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無言之美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無言之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思路,認識“無言之美"。
2.學習舉例論證的方法,品味“言”與“意"的關系,培養良好的審美素養。
3.思辨拓展,了解“留白”的藝術創作手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無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舉例論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
2.難點:了解“留白”的藝術創作手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無言之美"。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賞美:
以顧城的《門前》小詩節選導入本課:
門前(節選)(顧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多么美的意境,這種美好的無言之境,在陶淵明的筆下,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悠閑自得;在李煜的筆下,是“無言獨上西樓"的故國之思;在白居易的筆下,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哀怨情愁。
詩人筆下的無言之境,在美學家眼里,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翻開課本,來學習朱光潛的《無言之美》。
二、初讀課文知美
(一)夯實基礎
1.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年-1986年),字孟實,安徽省桐城縣人。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西方美學史》等。
2.了解背景:
本文選自《朱光潛美學文集》,是朱光潛先生發表的第一篇美學文章,他在文中首次提出了“無言之美"這一美學命題。
3.字詞積累:
4.詞語釋義:
【銖兩悉稱】形容兩方面輕重相當或優劣相等。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慘。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
【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多形容詞匯或材料豐富,不假思索,就能寫出文章。
(二)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1.速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
明確:“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2.自讀課文,按照“話題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順序梳理論證思路,并按提示寫出對應的內容。
話題導入(1—2段):由孔子與弟子的一段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
提出問題(3—6段):闡述言和意的關系——文學能不能、要不要盡意。
分析問題(7—12段):列舉繪畫、文學、音樂和雕塑的實例,論證無言之美。
得出結論(13段):歸納出觀點——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引起的三、品讀課文審美
1.朱光潛開篇先寫孔子和學生的對話,為何不直接說出觀點呢?
預設: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貢的對話,引出“無言"這一話題,從而展開了對“無言之美”的論述;以這一事例為引,故事性強,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2.作者在文中想要闡述的無言之美,其內涵是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表現言與意關系的語段,探究“無言之美"的意蘊。
預設:作者把“言”“固定、有跡象、散碎、有限的特點,與“意"瞬息萬變、縹緲無蹤、混整、無限”的特點加以比較,提出了言不盡意,也不必盡意的觀點。
四、思辨拓展悟美
1.跳讀課文,思考作者舉了哪些方面的實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繪畫的選擇之美;文學的意蘊之美;音樂的無聲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
2.你認同作者說的“圖畫比相片美得多"的觀點嗎?(言之有理即可)
3.為了論述文學的“意蘊之美,作者列舉了《論語》和七首古詩為例,是不是有些啰嗦了?(言之有理即可)
4.從上面的詩句中任選一個例子加以品讀,在文旁作批注,寫下你對“無言之美”的感受。
對比賞析:
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B:河水滾滾地向前流去,日夜都是這樣,沒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這流水,時常變化不盡么?過去的事物永遠過去決不回頭了,我看見這流水心中好不憂傷呀!
預設:“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九個字,卻寫出了孔子對人生世事變化之快的感傷,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比B句表達更簡潔,蘊味悠長,值得玩味,這就是文學的“無言之美。”
5.請你結合作者的任意一個方面的論據,補充一個例子說說你對“無言之美"的感受。
預設:作者探討文學作品時的幾個例子,以古詩詞為主,簡短但意境極其寬廣。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只有短短的十個字,但是讀來卻似看見大漠的一切寬闊宏偉之景,給人以悲涼雄壯的美感。這就是古典文學中深蘊的“無言之美"。
又如《孤獨之旅》,文章結尾僅以鴨子下蛋結尾,這就給讀者留下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鴨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許要抒發自己長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萬言促使著我們在腦中構造圖景,這就是一種“無言之美”。
6.作者在文末說:“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分組討論,說說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
預設:
觀點一:我認同。一切美術作品,“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無言"少言”的美術作品,含蓄不露,以有限的“言"表現無限的美,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無窮。
觀點二:我不認同。“無言之美”只是用盡可能精練的“言"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并非越少越好。例如,音樂中“無聲勝有聲"必須建立在“有聲”的基礎上,無聲的寂靜并非就是最美的境界。所以,含蓄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但并非說出來的越少越好。
五、鑒賞運用談美
1.親愛的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是否懂得了靜下心來,去欣賞無言之美呢?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怎么創造出這種“無言之美"的意境呢?
預設:留白是在書畫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進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一種藝術手法。
在我們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無言之美”的實現,通常是用“留白"的手法。
留白的創作手法,在現代詩創作中也很常見,比如顧城的這首《小巷》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
詩歌講述了一條充滿靈性,朦朦朧朧的小巷,小巷的格局雖小,但詩意開闊,言有盡而意無窮。詩歌表達了顧城雖然傷感絕望,但并沒有喪失希望,依然執著尋找人生家園的思想感情。
2.留白手法在小說中的應用:
留白的手法也常用在小說中,偉大作家海明威就說過:““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這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海明威以此比喻寫作:認為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蘊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過筆端表現出來的,只有八分之一。
他的小說《老人與海》的結尾,就運用了留白的技巧:
“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里,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
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聽到賈寶玉成親的消息,連吐了幾口血,留下“寶玉,寶玉,你好……”六字遺言就駕鶴西去,讓無數紅學家為這六字費心勞神,爭論不休,至今無解。
獲得巨額獎金的世界最短科幻小說,只有25個字: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3.小結生活留白:
留白,讓詩詞有了深遠意境;留白,讓故事有了無限可能。同學們在寫作時,也可以適時地運用一下留白的技巧,讓文章更有詩意和深意。
留白不光是畫作,文學創作等的藝術手法,更是一種生活智慧。給生命留白,就是給生活的美好騰出空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津滋陳列協議書
- 商業空間設計與施工配合合同
- 研發團隊建設培訓
- 道路標牌采購合同協議
- 路由器項目合同協議
- 汽車包月協議書
- 車子抵押開走合同協議
- 熱浸鍍鋅協議書
- 潮安離婚協議書
- 郵政快遞保密協議合同書
- 醫院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綜合執法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國藝術歌曲賞析及實踐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四川音樂學院
- 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解讀
- 膀胱癌健康宣教課件
- X線腰椎臨床意義
- 零星工程框架協議書范本
- 綻放的梨花(2024年山東濱州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試題)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B 1a - 1d 教案
- 中國銀行課件模板7
- 2025年桉樹種植與林業碳匯交易市場建設合作合同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