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紀念袁老珍惜糧食》主題班會課件_第1頁
高一上學期《紀念袁老珍惜糧食》主題班會課件_第2頁
高一上學期《紀念袁老珍惜糧食》主題班會課件_第3頁
高一上學期《紀念袁老珍惜糧食》主題班會課件_第4頁
高一上學期《紀念袁老珍惜糧食》主題班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紀念袁老珍惜糧食九州人民無饑饉目錄袁隆平生平介紹壹袁隆平主要貢獻貳糧食的來之不易叁懂感恩珍惜糧食肆紀念袁老珍惜糧食袁隆平生平介紹袁隆平生平介紹袁隆平男,漢族,生于北京,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30.9.7-2021.5.22)袁隆平生平介紹袁隆平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并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余篇。紀念袁老珍惜糧食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主要貢獻“科學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在中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于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臺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采用,并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1989年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來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并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中國性協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三系雜交稻增產5%~10%。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1989年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來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并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中國性協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三系雜交稻增產5%~10%。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征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并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取得重大進展。1997年,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中國超級稻百畝示范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2013年,他啟動了百畝示范片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計劃到2020年前實現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的生產應用。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中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紀念袁老珍惜糧食糧食的來之不易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國人口已超過14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糧食的來之不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是生命之本,人類自古以來將糧食作為生存的首要條件,在糧食種類和供應不多的年代,一份糧食可以引發一場戰爭,可見糧食是人的命根。但現在全球糧食浪費還是巨大的,據媒體報道,全球每年約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每年總量達到13億噸,直接經濟損失達到7500億美元。而此同時,全球76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我國每年同樣有3500萬噸糧食被浪費,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據統計,我國大型聚會食物浪費率達到38%,學生盒飯三分之一被扔掉。中科院曾經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如此巨大的浪費,觸目驚心。紀念袁老珍惜糧食懂感恩珍惜糧食紀念袁老珍惜糧食懂感恩珍惜糧食懂感恩珍惜糧食“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中國一直以節儉為優良傳統,面對浪費,每個人都應該以行動來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各級大力倡導“光盤行動”,這一行動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也在各餐飲企業得到了較好的普及,“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但與真正的“少浪費”“不浪費”還有很大的差距。有的還存在請客吃飯時不多點幾個菜就是不尊重人家,不多上幾個盤子就顯得“小家子氣”,不弄個“滿漢全席”就顯不出氣派,請客吃飯時不剩點顯得“摳門”,余下的飯菜打包那不是“要飯的”了嗎等等錯誤思想。懂感恩珍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每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但在實際行動上還得需要各級部門和餐飲行業加以引導和規勸。一是大力倡導理性消費,讓每個人都做到限量點菜,多少人吃多少飯,對多點菜的餐飲企業實行勸說提醒制度。二是大力宣傳節儉傳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要通過全方位的宣傳讓廣大群眾重拾節儉之風,重塑節儉之德,使得人人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止。紀念袁老珍惜糧食懂感恩珍惜糧食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國人口已超過14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1989年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來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并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中國性協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三系雜交稻增產5%~10%。紀念袁老珍惜糧食袁隆平生平介紹袁隆平主要貢獻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于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