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卷02-【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河北專用)(全解全析)_第1頁
黃金卷02-【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河北專用)(全解全析)_第2頁
黃金卷02-【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河北專用)(全解全析)_第3頁
黃金卷02-【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河北專用)(全解全析)_第4頁
黃金卷02-【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河北專用)(全解全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高考模擬卷02(河北專用)歷史·全解全析1.D【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商人已經意識到祖先有靈,會關照子孫,說明祖先在商代統治者心目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托祖先轉達對“帝”的請求,體現了崇拜祭祀祖先的觀念已經形成,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商人敬祖畏神,但沒有體現王權與神權地位的高低問題,排除A項、B項;材料未體現王權與神權相結合,排除C項。故選D項。2.C【詳解】依據材料“以50萬人謫戍之”,“徙五萬家于云陽(今陜西淳化)”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漢政府通過移民來維護統治,鞏固國家的統一,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鞏固統一,未涉及財政收入,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B項;促進邊疆開發是客觀上起到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3.B【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世科舉的權柄,專門交托給科舉主試官,仍舊不把試卷上考生姓名密封起來。又有那些交情深厚的人幫助他們選拔人才,叫做通榜,因此他們選拔人才,害怕公眾嘲笑議論,大多公平而審慎。也有被權勢脅迫,有的被親朋好友阻撓,有的被子弟所連累,都是人所不能免的常情罷了,這反應了唐朝的科舉制不夠成熟完善,B項正確;利于促進社會的合理流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九品中正制選官的標準逐漸轉變成家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考試程序,排除D項。故選B項。4.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宋代出版的圖書上標記有出版人、刻書人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反映了在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繁榮的背景下,人們明確知識產權的要求,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程朱理學的主張內容,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當時出現知識產權意識,未體現活字印刷流程的規范,排除C項;宋代“牌記”載有出版人、刻書人、出版日期、版權聲明等信息,不會豐富宋代書籍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5.A【詳解】根據材料“科舉幾乎成為推動江南市鎮權勢家族向上流動或維持士紳階層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強調了科舉制對士紳階層的影響,反映出工商經營需要官員的庇護,否則“富貴難于長守”,從側面說明商業經營的社會環境惡化,社會工商經營存在困境,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科舉制的公平性”,排除B項;傳統觀念強調以官為中心,材料主要強調江南工商業者對科舉制的依賴,排除C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小農經濟逐漸走向瓦解”,排除D項。故選A項。6.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中國清政府利用“中國專轄之內洋”“外國在中國洋面,扣留別國之船,乃顯系奪中國之權”等法理依據,取得對德國外交的勝利,體現了近代外交意識推動主權維護,C項正確;丹麥不屬于宗藩外交體系,排除A項;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外交體制的完善,排除D項。故選C項。7.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五四運動前后陳獨秀對義和團運動的態度由貶低到褒揚,說明伴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陳獨秀不斷加深對國情的認識,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階級之間的對比,排除B項;中國近代史的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并未發生改變,排除C項;陳獨秀個人不能代表社會各界,排除D項。故選A項。8.A【詳解】依據材料“紅軍部隊不再擔負籌款任務,而是由根據地的中央政府財政部門為其提供給養”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30年代初中共調整根據地的稅收政策,增加了根據地的財政收入,因此紅軍部隊的給養由根據地的中央政府財政部門提供,不再擔負籌款任務。這說明當時紅軍的財政保障能力提高,A項正確;依據材料時間可知,涉及的是農村革命根據地,而非抗戰時期的敵后根據地,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土地革命,而且“放棄”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出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是否被粉碎,排除D項。故選A項。9.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處于抗日戰爭時期,詩歌、報告文學和大型劇目的流行,主要是為了振奮了大后方人民的抗戰斗志,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工業內遷,排除A項;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現象振奮了大后方人民的抗戰斗志,排除C項;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服務于抗戰,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0.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92年以來,面對市場出現的通貨膨脹和外債問題,政府多次運用宏觀調控手段材得以緩解經濟問題,表明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任重道遠。B項正確;材料反映政府采取宏觀調控手段,未涉及計劃經濟,排除A項;材料反映政府采取宏觀調控手段,不是市場調節,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對外開放,排除D項。故選B項。11.A【詳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領主與附庸(封君與封臣)雙方若一方違約,另一方可以拒絕義務(撤回忠誠),這反映了中世紀歐洲封建制度特點,即雙方是一種雙向契約關系,A項正確;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權較弱,排除B項;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土地為紐帶,不同于西周以血緣為紐帶的分封制,排除C項;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是通過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封主和與附庸是臣屬關系而非行政等級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2.B【詳解】根據材料“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的一大批銀行、鋼鐵巨頭安東尼和威廉、大城市倫敦和布里斯托爾,都是依靠奴隸貿易發達起來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非洲奴隸貿易的發展助推了近代西方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封建領主,排除C項;D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3.A【詳解】材料體現的是法國共和制在確立的過程中,共和派和君主派斗爭反復,說明的是代議制度的曲折發展,A項正確;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資產階級的貪婪腐化無關,排除C項;法國民眾深受啟蒙運動的洗禮,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A項。