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古代文學試題試卷答案真題_第1頁
2024年中國古代文學試題試卷答案真題_第2頁
2024年中國古代文學試題試卷答案真題_第3頁
2024年中國古代文學試題試卷答案真題_第4頁
2024年中國古代文學試題試卷答案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1.最早載錄《古詩拾九首》的古代典籍是()。A.《漢書》B.《宋書》C.《文選》D.《玉臺新詠》2.按照作品內容的重要特點來分類,《水滸傳》屬于()一類。A.歷史演義小說B.英雄傳奇小說C.神魔小說D.俠義公案小說3.紅拂妓是唐傳奇()中的人物。A.《南柯太守傳》B.《柳毅傳》C.《李娃傳》D.《虬髯客傳》4.離騷二字,王逸解釋為()。A.離別的哀愁B.遭受憂患5.清代開創常州詞派的是()。A.張惠言B.朱彝尊C.汪中D.袁枚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一語出自()。A.孔子B.莊子C.老子7.在戲劇史上,一般被認為是第一部用改革後的昆山腔譜曲并演出的傳奇劇本是()。A.《玉簪記》B.《浣紗記》C.《嬌紅記》D.《牡丹亭》8.離騷二字,司馬遷解釋為()。A.離別的哀愁B.遭受憂患9.下列作品中內容不屬于同一類別的是()。A.《聽穎師彈琴》B.《李憑箜篌引》C.《子夜吳歌》D.《琵琶行》10.《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的題材是()。A.反應婚姻愛情問題B.反應市民生活C.反應明代政治斗爭D.神怪傳奇故事11.唐代傳奇創作的繁華期是在()。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1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一語出自()。A.孔子B.莊子C.老子13.《趙氏孤兒》刻畫最突出的一種英雄人物是()。A.趙朔B.程嬰C.公孫杵臼D.韓厥14.在中國戲曲史上被稱作“曲祖”、“南戲之祖”的是()。A.《張協狀元》B.《琵琶記》C.《宦門弟子錯立身》D.《小孫屠》15.《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是蘇軾的(

)。A.抒情詩B.理趣詩16.宋代英雄豪氣與子女柔情并存的詞人是()。A.黃庭堅B.賀鑄17.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是指()。A.吳文英詞B.姜夔詞18.“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出自()。A.陳與義《牡丹》B.曾幾《三衢道中》19.《詞源》是一部論樂理和詞藝詞法的著作,其作者是()。A.姜夔B.張炎20.陶淵明被魯迅稱為“金剛怒目式”的作品有()。A.《歸園田居》B.《詠荊軻》C.《飲酒》D.《桃花源詩》二、多選題(每題2分,共20分)1.《水滸傳》盛行後來,以其內容為題材的戲劇作品有()。A.李開先《寶劍記》B.沈璟《義俠記》C.陳與郊《靈寶刀》D.李漁《偷甲記》E.康進之《李逵負荊》F.高文秀《雙獻功》2.梁啟超“新文體”的代表作有()。A.《呵旁觀者文》B.《說但愿》C.《新民說》D.《少年中國說》3.湯顯祖除戲曲作品外,尚有詩文集()。A.紅泉逸草B.長留集C.問棘郵草D.稗畦集E.文木山房集4.清代詩壇上,主張即情求性,強調為詩為文,本乎性情的是()。A.厲鶚B.袁枚C.翁方綱D.蔣士銓5.關漢卿創作的雜劇有(

)。A.《趙氏孤兒》B.《竇娥冤》C.《魯齋郎》D.《救風塵》E.《望江亭》6.下面哪些屬于“四聲八病”?()A.豬肚B.正紐C.蜂腰D.鳳尾7.馬致遠的《漢宮秋》對史料作了如下()項改動。A.背景是漢弱胡強B.昭君是漢元帝皇後C.昭君投江自盡D.毛延壽為朝廷中大夫并投敵叛國E.漢元帝殺了毛延壽F.最終兩國議和8.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楚辭作家是()。A.屈原B.宋玉C.唐勒D.景差9.《論語》與《老子》的共同點是()。A.語錄體B.重視情感和形象性C.以韻文為主10.怨刺詩重要保留在(

)。A.二雅B.頌C.國風三、判斷正誤(每題2分,共10分)1.《水滸傳》的繁本是在簡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元代社會知識分子地位極其低下。()3.南戲比北雜劇晚產生130年。()4.《離騷》,一般認為是屈原的絕筆書。()5.以律詩寫組詩,極大地擴大了律詩的體現力,這是杜甫在律詩發展史上的奉獻。()四、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陸機()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統性文學理論作品。2.劉勰評價()“其衣披詞人,非一代也。”3.“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出自于()。4.作為文學作品,豬八戒初次出現實在元末明初人()所作的雜劇()中。5.南宋著名的筆記散文集,有()的《老學庵筆記》,洪邁的()。五、論述題(共2題,共10分)1.《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5分)2.漢代作家群體的持續生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5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0分)1.《史記》與《漢書》在寫作上有何不一樣?(5分)2.試論宋詞昌盛的原因。(5分)七、解釋名詞(共2題,共10分)1.蘇門四學士(5分)2.田園詩(5分)八、分析題(共2題,共10分)1.以《眉嫵·新月》為例分析王沂孫詠物詞的特點。(5分)2.為何魯迅說“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5分)--------------------------------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

C

2.

