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宜州區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1頁
河池市宜州區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2頁
河池市宜州區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3頁
河池市宜州區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4頁
河池市宜州區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14河池市宜州區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一、積累(21分)語文學習的天地非常廣闊。我們在語文課本中,可以欣賞魯迅筆下別開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戲,細品賀敬之朗朗上口的陜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劉成章容不得jī()絆的安塞腰鼓的粗獷豪放,體會吳伯蕭娓娓道來的燈籠情懷;還能夠解讀大自然語言的密碼,追溯恐龍滅絕的原因,觀看妙趣橫生的時間腳印,發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在這片天地里,我們既可以探訪祖國大地,領略迥然不同的民風民俗;又可以走進自然,觀賞令人嘆為觀止的世間美景;還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暢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jī絆()追溯()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2分)漂渺:嘆為觀止: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一般在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變動,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見。清明節因“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國南方地區,此時已呈氣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區開始斷雪,氣溫上升,春意融融。清明節氣,與歲時物候相關,常以指導農事,有天朗氣清、春耕時宜之意;清明節日,是人們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3.以上兩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語,請寫出其中的三個。(3分)4.根據對聯的要求及文段的相關提示,從以下句子中選出一組對聯,按上下聯順序正確地抄寫在橫線上。(2分)①處處猶存長者風②清明掃墓思英烈③年年祭掃先人墓④萬人江岸觀龍舟⑤步步登高開視野⑥寒食雨傳百五日上聯:下聯:5.下面從以上材料中選出的句子,屬于病句的一項是()(2分)A.語文學習的天地非常廣闊。B.觀看妙趣橫生的時間腳印,發生科學探究的興趣。C.一般在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變動,并不固定在某一天。D.清明節日,是人們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6.按提示要求填寫相關的內容。(10分)作者題目批注詩文佚名《關雎》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運用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友情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⑵,孟浩然⑶《》運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含蓄地表達了希望對方舉薦自己的心情。⑷,⑸《小石潭記》冷清的環境使作者內心充滿了憂傷和凄涼,表達出遭貶謫后無法擺脫的落寞。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⑹,二、閱讀(39分)(一)閱讀《恐龍無處不在》(節選),完成7~9題。(7分)恐龍無處不在(節選)阿西莫夫①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骨骼化石。該島是離南極海岸不遠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目恐龍。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④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重要得多。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動物的化石。⑤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⑥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⑦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為冰天雪地。⑧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⑨因此,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A.作者談恐龍的滅絕,談到恐龍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項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B.作者認為: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可能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C.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覆蓋在冰蓋下豐富的化石。D.“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選文涉及的是地質學和生物學。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恐龍無處不在”這個題目用雙重否定的形式,強調了恐龍哪里都有的事實,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B.第⑦段中加點的“大約”一詞不能刪去,因為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用“大約”表示時間并不十分精確。C.第⑥段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板塊構造”理論解開了很多不解之謎。D.第⑤段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引出大陸漂移假說,起到領起下文的作用。9.“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一句中“漂移”和“遷移”能否互換?為什么?(3分)(二)閱讀《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完成10~13題。(13分)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顧曉荔)①故鄉的家是一個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壯挺拔的洋槐樹。陽春四月,巨大的樹冠華蔭如蓋,素淡的花苞次第開放,滿院流溢著醉人的清香。③在那貧寒的年代,槐花無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齒留香。然而,蒼翠遒勁的老槐樹,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如巨人般轟然倒下。翌日清晨,發現槐樹被攔腰截斷,細碎的花瓣飄落一地,生命的華美與脆弱瞬間交替,讓人久久地悵然無語。④此后不久,我們便搬家了。十余年時光緩緩淌過,日子過得平淡而適意。三年前的一天,寧靜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媽媽放下電話,臉色煞白,雙手顫抖,對爸爸說:“兒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樣驚心的一幕,現場發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處燙傷,從八米平臺跌落下來。他在重癥病房里,度過了生命中最難捱的兩個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鏡子,也不愿出門見人,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里,獨自舔舐著心底的傷痛。⑥媽媽說:“這樣會悶出病來,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決定陪弟弟回故鄉,踏上魂牽夢縈的熱土,我的心里充滿期待與忐忑,不知這一趟舊地重游,將給弟弟帶來怎樣的影響。⑦走進童年的小院,一陣陣清香撲面而來,濃烈而又執著。抬頭望去,記憶里被風雨摧毀的洋槐樹,竟奇跡般出現在眼前,變得更加枝繁葉茂。弟弟徑直向前,緩緩走到槐樹下,把身體貼近樹干,緊緊地擁抱那棵樹。⑧那一刻,安靜極了。忽一陣清風拂過,雪白柔軟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幾朵放進嘴里,細細地嚼,兩行清淚落了下來。