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高中同步學案優化設計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匯報人:123456789101112131415A組必備基礎鞏固題組1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1.秦朝從匈奴手中奪得河套地區后,以“徙謫(貶謫)戍”和“拜爵一級”的方法,將數以萬計的中原漢族軍民遷去開墾土地。西漢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這一政策(
)A.利于邊疆地區開發 B.保障邊疆政局穩定C.意在推動農業進步 D.旨在緩和人地矛盾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秦漢時期政府將數以萬計的中原漢族軍民遷去邊疆“屯田”“戍田”,大量勞動力和先進技術的到來,有助于邊疆地區的開發,A項正確;B項強調的是結果,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材料并未說明目的是推動農業進步,排除C項;“移民實邊”“屯田戍邊”主要是政治行為,主要目的并非解決人地矛盾,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漢朝建立初期,封甌越、閩越的少數民族首領為王;承認原秦朝南海郡尉趙佗自立的南越政權;放棄秦朝已開拓的西南地區,不設置行政機構。這些做法表明漢朝統治者(
)A.依據形勢調整統治策略 B.大體承接了秦朝政制C.奉行“無為而治”的思想 D.重視民族和睦與發展D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政府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的統治制度,體現了對民族和睦與發展的重視,D項正確;材料內容未涉及統治策略的調整,排除A項;題干沒有體現承接秦制,排除B項;漢初推行無為而治思想,但題干沒有體現,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3.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三擊匈奴,命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并設置河西四郡。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內設置西域都護府。漢朝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也進行有效管理。這些舉措(
)A.體現因俗而治的特點 B.體現平等的民族政策C.鞏固大一統國家發展 D.表明君主專制的強化C解析據材料信息可得出,漢朝開疆拓土并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鞏固了大一統國家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強調漢朝開疆拓土并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并未突出強調“因俗而治”的特點,也不涉及漢朝具體的民族政策,排除A、B兩項;材料主要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不是君主專制的強化,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題組2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4.與正統的儒家天下觀并不完全相同,以唐太宗為代表的唐朝皇帝的天下觀提倡包容性,認為所有民族最終都將納入中國,他們的帝國理想既包括中原人,也包括游牧民族,異域外來者也可以融合。上述主要反映出盛唐(
)A.昂揚進取的精神風貌B.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強C.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D.包容開放的時代精神D解析據材料可知,盛唐時期實行開明包容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對游牧民族和異域外來者都實行開放包容的政策,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皇帝對游牧民族和異域外來者的態度,與昂揚進取的精神風貌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民族交融只能體現盛唐時期開放的民族政策,不能體現開放的對外政策,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唐朝經濟發展的水平,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5.西夏黑水城遺址出土的西夏文醫方主要源于《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等中醫典籍。《太平圣惠方》和《圣濟總錄》都是宋“太醫局”醫官編纂的醫學全書。這表明當時(
)A.中醫藥在西北邊疆普遍流行B.西夏社會全面接受了中原文化C.西夏實現了本民族的封建化D.西北地區與內地交流較為深入D解析據材料可知,西夏遺址出土的醫方主要源于宋“太醫局”醫官編纂的醫學全書,說明當時西北地區同內地之間存在交流,D項正確;普遍流行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了西夏接受了中原的醫學,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化的內容,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6.遼的地方行政規劃,從阿保機時即已開始建置許多州縣,后來在設官分職方面也“大略采用唐制”,分設刺史、縣令,也有節度使、觀察使等名號。由此可知當時(
)A.遼國普遍漢化 B.民族隔閡消失C.民族矛盾緩和 D.民族交融加深D解析據材料可知,契丹建國后,地方州縣建置和設官分職多采用唐制,其地方行政規劃的封建化,反映出當時民族交融的逐漸加深,D項正確;僅憑此材料不足以說明遼國已“普遍”漢化,排除A項;民族隔閡消失的說法太絕對,排除B項;契丹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學習唐制不能說明緩和了民族矛盾,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題組3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7.唐宋時期的羈縻州只是名義上的府州區劃,一般不呈報戶籍,不擔貢賦。元朝因俗設“土官”,通過宣慰司等機構,實行強制性的檢括戶籍,設立驛站,實行固定貢賦等。這一變化(
)A.提升了邊疆治理效能B.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C.擴大了宗藩體制范圍D.消除了國家的分裂隱患A解析據材料可知,元朝雖設置土官,但在邊疆地區采取了一些強制措施,加強了中央對這些地區的控制,體現了一種直接管理,有助于提升邊疆治理效能,A項正確;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排除B項;宗藩體制對應的是周圍附屬國,與邊疆治理沒有關系,排除C項;“消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8.自雍正起,清政府在西南逐步取消土司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負責地方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組織鄉勇、興辦學校、實行科舉等工作,稱為“改土歸流”。據此可知“改土歸流”(
)A.消除了地方割據的隱患B.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實現民族平等C.加強了西南的稅收管理D.有助于西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D解析由題意可知,“改土歸流”有利于清政府對西南地區的綜合管理,促進西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D項正確;“消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實施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實現民族平等,排除B項;加強對西南的稅收管理只是“改土歸流”的部分作用,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題組4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9.下表介紹了古代中國從漢代到清初的對外交往,下列評述正確的是(