B

3.

D

4.

A

5.

A

6.

A

7.

B

8.

B

9.

C

10.

C

11.

C

12.

A

13.

B

14.

B

15.

B

16.

B

17.

A

18.

B

19.

B

20.

B

二、多選題1.

ABCD

2.

ABCD

3.

CDE

4.

BD

5.

CDE

6.

BC

7.

ABCDEF

8.

AB

9.

AB

10.

AC

三、判斷正誤1.

錯2.

對3.

錯4.

錯5.

對四、填空題1.

空(1):

《文賦》2.

空(1):

屈原3.

空(1):

駱賓王《在獄詠蟬》4.

空(1):

楊景賢空(2):

《西游記》5.

空(1):

陸游空(2):

《容齋隨筆》五、論述題1.

《聊齋志異》把文言短篇小說推到了空前而後人難認為繼的藝術境界,它的藝術成就體現為:①增強了小說的藝術素質,豐富了小說的形態、類型。②強化了對人物環境、行動狀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③某些篇章帶有詩化的傾向,不僅是在敘事中運用了詩句、詩意,還在不一樣程度上具有詩含蓄蘊籍的特點。④文言淺近,行文洗練而文約義豐。2.

作家群體的生成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漢代社會為作家群體的持續生成提供了合適的氣候和土壤。(1)解讀文學典籍的時尚。①漢代的官學和私學都以講授儒家經典——五經為主,其中就有《詩經》這部文學作品,師生在誦讀五經的過程中,自然受到文學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②解讀辭賦的社會風尚,對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2)獻納辭賦的風氣。漢代采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措施錄取人才,為作家群體的生成提供了許多機遇。以文才錄士在兩漢用人制度中雖然并不居于主導地位,而僅是一種補充手段,但它對兩漢作家群體的生成卻起到了推進作用。除了西漢武、宣、元、成諸帝,漢初以招致文士聞名的諸侯王有吳王劉濞、梁孝王劉武、淮南王劉安。漢代諸侯王、天子和外戚對文人的招納任用,對廣大士人具有很強的號召力,使他們把文學創作當成博取功名的一種手段,并借助上層貴族的權勢而匯集起來。(3)樂府、東觀、鴻都門學的設置。兩漢某些文化機構的設置,為穩定已經生成的作家群體發揮了積極作用。(4)游學游宦的昌盛。漢代時斷時續的游宦風氣,也為作家群體的生成注入了活力。六、簡答題1.

(1)司馬遷是私修史書,思想開闊,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場上審閱社會歷史,勇于大膽批評漢高祖的兇殘和漢武帝的專制獨裁;班固是奉旨修書,受儒家思想和神學迷信的影響較深,往往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2)體例上有所不一樣,《漢書》將《史記》的五體體例變化為四體,改“書”為“志”,并“世家”入“傳”。(3)與《史記》相比,《漢書》更具有學術性,更重視整體、大節,重視給學者立傳,重視考察學術源流和收錄經世之文,糾正了司馬遷的某些偏頗之處,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愈加公允。(4)《漢書》具有學者之文的特點,敘事簡潔整飭,詳贍嚴密,雍容典雅,語言簡潔規范,辭贍韻遠,不像《史記》那么駘蕩疏宕,生動鮮明,感情濃烈,氣勢雄放。2.

首先,宋代縱情享樂之風盛行,歌臺舞榭和歌兒舞女成為士大夫生活的重要內容,增進了詞的昌盛。另一方面,宋代詩文和詞有明確的分工,詩文重要用來述志,詞用來娛情,文人可以比較自由地書寫旖旎風情,這種詩詞的分工增進了詞的昌盛。此外,詞是宋代文化消費的熱點,社會對詞的廣泛需求,刺激了詞人的創作熱情,也增進了詞的繁華和發展。七、解釋名詞1.

指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四位詩人。2.

這一詩體是因其題材得名的,內容以歌詠農村景物或農民、牧人、漁父的生活為主,風格恬靜悠然。東晉陶淵明的某些詩歌,被稱作“田園詩”的代表作。其形成重要是詩人不滿現實而又無力抗爭,從而退居鄉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隱逸避世的思想情緒。其詩在當時雖然并無多少人追隨,卻直接影響到盛唐山水田園詩的昌盛繁華。八、分析題1.

其特點為:(1)善于隸事用典。王詞不是直接描摹物態,而是根據主觀的意念巧妙地選用有特定含意的典故與所詠之物有機融合使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意互相生發。如本詞以“磨玉斧”“補金鏡”的典故,在新月的意象裏抒發詞人的家國之感。(2)擅長用象征和擬人的手法,將所詠之物擬人化,使之具有豐富的象征意蘊,如本詞以無法補圓的新月,象征國家不能統一。2.

晚唐小品文是韓、柳雜說、寓言小品等類文體在新形勢下的繼續和發展,也是晚唐曰趨鋒利的多種社會矛盾下的產物,獲得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