自從弟弟受傷以來,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淚。⑩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那枝葉是信念,那樹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須,就是默默地承受。人這一生,有這么一棵樹,不管經歷多少風雨,依然能憑借一縷心香,從容抵達幸福的彼岸。10.根據提示,將橫線上的內容補充完整。(3分)線索一:挺拔的槐樹花香醉人→①→重生的槐樹更加繁茂線索二:少時的弟弟快樂健康→②→③11.有人認為“故鄉的老槐樹”比“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更適合作文章的標題,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么?(2分)12.結合語境,按要求品析文中畫線句子。(4分)(1)從環境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⑦段畫橫線的句子。(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⑦段畫波浪線的句子。13.說說文章最后一段畫線句子的作用。(4分)(三)古詩文閱讀,完成14~15題。(5分)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虛寫之詞,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主人公因此上下追尋。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的感覺。C.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15.這首詩共三章,每章開頭都寫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這是《詩經》中常見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四)文言文閱讀,完成16~20題。(14分)【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里,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間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鳴犬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注】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16.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A.屋舍儼然見四野禾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余顧而慕之C.其中往來種作其丈夫方擔糞灌園D.不足為外人道也以為此家之中 1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A.甲文的作者是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等。B.甲文以寫實的筆法,反映在現實中經過多年戰亂,終于過上了自由幸福、安定和諧生活的圖景。C.乙文中作者描繪了一幅男耕女耘、夫婦協同持家的農家風情圖。D.乙文作者特別贊美“江北之俗”,即婦女也勤勞的風俗,將之與西北男子的“游惰”習氣相比較,視界顯得尤為寬闊。18.翻譯句子。(4分)(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19.如何辯證地看待語段【甲】中作者虛構出的理想社會?20.三、綜合(10分)21.綜合性學習(10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班級開展“聯系《經典常談》閱讀古文經典”的專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1)在活動中,你要向同學推薦《經典常談》這本書,請圍繞作品內容、作品風格兩方面寫一段推薦語(2分)(2)同學分享“盤點《經典常談》”,表中有遺漏的信息需要你補充。(4分)目錄分類內容精要《說文解字》第一文字學“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種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日”“月”兩字運用了這種造字法。《四書》第七儒家經典《四書》指《大學》《》《論語》《孟子》。其中,《論語》能夠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體通史。作者司馬遷說他寫《史記》是想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3)在活動中,老師倡議同學們以歌的形式吟唱古詩詞,對此倡議,同學們反響熱烈。你有何看法?請寫出觀點、理由及結論。80字以內。(4分)四、寫作(5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請將下面的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題目:我的有(示例;我的臉上有微笑)要求:(1)表達真情實感;不套作,不抄襲;(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參考答案一、積累(21分)1.(2分)羈sù2.(2分)漂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3.(3分)別開生面朗朗上口生機勃勃等4.(2分)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5.(2分)B(“發生”與“興趣”動賓搭配不當,應將“發生”改為“激發”或“產生”;故選B。)6.(10分)默寫。⑴悠哉悠哉;輾轉反側⑵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⑷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⑸柳宗元⑹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二、閱讀(39分)7.(2分)B(根據第①段“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可知“可能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表述有誤;故選B。)8.(2分)D(D.第⑤段“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是作者的問題,并非是“自問自答的形式”;故選D。)9.(3分)示例:不能互換,因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體朝某個方向移動,大陸漂浮在水面上移動;遷移是離開原來的所在地而另換地點,適合于動物。如果互換,就不能準確表達其意,就體現不出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10.(3分)被雷擊的槐樹轟然倒下(槐樹被雷電攔腰截斷);受傷后的弟弟一蹶不振(消沉萎靡,此類意思即可);醒悟的弟弟開始新生活11.(2分)不同意。文章標題“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設置懸念,運用比喻,語言生動,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也作為線索貫串全文,同時點明文章主旨,告訴我們要堅強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而“故鄉的老槐樹”只起到線索作用,形式與內容都沒有原題豐富。12.(4分)①運用了環境描寫,通過描寫小院槐樹清香濃烈,渲染了美好的氛圍,為下文寫弟弟看到枝繁葉茂的槐樹重拾生活信心作鋪墊。(2分)②運用了動作描寫,細致生動地寫出了弟弟親近擁抱槐樹的情態,突出了槐樹帶給弟弟內心的震撼,為后文寫弟弟重拾生活信心作鋪墊。(2分)13.(4分)在結構上,總結全文,與標題相照應;(2分)在內容上,點明文章主旨,告訴我們要堅強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2分)14.(2分)D(詩中追“伊人”的男子經過了多次追尋“伊人”都沒有追尋到,但是男子并沒有放棄,而是“溯游從之”(上下追尋),不怕艱難險阻,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的追求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與苦悶,而非“絕望”;故選D。)15.(3分)起興(興),以秋景起興,描寫蘆葦、白露,展現了一幅蕭瑟、冷清的秋景圖,為全詩渲染了凄清、惆悵的氛圍,引出下文主人公追尋伊人而不得的內容。(四)16.(2分)A(A.然:都是……的樣子;B.之:助詞,的/代詞,指看到的景象;C.其:代詞,指桃花源/代詞,指農家;D.為:對,向/認為;故選A。)17.(2分)B(B.《桃花源記》是虛寫,作者虛構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非“以寫實的筆法,反映在現實中經過多年戰亂,終于過上了自由幸福、安定和諧生活的圖景”;表述有誤;故選B。)18.(4分)(1)(2分)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2)(2分)看見田間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幼都在田間耕耘種作。19.(3分)作者虛構世外桃源這一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