“陰陽對轉(zhuǎn)”應該叫做“陰陽入對轉(zhuǎn)”,即陰、陽、入三類韻在發(fā)展中可以相互轉(zhu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護理三基知識必考重點題庫及答案(共660題)
- DB36-T1815-2023-橋梁復合材料防撞裝置技術(shù)規(guī)程-江西省
- DB36-T1621-2022-草魚疾病綠色防控技術(shù)規(guī)程-江西省
- 截肢體位護理實施要點
- 電子商務分類標準與模式解析
- 2025年校園物業(yè)外包服務考核辦法與信息化管理融合
- 大學法語(中級)2025年期末閱讀與寫作高分策略試卷
- 2025年校園文明建設:學生申訴與權(quán)益保護規(guī)定詳解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yè)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文言文解析與應用)
- 2025年注冊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模擬試卷(工程造價控制)重點解析
- (完整版)生物化學專業(yè)英語單詞
- 高級教師職稱面試講課答辯題目及答案
- 2023年食品殺菌設備行業(yè)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yè)發(fā)展報告
- 牛安全生產(chǎn)技術(shù)-牛常見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防治
- 2023新能源風電工程項目文檔全過程控制與檔案整理規(guī)定
- lemontree中英文對照打印版
- 粉塵清掃安全操作規(guī)程
- 衛(wèi)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試行)
- 外科學第七版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 安全生產(chǎn)試題庫看圖找錯課件
- 口腔頜面頸部局部解剖-頸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