14.A【詳解】根據材料“19世紀30年代,英國立法規定滿足條件的童工必須強制入學,同時政府還鼓勵工廠主創辦工廠學校。”可知,英國工業革命之初,許多工廠主大量雇傭童工,而到工業革命后期,隨著新的技術和工具的推廣,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加大,對工人的教育素質要求增大,英國開始立法,強制兒童進行教育,并鼓勵創辦工廠學校,A項正確;英國政府對人權問題愈加關注,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階級矛盾影響政府職能轉變,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職業教育未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15.C【詳解】依據材料“一切土地、河流和礦藏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墨西哥通過憲法將土地等收歸國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突出的是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排除A項;材料不能看出鮮明的反帝立場,排除B項;僅從材料不能得出世界大戰對墨西哥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6.B【詳解】根據材料“2000年世界貿易額達到62731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12.3%”、“2004年第一季度的世界出口貿易額比2003年同期增長了19.8%”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世界貿易額不斷上升,各國經濟依存度不斷提高,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區域集團化,排除A項;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D項與史實不符,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世界貿易額上升,排除D項。故選B項。17.(1)現象: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著新的地理知識的傳入,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遭到沖擊;理學家一再強調中國的世界中心地位,貶低西學的科學性。思想文化問題:新知識的傳入,傳統夷夏觀念受到沖擊。(2)措施:推行閉關鎖國政策,禁止天主教在華傳教。理由:閉關鎖國可以避免新的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沖擊,又能夠維護皇權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維護中國的天朝上國地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詳解】(1)文化現象:由材料信息可知,李光地與南懷仁的討論體現了兩種不同的天體觀,李光地以傳統理學應對西方地理科學的挑戰,《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變幻其說,不必皆有實跡”,否定西學的科學性。思想文化問題:由所學知識可知,自明中后期以來西學東漸,西方文化傳入,與中傳統文化既有交流又有的沖突。(2)措施:由所學知識可知,為應對外來文化的沖擊,一是實行閉關鎖國;二是雍正時期禁止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實行閉關鎖國,禁止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對外國人在中國的活動加以限制,以此避免西學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維護中國傳統思想文化。18.(1)同意第一種看法:秦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從思想上進行強化,董仲舒的思想順應了這一要求。為漢武帝時期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提供了思想基礎,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2)同意第二種看法:董仲舒“罷默百家,獨尊儒術”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專制,抑制了思想的發展與進步;他所倡導的學說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具有唯心主義的局限,是為封建統治服務的。(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詳解】(1)同意第一種看法:根據“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為封建統治找到了較為理想的意識形態。他的學說為穩定和鞏固大一統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對于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結合所學,可從董仲舒的思想順應了秦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對強化思想的需要;為漢武帝時期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提供了思想基礎,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等分析回答。(2)同意第二種看法:根據“董仲舒學說的消極影響也是嚴重的……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封閉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舊,不思奮進等劣根性,都與之直接相關。”可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專制,抑制了思想的發展與進步;他所倡導的學說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具有唯心主義的局限,是為封建統治服務的等方面分析說明。(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9.(1)圖1是一戰前的歐洲,依據:存在奧匈帝國、德國、俄國等大帝國;在巴爾干半島出現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少數民族國家;北歐尚未出現挪威、瑞典等國家。圖2是一戰后的歐洲,依據:波蘭復國;奧匈帝國解體為奧地利和匈牙利;新出現立陶宛、愛沙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國家。(2)原因:一戰協約國集團取得勝利,中國派遣勞工做出重大貢獻;國際上出現倡導建立和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聲音;近代以來的反侵略斗爭,推動中國民族國家意識逐漸發展;德國戰敗,侵占中國山東的主權有望收回;【詳解】(1)結合所學可知,圖1是一戰前的歐洲,因為圖一中存在奧匈帝國、德國、俄國等大帝國;在巴爾干半島出現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少數民族國家;北歐尚未出現挪威、瑞典等國家。結合所學可知,圖2是一戰后的歐洲,因為圖二中有波蘭復國;奧匈帝國解體為奧地利和匈牙利;新出現立陶宛、愛沙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國家。(2)原因:根據材料二“當戰斗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消息傳至中國,北京政府馬上宣布從停戰之日起全國放假三天。”并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協約國集團取得勝利,中國派遣勞工做出重大貢獻;根據材料二“當得知美國總統威爾遜將帶著他的新世界秩序的藍圖親自參加戰后會議時,北京學生聚集在美國公使館門前高喊‘威爾遜大總統萬歲!’”并結合所學可知國際上出現倡導建立和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聲音;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以來的反侵略斗爭推動中國民族國家意識逐漸發展以及從中國自身利益來說,德國戰敗,侵占中國山東的主權有望收回。20.(1)名稱:A:古代中國文明;B:西亞(兩河流域)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希臘文明;E:古印度文明;F:印加文明。(2)特點:是海洋文明;政治:形成了城邦政治,并產生了民主政治;經濟:奴隸制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發達;思想:人文精神興起和哲學發達。【詳解】(1)由材料一地圖可知,A、B、C、D、E、F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