)漢代使節出使各國,“遠人賓服”唐代對外使節“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都城長安各國使節云集明初朝廷四處宣諭“有貢必封”清初順治曾詔諭“南海諸國……有能傾心向化、稱臣入貢者……與朝鮮一體優待”A.都有利于維護統治秩序穩定 B.對外都輸出新型外交理論C.都體現了“中原王朝中心觀” D.外交人員眾多且機構龐大C解析據材料可知,從漢代到清初,在中國與外國的交往中,都體現了中原王朝中心觀,C項正確;材料與維護統治秩序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新型外交理論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外交人員人數,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0.明初百年間,中國對外關系經歷了從“四夷來朝”到“四夷來商”的演變,發展至明中期,統治者對“四夷”的認知,仍然沿襲“小、窮、弱”的觀念。這一現象(
)A.標志著傳統朝貢體系的瓦解 B.導致了閉關自守政策的實施C.反映傳統認知落后發展潮流 D.有利于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C解析材料體現了明朝統治者對其他國家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的華夷觀念中,這種傳統的認知已經開始落后世界潮流,C項正確;此時朝貢貿易并未解體,排除A項;材料所述不是導致閉關自守政策實施的原因,排除B項;材料現象無法導致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B組關鍵能力提升11.(2024河北衡中高三聯考)秦漢時期,在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置縣級地方政府,稱為“道”。秦漢通過這種特殊的統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適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縣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適應并接受了政府的統治。由此可知,秦漢的“道”制(
)A.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權B.防止了少數民族割據和叛亂C.有利于民族交融與國家治理D.發展為漢初的郡國并行制度C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秦漢的“道”制“使一些不太適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縣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適應并接受了政府的統治”,這有利于緩和民族關系,促進民族交融和國家治理,C項正確;“道”屬于地方行政制度,不屬于監察體制,排除A項;“道”制有利于對少數民族進行管理,但防止了少數民族割據和叛亂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漢初郡國并行制度延續的是郡縣制和分封制,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地區遼東沿海地區山東沿海地區浙江沿海地區衛城數量31013所城數量11323總數42336A.江南地區倭患較北方嚴重B.政府實施重陸防輕海防的戰略C.經濟發展影響軍事戰略布局D.政府對西方殖民活動有所警覺C12.下表為明代遼東、山東、浙江沿海地區海防衛所數量對比統計。統計數據反映出()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浙江作為明代的重要商業區域,經濟發達,政府在此設立較多的海防衛所以保護經濟利益,反映出經濟發展影響軍事戰略布局,故選C項;無論在山東、遼東還是浙江,衛城和所城的數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倭患的嚴重程度,排除A項;明代政府在沿海地區設立了一定數量的海防衛所,這與“重陸防輕海防”的戰略相悖,排除B項;政府對西方殖民活動的警覺性并不能從統計數據上體現,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3.清初在行政管理上,朝廷對蒙古人實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維吾爾地區實行伯克制,在西藏進行噶廈治政,對東北赫哲等民族則編設鄉長,在西南、西北的一些民族中則采取土司制。清政府的這些做法(
)A.體現了多民族的特色B.避免了民族間的矛盾和沖突C.反映了民族平等觀念D.照搬了歷代治邊政策的經驗A解析材料表明,清初在行政管理上“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了與內地不同的方式,體現了多民族的特色,A項正確;清政府“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減少了民族間的矛盾和沖突,但無法避免沖突,排除B項;據材料無法看出清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C項;材料未表明清初的治邊政策是否照搬歷代治邊政策的經驗,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4.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中國與西域的友好往來;唐朝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唐文化;元朝時期,馬可·波羅來華留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行紀》;1689年,中俄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些史實反映了中國古代(
)A.對外交往以歐洲國家為主要對象B.使者往來為對外關系的主要內容C.對外交往的方式呈現多樣化特點D.對外交往的目的以經濟利益為主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據材料可知,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方式有商貿往來、文化交流、談判簽約等多種形式,體現了對外交往的方式多樣化特點,C項正確;材料中涉及的對外交往對象既有歐洲國家,也有亞洲國家,不能體現以歐洲國家為主要對象,排除A項;材料中涉及的交往內容既有商旅往來,也有官方使者往來,不能得出使者往來為對外關系的主要內容,排除B項;材料中涉及的交往目的既有經濟利益,也有文化傳播,還有政治目的,不能得出對外交往的目的以經濟利益為主,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C組學科素養創新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的“中國”多為“中央之國”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國”的周邊則居住著“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邊緣。“中國”與“四裔”共同組成了王朝。清順治、康熙兩朝將自己定位為入主中國,他們是趕走“闖賊”,取代明朝成為中國的統治者。雍正帝則對在傳統大一統觀念下如何構建滿洲族與中原民族的關系進行了深入辨析,并將清統治者“入主中國”的理念向“我本中國”的理念轉變推進了一大步。綜觀雍正皇帝對于滿洲族與中原民族關系的理論體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華夷一家”“我本中國”;二是“清朝即中國”;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統“華”。——摘編自武沐、楊博皓《明清兩朝中國觀對比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明清兩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編二下語文課堂管理策略計劃
- 創新經理的年度總結與創新發展計劃
-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防護措施
- 廚房一日流程標準化培訓
- 餐飲服務行業工資管理與保障措施
- 2025年心理咨詢師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考試題庫
- 市政工程環境保護管理措施
- 2024-2025學年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第二次)地理試卷
- 2024-2025學年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學校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 【通關寶典】浙教版八下第3章 空氣與生命 單元專項突破(命題點)(含解析)
- 企業信用承諾函范文模板
- 游戲IP運營管理
- 2025年新高考數學選填壓軸好題匯編(一)(解析版)
- 國開學習網《中央銀行理論與實務》形考任務1-4答案
- 自考《社會保障概論00071》歷年真題和答案
- 端午節懷念屈原課件
- 人工勞務合同協議書
- DL∕T 5210.4-2018 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規程 第4部分:熱工儀表及控制裝置
- HG-T 2006-2022 熱固性和熱塑性粉末涂料
- 端午節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員工個人勞務合同電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